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Jerry杂谈]关于学与玩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5 13:36
标题: [Jerry杂谈]关于学与玩
我个人喜欢西方的人养育孩子的方法,因为他们孩子成长的都很轻松,他们的孩子有条件随着自己的喜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往往看着国外的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感兴趣的往往不是结果,而是他们那种投入的状态。

那个帖子里再和昙花讨论钢琴还是电子琴,其实无意说那个好坏,而是说那个更适合于孩子。
其实这首先是目的性的问题,如果大家立志把孩子培养成朗朗或者丁俊晖,那怎么做都是应该的。如果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那我认为最好的就是学以致用。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东西那么痛苦,而国外的孩子学东西就很快乐。除了教育的方法、手段、目标等的差别外,最主要的还是目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学的东西,都是父母希望的,而不是他们想要的。

学钢琴也许很苦,但真正掌握一门技巧哪一个不苦呢,换句话说,很多孩子是一个游戏高手,也是经过长期的苦练才掌握的,换了我,让我通宵达旦的玩游戏我是受不了的。记得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买了一把吉他在那里苦练,手都弹出茧子来了,可是没有谁逼着他,他就是自己要练,因为弹着吉他吟唱校园歌曲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再苦他也喜欢,后来不久出了老狼等一批歌手么。在坛子上发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想那么多写那么多,但还是很多人乐此不疲。

有人说孩子的时候手灵活,否则等他喜欢的时候再学就晚了。真的会晚么?其实大不见得,我儿子学了几个月的架子鼓了,但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当初练了几天,就比他现在要打得好得多。其实年纪越大,掌握东西的周期越短,那才真的叫事半功倍。

要说乐理,其实最好的也许不是钢琴而是视唱。很多孩子从小学美术但大一些了却画不出什么东西来。我也见到很多中学生,不需要什么老师,从模仿开始,把漫画画得有声有色。
我侄女去年大学毕业了,她从小就学习各种技能,音乐、绘画、跳舞、英语无所不学,我记得当初为了让她参加人大附的乐队,还去单独学习黑管。但现在我知道,她平时什么都不喜欢。她是个乖孩子,学的东西都是父母要求的,她都很好地完成了。现在大了,不需要再去完成哪些任务了。

我以前在火车上遇到国家桥牌队的那些人,他们在车上打升级,以为他们对打桥牌已经厌倦了。而下围棋的聂卫平呢,反倒不喜欢平时下围棋,倒是四处去找人打桥牌。
东方人擅长的就是把玩的事情都要改造成学习。而西方人呢,则是玩着就把该有的技能全掌握了,这就是差别。

学了就要能用,“致艾丽丝”,我当时没找过任何乐谱,都是哼着用口琴把它吹出来的。所以弹钢琴就是弹钢琴,没必要再去找那么多的理由。另外了,钢琴既然是那么好的东西,不要单单要求孩子去掌握吗,做父母的也跟他一起学一下么,每天也不要多了,你们坚持半个小时的训练就好了,你们做到了,再去要求孩子腰杆也比较壮一些,是不是呀。哈哈哈哈。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6:26
在上班,时不时有空,俺就一段段回了。
我个人喜欢西方的人养育孩子的方法,因为他们孩子成长的都很轻松,他们的孩子有条件随着自己的喜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往往看着国外的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感兴趣的往往不是结果,而是他们那种投入的状态。


我也不喜欢这种的教育方法,什么都让我想着,让我决定,再让我去陪着一起做,我会觉得挺累,孩子也会觉得很累。做一个有着所谓西方理念的家长应该是一件很省心的事情。

但是我看到的并不是这样。DUMAN、蒙台梭利、感统训练、甚至是胎教都不是俺们中国人原创,俺们都是沿着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西方人的脚印,学一点做一点的。

我看到在欧洲,特别的有着音乐之国的奥地利,全民都会玩一手甚至几手乐器,不知那儿的孩子是不是个个都有音乐天赋,生来就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或者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一定是在了解了孩子是否有兴趣之后,方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接触那些乐器的。

也许不是吧,是环境熏陶,是父母给孩子的机会。

我也想“孩子的事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的兴趣由他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发展。”但如果家长不给他们提供一个环境,一个条件,想知道他是否对此有兴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到儿子学钢琴,我一直都承认,这是我做的最武断的事情,但如果不做出一个决定,不让他试试,怎知他就没兴趣。

我更相信在学琴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给孩子的趣味性的帮助和指导,不比孩子的兴趣和天赋的作用小。

最初儿子学琴时还是挺喜欢的,但一年前我曾犯过一个错误,换了一个有一定名气,出了些成绩的老师教儿子,他的理念就是往钢琴专业的路上培养,要求过严,儿子颇受打击,兴趣大减。几个月前我换了老师,对儿子降低要求,且在坛坛上,在大家的教育和帮助下,我不再强逼儿子弹琴,弹琴过程也变得有了些趣味性,现在有所好转,但还不是逆转。

我认为孩子是否对弹琴感兴趣,先天对这些东东的喜爱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培养兴趣,在学的过程中加进去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或者如果有条件引进与其他的孩子竞争机制,保持学的新鲜,也许可能更为重要。

西方的孩子那种投入的状态,也许正是在无压状态下焕发的热情。这正是我们应该改变的。


这帖也同时给如水儿这样的,想给孩子学钢琴的家长们。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6:36
有人说孩子的时候手灵活,否则等他喜欢的时候再学就晚了。真的会晚么?其实大不见得,我儿子学了几个月的架子鼓了,但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当初练了几天,就比他现在要打得好得多。其实年纪越大,掌握东西的周期越短,那才真的叫事半功倍。


这话说得有点外行了。

架子鼓、下棋这些俺也不懂,但钢琴却绝对要的是童子功。当然,你也许会说,俺又不是让孩子成钢琴家,童不童子功的不重要,只求个会弹,什么时候不能学呀。

我也有朋友在学琴,和孩子一起学,认谱的能力和记谱的能力比不上孩子不说,学不了多久就完全弹不下去了。手指僵硬,可塑性已经很小了。有些难度的曲子完全跟不上趟。

你想想,伸起你那五大三粗的长指头,再看看小老鼠那软软和和的小胖手,谁的柔韧性会更好些呢?  

孩子学琴事半功倍,等俺们去学呀,事几倍也不见得能功半呢。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7-3-5 16:54
我不懂琴,但懂一点点孩子.假如只因为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小胖手柔韧度好学琴事半功倍就让孩子学琴,其他方面未必事半功倍呢.我仍然坚持,孩子的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就免谈了,假如孩子有兴趣的话,凭他的兴趣将他引入门,然后如何坚持,就看家长的引导了.

EALAIN你既然说孩子喜欢,你也愿意,那就高高兴兴理直气壮地继续努力坚持呗,根本不用费劲辩论钢琴与电子琴孰优孰劣了.假如孩子愿意学,那学习当中的偶尔懒惰呀不合作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或者是我看问题太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考拉考拉 于 2007-3-5 16:55 编辑 ]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7:16
我不懂琴,但懂一点点孩子.假如只因为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小胖手柔韧度好学琴事半功倍就让孩子学琴,其他方面未必事半功倍呢.我仍然坚持,孩子的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就免谈了,假如孩子有兴趣的话,凭他的兴趣将他引入门,然后如何坚持,就看家长的引导了.


其实到孩子真学琴的时候你就知道以孩子的兴趣来决定,挺难操作的。

首先,你会先做一个决定,带孩子去学琴,看看他是不是有兴趣,那时你想,如果有兴趣咱就坚持下去,投入是大了点儿,但不是为了孩子吗?

然后,你学了两个月、三个月,孩子学了一些很短的曲子。那些曲子很简单,孩子也能弹下来,每当一个曲子学下来,孩子有成就感,你也就沾沾自喜。

四个月、五个月了,难度在加深,但孩子还能坚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进步着。

半年多过去了,孩子已经上了路,练琴也渐渐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孩子是否有兴趣,此时并不是很明显地看出来。

但天天去琴行练琴也太麻烦了。你决定买一部钢琴了。

这时你会犹豫,担心孩子不能坚持。但既然要学下去,不想现在就停下来,买琴看来还是需要的。于是你花了一两万,买了一部钢琴。

一年过去了,孩子还在弹着,随着曲目难度的加大,随着老师们要求的不同,也随着大量的无趣的指法练习占用过多的时间,随着上学,随着种种玩的东东的诱惑,孩子对学琴的兴趣由玩渐变成任务。

时间继续。。。。

如果这时孩子养成了弹琴的习惯,每天到了某一固定时间就坐在琴旁,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会着重寻找自己薄弱的地方去练习,那么就上了正轨。如果不是,那么会很累。

走向了两个叉路,你可以说是因为兴趣使然,但也可能是家长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老虫陪女儿一起弹琴时,对她、对女儿,都是一段极为享受的时光。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家长们总把兴趣挂在嘴上,我只把它当成一种务虚,你得看实际操作中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轻易的以孩子不感兴趣为理由,不给孩子学,或者不引导孩子坚持下去,在我看来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

也许言重了。但听者深思吧。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7:20
写这段并不是倡导家长们都要让孩子学钢琴,而是要纠正一个误区,一个认为兴趣大于一切的误区。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完全是天生的。
作者: zgl    时间: 2007-3-5 17:27
呵呵,某人没被批到,腰杆更直了,开始介绍成功经验了,这务实精神俺先学习啦...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7:28
zgl   2007-3-5 17:23   威望   +5   哇,开始介绍成功经验了...
zgl   2007-3-5 17:23   金钱   +5   哇,开始介绍成功经验了...

俺可没成功,俺正当着失败的妈呢。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5 17:56
哈哈,被抓了典型了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5 18:00
但是我看到的并不是这样。DUMAN、蒙台梭利、感统训练、甚至是胎教都不是俺们中国人原创,俺们都是沿着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西方人的脚印,学一点做一点的。

别的不说,蒙台梭利我知道一点,并不是这个教育体系不好哟,是我们很多教育人没有真正去领悟,没有去依据国外的教育观点和内容,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来进行修改和创新。
花姐姐好就好在有心去看到有心去改,她现在缺的不是观念,而是方法。

孩子学琴事半功倍,等俺们去学呀,事几倍也不见得能功半呢。

事半:不可能,除了手的柔韧性,还要付出游戏的时间,忍受家长的指责,老师的严肃,这对孩子来说,怎么可能是事半,是把童年的时光搭进去,为了赢得什么样的功??
俺们:我二十二岁学钢琴,现在确实不能弹奏大的曲子,但是没有付出特别多的努力,我可以弹奏简单的伴奏,愉悦自己,辅导孩子们上课了,这个就是我的功,我无需事倍,我承认,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不比那些音乐人强,因此我也只能当个小老师了,嘻嘻,没有上进心啊,对自己实在要求太低哟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5 18:26
昙花,给你一个记谱子的游戏吧。是我当时陪心雨练琵琶时鼓捣出来的。
本来想集中发一个《游戏学习法》,看着你跟老鼠辩的那么辛苦,俺有点不忍
先给你用着吧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5 18:27
跳跃的音符   

心雨学琵琶的时候基本上是边玩边练琴。尤其是记谱子,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用枯燥的方法。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她抱着琵琶,我随着她的节奏溜达,她的琴声停止,我也马上停步,有时候单脚落地,身体来回晃悠,她就笑的前仰后合。   

后来我按照她弹的谱子手舞足蹈的:
脚——1;膝盖——2;髋——3;腰——4;肩——5;头——6;双手高举——7  

有时候早上醒了,在被窝里娘俩就开始玩了。我用手指点着她的小鼻子小嘴唱谱子:
下巴——1;嘴——2;鼻子——3;眼睛——4;眉毛——5;耳朵——6,头发——7

就这样娘俩你点我,我点你;你跳我弹,我跳你弹,琵琶学起来也很轻松。

[ 本帖最后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3-5 18:29 编辑 ]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7-3-5 18:2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7:20 发表
写这段并不是倡导家长们都要让孩子学钢琴,而是要纠正一个误区,一个认为兴趣大于一切的误区。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完全是天生的。


不是兴趣至上,而是孩子至上,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哦.

同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可是培养得很艰难的话,就慢慢变质了,变成了勉强孩子.假如是这样的话,你愿意继续吗?

坚持,不等于意识到错了还要继续坚持.选择什么时候放弃,其实是大智慧,不容易呢.爱,包括给他需要的,和不给他不需要的.后者,其实比前者困难.

不是针对你,只是我对上面这两句话的感想.我嘴拙手慢,在这个话题上该说的我已经说了,我就不跟你辩了.

祝你心情好!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3-5 18:43
其实,我当时把心雨的琵琶停了,也很不情愿的
但是当时的情况,我又不得不停。心雨的琵琶老师对心雨的评价不错,每次回课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因为和心雨同一个班的还有两个三年级的孩子(心雨当时是一年级),相比之下那两个孩子回课效果就差一些。所以老师对心雨有些偏心。心雨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老师和琵琶课。遗憾的是这个老师一个多月没有露面,后来的几次课都是她的学生代上。我对她学生的讲课方式有些看法,又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停掉了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5 19:25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7:16 发表


其实到孩子真学琴的时候你就知道以孩子的兴趣来决定,挺难操作的。

首先,你会先做一个决定,带孩子去学琴,看看他是不是有兴趣,那时你想,如果有兴趣咱就坚持下去,投入是大了点儿,但不是为了孩子吗 ...

俺儿子坚持不住俺就撤
有三,四年时间。。。。切,自己玩去吧。。。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5 19:27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7:28 发表
zgl   2007-3-5 17:23   威望   +5   哇,开始介绍成功经验了...
zgl   2007-3-5 17:23   金钱   +5   哇,开始介绍成功经验了...

俺可没成功,俺正当着失败的妈呢。

不错,不错,正好拿来当垫脚石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5 19:2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7:20 发表
写这段并不是倡导家长们都要让孩子学钢琴,而是要纠正一个误区,一个认为兴趣大于一切的误区。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完全是天生的。

思考ing...............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19:51
原帖由 jjhs 于 2007-3-5 19:27 发表

不错,不错,正好拿来当垫脚石


其实在坛坛里谈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情况,并不是自己如何走着一条正确的路,要大家跟着走,而是通过讨论,找到自己的座标,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而同时呢,自己走过的弯路,也可以提醒别人别再撞了进去.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5 21:34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9:51 发表


其实在坛坛里谈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情况,并不是自己如何走着一条正确的路,要大家跟着走,而是通过讨论,找到自己的座标,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而同时呢,自己走过的弯路,也可以提醒别人别再撞了进去.

这话说的好,MM介绍学琴经历,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
刚才还和LP因为这个事情闹翻了 ,改天找机会还要求她来看这个帖子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21:54
要说乐理,其实最好的也许不是钢琴而是视唱。很多孩子从小学美术但大一些了却画不出什么东西来。我也见到很多中学生,不需要什么老师,从模仿开始,把漫画画得有声有色。
我侄女去年大学毕业了,她从小就学习各种技能,音乐、绘画、跳舞、英语无所不学,我记得当初为了让她参加人大附的乐队,还去单独学习黑管。但现在我知道,她平时什么都不喜欢。她是个乖孩子,学的东西都是父母要求的,她都很好地完成了。现在大了,不需要再去完成哪些任务了。


学乐理的方法很多,视唱是一个方面,学钢琴的孩子也不光只是弹呀弹的,视唱也是必修课.

你那侄女现在是什么都不学了,自由了,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她这些本领进了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不能能迷倒多少帅小伙呢。西狮那楼不是学吹口哨都说有助于泡妞吗,俺也愿她有个金龟婿呢。

眼光放长远点,孩子一时的想法不会代表终生的。就连俺儿子都为那些没有机会学钢琴的人而遗憾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21:57
前车之鉴   2007-3-5 20:14   威望   +10   眼前恍然雷锋来了。。。
前车之鉴   2007-3-5 20:14   金钱   +10   眼前恍然雷锋来了。。。

切,俺哪儿说得上呀,若说学雷锋,这坛子就靠这个运作的,从目师到全坛子互助互利的朋友。俺那可算不上一丝一毫滴,充其量是和老鼠逗闷子,不吐不快。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22:02
我以前在火车上遇到国家桥牌队的那些人,他们在车上打升级,以为他们对打桥牌已经厌倦了。而下围棋的聂卫平呢,反倒不喜欢平时下围棋,倒是四处去找人打桥牌。
东方人擅长的就是把玩的事情都要改造成学习。而西方人呢,则是玩着就把该有的技能全掌握了,这就是差别。


人家那是放松,毕竟天天对着围棋太紧张了,好玩的事儿也变闷的。

若说西方人是玩中学的,说实话,不了解,我还真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把学改造成玩的,另外是不是只要掌握把学改造成玩的本领导,就不需要顾及什么兴趣了。倒是真想朋友们能给一个方法,让我能知道这弹钢琴如何可以玩中学。是不是就是俺说的增强学的趣味性呀。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22:30
学了就要能用,“致艾丽丝”,我当时没找过任何乐谱,都是哼着用口琴把它吹出来的。所以弹钢琴就是弹钢琴,没必要再去找那么多的理由。另外了,钢琴既然是那么好的东西,不要单单要求孩子去掌握吗,做父母的也跟他一起学一下么,每天也不要多了,你们坚持半个小时的训练就好了,你们做到了,再去要求孩子腰杆也比较壮一些,是不是呀。哈哈哈哈。


俺不是太明白你这段的用意,以此思路引伸出去,是不是觉得应该让孩子学的东东,自己都应该尝试一下?如果学得好,孩子也就没有偷懒得的理由,如果学不好,腰杆不壮,就不要再要求孩子了。

真是这意思的话,这种常识类失误俺也不必反驳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5 22:33
好了,这楼成了俺自说自话了。好象不赞成的居多,都没几个人理俺。

俺灰溜熘地走了。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6 07:41
明明点5了,怎么最后成4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11:24
一直觉得老鼠非常的崇洋,但对西方孩子学习状态的认识我还是觉得偏颇了些。

请老鼠看看老虫的帖子,再看看高燕定新浪的博客,也许看法会有所改变。美国的学校,学生学的东东不比中国学生浅显,而且压力更大,在这些压力之下,是不是真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面对呢?

如果真的可以,俺们的讨论则可以改成,如何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弹钢琴,而不是是否要选择一个看似简单些、不压制孩子的兴趣的乐器上面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6 17:38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21:54 发表


学乐理的方法很多,视唱是一个方面,学钢琴的孩子也不光只是弹呀弹的,视唱也是必修课.

你那侄女现在是什么都不学了,自由了,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她这些本领进了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不能能迷倒多少帅小 ...


哈哈,我那个外甥女(上次敲成侄女了)马上就去国外,秘倒外国小伙去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6 17:44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6 11:24 发表
一直觉得老鼠非常的崇洋,但对西方孩子学习状态的认识我还是觉得偏颇了些。

请老鼠看看老虫的帖子,再看看高燕定新浪的博客,也许看法会有所改变。美国的学校,学生学的东东不比中国学生浅显,而且压力更大, ...


西方的学校,学生掌握的东西趋势不浅显,他们四五年级孩子写的论文,我们很多成年人都写不出来。

但他们教的课,比我们的更浅显,更实用。

还是建议你多看一些其他人介绍国外的教育的文章。在国外压力大的都是东方的孩子,西方的孩子确实没有。让孩子学这学那,上名校挣大钱光宗耀祖的,全都是东方人。西方的那些哪怕孩子立志做一个售货员,父母都不会干涉。因为是在已经是生活无忧了。而东方的传统理念,恐怕到了那里都无法改变。哪怕是台湾、韩国、日本,都是这样。相比之下,大陆的孩子还算比较轻松的呢。
作者: Xiubor    时间: 2007-3-6 18:22
我有一个同学,出国了,我会特别羡慕他没有家庭作业,整天开开心心。

[ 本帖最后由 Xiubor 于 2007-3-6 18:26 编辑 ]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6 18:38
原帖由 Xiubor 于 2007-3-6 18:22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出国了,我会特别羡慕他没有家庭作业,整天开开心心。


只能羡慕一下了,我们在国内,环境很他们不一样,也就没法子和他们做法一样。

但你的妈妈很关注孩子的心理,所以一定比你其他同学的父母更开通、更讲道理,这大概是你的幸福之处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6 19:10
先别说国内国外了,先说小范围的吧。无论务实还是务虚,都不是昙花姐姐一个人的事情,不知道花姐夫对这种事情怎么看呢?你们的教育是否一致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22:05
先别说国内国外了,先说小范围的吧。无论务实还是务虚,都不是昙花姐姐一个人的事情,不知道花姐夫对这种事情怎么看呢?你们的教育是否一致呢?


唯一还让我省心的就是他了,他属于没什么自己的主意,在儿子学钢琴方面听俺任俺的一个人.他的工作就是开车把俺们送去学琴,然后找一角落看报纸.

俺觉得他没有看法比有看法可好多了,不会一股劲儿两处使.算是配合默契了吧.


作者: skyye    时间: 2007-3-6 22:31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6 22:05 发表


唯一还让我省心的就是他了,他属于没什么自己的主意,在儿子学钢琴方面听俺任俺的一个人.他的工作就是开车把俺们送去学琴,然后找一角落看报纸.

俺觉得他没有看法比有看法可好多了,不会一股劲儿两处使.算 ...


俺现在不关心你怎么让孩子培养兴趣了,俺现在关心滴是花儿怎么安排给孩子玩的时间 ,俺等着看你的学期计划宁

顺便说下,偶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易疏不易堵哦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6 22:32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3-5 16:36 发表


架子鼓、下棋这些俺也不懂,但。当然,你也许会说,俺又不是让孩子成的不重要,只求个会弹,什么时候不能学呀。

我也有朋友在学琴,和孩子一起学,认谱的能力和记谱的能力比不上孩子不说,学不了多久就完全弹不下去了。手指僵硬,可塑性已经很小了。有些难度的曲子完全跟不上趟。


你想想,伸起你那五大三粗的长指头,再看看小老鼠那软软和和的小胖手,谁的会更好些呢?


哈哈,这个算是让孩子学钢琴的最后一个合理的地方了。

做一个钢琴家必须具有非凡的智慧、修养、感觉、热情、想像力和诗情画意,还得具有个性的魅力,而不仅仅是手的灵巧。可惜中国只练最后一部分,而把关键的东西忽略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孩子,能充分地用钢琴去表达。

其时手指的灵活性有很多培养的途径,也不见得就一定要从很小的孩子做起。我以前经常看到所谓的技能比赛,比如点钞的、打算盘的,其手指的灵活度都令我赞叹不已,那些人恐怕没有一个是从小练起的。

你的那个朋友,之所以不能继续,是因为孩子的姥姥没有逼着她,否则她也能做到的。只要求孩子去做,自己不去做,真的不合适呢。

其实呢,真的很难体会用中国的方法,能教出出多少合格的钢琴孩子来,真得难以想象。每年据说国际钢琴大赛,据说中国的参赛选手占了一半。哈哈,还是我们应试教育搞得好呢。不过现在也不过出了朗朗、李云迪这么几个,而且后者据说还比较水。

其实也许找几本《指尖下的音乐》、《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 这些书看看,会收获多多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22:55
西方的学校,学生掌握的东西趋势不浅显,他们四五年级孩子写的论文,我们很多成年人都写不出来。

但他们教的课,比我们的更浅显,更实用。

还是建议你多看一些其他人介绍国外的教育的文章。在国外压力大的都是东方的孩子,西方的孩子确实没有。让孩子学这学那,上名校挣大钱光宗耀祖的,全都是东方人。西方的那些哪怕孩子立志做一个售货员,父母都不会干涉。因为是在已经是生活无忧了。而东方的传统理念,恐怕到了那里都无法改变。哪怕是台湾、韩国、日本,都是这样。相比之下,大陆的孩子还算比较轻松的呢。


但中国不是外国,亚洲不是欧美,俺们没那环境,没那国情,没那文化,更没那机制.

老鼠此言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家长不介意孩子立志成为了个售货员的,可以不对孩子有所要求,让孩子比较轻松地自我发展,如果介意的,那么就......

俺介意,也许儿子长大以后是做个售货员,那是我认命,但现在让俺接受他有这样一个志向,俺接受不了.俺会尽力把他往俺想让的走的路上扯滴.

俺脱不开中国的土壤,即便是有一天生活在欧美,俺也会象老虫一样,象生活中那块土地的许多华人或亚裔的父母一样,辛勤地培养小苗苗,让他茁壮成长.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3-6 22:59
看楼上的两位又对上了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3-6 23:05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讲究玩中学,可是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往往做不到,因为经久的上辈的教育经验和言传身教把我们的思想束缚住了,学就是学,玩就是玩。
个人认为学习这两个字的含义是:学,模仿,习:练习,学习就是在不断的模仿和练习中进行的。孩子在模仿谁呢,模仿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的组成之一,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家长;家长在孩子学习特色的过程中,首先用自己的好恶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方向,孩子从你身上得到的信息就是,你让我学习的!接下来就开始了督促和指导,孩子又意识到:我要为你学。学不好,孩子又感觉:我父母不高兴了。。。整个过程中,有没有驱动孩子自律的行为呢?你在施与孩子束缚的同时,孩子模仿到了你的行为,将来他也会施与别人约束别人,而自律,没有了。。
因此,我发现一个宽松的环境,主要是家长良好的心态,一个淡定坚持冷静的家长,会让孩子也不浮躁。
不知道怎么了,语言组织很差。。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23:18
原帖由 Xiubor 于 2007-3-6 18:22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出国了,我会特别羡慕他没有家庭作业,整天开开心心。


我的朋友的孩子出国的不多,我了解情况的也只有两位.

一个是初中生,刚去加拿大时间不长,因为作业应付着有困难,她天天很忙,也很辛苦.她的目标是A,但获得去不容易,每获得一个A,她就会在她的QQ空间高呼着.

还有一个是高二去的加拿大,去年已大学毕业.她语言学校上了半年就参加了考试,考上了加拿大据说排名属于前五的一所不错的大学.

然后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完成的本科学业,,他们的毕业证,如果是特别优秀的,会在毕业证上有一行字,证明这位同学在学期间成绩优秀,能获此殊荣的,在几千名毕业生中也只有区区几十名.而她以三年的学习就获得这样的优秀的成绩.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一次捐助人命名会上,她代表全校致辞,感谢捐助人的慷慨捐赠.要知道那个国家对外国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父母不是本国纳税人的学生,还是有些偏见的,一般这种荣誉都是给本国的孩子,特别是父母是本国的纳税人的孩子.这种荣誉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给过华人.但我朋友的孩子用一次次优秀的成绩证明了自己,这荣誉已非她莫属.

一修,好的成绩的获得,是和辛勤和努力分不开的.不必羡慕人家,而需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出努力.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23:38
哈哈,这个算是让孩子学钢琴的最后一个合理的地方了。

做一个钢琴家必须具有非凡的智慧、修养、感觉、热情、想像力和诗情画意,还得具有个性的魅力,而不仅仅是手的灵巧。可惜中国只练最后一部分,而把关键的东西忽略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孩子,能充分地用钢琴去表达。


首先,学钢琴不等于一定要成为一名钢琴家,奇怪老鼠为什么一定要把二者等同起来.此乃前提性错误。此误一出,论据如何都绝无对的可能了。

其次,即便不是做钢琴家,智慧、修养、感觉、热情、想象力。。。也是需要的。但这些东东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娘胎里带来的呢。智慧不习无以得智慧,既然是修养,不修又何以有修养,感觉、热情、想象力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的造就。而学钢琴正是一种途径,让孩子得到这些感觉。当然,因天赋的原因,有的孩子悟性强,有的弱一些,但如果家长根本不给孩子一个机会,他又如何得以使天赋光大,使后天被先天之不足。


其时手指的灵活性有很多培养的途径,也不见得就一定要从很小的孩子做起。我以前经常看到所谓的技能比赛,比如点钞的、打算盘的,其手指的灵活度都令我赞叹不已,那些人恐怕没有一个是从小练起的。

俺们说的是音乐,又不是说练孩子手指,谈这些做什么呢?

你的那个朋友,之所以不能继续,是因为孩子的姥姥没有逼着她,否则她也能做到的。只要求孩子去做,自己不去做,真的不合适呢。

哈哈,总算摸到了点儿脉门。
如果孩子是要求不想学了,我看也没有强逼的必要。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老鼠大约是看了我的帖子,认为我总是陪、催、逼,孩子已烦了琴。情况并不是这样。与其说烦,还不是是有些畏难,想逃避。这时候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和引导,让孩子一步步克服困难,当困难不旦不成其为困难,一首美妙的乐曲在自己手下欢快的流淌时,开心的感觉又岂是旁人可以体会的。其实学任何东西都会这样的,让学学的东东也会这样,但孩子明白这些是必须做的事情,让他形成习惯。


其实呢,真的很难体会用中国的方法,能教出出多少合格的钢琴孩子来,真得难以想象。每年据说国际钢琴大赛,据说中国的参赛选手占了一半。哈哈,还是我们应试教育搞得好呢。不过现在也不过出了朗朗、李云迪这么几个,而且后者据说还比较水。其实也许找几本《指尖下的音乐》、《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 这些书看看,会收获多多呢。


再次谢谢老鼠,俺会找来一读。但也再次声明,俺不是在培养钢琴家,虽然俺在认真地对待学琴这件事 。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3-6 23:52
haha 你培养孩子钢琴的兴趣,要求比培养钢琴家还高呢

童子功都不放过,听起来像是在练什么武林绝学。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3-6 23:58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3-6 23:52 发表
haha 你培养孩子钢琴的兴趣,要求比培养钢琴家还高呢

童子功都不放过,听起来像是在练什么武林绝学。


哈,辩到这份上,俺看也得打住了。

钢琴之辩俺至此住口。
作者: jjhs    时间: 2007-3-7 07:40
再进来汗一个
去年儿子报两个兴趣班,一个绘画,一个科学实验,共800,今年1900 番倍还多,准备忍痛割爱,不报了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3-22 23:58
现在论坛一楼那个链接功能真强,居然把老鼠的旧帖子也链接进来了。

爬过来再看一遍,挺好,挺好!

老鼠好久不来,还挺惦记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