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设计 |
李成真 李云开 |
|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对“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 高── 明── 胖── 美── 新── 忙── (复习“语文园地五”的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 2.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 5.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 6.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 学生描红,临写。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出示一些对子,或讲有关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读对子的兴趣。 附: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
《识字7》教学设计 |
阜阜新市阜新县蒙实小 陈雅秋 |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本组教材的导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教材的导语,并思考:好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品质?(爱劳动、爱集体、诚实) 2.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发现自己的身上还具有哪些好品质呢?能说给大家听吗?(说自己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2.再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在小组内汇报朗读,互评。 (2)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指正或者同学间进行互评。 (3)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4.课件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让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小刚和小峰是同班同学。小刚学习非常优秀,有了成绩也不骄傲,老师说他是个虚心学习的孩子;小峰学习不认真,取得一点儿成绩就翘尾巴,是个骄傲的孩子。” “小刚待人热情,有客人来马上会拿出好东西招待;小峰呢,有客人来连招呼都不打,亲戚朋友都说他是个待人冷淡的孩子。” “小刚还是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从不撒谎;小峰就不同了,有时家庭作业没做完就骗老师说忘带了,小伙伴都说他是个虚伪的孩子。” 边说边问: 你喜欢和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5.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如“诚实、招”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 (2)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是最难记的,动动脑筋,有好方法记住吗? (3)读词:虚假、骄阳、傲气、淡绿、诚心、果实、赢了、称赞、招手 (4)用游戏方法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四、课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对子让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迷宫,迷宫中有许多生字,只要学生读对了读音就可以顺利地走出迷宫了。 2.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课文?(生读文) 二、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思考:通过读,你们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了吗?(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词语) 2.这就是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 3.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4.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是──非;长──短;虚心──骄傲;诚实──虚伪)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热”字中间一点不能丢掉。) 2.教师示范书写,注音提示容易写错的笔顺和笔画。如:“淡”右上的“火”要捺变点;“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笔是竖,不是撇等。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对子,请把它写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收集一两条对子,读给同学听。 |
![]()
|
识字7 |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致彪 |
| 一、教材简说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新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形象地写出了教育事业的繁荣景象。这些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适当了解一些对联和对子(对偶句子)的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本课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对对子的知识不必过多讲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呈现的方式:在学生借助拼音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中出现的本课生字留下,其余的字隐去。 2.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先自主认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或同伴请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5.通过拼字、贴词语等游戏巩固识字。 6.本课要求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微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教学中,可以把“冷、淡”二字结合起来进行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比较。“热”字中间的一点不能丢掉,要提醒学生注意。 (二)朗读感悟 对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学生会很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喜读、爱记的特点,让他们反复朗读、吟咏、记诵,在读中感受对子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朗读对子要注意节奏感,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要读出词语的对应关系。 (三)实践活动 1.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更多的对子。 3.找一找你的身边谁是这样的好孩子:勤劳,待人热情,诚实,虚心好学。说出他们的名字,如果能具体说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更好了。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巩固识字 1.拼字。 把合体字“骄、傲、诚”等每个字分成两部分,成为汉字部件。你能将这些部件拼成汉字吗?两名同学一组,看看哪一组拼得快。 2.“走迷宫”。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谁愿意玩这个游戏?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3.看图贴词语。 出示有下列内容的图画:图一,两枝铅笔,一短一长;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词语卡片: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片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片段二 朗读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本组教材的学习提示,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内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练习自由读,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予以指正,并且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2)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伴听。 (3)练习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对对子。学生自己独立对对子。 6.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请试着读一读。 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指名读。练习背诵。 7.扩展活动。 谁还知道别的对子? 五、资料袋 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 |
|
|
|
| |||||||||||||||||||||
| |||||||||||||||||||||
| |||||||||||||||||||||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