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来自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堂姐妹 [打印本页]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1 21:19
标题: 来自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堂姐妹
我认识这样的一对兄弟,俩人都是90年代初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现在都生有一个女儿,堂姐妹俩年龄相差仅三天,他们所在的家庭背景却是相差甚远。哥哥在公司里上班,哥哥娶的妻子没有工作,但很开朗能干,整个家照料得很好,剩下的闲功夫都用去打麻将去了,根本没管小孩的学习,这个哥哥下班后有时会用很少的时间辅导一下小孩,小孩剩下的时间都是玩和看电视;这个弟弟呢是大学里头的老师,娶的妻子是他的同事,她很注重家庭教育,又是读经,又是学英语,还送小朋友去参加了一两个兴趣班,而且这个妈妈英语特棒,所以很早就给这个孩子进行双语教育。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说:肯定是弟弟的孩子优秀了。现在我再来说说这两个小朋友吧。哥哥的孩子从小就被称为牙尖嘴利,有点小聪明的那种;而弟弟家的小孩则是忠厚老实的那种,但是可能是由于读经的缘故,记忆力很好。她俩现在都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不相上下,都徘徊在100分左右,但是姐姐就显得更大胆自信些,而妹妹则显得有些畏缩。
有了这样的比较,这个妹妹的妈妈常常对我说:有时候觉得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是啊,我也在想,因为我家的情况也和这个妹妹家的情况差不多,如果结果是一样的,那当然是让小孩轻松的成长更好了,不是吗?
欢迎大家来讨论。
作者: 新年快乐    时间: 2007-1-1 21:34
教育有家长使上力的地方也有家长使不上力的地方。认清楚就释怀了!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1-1 21:39
教育有家长使上力的地方也有家长使不上力的地方。认清楚就释怀了!
-----同意这句!

再加一句:孩子有需要家长管的,有不需要家长管的,知道有区别也释怀了!
作者: 云起    时间: 2007-1-1 21:47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没有可比性,如果孩子开心,学多点不是坏事,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强,那么父母的投入也许就可以少一点。父母投入多,不等于就要孩子不快乐啊。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1 22:34
这个妹妹的妈妈是我的同事,我们常聊育儿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俩人所给小孩的教育差不多。听她说,从本性来看,她女儿有礼貌懂事,明事理,这我是亲眼所见的;而她女儿的堂姐很娇气。
以上大家所言及是,我同时在想这两个小孩各有优势,一个性格大胆,一个有知识的积累,再大些,这俩姐妹的发展会怎样呢?

[ 本帖最后由 yqbyqb8 于 2007-1-1 22:36 编辑 ]
作者: coolbaby    时间: 2007-1-1 23:25
每个人都有适合她成长的环境,我有个同村的叔叔,大字不识几个,可卖起菜来,一般人算账都没他快,你能说他笨吗?生活际遇的好与坏是个很难说的清的问题,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我大学的同学中学习好的现在工作稳定,挣点不算少也不算多的死工资,撑不死也饿不着.而另外的同学,有车\有房\有票子的比比皆是,这又如何解释呢?
作者: skyye    时间: 2007-1-1 23:42
我的宗旨,在孩子满足身为学生本身应尽的义务后尽可能让孩子快乐,由他去选择他想做的事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1-2 07:35
既然要猜,就来扯淡一把。

往好里想:
妹妹以后当老师,教授,靠研究,写论文,讲课吃饭。又或者在实验室里负责操作,在公司里做实事。
姐姐呢,如果在高中也保持成绩好的话,她以后不是做事的人,是管人的人。管她妹妹那种人。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2 08:31
不同年龄段,教育重点不一样,搞混了,收效必定甚微
双语教育的那个孩子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目前无法用更广泛的标准去评价......草根就是草根,能出头的是极少数,王公将相之子,不能出头的是极少数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2 09:41
发帖子之时,自己的思路并没有理清楚,现在才知道自己想真正弄明白的是什么.
其实这俩姐妹里头还存在一个管教的度的问题.姐姐学得主动些,而妹妹被管教引导着学.我身边的有这样的例子,我生活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里,每年都有参加高考的,基本都能考上大学,但总体给我的感觉是教授的孩子考不过坐办公室的或者饭堂的,而相对来说,教授的孩子管教是比较多的,其他人的孩子靠自己的比较多.生活在这样单纯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知道学习的重要,然而主动地学习就显得比被动管教着学显得有优势了.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2 09:46
标题: 回复 #9 jjhs 的帖子
是啊,知识是渗透的过程,小孩这么小,也不是出成绩的时候
作者: xiaoyun69    时间: 2007-1-2 11:15
标题: 回复 #1 yqbyqb8 的帖子
孩子这么小的情况下,我反对大人有空就打麻将、打牌;我的儿子很少让他看电视,哪怕现在家里爷爷奶奶时时在看电视;我也找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买了好多书,可现在没有强迫他学习,我花了大量时间陪他出去玩。
孩子快乐是最重要的,但一些习惯也是要从小慢慢养成的。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2 11:31
标题: 回复 #4 云起 的帖子
要给成绩下定义太难了吧,我心里想的大概是收获.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1-2 15:08
  两个人性格不同。

  教育没有错。
  不用教就能自觉学习的永动机类型的孩子太少了。

  其实,也不一定性格内向就什么都不好。口头表达不强,可能逼迫孩子笔头能力强。
  内省的人更有深度。如果家庭环境好,起步高,不在乎内向外向。

  jjhs说得好
  
王公将相之子,不能出头的是极少数


作者: 云起    时间: 2007-1-2 17:18
我们还可以想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出头?未必把
作者: 深蓝浅蓝    时间: 2007-1-2 17:24
--妹妹则显得有些畏缩

妹妹显得畏缩,应该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如果本身性格较为内向,家长在教育方面又极为强势的强迫学习,不注重对其个性的培养,会导致孩子更为内向

一年级成绩差不多并不代表一直都是这样,除非姐姐真的是天纵奇才,否则相同的资质下接受不同教育的差距在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有所体现。

我个人意见妹妹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教育是没错的,关键是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另外再加强自信及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

[ 本帖最后由 深蓝浅蓝 于 2007-1-2 17:31 编辑 ]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3 12:46
我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每个小孩都是好奇好学的,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这个姐姐的妈妈爱打麻将,但她有爸爸适度的引导,所以她充分地发挥了她的自信和好学.
很多父母自称重教育,可是在管教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去耐心的时候,这样小孩的信心就会慢慢减少啊.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3 12:47
标题: 回复 #14 hq1966 的帖子
纨绔子弟也不在少数啊!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1-3 15:15
原帖由 yqbyqb8 于 2007-1-3 12:47 发表
纨绔子弟也不在少数啊!


  纨绔子弟就是天生高人一头啊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7-1-3 15:43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1-3 15:15 发表


  纨绔子弟就是天生高人一头啊


先天啊先天。

人的不平等从出生前开始……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3 18:33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1-3 15:43 发表


先天啊先天。

人的不平等从出生前开始……

所以,俺的信条是: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宝宝
作者: 闲云流水    时间: 2007-1-4 12:34
原帖由 jjhs 于 2007-1-2 08:31 发表
不同年龄段,教育重点不一样,搞混了,收效必定甚微
双语教育的那个孩子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目前无法用更广泛的标准去评价......草根就是草根,能出头的是极少数,王公将相之子,不能出头的是极少数



毛泽东是草根,朱元璋更是草根(都当过叫化子的)……可是这些草根对中国的影响都可谓深远呀!

王公将相之子出头都是靠的老子的势力,纨绔子弟大概还在大多数。
作者: 闲云流水    时间: 2007-1-4 13:02
我的大哥整天忙于做生意,根本不管孩子,我的大嫂极爱打麻将、玩牌,什么玩的花样都喜欢。两人都不管孩子。他们的女儿,我的侄女却是从小就爱学习,回家发现门关了,爸爸妈妈不在家,就自己趴小板凳(一般门外放个比较旧的条凳,没人要的)上写作业,看书。她 小时候也是极爱看书的,可是她爸爸妈妈都不给她买书,还记得她六岁左右缠着我给她讲故事的样子,真是可爱。她现在已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

我大哥大嫂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侄子。他上小学时,我哥哥嫂子照样是不管的,但学习一直很好。到他上初中高中时哥哥嫂子忽然就关心起来了,在他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专门照顾他,说是照顾,其实就有了看管的很大成份在里面,侄子逆反心理很强啊,几次三番地要闹独立,去年(2006年)又离家出走,我在他和哥哥嫂子中斡旋,要他一定读书,他最后同意读书,但提出转到离家几百公里的学校去读,不要妈妈陪读,也不要爸爸去看他,说是打扰他,可见他们的亲子关系是多么恶劣了。侄子07年高考,现在终于如他所愿在离家几百公里的新学校读书,这学校是寄宿制,条件很不好,据说连开水、电源插座都没有,除了每月休息两天外平时不能私自离校,否则,抓到了被开除。平时会见来“探视”的人都要经过老师的批准。他姐姐中途去看过他一次,都是老师批准后在一间教室里见他的。侄子自己也说这里象个监狱,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反而在那里适应得很好,听说养得比以前还白了点胖了点,因为生活有规律,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包袱了罢。

说这么多,是觉得学习就象吃饭一样,逼着吃反倒会倒了胃口,不逼,抱着“你爱吃不吃,饿的是你自己”这样的想法无为而治,可能效果反而好。

有的人会说我在教授孩子知识时就不会强逼他的,让他在快乐中学。要保证自己在教授的过程中永远不带情绪,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4 13:09
原帖由 闲云流水 于 2007-1-4 12:34 发表



毛泽东是草根,朱元璋更是草根(都当过叫化子的)……可是这些草根对中国的影响都可谓深远呀!

王公将相之子出头都是靠的老子的势力,纨绔子弟大概还在大多数。

看概率,再看内涵,不要只对这个说法反感
有很多东西是有阶层的。。。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4 13:17
原帖由 闲云流水 于 2007-1-4 13:02 发表
我的大哥整天忙于做生意,根本不管孩子,我的大嫂极爱打麻将、玩牌,什么玩的花样都喜欢。两人都不管孩子。他们的女儿,我的侄女却是从小就爱学习,回家发现门关了,爸爸妈妈不在家,就自己趴小板凳(一般门外放 ...

这样的孩子是小概率事件,从我看到的同学里,确实有这样的人,而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并不是表面上最认真的那个,可一个班也就一两个这样的人,有的班可能还没有(看生源情况吧)
回过头来,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搞僵了,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成绩好有什么用,精神缺陷比学习成绩更危险
作者: 闲云流水    时间: 2007-1-4 13:21
让孩子学会做人,保持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吧。

很不幸的是,我发现自己在步哥哥嫂子的后尘,在“鞭策”着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他自己几乎没有学习的兴趣。明知道这样不好,还是忍不住这样下意识地逼他去学,似乎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我还能控制得住他,等他到了青春逆反期,不知是不是会跟他表哥一样闹独立?好象大多数家庭都会这样做哦,对孩子的学习撒手不管的很多家长是农村的家长吧,自己不懂什么,也就懒得教,而且还有很多农活要做,也管不过来,就完全看孩子自己了。我觉得农村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是“望天收”的那种。

我自己整个的求学过程,父母也是基本不过问的,顶多就是期末了问一下成绩。要是碰上下雪了等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劝我“别去上学了,一两天没关系的……”之类的话,我还就是不听她 的,非要去上学  家中长辈从来没有辅导过我的学习,也不知道我学习了到底什么东西。快小学毕业了,外公问我九九乘法口诀,我答得很流利,他老人家兴奋地跟他的牌友说我聪明,说这么难的都知道了……我当时觉得简直太小看我了,呵呵~~~
作者: 闲云流水    时间: 2007-1-4 13:31
原帖由 jjhs 于 2007-1-4 13:17 发表

这样的孩子是小概率事件,从我看到的同学里,确实有这样的人,而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并不是表面上最认真的那个,可一个班也就一两个这样的人,有的班可能还没有(看生源情况吧)
回过头来,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搞僵 ...


怎么小概率事件都让我给赶上了?

我身边的同事有个在上初中的儿子,他的妹妹家有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妹妹。

同事的儿子可是让同事操死了心,家教费用、课外班的费用一个月要2000左右,可能是逼得紧了,就不爱学,多一个字都不写。听说新找了数学家教,本来孩子也是极反感的,老师很厉害,第一次上课不授知识,专门跟他谈心,竟然一下子喜欢听他讲课了,攻心为上呀!

同事妹妹的女儿,父母平时也是根本不管她的学习,但人家就是争气,平时学习很好,根本不让家长操心,考中考时也是在她那个区成绩名列前茅。
作者: pearlzhang    时间: 2007-1-4 13:40
不急不急。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现在还不能定论。

我认为:早教好的,上学期间成绩不见得一定一直很好,也看到一些例子。

觉得疏导比指导更有效。
作者: 闲云流水    时间: 2007-1-4 13:50
原帖由 jjhs 于 2007-1-4 13:09 发表

看概率,再看内涵,不要只对这个说法反感
有很多东西是有阶层的。。。


看内涵,我就想到了新中国的建立,想到了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的子女成就了曾经的、现在的很多高官……

再深挖内涵,就是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大多数是草根……当然,不是所有的草根都能这样,但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草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霸气,有种原始的野性……太儒雅的人成不了王,但可为良相

再联想,如果再有那么一次机会,能成霸业的人还说不定又是一个草根呢。在中国,还是草根多的呀!草根经过了大自然的风吹雨打,抵抗力、承受力都比温室里的花木强多了。这时候,打破原有阶层的重任就落到了草根们的身上了

规矩是人定的,既要学会遵守规矩,更要学会挑战规矩,最要不得的是连挑战规矩的“贼心”都没有了。没有“贼心”的草根不是好草根
作者: 刘澈    时间: 2007-1-4 14:03
有很多书籍(早教类)都说过,小学三四年级前是分不出高下的,请楼主转告你的朋友,一定要坚持,孩子不一定要教成什么样子,而在于做父母的曾经为了孩子的成长进了心力,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抓学习,现在不是素质教育时代吗?

谢谢楼主的主题。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4 14:11
原帖由 闲云流水 于 2007-1-4 13:21 发表
让孩子学会做人,保持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吧。

很不幸的是,我发现自己在步哥哥嫂子的后尘,在“鞭策”着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他自己几乎没有学习的兴趣。明知道这样不好,还是忍不住这样下 ...

同意红字的说
作者: diuer    时间: 2007-1-4 14:35
所谓早教收获,我感觉不应该是横向比的,应该纵比.比如这个堂妹,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可能成绩要差好多,当然这个如果是永远不可能得到验证的.
再比如我的儿子,我从小就很注意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但到目前为止,他仍然属于比较内向的,我只能将其归因为遗传的基因作用.
这个事例给我的启示更多存在于教育方法上,我们这些注重早教\教育的,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引导他主动学习,正如闲云所说的在教育过程中永远不带情绪,不强迫他去学习.
作者: jjhs    时间: 2007-1-4 14:36
原帖由 闲云流水 于 2007-1-4 13:50 发表


看内涵,我就想到了新中国的建立,想到了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的子女成就了曾经的、现在的很多高官……

再深挖内涵,就是那些开国将军、元老们大多数是草根……当然,不是所有的 ...

偷空简单回一个
你说的那叫草寇,什么郑三发子,袁世凯之流滴人,比喻的时期也不大对,乱世出的是枭雄,不是思想品德和科学教育的最佳时期,那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保命和不要站错队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7-1-4 15:32
云起           2007-1-3 19:23          金钱          +5           物质丰富点等于高人一等么?


  坐船和坐飞机的时候可能会高二等
作者: dyly    时间: 2007-1-4 16:31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农村的学校,好象八几年虽然考上大学很荣耀,农村人尤其知道考上中专大学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但是我记忆中很少有家长去管孩子的学习。包括我妈妈本身就是小学老师,也从来没管过我的学习,而且农村学校的教学学习习惯是一切都在学校里完成学习,放学后没有作业的。所以我记忆中都没有家庭给孩子准备写字桌,用不着阿!更没有家长陪读了,我印象中没有问过我妈妈一道题,没有让她给我辅导过。这样同样的外在环境下,一个班最多也就只有少数人学些很好了,考上了中专和大学的。确实有些孩子是不适应学校的考试和教学(我不说他们笨)而考不好辍学的,比如大我两岁的表姐最后留级和我一班,我知道她有多努力,我也给她讲解,可是她就是学不懂学不好,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但是大多数我的那些同学都是很聪明完全能适应考试的,可是他们没有对自我的期望,随大流,周围的同学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再没有家长老师引导,很容易就辍学放弃的,现在后悔的也很多,都说自己那时太傻,关键的时候不知道抓住机会。也埋怨自己的命运父母没什么水平。估计那时农村孩子80%辍学的原因都是这个原因的,那时还没有读不起书的问题。我们初中班里十多个同学常被老师夸的,大都坚持着上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或者大专接受了高等教育。家长起的因素很少的,他们中很多小学时学习很差的,我觉得原因还是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了,内心里认为自己是要进城的,要考上中专和大学的,是有很大的前途的,所以最后的高考时候就能努力坚持刻苦学习一两年而成功。所以我始终认为小学初中时候给孩子内心里种上一颗向上的种子很关键,这样孩子就有了内驱力去努力坚持学习,即使中间有学习不好的时候,但到了关键时候他们自己会把握住而且能在大环境的帮助下控制住自己。如果管的太多,孩子厌恶学习而且始终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长大后自己也干不了多大的事,那还不如不管。而有的孩子关键时刻是需要管的,管一阵子让他得到班里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美,他尝到了努力的甜头,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种子种下了,自己就会发芽的。
作者: yqbyqb8    时间: 2007-1-7 20:37
都是高人啊,切中要点!看了大家的帖子学到许多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