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打倒中国语文葵花宝典式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12 00:44
标题: 打倒中国语文葵花宝典式教育


鹏语录:

语文教育就是说话教育

但中国语文教育类似练《葵花宝典》

欲练此功,挥刀自宫,先把人性给阉了

所以说不出人话来

国的语文教育,就是花12年时间训练小孩怎么才能不正经说话的教育。也就是说,当一个学生高三毕业时,他基本上就不会说人话了,很庆幸韩寒能够辍学,否则中国会少一个有趣的写字的人,多一个屁话连篇的人。

要是读到文学硕士学位,就只能像鄂南、黄冈中学出题的老师那样去超强纠错,分析一篇口水文章里到底哪些是酶,哪些是水,哪些是二氧化碳……中国的语文老师一直致力于教学生把一切文章都写成“说明文”,而且是家用电器说明文,准确无误,但极其无趣,我一直看不懂电器说明文,所以我一直到中学的作文得分都很低。

我的中学作文得分低是有原因的,我觉得那些范文实在太滥,包括茅盾、郭沫若、杨朔……
比如说《白杨礼赞》,各位看官请收看——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文章还是口号?还真以为排比就能杀死人!通篇废话,毫无具象意境可言,而且茅盾先生超喜欢倒置词汇,把“折磨”写成“磨折”,把“质朴”写成“朴质”,还好,他老人家没有在文中把“坚强”写成“强坚”。偏偏中学大纲里将此奉为象征主义散文经典。

肯定有鄂南(对不起,因使用全拼差点打成“恶男”)老师愤然批评我,“作为战斗檄文当然可以多用排比及口号”,但排比不等于叽叽歪歪,请看——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您老能不能直接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从干到枝甚至到柔软的叶一律笔直向上,这就是一种民族的力量”,喊口号也讲究言简意赅,短则凝聚人气,句子太长就没耐心听,往往念了三分之一群众就跑光了,而且当时又没有电脑,像您这样好废纸张。

再请看郭沫若大师的《女神》——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一切的一,恍惚呀!一的一切,恍惚呀!一切的一,神秘呀!一的一切,神秘呀!一切的一,悠久呀!一的一切,悠久呀!”

郭大师是我的老乡,他真幽默,我怀疑他是不是把川江号子当现代诗歌了,不是不可以把川江号子引入诗歌,而是不能通篇充满了一惊一乍的“呀,啊,哟”这样的象声词,加上脑筋急转弯式的“一切的一,一的一切”,知道的就理解郭大师是感情充沛犹如脱缰野马收拾不住,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在练气功呢。

相当扰民,不信,你晚上拿这诗篇到一楼去念两三段,不被楼上泼洗脚水甚至拨打110才怪!

至于杨朔和他的《茶花赋》,很难培养出真正有好语感的学生,倒可以影响出一代又一代给供销社大门口写春联的高手。

读这样的大师文章长大的学生怎么能写出好文章,你还别拿“应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说事儿,既然时代不同了,能不能换点现在时代的文章,那些文白夹杂甚至掺和了不少革命“山药蛋”土话的文章真的读起来真的很恐怖,至少,也不利于推广普通话。

语文就是说话,语文教育就是说话教育,就这么简单,但中国语文教育却成为八股文训练,考据癖训练,有点类似练《葵花宝典》,欲练此功,挥刀自宫,先把人性给阉了,所以说不出人话来。

韩寒的错误其实有五处,哪里止四处,看来老师们不仅语文教不好,数学上也要误人子弟。但这只是一段口水文章,明白就行,好玩就行,韩寒有点像当年调皮捣蛋却意趣横生的韦小宝,是一个侥幸逃脱应试教育阉割的幸运儿,你非得学海公公琢磨着把他拖回去再割一刀,谁来充满想像力地写出“高处不胜韩”以及“陈余落雁”这样牛逼的字。

打倒中国语文教育,打倒“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中国语文老师现在天天干的事情就是帮作者揣测创作意图,由裹脚布想到孔子曾有胃病,由雎鸠的关关叫声分析出当时环保搞得不错……一切文章皆无想像力,一切文章皆成说明文,或者口号。

不仅写不出什么好文章,而且也读不出什么是好文章,这道理和长期看不到猪跑,也就吃不到猪肉一个道理,在经过茅盾郭沫若杨朔等人的一惊一乍式熏陶后,现在又居然有那么多人认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好的文字,哦,我的王道士啊,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没问题,当你足够肉麻,怎能不流血?



作者: qqmei    时间: 2007-1-12 00:54
反对,中国语文教育和葵花宝典无关,要不我的孩子哪来的!~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7-1-12 01:22
别人的?  此地无银。。。。。。。。。。。。。。。。。。。。。。。。。。。。。。。。。。。。。 。。。。。。。。。。。。。。。。。。。。。。。。。。。。。。。。。。。。。。。。。。。。。。。。。。。。。。。。。。。。。。。。。。。。。。。。。。。。。。。。。。。。。。。。。。。。。。。。。。。。。。。。。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7-1-12 01:25
楼上的两个GG啊,从一见钟情楼到这个葵花宝典楼,难道有传承关系么?
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见得完美,但是却不至于那么极端呢~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7-1-12 07:11

搞不懂
这里的腕儿们
动不动就喊
打倒

打倒了
你靠什么
来建立

语文教育

说话教育
是吗

诗歌
不是
拿到一楼念的

相声
不是
拿来作范文的

喊口号
那也是说话
干吗就
不算语文

如今

颠覆

你想
颠覆语文教育
还得靠
过去受的
语文教育

敢情说话
也成了
语文

难怪
大舌头
大喘气
也成了


咱也
试试这
梨花体。


[ 本帖最后由 柔光宝宝 于 2007-1-12 07:19 编辑 ]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12 08:21
俺不同意这样的论调
中国的文学,楼主了解几何?
即使把神曲和诗经放在一起比较,作者能说出123456来?
不要随便找个片段的东西,放在错误的立场来评论,从而否定全部哦。。。
作者: 谢榭你了    时间: 2007-1-12 09:02
我支持楼主, 不但要打倒, 还要打倒在地, 再踏上一只脚
作者: 我一直在    时间: 2007-1-12 10:07
原帖由 谢榭你了 于 2007-1-12 09:02 发表
我支持楼主, 不但要打倒, 还要打倒在地, 再踏上一只脚


  第几只?
作者: 我一直在    时间: 2007-1-12 10:32
  张公遗风,姚公手笔。
  打着红旗反红旗?

  我也痛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但知道它们永远打不倒。
  米国人也要“point”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7-1-12 11:03
葵花宝典
第一重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第二重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第三重早知今日,何必自宫
第四重不用自宫,一定成功
鹏先生改练用下半身说话的九阳神功晚矣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7-1-12 14:08
我就不用多说了,肯定是坚决支持的!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7-1-12 14:23
文中例举的一些名家文章,当初学着念着,却没有丝毫的感动。一直以为是自己太麻木。
我不是作者,文章口号式的写法只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为什么一定要我们有共鸣,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记得我们小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小本子,记下来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但致用的,是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而不是纯粹的美文欣赏。但无论如何,会从文章中体会着。

现在会给儿子看一些文章,多数文章儿子看过且过,但当儿子有感触时,他会对我说,那篇文章里的故事情节让他很感动,我会看到他眼里闪着的泪光,我知道,他在慢慢学着欣赏。那些文字在触动他的时候,也总有一天,会从他笔下流淌出来。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7-1-12 14:51
当初上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看那些名人名著,就是因为课本上的文章看起来太没意思,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名著读起来都是枯燥无味的。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12 14:59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1-12 14:08 发表
我就不用多说了,肯定是坚决支持的!



“九阳神功”还是“葵花宝典”?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12 15:03
标题: 回复 #12 ealain 的帖子
过去学语文的时候,最不明白老师拼命说好的东西怎么自己没有感觉。
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水平差。

一直等到现在才平反啊!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7-1-12 22:16
怎么这家伙看到的全是叽叽歪歪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木有一点印象呢.

学语言文化应当不只是跟着课本学的, 也不只在课堂上学的! (网上灌水也是可以学的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13 00:23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1-12 22:16 发表
怎么这家伙看到的全是叽叽歪歪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木有一点印象呢.

学语言文化应当不只是跟着课本学的, 也不只在课堂上学的! (网上灌水也是可以学的 )




你还别说,用灌水来救文学,真有这个可能!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7-1-13 02:35
尽管偏激一点,语文并非教人说话这么简单,但是基本上我是赞成的,中国的语文教育真的是很糟糕,
从教材到实践!他指的中国的语文教育把一切技术化,抹杀了孩子的灵性. 不是教人感受而是教人分析.
作者: skyye    时间: 2007-1-13 08:40
个人观点:

去芜存菁远胜于全面打倒
作者: 谢榭你了    时间: 2007-1-13 08:55
原帖由 skyye 于 2007-1-13 08:40 发表
个人观点:

去芜存菁远胜于全面打倒


不破不立,我妈评价我的写作水平是:小学二三年级时写得最好,初中以后写的东西都惨不忍睹.这不是给教坏了是什么?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1-13 12:36
  语文老师主要任务是把一些基本知识点组合成套路教给学生,以后由学生在使用的时候自由拆解再重新组合。
  学了套路以后,离实战还是有一些距离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发散思维:今天放学后到哪去high?要是……如果……?最后套路是拿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知道对它有无名火。
  自己不练还怪老师就没道理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韩寒的书是敞开卖的。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1-13 13:10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13 00:23 发表




你还别说,用灌水来救文学,真有这个可能!


  文学不用救。

  她曾用精神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苍白的人。
  现代人喜欢上了早餐奶、酸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科学证明人工喂养比较好,还会回归自然的。
  不过哺食比过去丰富一点
  

作者: dyly    时间: 2007-1-14 05:43
我赞成,语文教育是为了说话,当然不同场合里说话不同。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语感就行了,还有用大量的文章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让孩子尽情的说喜欢上说。长大后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了,再传授那些不同场合里说话的---模版,那时就跟学托夫考试技巧似的,不会很难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7-1-14 07:09
俺上学的时候,就看不懂那些名人名句。总以为自己弱智呢
现在看来是语文老师把我们都带沟里去了
作者: 群众乙    时间: 2007-1-14 07:20
对韩小生、鹏先生等敢把皇帝拖下马的胆量表示钦佩,他们对语言改革的探索精神表示敬仰。中国语言的变革需要这些敢为天下先的先驱者,不管他们今后在中国语言史上是列为“韩鹏世家”还是“滑稽列传”,他们的创新精神都是中国语言改革所需要的。也是我这样的群众所欣赏的。
从初次接触他们文字的“惊艳”到经过脑震荡的后遗症,给我个人感觉他们的文字就如同很多MM欣赏演员孙红雷的表演艺术一般,是靠一个“痞”字一个“匪”字取胜的。但我绝对相信:以他们的资质去除浮躁之气,不依剑招较一日之短长,很练内力养浩然之气。他们完全不会再用猛击文学史上留名的大家的下三路就可以出世出位了。
很欣赏劳动人民66同志曾经与群众乙交流的意见:骂比其口才好的死大家,骂不如自己口才的活名人都是出位的一条捷径(66原文字有修改,版权属66)
作者: 落叶飘飘    时间: 2007-1-14 08:25
中国的语文教育肯定是需要改的了!!!
但是曾经自己学这些大帅的文章的时候没有觉得不对呀. 可今天单独来读那么小小的一段,感觉怪怪的,不知所云.
作者: 娃娃头    时间: 2008-10-30 13:40

作者: yunhanl    时间: 2008-10-30 14:41
坚决支持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0-30 15:27
中国语文教育就是分段,分层,段落大意,寓意是什么,文章象征着一种什么什么力量。搞来搞去就是这一套。腻味了。
作者: 风之翼    时间: 2008-10-30 21:07
语文就是这样学的,不过有些大师的文章是在是滥
作者: 晃晃叮    时间: 2008-10-31 10:05
看到虫的帖子被翻上来,情不自禁就会进来看看。想念虫啊!
作者: babyby    时间: 2008-10-31 12:53
我现在想来,学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实在是没有用。不说他们文章如何,而是,语文老师那水平...还有,考试的时候无非是中心思想。。。。想想真后悔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