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13岁少年高考659(在家上学) [打印本页]

作者: rysx90    时间: 2007-7-1 13:17
标题: 13岁少年高考659(在家上学)
山西13岁少年高考得659分 课本只是“课外书”  出身书香门第,但只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从小在家自学,10岁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只是一年前才来到太原五中高三班备战高考

全国经典诵读首创者王财贵博士非常赏识孙天昌

高考过后,放松一下
  太原市13岁少年孙天昌考出了659分的高分,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
  在太原五中校园的林阴道上,257班班主任王彩凤老师兴奋地拨通了天昌家的电话:“您好,我是天昌的班主任,祝贺你们的孩子考出高分。不过志愿应该报清华,有点亏了。”这时,电话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接电话的是天昌的爷爷,“不亏不亏,我们昌昌要上的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孩子年龄小,报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为了接受该校少年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中学课本只是“课外书”
  6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孙天昌的家,这是位于省城双塔西街的一处普通民宅,天昌和妈妈不在家,他们应杭州教育部门的邀请做早期教育报告去了。爷爷、奶奶和爸爸浅浅地笑着,没有任何惊喜,流露出的是“一切在意料之中”的平静和轻松。
  1993年母亲崔书云怀孕期间,得到了一套《0岁方案》,认真读过后,崔书云将早期教育的理念讲给了丈夫和公公婆婆,全家人对此高度认同。
  1994年3月,小天昌出生了,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让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孩子会走路了,通过每天上下楼梯,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孩子会说话了,家人给他一把尺子,他在家里到处量,给他一个弹簧秤,他在家里到处称,由此懂得了度量;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下雨时打伞,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叫“umbrella”;生病住院时,认识了“儿科”、“眼科”、“急诊科”;家里喝完的饮料桶变成了他认识圆柱体的教具;家中四壁贴满了诗词歌赋,包装盒、硬纸片全做成了识字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天昌知识积累的源泉。
  教者有意,学者无心,孩子居然在不经意间就学到了很多,到2岁时,天昌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天昌的房间里,爷爷指着整整一墙壁的书说,“这些书天昌都读过,大概有4000多册”。这些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随手拿来,竟是《时间简史》《论语》《资治通鉴》《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
  有趣的是,初高中的课本,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是他的最爱,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
  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不需要完成作业,没有考试名次的压力,一路走来,获得了比学校教育更丰硕的成果:6岁,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9岁,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将《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等经典名著烂熟于心;12岁,首次参加高考取得594分,13岁再次参加高考取得659分的好成绩……
  天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篮球场上仍活跃着他的身影,博客中留下了他幽默的文字:“排名迅猛下跌,也不觉得担心,只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超然……”
  家长:走另类之路是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有的人认为,天昌是神童,是天才,可遇而不可求;有的人认为他的家庭特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教一个人,一般家庭没法比。
  而天昌的家人认为,孩子出生时与别的婴儿没有区别,只是后天的教育使他早慧,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他生命中蕴涵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几个人教,是孩子一个人学”,所有的知识是孩子自己学会的,不是大人教会的,关键在方法和坚持。
  他们认为人生中,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由,将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管束过严,方法不当,造成孩子逆反、厌学。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念,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学习成为快乐,成为需要时,就不可能不成材。
  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爷爷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么能不厌学?”奶奶则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却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天昌曾经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走另类之路完全基于家人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
  天昌一直在家里学习,直到高三才到太原五中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教育。
  13年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成长。1999年,爷爷奶奶退休,爸爸妈妈放弃了原来的机关工作,全家到太原宏昌学校,专职从事孩子的教育。该校倒闭后,全家人干脆回家教子,爸爸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废纸”,拿出来一看,“废纸”上抄写着《资治通鉴》《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天昌八九岁时,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在经典教育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家人已经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诵读经典的益处,《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天昌早已烂熟于心。
  孙家生活很简朴,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外,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四壁除了满满的中英文经典文章外,没有任何装饰。然而,他们的家庭又很和睦,爷爷孙建荣患尿毒症已多年,老伴每顿饭前都要把药递到他手中,看着他喝下去。父亲孙兵出门总是用自行车带着妻子,夫妻相依相偎,恩爱得让人羡慕。一家人三代同堂,公公婆婆总是夸儿子儿媳:“他们有才华、有耐心。”儿子儿媳也常夸公公婆婆:“家中能有这样的知识型老人,非常难得。”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孙天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去年冬天,孙天昌穿着一双很老旧的棉鞋去上学,同学们笑问:“小朋友,这是你爸爸的鞋还是你爷爷的鞋?”天昌笑答:“反正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上学这一年里,骑的那辆自行车已是破旧不堪,高考那两天,天昌照样骑着自行车去考试,来回从不要家长接送。
  我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神童
  6月28日,天昌和妈妈从南方回来了,他一脸阳光,笑容灿烂:“妈妈演讲,我旅游,很开心啊!”与往年相比,今年天昌明显长高了,个头蹿到了1.70米,粗看俨然一个高中生,但那张稚嫩的脸蛋仍脱不出少年的天真。他与记者的对话风趣机敏——
  记者:“得知分数的那一瞬间什么感觉?”
  天昌:“当然是高兴了!”
  记者:“挺成功的吧?”
  天昌:“我还没成功呢,未来路还长呢!”
  记者:“你的同学比你大五六岁,和他们在一起有障碍吗?”
  天昌:“打球当然有障碍,交流基本没障碍,班里的同学叫我小鬼,基本上都是我的好朋友。”
  记者:“你的成长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你怎么看待自己?”
  天昌:“我就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神童,人们不了解我走过的路,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
  记者:“你认为你成长的模式可以复制吗?”
  天昌:“这个不好说,但早期教育和在家自学值得推广。”
  记者:“上大学后有什么计划?”
  天昌:“好好学习,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至于过得很不爽就行,至于未来嘛,可能会去走研究的路子。”
  天昌书桌的窗台上堆着一米多高的习题集,这些涉及各门学科的习题,天昌全都做过。记者随手抽取了一份天昌做过的语文模拟试卷,作文题目是“人要豁达”,天昌在文中写道:
  豁达,是楚庄王绝缨之宴上的宽宏大量;是韩信被辱后的挥之而去和衣锦还乡之后的宽容忍让;是勾践降吴为奴之后的坦然自若;是一位老者在传家之宝被鉴定为赝品之后的淡然一笑。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
  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面对无关原则的小事小非时,不妨让一让;当你遇见总想占你便宜的人时,不妨退一退;当你遇到别人无端指责时,不妨忍一忍,这就是一种豁达…
作者: 忧郁的心    时间: 2007-7-1 19:33
厉害,值得学习!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作者: g6999596    时间: 2007-7-2 20:08
神童啊
作者: w00    时间: 2007-7-6 00:22
厉害啊

作者: 雨夜    时间: 2007-7-10 14:27
这种人毕竟是稀有的,有后天因素,但也不应该排除先天因素吧.他们到我们这里来讲课过.我觉得有可取的地方但也不可能一味照搬..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也有弱点...于是我们只能在羡慕声中面对现实
作者: rysx90    时间: 2007-7-11 22:48
原帖由 雨夜 于 2007-7-10 14:27 发表
这种人毕竟是稀有的,有后天因素,但也不应该排除先天因素吧.他们到我们这里来讲课过.我觉得有可取的地方但也不可能一味照搬..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他也有弱点...于是我们只能在羡慕声中面对现实



讲过什么课,能说说吗?
作者: zhangang    时间: 2007-7-12 13:51
这样的家庭环境不是每位家庭都有的,最大的问题是小孩子缺乏团队精神教育,不赞赏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7-7-12 19:22
学习学习
作者: whailin    时间: 2007-7-12 20:57
标题: 中国现在的环境培养不出什么真正的团队精神
中国现在的环境培养不出什么真正的团队精神
作者: xuyuan997    时间: 2007-7-16 21:35
早期教育的确很重要啊
作者: hh_dn    时间: 2007-7-18 15:35
不知是高兴还是悲哀?这件事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作者: 要命的朋友    时间: 2007-7-18 16:34
没这个精力,还是让小树苗慢慢长高吧
作者: 黄瓜    时间: 2007-7-23 17:53
永远这样的只有个例,不会成为惯例
作者: 柚子蜂蜜    时间: 2007-7-26 06:19
拨苗助长.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学一大堆知识未必就是教育好了一个人.
作者: 纤尘02    时间: 2007-8-6 17:17
我觉得在家自学的孩子在与人交流上不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社会不是真空的,他一直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和普通人能共事吗?我想他自身的聪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孩子自身条件不是很好,不可冒然的就在自己家教育。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8-7 08:52
标题: 回复 #1 rysx90 的帖子
四个人全职培养孩子,太厉害了!
可能也是因材施教吧,孩子有这方面的潜力,家长当然应该全力以付。
如果象我儿这样的普通孩子,普通的生活更适合孩子和家长。
作者: tuton    时间: 2007-8-7 09:07
这家都是强人呀!!!
弓虽
作者: 长沙7喜    时间: 2007-8-7 11:15
个人觉得在中国还是比较适合在家上学的,因为去学校简直就是摧毁孩子!
作者: gdhzh    时间: 2007-8-8 00:14
真的是个天才!这个一定得承认,当然,教育的方法也是功不可没!
作者: yingying2003112    时间: 2007-8-8 08:25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样吧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8-8 08:33
不苟同,想想有点可怕。。。。。。
同龄孩子间的友谊呢?社交的经验呢?

这种孩子必定要成功,如果不成功,那四个专职教孩子的父母岂不是要发疯了。

这孩子是他们的产品,标记着特殊符号的优等品
作者: xgllpan    时间: 2007-8-8 10:16
少年天才,让人羡慕。希望他的将来会更好。只是有些但心,好多少年大学生,年少时风风光光,之后就泯然众人、消声匿迹了。想知道,是否在社会性这方面也很注重培养?
作者: 申图    时间: 2007-8-8 17:39
现在家庭都特别重视教育,才有这么多天才少年的出现.给我的家庭教育很多启示.
作者: zhiwenli    时间: 2007-9-11 20:02
100个孩子中有98%的孩子都可以这样。剩下的一个孩子是海伦-凯勒。另一个孩子是爱因斯坦。
作者: 可爱虫    时间: 2007-9-12 15:06
标题: 回复 #1 rysx90 的帖子
不知道孩子步入社会后会怎么样呢,他毕竟少了很多和人交往的经历,我认不,学业不是孩子的所有。
作者: 幸福女王    时间: 2007-9-26 20:25
厉害,值得学习!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作者: 幸福女王    时间: 2007-9-26 20:26
不知道孩子步入社会后会怎么样呢,他毕竟少了很多和人交往的经历,我认不,学业不是孩子的所有。
作者: 幸福女王    时间: 2007-10-1 14:47
厉害,值得学习!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作者: 331599899    时间: 2007-10-1 19:25
将来孩子都这样,将来的学校也将势必改革。。。
作者: 素心    时间: 2008-5-6 23:42
厉害,值得学习!教育的方法功不可没!

这就好比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总用儿语跟他说话。
你怎么知道他不愿看图画书以外的成人书呢?
作者: sunlight1111    时间: 2008-5-22 20:51
孩子很成功,家长付出了太多!!!
作者: arima    时间: 2008-8-21 14:53
看看借鉴借鉴呗。自己的孩子怎么交,那还是自己的事
作者: hylchen    时间: 2008-8-21 22:57
记者:“你的同学比你大五六岁,和他们在一起有障碍吗?”
天昌:“打球当然有障碍,交流基本没障碍,班里的同学叫我小鬼,基本上都是我的好朋友。”


我不觉得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团队精神,也不会跟人沟通不了——以上的对话说明孩子很会和人交往。
更何况,学经的孩子知性、智慧、宽容……这些是大部分在校学生所欠缺的。这个例子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作者: hylchen    时间: 2008-8-21 22:59
在家上学(家庭教育)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但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像天昌家长一样呢?
作者: fengkyf001    时间: 2008-9-3 15:22
看来我需要好好反省一下才行.
作者: 长沙7喜    时间: 2008-9-5 08:19
不仅是四个人都全职带孩子,而且还出生教室世家,真是先天条件就比别人好啊。
作者: portia71    时间: 2008-9-5 09:11
这种孩子毕竟还是少数
作者: 毅然    时间: 2008-9-5 20:34
这样优秀的孩子,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但是这样的孩子,和多位家长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培养分不开的。以目前中国的现状,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还是少数,所以,像天昌这样的孩子还是凤毛麟角
作者: 波波宝    时间: 2009-3-14 23:41
感谢
作者: 波波宝    时间: 2009-3-14 23:42
感谢
作者: queenie_home    时间: 2009-3-27 16:11
希望孩子的未来一路走好!
作者: ncwanxiang    时间: 2009-4-3 13:06
厉害,值得学习!
作者: aabbcc513    时间: 2009-4-4 07:35
不曉得是遺傳還是家庭教育成功
作者: yuanzhi0076    时间: 2009-4-7 12:19
教育方法的掌握和人性的充分引导,谈其何易,会其何难哪
作者: rosy99    时间: 2009-4-8 21:28
可遇不可求
作者: 百理挑一    时间: 2009-4-12 12:45
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可借鉴。
作者: xiaoli790316    时间: 2009-7-28 22:28
我非常相信早期教育,可是自己水平有限哪,我该如何教我的孩子呀?迷茫。。。。
作者: bearslover    时间: 2009-7-29 11:38
哈,在这里看到孙天昌。孙天昌我见过本人。确实属于全面发展的孩子。但他的教育又是我们大多家长所望尘莫及的。他是幸运的,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统一信念统一思想对他进行早教。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孙天昌的成功说明早教的重要性。也说明要教育一个天才,得举全家之力。
作者: mekky    时间: 2009-7-31 13:37
孩子棒!家长更棒!好好学习了!
作者: 歌儿妈    时间: 2009-8-22 00:16
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国家的教育体制。
作者: 淘乐    时间: 2009-8-25 00:58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还是值得学习。。
作者: 一颗花生米    时间: 2009-8-26 19:00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此。做自己有兴趣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就好了
作者: 闹人兔子    时间: 2009-8-26 23:11
我想 至少没有为一次高考,苦苦折磨12年的身心,这就足够成功了
作者: lymxy82    时间: 2009-8-27 16:14
真為這孩子高興,博覽群書,我也想這樣,但前提一定是要兒子輕鬆沒有壓力
作者: 14all    时间: 2009-8-28 14:13
到现在我们的教育还是以考试为衡量目标,是可怜还是可悲?
作者: lijing-t    时间: 2009-8-31 06:48
家长 孩子都值得我敬佩
作者: jiffywang    时间: 2009-9-1 20:27
我觉得学校教育是必须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值得推广。
作者: lin_np    时间: 2009-9-1 22:36
到现在我们的教育还是以考试为衡量目标,是可怜还是可悲?
作者: lucia.peng    时间: 2009-9-2 22:55
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
作者: sunxy1212    时间: 2009-9-3 09:19
现代中国的教育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意识到后尽量做些弥补,但是父母如果真的放弃一切在家里教孩子,那生活来源如何,最后这孩子能否像孙天昌一样成才?这些都不知道。如果这位13岁少年高考成绩平平,又将如何?
所以我认为,在家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父母要有一定的素质,孩子又积极配合等等。
作者: 精彩    时间: 2009-9-8 13:46
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  
作者: 望星空    时间: 2009-9-21 10:46
值得学习!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作者: 陆啸天2001119    时间: 2010-1-25 18:48
厉害,值得学习!
作者: 冰冻    时间: 2010-1-28 10:42
不是孩子有多聪明,还是方法对路,学学
作者: apple001    时间: 2010-2-11 11:20
标题: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孩子的成就可嘉! 但他们全家靠怎么生活的呢?
作者: 王宝妈妈    时间: 2010-2-18 20:50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做到做不到再自己。
作者: fanbaby    时间: 2013-5-29 13:46
教育过程脱离现行标准,而最后又以高考结果作为检验标准,且引以为豪。这不是自欺欺人不?
作者: 定定妈妈    时间: 2013-6-18 11:11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但我认为这是个案不可能复制,只是应该从中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不是说上了学校就把小孩交给老师了,教不好就说是体制的问题。的确,现行的教育体制的确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孩又能从中得到快乐并成功的呢?学校的不足,就应该由家长在家辅导教育,家长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样子小孩才能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得到乐趣,爱上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