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 ◎牟宗三 【序】 予既寫才性與玄理,佛性與般若,心體與性體,以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諸書已,如是乃對於中國各期哲學作一綜述,此十九講即綜述也。此十九講乃民國六十七年對臺大哲學研究所諸生所講者。當時口講本無意成書。諸同學認為將各講由錄音整理成文可供學者悟入中國哲學之津樑,否則茫茫大海,渺無頭緒,何由而知中國哲學之面貌耶?如是由陳博政、胡以嫻、何淑靜、尤惠貞、吳登臺、李明輝六位同學分任其責,而以胡以嫻同學盡力獨多。諸同學之辛勞甚可感也。吾順其記述稍加潤飾,期於辭達意明,雖非吾之行文,然較具體而輕鬆,讀者易順之而悟入也。於所述者盡舉大體之綱格,不廣徵博引,縷述其詳;欲知其詳,當回看上列諸書,知吾之所述皆有本也。無本而綜述,鮮能的當,此不得曰綜述,乃浮光掠影也,故多膚談而錯謬,不足為憑。綜述已,則各期思想之內在義理可明,而其所啓發之問亦昭然若揭。故此十九講之副題曰「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函蘊之問題」。簡述明固有義理之性格,問題則示未來發展之軌轍。繼往開來,有所持循,於以知慧命之相續繩繩不已也。此為序。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目錄 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講 玄理系統之性格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像」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之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並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80827&strItem=books |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