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1-28 17:13
标题: 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说
记得在YY网上看到一个绘画班老师辅导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以及绘画风格却是极其统一。我就意识到了这个老师把自己的绘画风格无形中灌输给了孩子。这样的作品似乎脱离了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

自从接触了徐老师的教材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写作风格如此相似?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很直爽的性格,心里有什么就要说什么,但是这次我一直在犹豫。曾经几次都想把这个疑惑说出来, 还是不知道怎么说

看了习作楼的几个孩子的作文,和徐老师的回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如果回帖人数超过20,我就实话实说
如果回帖数少的可怜,我就咽回去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8 18:29
唉,想说就说,不要因为没有喝彩就不说了。说不定是说了然后有了喝彩呢?!
我自己很率性,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别人不理解难以接受,但交往了以后会因为我的率性吸引同类人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8 18:30 编辑 ]
作者: 遇见你    时间: 2007-1-28 19:13
想说就说,朕听着呢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8 20:59
才看到这楼,想听呢,兼听则明,偏信则废嘛,希望听雨不要咽回去.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8 21:21
想听,真的。。。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8 21:44
没有仔细看老师关于作文的帖子,我比较混沌。道歉先。
我说说对孩子作文的一个看法。
孩子写作文,有时候最关键的是日常的积累。
多看书,多观察。多写感想。
如果过早地按照一个模式来拘泥于范文中,孩子的文章,就失去了孩子气。

今天跟孩子的老师谈了作文的事情,看得出,老师也有苦恼,
她说:她非常希望孩子们写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童话。她也一直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多看书,多观察,可是,
毕竟模式化的作文能让孩子在考试中不丢分,她面对这些问题,很苦恼。
不过他决定要在五年级的时候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还想让孩子们多在自己的想象中畅游一阵。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8 21:59
儿子写作文已经被模式化了,这不仅是他们老师教育的结果,也是我误导的结果.

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地说自己心里的话,付之笔端的尽是些老师要求的话,眼睛不能写大大的,要写明亮的\水汪汪的.嘴巴也不能写厚厚的嘴巴,而要写会说话的嘴巴.

最可笑和可悲的,他同时写爸爸和妈妈两篇文章,人物外貌描写竟是一样的,爹妈原来是孪生的,我晕,我想哭.

我不懂怎么辅导,也不知怎么引导,但我明白,大人的话不能强加于孩子,但什么话才是孩子心里的话,怎样诱使他把话说出来,孩子若说自己脑子空空,我们该怎么办?

我糊涂,想听听各位的想法.
作者: 新年快乐    时间: 2007-1-28 22:46
想听听,作文跟艺术一样是有门派与风格的, 大师级的文章除外
作者: 晃晃叮    时间: 2007-1-29 09:22
说来讨论一下啊。我觉得现在学校教的作文也都和二十年一样,老套、浮夸一板一眼、内容及其不真实、而且有抄作文选之类的现象。所以儿子每次有感而发时写诗给我看,我都给他个大大的A。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7-1-29 13:48
同样的苦恼,怎么办,现在孩子什么都要学,英语了奥数了,作文自然也很重要.想听听LZ的
作者: 冰雪柠檬    时间: 2007-1-30 10:00
,对呀,有什么要发表的就说嘛.其实这也是老师同时存在的苦恼事情,让孩子说心中所想的,让孩子写自己的话,但写出来的是一塌糊涂,面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根本是行不通的.
作者: 晃晃叮    时间: 2007-1-30 12:49
还不说,那我再顶一次。呵呵,来嘛,我们一起讨论啊。
作者: xumeng    时间: 2007-1-30 15:33
只好中庸一点
平时作文尽量个性化
考试作文尽量程式化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30 18:22
哦,还没说呀,继续等!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1-30 19:27
我给大家讲一副孩子的画

这是一个幼儿园宝宝的绘画作品
他画的是爸爸。爸爸的眼睛长在了头顶上,爸爸的头发只有头顶上的一点点。爸爸的耳朵很大,似乎是两个圆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副作品。成人认为这副作品非常的不合理,人的眼睛不会长在头顶,就是头发再少,也不会只有一点点,耳朵应该是两个半圆

但是当我们蹲下身子,跟孩子站在一个高度的时候,我们仰视成人。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观察能力。他看到的爸爸就是他画出来的样子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1-30 19:4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维立体多角度的空间。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的社会经验,让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而我们往往都是用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其实我们自己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经验就是正确的。不同的时期会对同一件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断。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不是盲目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矫正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视点上,用他们独特的视点,独特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作者: 无语清风    时间: 2007-1-31 10:19
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不是盲目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矫正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视点上,用他们独特的视点,独特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看到听语的这段话,感想颇深。其实无论老师和我们家长都想这样,可是真真做到这样却真的好难!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作者: 晃晃叮    时间: 2007-1-31 11:05
同感,千人一面的DD味同嚼蜡。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31 11:27
好象还没说完,请继续。。。。。。
作者: 水晶仙子    时间: 2007-1-31 15:01

请继续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2-2 07:52
完了~~~~~~~~~~~~~~?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2-2 10:00
没完
但是不想说了
作者: 冰上雪莲    时间: 2007-2-2 15:59
标题: 回复 #16 听语漫步 的帖子
真是学习了,什么条件能再张开你智慧的嘴
作者: 爱baby    时间: 2007-2-7 14:48
标题: 呵呵
顶到最后不想说了,那我也咽回去了
作者: QQKINGDOM    时间: 2007-2-8 14:20
想听不同意见!认同楼主的思考!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2-8 22:42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2-2 10:00 发表
没完
但是不想说了


校长您想赖帐吗? 言而无信是我校第一信条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2-9 08:27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2-8 22:42 发表


校长您想赖帐吗? 言而无信是我校第一信条


02你的激将法对我没用
不是俺无信
你先看一楼的说明
到这楼都没有20个人,前面昙花,苏三几位朋友还是发了两次帖的
作者: lllone    时间: 2007-2-9 10:37
楼主,还是说吧,说出来大家都可以讨论一下。
最近看了慕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突然对“风格”和共性这样的东西有兴趣起来。作文大概也同理。
作者: 蹦蹦虎    时间: 2007-2-9 18:34
标题: 回复 #27 听语漫步 的帖子
为什么非得超过20人呢?我也想听!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7-2-9 18:47
老师的风格应该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的,但任何老师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这是无可避免的。只要为师的够开通变通,不用自己的风格去要求学生,应该没多大问题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2-10 00:12
原帖由 小意0523 于 2007-2-9 18:47 发表
老师的风格应该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的,但任何老师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这是无可避免的。只要为师的够开通变通,不用自己的风格去要求学生,应该没多大问题的。

如果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按照老师的思路走。
而不是引导启发孩子自己动脑子思考,那问题就严重了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2-10 00:30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7-2-10 00:12 发表

如果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按照老师的思路走。
而不是引导启发孩子自己动脑子思考,那问题就严重了


你是招还是不招?

0101.jpg (21.99 KB, 下载次数: 0)

0101.jpg

作者: 我是一根葱    时间: 2007-2-10 00:36
楼主犹豫了N久,说吧我们想听
作者: 徐守文    时间: 2007-2-10 06:20
标题: 回话
我的质疑

漫步 ,你的帖子如下:
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说


记得在YY网上看到一个绘画班老师辅导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以及绘画风格却是极其统一。我就意识到了这个老师把自己的绘画风格无形中灌输给了孩子。这样的作品似乎脱离了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

自从接触了徐老师的教材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写作风格如此相似?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很直爽的性格,心里有什么就要说什么,但是这次我一直在犹豫。曾经几次都想把这个疑惑说出来, 还是不知道怎么说

看了习作楼的几个孩子的作文,和徐老师的回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如果回帖人数超过20,我就实话实说
如果回帖数少的可怜,我就咽回去了  

  
我的质疑如下:

请把你的意思告诉我。
1、为什么把我介绍到这里来?
2、发表这样的帖子,为什么不能先通知我一声?
3、“自从接触了徐老师的教材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写作风格如此相似?”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4、“看了习作楼的几个孩子的作文,和徐老师的回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我出了什么问题?
5、“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如果回帖人数超过20,我就实话实说
如果回帖数少的可怜,我就咽回去了。”你要咽回去的是什么?   
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你发帖到现在已经有了时日,你依然不与我就这些问题沟通一下, 你在想什么呢? 如果您觉得我不适宜做这个版主,您尽可以跟我说, 不必这样搞。我也不必要在这里 为大小朋友服务了,免得误人子弟,害了家长。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2-10 08:50
原帖由 徐守文 于 2007-2-10 06:20 发表
我的质疑如下:

请把你的意思告诉我。
1、为什么把我介绍到这里来?
2、发表这样的帖子,为什么不能先通知我一声?
3、“自从接触了徐老师的教材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写作风格如此相似?”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4、“看了习作楼的几个孩子的作文,和徐老师的回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我出了什么问题?
5、“征求一下大家意见,如果回帖人数超过20,我就实话实说
如果回帖数少的可怜,我就咽回去了。”你要咽回去的是什么?   
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你发帖到现在已经有了时日,你依然不与我就这些问题沟通一下, 你在想什么呢? 如果您觉得我不适宜做这个版主,您尽可以跟我说, 不必这样搞。我也不必要在这里 为大小朋友服务了,免得误人子弟,害了家长。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1、为什么把我介绍到这里来?
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从您的主动作文中受益(另外您一直希望我帮您推广)
2、发表这样的帖子,为什么不能先通知我一声?
这只是一个家长的疑惑而已,没有必要事先安排或者通知任何人(任何一个论坛都没有这样的规矩)
3,4,5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回答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