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看"农家父母抹泪买MP3"有感而发! [打印本页]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9 18:21
标题: 看"农家父母抹泪买MP3"有感而发!
我们就买这款便宜的点吧?”昨天下午,在镇江市区一数码视听专卖店内,一对父母和刚赶来入学的儿子僵持着,儿子刚从茅山老区一乡镇考取江苏大学,在购买一款MP3时,父母因价格和儿子发生了争执,因为儿子始终不肯让步,母亲急的抹眼泪。

这位父亲悄悄告诉记者,他儿子覃健(化名)是今年村中唯一一名考上江大本科的学生,夫妻俩非常高兴。几天前,一家三口就早早到了镇江市区亲戚家,一来让孩子熟悉校园,二来帮孩子添置一些用品。考虑到孩子学习、联系方便,他们已经给孩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还为儿子买了一部可以摄像的手机。夫妻俩都是务农种田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这次带儿子入学报到,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但不料孩子昨天上午到学校后,和新同学一接触,发现那些同学除了有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外,几乎人人都有一款新潮的MP3,并且号称新生开学“新三大件”。覃健于是就拖着父母到了这家数码视听专卖店,他看中了一款功能齐全、价格为1398元的MP3。考虑到根本没有准备这份钱,覃健母亲就建议儿子买一款价格400元的MP3,但覃健不是嫌式样太土就是说功能太少,没有办法和同学比,死活不肯要。没办法,这位父亲只好痛苦地抱住头蹲到地上。最后覃健稍做让步,孩子母亲抹着泪掏出1168元买下另一款MP3........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9 18:46
这就是农村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自卑心
上大学是他们唯一跳出农门的出路。他们即使跳出了农门,他们的这种心理仍然会伴随他们一生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3-9 19:10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3-9 18:46 发表
这就是农村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自卑心
上大学是他们唯一跳出农门的出路。他们即使跳出了农门,他们的这种心理仍然会伴随他们一生

  
  征地也可以跳出农门
  还有一人得道……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3-9 19:22
看这些很感慨,比较担忧这些,我的两个宝贝一齐上大学,我怕他们都逼我。。。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3-9 19:27
教育的偏差。。。。。。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3-9 19:39
我常对学生们说:你们有钱供着手机和mp3,还不如买个收音机用实在.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3-9 22:24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3-9 18:46 发表
这就是农村孩子的虚荣心,攀比心,自卑心
上大学是他们唯一跳出农门的出路。他们即使跳出了农门,他们的这种心理仍然会伴随他们一生


这苦命父母的教育完全失败了  

校长只对了一半 , 校长要与时并进啊,老家大学生回老家(有名牌大学的)很多都把户口迁回农村, 新闻上报上网了.

中国的户口制度很幽默,20年前的农村20年后城市发展20倍在市区了它还是农村,农村户口就可以分得价值30-40万元的在城区边缘的宅地与其它福利,难怪很多大学生把户口迁回“农村”,02以前没见过的地也在市区, 02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3-9 22:51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10 06:33
02,网上报道的新闻太多了。良莠不齐
还有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为了和同学比吃穿玩,白天上课,晚上做鸡。有点姿色的被包养,成为有钱人手中的玩物。
从北大清华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后回家卖糖葫芦,羊肉串的。

如果这些不见新闻,我这样的家庭妇女哪有机会了解那么多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10 07:52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3-9 22:24 发表


这苦命父母的教育完全失败了  

校长只对了一半 , 校长要与时并进啊,老家大学生回老家(有名牌大学的)很多都把户口迁回农村, 新闻上报上网了.

中国的户口制度很幽默,20年前的农村20年后城市发 ...

知道为什么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吗?
因为有粮食定量啊!
知道为什么把户口从城市迁到农村吗?
因为有地啊!
02哦.....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10 07:53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3-10 06:33 发表
02,网上报道的新闻太多了。良莠不齐
还有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为了和同学比吃穿玩,白天上课,晚上做鸡。有点姿色的被包养,成为有钱人手中的玩物。
从北大清华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后回家卖糖 ...

这些不是新闻,是事实哦
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大家都想吃好,穿好哦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10 08:14
据说是眼见为实呀

俺只能看新闻了
作者: 你太有才了    时间: 2007-3-10 08:23
子牙兄弟,得空陪你和校长玩玩. 留名做个记号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10 09:17
原帖由 你太有才了 于 2007-3-10 08:23 发表
子牙兄弟,得空陪你和校长玩玩. 留名做个记号

OK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3-10 12:04
真是败家子,含辛茹苦养个这样的孩子真是不幸。

有时要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在平时的教育中,会不会让自己孩子将来也变成这样?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3-10 17:51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3-10 08:14 发表
据说是眼见为实呀

俺只能看新闻了


老家的情况, 中国什么东西都得改革, 哎

浙江台州村民待遇高 名校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70104/13855052.html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3-10 17:56
插只脚来灌水
我觉得和农村或者城市的关系固然有,但是不必从个别事例归类过去呢。
还是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重成绩轻素质,家庭教育看成效轻性格。
不仅农家父母的孩子会这样畸形的思想,如果是家庭环境好的,也会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过分攀比,不切实际,不是有中学生一掷万金过生日的报道么,至于听语举的其他例子,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的,什么事都会发生的,我们就事论事,能总结点点教训,让自己警醒一点就是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3-10 18:08
原帖由 行至水穷处 于 2007-3-10 17:56 发表
插只脚来灌水
我觉得和农村或者城市的关系固然有,但是不必从个别事例归类过去呢。
还是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重成绩轻素质,家庭教育看成效轻性格。
不仅农家父母的孩子会这样畸形的思想,如果是家庭环境好的 ...


支持支持, 就是就是的,俺就觉得俺一向敬重的校长她高见怎么可以表达不完全呢才插只脚来灌水的.

问题的症结是家贫或弱势的家庭如何培养出有正确价值观的子女。看来父母亲与孩子都没有理解“首孝涕,次见闻”的道理,这样的孩子对家长还不如一在农村孝顺的孩子来得有价值,同情这父母。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3-10 18:58
标题: 价值观念的培养
天空姐姐在别楼问我“好孩子”的标准俺就讲一个好孩子的事对比一下。

那是母亲乡下(现在也是市区了)同宗的一个小孩(我不知其名字),02十来岁下乡走亲时他刚出世,有一个极度恶劣的家庭环境,那时所有的人住瓦房就他们家住当地极少见的茅草房,上面有三姐姐,一家六口就睡一张床,老爹是赌鬼,酒鬼加烟鬼,老妈是个愚昧无知的泼妇,方圆几十里地的差劲人家。

他上面的姐姐们到了婚嫁年龄父母亲就把他们许配给渔民或远地能拿到好财礼的地方,有一年我回家母亲跟我说“贫家出孝子,歪瓜结正果”,现在乡下没人读书就他一个孩子考上医科大学,不容易!所有同村同宗的人都盖了新房就他家跟别人借旧房住,乡镇企业打工的收入被这三鬼老爹挥霍一空依然徒壁四空。上大学家里没钱给他,除了同村同宗的人帮忙,一个他见义勇为救过大人给了他点钱,以后他上学就不回家(没钱回烂家)打工兼卖血缴学费上完大学。

大学毕业了国家也不包分配,无权无势无关系找不到工作就回家了,家里是不可能养他的,他就去菜场卖菜糊口,一个八杆子打不到的当官的同宗卖菜看到了很不平就悄悄通过关系把他弄进医院外科去了,老妈常说“好小伙子,可惜了,看了他父母怕没好家势的闺女愿意嫁他?”
作者: 深蓝浅蓝    时间: 2007-3-10 19:08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3-10 18:58 发表
天空姐姐在别楼问我“好孩子”的标准俺就讲一个好孩子的事对比一下。

那是母亲乡下(现在也是市区了)同宗的一个小孩(我不知其名字),02十来岁下乡走亲时他刚出世,有一个极度恶劣的家庭环境,那时所有的 ...


看了弟弟这贴忽然想起看到的一则新闻,三哭,说的是一个大学生,情人节准备去给女朋友惊喜滴,没出声就坐火车去会女友去了,结果下了火车后绕了两圈迷路了,该人当即在马路上大哭起来,后来110来了,他说的地儿警察不知道,他一听立刻又大哭起来,再后来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他女朋友,痛哭

好孩子?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10 19:18
象无助的小孩一般,与大学的年龄不相称,当然只能算是好孩子了,难道能算是大人吗?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10 19:45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3-10 18:08 发表


支持支持, 就是就是的,俺就觉得俺一向敬重的校长她高见怎么可以表达不完全呢才插只脚来灌水的.

问题的症结是家贫或弱势的家庭如何培养出有正确价值观的子女。看来父母亲与孩子都没有理解“首孝涕,次见 ...

要给儿子洗澡了,急匆匆,连泥带水的插只脚来灌一滴:
请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只为学习,忽略其他,算正确的价值观么...大家先拍着,今天晚上估计没有时间回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7-3-10 19:59
这个俺要支持一下刁民,做父母的不要有养孩子回报的思想,这是传统观念的渣滓;但做孩子的要有孝顺父母的观念,这是传统观念的精华。要一分为二。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3-10 20:07
还记得一个实验,一个鲨鱼隔一块玻璃,另一边放一些鱼,过程就不说了,最后的结果是取掉玻璃鲨鱼也不再会去捕食那些鱼了。
有时候一个模式习惯了,不会再想到别的。小孩习惯向父母伸手要钱,即使自己有能力了也不会想到自己想办法赚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小孩小时候可以这样无条件向父母伸手要钱,但大一点,父母就应该不断地让小孩知道自己能力的变化,慢慢地引导培养小孩自己的捕食能力。

一楼的文章听起来好象非常骇人听闻,有这个结果这个现象绝非一日之寒,而是以前行为的必然结果。
父母有罪,父母教育的错误,一个好孩子被毁了,还让小孩被了罪名。父母这个结果是自食其果,小孩生来无辜的,却要受这种罪名,可怜的孩子。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3-10 20:21
原帖由 深蓝浅蓝 于 2007-3-10 19:08 发表


看了弟弟这贴忽然想起看到的一则新闻,三哭,说的是一个大学生,情人节准备去给女朋友惊喜滴,没出声就坐火车去会女友去了,结果下了火车后绕了两圈迷路了,该人当即在马路上大哭起来,后来110来了,他说的地儿警察不知道,他一听立刻又大哭起来,再后来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他女朋友,痛哭

好孩子?


  
  估计110民警听了描述,躲到车后面抹了几把眼泪才出来执勤的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3-10 22:19
原帖由 深蓝浅蓝 于 2007-3-10 19:08 发表

看了弟弟这贴忽然想起看到的一则新闻,三哭,说的是一个大学生,情人节准备去给女朋友惊喜滴,没出声就坐火车去会女友去了,结果下了火车后绕了两圈迷路了,该人当即在马路上大哭起来,后来110来了,他说的 ...


看到蓝蓝说的三哭,一个不能自立的孩子,联想得远了些,如果小学毕业了或者初中都不肯分床,跟这些有关联没?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10 23:00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往往没出息。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7-3-10 23:18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3-10 19:59 发表
这个俺要支持一下刁民,做父母的不要有养孩子回报的思想,这是传统观念的渣滓;但做孩子的要有孝顺父母的观念,这是传统观念的精华。要一分为二。


呃,不同意.

如何是孝顺?

汗一下,我比较那个一点,觉得孩子应该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就皆大欢喜了.

LZ这个例子里,孩子对物质的无比看重和一味追求,跟父母的一味满足,有太直接的关系.同情这样的父母,其实最应该教育的是这样的父母.可是国内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怎么教育?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教出这么多这样的孩子来.社会上以这样的人为中坚的话,那这个社会真是堪忧了.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7-3-10 23:19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0 23:00 发表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往往没出息。


我自认够主观够绝对的了,你,你好象比我还要那个哦.

不同意你说的话,不过我不辩论.
作者: 飞天小猪    时间: 2007-3-10 23:36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0 23:00 发表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往往没出息。



证据呢?数据支持呢?嘻嘻
作者: 20zoo    时间: 2007-3-10 23:39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10 23:00 发表
穷人和富人家的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往往没出息。

那就没有有出息而又没问题的孩子了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11 08:29
没有人搭理俺还是厚着脸皮灌一滴
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往往注重绩效显著的,而且处于明处的学习成绩的培养,但是国家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他四项有多少家长,花费多少时间进行这个方面的训练呢?
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就是必然的了...
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和学好八股文,高中个举人,找个官当的路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社会上据说有360个职业呢,一天换一个也要一年的时间,还没有休息天
如果家长的教育观改变了,很多问题就化解掉了.....
作者: julie305    时间: 2007-3-11 23:23
原帖由 jjhs 于 2007-3-11 08:29 发表
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往往注重绩效显著的,而且处于明处的学习成绩的培养,但是国家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他四项有多少家长,花费多少时间进行这个方面的训练呢?

更多的农村家长可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怎么考大学,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上了。就像有些富足的家庭只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样的。
作者: xiaofanze    时间: 2007-3-12 16:15
父母的爱太过了,如果换作是我,我可能对已经成人的儿子说:自己打工挣吧!
我现在对我儿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想办法!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