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一加一等于几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14:36
标题: 一加一等于几
昨晚与宝宝玩豆子, 1个豆子加一个豆子是两个豆子, 1+1=2, 突然飞来个问题:那一堆豆子加一堆豆子什么还是一堆豆子? 不成了1+1=1?
   
      偶从前是知道一群羊加一群羊这个问题的, 但我却说不清这个问题, 如何用孩子的语言讲清一群羊加一群羊等于一群羊又不影响1+1=2,.
      
     汗一个,还是个数学老师, 大脑僵死.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25 14:37 编辑 ]
作者: 668    时间: 2007-5-25 14:38
给她讲戈尔巴赫的猜想吧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5-25 14:46
因为“堆”啊,“群”啊不是精确的量词,一堆加一堆,得到的一堆应该是一大堆了,肯定比刚开始的一堆大。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15:29
那么如何让孩子区分这里的1+1=2及1+1=1? 道理大人知道, 但是要讲给孩子听,我是想破了脑子也说不清。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7-5-25 15:37
我觉得这是一个“数”和“量”的问题。
数可以表示事物的多少或事物的次序,而说到对“量”的认识,却似乎不像对数的认识那样清晰。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7-5-25 15:47
你家的小米几岁啦?我家的小米现在快4岁了,这个问题跟他也解释不清,因为有专家这么说了:
就像我们每天生活在数的世界中一样,我们每天也同样生活在量的世界中,数和量似乎没法分开。 然而,量与数的确是有区别的。
有人对“量”做了这样的规定:“量是事物存在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分离量)和连续量(相关量)两种。”像书籍的本数、孩子的人数都是不连续量,而长度、体积、时间、速度等都是连续量。量是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来加以认识的,事物具有的量的特征称量度,量度通常是用量数和单位量来表示的。”由此说来,如果说“数”(我们这里指的是自然数)是用来标示事物个数和次序的标记,那么“量”就是标示事物性状的单位。
孩子其实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日常生活中与量打交道了。最初,孩子对量的特征的认识更多凭借的是自己的感觉,他们能知觉到物体的大小差异,但对其他的量的认识还没有分化,因此他们把诸如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一概说成“大”和“小”。另外他们对量的认识也不具备相对性,常常把物体的“大”或“小”看成是物体的绝对特征而非比较的结果。 孩子到了4—5岁,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迅速发展,他们能够比较精细地区分出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同的量,能判断相等量,会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但还不能达到量的守恒。5—6岁时,孩子对量的认识精确性进一步提高,对量的相对性也有了较好的了解,同时还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帮助解决量的比较和测量任务。
总之,孩子对量的认识表现出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概念的认识过程:对量的差异性感知从明显的差异到不明显的差异;对量的理解从绝对到相对;对量的语言表述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因此,要让孩子真正的搞清楚,我们就慢慢等吧!(有点悲观?!)
我自己想了个回答方法,回家试试再来汇报!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25 16:40
跑个题儿:
我孩子经常玩这种游戏:

问:1+1=?

答案有许多个:
1+1=王
1+1=11(一双筷子)
1+1=3
1+1=
……


回到楼主的题目:

1+1+1+1+1+1+1…………=1
比如一滴水加一滴水,可以等于一碗水,等于一盆水,等于一缸水,等于一湖水……等于大海,等于太平洋。

跟孩子说:装水的东西不一样了嘛。也就是大人说的,数量单位不一样了。看看这样说,能行不?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16:45
有点懂了,但没全懂。 ,没领悟高手的所有的剑道,学艺不精啊。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5-25 16:52
小米爸爸,我觉得1+1=2,这是数学里的抽象数量相加,1是1颗豆子,1个苹果,1只眼睛等等,为了计数而提升出来的一个抽象意义的1,所以不能再用具体的东西来表述了,如果一定要表达的话,应该这么说,1颗豆子再加1颗一样的豆子,等于2颗相同的豆子。1群羊再加一样的1群羊等于2群一样的羊。

1+1=2。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5-25 16:55 编辑 ]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5-25 16:53
支持小米爸爸为教孩子寻求答案。
自己都说不清楚,那就不要强求孩子完全清楚呢。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17:03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5-25 16:52 发表
小米爸爸,我觉得1+1=2,这是数学里的抽象数量相加,1是1颗豆子,1个苹果,1只眼睛等等,为了计数而提升出来的一个抽象意义的1,所以不能再用具体的东西来表述了,如果一定要表达的话,应该这么说,1颗豆子再加 ...


有点懂了,但可有直观的方法来演示, 我不能用豆子演示,一演示,固然有1+1=2或4颗豆子加四颗豆子=8颗豆子,但同时又会产生1堆加一堆=1堆的问题,加有时就是将两个东西或多个东西放在一起啊。

随便谢谢上面各位。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5-25 17:08
可以想办法理解抽象意义的1、2、3吗?其实小孩是早已经接受了许多抽象的东西了,比如苹果,不管大的小的,红的黄的,只要是苹果,不管哪个具体的苹果他们都会叫它苹果。
1也一样,不管是1什么,反正是1,只要拿出单单的一个东西出来都是1。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5-25 17:12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17:12
不知行不行,孩子只一岁一个月大点,弄杜曼的不敢考孩子。不知道有没有抽象,但数字1.2.3.4的意思应是知道的。估计可能有。

晚上再来看,先回家。谢谢susan_1201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25 17:14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5-25 17:15
那就不要解释了,小孩的理解力非常强大的,如果解释可能反而更让小孩混乱。也不用具体的东西来演示,就是1+1=2,1+2=3等等就可以了。
小孩自然的会理解苹果概念一样理解1、2、3、4及上面的数学加法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5-25 17:16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5-25 17:35
这和儿童的年龄有关,小米的年龄对物质守恒定律是难以理解的,比如你和他比高矮,你问她:谁高?她会说:你高。如果她站在椅子上,你问她:谁高?她会说:我高。
     只要逐渐引导她理解物质的守恒,她会明白:1+1=2。
     守恒性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对应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先是在7-8岁获得质量守恒概念,之后是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1 -12岁)。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5-25 20:57
小米爸爸   2007-5-25 16:57   金钱   +5   不赞同,希望孩子比笨蛋爸爸强。

--孩子自然一般会比爸爸强的,不过就是说要到时候才能认识清楚呢。一定要教会孩子微积分的话,也不急在这个时候。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5-25 21:08
原帖由 行至水穷处 于 2007-5-25 20:57 发表
小米爸爸   2007-5-25 16:57   金钱   +5   不赞同,希望孩子比笨蛋爸爸强。

--孩子自然一般会比爸爸强的,不过就是说要到时候才能认识清楚呢。一定要教会孩子微积分的话,也不急在这个时候。


天啊! 看云说的,可没有想教孩子微积分,与其如此, 还不如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玩玩围棋,象棋于孩子性格有利
吓死俺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5-25 21:21
  
  刚好今天中午问了宝宝仔仔一种颜色加一种颜色等于几种
  早上牵着我到小摊上买了五颜六色的橡皮泥
  中午就团成土色的一团了

  上学期问过她一滴水加一滴水、一群羊加一群羊、一堆沙加一堆沙的问题
  还有4-1=5的题
  她觉得好好笑

作者: 668    时间: 2007-5-25 21:44
偶觉得小米爸爸走进死胡同了,孩子肯定比笨爸爸强多了,VV1岁1个月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懂多少,但现在,她不经意的表现,常常让偶百思不解这么抽象的概念她是怎么明白的,孩子的抽象概念比你多,也比你复杂,你非要把抽象的用具象来表达,偶觉得小米爸想多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5-25 22:42
原帖由 668 于 2007-5-25 21:44 发表
偶觉得小米爸爸走进死胡同了,孩子肯定比笨爸爸强多了,VV1岁1个月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懂多少,但现在,她不经意的表现,常常让偶百思不解这么抽象的概念她是怎么明白的,孩子的抽象概念比你多,也比你复杂,你非要 ...


02觉得小米爸爸走进DOMAN教育期望的死胡同了,所以乐此不疲地拿他的理论去忽悠小米。。。。。。

就怕他听不得俺的这两句话又要上梁山去了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5-25 23:22
原帖由 668 于 2007-5-25 21:44 发表
偶觉得小米爸爸走进死胡同了,孩子肯定比笨爸爸强多了,VV1岁1个月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懂多少,但现在,她不经意的表现,常常让偶百思不解这么抽象的概念她是怎么明白的,孩子的抽象概念比你多,也比你复杂,你非要 ...



说的很对,以数学的1+1=2来说,不管怎样1+1都还是2,就算是一堆加一堆,那也是两堆,把两堆融合成是一堆,那就是0.5+0.5=1的问题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26 00:44
原帖由 云海漫步 于 2007-5-25 23:22 发表

说的很对,以数学的1+1=2来说,不管怎样1+1都还是2,就算是一堆加一堆,那也是两堆,把两堆融合成是一堆,那就是0.5+0.5=1的问题了


不太同意云海这个,孩子不知道数学等式,孩子也不懂等量(等号两边一定相等),他对事物的看法是直观的。

大人列出的等式是这样的,等式成立原因是数量后面的单位不同:

1(小堆)+1(小堆)=1(大堆)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6 00:48 编辑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5-26 01:40
呵呵好像成人的脑筋急转弯啊。
一堆加一堆,分开放就是两堆,1+1=2,合起来放就还是1堆。
觉得还是linkspeed说的好,等孩子来问了,跟他一起讨论讨论就行了。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5-26 08:56
这种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还是先不跟孩子讨论的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还不是时候。
就象孩子还是刚开始学走路,可是你却想教他学跑,孩子不理你那一套还好,要是真去跑,那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作者: 雪人姐姐    时间: 2007-5-28 14:36
你家小米才1岁多,这问题对他太深了。
我家的理解就是:1群+1群=1大堆群
作者: 快乐轩宝宝    时间: 2007-6-17 22:50
虽然有时候和你一样有同样的感觉不知道和孩子怎么描述,但你这问题个人觉得应该注意和孩子在一起要注意“量词”的标准性。
作者: endeavor    时间: 2008-8-1 16:05
小米爸爸看着贼聪明一人,怎么净钻死胡同啊。呵呵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