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实录:阳光贝贝的社会实践活动——遇到陌生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3 14:27
标题: 实录:阳光贝贝的社会实践活动——遇到陌生人
今天班里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遇到陌生人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的是一个小朋友遇到陌生人,陌生人给糖吃,雨言马上说:吃糖牙疼,刘亦非说:吃糖流鼻血。刘厚硕:他是个陌生人,不能吃他的糖。好像得到了提醒,亮亮说:他是个大坏蛋,不能吃糖,刘亦非又发言道:他是个小偷,是个犯罪嫌疑人!
下面的话都让我很感动:
大家纷纷说出对付陌生人的方法:打110,报告黑猫警长,。。
于是细致的讲了一些见到陌生人以后要做的事情。孩子们很认真的听,我也很得意他们的聪明懂事。
谁料到。。。。
我们下一步就是请了一个陌生人进入教室,领走孩子。。。
开始是于瑞萱,一句妈妈在外面等着,她就乖乖得出了门。
王浩宇也被这样带了出去。孩子们有些发愣,议论着,奇怪着。却没有丝毫的警惕。。






陌生人拿来好吃的说,谁想跟我去吃好东西?
第一个说去的是张桐上,跑出去的是梁铮宇

紧接着,孩子们都蜂拥而出

只剩下这个三位了。顺子开始哭了

陌生人继续“行骗”
杨扬在犹豫着


终于,刘亦非也被领出去了




剩下两个无助的看着我。。。


贾惜贝突然回来了,就剩下他们三个了,但是他们却是胜利者。


下来的后续谈话中,被被一再强调,老师,我是出去看看,只是去看看,马上就回来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14:34
无语,哭一下,让小孩面对陌生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排斥就是这个课题的目标?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14:43
当因胎儿百万分之一的畸形率,让所有的孕妇要孕检,当因为学校某个小孩在课间出事以后,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尽量坐在坐位上,这些规定得到什么损失了什么?畸形胎儿一样不能杜绝,一样不能保证小孩不出事,但社会因此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小孩因规定又失去了多少。

这样一个课题不如变成,一个小孩面对一个真正坏人时候,当自己生命受到危胁的时候,当他们的自由受到限制的时候,他们可以做什么的教育及他们反应的拍制。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3-23 14:49 编辑 ]
作者: 我一直在    时间: 2007-3-23 15:08
原帖由susan_1201 于 2007-3-23 14:43 发表
当因胎儿百万分之一的畸形率,让所有的孕妇要孕检,当因为学校某个小孩在课间出事以后,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尽量坐在坐位上,这些规定得到什么损失了什么?畸形胎儿一样不能杜绝,一样不能保证小孩不出事,但社会因 ...


  那还不如叫110、120作好准备,当孩子被歹徒伤害的时候随时出发。

  如果是被拐卖就更没什么关系,反正别人会养,自己省去所有的担心和操心。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7-3-23 15:16
标题: 回复 #3 susan_1201 的帖子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大人都未必知道陌生人是不是坏人,孩子能知道?
防范意识本就应该从小抓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孩子就该这样要求.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15:20
现在社会是一个合作社会,也存在坏人,但坏人不是多数,不能因咽废食,因为可能的危险而让小孩对所有的陌生人的都排斥,小孩不需要这种排斥和怀疑,他们需要的是鉴别好人与坏人的能力及应对坏人的能力。

一边感叹社会的冷漠,一边自己教育小孩对外界冷漠。这又是一个典型分裂。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3-23 15:22 编辑 ]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7-3-23 15:28
标题: 回复 #6 susan_1201 的帖子
苏珊应该看看那些丢失孩子的家长的流泪的眼,想想那看不见的流泪的心.
在孩子不具备鉴别能力前,'不与陌生人说话'(在没有熟悉的大人陪伴下)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要让孩子学会出现危险如何应对,但怎么样不让危险发生才是更重要的.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15:37
原帖由 子云 于 2007-3-23 15:28 发表
苏珊应该看看那些丢失孩子的家长的流泪的眼,想想那看不见的流泪的心.
在孩子不具备鉴别能力前,'不与陌生人说话'(在没有熟悉的大人陪伴下)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要让孩子学会出现危险如何应对,但怎么样不让危险 ...

这个问题又回到的:当因胎儿百万分之一的畸形率,让所有的孕妇要孕检,当因为学校某个小孩在课间出事以后,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尽量坐在坐位上,这些规定得到什么损失了什么?畸形胎儿一样不能杜绝,一样不能保证小孩不出事,但社会因此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小孩因规定又失去了多少。
不值得。

我宁愿让自己来承受那痛苦,也不愿意为了自己不面临那种痛失小孩的威胁而让小孩不分青红皂白地排斥和怀疑陌生人。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3-23 15:40 编辑 ]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7-3-23 15:44
标题: 回复 #8 susan_1201 的帖子
孩子丢了不只你一人承受痛苦.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15:58
原帖由 子云 于 2007-3-23 15:44 发表
孩子丢了不只你一人承受痛苦.

是不光是我痛苦,身边的亲人和熟人都会痛苦,但相对于社会来说,这是小痛,当社会被不断推向冷漠的时候,不象个体这样容易控制,它被无形的推动发展,伤及整个社会,影响到几代人。

这种教育下的小孩也会深受其害。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3-23 16:02 编辑 ]
作者: zgl    时间: 2007-3-23 16:56
标题: 回复 #10 susan_1201 的帖子
你对没有分辨能力孩子如何做这个课题,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3-23 19:34
susan说得有道理,按理对人或者说对陌生人应该多信任,不应该轻易去怀疑………

可是,社会世风日下,人心险恶,各种事件的发生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大人尚逃脱不了有些陷阱,已经让人形成信任危机了。

对于最没有防范能力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不得不让他们上这一课了。啥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到了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就可以取消这一课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20:34
我在报纸和新闻电视上见过许多让人非常悲痛的事情,但我在现实生活 没有 看到或听到 : JQ  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 眼睛和耳 朵。 :@ :@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20:36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3 20:37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3 21:17
精神分裂的症状?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3-23 21:34
susan的想法过于单纯和天真,自己一直没见过,不表示别人没见过,或者将来不会碰到。

春节期间,两个玩杂耍的大男人来到我家敲门,儿子在客厅听见了走到门口问是谁,那两人说是我们亲戚,儿子就开门让他们进来了,幸好我当时在里面的房间里,这两个人居然一直来到我的房间里,我正戴着耳机玩游戏,头还没回就闻到浓烈的香烟味,让人很不舒服,看了他们一眼后就没再回头,他们站在边上等了半天也没走的意思,我只好跟儿子说拿一块给他们,这才打发他们走了。

这两个都三四十岁的壮年男子,在门外居然慌称是我们亲戚骗孩子开门,假如屋子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会发生什么事,就很难想象了。

这件事后,我告诉儿子,以后凡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要开门,除非他们在门外叫爸爸妈妈的名字(说明是熟人)。

即使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我也愿意用一万分小心来预防。

[ 本帖最后由 小灰熊 于 2007-3-23 21:37 编辑 ]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3 21:47
我们这次活动实际上在两年前已经做过,当时带的班是中班,孩子们的反应是东西全吃,不跟着人家走,另一个小班却是被陌生人全部拉出门外,我们当时全程录像,回头再看的时候,孩子们都知道自己上当了。
本月是安全健康主题月,这是课程的一部分,是我们阳光贝贝的班本课程,一个月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以自护能力为主的体验和锻炼。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3-23 21:51
想想车祸吧,概率那么小,但每次过马路我们仍得小心,而且也一再告诉孩子要小心。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7-3-23 23:10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不对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足够的安全感才放松了警惕何况有他们信任的老师在身边,他们信任的老师默许了陌生人的行为孩子才会跟陌生人走。难道要他们对幼儿园和老师都不信任吗?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4 00:15
呵呵,不时地问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孩子们还是不太在意,毛豆说的有道理呢。孩子们确实也是因为看到老师在身边而放松了警惕。
所以事后的教学中还会有离开老师的环节。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4 09:08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3-23 21:51 发表
想想车祸吧,概率那么小,但每次过马路我们仍得小心,而且也一再告诉孩子要小心。

是呀,有些错误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要小孩小心再小心。当和小孩讲“守株待兔”的时候,我就和小孩说,看看那小免子因为一个不小心最后是什么结果,丢了性命,我们出去过马路也一样,如果被车子撞一次可以吗?绝对不可以。

我这样告诉小孩,没有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提醒小孩,虽然每次我一样的担心,但我忍着。到现在为止,小孩也还好,也发现小孩自己挺小心的。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4 09:13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3-23 21:34 发表
susan的想法过于单纯和天真,自己一直没见过,不表示别人没见过,或者将来不会碰到。

春节期间,两个玩杂耍的大男人来到我家敲门,儿子在客厅听见了走到门口问是谁,那两人说是我们亲戚,儿子就开门让他们进 ...

他们来了,会怎么样,伤害小孩吗?不会,最多不是拿走点物品或钱。那你大人在家又怎么样呢?还是不被要走钱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24 09:38
再说一个例子
那天带两个小孩去买自行车,然后就让他们自己骑回家,即使都有大人在他们身边,一样没有阻止他们跌跤。回家后,大人不想动了,小孩却还想玩,就决定让一个大人陪他们自己出去玩,回来后说起跌跤的事。后来我说,算了让他们自己出去吧,反正大人在身边他们也会跌跤的,只是自己看到心安一点或者可以帮处理一下。最后他们自己出去了,结果他们自己出去,非常相互帮助,是父母在的时候不可能看到的。
作者: zhaoyz    时间: 2007-3-24 10:15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3-23 15:20 发表
现在社会是一个合作社会,也存在坏人,但坏人不是多数,不能因咽废食,因为可能的危险而让小孩对所有的陌生人的都排斥,小孩不需要这种排斥和怀疑,他们需要的是鉴别好人与坏人的能力及应对坏人的能力。

一 ...


这个课题做得好,这个社会坏人确实不是多数,但作为大人有时就没办法去分清好人与坏人了,要教小孩子怎么去分?虽然不能因咽废食,但防范于未然却无不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用这个课题来让孩子学习一些应对坏人的能力却是不错的
作者: 我一直在    时间: 2007-3-24 13:31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3-23 21:34 发表

  ……这两个都三四十岁的壮年男子,在门外居然慌称是我们亲戚骗孩子开门,假如屋子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会发生什么事,就很难想象了。

这件事后,我告诉儿子,以后凡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要开门,除非他们在门外叫爸爸妈妈的名字(说明是熟人)。
...


  如果有大人在家,由大人来决定是否开门。

  如果大人不在家,即使陌生人能说出大人名字,也要告诉陌生人以后再来找,并迅速与父母电话联系。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7-3-24 22:27
原帖由 zgl 于 2007-3-23 16:56 发表
你对没有分辨能力孩子如何做这个课题,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既然没有分辨能力,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何从谈起?难道想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扩大到成人化不成?  

苏三MM的担心不无道理.毛豆也很清楚

这个课题最后如果是告诉孩子"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你应该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告诉孩子可否跟这个陌生人走可能更好点吧.

俺相信在孩子幼儿阶段加强家长的监护意识应该大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车MM,你们幼儿园课题太猛,好多大人都搞不定的,孩子吃不消的可能性比较大
作者: zgl    时间: 2007-3-25 01:39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7-3-24 22:27 发表

既然没有分辨能力,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何从谈起?难道想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扩大到成人化不成?  

苏三MM的担心不无道理.毛豆也很清楚

这个课题最后如果是告诉孩子"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你应该告诉老师"由 ...


呵呵,别以成人的思维把事搞复杂啊

小鸡跟着母鸡跑,那就是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是跟上个鸭子跑那就完了

“俺生下来就知道跟着妈妈是安全的,俺小不会辨别俺就不辨别呗,俺现在知道了怎么做对自己是安全就行了的,这就是俺的自我保护意识哦”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5 02:13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7-3-24 22:27 发表

既然没有分辨能力,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何从谈起?难道想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扩大到成人化不成?  

苏三MM的担心不无道理.毛豆也很清楚

这个课题最后如果是告诉孩子"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你应该告诉老师"由 ...

呵呵,接受建议。
但是家长的监护意识,偶搞不定,也就只能做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了,大人搞不定的事情,小孩子是搞不定,可搞不定,不等于说不搞,搞也不一定要搞定,重要的是搞的过程。
俺一定斟酌着搞。
作者: skyye    时间: 2007-3-25 11:32
车车,我现在有点担心,以后真的碰到陌生人类似情况小朋友会不会还认为是幼儿园做试验?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5 12:05
这种担心不必有的,我们不会跟孩子说这是做试验,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着重点在陌生人走了以后我们来商讨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前年带中班的时候已经做过这个实践活动,效果很好。当然,前期不是没有准备的,这只是安全自护主题活动中的一项。
说效果好,是因为很多孩子会跟家长说一些自护的方法,比如打报警电话,有着火的时候要如何处理,还有一次,一个家长在带孩子玩的时候,走丢了,孩子没有着急,安静的回到自己的家等待着妈妈,路上谁也不理,妈妈问到他的时候,他说:老师说了,不能跟陌生人说话。
凡事都有利弊,单纯的说做这个主题是因噎废食也不尽然,当然,也不能过分说明这个主题是多么正确无误,我们还会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做到更好。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7-3-25 14:26
既然没有分辨能力,就得引导孩子。打个预防针,总比不打要好,多些抗体。等到一旦出了事情,无法弥补的时候,家长和学校。。。。。。前年,儿子的学校,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被陌生人骗走了(绑匪看错了对象),5天后,孩子被勒死在了秦皇岛。
去年,偶在家试过一次,让同事敲门,说是修理管道的,孩子没开,说我妈妈有钥匙,你找她去吧。任同事怎么花言巧语,孩子也不开,即使说你妈妈来了,还是不开,说妈妈有钥匙,会自己开门,干吗让我开,肯定是假的。
作者: dyly    时间: 2007-3-28 11:16
哈哈,这个话题很有意思。suan有勇气,鼓励一个。

我打算把这个引到李跃儿的坛子里,看看她们现代教育理念是怎样处理的,车车看怎样?

我个人的观点,孩子天生其实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2岁以下的小孩子会有陌生人焦虑,是为了什么?孩子对再喜欢的陌生人也不会让他抱,跟他走的。他会来找妈妈。我们孩子对特别喜欢的人也需要几分钟时间来适应。如果大人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反倒会更紧张,也是因为这个虽然她知道爷爷奶奶爱她,他们是爷爷奶奶,可是春节期间十多天她也不让他们抱,就是因为老人太过热切,反倒不如小哥哥姐姐能很快的就和她热络起来。我们成人为什么和孩子热络起来不容易,是因为我们不是完全和孩子平等的,所以我们总是去逗孩子问她话也都透露着好奇。(在李跃儿那边看到一个细节,他们对待新来的孩子,除了安抚老师其他所有老师都是对待他都会很平静,和对待其他熟悉的孩子一样。这点让我很感叹。说跑题了。)我观察过,我的女儿对我认识的环境里的人,比如办公室里的同事,火车上妈妈带着她去聊天的旅友都是有点害羞几分钟适应过后就很能辨别选择的针对某些人玩了。而在超市里我在100米外看着她,提前告诉了她妈妈去取包,很快就回来,她就只是看着周围摸摸货架,对其他陌生人一概不理,给食物的也是坚决拒绝不理睬。直到妈妈回来,就哭了,对孩子来说要控制这么长时间确实有点难,也有点害怕。所以我会在讲故事的时候讲讲有些陌生人来敲门的可能是大灰狼之类遇到事情要打电话的就够了,孩子在不具备完全的保护能力的时候,不都是我们大人陪护着吗?现在这样的对待陌生人的方式,而且重要的是家长的如临大敌,只会让孩子思维简单化,还有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 本帖最后由 dyly 于 2007-3-28 11:20 编辑 ]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8 12:01
楼上想法是很好的,这几天我一直也在考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但是,我发现,我们都有些杞人忧天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这样的实验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周围的阳光灿烂才是他们最投入的事情,他们还是开心地笑着闹着,每天冲到我的怀里,或者拉着我大叫:我是大老虎。。。(最近孩子们从大灰狼过渡到了老虎)
矫枉过正的事情是要避免的,但是如果因此排斥了一些自护能力的锻炼也是不可取的,只是自护能力的重点在哪里,训练的过程如何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这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吧?
作者: 烽火戏诸侯    时间: 2007-3-28 13:15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3-28 12:01 发表
楼上想法是很好的,这几天我一直也在考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任,这样人格的人将来生活是不会幸福的。
但是,我发现,我们都有些杞人忧天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这样的实 ...

DYLY的观点是一类性格孩子的特点,但还有另类完全相反性格的孩子.......

但俺认为你说的杞人忧天不准确(和熟悉的人玩闹不能说明问题),孩子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实验,他们完全有可能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个俺认为很可怕.
作者: dyly    时间: 2007-3-28 13:37
大部分人都认识不到自己的生活不幸福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伤痕,虽然其他人都认为她天天高高兴兴的。孩子不太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成为了不信任的人,但是家长老师长期的这样的观点和教导会建构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对看待世界的方法,这些就会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的。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3-28 14:37
原帖由 烽火戏诸侯 于 2007-3-28 13:15 发表

DYLY的观点是一类性格孩子的特点,但还有另类完全相反性格的孩子.......

但俺认为你说的杞人忧天不准确(和熟悉的人玩闹不能说明问题),孩子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实验,他们完全有可能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个俺 ...

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咱们就事论事一下
在幼儿园里人为的为那么小的孩子设置这样的不信任环境,是否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
我想,我们千方百计的,就是想孩子多点安全感,可以放开胸怀去接受社会,和人大方的交往,可是人为的设置了欺骗和怀疑的环境,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警醒(类似的安全教育确实应该有,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但是会不会有其他不好的后果呢。
在我个人来说,是不喜欢孩子受这种训练的。当然只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安排,但是也是一个小小的心理试验呢,一般大人进行类似试验,事先都有告知的。对于孩子,比较无辜呢。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9 12:10
在幼儿园里人为的为那么小的孩子设置这样的不信任环境,是否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
我收回杞人忧天的话,因为这个环境设置到底是否有科学性,也是个试验阶段,或许,拿孩子当试验品真得让人不舒服,我自己也是矛盾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我想,我们千方百计的,就是想孩子多点安全感,可以放开胸怀去接受社会,和人大方的交往,可是人为的设置了欺骗和怀疑的环境,
但是我还是坚持一些自护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一个陌生人来了,用各种方法骗孩子走,我们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处理的。我也不相信孩子会因此就怀疑一切,没有了安全感。
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警醒(类似的安全教育确实应该有,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但是会不会有其他不好的后果呢。
这个我也要慢慢总结的,上批孩子的反馈效果很好,这些孩子可能有些小。
在我个人来说,是不喜欢孩子受这种训练的。当然只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安排,但是也是一个小小的心理试验呢,一般大人进行类似试验,事先都有告知的。对于孩子,比较无辜呢。
很多孩子都在品尝家人给创造的磨难,他们更加无辜。用无辜这个词,我觉得有些过。
作者: dyly    时间: 2007-3-29 13:42
车车:

如果我们心理学的老师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最主要问题是:单盲试验的环境下(就是这些孩子不知道是实验,那个阿姨是知道的),孩子的行为反应很有可能是因为随大流,因为其他小朋友都出去了。而不是他真的对待陌生人的方式,另外就是有人提出的,在幼儿园里出现的陌生人,孩子们不会觉得不安全的。而且你们先启发孩子出现了陌生人怎么办,紧接着就安排这样的实验,最后留下的三个孩子有可能是对关联敏感的孩子,他们模模糊糊感觉这是咋回事?这个也不能说明他们对陌生人的真实反应。至于说你们以前的实验,最后认为很有效果,那更是无逻辑的不科学的推断。这类活动偶尔可以搞搞,但关键是启发小朋友们去思考,什么样的陌生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来的要警惕?真的遇到了坏人应该怎样面对等等?他们有了这个意识,就会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遇到事情也许会想起急救办法。但是孩子遇到危急时会沉着还是惊慌,那绝对不是老师做这样的课能有效果的。

《家有儿女〉里有一级,就是姥姥的侄女寻亲来了,却被三个孩子认为是“骗子“。那里面的三个孩子的观察推理处理的能力起码是孩子该有的,虽然最后闹了笑话,但是那也是因为拐弯太多了。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29 14:35
这类活动偶尔可以搞搞,但关键是启发小朋友们去思考,什么样的陌生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来的要警惕?真的遇到了坏人应该怎样面对等等..

说得好,喜欢这个有价值的论调。知道活动之后的后续工作应该怎么去做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中班时候的活动,整整一个月都是在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贯穿安全自护意识上的培养,后期也是总结引发了很多孩子们的思考的,之所以说上次的活动做得好,也完全来源于孩子们的口述日记,他们多感想亦是出现了问题如何处理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