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由昙花的动手能力引发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3 10:58
标题: 由昙花的动手能力引发的思考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想,为何我的孩子现在那么懒惰,磨蹭、自立性差,没有动手能力,不知道关心家长,更不知道体谅别人,总是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就大呼小觉,要么就逃避问题。家长每每为此烦恼不堪,可是大家在总结孩子的问题时,往往忽略了家长自身的问题。
        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太好的母亲;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孩子常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妈妈。一个勤快妈妈,一定难培养勤快孩子。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所造成的。因为,孩子永远不必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房间弄乱了,有父母来收拾整理;功课不好了,由父母去操心;害怕困难时,有父母来帮助等。长久下来,自然养成孩子一些不良的习惯。
  父母有时候似乎太多管闲事了,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
      通常当父母面对问题所有权区分时,要先考虑孩子这种不良问题行为是否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问题所有权该属于谁﹖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要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1-23 11:01
抢沙发
作者: qqmei    时间: 2007-1-23 11:02
哈哈,做个沙发,先去办事了!~

这鼠目寸光版近来引发"昙花"现象,什么都与其有联系,好事!~

大家继续挖掘!

我旁观也有收获~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3 11:15
qqmei   2007-1-23 11:04   威望   +2   我姐姐现在很穷,就靠这教育翻身呢?大 ...

何出此言呀。俺中午的饭钱可是已经备好了的。

另“大”什么“大”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3 11:17
广告时间:

衣食住行版,俺有问题请教,请各位亲朋好友前往赐教。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1-23 12:0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1-23 11:17 发表
广告时间:

衣食住行版,俺有问题请教,请各位亲朋好友前往赐教。

偶能去掺和么?偶最好那口~最怕务实务虚的理论问题了,晕晕滴~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3 12:27
天,又是小虫子,是"何谈,何谈也"

对不起楼主,俺借你这热楼灌了几捧水,还望别见怪.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3 12:29
行至水穷处   2007-1-23 12:15   威望   +5   纯粹支持。
行至水穷处   2007-1-23 12:15   金钱   +5   纯粹支持。

还是对纯粹有些迷惑,这能理解为什么?
或者说你又无其他意见和建议,在此侯着等。。。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3 12:31
回楼主的话:

这便是保护过度的过错.

儿子做什么都会慢几拍,现在稍好些,小时候尤其甚,正是与俺凡事喜欢大包大揽有关.

至今,他吃饭还是个大问题,越不爱吃,俺们越着急,越着急,越惯他甚至还喂他(真不好意思),越这样,他对吃饭越没兴趣.

饿他的法子使过,没管多大用,饿的时候吃得还行,过几天可又恢复原状了.

这吃饭是不是算是种动嘴能力呀.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3 12:38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想,为何我的孩子现在那么懒惰,磨蹭、自立性差,没有动手能力,不知道关心家长,更不知道体谅别人,总是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就大呼小觉,要么就逃避问题。"


——有这样的事情吗?很多?


“更不知道体谅别人,总是自我为中心”

——我想很有些家长是不介意孩子这样滴~~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1-23 12:49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7-1-23 12:29 发表
行至水穷处   2007-1-23 12:15   威望   +5   纯粹支持。
行至水穷处   2007-1-23 12:15   金钱   +5   纯粹支持。

还是对纯粹有些迷惑,这能理解为什么?
或者说你又无其他意见和建议,在此侯着等。。。

曾经建议过老鼠把这个纯粹支持的评语的纯粹两字去掉,他没听,因为我觉得纯粹此两字容易引起歧义,果不其然,也是我自己的错,顺手就选了。关于这个的我的理解,似乎SUSAN也帮我解释过,就是不发表意见的意思,但是出于对帖子的支持,就加个分,表示看过了。
如果是问帖子的意见,那么对前半部分,我很赞同,过分保护包办确实对锻炼孩子的能力有阻碍,后面说要分清事情所有权什么的,我就感觉有点虚了,所以不好发表意见。
关于动手能力,其实不必一味提倡,要看具体的内容,国外有特殊,那个帖子里也提到了。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学更应该学习的东西~
先说这么些,怕车等急了,其他的东西,想到再说了~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3 13:49
水儿的眼睛果真尖,下段文字确实还不是酝酿很好了以后发的,只是把些理论的东西拿来冲用.
最近忙于园本课程的整理,抽时间苗一眼,看来这样的态度是不利于教育思路的.惭愧惭愧
以后慢慢整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7-1-23 18:28
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要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作者: 我不是好人    时间: 2007-1-23 23:55
在这点上,我应该算个实践者吧,
其实,如果我们真把该给孩子的权利和义务还给孩子,
也许,我们回有一些意外的收获的,

记起来了今天晚上的事情,孩子让我帮她开灯,她进房间取玩具,我只告诉她搬凳子,自己来,
结果,奶奶说,她把一个放置很高的玩具给拿下来了,怎么回事情,她说自己搬凳子的,
还有周末的事情,孩子想去同事家玩儿,我没有时间送她,结果她自己打电话,还让同事开车来接她,
电话号码是我告诉她的,但我准备让奶奶送她的,我真没有想到她会让我同事接她的,而且,还告诉我同事"爸爸今天没有空送我",
记下这些小事情,发生在一个4.5岁的小女孩,没有炫耀,也没有骄傲,
我也很清醒的认识到,孩子前面的路很长,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只是,借前车的贴,对孩子的成长表示一份欣慰吧!

[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好人 于 2007-1-24 00:02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4 06:25
前车之鉴   2007-1-23 13:46   威望   +5   您在国外吧,我在一个小乡镇呢
前车之鉴   2007-1-23 13:46   金钱   +5   您在国外吧,我在一个小乡镇呢


这种事情不需要到国外去看。

“懒惰,磨蹭、自立性差,没有动手能力"
这么绝对的孩子不多见,这么绝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家长也不多见。


“不知道关心家长,更不知道体谅别人,总是自我为中心,”

是否体谅别人,家长未必真在乎。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利己”,损不损人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意思9成9是说孩子不关心他,而不是关心别人。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4 06:30
“动手能力”,是个伪命题。

难道真有不会动手的孩子?那么写字弹琴用的是什么?
为什么“写字、弹琴”这些绝对需要手技巧的能力不能登堂入室成为各位讨论的“动手能力”?

乡亲们,你们要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4 09:01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4 06:30 发表
“动手能力”,是个伪命题。

难道真有不会动手的孩子?那么写字弹琴用的是什么?
为什么“写字、弹琴”这些绝对需要手技巧的能力不能登堂入室成为各位讨论的“动手能力”?

乡亲们,你们要的到底是什么?


老虫的眼光总是非常独到,让俺这种总是一条直线看事,认S理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俺的论题。

动手,不是动了手便是动手。否则,初生的婴儿,俺们也得承认他有动手能力了。

动手能力我想理解成两个方面,一是孩子遇事愿意自己动手的意愿。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也能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有问题;二是孩子动手处理事情的能力。有的孩子多大了,不能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而有的孩子不大点儿,拆拆装装,小瓶小罐在他们手上也能玩出N种玩法,似模似样。这应是动手的实践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俺也不知从何入手呢。但直觉是不仅仅是一时一事可以培养起来的,应该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袋子总能在理论的探讨中找到她实践的落脚点,她说该让儿子女儿洗洗碗了,俺觉得也是这样。这就是日常的实践,最能锻炼孩子的实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4 09:09
"一是孩子遇事愿意自己动手的意愿。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也能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有问题;二是孩子动手处理事情的能力。有的孩子多大了,不能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而有的孩子不大点儿,拆拆装装,小瓶小罐在他们手上也能玩出N种玩法,似模似样。这应是动手的实践能力。"



这里面的东西还是有点杂,再理理。。。。。。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24 09:11
评语又没完整。

哈哈,你踢皮球呀,我快被你训练成理论 ...

。。。=家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7-1-24 11:25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4 06:25 发表
1、“懒惰,磨蹭、自立性差,没有动手能力"
这么绝对的孩子不多见,这么绝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家长也不多见。

2、是否体谅别人,家长未必真在乎。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利己”,损不损人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意思9成9是说孩子不关心他,而不是关心别人。


1、看来是我的失误,写多了排比句。
这个问题只是在句子里累积起来说了,说的意思是家长的埋怨和对孩子的不满。
2、如果这么对人下结论,我认为是偏颇的,我身边的家长很多都会说,孩子不关心身边的人,不善于交往,,,绝对不是您说的大多数利己的意思,把人想的那么狭隘,不是您的作风呢。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4 13:49
标题: 回复 #20 前车之鉴 的帖子
那就是你观察不够了。

把人想得那么狭隘,是我一向的作风。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4 14:17
"一是孩子遇事愿意自己动手的意愿。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也能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有问题;"

这部分,按字面分析,说的是“意愿”的问题。意愿与能力有多种关系,
“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力有余而心不足”,或者两个都不足。你以意愿不足来证明能力不足,是怎样的逻辑呢?



“二是孩子动手处理事情的能力。有的孩子多大了,不能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而有的孩子不大点儿,拆拆装装,小瓶小罐在他们手上也能玩出N种玩法,似模似样。这应是动手的实践能力。"


这部分你讲的是“处理事情的能力”,把动手能力拓展到“处理事情的能力”,范围越来越大了.
接下来你本应该举一对正反两面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但所举两个例子却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
"不能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  这是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孩子不大点儿,拆拆装装,小瓶小罐在他们手上也能玩出N种玩法,似模似样。”这有可能是所谓的“动手的实践能力”,但更可能的是思考能力,因为手在为思想服务。

而且,这一对的比较会引出这样的问题:
后者这样被你称为“动手的实践能力”强的孩子,是不是就肯定“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不会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问题?
作者: 大将军    时间: 2007-1-29 21:54
我基本同意车前的观点:家长每每为此烦恼不堪,可是大家在总结孩子的问题时,往往忽略了家长自身的问题。但是家长为什么会自身存在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与社会环境有关——第一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自然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自然对孩子有很大的迁就。第二现在做父母的大部分是80年代以前的,这些父母可能有较大一部分来自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自己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累,现在有条件了可不能再让孩子吃苦受累。第三隔辈亲,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就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照顾,他们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疼爱有加。第四有一部分家长带有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吃穿用很好,将心比心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呀。这几个原因可能造成前车所说的— —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太好的母亲;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孩子常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妈妈。一个勤快妈妈,一定难培养勤快孩子。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所造成的。因为,孩子永远不必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房间弄乱了,有父母来收拾整理;功课不好了,由父母去操心;害怕困难时,有父母来帮助等。长久下来,自然养成孩子一些不良的习惯。
如果做父母的能够找准根本的原因,正确灵活的教育,可能每个孩子都很优秀。我同意牵扯的观点
通常当父母面对问题所有权区分时,要先考虑孩子这种不良问题行为是否有什么目的﹖然后再考虑问题所有权该属于谁﹖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处理,而父母只需要从旁加以鼓励和注意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多管闲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作者: dyly    时间: 2007-2-1 07:41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4 14:17 发表
"一是孩子遇事愿意自己动手的意愿。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也能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有问题;"

这部分,按字面分析,说的是“意愿”的问题。意愿与能力有多种关系,
“ ...


呵呵,老虫跟着小虫在一起读书,已经被熏染成一个专业搞学术的学者了。国外的教育环境看来是不一样,对人的思维锻炼真的有帮助啊!盼望着咱们的教育改革阿!:(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