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句子欣赏例说(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rysx90
时间:
2007-2-4 18:39
标题:
句子欣赏例说(转贴)
结合中考的答题要求示范,试图让学生从中获得答题角度与思路上的启示。
一、修辞角度
要点提示: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借代、顶针、对偶、反复、双关、反语、设问等
例句
A
:“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
A
:写景简练对称,富有韵律之美,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
B
:“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
B
: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俏皮可爱的用词风格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这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人称角度
例句:“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直抒胸臆),更充沛更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三、内容角度
例句:“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四、语言角度
例句:“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赏析:叠词的使用,精心而细致,写出了峡谷幽暗凄清的特点,读来琅琅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五、句式角度
例句: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
阳光是公平的么
?
峡谷莫非不明白
?
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公平的阳光之所以不“公平”,缘于作者对峡谷的深厚感情。
六、主旨角度
例句A:“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
赏析
A
: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发芽成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生长并不能阻挡地下森林的脚步,这一句恰恰展示了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
例句B:“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赏析
B
:不怕命运不公,努力并忍耐着,事情终究会有转机,并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重!这里“大自然的每一次剧烈的运动”何尝不可以指生活的大变故呢?
七、结构角度
要点提示: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引出下文、前后呼应
八、手法角度
要点提示:包括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过渡照应等手法。
例句:“
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课堂点拨:
1
、前几年任选一句的考题类型今年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口子太大,命题目标不明,改卷不易把握,这类题判死刑!
2
、纵观近五年中考语文标准答案,所有语段阅读的答案没有一个超过五个分句的,所以我们在答题时要把握题旨,不要因泛泛而谈浪费笔膏。
3
、要注意掌握修辞方法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4
、在欣赏过程中要紧扣题干,按照“理解
+
拓展
+
启示”的方法进行。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