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儿童对死亡很敏感怎么办?(热切希望回帖)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不歌    时间: 2007-5-11 01:45
标题: 儿童对死亡很敏感怎么办?(热切希望回帖)全文
我儿子今年8岁,对自己将来会死亡很是在意,而且成为他的一种心理压力;我十分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心理发育。下面是我在他第二次临睡前因考虑死亡而哭泣时写的日记。

   晚上临睡,儿子一切正常,正看着电视猪猪侠,特认真的样子;给他洗脸洗脚,擦儿童霜,然后他自己收拾书本,再先睡觉。
忽然听见儿子在叫,以为他又是睡觉不安稳,忙过去看;他要我陪他一下,我侧卧床上,感觉他很伤心的样子,又不肯告诉我什么事情,我说不会批评他,他说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眼泪却流了出来;好不容易他才告诉我,“爸爸,我以后老了也会死的。”
我感觉到一股电流击中我的心脏,那么真切。我一直不和他讨论死的问题,平常遇见死事或类似衰老的话题都是尽量回避,因为我一方面不愿意想像我的儿子也会衰老……,另一方面从我自己的经历知道,不能逃避死亡造成的阴影从五六岁开始一直到成年都是我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不愿意这在儿子的心灵深处也成为不可卸下的负担。然而,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就在和我童年大致相仿的年龄(今天他差五天就七岁零八个月)。
我告诉他,我的儿子不会死的,会活一万年,不要考虑这个问题;而且现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克隆人,和原来的样子一模一样。儿子说,那思维还是原来的么?我只能肯定的回答是;他又说,那现在为什么还让这么多人死去?我说是科学家才刚刚研究出来,还没推广。我告诉他,以后碰见什么问题要和爸爸讲,他点点头,才慢慢睡下了。
儿子确实长大了,他的思维是很清晰的,并有了较好的分析能力,他在思考生死的问题;过去他也问我爸爸妈妈会不会老去,我回避一下,或是说“我才不会老”之类的话,他将信将疑,现在这一问题的对象终于成了自己,很难再回避。
不要责怪孩子胡思乱想,他有正常的思维,看着身边的大人慢慢变老,有人死去,甚至于看见动物的死亡,都会引起他的思考。
谁能看破生死,只不过当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尝遍了人生的五味,慢慢对人生感到厌倦时,极少数人能够从容的面对死亡的逼近。
我在咒骂所谓的心理学家,为何不教会我如何面对孩子的这类思考;但反过来想想,在人类的历史上,或许只有宗教才会给人这一类的安慰剂,然而中国人本身没有宗教意识,再则到了现在科学昌明的年代,宗教也无能为力了。
我常常想自己给儿子照相太少,没有摄像,连用电脑给他录的音也被我不小心抹去了,只留下一小段,因此儿子过去的岁月已很难真切的回想。现在想想,就是留下儿子很多的影像,难道就真能留住时光么?你看着儿子的影像资料,听着他的欢声笑语,却再难以有抚摸他幼嫩的皮肤的感觉……  人,怎么能留住时光?怎么能走回过去?如果真有可能,我宁愿只要一秒钟,永远活在那一秒的温馨里。
实在无奈。                        
我如此的爱我的儿子,但是爱却让我变得如此脆弱!
20061219

这次以后,儿子很久没考虑这个话题,但是最近他又因这事两次在临睡时伤心的哭泣,并且因为死亡的压力,已经改变了一些日常习惯,比如说某种运动或生活习惯能够使人长寿,他会加以考虑,(这也许是好事),但是从实际效果和现在他的分析过程来看,我的说教没起很大作用,因为他的逻辑思维越来越强了,而压力似乎也越来越大。每当这时会极大的影响我的情绪,而我确无能为力:比如对他说“未知生,焉知死”的大道理或者用克隆的谎言来欺骗他,或是其他的小朋友对这也会面临这事来同化他的感觉什么的,效果都不怎么样。这是每个人都会考虑和面临的终极问题,热切希望各位能发表高见。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5-11 07:52
你好象在误导孩子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只是生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了另外一种形式。如同雪孩子
冰雪-水-水蒸气
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归根--------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5-11 08:17
生老病死,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
人长大到壮年到老然后到死,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还活着,你还用担心死吗?你现在考虑是怎么长得更壮实更健康,那样的话可以活得更好一些,比如会少一些病痛,会活得长寿一些等。
作者: little_kk    时间: 2007-5-11 08:55
我家儿子7周岁,大约在去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已经发生了。
只不过是很担心我死去。

也是晚上临睡前,躺在舒适的床上,熄了灯。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

我是这么说的:世间万物都有这么一个过程的,从生到灭亡。花草短暂,宇宙时间很长一些。人呢,也是这样,妈妈现在还很年轻呢,你看,姥姥姥爷不还都好好的吗?虽然妈妈有去世的时候,但是那时,你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儿子就问:宇宙也会死吗?(正在痴迷蓝猫淘气三千问)
“当然,只不过时间长一些,和人的生命相比,宇宙的存在简直就是不会死呢。”
“所以啊,我们得抓紧时间啊,不能糊糊涂涂地过一辈子。”(趁机教育一下)

这样类似的谈话又发生了几次。
现在不再担心我死去了。

放寒假的时候,姥姥姥爷看着的,与姥姥姥爷过的是相当愉快,我儿子有一天就说了:妈妈,等你不在的时候,我就去姥姥家。

汗......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5-11 09:00
标题: 回复 #1 不歌 的帖子
坦然面对这个话题. 家长越坦然, 孩子就坦然了.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5-11 09:12
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除人以外,其它动物和植物等一切生物都有生也有死,不死的生物是没有的。如果有谁可以长生不死,老了以后就成“老不死”了。----既然无一例外,不管是否愿意就都得接受这个现实。
人到了某个时候就不会怕死,就会坦然接受死亡。比如,重病了,痛不欲生;老得走不动了,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见了,手脚都动不了了,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早点死掉算了。到了那个时候,谁还会怕死呢?----到了某些时候,就不会怕死了。
作者: irene2974    时间: 2007-5-11 10:16
“一 命 二 运 三 风 水 四 集 功 德 五 读 书。 各 人 的 福 报 还 没 降 生 前 已 有 定 数。人 无 千 日 好, 花 无 百 日 红。人 之 死 亡 不 是 生 命 的 结 束, 而 是 另 一 个 旅 程 的 开 始。阳 生 阴 死, 阴 生 阳 死, 生 生 死 死, 死 死 生 生, 生 死 轮 回, 其 目 的 只 有 一 个, 那 就 是 提 高 各 人 的 灵  性。若 能 提 高 了 灵 性, 就 能 往 生 天 界 或 更 高 层 次。”

这句话,是父亲在上个月往生后,一位旧同事告诉我的话。
阳 生 阴 死, 阴 生 阳 死, 生 生 死 死, 死 死 生 生, 生 死只不过是轮 回,只要珍惜活着的每分没秒,做好该做的事,没有遗憾,没有牵挂,那么死也没什么可怕了。

我儿子从2岁开始到现在,每年都面对身边亲人的离去,他会好奇,会问,为什么xxx 会死,我告诉他,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老,会死,以后妈咪老了也会死的。所以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小心注意安全,平平安安的,就不会受病痛折磨或发生意外而死了。

小孩或许懂得不是很深入,但我觉得既然他们开始问,就应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不该误导他们。
作者: gzcher    时间: 2007-5-11 18:06
同意LS的观点,对于死的问题,不要向孩子回避
作者: qiuyuchan    时间: 2007-5-12 16:08
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没什么可怕的,老了以后不死就成“老不死”了
作者: qhq666    时间: 2007-5-12 17:48
标题: 正确对待
或许这也是孩子的一个必经阶段,对一些不曾接触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与恐惧.我儿子6岁了,每次看到电视上一些人的灾难或疾病都怕怕的,每次看完都惴惴不安地问着我:"妈妈,我会不会得这个病呀!"每次我都是很客观地告诉孩子,更让孩子明白有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把自己身体养壮了,一切会好许多!现在孩子好多了,不在那么害怕了
作者: 全慧升    时间: 2007-5-23 09:10
标题: 改变生活气氛
问题并不在于如何认识死亡,其实问题的产生也就是来自于此时所谓的“对死亡的认识”,问题来自于生活气氛的“死亡封闭”。心理障碍止步于“愉快的创造”。
作者: YP脚脚    时间: 2007-5-24 10:58
我觉得爸爸的心理——对死亡的恐惧,进而影响了孩子。端正自己的态度,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就像花开花谢。
作者: lele1976cn    时间: 2007-5-24 17:40
看了LZ的描述,似乎你从小也有恐惧死亡的想法,甚至至今仍未消除,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不是专家,不敢妄下断言。自己也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可以分享,我女儿还不会说话。
下面的内容转自我以前的一位台湾同事分享给我的信息,她经常会发一些书籍的摘要给我,多是与儿童教育有关,可惜大部分书在大陆找不到 ,可能关于儿童教育这一块,大陆还是相对落后的,接收到的资讯也相对少一些吧。不多说了,上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我應該留給你什麼?文╱Carol(奧林大穎文化總編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
這個好朋是一隻小豬,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小豬養大了,有
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




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小男孩不知道的是──爸爸也快死了,因為爸爸得了癌症,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
年的時間可活了。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他想只剩半年了,更要好好工作,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
子。
「除了錢之外呢?孩子,我還應該留給你什麼呢?」爸爸這樣想著。


爸爸告訴小男孩:「再過一陣子,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到時候,請你當我的助
手,在一旁幫我。」


小男孩不只悲傷,還很生氣。他想:「爸爸真過分!真殘忍!」
爸爸依然每天工作、殺豬;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
天,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
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
爸爸沒有殺小豬,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
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小男孩沒有嚎啕大哭,
因為他對「失去」一直有準備,現在他更知道──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愛的方式通常只想到「保護孩子、給孩子快樂、讓孩子得到很
多」,
但是,人生不只是一直得到的吧?我們還要面對很多「失去」。


大一點的失去,是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失去至親;小一點的失去,有可能是丟掉一個
心愛的玩具,或是一個好朋友搬家、轉學。
這些不都是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的嗎?怎麼能不教呢?


怕孩子被綁架,最好的保護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他,而是教他遇到狀況時如何自
保;
怕孩子生病,不要將他關在無菌室,而是教他懂得自我保健,萬一生病了,又該如何
自救;
怕孩子跌倒受傷,更要教他如何讓自己避免跌倒,萬一跌倒了,自己又該如何處
.....


愈是愛孩子,愈要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他身邊時,我該留什麼給他?」
讓孩子學會面對「失去」、面對不那麼完美的人生、有能力安慰自己,我想是必要
的。




《莉莎的星星》、《獨自去旅行》、《好好哭吧》
是三本以不一樣的故事討論「失去」這個議題的童書。
說是童書,其實裡面有很多的涵義也是很適合大人去想想的......


《莉莎的星星》講的是一個小女孩莉莎生病了,需要長期住院、不能去上學,其他小
朋友對同學生病這件事的反應。


有些孩子一開口就問:「莉莎生的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有些孩子則是擔心莉莎會
不會死......
每一個孩子面對同樣狀況,所思所想都不太一樣,這就是個可以跟孩子好好討論的
點。


最難過的是莉莎的好朋友班尼。莉莎生病後,班尼很自責,覺得一定是自己沒有對莉
莎好,她才會生病。
又在心裡偷偷許願要把玩具都送給別人,如果這樣可以使莉莎好起來的話.....


班尼的這些屬於孩子的天真、善意情懷,讀來真是令人動容。
我們經由一個故事,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也學習到一種新的對應生命挫折的態度
......


《獨自去旅行》則是用很童話式的可愛動物、鮮豔色彩去詮釋一個有點小悲傷的「失
去朋友」的故事。
兔子要遠行,浣熊、鴨子、大象雖然不捨,但大家以「回憶和兔子度過的快樂時
光」來互相安慰,
讓「失去」這個本來是負面的情緒,轉化成積極的生命能量。


《好好哭吧》卻是由一個溫柔的死神說故事給孩子們聽,把生跟死、快樂跟悲傷、歡
笑跟哭泣,
這些原本看似對立、但其實應該是並存的情感放在一起看,讓孩子理解,
生活裡本來就有正面和負面的東西,應該快樂去面對正面的、好的事情,
也需要有度量接受生命中不好的、負面的人事物。




所有對孩子的發展觀察及研究報告都一再顯示,
一個孩子將來賴以為生存的、足以跟別人競爭的能力,
絕不是英文、數學、電腦這些技能,
而是抗壓性、挫折忍受力、處理問題的能力、
能不能自我管理、知不道自己要什麼、能不能體諒別人、跟別人好好共處.....等等
這些作為一個人的"完整人格特質"


技能,只要想學,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
天生的人格特質,則需要從小很精細的觀察、引導、培養,
長大了,帶著這些特質去面對自己人生的種種問題,
從小沒學會這些,長成大人了,人格特質成形了,再要彌補往往辛苦加倍,有時也未
必能扭轉得過來。


一個有美好人格特質的孩子,不管父母在不在身邊、不管將來會碰到多艱困的環境和
人事,
我想他都可以自己泰然自若的生活下去吧!

这是我在这个网站上注册后的第1个帖子,大家多鼓励呦。
作者: nopapa    时间: 2007-5-24 23:21
LS屠夫爸爸的故事有些过于戏剧化了,但是的确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和孩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面对时空变换的时候,我们到底能更多地给予孩子一些什么?楼主的主题看似深邃,但里面却有明显地对孩子心理暗示的气氛,这样不好!孩子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不能或者不敢直面死亡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对,就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孩子!当我们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律与道理!楼主仔细想想日常的所作所为吧,你的一举一动很可能就是孩子阴霾心理的病灶。带他到大自然去,让他知道树木的繁荣与枯萎,带他去看看科教影片,让他明白人类的生生死死,只是早已写好的程序。同时让他知道,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在短暂的生命中留给别人更多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nopapa 于 2007-5-24 23:23 编辑 ]
作者: ameng1190    时间: 2007-5-25 15:57
多给孩子快乐健康的体验,尽量淡化,转移这样的话题!
作者: 82451172    时间: 2007-5-27 10:03
标题: 回复 #13 lele1976cn 的帖子
从孩子接受概念的第一刻起,就应正确.有了错误应及时补救.
作者: sunzhimin    时间: 2007-5-30 08:30
正确的让孩子明白人生的规律,不要回避生死问题,教育孩子利用有限的生命做最多的事情,我的儿子还没有生死的概念,看来我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7-5-31 11:02
无独有偶,我家孩子也曾经为这睡不好过,不过就几天,过去那几天他也就不提这事了,当时我也求教过大家,回复在此,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82010&highlight=楼主可参考别人的意见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7-6-12 14:11
推荐本书给有这样想法的孩子。《天兰色的彼岸》,我家儿子看了后写的推荐广告是:“知道死了后的乐趣吗?知道死了后能做什么吗?看看《天兰色的彼岸吧。”
作者: 龙儿妈妈    时间: 2007-6-13 12:58
我女儿也会对自己将来的死亡很是在意,我也曾告诉她这是个正常的人生规律。可是她总是担心、害怕,感谢楼上推荐的这本书。试试
作者: yanyi    时间: 2007-6-22 23:23
我的孩子也谈到过这样的问题。坦然面对就可以了:当孩子的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轻轻的抱着她(他)告诉她,妈妈就在你身边,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在过后找一个时机用自然界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的事情。要珍惜生命。还可以用讲故事书来形式来说明,推荐《爷爷没有穿西装》《獾的礼物》
作者: 无非子    时间: 2007-7-6 08:01
我小时侯也害怕过死亡 后来妈妈告诉我 人死后其实都会跑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生活 虽然这个回答很唯心 很迷信 但可以让我不再害怕死亡了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7-7-7 22:33
看了这个帖子,我也说说,这是我的感受。
我小时侯大约也就是5、6岁,与外婆一直睡觉,想起外婆某天会死,我就很害怕,我偷偷地哭了。同时也拒绝外婆一起睡。
还记得外婆问我妈她是不是快走了,为什么小孩子不跟她睡觉了?当然,我外婆是在这件事后15.16年后才去世的。
在她没去世的时候,我原本就害怕死亡,但我到外婆家我却总会去抚摩她的棺材,黑黑的棺材我怕,但我却用我的小手去抚摩。
外婆去世,我不在家,我没亲身经历亲人去世的场面,但我却幻想过。。。。。。。。。。。。。
我的胆子很小,不知道怕什么,,,,,,,,
我真想如果时间就到现在停止,我们有我们爱的人在,也有爱我们的人在,多好,,,,,,,
对于父母,我爱,在很多时候我对他们,我经常反思我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等等,我也要那样对父母,,,,,,
看张洁的那本书,看一次就很伤心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行为,,,,,,,,,,,,


将来的某一天,我也要面对儿子关于死亡的话题和感受,我也在准备。
这个问题真是个严肃而且认真的问题,一直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答案。
作者: tiantianxiao    时间: 2007-7-11 13:11
认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是这样想的,如果当初没生下来,好多好玩的都没玩到,生下来虽然会死,但好歹玩了好多东西啊,还是蛮划算的,呵呵
作者: shaoer56    时间: 2007-7-22 10:54
我儿子有段时间对这个问题也很关注,不过他自己找到了解释的途径.他告诉我说:"人活到一百岁总会死的.那时侯他就又重新变成天使,回到天上去了,然后在天上看着他心爱的人."顺便说一句,他一直以为他是天使变的.
作者: 小宇点    时间: 2007-7-23 21:51
不要加深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感,而是要叫他不断的坚强不害怕死亡
而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死亡不是那么令人恐惧的,不要误导孩子
作者: 天路166    时间: 2007-7-26 16:13
我女儿只要一听我说妈妈以后会老,她马上就会哭出来,说妈妈永远不会老.我一般都是先抱紧她,慢慢和她说,但一直不敢和她真的说到死.
作者: wodetaiyang    时间: 2007-8-4 21:43
建议看一下<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
作者: 幸福相约    时间: 2007-8-7 19:12
怎么和我儿子一样的.这个问题,不止一次提起了.
    "人为什么要死呢妈妈,你以后也会死吗?"他很伤感地说.我当时感觉有种难言的酸楚.说明儿子长大了.当我告诉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他还是相当难过.很想不通.我只好安慰地告诉他,等他长大了,也许已研究出.可以让生命获得更长的药物或者其它方法.也许他就是发明这个的科学家.
      不知道,什么触动了他.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