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杜曼论坛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15 14:56
标题: 杜曼论坛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
因为原来一直是杜曼的热衷者,一直在这里晃荡,所以,一直保持着习惯没事来转转,尽管一年多没有杜曼了.
我发现这里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
这种现象是否值得大家反思和总结呢?为什么前浪来了又走了,慢慢走了就不再回来了,曾经的狂热份子,突然间变得默默无闻.
刚刚看了有个妈妈写了半年的总结,那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忍不住就想,过了1-2年,她关于杜曼的心态是否一样会变化呢?
回想起AMY杜曼的日子,想起她也曾经取得过让人赞叹的所谓"成绩".其实,有时,这些所谓的成绩,即使是现在看来,也让我这个做妈妈的非常称奇.尤其是当她2周岁的时候,在海滩上准确地读出"海滨浴场".至今让我感叹.
可是,我还是放弃了杜曼..家里上百本自制书,闲置那里,她脑海里的中文记忆慢慢模糊.我觉得无所谓...她曾经一句一句地读,现在成为"文肓"..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这里有很多家长还是没有这种体会,认字和阅读是两码事....孩子认识上千个字,不等于会阅读,不会阅读,识字就没有太多意义.比如,2周岁以内的孩子是不懂得阅读是把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过来,他只知道那是一堆他认识的字.孩子要形成阅读的感觉和能力,靠杜曼是培养不出来的,是一种内在发育的过程.就象是走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这种能力才展现出来,他们才明白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维,将字从左到右串起来.

孩子过早认字,对于阅读没有太多意义.杜曼闪字,对于AMY在2周岁前曾经会600以上词并会简单句子的孩子来说,,它的意义也仅在于训练了记忆力.

一家之言,只是感叹那些消失在沙滩上的前浪又是因为些什么原因消失的呢?
作者: zhaoyz    时间: 2007-3-15 15:05
说得真好,阅读并不等于识字,太过于热衷doman的父母们有没想过,孩子把所有字都识了,把该上学时候识的字都识了,那么上学后干什么呢?偶一直进行着非标准的doman,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呵呵!认为doman最有用的就在于锻炼记忆力和开发右脑,别的倒无所谓了。
作者: 可儿    时间: 2007-3-15 15:22
孩子过早认字,对于阅读没有太多意义?? 你看同同不就这么过来的吗?

[ 本帖最后由 可儿 于 2007-3-15 15:23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3-15 15:26
原帖由 君涵妈妈 于 2007-3-15 14:56 发表
因为原来一直是杜曼的热衷者,一直在这里晃荡,所以,一直保持着习惯没事来转转,尽管一年多没有杜曼了.
我发现这里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
这种现象是否值得大家反思和总结呢?为什么前浪来了又走了 ...


七田真就说了,让宝宝看杜曼的画卡、字卡和圆点卡只是为了引出孩子与生俱来的高速电脑能力,活化大脑回路,学多少东东是个副产品!我家的宝宝就杜曼了七个月,会看简单的书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3-15 16:38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3-15 15:32
原帖由 可儿 于 2007-3-15 15:22 发表
孩子过早认字,对于阅读没有太多意义?? 你看同同不就这么过来的吗?


那为什么童心从出生就开始杜曼?去看看同同妈的天使花园。
作者: 可儿    时间: 2007-3-15 16:08
赫赫,小米爸爸 ,我们一个意思哟!我是说同同就是从杜曼到阅读的。

[ 本帖最后由 可儿 于 2007-3-15 16:09 编辑 ]
作者: jamie_yjtx    时间: 2007-3-15 16:19
女儿四岁半,刚坐沙杜曼了一个月,感觉很好。就是没有太多时间增加次数。坐沙发,听听大家的想法。。。。。
作者: songcall    时间: 2007-3-15 16:36
初识杜曼时,我觉得是发现了一个宝藏,很努力的寻找开启宝藏的钥匙,很有些心浮气躁.给宝宝实施了若干天后,发现宝宝不太喜欢杜曼,尤其是圆点卡.现在进行的也不知道是杜曼还是其他,我只是把名画放在A4的文件夹中,贴在衣柜上,偶尔让他瞄瞄.他对文件夹的兴趣比名画大.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3-15 16:41
原帖由 jamie_yjtx 于 2007-3-15 16:19 发表
女儿四岁半,刚坐沙杜曼了一个月,感觉很好。就是没有太多时间增加次数。坐沙发,听听大家的想法。。。。。


同时回楼上的

杜曼其实并非得一天三次,一天一次也可以的,大信息量高速度最重要,心情愉快无压力是根本!!就当玩玩好了,杜曼自己就说过了,又不是考大学!!!!
作者: 可人妈妈    时间: 2007-3-15 17:00
标题: 为什么杜曼:要“鱼”更要“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杜曼的过程中,识字、计算、百科知识、做各种高难的运动动作,包括快速阅读、速算、严密的知识体系,甚至esp能力,我想,这些都是“鱼”,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但这不是目的,没有哪个父母能陪伴庇护孩子一生,所以,我们还要“渔”,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强健的体魄、专注的精神、聪敏的头脑、好的学习习惯、缜密的思维方式、求知与探索的精神,这才是我们的宝宝今后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特定的时间段,杜曼无疑是个能给孩子“渔”的高效而系统的方法,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愿意艰辛但快乐地进行杜曼;等宝宝大了,世界宽了,有更多的方法可供选择,杜曼的地位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作杜曼,要“鱼”更要“渔”——其实,无所谓前浪消失沙滩上,后浪追前浪,前浪登陆了,方式不同而已,方向都是向前的

[ 本帖最后由 可人妈妈 于 2007-3-15 17:02 编辑 ]
作者: 八月桂花宝宝    时间: 2007-3-15 17:00
杜曼快3个月了,还不能算是有什么心得体会,因为他还不会说话,所以也没问过他记住了什么
不过,对于不爱看圆点卡的宝宝,我倒是有点经验。
     然然是看到圆点卡20左右的时候开始没有了兴趣,怎么都不愿意看。后来都快放弃的时候,想着好歹也学个算法之类的,就开始给他看加法。那时候基本上不报什么希望,只是想起来就让他看一眼,有时候几天都不看。但我还是教完加法、减法、乘法再到除法,就在学乘法的某一天开始,他突然对我拿出的结果那张卡片笑了,感觉他仿佛知道了那是个答案,结果是从那以后他就爱看数学卡了,现在已学完加、减、乘、除(不过比标准的时间长)。
      所以我的感受是,坚持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孩子的鼓励,总有一天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自然就会感兴趣了。如果他不愿意看卡片,可以停一停,或次数少一些,或者多些变化,有时候他是因为不明白,有时候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 :)
作者: 可人妈妈    时间: 2007-3-15 17:04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3-15 16:41 发表


同时回楼上的

杜曼其实并非得一天三次,一天一次也可以的,大信息量高速度最重要,心情愉快无压力是根本!!就当玩玩好了,杜曼自己就说过了,又不是考大学!!!!



坚决同意,看了就比不看好!!
作者: 小菊子意儿    时间: 2007-3-15 20:18
原帖由 八月桂花宝宝 于 2007-3-15 17:00 发表
杜曼快3个月了,还不能算是有什么心得体会,因为他还不会说话,所以也没问过他记住了什么
不过,对于不爱看圆点卡的宝宝,我倒是有点经验。
     然然是看到圆点卡20左右的时候开始没有了兴趣,怎么都不愿意看 ...

非常感谢,特别是宝宝厌卡的时候自己的心情真是到了低谷,大家都用什么好办法坚持下来的,能不能交流一下,一个人杜曼真是太寂寞了,需要动力:)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7-3-15 20:41
楼主说:2周岁以内的孩子是不懂得阅读是把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过来,他只知道那是一堆他认识的字.孩子要形成阅读的感觉和能力,靠杜曼是培养不出来的,是一种内在发育的过程.就象是走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这种能力才展现出来,他们才明白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维,将字从左到右串起来.



我认为这话不完全正确。或许有的孩子就不一样
我家宝宝是闪卡后认识一写些字,开始闪卡是1岁10个月,2岁的今天他知道认字是从左到右的,认识好和爸爸这字后当我把准备好的“好爸爸”卡片拿出还没读,这小子已经读了,我们看到的认识的只是自己的孩子,是个案,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7-3-15 20:50
楼主说:

前浪消失在沙滩上,也只能代表楼主一个人,你怎么就知道其他人没有来这里呢?

我现在还看到前浪---------------前辈妈妈如:多多妈,贤妻良母的播客上有这个论坛的链接,怎么就判断他们的消失呢?

看看一直坚持的贤妻良母带大的JA,那是一个多么棒的孩子啊,虽然杰杰妈的消失并不意味她也不来,说比定在杰杰妈另外的我们不知道的播客上,依然会有这个论坛的链接,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7-3-15 21:00
再说,杜曼方法不是有个年龄限制吗。不可能5.6岁还杜曼吧,孩子始终要长大,他们需要去像本版一样的地方。

我也从最开始的兴奋过度到了平静,和理智,那是因为我的方法或许有些不同,我天天在闪卡,只是闪的内容不一样,比如,我开始是闪字卡,没闪数学,现在是闪数学没看字卡,其他的百科用PPT,数学也用PPT,百科是没有不看的,不看的就只有字卡和数学了,一个月没看字卡,这小子再看的时候居然要求再看,他的兴趣一直就这样轮回,算起来也快四个月了,有一个事情我不做:就是测试。我不测试。那么多前辈和经验再次说明:不要测试,为什么就不相信呢?

楼主的感叹是-------------------------------------------------------------------------------------------
作者: flam    时间: 2007-3-15 21:14
真是百家争鸣,我才准备开始实施DOMAN,正好听听各方意见,吸引经验教训!!
作者: 千岛哈哈    时间: 2007-3-16 00:13
君涵妈妈是前辈,她的贴我喜欢看,因为朴实!!

杰杰妈、同同妈等前辈的贴我喜欢看,因为权威!!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贴我也喜欢看,因为智者见智!!
作者: magicidea    时间: 2007-3-16 04:32
doman给我们的是教孩子的一种方法,作者不是一再说:玩乐在前,学在后。中国的家长往往就给反过来了。
作者: magicidea    时间: 2007-3-16 04:35
原帖由 songcall 于 2007-3-15 16:36 发表
初识杜曼时,我觉得是发现了一个宝藏,很努力的寻找开启宝藏的钥匙,很有些心浮气躁.给宝宝实施了若干天后,发现宝宝不太喜欢杜曼,尤其是圆点卡.现在进行的也不知道是杜曼还是其他,我只是把名画放在A4的文件夹中,贴 ...



坚持,宝宝对文件夹感兴趣至少表示他在看,在想,这就是一种好的开始啊。
作者: miracleme    时间: 2007-3-16 09:29
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是好的。我觉得进行杜曼的父母需要听听不同的声音。毕竟杜曼不是宝宝童年生活的全部,或者只是一小小部分而已。

我进行杜曼才两个月,我女儿6个月24天我开始杜曼,到现在才两个月。杜曼的同时,我在看蒙台梭利的书,还有斯托夫人自然教子法,还有哈佛教子枕边书,还有哈佛情商,杜曼和七田真的教育方式是开发孩子的潜能的,但是在情感和情商方面我们还可以多看看其他早期教育专家的书。多方面吸收养分,多听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我们可以避免走弯路。

我女儿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杜曼时间,而且其中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因为工作上很忙,停掉了数学点卡和中文字词卡,那一个月时间里只闪了百科卡。但是古典音乐和美国之音仍然坚持给她听。

我女儿现在8个月26天,对于数学点卡非常敏感,可以区分62和61,可以做两位数的加减运算,而且都正确。百科卡做测试都正确。只是中文字词卡稍微弱一些。女儿的音乐节奏感很强。她的性格非常开朗,每天都笑呵呵的。特别可爱。

是否杜曼,父母们都有权利进行选择或者放弃。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都要谨慎行事。

我的同事对我说,她就是早期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她说不要教小孩子识字,她很强调阅读。但是我有一点奇怪的是不识字怎么阅读呢,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啊(同事的意思是不要单独教给她字词,而是在阅读的时候再教字词,我觉得先教字词再阅读和在阅读中教字词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阅读中识字,可以先有一个阅读的环境,而识字后再阅读,可以将学到的字词用到具体的环境啊)。杜曼也说从字到短语到句子到独立阅读。阅读之后要理解,让理解成为智慧。我觉得杜曼没有错。

也是一家之言,但是很喜欢这样的讨论。

[ 本帖最后由 miracleme 于 2007-3-16 09:39 编辑 ]
作者: wuhancxh    时间: 2007-3-16 11:52
多谢楼主的贴,我喜欢听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前辈妈妈们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1:君涵妈总结了,"杜曼的意义也仅在于训练了记忆力",有了这点我就放心了,哪怕杜曼有一点点好的作用,我也会坚持下去的.当然我也知道,训练好的记忆力方法很多,杜曼只是一种而已,都可以平行进行.
2.君涵妈提出的识字与阅读的问题,我早就关注了,心里也没有底,但是翻看了大量的旧贴以及向早教界前辈老师请教后得出:早期阅读难度是大,但可以实现.具体做法呢,我是在闪卡外,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采用指读的方式,指着每个字,从左到右读.还在墙上贴了些宝宝喜欢的图,配上汉字,当宝宝看时,我也反复指着字慢慢地从左到右读.如果做了这些,还是不奏效,那我也没办法了,反正尽心就行.用杜曼的方法如果容易识字难以阅读,那就多采取些别的方法吧.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7-3-16 12:49
个人认为杜曼方法教的恰恰是阅读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识字呢。
作者: zhaoyz    时间: 2007-3-16 13:02
原帖由 miracleme 于 2007-3-16 09:29 发表

我进行杜曼才两个月,我女儿6个月24天我开始杜曼,到现在才两个月。杜曼的同 ... 但是我有一点奇怪的是不识字怎么阅读呢,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啊


这也是一个误区,为什么不识字就不能阅读呢?阅读并不是一定要把字读出来才叫阅读,太多的中国人走进了这个误区,所以国内的幼儿书才会字多图少,其实很多国外的绘本,很适应小孩子看,真真正正的绘本就是不识字也能读得懂,这对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好,所以不见得一定要识字了才能阅读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16 13:16
原帖由 zhaoyz 于 2007-3-16 13:02 发表


这也是一个误区,为什么不识字就不能阅读呢?阅读并不是一定要把字读出来才叫阅读,太多的中国人走进了这个误区,所以国内的幼儿书才会字多图少,其实很多国外的绘本,很适应小孩子看,真真正正的绘本就是 ...


我认为字少图大可支持,!但是没有文字的阅读只可用于小孩的极初级阅读! 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你自问你想东西时有没有用到思维了?没思维怎样想.这里语言不指文字语言,但有了文字孩子就多了一个窗口了吧!对智力有益!
作者: miracleme    时间: 2007-3-16 13:49
这也是一个误区,为什么不识字就不能阅读呢?阅读并不是一定要把字读出来才叫阅读,太多的中国人走进了这个误区,所以国内的幼儿书才会字多图少,其实很多国外的绘本,很适应小孩子看,真真正正的绘本就是不识字也能读得懂,这对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好,所以不见得一定要识字了才能阅读

是啊,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图画书了,但是图画书上也有少量的文字啊,是对这页图画内容的主要注释,我想这个注释也不完全是给爸爸妈妈们准备的吧。也要给宝宝看的吧。国内的这些绘图读本比较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进行阅读用的。但是对于3-12个月的宝宝用是否合适就要考量了。所以国内的绘图读本使用上有年龄段上的限制。

[ 本帖最后由 miracleme 于 2007-3-16 14:04 编辑 ]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17 23:25
谢谢各位的宽容和理解.我本来以为发表了一个这样"大逆不道"的贴子,一定是被骂得狗血喷头.心里一直还后悔发这个贴子.今天上来一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谢谢大家对不同意见的尊重.真得非常感动.正是因为论坛有着这样的气氛, 我们才一如既往地热爱这个地方.

我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杜曼,杜曼的很多地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应用的.我已着手打算应用闪卡教AMY识英文.

我仍然认会孩子早期阅读和认字是非常有益的.而至今我仍然提倡早期阅读.我在这个楼里主要想表达一个意思之一是,孩子在2周岁内的早期认字意思不大.特别是我看到有很多家长在1周岁内就开始教闪字,我觉得里面做了很多无用功.虽然AMY也是从10个月开始闪字的.

楼上有一位朋友说他家宝宝2周岁可以从左到右读...是这样子,我相信的.AMY2周岁的时候也会读很长的句子了.但是,那离主动阅读(纯文字的阅读)还差远了.孩子的内在发展还没有让他们形成一种能力可以开展由句到句,一页到另一页的成段阅读.
我在这方面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虽然个体差异不同,但我觉得AMY发展情况也许有一点借鉴作用.

当AMY在2周岁的时候,我经常在白板上写下句子.简单的句子她可以很容易得读出来,但复杂的句子,她就不行了,她会把很多词颠来倒去的读,而意思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说,句子里的每个单词她都读了,但是读出来的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这时,我就开始反省杜曼的所谓照相式记忆...我相信,有些孩子可以把文章照进头脑里,但是,他们是否在头脑有一个思维分析过程,即使最简单的从左到右的,逐句逐段的阅读能力.如果我们尝试用最简单的最常用的字,表达一个非常复杂的句子,我怀疑那些有照相式阅读能力的孩子是否可以正确阅读.

AMY有时还是会读一些自制书..我开始发现,她现在显露出一些主动阅读(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阅读仅指文字阅读)的能力.有时,愿意一个人长时间地仅看文字......我觉得真正的文字阅读敏感期快来了,我倒现在开始打算重新开始重视中文汉字的教育了...也许,会打算再重新做新书.做仅纯文字的书,不配图..也许,会打算再重新闪三字经或者是唐诗什么...

所以,我觉得吧,,,也许当孩子进行文字阅读敏感期,再进行认字教育会事半功倍....
比如说,现在我开始AMY读英文,效果肯定比2年前教中文好!!!只是觉得,还没有实证.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7-3-18 19:29
君涵妈妈,你这个标题真有趣 。我说说我的体会:
大家用doman, 一方面是开发右脑,        其中就包括快速阅读,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但是,这两者在材料的准备上要求是不同的。要开发右脑,就需要在书的文字大小,字数,内容的难易上不断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达到刺激大脑发育的目的,但是这样的书孩子可能能够理解,但要读出来就很困难。如果想要孩子达到自主阅读,那么就要求大字,行数少的书,这点我在小雨身上有体会,所以如果两者兼顾的话,妈妈就要辛苦一点,两种书都要做。而且孩子什么时候能够自主阅读,取决于很多因素,确实是大一点进行效果会更好,所以,看目标是什么,自行取舍吧。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8 22:56
谢谢各位了,类似的问题我一直有考虑过,每个时期想法都有不同。孩子大了,到了输出阶段,应该可以有更清晰的答案。大孩子的妈妈的体会,因而尤其珍贵。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体会最好,没有”大逆不道“,呵呵,因为这里没有“道”,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作者: 小嘟妈咪    时间: 2007-3-18 23:35
看了大家的讨论,都是很好的很有毅力的爸妈,好佩服。

我家小嘟9个半月了,杜曼到30而已,他不爱看,我就停了,停了一个多月了。真的害怕把他学习的兴趣扼杀了。但还是要杜曼的,只是要想想怎样重新来。因为是很好动的宝宝,专注度比较差,不知道有没有类似情况的爸妈可以给点建议?

关于阅读,我提一点看来的别家之言。大家都知道国外的绘本是非常注重画面的优美性的,所以看到一个理论认为不应太早让宝宝识字,这样她在看绘本的时候,就会光盯着字看,而忽视了画面的优美,少了一双审美的眼睛。

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见仁见智,个人觉得在识字和审美之间需要创造机会适度的平衡。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19 08:22
小嘟妈咪:关于阅读,我提一点看来的别家之言。大家都知道国外的绘本是非常注重画面的优美性的,所以看到一个理论认为不应太早让宝宝识字,这样她在看绘本的时候,就会光盯着字看,而忽视了画面的优美,少了一双审美的眼睛。

以前论坛上也有这样的声音.我也赞同你的观点....

我觉得大家在这里讨论,一个"早"字是关键.多大算早?我个人认为,3周岁以前算早,或是在文字敏感期出现以前或出现以前很久算早....而3周岁以后,就可以适当的文字阅读了,甚至纯文字的阅读...孩子大了,会在绘画和文字阅读进行选择,或适当平衡.
作者: gigiyoyo    时间: 2007-3-19 09:57
小嘟妈咪:关于阅读,我提一点看来的别家之言。大家都知道国外的绘本是非常注重画面的优美性的,所以看到一个理论认为不应太早让宝宝识字,这样她在看绘本的时候,就会光盯着字看,而忽视了画面的优美,少了一双审美的眼睛。


所以杜曼要求把文字和图画分开,文字一页,图单独一页。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7-3-19 10:30
DOMAN的阅读.我建议还是不要加图,纯文字最好,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只要内容宝宝感兴趣,不加图一样喜欢看,如果一开始就加了图,就需要把图逐步减少,最终过渡到没有图,这个以前听恩宇的人讲过.以前也给小雨做过用图画书做成的改装书,但是觉得效果不好,最终还是回到了纯文字书上了,.这是我走过的弯路,给新手家长做参考.

绘本也是要看的,这个和看纯文字书并不矛盾,事实上,即使孩子识字,也会被优美的画面吸引,所以不用担心孩子识字就不懂得欣赏了,不过,有的家长喜欢在读绘本的时候,边读边用手点着字指读,这个阅读习惯我个人觉得不太好 , 还是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吧 .

君涵妈妈说的敏感期 , 我个人觉得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速的 . 以前小雨只闪,基本没有指读, 后来两岁多开始读经的指读和康氏儿歌的指读 , 我感觉指读对阅读的培养起了一些作用,昨天她把康氏的一本儿歌书从头到尾给我指读了一遍(里面的儿歌以前都学过) , 虽然有些字因为忘了,所以指的磕磕绊绊,但是难得是她自己读的热情 , 我相信有这样的自己读的愿望 , 加上字的积累 , 她自主阅读的一天应该就不远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19 11:59
很高兴以前的朋友能回来继续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也许已经放弃,也许还在坚持,无论哪种都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的。

其实呢,主要是因为Doman是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它给孩子带来的将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

尽管你短期内看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但如果是训练大人我觉得就不需要担心,孩子呢,正式各种养成的阶段,去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是真的对他一生有益处呢。

Doman的方法适合什么呢,适合记忆,比如背诵英语单词。但是不是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就真的如有神了呢,我看未必。

如果你要是学自然科学,Doman的方法呢,和掌握那些知识的方法恰恰是反动的。因为学习那些,最主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多少年都缺乏思维呢,所以Doman、珠心算这些在这里就会很有市场。但我要说,珠心算一定会影响孩子今后对数学的理解的,Doman呢?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19 15:40
jerryhao经常把一些反面的观点带给大家.很欣赏.

完全同意jerryhao对珠心算的怀疑态度.

DOMAN中的数学部分,我是一直比较反对的.恰巧AMY对点卡一点都不感兴趣...也许正是她的反感,促使我更加不欣赏DOMAN的数学.

没有实证,只凭自己的直觉.我认为,杜曼的数学,对孩子理解数学没有益处.但也有家长认为好,喜欢用,并且效果很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观点各异,谁也不见得比谁更有理.

[ 本帖最后由 君涵妈妈 于 2007-3-19 15:44 编辑 ]
作者: 快乐妈咪123    时间: 2007-3-19 15:48
参照杜曼或其它方法,总而言之,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3-19 16:27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9 11:59 发表
很高兴以前的朋友能回来继续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也许已经放弃,也许还在坚持,无论哪种都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的。

其实呢,主要是因为Doman是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它给孩子带来的将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

尽 ...


      我想问的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是左脑能力强还是右脑能力强?是左脑起主导作用还是右脑起主导作用?你的自然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是左脑的还是右脑的?杜曼的方法不用说了,是右脑的,但是如果结合七田真的方法,那么到了三岁左右右脑的能力可在左脑固化,也就是将右脑的无意识能力变成左脑有意识的逻辑思维了,还有我如果没说错,老鼠是学数学的!我想问你,你觉得在数学中是孩子的逻辑思维重要,还是孩子的创造性及灵感重要?至于珠心算,如果我没说错,不过是右脑能力左脑化的一个工具而已,你认为杜曼方法不好,杜曼的方法就不好吗?那要看你怎么用,对于1周岁以下的孩子你认为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厉害?--------他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这时杜曼的方法是很好的,随着孩子的慢慢地变大,这种方法的确慢慢的不适合孩子了,需要引入其它方法,一句话每种方法,都有个适用的阶段,比如说,解放前打日本人游击战比较好,你不会认为现在打日本人还是游击战好吧!
     还有中国的孩子为什么都缺乏思维,是缺乏思维吗?不是!你没看到国际各类奥赛的金牌中国拿得少吗?中国的孩子缺少的是灵感,灵感来自哪里!
    不去好好研究,一昧固执己见,一昧的凭感觉能行吗?中国人!请你先去研究完了再来说话!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3-19 19:10 编辑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6:27
我觉得通过点卡可以帮助建立量的概念。至于四则运算。。。嘿嘿嘿,自己去想象和发挥吧。
还有一点,喜欢不一定等于好,喜欢不一定等于会,选中不一定等于会,不喜欢不一定等于不好。。。嘿嘿嘿,自己去想象和发挥吧。
慢慢的都会找到自己的路。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3-19 16:28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9 11:59 发表
很高兴以前的朋友能回来继续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也许已经放弃,也许还在坚持,无论哪种都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的。

其实呢,主要是因为Doman是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它给孩子带来的将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

尽 ...


你一定没看过七田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6:31
呵呵,小米爸爸,日本人都扯来了,不是说好不谈政治,不谈狭隘的那种爱国主义。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6:37
杜曼的方法覆盖面比较广,有很多可取之处,其实最有争议的好像是这两个:百科法,照相式记忆。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6:45
要是rainbow,同同妈,好运妈,等等,(排名不分先后)能来仔细说说就好了。搞杜曼的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的,有时候一些进步很难说一定是哪种方法带来的,可能是综合的结果。具体到某一点上,确实完整体验过的家长更有发言权,一家之言多了,就可以看到整体的情形。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6:48
每种方法,都有个适用的阶段,要随时间而调整,这一点我很赞同。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19 17:04
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过。如果从出生就开始运用杜曼的方法阅读,到1岁为止,其实这时候孩子知道的词还很有限,根据杜曼的速度,而且根据他从生活中来的原则,根本没有那么多词可闪。大家不知道是如何处理的。我当时就碰上这个问题。我就或暂停,或炒冷饭。自己都觉得没意思。所以1岁不到就直接做书了。很多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很早就做到书里了,但回头看看,确实是超前的,孩子的理解力有自己的时间表。

但我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1岁以前就建立起来了,估计以后对于纯文字的自行阅读是有好处的,因为汉字对他有一定的亲切感。现在在外面,他也常常指字问我。看到路上“酒”字,我做个喝酒的动作,不想他一直记着,每次路过想起就自行表演一番。绘本的事情,我曾经想过,我给他讲故事曾经照本宣科,但很快不了,因为我发现他还没有情节的概念。一般书上的文字我也不喜欢,没法对这么小的孩子讲。现在我们只是在画面上找我们喜欢的东西玩。所有的绘本都在当无字书读。唯一引入文字的就是自制书了。图文和纯文字的都有。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19 17:59
原帖由 小猪的铺子 于 2007-3-19 17:04 发表
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过。如果从出生就开始运用杜曼的方法阅读,到1岁为止,其实这时候孩子知道的词还很有限,根据杜曼的速度,而且根据他从生活中来的原则,根本没有那么多词可闪。大家不知道是如何处理的。我当 ...



楼上的意见真得很好.
我非常不愿意,也基本不闪孩子不理解的字和词.但是,按照杜曼的进度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反观我实施杜曼的过程,杜曼太早(纯粹指文字阅读)没太多意思,有很多无用功.当然,家长有用不完的精力除外.如果想舍得精力,又有同样的效果(照相式阅读除外),2周岁以后开始,应该没问题..

你孩子对字的指认,还不是阅读敏感期,只能说明对文字有一定的兴趣...比如说,她最近很喜欢拿笔画画,但不表明画画敏感期到了.
作者: trythis    时间: 2007-3-19 18:40
我也特别关心前辈们现在的近况,不管成功与否对我们来讲都是宝贵的经验。
在早教的问题上不能以个案来衡量杜曼或者七田真或者其他教育方法的优劣,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至于那种方法运用在那种孩子身上有效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看问题至少不能以偏概全。

大家都在讨论杜曼,但是不知道大家认为的杜曼是什么?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还是一种启智方法。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那么结论肯定就不一样了。(这个帖子里的观点很凌乱,有说方法的有说效果的)

关于右脑、左脑,大脑发育过程这些都不用讨论,前人已经有结论,我们没必要再来研究,参透即可。但是我们的目标应该很明确,沿着大脑发育的轨迹,给予正确的刺激。这也就是杜曼为什么说3岁以上孩子进行杜曼效果不佳的原因,他老人家对杜曼方法的适用性是相当清晰的,那么不清晰的是谁?

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官开始(所以现在的玩具都强调感官刺激),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很难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创新出新的形象的。这一点也就是米爸所说的灵感问题,试想如果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通过形象思维提出了物体互相吸引的假设,那么也就不存在罗辑推理的过程,也就不会有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了。

不管是杜曼也好,七田真也罢,我们没必要照本宣科,如何来进行却是要看家长的智慧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3-19 23:55
国内大多数的阅读教育都是识字教育。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真正的阅读能力发展方法却找不到了。

由识字到阅读到独立阅读是有个坎的。识字并不等于阅读。

识字的问题其实是可以直接从阅读上来解决的。直接从阅读下手,可以顺带解决识字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积累知识, 发展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杜曼的闪卡不是识字,是直接从阅读下手的。
那是一个长期跟进的进程。由单个字的积累,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到整篇文章,最后发展到独立阅读的目标,这其实就是一个亲子共读的过程。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不用的东西就会毫无留情地遗忘(或是放在某个难以检索的位置上)。不用说小孩子,就连大人,脱离了原来的语境,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用了几十年的母语文字会忘记很多。
这个和杜曼没有关系,是大脑的功能——谁让你不用呢,你不用的东西大脑就会把它收拾清理掉。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3-20 00:20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3-19 16:27 发表


      我想问的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是左脑能力强还是右脑能力强?是左脑起主导作用还是右脑起主导作用?你的自然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是左脑的还是右脑的?杜曼的方法不用说了,是右脑的,但是如果结合七田真的 ...



对左右脑的问题我观察思考了很久。也许很多人还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对左右脑的问题有个中观的态度。

从最简单的来讲,如果把右脑作为信息库来理解,一个仓库的怎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是储藏空间大?装得东西多?还是有well organized 管理系统?可能搞物流的人对这个比较敏感。

也许,因为快速的储存能力形成了大量的知识储存,对一个资深仓库管理人员,尽管他没有什么仓库管理系统工具,但仓库里有什么,就算他不能精确说出,他也肯定能说出个大概,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可以凭感觉与印象从仓库中找到一些东西,提供一些资料、数据。这就是所谓右脑开发所带来的灵感现象。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比较清楚了,对这个仓库的例子,怎样才能发挥这个仓库的作用?使长期浸淫所形成的灵感转变为一种更精确的能力,一种利器?那就是一套好的管理系统。

这个管理系统在目前的左右脑理论体系里被称为左脑的功能,不知过多少年又会换一种名词。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很多高速大量记忆术的训练,最后都要有个工序,那就是画脑图。为什么要画脑图,我的理解就是为自己刚输入的信息配上一个管理系统,方便日后的调用与检索。

不管是左脑还是右脑,都会是大有前途的。
只是环境不一样,需求不一样。

其实,真要做起来,国内最难的不是右脑训练,而是左脑的思维开启。真正缺方法的是思维训练。
具有独立的见解,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关键。
家长们所关心的学科学,学数学,学外语,阅读、作文,才艺。。。。。。都与思维的培养差几步。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3-20 00:35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9 11:59 发表
很高兴以前的朋友能回来继续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也许已经放弃,也许还在坚持,无论哪种都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的。

其实呢,主要是因为Doman是一种很特别的方法,它给孩子带来的将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

尽 ...



珠心算那事,本来是好东西,但多数人把它作为一种“术“来传播,孩子没有建立数的基本概念就来弄”珠心算“和”史丰收“,以后就会吃亏的。66的孩子就是这样例证。我女儿幼儿园同班同学都学了史丰收,上小学后,还要花一段时间来摆脑史丰收的束缚。
这就象就一个孩子根本没有一二三四五的概念,只认得了几个键盘符,然后你让他操作计算器帮你干活,所有的计算他都可以在计算器上按出来,但那孩子除了这些个操作动作,他是不理解计算的内容和意义。

过去我一直提倡珠心算,但反对用珠心算代替数学。
我家的孩子上学后就一直都在使用珠心算作为她的计算工具。她没有遇到系统兼容的问题。
她的珠心算是我教的,而且是在进行了蒙氏的数学教法之后才加入珠心算的。
众所周知,蒙氏的擅长的就是数理阐释。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20 01:32
谢谢老虫了。问一句,你觉得杜曼的圆点对帮助建立量的概念用处大吗?之后还需要蒙式作为巩固吗?还是蒙式接触到的概念涉及面更广,所以两者都要?

还有。我自己的想法是,文字的识别和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必需品,对常用语言已经要让它们达到可以进入下意识,拿起就用的程度,(不会相关理论,不知道说的通不通),迟学不如早学,所以利用杜曼的方法来学习。你的看法如何?

还有。你心目中一个比较好的小孩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不好意思,好不容易逮住一个,问了一大堆。 也不知通不通。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的铺子 于 2007-3-20 02:48 编辑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20 01:42
又想起来,干脆连七田的体会也一并说了吧。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20 01:44
那个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多讲讲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3-20 01:44
标题: 回复 #50 小猪的铺子 的帖子
杜曼的点卡就是从量下手的。
比如你试着问自己:五是怎样的量?——你可以想象得出。
然后,再问,十是怎样的量?——你也可以。
然后,二十、五十、一百、二百、。。。。。。。。千、万
那是怎样的量,很快你就想象不出来了。
但是,经过点卡的孩子就有这种能力,他的数概念是和自己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能力,搞规划设计非常有用。
因为,大多数人都缺少宏观的想象力。

蒙氏数学,有一个很好的梳理作用,只要孩子喜欢,但玩无妨。
培养了一种能力就一定要用,不用就会没用。

第二个问题,不懂。

第三个问题,不懂。

说到阅读,这是一个简便易行而且影响深远的方法,轻视这种方法的就笨了!
国内在这面,无论是阅读资源,还是方法,还是概念上,都有问题。


七田和思维的东西就不说了。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3-20 01:50 编辑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20 02:49
谢谢各位,很有启发。睡觉去了。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0 10:00
买小巫地书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有关于记忆的论述。
这里的人看记忆力普遍狭隘,只知道记知识
人的记忆能力最重要的是记忆生活经验的。

举个例子:书呆子读书很强,生活上的事吃多少次亏却怎么也学不会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7-3-20 15:38
楼上的 , 静悄悄的就回来了, 你家孩子的过敏好些了没有 ?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3-20 23:31
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有没有发现七田真课堂中很多游戏操作方法其实是借鉴了了蒙氏教材呢?hoho.... 尽管杜过,也七田过,我仍然认为蒙氏的体验型认知才是“根”,是“本”。随着孩子的长大,我逐渐蒙多杜少了。。。。。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3-20 23:44
另外,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很自然地从闪卡识字逐渐过渡到1)通过阅读复习以前积累的单词和2)通过阅读习生字的阶段....

因为孩子对闪卡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兴趣了,感觉她靠这种方法学新字的速度反而不如2岁前(遗忘率也提高了),加上无意中发现她开始自己从阅读中pick up生字。。。就此调整了继续前进的做法和方向。

我觉得什么方法都应该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们当父母的“反被它用”。。。。

尽管很少杜曼了,仍然关注这个板块,因为它曾经带给我很多。。。。也有很多该感谢的人。。。
作者: 蝌蚪妈妈    时间: 2007-3-21 01:46
君涵妈妈真是开了个好贴,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讨论.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07:20
>楼上的 , 静悄悄的就回来了, 你家孩子的过敏好些了没有 ?

hehe , 多谢关心.过敏好多了,
能吃指甲盖大的1块蛋白了.
再多就要屁股那1圈发痒了.
作者: bak98    时间: 2007-3-21 09:28
其实,真要做起来,国内最难的不是右脑训练,而是左脑的思维开启。真正缺方法的是思维训练。
具有独立的见解,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关键。
家长们所关心的学科学,学数学,学外语,阅读、作文,才艺。。。。。。都与思维的培养差几步。


我很赞同这个说法,那老虫对于思维训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呢?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7-3-21 09:40
同问。
不过,看老虫的芝加哥学校那个帖子,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
作者: bak98    时间: 2007-3-21 11:41
呵呵 在老虫还没回答之前我先去看看。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21 12:35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07-3-20 10:00 发表
买小巫地书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有关于记忆的论述。
这里的人看记忆力普遍狭隘,只知道记知识
人的记忆能力最重要的是记忆生活经验的。

举个例子:书呆子读书很强,生活上的事吃多少次亏却怎么也学不会


linkspeed,真是惜字如金啊,也不肯多说几句关于记忆的认识.
linkspeed的很多见解都是非常深刻和独到的..很愿意详细听听.
看到砚儿向linkspeed问候,我感觉象是来到一个聚会,看见两个老朋友突然遇见.

刚从图书馆回来,借了几本美国原版的育儿书...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其实有空看看关于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等专著是非常有益的...刚看到一本关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研究的论著,有空一定看.
儿童教育做为一门学科,也是百家齐放.蒙氏,七田,皮亚杰等只是百花中的几朵,只是影响面和影响力非常大,并且它们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而所谓的杜曼根本不纳入正统的教育体系里.而我理解的杜曼不能算是一种教育理论,它不成体系,只能算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而做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就有适用性..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作者: shaoer56    时间: 2007-3-21 14:11
孩子快六岁了,虽一直关注杜曼但还是觉得不太符合我家孩子的年龄,所以没有实施.不过我准备借鉴着让他认点字.我也觉得不识字,根本谈不上阅读啊!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16:21
这还需要多说吗?读书很重要,但是读书不是孩子的发展的第一需要。

各位养孩子还处于初级阶段:即
孩子的成败均应该由我负责,所以我要下很大地力气去把孩子教育好,
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方法,接受各种理念,让孩子全面发展。

这是个很危险很失败很错误的观念,虽然运气好的话,孩子也能养的很优秀。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16:25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07-3-21 16:21 发表
这还需要多说吗?读书很重要,但是读书不是孩子的发展的第一需要。

各位养孩子还处于初级阶段:即
孩子的成败均应该由我负责,所以我要下很大地力气去把孩子教育好,
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方法,接受各 ...


那我啥也不干,什么教育也不作,让她(他)自生自灭就是正理?你敢说你没用各种方法培养你的孩子?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16:26
原帖由 君涵妈妈 于 2007-3-21 12:35 发表


linkspeed,真是惜字如金啊,也不肯多说几句关于记忆的认识.
linkspeed的很多见解都是非常深刻和独到的..很愿意详细听听.
看到砚儿向linkspeed问候,我感觉象是来到一个聚会,看见两个老朋友突然遇见.

刚从 ...


也有些东西是先有记忆再有经验的吧,比如古文!比如文学!!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16:35
>那我啥也不干,什么教育也不作,让她(他)自生自灭就是正理?

差不多。我现在就是1个放养。给吃给喝随便玩。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21 16:54
linkspeed,你干嘛呢,语不惊人S不休!

linkspeed的观点其实也代表了部分专家观点: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如果教不好,什么都不教是最好的办法。。。。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的乱教!

而linkspeed所说的放养还是加入了很多先进理念的放养。所以,我个人觉得linkspeed的放养和比如农民(没有对农民不敬)那种放养还是不一样的。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17:14
原帖由 君涵妈妈 于 2007-3-21 16:54 发表
linkspeed,你干嘛呢,语不惊人S不休!

linkspeed的观点其实也代表了部分专家观点: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如果教不好,什么都不教是最好的办法。。。。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的乱教!

而linkspeed所说的放养还是 ...


这些先进的理念是不是教育观念?早教有两种方式吧,会教的,还是教吧,你的放养不过是有指导性的教育而已,不会教的全自由的农民式的放养吧,不受干搅的让孩子经历敏感期!这两种观点有何新奇?不过是孙瑞雪的观点而已不是教育?来源蒙台梭利,你以为蒙氏的教育就没有缺点?有很多、很多地方不如杜曼与七田真,比如身体训练、比如记忆力训练。。。。。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7-3-21 17:24
原帖由 平民教育 于 2007-3-21 17:14 发表


这些先进的理念是不是教育观念?早教有两种方式吧,会教的,还是教吧,你的放养不过是有指导性的教育而已,不会教的全自由的农民式的放养吧,不受干搅的让孩子经历敏感期!这两种观点有何新奇?不过是孙瑞雪的观点而 ...


慢慢讲来关于蒙氏的不足之处..很愿意听...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心理学副教授,他是不喜欢蒙氏的,说是以后不放女儿到蒙氏班.我也没仔细与他探讨过,只是觉得很奇怪.
作者: wuhancxh    时间: 2007-3-21 19:43
看完上面所有楼层,尤其是linkspeed 以前的旧贴,感觉到的何止一个"怕"字!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是看了君涵妈妈的贴就决定减少刺激量的,每天仅仅一次看卡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19:55
没那么复杂,我只是体会到孩子的事情由她自己去做主,
比我去教东教西的拽着她好多了。她想我教她的时候,她会来问我。

谁教我这个孩子不省心呢?所以我必须强迫自己省心下来。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19:58
PS:这个覆盖面大了,不止是学习,还有生活
我这个孩子就是能靠着就不自己站着。所以我必须把我这堵墙给撤了。
我撤了,她做的比我都好。3年了我如果体会不出这个,
这个爸爸就算不合格了。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20:02
回楼上两层,你的东东有啥子希奇?不过一个是xx敏感及兴趣问题,一个是孩子的独立性培养问题?还是说说老虫的思维培养方法吧,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20:05
原帖由 君涵妈妈 于 2007-3-21 17:24 发表


慢慢讲来关于蒙氏的不足之处..很愿意听...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心理学副教授,他是不喜欢蒙氏的,说是以后不放女儿到蒙氏班.我也没仔细与他探讨过,只是觉得很奇怪.


去看看蒙氏的录像吧,那个沉闷啊,那个有创造性啊?与七田真比差之多了!七田可是很强调心的作用的!这可不是蒙氏特有的,你以为蒙氏很注意孩子的心理???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长处及不足,绝能因为你杜曼失败了,就将杜曼说的一无是处!你杜曼失败了一定是杜曼方法的问题?你本身有没有问题?你的心态及方法有没有问题,杜曼也讲了不信是可以不教的。七田也讲了,有压力、有功利是不会成功的。杜曼的方法在孩子的体能训练方面可是无人可及的! 至于蒙氏也是一种好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感官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是与七田真的方法是相通的.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是综合运用合种教育方法,取众家之长,同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只有适合孩子的,孩子喜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在这里一昧的讲杜曼不好,杜曼不好,有何意义?这天下有一个孩子不会溜冰,全天下的孩子都不会溜冰了?那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溜冰要领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平民教育 于 2007-3-21 20:16 编辑 ]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7-3-21 20:10
>回楼上两层,你的东东有啥子希奇?不过一个是xx敏感及兴趣问题,一个是孩
>子的独立性培养问题?还是说说老虫的思维培养方法吧,

是不稀奇啊,思维培养这个跟我没关系,是我孩子她自己的事情。这个我不管。
作者: 平民教育    时间: 2007-3-21 20:21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07-3-21 20:10 发表
>回楼上两层,你的东东有啥子希奇?不过一个是xx敏感及兴趣问题,一个是孩
>子的独立性培养问题?还是说说老虫的思维培养方法吧,

是不稀奇啊,思维培养这个跟我没关系,是我孩子她自己的事情。这个我不管。


按照你的方法你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大概是可能这样作的,对于0--1岁的孩子,你能说你也是任他自己发展思维吗?不提供任何刺激?那你这种方法我可不想用!!!!
作者: 德馨    时间: 2007-3-21 20:38
标题: 回复 #72 君涵妈妈 的帖子
蒙氏在他的触觉发展上是非常棒的,所以,经过蒙氏训练的小朋友手很巧。


不过蒙氏的小孩严重缺乏团体的合作和同伴之间感情的交流,这对他的情商发

展非常不利。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3-21 22:20
赫赫,不用争个长短,不是有句话叫"你的肉是我的毒药"吗? 我非常喜欢听听各家的实践总结,因为孩子只有一个,成长就一次,用了一种方法,就没什么机会试另一种方法了, 总有所谓机会成本....小马过河,小马过河啊。。。

我扯哪去了?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7-3-21 22:37
标题: 回复 #72 君涵妈妈 的帖子
对这个专家的话我也挺好奇的,有机会你问问.
小雨5月份就上幼儿园了,是一个蒙氏园 ,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号称是蒙氏教育,但是大多是仅有教具而已,对孩子个体的尊重是谈不上的 ,所以蒙氏往往就变成蒙事"了 . 其实无论是蒙氏还是其他什么方法,关键是方法的执行者能本着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的原则,能做到这点, 基本上都不会差到哪去.
我不太认同德馨对蒙氏的小孩下的定论,在蒙氏幼儿园, 孩子们有很多机会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恐怕不能归结于蒙氏的问题.
作者: 糖糖甜蜜    时间: 2007-3-21 23:06
大家都挺有自己的一套的!
最初是被杜曼吸引过来的,来了之后发现真是个宝地。很想多听听众家之言。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3-21 23:16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07-3-21 16:35 发表
>那我啥也不干,什么教育也不作,让她(他)自生自灭就是正理?

差不多。我现在就是1个放养。给吃给喝随便玩。


亲爱的Linkspeed,我翻看你以前的帖子发现你曾是杜曼的keen follower啊,可以问问是什么让你突然转变了育儿观念吗?(从intensive输入转变为现在的“放养”生态。。。)

我也实施过杜曼或七田真,前期的大量输入到现在也收到了不错的输出效果,可是不瞒您说,内心深处不知怎的有一种不太踏实的感觉。。。。也许只是一种做母亲的直觉,或这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孩子2岁半了,感觉进入了一个转折期,我也在尝试做一些方法上的调适,你是过来人,能给我点拨一下或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3-21 23:21
说一个东西好或不好的时候,能够具体一点是最好啦。
比方说体能,阅读,数学,百科,营养,等等,具体到每一项。
如果觉得不适用,那么原因是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呢,还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呢,还是方法上就觉得有问题呢,还是别的。
还有我们刚刚开始做父母,确实考虑问题比较初级程度一点,所以面对更有经验的父母,不要又一次沦入口舌意气之争啦。过来人的经验和意见是非常宝贵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的铺子 于 2007-3-22 09:35 编辑 ]
作者: 艾艾妈    时间: 2007-3-21 23:52
握手,君涵妈妈。
喜欢你的那句千浪消失在沙滩上,特押韵,耐人回味。

doman也好,放养也好,其实既是父母选择的智慧,也是顺应孩子自身的个性。对喜欢自由奔跑的,放养好了;对生性内向喜静的宝宝,go on doman好了。只是别按照家长的喜好去替孩子选择就好。

不过好象记得谁说的:文字敏感期在5岁左右。
doman的体能是不错,尤其是爬行训练和不要放在婴儿车里的观点,特别适合小婴儿。
说着说着,好像又回到了doman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老话题上了。

[ 本帖最后由 艾艾妈 于 2007-3-22 00:10 编辑 ]
作者: sony48    时间: 2007-3-27 09:58
我一直没有严格按杜曼的方法去做,我只把它作为一种游戏,在嘻嘻哈哈之后,让宝宝安静一会。之后再进行另一个嘻嘻哈哈的游戏。宝宝还是很喜欢这种动静结合的玩法。
作者: meaci    时间: 2007-3-27 23:07
那些早期杜曼的孩子都大了,可能不适合这个方法了,所以妈妈们也不来了,挺正常的。我也开始给孩子杜曼了。虽然孩子已经十二个半月了。但是我对自己没信心。进行得不顺利,孩子好动,不看。我自己心态也不好,心焦。
作者: 01gangyuan    时间: 2007-3-28 08:18
我宝宝还没生呢,但也在开始准备杜曼资料了,我不期望宝宝能学会什么,但希望能够加强他的记忆能力、注意力和速读能力,开发他的大脑,这样我就满足了
作者: zhangzn    时间: 2007-3-28 12:08
其实在这里没有什么对错可争,大家各抒己见,各自说说自自己孩子的情况,加强交流,有助于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这个帖子也不错,让我们这样的新手可以冷静一下,更多一点理智和思考。
作者: zhangzn    时间: 2007-3-28 12:09
孩子好动,不看。我自己心态也不好,心焦。看来我要改变一下心态了
作者: 蕊蕊爱妈妈    时间: 2007-6-20 21:51
我才在了解杜曼,觉得练练记忆力也不错。不知这位妈妈的曾用过的杜曼还在用吗,可以转卖给我吗
作者: 千荷    时间: 2007-7-10 23:37
我想各父母这样认为:用杜曼是说能开发大脑的潜能,要是能认字阅读那是更好!那心态就会平和许多.
作者: 子墨妈妈    时间: 2007-7-12 13:56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我笑笑,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活化他的大脑.所以我一直坚持着,一直摸索着.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7-7-12 16:03
回头看看,这已是近来最大的争论了,杜曼与七田已无可避免的衰落了,孩子大了,有更多的事要考虑了,想起当年激烈的争论,有如过目烟云,呵呵,是该好好学习的时候了,是该重新研究的时候了,已在这里花了太多了的心血了,是言该抬头看更远的地方了,

倒真的应了君涵妈妈的一句话,杜曼后浪堆前浪,前浪消失在沙堆上,但不是真的消失了,是上了沙堆开始走路了,走向远方。。。。。。。。。
作者: moondream3003    时间: 2007-7-12 17:14
不要测试, 但我的儿子最爱测试, 不测试也不肯, 总是满有成功感地哈哈大笑.

我的儿子一出生回到家中便开始杜曼, 现在两岁三个月大, 两岁前已经会自己读一页一句, 每句不多于十个字的中及英文书,  将来还能吗, 不理也吧, 只要活一活动他的脑子就算了.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7-12 17:16
实在舍不得浪费我最近看的这本好书的精华,看到有人挖这个贴子出来,忍不住多贴一次:

检讨一下,你有这些迷思吗?

Myth:To promote the “best” brain development, infants & young children need the latest gadgets & gear.
Reality: Old-fashioned play & physical experiences offer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brain development.

Myth: Children have to be encouraged to learn.
Reality: Children are “hardwired” with a craving for discovery and learning. Forcing it – as well-intentioned as it might be – may unwittingly create a whole who learns to dislike learning.

Myth: Where sports are concerned, starting earlier is better.
Reality: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can be negated when the experience demands more than a child is ready for.

Myth: Children who are enrolled in organized sports are taught the skills needed to play.
Reality: Children are more often expected to jump right in and play – with or without the necessary skills.

Myth: The only way to ensure success in sport activities is to start playing sports early.
Reality: A child will derive far more benefit from first mastering the fundamentals of movement.

Myth: Standardized tests are an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a child’s intelligence.
Realit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intelligence, and standardized tests fail to measure most of them.

Myth: An early emphasis on “academics” will ensure a more successful future.
Reality: A young child is not developmentally ready for traditional academics and learns more through play and exploration than through “skill-and-drill” and worksheets.

Myth: The sole purpose of a child’s education is to teach reading, writing, and ‘rithmetic.
Reality: A true education addresses the whole child – mind, body, and spirit.

Myth: To achieve Tiger Woods’s kind of success, children must specialize early.
Reality: Tiger Woods was a rare exception, and specialization can cause early burnout and keep children from discovering their true passions and talents.

Myth: Parents and other adults are responsible for giving children self-esteem.
Reality: Self-esteem can’t be bestowed!

Myth: Being able to compete in a “dog-eat-dog” world is a necessary characteristic for children.
Reality: The old-fashioned values will be more important to a child’s future than winning.

Myth: Downtime is wasted time.
Reality: Downtime is essential to a productive life.

Myth: Parents bear th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a child’s future.
Reality: Today’s parents worry too much!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7-12 17:25
以下的话我自己忍不住读了好几遍,很有感触。

Many parents have been led to believe that if their child excels in school and in sports at a very early age, she or he will grow up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adult. By getting a “head start,” their children will have an advantage in what they perceive to be a highly competitive world. The thinking goes:

• The road to success is through scoring goals and acing tests (the child with the most blue ribbons and the highest grades wins).

• By “accelerating” their children’s development, parents can ensure a more successful future for them.

• That as parents, they — and they alone — are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ing their children’s futures.

• If they don’t do “whatever it takes,” their children will not succeed.

I call these well-intentioned but often misplaced expectations the “superkid” myths — defining success not in terms of happiness, but in terms of being better and having more than the other guy. The result of these myths is that no longer can children just be; they must do. Childhood today has become a dress rehearsal for adulthood, and, for many children, life has become a great big competition. A race to walk and talk earlier than the other infants.

To get into the best preschool. To be a star at Little Leagu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activities. To excel. To win. To be the most “above-average” child in the history of children. To have a résumé, upon entrance into first grade, that will guarantee a place in the best high school, the best college, and later, in the best corporation/law firm/medical practice.

But what are kids really winning when they’re losing out on childhood? There are millions of adults out there who are tired of the rat race, and they didn’t start racing until they were at least in their twenties. How long can today’s children be expected to love life when they start racing before they’re even toddling?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ings are beginning to turn around. Many of today’s parents have begun to realize that they’ve taken on too much — and that maybe they needn’t worry so much. If you haven’t yet gathered the courage to step off the race track that life has become, or to simply change course — if you still worry that your child will fall behind, or won’t find him– or herself or a path to a worthy future — perhaps you can take comfort, if not from a trust in Mother Nature, then from the expertise of those who’ve studied such matters. Research confirms that babies are born with the desire to learn, to discover what they’re passionate about, and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children who haven’t been over-pressured, over-nurtured, or overindulged have greater life skills than those who grow up having things done for or pushed upon them. And, best of all, much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ensured and enhanced by play and physical activity!
作者: tiantianma    时间: 2007-7-18 18:19
标题: 我是在孩子二岁左右的时候给他实施杜曼的
断断续续坚持了一年,上幼儿园后就停止了。但这个网站曾经是让我如此心动的地方,现在偶尔也来看看,正如楼主所说的,以往的活跃份子现在很少出现了,估计是已经过了实施杜曼的黄金时间,在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呢,哈哈。

回头看我孩子的过程,我认为像我这样的半吊子杜曼也是不错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尤其在数学比较出色,但当初他是非常不喜欢看点卡的,第一次看到20,我见他不喜欢就放弃了;隔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开始,学的可能多一些,但也没坚持多久,估计闪到60-70,不喜欢又放弃了;直到孩子在3岁多一点的时,我又拿点卡闪了一次,这一次也只闪到20多,再多了他看不出来点数,我也不强求,也就不在继续。虽然只经过了这样的练习,但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对数学的强爱好,喜欢数数,计算,有趣的事情是孩子在4岁左右到了绘画敏感期,非常喜欢在纸上画点,画几个点就在旁边写上对应的数字,我觉得非常的神奇,一定是杜曼在潜移默化有了影响,毕竟过了一年的时间了,他竟然还记得。尽管我很少教孩子数学,但孩子的数学非常的出色(当然是与幼儿园的孩子相比了,比起这里的老前辈孩子还差的远了),我认为与杜曼训练是分不开的。

希望我的经验能给这里的妈妈有些启示。也希望能够将这个帖子顶置,或者新开个帖子,专门请原来的老网友来说明一下孩子现在的情况,也就是希望跟踪一下当时实施杜曼的孩子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给现在这里的妈妈更好的参考和决策。
作者: 笑笑宝宝    时间: 2007-7-21 10:49
不给doman泼冷水,也不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

关于阅读,我说的是纯文字阅读,结合我家笑的情况,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1.没有什么文字敏感期,只要方法对路,孩子就会感兴趣也就能学会。

2.识字和阅读要同时进行,先识好字再去阅读的方法非常不可取。

3.会阅读的孩子不会因为认了字的关系而影响到对图画的欣赏,阅读对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思考、审美、推理等能力只会促进,不会拖什么后腿的。

4.孩子阅读的感觉和能力,不是内在发育的过程,不象是走路,只有到了一定年龄,这种能力才展现出来。什么时候展现,取决于你开始的早晚,跟她的内在发展无关。

-------------------------------------------------------------
笑2岁开始会独立阅读纯文字读物,识字2000多个,现在快3岁了。不是用doamn学会的,因为她基本上是彻头彻尾的反doman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