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你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及科学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19 00:26
标题: 你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及科学方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争论的最大好处在于争论的双方都通过争论加强了自己的观点,这恐怕是争论双方能取得的唯一共识。

确实,由于价值观的取向不同,人们之间的有些争论是无法在短期内达到一致的,最著名的就是(遗憾的是不是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争论)“大炮或者黄油”,或者是社会应该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在可遇见的将来,这些争论将继续存在。

我很有兴趣的事情不是,你相信什么,而是,你为什么相信你的观点。

我所相信的是“科学方法”。

马上会有人说了,科学就正确了,太霸道了吧。

恰恰相反,科学方法从来不判断定理论正确,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实验或实际)”,而所谓科学方法的本质,就是观察,总结理论,继续观察考验理论,如此循环。

科学方法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从地心说--日心说-无限宇宙说-大爆炸说,可以发现科学方法在天文学中的不断作用。

科学方法的实现却不那么简单,现在个人观察天文的能力比伽利略时代强多了,但没有全世界的天文台支持,你提出一个新理论试试?

当一个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遵循科学方法时,我就倾向于相信它,尽管我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观察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来代替它。

当一个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不遵循科学方法时,我就倾向于不相信它,尽管它可能那么辉煌,那么壮丽,那么伟大。

科学方法对理论的考验没有国界,不因为米国或中国人提出的理论,就可以遵循或不遵循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对理论的考验没有时间限制,不因为埃及法老的年纪大,它就能提出一个超时空的理论来。

当然科学方法不是生活的全部:

宗教信仰不需要科学方法,如果相信神能让你在这个充满了艰难欺诈的人间觉得好受一点,没有什么理由不让你信。

情感生活不需要科学方法,相爱的人是狂热的。

买彩票不需要科学方法,因为即使你中奖,彩票也会被宣称为伪造。

而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我只能瞪大了眼睛看着你,说:I服了you。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5-19 00:49
“宗教信仰不需要科学方法,如果相信神能让你在这个充满了艰难欺诈的人间觉得好受一点,没有什么理由不让你信。”



宗教信仰恰恰是最需要实证的。没有证明,谁会去信呢?


宗教信仰不等于“相信神”。
在某些宗教观点里,“相信神”恰恰是走火入魔的原因。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5-19 00:52
“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实验或实际)”




在某种前提下,以某种方式符合某种条件状态下的观察结果的某些指标。

这种说法更科学一点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5-19 00:54
哈哈,我们这个宗教里面就没有神,也不需要什么实证。

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过科学的精神,还有……缺失的逻辑。

剩下的只有盲从和迷信。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5-19 01:07
太深邃,看不懂,皆不透。混沌啊。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5-19 01:30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5-19 00:54 发表
哈哈,我们这个宗教里面就没有神,也不需要什么实证。

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过科学的精神,还有……确实的逻辑。

剩下的只有盲从和迷信。




理一下你的逻辑:
宗教没有实证,没有思考与论证,没有正确的方法。。。(还有很多条件,此处省略二三),没有确实的逻辑,就会变成盲从和迷信。
(我不用你那个“科学”词,那可能是迷信的另一个代名词)

同样,

“科学”没有实证,没有思考与论证,没有正确的方法。。。(还有很多条件,此处省略二三),没有确实的逻辑,就会变成盲从和迷信。


凡是科学的就是正确的。
凡是不科学的就是错的。

打这“两个凡是”旗号的人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方法。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5-19 08:38 编辑 ]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19 10:33
很喜欢楼主的文章,还记得初来时,你的那句回贴“给浮燥的人一勺宁静如何”。
似乎这许久以来,很少发贴,楼主过于宁静了嘿。


………………………………………………

“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实验或实际)”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吧,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用发展的眼光。

有些思考的过程是,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了。比如相信植物有感情,会说看到植物眉来眼去、含情脉脉了,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了。

应该去了解事实,应该相信科学,不应该相信一知半解的好事者——由一件事情去推断一个理论。
作者: fhyhwb1    时间: 2007-5-19 12:14
学习一下  理论性很强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19 18:47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5-19 00:52 发表
“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实验或实际)”




在某种前提下,以某种方式符合某种条件状态下的观察结果的某些指标。

这种说法更科学一点吧?



更绕口一些。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19 18:48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5-19 01:07 发表
太深邃,看不懂,皆不透。混沌啊。



我语文学的不好,惭愧惭愧。
作者: 谁是谁    时间: 2007-5-19 18:53
回楼主

可能科学方法是现在的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因为广瀚广瀚啊。。。。。。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19 19:16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19 10:33 发表
很喜欢楼主的文章,还记得初来时,你的那句回贴“给浮燥的人一勺宁静如何”。
似乎这许久以来,很少发贴,楼主过于宁静了嘿。

………………………………………………

“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 ...


来的有点少,下次改正。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19 19:20
原帖由 谁是谁 于 2007-5-19 18:53 发表
回楼主

可能科学方法是现在的人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因为广瀚广瀚啊。。。。。。


当前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不是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5-19 19:56
推理
爱因斯坦的光的相对论是推理出来的,发现地球最远的一颗卫星也是先推理出来的。
作者: gghhii    时间: 2007-5-19 21: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5-19 21:18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5-19 00:52 发表
“科学只说“理论当前符合观察(实验或实际)”




在某种前提下,以某种方式符合某种条件状态下的观察结果的某些指标。

这种说法更科学一点吧?


  
  被你的四个“某”绕晕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5-19 22:10
恕我断章取义,我读此篇的感想想必与楼主的主旨差之甚远,但还是想到哪儿说哪儿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争论的最大好处在于争论的双方都通过争论加强了自己的观点,这恐怕是争论双方能取得的唯一共识。


争论的初衷,是想听到来自各方的就同一论题的不同声音,在广闻众言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取人之长以为己用。而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争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加强了自己的观点,而是一定程度上实现着争论的初衷。

所以,虽然争论中的碰撞会让人有点烦,但争论中的众言却让我受益匪浅。


我很有兴趣的事情不是,你相信什么,而是,你为什么相信你的观点。


同意。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另一种与俺绝然相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很想知道,是什么会造成如此之大的差异,很想知道,这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哪一个离科学更近。
作者: skyye    时间: 2007-5-19 22:55
不说相信不相信,但是我瞪大了眼睛看着你,说:I服了you。

愿意唯心论还是愿意唯物论,取决于那个人本身是倾向于自己的感觉还是客观存在。

日出日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每个人也可以认为,只要自己不睁开眼,整个世界就没有醒来

争论也是如此,双方争论,然后相信自己倾向于相信的,可是,如果真正触到点子上,分歧就可以有共鸣了,争论能达到什么效果,还是要看辩论双方的级数的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5-20 01:13
原帖由 skyye 于 2007-5-19 22:55 发表
不说相信不相信,但是我瞪大了眼睛看着你,说:I服了you。

愿意唯心论还是愿意唯物论,取决于那个人本身是倾向于自己的感觉还是客观存在。

日出日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每个人也可以认为,只要自己不睁开眼,整个世界就没有醒来


俺在努力做到,只要自己不睁开眼,整个世界就没有醒来。

关于辩论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别人能完全对自己的观点失去信心,俺都中庸太科学,所以不适合辩论,只适合看看热闹,学学科学
作者: leizi_552    时间: 2007-5-20 01:53
方法问题,有经验的,也有科学的;但都是相对的。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5-20 15:02
一袋子宁静           2007-5-19 22:06          威望          +5           观点呢


  
  信事实

  信科学但不唯科学

  如果科学推理的结果与事实有出入
  应该反思推理过程的科学性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20 18:26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5-20 15:02 发表
   信事实

  信科学但不唯科学

  如果科学推理的结果与事实有出入
  应该反思推理过程的科学性

  


事实有的时候也是千枝万缕,错综复杂,拨云也见不了日,比如陈晓旭之死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如同老虫所说: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却为之痛心疾首呕心沥血……

我们能掌握的事实又很有局限,很多事实我们是看不到的,比如我们不能到银河系之外,有些东西,我们还信不信?浩瀚啊,迷茫啊,有时是不信却有,信却无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0 21:22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5-20 15:02 发表
 
  信事实

  信科学但不唯科学

  如果科学推理的结果与事实有出入
  应该反思推理过程的科学性




"只唯实"正是科学方法所遵循的.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0 21:23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5-19 01:30 发表




理一下你的逻辑:
宗教没有实证,没有思考与论证,没有正确的方法。。。(还有很多条件,此处省略二三),没有确实的逻辑,就会变成盲从和迷信。
(我不用你那个“科学”词,那可能是迷信的另一个代名 ...



被"科学迷信"这个词搞怕了?科学从来不自封正确

当一个原理被新的观察事实推翻之后,它既没有变成"迷信", 也没有变成"伪科学", 只是一条被发现不那么正确的原理而已.

而许多这样的原理,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大地是平的"这个东东,虽然 再一次已经被杨利伟观察为不正确,但是在丈量土地的时候,人们仍然假设这一点成立.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0 21:29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0 18:26 发表


事实有的时候也是千枝万缕,错综复杂,拨云也见不了日,比如陈晓旭之死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如同老虫所说: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却为之痛心疾首呕心沥血……

我们能掌握的事实又很有局限,很多事实 ...


如何观察“千枝万缕,错综复杂,拨云也见不了日”事实,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式。

而“陈晓旭之死的事实”,作为普通人,只有等着了,相信自会有揭开谜底的那一天的。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5-20 21:56
原帖由 天问 于 2007-5-20 21:23 发表



被"科学迷信"这个词搞怕了?科学从来不自封正确

当一个原理被新的观察事实推翻之后,它既没有变成"迷信", 也没有变成"伪科学", 只是一条被发现不那么正确的原理而已.

而许多这样的原理,仍然在人们的生 ...




“大地是平的”在多少年前,也是一个“科学”啊!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5-20 22:02
我的理解:用“科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能这样理解才是科学的态度。

所以,对待某些事物,既要相信它合理的部分,又要怀疑它并不完美的地方。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1 19:18
>>科学方法是否也应该“发展”呢

如你所愿,科学方法确实在发展,我们的观察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眼见为实”的阶段,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1 19:19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5-20 21:56 发表
“大地是平的”在多少年前,也是一个“科学”啊!


不必加引号,而且恭喜你,答对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1 19:22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5-20 22:02 发表
我的理解:用“科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能这样理解才是科学的态度。

所以,对待某些事物,既要相信它合理的部分,又要怀疑它并不完美的地方。


确实如此,而且可以把“某些”改成“全部”。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人们只是希望它可以更能容忍一点。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21 21:09
谢谢老师,你的答疑让俺们了很多。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2 19:44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5-21 21:09 发表
谢谢老师,你的答疑让俺们了很多。


昏倒。

有感而发,不必客气,客气了我不敢瞎掰。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7-5-23 00:08
相信科学,并非因为科学就是正确,而是科学容忍,鼓励怀疑. 为数众多的科学实验, 可以说是验证科学理论, 也可以说是在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会把一本几千年前的书称为杰作,但绝对不会把这样的书当作至高无上, 认为当前的人只能学习而不能反驳. 并且, 任何一门分支, 其后来的成果都会远远高于古人. 而我们之所以记住古人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成就现代人无法比拟, 而是纪念他们在古代非常简陋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划时代的贡献.

那些利用科学方法的, 使用观察, 提出理论, 再观察检测理论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科, 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为人们也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而另外某些东西不求发展, 几千年了还是那一套理论, 则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果不奋起直追, 利用科学方法发展自己, 最终, 将被人们遗忘.

而无论是谁, 靠着忽悠上拐, 欺骗甚至伤害他人的, 终将收到审判.
作者: 小小蜜蜂    时间: 2007-5-23 08:54
又一酸男 版男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文学。进来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