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 [打印本页]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0 09:26
标题: 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
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相互尊重,说真话,支持帮助建议劝告,还有感情上的相互分享和宽慰,我这样理解对吗?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0 10:07
说真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想让别人容易接受,还是要把他们推向反面呢?  我很赞成有真话要说,但是方式要一定要温和使别人容易接受,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0 10:08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0 10:23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身边的人,在你伤心的时候没有宽慰,高兴的时候没有分享,在你困惑的时候没有建议,在你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支持,在你需要听到真话的时候,没有真话,但,他们确实与你离得很近,交往得很近,这样算是朋友吗?我该怎么理解他们,该把他们定位在什么角色呢,我该怎么与他们相处呢?

从交往得很近的角度来说不由地要以朋友相待,但以朋友来看的时候,又觉得不是朋友,我矛盾。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0:29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10 10:24
  
  社会上流行这种说法
  “说真话领导不高兴
  说假话群众不高兴
  说痞话大家高兴”


作者: 668    时间: 2007-7-10 10:36
学会聆听就好了,话常常是讲多错多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0 10:43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0:23 发表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身边的人,在你伤心的时候没有宽慰,高兴的时候没有分享,在你困惑的时候没有建议,在你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支持,在你需要听到真话的时候,没有真话,但,他们确实与你离得很近,交往得很近, ...


朋友不在距离远近.  所谓知己, 是很少的.

没必要勉强自己, 听从内心的感觉好了. 需要朋友的时候去找你认为是朋友的人好了, 不管距离有多远.

我们现在多幸福啊,距离基本不是问题. 想想古人真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0 10:51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7-10 11:04
良药苦口呀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0 14:00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0 10:43 发表


朋友不在距离远近.  所谓知己, 是很少的.

没必要勉强自己, 听从内心的感觉好了. 需要朋友的时候去找你认为是朋友的人好了, 不管距离有多远.

我们现在多幸福啊,距离基本不是问题. 想想古人真不容易.

你认了,他不认呢?
我总在矛盾中,走得近是觉得朋友,但交往起来感觉又不是朋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4:05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7-10 15:51
真朋友往往直言相告
但是也很容易得罪人的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0 15:57
我很难受,真朋友,朋友真?
作者: jjhs    时间: 2007-7-10 16:05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5:57 发表
我很难受,真朋友,朋友真?

朋友相处要靠感觉
什么分寸的朋友讲什么分寸的话,只有自己把握了
没有规矩可以界定的
另外,告诉你交朋友的办法:
多为他人考虑,多帮助别人,千万不要回报
笑脸对人,笑对自己,或许能让你开心些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0 16:15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4:00 发表

你认了,他不认呢?
我总在矛盾中,走得近是觉得朋友,但交往起来感觉又不是朋友。


你认为是朋友的人不认为你是他的朋友吗? 那还是在心里保持一点距离吧.  要不自己会痛苦.

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帮你.  不管怎么说,不要让这些困扰到你吧, 前几天不是很开心的吗? 想想开心的事情吧.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0 16:29 编辑 ]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0 16:26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4:00 发表

你认了,他不认呢?
我总在矛盾中,走得近是觉得朋友,但交往起来感觉又不是朋友。


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他真不把你当朋友,也有可能是你对朋友要求过高,也有可能是你自己不自信而敏感.   不知道是哪种.  

如果一个人我觉得和他(她)很投缘, 即使他并不把我作为他的知己(但还是当朋友), 那我还是会很愿意去找他, 只要--我没有成为他的负担.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0 17:10
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知道说什么,感觉脑子转得慢了,我好好想一下,消化一下。

大家再多说一些呀。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0 17:12 编辑 ]
作者: 麦兜王子    时间: 2007-7-10 17:56
真话不见得好听,不好听人就不愿意听,都不愿意听了,还谈什么叫朋友。古人早有总结:交浅忌言深。
作者: newid_159239    时间: 2007-7-10 19:58
古话就是真理.吃亏是福.这个用在交朋友上.也同样.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10 21:20
烽火戏诸侯   2007-7-10 11:48   威望   +2   是朋友怎么说话都可以,不是则反之
烽火戏诸侯   2007-7-10 11:48   金钱   +2   是朋友怎么说话都可以,不是则反之


这个可未必吧。
作者: 烽火戏诸侯    时间: 2007-7-11 06:22
标题: 回复 #17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要未必的话就不是朋友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07:44
标题: 回复 #15 麦兜王子 的帖子
你的朋友多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07:45
标题: 回复 #18 烽火戏诸侯 的帖子
你的朋友多吗???有几个?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07:47
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心目中有几个朋友,都有些什么特征?!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11 09:31
  
  我只在论坛交朋友
  生活中原来的朋友都特意疏远

  做朋友其实也很简单
  一句关心的问候
  一个微笑
  足矣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09:56
感觉朋友太微妙了。。。。。。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1 09:56
原帖由 烽火戏诸侯 于 2007-7-11 06:22 发表
要未必的话就不是朋友了


不一定吧. 也要看人的. 有的人就比较容易受伤, 那说话还是要注意的,如果真在意这个朋友的话
作者: tanglihuizxy    时间: 2007-7-11 10:17
人总会有自己在意的地。有些话不能就不要说。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1 10:18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1 07:47 发表
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心目中有几个朋友,都有些什么特征?!


还真没想过呢. 想了几条: 互相非常了解,信任,有默契. 困难的时候, 难过的时候,做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会想到找他倾诉或征求建议和帮助. 反之亦然.  高兴的时候是不是要一起分享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的.
作者: 烽火戏诸侯    时间: 2007-7-11 10:21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1 09:56 发表


不一定吧. 也要看人的. 有的人就比较容易受伤, 那说话还是要注意的,如果真在意这个朋友的话

MM是个细心人,能体谅别人的感受.一定是个人人称道的好朋友.

但烽火个人固执地认为:假如俺开始注意怎么和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了,俺就是已经不把其看做朋友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10:27
原帖由 烽火戏诸侯 于 2007-7-11 10:21 发表

MM是个细心人,能体谅别人的感受.一定是个人人称道的好朋友.

但烽火个人固执地认为:假如俺开始注意怎么和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了,俺就是已经不把其看做朋友了.


不是朋友了,还是继续交往着,那是什么身份了呢?一般朋友?平常人?同事?熟人?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10:33
烽火戏诸侯   2007-7-11 10:29   威望   +2   看来咱们两朋友的标准不同^-*^
烽火戏诸侯   2007-7-11 10:29   金钱   +2   看来咱们两朋友的标准不同^-*^

我现在没有标准,想听听大家的,最后让自己心里有一个标准。

我上面的话是迷惑所以问,而不是反问?是希望知道不是朋友了,但还是经常交往的人是什么呢?!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1 10:44
原帖由 烽火戏诸侯 于 2007-7-11 10:21 发表

MM是个细心人,能体谅别人的感受.一定是个人人称道的好朋友.

但烽火个人固执地认为:假如俺开始注意怎么和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了,俺就是已经不把其看做朋友了.


谢谢夸奖.  

对于烽火,估计也用不着注意什么方式,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的朋友估计没有我说的那种脆弱的人.  自己再想想,对关系十分亲密的朋友一般我也是有话就说的. 对交往时间不长的朋友一般会注意一点.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1 10:49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1 10:33 发表
烽火戏诸侯   2007-7-11 10:29   威望   +2   看来咱们两朋友的标准不同^-*^
烽火戏诸侯   2007-7-11 10:29   金钱   +2   看来咱们两朋友的标准不同^-*^

我现在没有标准,想听听大家的,最后让自己心里有 ...


我觉得是熟人. 那是因为我对朋友的定义比较狭窄. 也有人觉得是一般朋友, 那就对朋友的定义宽泛一些. 其实 定义不那么重要. 自己心里明白应该怎么相处就可以啦.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1 10:50
爱的翅膀   2007-7-11 10:46   威望   +2   熟人或者说普通朋友.随便啦. 定义不那 ...
爱的翅膀   2007-7-11 10:46   金钱   +2   熟人或者说普通朋友.随便啦. 定义不那 ...
不是没有关系,我很习惯地把他们列入朋友,因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7-11 10:52
朋友有远-近,亲-疏,厚-薄
什么样的朋友该怎么相处
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作者: panwang0307    时间: 2007-7-11 15:00
很多人只是一般朋友,平常事帮些平常忙,只有知己才不计得失。不要对朋友期望过高,否则会有更高的失落。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08:34
谢谢大家的参与,我知道你们都是朋友,另外还有一个好朋友不能忘:好书!

以前从来没有想到书可以做朋友,但现在越来越感觉书就是朋友 ,一位非常好的朋友。

大家有好书推荐吗?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2 08:37 编辑 ]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12 08:43
真心相待,真情相助。
平日里——淡淡交往。。。。。。。。。。。。。。。。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7-12 08:54
标题: 回复 #1 susan_1201 的帖子
朋友之间肝胆相照,互相支持,就是很好了。
至于言语冲撞就不必计较了。
朋友是需要时间的检验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2 16:11
帖主的题目,是探讨“我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其实就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强调“我”对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单纯只讨论“我应该如何”,事情就很简单,一个“信”字足矣。
不是信任的信,而是信义的信。

5楼668君说得很好: 学会聆听就好了,话常常是讲多错多。
“学会聆听”是修养的起步,“话常常是讲多错多”是强调理智和内省。
这都是达到“信”的基础条件。

但是从帖主前后所有的言论分析,您似乎并没有注意668君这句很关键的话语,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反
方向的两个问题上。

1、朋友该怎么对我。(与您的初衷产生了逆反)
譬如您说:   你认了,他不认呢?
再如:   如果你身边的人,在你伤心的时候没有宽慰,高兴的时候没有分享,在你困惑的时候没有建议,
在你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支持,在你需要听到真话的时候,没有真话。

案:
实际上,您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您认为朋友应该在您伤心的时候宽慰,高兴时分享,困惑时建议,
需要时支持等等。

2、什么人,才算朋友。
譬如:  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心目中有几个朋友,都有些什么特征?!

案:
其实,您还是在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
因为,您对“朋友”有隐藏的要求,没达到这些要求,您就已经排除他了,只是在继续交往而已。
譬如:  不是朋友了,但还是经常交往的人是什么呢?!
又如:  我很习惯地把他们列入朋友,因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


您也许对“朋友”的定义,没有很坚实的信念。
朋友就是朋友,就是你的认同,哪里能够分类呢?

所有的分类,都是您自己内心动摇的矛盾、功利和欲望的冲突造成的。
就好像“爱”就是“爱”本身,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仁慈,您加上情欲就是情爱,加上友谊就是友爱,
加上贪欲就是贪爱。

往“朋友”上面加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不明白上述“自己的内心动念”,所以您的“交友之道”就偏离很远。
正因为您对“交友之道”有偏颇的看法,一切纷争烦恼,一切问题就纷纷出现。
您的心灵,在复杂微妙的人与人之间浮荡着。

其实很简单,一个人“是”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一个省长去扮演省长,比您去扮演省长,更真实。
您只有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所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摸着自己的良心,问自己:
在我的朋友伤心的时候,他从我这里,真正得到宽慰了吗?
我高兴的时候,真正让朋友得到分享了吗?
在我的朋友困惑的时候,我给出了他满意的建议了吗?
在他需要支持的时候,我给予了真正的、他需要的那种支持了吗?
在他需要听到我的真话的时候,我坦白了吗?

不要骗自己。
更不要着急要求别人,指责别人,那是最懒惰、最没有成效的生活方式。
那将丧失真正的您自己,丧失真正的自由和喜悦。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将会是一段很长而其实很简单的路,限于篇幅,不多啰嗦。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17:07
标题: 回复 #38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真的非常感谢你如此认真深入的帮我清理内心和思路,辩明事理。

嗯,做好自己,不功利和欲望,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

设定朋友标准也是不对的,是功利是欲望的一种表现?!

这样算来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如果自己做好了,还是没有感觉到朋友,那是时间没到?!那是功利了,一直好好

地做下去,一定会有朋友的?!

有时看到自己的话让别人难受误解时,大家帮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天高任鸟飞你这么用心的帮我,我感觉到了大家对我的友谊。感动。感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2 17:25 编辑 ]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12 17:2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2 16:11 发表
帖主的题目,是探讨“我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其实就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强调“我”对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单纯只讨论“我应该如何”,事情就很简单,一个“信”字足矣。
不是信任的信, ...


天高任鸟飞,第一贴,让我由衷地欣赏!欢迎你!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17:28
爱的翅膀   2007-7-12 09:03   威望   +2   我很赞同. 哪方面的?心理学的?
爱的翅膀   2007-7-12 09:03   金钱   +2   我很赞同. 哪方面的?心理学的?
关于生活、做人、社会,历史,哲学等。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17:3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2 16:11 发表
帖主的题目,是探讨“我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其实就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强调“我”对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单纯只讨论“我应该如何”,事情就很简单,一个“信”字足矣。
不是信任的信,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将会是一段很长而其实很简单的路,限于篇幅,不多啰嗦。


非常希望期待你继续啰嗦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12 19:04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2 16:11 发表
帖主的题目,是探讨“我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其实就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强调“我”对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单纯只讨论“我应该如何”,事情就很简单,一个“信”字足矣。
不是信任的信, ...


  
  这位高人
  太有才了

  俺要
  俺要航空管制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12 19:38
      这位高人
  太有才了

  俺要
  俺要航空观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2 20:06
susan君您好:

我只是 全球读经网 的一名后学,在那里注册的网名是“如是”。
水平虽低,但秉一颗真诚心说话。


我看到您行文的时候,加了几个“双标点”,于是就把这些话当作您的疑问,列出来与您探讨。

1、关于您的:
“设定朋友标准也是不对的,是功利是欲望的一种表现?!”


“朋友”当然是有定义的,但决不是“分类”,将朋友分类是有问题的。
“定义”是一个准则,分类是根据好恶、用途、利益、亲疏等,肢解这个准则。
将一个“准则”进行肢解,是“心乱如麻”的标志。


《广雅》云:朋,比也,朋,类也。
《易经》的兑卦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注疏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通俗讲,志同道合的人,才堪称“朋友”。


所谓“志”,是从良心直接焕发出来的,就是您的“道德准则”,就是“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
而所谓“道合”,就是时常能够“心灵相通”,能够超越话语的表面意思,直接阅读他的内心感触。道合了,才会有真正的“沟通”。

一般意义上的说话,写信,都不能叫做沟通,只能叫做“在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因此,您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来安慰您,结果,不安慰还好,他越安慰您越觉得烦恼。

当您听到他在说话时,您时常能体会他的心情,体会他的言下之意,那就是“沟通”,您就是他的朋友。
如果他也能如您一样,那你们就是“知己”。


志同道合,说难就很难------因为这是个深受“欲望”支配的时代,人心混杂物欲,极其浮躁。
说容易也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良心的,都知道“一个人”应该怎么做。
之所以很多人显得“没有良心”,那只是因为物欲沉重,暂时良心提不起来。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把控自己的物欲;
一方面,我们与朋友相处,应当讲求两个字:通过“信”字建立信任,通过“恕”字体谅他人。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良心,您就有力地体现了这个原理:
您认为朋友应该在伤心的时候宽慰,高兴时分享,困惑时建议,需要时支持,这就是良心的体现。
朋友,就“应当”如此。


至于那些“不是朋友了,但还是经常交往的人”,工作上的,您可以定义为同事,生意上为业务交往,学习上为同学,界线清晰,不“滥情”,就不会那么烦恼了。
当然,您千万不要忘记,无论同事、同学或者业务交往,作为一个人,该当如何,还要如何。


等将来,您越来越成熟,学问越来越深广,那时,您对朋友的定义,又将是不同的了。


2、关于您的:
“如果自己做好了,还是没有感觉到朋友,那是时间没到?!”
“一直好好地做下去,一定会有朋友的?!”


呵呵呵,这些问题,属于您“提前想象出来”的问题,是您自己制造的疑惑。您先做着,慢慢看。
这不,论坛里,您的“朋友”不是正慢慢涌现吗?


学识和德行,是价值的源泉。
成为那个“值得交的朋友”,家有西施何愁嫁呢?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20:50
天高任鸟飞君您好,您客气了。

我不知道客气好还是不客气好,客气感觉让我自己更看重自己更自尊自重,但又恐相互交谈起来见

外起来;不客气好象可以更直接更随意。不过,我现在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尊重和不见外

谢谢您的尊重和您的解惑。我还有疑惑:您文中的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把控自己的物欲;
一方面,我们与朋友相处,应当讲求两个字:通过“信”字建立信任,通过“恕”字体谅他人。
学识和德行,是价值的源泉。”

为什么是学识在前面德行在后呢?现实中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能干的但品德不好的人身边围着一群人。所以学识可能要比德行重要对吗?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2 20:55 编辑 ]
作者: 20zoo    时间: 2007-7-12 22:31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2 20:50 发表
为什么是学识在前面德行在后呢?现实中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能干的但品德不好的人身边围着一群人。所以学识可能要比德行重要对吗?

因为好的德行也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反省、改进才能修成,没有学识作基础,便不会懂得去学习、去总结了。好学识不一定有好德行,好德行却必须有一定的学识(不一定要很好)这是个人价值的表现。
我们看到一个人不讲文明,是不是一句“没文化”扔过去呢

现实中能干的但品德不好的人总围着一群人,细想一下,这个人真的能干吗?真的品德不好吗?那群人是朋友吗?还有一个问题:自己眼红了吗?

呵呵,个人之所见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2 23:06
眼红人家的能干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2 23:10
为什么是学识在前面德行在后呢?
现实中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能干的但品德不好的人身边围着一群人。所以学识可能要比德行重要对吗?


善哉此问。

17楼的朋友看到了学识和德行的一个先后关系,可谓目光敏锐。
今天出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详细分析,只好简略讨论一下,实在对不起。

1、德行的内涵,是无边深广的。很多人并不能真正了解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逐步提高对它的认识。通过习,逐步加深对它的体会。
2、学识本身,其内涵也是很深广的,很多人对“学识”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上课、看书、文凭之类,比较粗浅的水平。也就是说,学识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
3、实施德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识的过程。
4、学识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德行。(学识的定义,不要误会只是“科学知识”)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学识的人会有很好的德行。
同样,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学识会很好。
也许有人会说:我爷爷不认识字,但是他很孝顺,对人和蔼,乐于助人。
而,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却怀揣博士、哲学家之类头衔。

学识不只是“认字”,德行也不只是孝顺。
博士也不是“学识”的标志。(今后有机会再深入讨论)

学识和德行既非对立,也无先后,它们都只是我们超越自我,实现心灵自由的“一条路”而已。
这条路,非相同非相异,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作者: 20zoo    时间: 2007-7-13 11:00
20zoo   2007-7-13 10:58   威望   +2   继续学习
20zoo   2007-7-13 10:58   金钱   +2   继续学习
20zoo   2007-7-13 10:58   威望   +2   继续学习
20zoo   2007-7-13 10:58   金钱   +2   继续学习
20zoo   2007-7-13 10:58   威望   +2   继续学习
20zoo   2007-7-13 10:58   金钱   +2   继续学习

哗,无意中也练成了神功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3 14:04
我还是喜欢谈做好自己和交朋友。
有的人已经做好自己了,但也没有朋友为什么呢?
作者: winniebear    时间: 2007-7-13 19:28
推荐《培根人生随笔》,先到书店看看吧,喜欢再买!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4 00:03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2 16:11 发表
帖主的题目,是探讨“我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其实就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强调“我”对朋友,“应该”怎么做。

如果单纯只讨论“我应该如何”,事情就很简单,一个“信”字足矣。
不是信任的信,而是信义的信。
.......................................................
.........................................................
........................................................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将会是一段很长而其实很简单的路,限于篇幅,不多啰嗦。

天高君,你找到本楼弊病怎么不罗嗦了.此帖首尾没有呼应啊!
作者: 懒羊羊1    时间: 2007-7-14 00:20
我还以为是讨论小朋友如何交朋友呢,原来是发感慨的地方。
我家的小孩和我一样,不太擅长交朋友,苦恼呀。。。

交朋友我的原则满简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7-14 09:55
苏三你看过 约翰克利斯朵夫吗? 这是小说, 不符合你的要求, 我是觉得你可能已经看过很多心理学分析方面的书了, 可我感觉你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分析,而是更多的感受. 朋友更多的是关乎感情,一种爱.  就象爱情很难说得清楚.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14 10:01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14 11:32
  
  朋友是感觉
  是缘份
  是不远不近的平行线

  没有标准
  不要考核
  对上眼就行

作者: 我是一根葱    时间: 2007-7-14 11:42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7-14 11:32 发表
  
  朋友是感觉
  是缘份
  是不远不近的平行线

  没有标准
  不要考核
  对上眼就行


就是就是,  一直想和大虾的袋子MM对眼, 就对不上, 好几次说错话了, BS自己, 反省中, 下次偶站在大虾边上对上眼比较容易些.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11:47
真接告诉袋子你是我朋友,袋子说你是我朋友,这样一下子就对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11:48
哈,对了,我是一根葱  和 一袋子宁静
作者: 我是一根葱    时间: 2007-7-14 11:52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烽火戏  2007-7-10 11:48  威望  +2  
烽火戏诸侯  2007-7-10 11:48  金钱  +2  是朋友怎么说话都可以,不是则反之

诸侯教导我们:"是朋友怎么说话都可以,不是则反之", 偶牢记在心.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4 12:58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也不在意“怎么去交朋友”,那是技术层面的事;
更不在意是不是该去“”朋友,那是欲望添加的多余事。

那些事,都与“我自己”无关,如果在那些事上寻头绪,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言,那是“依他律”。“依他而起”的东西,都是没有真正自己的。
类似于把自己做一灯泡,而把“开关”安置在别人身上。


人类有一根深蒂固的限制,就是“越不出意识”,这是个“无明”,是黑暗的。
比如有些读书人,他们自认有学问,你跟他讲话,就得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否则他们就说你不对,其实是他们听不懂。如果他们熟悉“心理学”,你就得用西方心理学惯用词汇,与之交流,他才相应。
但是,可惜,他们其实对“心理学”也不究竟,因此,你用心理学词汇,稍微说得深些,稍微说得精微些,他们也无法相应。因此就“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这是个“人生限制”,每个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包括科学家,包括哲学家。
这个限制无所谓对错,但我们得正视,得“看见”,否则我们一生都将陷在里面,而无法自拔。

其实古往今来,书籍无数,言教无数,“道理讲了一箩筐”,但是由于存在“人生限制”,大脑里面“黑暗”太多,盘踞太久,纠缠太乱,很多人就是“越来越”糊涂。
话说多了并没有作用,关键不在“说没说”,关键在于“悟不悟”。

德行和朋友是必然的关系。
因为,天下人皆有良知,志同道合者比比皆是。“志同”乃是共有,“道合”出自自我修养。
你如果是芳草,又何愁“天涯处处无芳草”?只管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

但是,德行和“交朋友”,却完全是两码事,并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交”朋友是欲望问题,有“交”,就有“为什么要交”。
问:阿牛,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我寂寞。
问:阿猫,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人懂我疼我。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朋友的话,我生意不好做。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可以帮助我学习更好的知识。

这都是索取
索取的背后是利己,利己的原因是自私的欲望。但是这是埋藏而自己可能看不见的,挑明了之后,我们也许会“一身冷汗”--------曾经以为高尚的自我,却隐藏这如此“不堪”的动机。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谁这么回答:我交朋友,就是为了帮助他。

因为,真正帮助他人,而又不求回报的,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一定是认为“那是为人的本分”。因此,他便不会“想交”朋友。
这个“真正的人”,就是在道德地生活,就是“德行”。随着“德行”的深入,他的智慧也就更高,他就会“帮助那些该帮助的人”,他提供帮助时,会看时机,会根据对方的根基而灵活调整策略。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我为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去交朋友,都是“自私”吗?
回答是:那肯定是自私。

但是,这个自私是良善的,是“良心流动”在驱使你。
因此有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匡扶正义,周济天下。
那些“依他律”而生活而学习的人,比如“为了名气而学习”,“为了职称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学习”,“为了混口饭而学习”的,都是“今之学者为人”,都难以“窥见学问的真相”。

其实,为了“超越自己”而交朋友,大可不必。
因为,要超越自己,强大自己,一句话已经说完了,那就是“时刻凭良心做人”。
良心在哪里?
良心在你“自惭形秽”的那一刻呈现


认真读一读《论语》吧,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字,里面却是深不可测的智慧海。
我是全球读经网的无名后学,学识浅陋,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3:07 编辑 ]
作者: qqmei    时间: 2007-7-14 14:49


于丹的交友之道!~

有德行之人一定谦卑,谦卑之人未必就有德行!~

作者: qqmei    时间: 2007-7-14 14:52
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为别人所改变,只有自己“悟”道后,自己改变!~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15:40
还是回总到一句话:做好自己!认真、执着、坚定地做好自己,以合道以善为标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5:5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17:0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经常以别人的标准来对待别人。比如别人计较了,自己也跟着与对方计较,别人粗暴了,自己也跟着用粗暴的方式来

对付别人。

其实是应该按自己的方式来对等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影响,眼光始终要定着自己,这样才对,是吧。。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17:13
在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觉得别人需要我怎么做然后怎么做,不失去主心骨和自己感觉。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4 18:39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7:13 发表

经常以别人的标准来对待别人。比如别人计较了,自己也跟着与对方计较,别人粗暴了,自己也跟着用粗暴的方式来对付别人。



susan君,善学之士也。
引用您发言部分,简要而言,就是“要用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7:13 发表

其实是应该按自己的方式来对等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影响,眼光始终要定着自己,
在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觉得别人需要我怎么做然后怎么做,不失去主心骨和自己感觉。



这里的“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应当注意,这个“自己”,是“良心”的意思,方才妥贴。
我们自己,在应对外界时,是有许多想法的。这些想法,不见得都是从“良心”振发出来的。也有很多,是原始欲望和私心的抖动。

所谓“修养”,首先就是要看清楚这些抖动和良心的区别。
也就是要“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一切的“礼数”或者“道理”,都是等而下之的旁支末节。
礼教和道理不是修养,也不是德行。那只是“引导”我们走向道德生存的远路,从我们的本身感触“绕出去”了。只有当下从自己“意识到”的地方下手,才是最便捷,最直接的。

这是儒家正宗心法,也是佛家禅宗的手段。
几千年后,直到80年代末,西方心理学借用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始能肯认这个原理的浅层次部分。其发展也就是现在实用性很高的NLP跨学科科学。(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学、量子物理学等等)


至于说“不因别人的需要而相从”,那要看别人这个“需要”是否是义不容辞的,是否是“应当”的,自己是否是“力所能及”的。
其实很简单,一切行动,听“良心”的指导。

而平时,多多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老子》等典籍,那里是智慧海,是西方哲学在“人类本身”这个研究领域,始终不能逾越的高峰(如果您对西方哲学、科学有一定研究的话),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见地。

对自己,则多留意,多反省,提高自我的“敏感度”。
真正了解了自己,你就了解了“人”,你就变得“人情练达皆文章”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21:38 编辑 ]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7-14 20:42
susan这一楼建得真好,让这样一只高飞的鸟,落到了这里!

再回个贴赞一个,欢迎天高任鸟飞先生,能多来这里发表意见!您的贴,让我们受益很多,谢谢您!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21:38
标题: 回复 #6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天高任鸟飞君,谢谢您夸奖。我说说我对“良心”的看法。

其实良心是没有的,良心说到底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是使人类社会分工合作得以进行的规则,是使人类社会合作得以保持并使合作得以促进的一种互惠互利、和平相处合作的社会人共同承认的规则,包括,参与社会合作的原则、对所创造的社会财产进行分配的原则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
人类社会就是因为互惠互利的合作才得以长足进步的,在形成这合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必需遵守的规则,如果这些规则被破坏践踏,合作关系就可能面临考验面临被破坏的可能。这些规则最终就被默化成“良心”,这一点的反证为“如果一个人被社会抛弃,最后他被迫选择抛弃社会不再参与社会合作的时候,他就会做出非常没“良心”的事来。”
其实人生在社会里,都会有一种参与合作的要求,因为合作了以后自己才会过得更好,所以自己就要恪守社会合作的规则--“良心”。一方面自己要求自己讲规则--“良心”,积极参与社会合作。另一方面社会要求每个人讲规则--“良心”,否则社会将会抛弃你。
如果一个人不讲规则--“良心”以后,而承受被社会抛弃的危险,所以不讲规则--“良心”是一件挺而走险的事情。但有时候自己的某些欲望太强烈,所以选择挺而走险,这种挺而走险是不对的 。但有时候,某朝代的制度严重违背人类合作规则--“良心”的时候,就会使人的良心不能得以伸张,社会就动乱,为了使社会合作更顺畅,就会有人挺而走险打破那些不合理的制度,而那些挺而走险的人就是英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22:01 编辑 ]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4 21:44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天高君,既然你能自圆其说"做朋友的本分"与楼主的主题相应,那其余该楼的兄弟姐妹讨论朋友之道恐怕也不是南辕北辙吧.看来你也没有领会668MM那句你赞赏的精微之义哦,多聆听再下结论以免多说多错啊!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也不在意“怎么去交朋友”,那是技术层面的事;
更不在意是不是该去“”朋友,那是欲望添加的多余事。

那些事,都与“我自己”无关,如果在那些事上寻头绪,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言,那是“依他律”。“依他而起”的东西,都是没有真正自己的。
类似于把自己做一灯泡,而把“开关”安置在别人身上。


人类有一根深蒂固的限制,就是“越不出意识”,这是个“无明”,是黑暗的。
比如有些读书人,他们自认有学问,你跟他讲话,就得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否则他们就说你不对,其实是他们听不懂。如果他们熟悉“心理学”,你就得用西方心理学惯用词汇,与之交流,他才相应。
但是,可惜,他们其实对“心理学”也不究竟,因此,你用心理学词汇,稍微说得深些,稍微说得精微些,他们也无法相应。因此就“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这是个“人生限制”,每个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包括科学家,包括哲学家。
这个限制无所谓对错,但我们得正视,得“看见”,否则我们一生都将陷在里面,而无法自拔。
其实古往今来,书籍无数,言教无数,“道理讲了一箩筐”,但是由于存在“人生限制”,大脑里面“黑暗”太多,盘踞太久,纠缠太乱,很多人就是“越来越”糊涂。
话说多了并没有作用,关键不在“说没说”,关键在于“悟不悟”。


天高君此段倒颇有点自弹自唱的味道,看来已经为自己而犯了嗔,难道你已经有个开关安在了鄙人身上?
既然害怕
“依他律”而要做自己,何以又害怕别人的不理解要定义一大堆ABCD去说服别人听你的传经布道般"习惯的方式"呢?否则就印上"无明,不懂精微"的大红章章去定义他人,正所谓因为自己的"无明"而"“越不出意识”.其言非虚也!
俺观君这席话,悟出天高君没有明白"人不知而不愠"的精微大义,天高君看看俺有多糊涂!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德行和朋友是必然的关系。
因为,天下人皆有良知,志同道合者比比皆是。“志同”乃是共有,“道合”出自自我修养。
你如果是芳草,又何愁“天涯处处无芳草”?只管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

但是,德行和“交朋友”,却完全是两码事,并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交”朋友是欲望问题,有“交”,就有“为什么要交”。
问:阿牛,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我寂寞。
问:阿猫,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人懂我疼我。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朋友的话,我生意不好做。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可以帮助我学习更好的知识。

这都是索取
索取的背后是利己,利己的原因是自私的欲望。但是这是埋藏而自己可能看不见的,挑明了之后,我们也许会“一身冷汗”--------曾经以为高尚的自我,却隐藏这如此“不堪”的动机。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谁这么回答:我交朋友,就是为了帮助他。

因为,真正帮助他人,而又不求回报的,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一定是认为“那是为人的本分”。因此,他便不会“想交”朋友。
这个“真正的人”,就是在道德地生活,就是“德行”。随着“德行”的深入,他的智慧也就更高,他就会“帮助那些该帮助的人”,他提供帮助时,会看时机,会根据对方的根基而灵活调整策略。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我为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去交朋友,都是“自私”吗?
回答是:那肯定是自私。
但是,这个自私是良善的,是“良心流动”在驱使你。
因此有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匡扶正义,周济天下。
那些“依他律”而生活而学习的人,比如“为了名气而学习”,“为了职称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学习”,“为了混口饭而学习”的,都是“今之学者为人”,都难以“窥见学问的真相”。

其实,为了“超越自己”而交朋友,大可不必。
因为,要超越自己,强大自己,一句话已经说完了,那就是“时刻凭良心做人”。
良心在哪里?
良心在你“自惭形秽”的那一刻呈现

唯吾德馨的老套,管鲍之交贵在相知,廉蔺刎颈之交贵在为国大义,按天高君的标准,此两对朋友皆自私啊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认真读一读《论语》吧,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字,里面却是深不可测的智慧海。
我是全球读经网的无名后学,学识浅陋,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海涵。

俺是儿童教育论坛的"海阔凭鱼跃",无名不学之不懂精微之辈

天高君既然要半部论语说朋友,鄙人倒要等君在读经版开专帖听君为俺醍醐灌顶,让俺去那深不可测的智慧海去跃跃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22:09
继说“良心”
良心也每个人的立足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有良心”“没良心”。
有人立足于小集体,让自己的小集体有小金库了,集体范围内的人都有受益了。那些受益的人可能会有说这些“有人”为有良心。但这个人可能是集体外的人来说是大坏人!最明显的就是国内一些国家垄断行业的巨头企业及一些为私利组成的利益集团。
有些人片面地立足于人类利益,以牺牲自然环境以代价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在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的时候,大家都会称那些人有良心,但其实不是。
所以,虽然每个人对同一个人或事件得出不同的结论“有良心”或“没有良心”,但最终评定的标准一定是人类最终的利益,不是部分人的利益也不是暂时的利益。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22:28 编辑 ]
作者: 懒羊羊1    时间: 2007-7-14 22:15
全都是高手呀,都整这么明白了,活着还有劲吗?
喜怒哀乐都是人生应该经历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4 22:24
呵呵,海阔君想来是误会了。

说海阔君东海钓鱼,我的意思,实在是说“我自己愿者上钩”,有夸赞海阔君之意。也即:前面我既然说了,没说清楚的话,正好借您的提问,进一步说得更明白些,以免susan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不想,却因为我的语文水平太低,以至于海阔误会,实在令我感到有点羞愧啊。

另外有几点要说明:

1、海阔君所谓“既然害怕“依他律”而要做自己”,可是,我并不害怕“依他律”,那是个客观存在,怕从何来?

2、君又谓“何以又害怕别人的不理解要定义”,呵呵,我当然亦不害怕“别人误解”。比如您误解了,我解释一下就可以了,怕从何来?对自己的言论进行解释,是个义务。因为别人误解,别人难受,我何忍心呢?您如果“不肯”认可这个解释,那我也没办法。

“不要依他,做好自己”,与“详尽解析自己的体会”,又有什么矛盾呢?君莫非担心我矛盾俱卖?

3、您所谓的“ABCD和大红章章”,那是人类共有的毛病,我也有,就像“良心”,人人都有。现今的人们,都很焦躁,反应过敏,我说“这一客观实在的现象”,为的是说明“学习进步”之难度,说明人的错误在所难免。

呵呵,这与我是否发怒,怎么牵扯得上关系呢?

4、海阔君所谓“管鲍之交贵在相知,廉蔺刎颈之交贵在为国大义,按天高君的标准,此两对朋友皆自私啊”。
我何曾说过自私“都是”不好的呢?古之学者为己,不也是自私吗?
提高自己,完全是“自私”的事情。但是,这个“自私”,与“私欲”之区别,您当然比我更清楚吧。

5、君又言“天高君既然要半部论语说朋友,鄙人倒要等君在读经版开专帖听君为俺醍醐灌顶,让俺去那深不可测的智慧海去跃跃”。

哈哈,这显然有点意气用事了,许是前面的误会造成。
不过,我的说法,是否老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理经过五千年,还是真理
至于您能否去那“智慧海”跃跃,关键还不在我是否开专版,关键也许还在于您自己提醒我的那个嗔。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4 22:57
天高君客气了,你那钓鱼话一出鄙人就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不多解释较好.要不帖子老长,看起来不醒目.
也来几点说明
1、天高君前帖谈"依他律"与"做自己"联系上下文分明言不由衷啊,所以有怕一说。
2、看君前帖对"不要依他,做好自己"的解释实在是过分强调"依他"而要"自己",那样的说法完全是欲盖弥彰的手法
3、你此条说明替换你上帖应该更好,君看如何?
4、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俺不可理解其之乎也者的区别,君可试一解如何?
5、哪里有误会,实在是感君下面言论所发而要与你交流一下论语之精微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天高君,何不放言畅谈,与君同悟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7-14 23:08
  
  越来越精彩
  愿随几位高人学习
  悟道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23:15
原帖由 海阔凭鱼跃 于 2007-7-14 22:57 发表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我理解天高任鸟飞那话的意思

“真人”很难理解和把握。如果把“真人”替换成“正义”,理解一下。

如果一个人很正义(不要问我什么叫很正义,大家尽量理解吧)
如果自己不是很正义,有时候会觉得自惭形秽,回避退缩,但你至少认识到了那个人的正义,只是惭于原来自己以前的某些“不正义”行为或思想,而惭于接近。
如果自己反而讥笑,那是不识正义,那么你已经被一些“非正义”的思想和行为完全控制,就象眼睛被蒙上了不辩事物一样。
如果自己心向往之,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23:21 编辑 ]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14 23:25
susan_1201  2007-7-14 23:18  威望  +5  积极参与呀,HQ1966S哥哥:)
susan_1201  2007-7-14 23:18  金钱  +5  积极参与呀,HQ1966S哥哥:)



什么哥哥?S哥哥? 四哥哥? 思哥哥?
。。。。。。。。。。。。。。。。。。。。。。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14 23:46
susan_1201   2007-7-14 23:44   威望   +5   “S”型,扭来扭去的哥哥。
susan_1201   2007-7-14 23:44   金钱   +5   “S”型,扭来扭去的哥哥。
笑喷了!S哥哥!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4 23:46
敬答69、71楼susan君:

仔细阅读了您对“良心”的见解。
您所说的“这个良心”,是人类的“认知心”,也就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那个“心”。

如果从这个“心”的层面说良心,当然也可以。起码,它反映的是社会道德规范(按您的看法),至少不会出大错。

当然,按王阳明先生的那个层面,开显出来的“良知”,却不是这个“认知心”,这个可以留待将来,机会成熟再做讨论吧。您现在就这么做着,体会着。

关键是要“做”。



敬答74楼海阔君:
海阔君聪明机智,正好给小鸟省却许多赘文。呵呵,直铺如下:

1、言不由衷是您的判断,所以您有怕一说。此固然尔。

2、君言“看君前帖对"不要依他,做好自己"的解释实在是过分强调"依他"而要"自己",” 恕罪恕罪,不知道是我没看懂您这句话,还是您没看懂我的原文。-------不过,谁没看懂都无所谓,看懂文字,在某些情况下,意义也不是很大。

3、用哪一条替换哪一条,都不是大事,关键于您自己看帖的心态

4、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实在也只是说话吃饭,无他,何必多解?

5、既无误会,论语却只是一境界,我意下倒是无话可说。强自说的只是文字,意会得便意会,意会不得则与境界何干?

小鸟只是一匹夫,怎敢放言与君同悟?
吃饭的事,您能帮我吃吗?吃饭的事,又何必一定要同桌?
君是高士,想必理会的。

小鸟敬礼!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4 23:53
酌言   2007-7-14 23:48   威望   +2   S小鸟!
酌言   2007-7-14 23:48   金钱   +2   S小鸟!
发笑不止!
S小鸟 ,“S”型小鸟 ,扭扭来去的小鸟 ;susan的小鸟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5 00:23


s小鸟者,何义?

谁小鸟 生小鸟?
傻小鸟伤小鸟悚小鸟,杀小鸟最后死小鸟?
作者: 酌言    时间: 2007-7-15 00:2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5 00:23 发表


s小鸟者,何义?

谁小鸟 生小鸟?
傻小鸟伤小鸟悚小鸟,杀小鸟最后死小鸟?  




答问S小鸟者:
S小鸟者即扭来扭去的小鸟,之乎者也的小鸟,让我们看帖脑子也绕来绕去的小鸟!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5 07:58
天高君居然要”管宁割席“了,你这朋友看来难交啊!

既然天高君入了苏三MM关于”朋友“这一桌酒局,这桌是同定了的,那杯酒自然免不了要敬的,切磋酒量而已。

不多扯淡了,天高君修道要紧。鄙人就不打搅你清修了

祝愿小鸟君修道有成!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5 08:10
海阔凭鱼跃,天高君居然要”管宁割席“,你也就跟着“管宁割席”,那你和他不是没有区别了吗?!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5 08:37 编辑 ]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7-15 09:57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小鸟直入青天,云在足下江山志。
  东海洪波涌起,日月其中亦枭雄。
   小鸟和东海,谁是“真人”?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5 11:48
呵呵,海阔君似乎不曾会意,又增误会。管宁割席都来了,唉~~

一误堪羞,再误我就无地自容了。
清晰回帖是个论坛义务。
只好用更通俗的话,解释原帖意思如下:

海阔您聪明机智,我也就不绕弯子浪费口舌了,因为“对聪明人讲话,三言两语便好”。

1、您说的“言不由衷”,那是您自己的看法,当然您自己就会产生“怕”的推断,其实与我无关。

2、您的那句话(不再重引),小鸟没有看懂,可能有语病,也可能是我前面帖子您没看懂。不过,那无所谓,既然您是聪明人,看懂看不懂都一样,每个人反正都会按自己的选择活下去

3、您建议我换帖,我的意思是没必要,那多矫情啊。一个帖子,千百人看,有千百不同的理解,您又何必在意“您自己的理解”呢?别人不一定会产生和您同样的看法。就这么摆着嘛,顺适一点,轻松一点。

4、您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俺不可理解其之乎也者的区别,君可试一解如何?


我的意思嘛,虽然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但却不外乎就是吃饭讲话,都是生活所得,实在是没必要在文字上较劲。关键在自己的境界
您如果不懂文言,我其实也没用文言啊。
您如果是调侃,我也不会见怪啊。

呵呵,我说大实话而已。

5、您说:哪里有误会,实在是感君下面言论所发而要与你交流一下论语之精微。

我的意思,既然您没有“误会小鸟”,那么,小鸟一直认为:读《论语》,重在体会境界,重在自身修养,话语又有什么重要呢?毕竟,是先有了老夫子的境界,才会产生《论语》的。
本末不可倒置。

如果您想和我一起讨论《论语》的精微,那已经是天大的“误会”了。
区区小鸟,哪来的水平去“讨论”《论语》呢?深刻理解,深刻体认都还没做到,凭什么讨论呢?
况且,如果 想要真“悟”,就一定要 真的去“做”了才知道,才有体会,空谈何益?

最后,我的意思是:


小鸟只是区区一匹夫,怎敢放言与君同悟?(我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悟性,只有扎实读书的份
吃饭的事,您能帮我吃吗?(悟不悟,完全在自己,别人帮不上,除非自己诚恳请教别人
吃饭的事,又何必一定要同桌?(既然您诚意要“悟”,该当认真去读《论语》,空谈干什么呢?《论语》博大精深,我还没水平去谈它。)

君是高士,想必理会的。(您是高人,绝对能够体会小鸟的意思,应该不会再误会了)

小鸟敬礼!

=======================


呵呵,就是如上所述。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5 14:38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5 18:37
眼看天高任鸟飞 、 海阔凭鱼跃两位高人不相容,还是不能看到比较和平的合而不同,是我的这种感觉或看法不对还是他们真正的没有做到合而不同?!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5 20:01
呵呵,我倒是既没看出自己是“高人”,也没看出有什么“不相容” 啊........

我认为,海阔君只是试图帮助小鸟把话说清晰而已。
因为海阔君是非常聪明的,因此我借用了禅宗的“扫荡”说法,比较直接。

没什么的,只是交流罢了。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5 20:13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5 18:37 发表
眼看天高任鸟飞 、 海阔凭鱼跃两位高人不相容,还是不能看到比较和平的合而不同,是我的这种感觉或看法不对还是他们真正的没有做到合而不同?!

三MM,俺与鸟君无非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虽不能"志同道合"倒也不妨碍在MM这"朋友楼"里相容.

世界上哪里有什么高人低人之说.都只是浩瀚一分子罢了.只是由于有此观念,鄙人读经问道向来讲究"疑而破"少有顶礼膜拜之举.多年前就暗暗告诫:迷失自我一头栽入经书,眼见全是先贤遗命,自己的脑袋何在?
作者: 海阔凭鱼跃    时间: 2007-7-15 20:33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5 20:01 发表
呵呵,我倒是既没看出自己是“高人”,也没看出有什么“不相容” 啊........

我认为,海阔君只是试图帮助小鸟把话说清晰而已。
因为海阔君是非常聪明的,因此我借用了禅宗的“扫荡”说法,比较直接。
  ...

天高君的六脉心经俺搭了一把,"扑通、扑通“

奉劝鸟君你那”“扫荡”还是自己收起来得好,否则联系你几帖一看就不知道你叫哪宗哪派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5 21:47
呵呵,楼上的秤准不准喔~~

不扑通的,那是心灵已死
不是浮尘,又在意什么扫荡呢?汗... ...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5 22:00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5 22:25
标题: 回复 #90 海阔凭鱼跃 的帖子
您观点与天高任鸟飞不同,请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您所持的观点见解从中得到学习并更正确的了解理解你,交流效果可能比目前这样要好。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5 22:26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5 23:44
在网上找到《蒙田随笔全集》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7-17 22:17
QUOTE: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过了几天再来,居然俺那帖没人理会,上面这段还请教小鸟君再讲解一番,尤其“黑暗”一词所指为何?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8 08:41
原帖由 天人合一 于 2007-7-17 22:17 发表
QUOTE:
QUOTE: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过了几天再来,居然俺那帖没人理会,上面这段还请教小鸟君再讲解一番,尤其“黑暗”一词所指为何?
.

黑暗就是对事情的不查不明,或者被扭曲的观点占据。
作者: 天人合一    时间: 2007-7-18 10:20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8 08:41 发表

黑暗就是对事情的不查不明,或者被扭曲的观点占据。

你的这个理解,也是一种境界。还是想知道小鸟的正解,看看是什么境界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8 10:45
标题: 回复 #96 天人合一 的帖子
那你的理解是什么呢?
作者: marycc    时间: 2007-7-18 15:59
我的好朋友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我们性格相似,平时并不怎么联系,但遇到挫折、苦恼时总找对方倾诉,有开心的事也一齐分享。不管距离多远都没有问题!
以真心换真心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7-7-18 22:02
原帖由 天人合一 于 2007-7-18 10:20 发表
你的这个理解,也是一种境界。还是想知道小鸟的正解,看看是什么境界



呵呵,它原本就纠缠,何必再抹黑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7-19 08:0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8 22:02 发表



呵呵,它原本就纠缠,何必再抹黑

天人合一纠缠了?!我没有这种感觉呀。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