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需要引进母亲节来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吗】 [打印本页]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5-13 20:20
标题: 【需要引进母亲节来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吗】
  
  
需要引进母亲节来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吗?




  上午在一位朋友家,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拿起一个圣诞老人的玩具问我是什么,告诉他,圣诞老人会在圣诞节给他袜子里塞进圣诞礼物。

  上QQ后,弹出新闻:“45位委员呼吁将孟母生子日定为中华母亲节”

  看了这个标题,赶紧再次确认时间,5月13日,离4月1日已经40几天了。
  点击看了贴子,产生如下疑问:

  1、中华民族是否到了需要引进母亲节来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地步?
  2、外国有的节,中国是否要一一对应地弄一个?
  3、需要弄的话,是否一定要政府出面,
  4、开放性是中华文化特性之一吗?是否外国母亲形象不能代表所有母亲,种族和国籍对母性的影响有多大?
  5、民间自发流行的节算不算中国人的节,比如,圣诞节已经被孩子和年轻人认可,能不能放假?

  中华民族内敛,至少我们这一辈的上辈,对孩子都很少有拥抱亲吻的举动,而父母一辈对孩子的新潮举动也较难接受。所以,形式上的母亲节我们不注重。
  是不是中国人就不重视母亲了?中秋团圆、春节回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探视双亲及长辈。
  去年超女比赛艾梦盟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
  是的,即使远在他乡,如果妈妈在身边,为自己解决衣食住行一切生活细节,给自己心理安全,即使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仍然感觉就在家里。
  某日看中央10台的一个节目,考古发现好几万年前原始社会一个山洞被泥石流掩埋的现场,每个孩子上方都是母亲半撑着身子形成的一个小小的生命空间,虽然每个人都遇难,但,没有文化甚至还没有语言的原始人的母性经过亿万年仍然强烈地辐射到现在。
  在战乱中,在天灾中,母亲们孱弱身躯为孩子隔出的生命空间,就是孩子最温馨最安全的家。
  在中国,对父母的感恩,有非常极端的24孝故事。
  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不是24孝里宣扬的埋子奉母、以身伺蚊、九龄温席这样反人类、反人性的封建孝道,而是蕴藏于生活点滴中的敬老爱爱老。
  即使是较亲密的母子母女之间,也较少大浪滔天的炙热表白,更多的是涓涓细流似的情感沟通,在貌似平静水面下,才是真正急热的湍流。
  365天,天天都是母亲节,要不要专立某一天来作母亲节。

  即使要立母亲节,孟母真的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吗。委员们看中的,是孟母“择邻处”、“断机杼”,孟子最终成名成家。
  成效论和教育论,把情感抛一边了,注重了其中部分,忽视了最基本的母性,忽视了普遍性。
  孟母的成就主要在教育,而从教育能力和教育理念来看,早已不泛以教育影响一批人、一代人的母亲,不仅教好自己的孩子,更影响周围的孩子,而不是简单地择邻(不反对择邻)。

  提案中,对“我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迳称‘母难’。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这一段,有些想法,要在母亲节冒天下之大不韪摆出来。
  作为子女,是该记住生日是母难之日。但母亲们应明白,母难日也是幸福日。
  天将托小天使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曾经想过,如果能够代替分娩苦痛,我极非常很愿意代受。
  除了小天使在母体内的10月时间,出生时母亲所受的痛苦,也增加了母亲对小天使的感情。
  老天爷给予母亲巨大幸福之前都给予了痛苦,就是为了加重母亲这份幸福的含金量。
  分娩没有痛苦是好事,分娩有痛苦未尝不是好事(66没有分娩的硬件,站着说话不腰疼,欢迎MM们拍砖)。
  


  不扯远了。
  谢谢45名政协委员提出这个不痛不痒令人哭笑不得的提案,就当是搞笑贴。
  前有10博士,今有45委员。
  有意思。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5-13 21:51
文化败退, 自我丧失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5-13 23:56
跟五花八门的委员提案相比,这个还算有点正事儿。

俺就是觉得节多了点,过得有点累。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5-14 00:47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5-13 20:20 发表
  
 曾经想过,如果能够代替分娩苦痛,我极非常很愿意代受。


虽然这种痛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虽然当时的感觉是无法述说的
但是作为男人,能这样想,真的有点感动
虽然,有点坐着说话不嫌站着累。。。
还是谢谢。。。
作者: xzyid    时间: 2007-5-14 12:37
哈,有些委员吃得有点撑……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