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打印本页]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5 23:27
标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中午,在绵阳市吃饭出来,天上下起了纷纷的细雨,突然想起今天是清明节呢,站在饭馆外等车的时候,又偶然想到清明节的前、中、后这三天又是“寒食”节呢……很多很多传统的习俗我们都几乎忘记了……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各位坛友可否谈谈在清明节都在做什么?
[ 本帖最后由 蓝弟弟 于 2007-4-6 12:19 编辑 ]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5 23:29
俺先抛砖引玉:中午想起今天是清明节后,回来的路上,我到罗江去走了一趟。猜猜我干嘛去了?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4-5 23:38
你那个签名换一下不好吗?
你快成穿新衣的皇帝了------还傻不错呢
除了你别人看不到你签名图片的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7-4-5 23:39
原帖由 江湖 于 2007-4-5 23:38 发表 
你那个签名换一下不好吗?
你快成穿新衣的皇帝了------还傻不错呢
除了你别人看不到你签名图片的
。。。。。。。。。。。。。。。。。。。。。。
-
{A1A582F1-29BC-4F5D-ADB1-4BFE9DDBBE47}.JPG
(18.36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4-5 23:42
难得蓝弟弟感怀
我们这边一般在清明节前扫墓
所以感伤都差不多过去了
今天是扫外公外婆
又吃烧猪
其他倒没什么特别了
今天也和孩子们念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
还念回乡偶书,孩子不懂感伤,不过觉得琅琅上口罢了
PS:借这个地儿,祝我不是好人,无可奈何生日快乐:)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6 23:13
原帖由 江湖 于 2007-4-5 23:39 发表 
。。。。。。。。。。。。。。。。。。。。。。
俺原来看到的是阿拉丁神灯
回答一楼:昨天一日三餐、上、下班、逛论坛、打游戏
很汗的说:俺昨天玩的晕头转向,今看了你这贴才想起昨是清明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6 23:58
原帖由 云海漫步 于 2007-4-6 23:13 发表 
俺原来看到的是阿拉丁神灯
回答一楼:昨天一日三餐、上、下班、逛论坛、打游戏
很汗的说:俺昨天玩的晕头转向,今看了你这贴才想起昨是清明
我换了马甲也能看到图的。
原来FROG也不知道罗江那里有什么古迹啊!
作者: 我是一只鱼 时间: 2007-4-6 23:59
原帖由 云海漫步 于 2007-4-6 23:13 发表 
俺原来看到的是阿拉丁神灯
回答一楼:昨天一日三餐、上、下班、逛论坛、打游戏
很汗的说:俺昨天玩的晕头转向,今看了你这贴才想起昨是清明
我也看到阿拉丁神灯的,XXZZ还很喜欢看
我在论坛看帖滚动的时候,看到这个会变的妖怪,就一定要求我停一下给他们欣赏欣赏滴
俺也玩得昏头转向
也幸而这样,所以我没有过分无病呻吟
看了好些朋友的清明节文章,还是这篇比较木有哀怨感伤之言了。。。
作者: 踏月吹箫 时间: 2007-4-7 00:16
原帖由 蓝弟弟 于 2007-4-5 23:27 发表
清明时节雨纷纷,
各位坛友可否谈谈在清明节都在做什么?
薄烟踏月杨柳路,微雨吹箫杏花村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0:31
呵呵,看来没什么人知道罗江县这个小地方啊……
罗江自古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道、 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史称为“三国险阻之区,实两川咽喉之地”,三国遗踪众多,古战场迂回曲折……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总该听说过吧,他就出生和生长在这里,以他为代表,李氏家族有“一门四进士,叔侄三翰林”的美誉。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0:42
白马关听说过吧?且看关上匾额的“天意”二字,能悟到点什么么?
见过“杩杈”么?有没知道这是干嘛滴?
-
DSC01810.JPG
(1.34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12.JPG
(1.36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0:59
金牛古道,此乃以前的驿道,也就是官道,相当于今天的108国道,当年,李调元也是从这条路上京赶考滴~~~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语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李白诗仙名千古,
调雅意奇品行高;
元是蜀中学院客,
也使两江尽折腰。
第三张图片是古道上的贞节牌坊:
[ 本帖最后由 蓝弟弟 于 2007-4-7 01:00 编辑 ]
-
DSC01854.JPG
(1.41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53.JPG
(1.36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32.JPG
(1.36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1:06
再来两个楹联,第一个是李调元的父亲的,第二个是陆游写的:从楹联的意思能看到些什么~~~
-
DSC01814.JPG
(1.41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17.JPG
(1.36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1:10
呵呵,这二位有人识么?
-
DSC01842.JPG
(1.32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1:19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
DSC01815.JPG
(1.39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37.JPG
(1.36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34.JPG
(1.43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35.JPG
(1.35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1:33
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庞统对蜀汉的重要性
落凤哀思 发表于2005-3-24 11:07:00
壹●前言
在《三国演义》里,卧龙先生诸葛亮是众所瞩目的焦点,也是刘备身旁一名重要
的臣子,但在作者罗贯中的巧妙安排下,出现了一个与孔明的智谋相当,个性却
放荡不羁,和孔明的谨慎小心形成对比的奇才,此人便是庞统.鲁肃写推荐书时
曾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但这麼
一个过人的角色,却只出现於少数篇幅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庞统仅得36岁的短
暂生命,但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却也深深影响著蜀汉兴亡的命运,尤其是在取西
蜀一事上,庞统更是功不可没.
笔者选择庞统作为主题,除了被他高超的智谋吸引外,对於他在书中近於「狂士」
的形象也颇感兴趣,毕竟敢对刘备说出:「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而被赶出酒席,又再刘备道歉时说:「君臣俱失,何独主公 」的话,除了庞统
大概找不著第二人.因此藉这个机会,想好好的探一探,这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他生前的丰功伟业,以及在他死後究竟带给蜀汉多少影响.
贰●正文
一,庞统的生平及其对蜀汉的重要性
庞统,自士元,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注一),因遇难而遇居江东.与诸葛亮齐
名,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或伏龙,庞统则称为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称赞他
是「南州士之冠冕」.在三国演义里,庞统靠著过人的洞察力与组织力,在遇到
难题时能以不同角度切入,总结历史上的例子,并提出良策,为时人所赞扬.庞
统初展才华是在赤壁之战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连环计」,并且亲至曹营中为说
客,让曹操毫不怀疑的将船连结起来,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得了绝计.而後庞
统开始正式踏上仕途,起初在刘备手下任一小小县官,没想到庞统个性放荡不
羁,废县事不管,刘备派张飞,孙乾向庞统问罪,发现庞统半日办妥百馀日公事,
张飞敬服并向刘备推荐,後来刘备与庞统一谈,也了解了庞统果真具备惊人才
华,立即任用为治中从事,不久更升为军师中郎将,在参谋部中,仅次於孔明(注
二),只可惜这麼一位奇才竟在攻打雒城的途中,不幸死於落凤坡.对於刘备而
言,庞统不仅是他的首席参谋,更是他完成霸业关键人物,关於此事可以从下面
三点看出:
01. 议刘备取西蜀
凤雏先生--庞统浅探
3 / 5
虽说收川是隆中对里早已订下的方略,法正也劝刘备取西川,对刘备来说,这是
必要而且无庸置疑的,而刘备却因顾及仁义,迟迟不敢决定,庞统了解了刘备的
难处後,便以「宜从权变,逆取顺守」的道理,使刘备能坚定意志,下定决心攻
蜀,这其中的功劳非庞士元莫属.
02. 庞统献三计
当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法正随即告知庞统,庞统便想出上中
下三计:「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迳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
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乡相送;就送
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後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注三)最後因刘备认为中计不迟不疾,
可以行之,才得以***困.
03. 庞统以己为饵,计诱张任
在刘备攻向雒城的途中,一切尚称顺利,没料到竟在此战略要地上,遇到了最强
烈的反击,主将正是张任,庞统拟定计画,欲以己为饵,计诱张任,张任果真上
当被擒,但同时,庞统也命丧於乱矢中,而刘备能成功的攻下雒城,庞统该记首
功.
由上述三点可以得知,庞统对於刘备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攻城,亦或协商计谋,
庞统都占有一席之地.
二,凤雏死後的影响
三国演义後面所写,吊念庞统的古诗: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
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还.(注四)
凤雏的死,除了令人怜惜外,还造成间接失荆州,匡复大业不成等後果,或许这
令人匪夷所思,庞统的死,真有这般大的影响吗 我们就从失荆州这件事来看
吧!
凤雏先生--庞统浅探
4 / 5
首先,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成为西川的统治者,本来庞统死前,刘备可以
在定蜀之後,让诸葛亮和庞统分别驻守益州和荆州,然而如今庞统已故,荆州便
由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驻守,孔明虽知关羽非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自己为了安
抚益州没再回荆州去,这导致了後来关羽因为个人因素搞丢了荆州,孙刘联盟瓦
解,自己和长子关平也命丧黄泉,而刘备得知荆州之失和挚友之死相当悲愤,决
定出兵伐吴.此时刘备的另一位大谋臣法正已经病故,没人可以制止刘备的行
为.加上诸葛亮也默许刘备的出兵,当然赵云的规劝是无济於事了.最後刘备被
击败,病故於白帝城.之後孔明继承刘备遗志,南伐北征,只为了让蜀汉的国祇
再延续些.最後卧龙也死去,鞠躬尽瘁,死而後已.(注五)
凤雏的殒落,对蜀汉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是一大冲击,我们可从上文归纳出下列
几点:
01.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刘备可以把荆州交给诸葛亮或是庞统管理.
02.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荆州不会那麼容易失去,加上庞统与吴人交情一向不
错,或许有修和的机会.
03.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夷陵之战不会那麼容易开打.
04.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诸葛亮不会为了蜀汉导致耗竭心力,最後病故五丈原.
05.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蜀汉或许会赌子午谷之战.
06. 如果庞统没有死去,或许隆中对能成功实现,刘备能开创新王朝 (注六)
只可惜凤雏最後还是死了,蜀汉也在孔明力挽狂澜下,慢慢走向亡国的命运,对
此,我们也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吧!
参●结论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过一句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
的这一番话算是说对了,但却又不完全对,卧龙,凤雏二人论智谋与能力,的确
是旁人所不能及,但蜀汉到了最後关头,已是风中残烛,任凭诸葛亮真有斡旋天
地之能,也独木难支大厦,凤雏之死影响之大,便由此得知,也许当孔明北伐之
际,偶尔也会想起这位与他一同学习竞争的老朋友吧!
-
DSC01843.JPG
(1.24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44.JPG
(1.34 MB, 下载次数: 0)
-
DSC01845.JPG
(1.46 MB, 下载次数: 0)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7 01:43
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落凤坡

作者: kuoyein1 时间: 2007-4-7 07:09
好多懷古幽情的感傷
有清明節的氣氛和心情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7 14:03
原帖由 蓝弟弟 于 2007-4-7 00:31 发表 
呵呵,看来没什么人知道罗江县这个小地方啊……
罗江自古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道、 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史称为“三国险阻之区,实两川咽喉之地”,三国遗踪众多,古战场迂回曲折……清代文学家李调 ...
俺现在知道了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7 14:04
原帖由 蓝弟弟 于 2007-4-7 00:42 发表 
白马关听说过吧?且看关上匾额的“天意”二字,能悟到点什么么?
见过“杩杈”么?有没知道这是干嘛滴?
天意,俺悟到滴就是弄人
杩杈,俺认为等于马扎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7 14:05
凭先吊古之后,俺就不信,不去杏花村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7-4-7 17:17
追思怀古,其心悠悠啊
最喜欢那块天意的匾,盖因8少GG 的网名都喜欢起做天意也
人力之不可违,天意又何如?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8 00:00
原帖由 云海漫步 于 2007-4-7 14:05 发表 
凭先吊古之后,俺就不信,不去杏花村
俺是先去了杏花村,再去凭先吊古的……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4-9 00:16
看了这楼,想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这些词。
俺们这城市,寻根又考证的,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作者: 踏月吹箫 时间: 2007-4-13 23:14
蓝弟弟 | 2007-4-7 01:48 | 威望 | +5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蓝弟弟 | 2007-4-7 01:48 | 金钱 | +5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前两天到外面折腾了一趟,这帖可回晚了
曾经听个文科MM说:喜欢这两句的理科GG不多.看来弟弟属于其中之一啊
这两句有个小故事,费点力气打点字贴在弟弟这清明帖共祭南唐后主"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的亡魂吧.
宋太祖攻南唐时,后主一面派兵迎战,一面委派一个叫徐铉的学士,带了份"乞缓师表"找太祖,太祖看后问徐:"听说你们国主长于诗词,你且念首来",徐铉便诵读的是这"秋月"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可那太祖却笑道:"此塞士语耳,吾不为也.吾在微时,夜过华阴道,正逢月出,有诗云: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发呆半晌.
请问弟弟,看过这个故事可还喜欢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之句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13 23:33
原帖由 踏月吹箫 于 2007-4-13 23:14 发表 
......宋太祖攻南唐时,后主一面派兵迎战,一面委派一个叫徐铉的学士,带了份"乞缓师表"找太祖,太祖看后问徐:"听说你们国主长于诗词,你且念首来",徐铉便诵读的是这"秋月"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可那太祖却笑道:"此塞士语耳,吾不为也.吾在微时,夜过华阴道,正逢月出,有诗云: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发呆半晌.
请问弟弟,看过这个故事可还喜欢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之句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作者: 鸽派 时间: 2007-4-14 00:34
原帖由 踏月吹箫 于 2007-4-13 23:14 发表 
......
请问弟弟,看过这个故事可还喜欢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之句
这个弟弟如兰台公子,怎能解庄生天籁?只知玉盆纤手,尤怜一溪风月。虽曾见:楚天千里清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道是: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作者: 你太有才了 时间: 2007-4-14 07:41
"踏月而来,踏月而归"不在,等月圆之时看他和弟弟相和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14 08:52
原帖由 你太有才了 于 2007-4-14 07:41 发表 
"踏月而来,踏月而归"不在,等月圆之时看他和弟弟相和
来也……去也……?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14 09:06
原帖由 鸽派 于 2007-4-14 00:34 发表 
这个弟弟如兰台公子,怎能解庄生天籁?只知玉盆纤手,尤怜一溪风月。虽曾见:楚天千里清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道是: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呵呵,楚地多豪杰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你太有才了 时间: 2007-4-14 10:03
原帖由 蓝弟弟 于 2007-4-7 00:42 发表 
白马关听说过吧?且看关上匾额的“天意”二字,能悟到点什么么?
见过“杩杈”么?有没知道这是干嘛滴?
俺悟到点偏门,"天意"就是俺们都被老天爷给意淫了,说到底就是片心理舒缓剂,包治百病
神奇中药一类,现代科学监制的西药也有。咱们把他折腾包装一下,就成中西医结合,疗效奇佳了
至于这个“杩杈”,看那图案显示形状不是被屁股就是被水流之类打磨的滑腻腻的,应该02兄弟和你有一谈,那可是你们这行的专业功底
俺谈纯属歪掰,掰断了就糟糕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4-14 12:43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4-9 00:16 发表 
看了这楼,想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这些词。
俺们这城市,寻根又考证的,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蓝弟弟 | 2007-4-14 09:08 | 威望 | +5 | 据高丽棒子考证,那里是人家滴 |
蓝弟弟 | 2007-4-14 09:08 | 金钱 | +5 | 据高丽棒子考证,那里是人家滴 |
这个说的是啥时候的事儿?高呼口号反对!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4-14 12:46
原帖由 你太有才了 于 2007-4-14 07:41 发表 
"踏月而来,踏月而归"不在,等月圆之时看他和弟弟相和
蓝弟弟 | 2007-4-14 09:17 | 威望 | +5 | 踏月吹萧,踏雪寻梅。^_^ |
蓝弟弟 | 2007-4-14 09:17 | 金钱 | +5 | 踏月吹萧,踏雪寻梅。^_^ |
俺认识电骡上的一个踏雪寻梅,这里又见踏月吹箫,啥也别说了,两人缘分那!
作者: 蓝弟弟 时间: 2007-4-14 21:49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4-14 12:46 发表 
俺认识电骡上的一个踏雪寻梅,这里又见踏月吹箫,啥也别说了,两人缘分那!
好爱你啊!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4-14 22:25
原帖由 蓝弟弟 于 2007-4-14 21:49 发表 
好爱你啊!
谢谢你了!
真好哇!
纯粹支持!
学习一下!
哪个冬天,俺陪着你,踏着雪,寻梅去。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14 22:44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4-14 22:25 发表 
谢谢你了!
真好哇!
纯粹支持!
学习一下!
哪个冬天,俺陪着你,踏着雪,寻梅去。
-
1.JPG
(8.15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4-14 23:16
原帖由 云海漫步 于 2007-4-14 22:44 发表 
楼上的,俺们寻的是梅。
你干嘛要“假装不在”呀,你要是梅,就快快给个动静呀!
楼主踏雪寻梅好久了,俺是看着替他着急呀!
作者: 云海漫步 时间: 2007-4-14 23:20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4-14 23:16 发表 
楼上的,俺们寻的是梅。
你干嘛要“假装不在”呀,你要是梅,就快快给个动静呀!
楼主踏雪寻梅好久了,俺是看着替他着急呀!
俺刚刚才看到花花咋也假装不在捏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