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美国孩子的数学作业,你的孩子会怎样处理这两道题?(三、四年级的家长请进) [打印本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21 13:10
标题: 美国孩子的数学作业,你的孩子会怎样处理这两道题?(三、四年级的家长请进)
数学题

答题要求:


将你解题的所有工作显示出来,并且用书面语言(对你的解题工作)作一个详细彻底的解释。

1、 乔纳森有十五张垒球卡。劳伦和辛迪各有六张垒球卡。这三位朋友决定要平均分享这些卡。他们每个人得到多少?
显示并解释你是怎样得到你的答案的。


2、史蒂活和悉尼都吃麦当劳。 他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麦当劳是在星期一。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麦当劳,悉尼每六天吃一次麦当劳。下一次他们在麦当劳相遇是在哪一天?麦当劳在周日关门。
显示并解释你是怎样得到你的答案的。


这种题目每周都会有一两次。对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在国内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题目,虫子做这样的题目的思维方式我觉得很有“中国特色”。到底是不是这样,我很想看看更多孩子的情况。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来试一下。这也是一个探索孩子思维方式的机会。

有结果了,请跟贴,内容不仅是孩子写的作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家长的观察记录,体现了孩子的整个思考过程。
也许,孩子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会需要家长指导一下,这个时候家长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


很期待!很感谢!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2-21 13:14 编辑 ]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1 16:57
儿子读一年级,不符合楼主要求,冒险把第一题告诉儿子.只是把些洋名换成中国名,

儿子答题如下:
有十五张的,拿9张出来就和那两个有六张的一样多了,再把这9张分给他们三个一人3张就知道每人可以得9张,大家就一样多了

俺看了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1 17:06
提示了儿子一句"注意认真观察题目,搞懂题目意思"

儿子继续答:有6张的两个每人得到3张,那个多的一张都没有得到还少了6张.
然后儿子非常疑惑地嘲笑般望着俺:爸爸,你脑袋进水了吧,题目说的有问题

俺继续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1 17:42
望着儿子,俺问:什么是分享啊?
儿子说"没有学过,不明白,就知道要平均分配这些卡"

俺把儿子小鼻子刮一下:这叫冒险的代价.

儿子现在热烈玩游戏中,因为作业完成后到他玩游戏时间了.老爸说话要算数
作者: FnW    时间: 2006-12-21 22:19
孩子还小,连乘除是什么都还不会,就让我来充当一回小朋友吧。

很久没有机会做数学题了,趁着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先让这个生锈的脑袋运动运动。

这些数学题应该不像楼上的那么复杂吧?


1、 乔纳森有十五张垒球卡。劳伦和辛迪各有六张垒球卡。这三位朋友决定要平均分享这些卡。他们每个人得到多少?
显示并解释你是怎样得到你的答案的。


答题:

乔纳森 有 15 张卡
劳伦   有 6 张卡
辛迪   有 6 张卡

共有:15 + 6 + 6 = 27 张卡

3 人平分:  27 / 3  = 9 张卡。

答案:每人得 9 张卡。


以前我的老师是这么教的。

对吗?老师?

第二题, 想到了再来回答好了。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1 22:27
第一题我的考虑方式和FNW一样,第二题有个问题:每五天或者每六天是不是关门了也去?还是关门那天跟着就顺延一天?

明天让儿子来做,一年级,估计只能做出第一题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6-12-21 22:30
原帖由 skyye 于 2006-12-21 22:27 发表
第一题我的考虑方式和FNW一样,第二题有个问题:每五天或者每六天是不是关门了也去?还是关门那天跟着就顺延一天?

明天让儿子来做,一年级,估计只能做出第一题

应该是说关门就算一次,但是就碰不上了。我考虑的是用二元方程来做呢,考虑得太复杂了,肯定不是的。所以没敢献丑,嘻嘻
作者: FnW    时间: 2006-12-21 22:36
原帖由 skyye 于 2006-12-21 22:27 发表
第一题我的考虑方式和FNW一样,第二题有个问题:每五天或者每六天是不是关门了也去?还是关门那天跟着就顺延一天?

明天让儿子来做,一年级,估计只能做出第一题


如果用延一天的方式,那每六天才吃一次的悉尼不变成了每次都得延一天吗?如果是这么一回事,那答案就只有星期一了。那,每六天这一说又不能成立了!

要不然,答案就是 5 x 6 = 30 / 7 剩 2,星期一加两天就是星期三了。这个得想想如何解释呢?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1 22:38
原帖由 行至水穷处 于 2006-12-21 22:30 发表

应该是说关门就算一次,但是就碰不上了。我考虑的是用二元方程来做呢,考虑得太复杂了,肯定不是的。所以没敢献丑,嘻嘻


FnW  2006-12-21 22:32  威望  +2  我也是为这个延一天的问题。。。。
FnW  2006-12-21 22:32  金钱  +2  我也是为这个延一天的问题。。。。


我的看法,这个如果不考虑关门的话只要求最小公倍数然后看那天是不是星期日就行了,顺延的话比较复杂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1 22:39
原帖由 FnW 于 2006-12-21 22:36 发表


如果用延一天的方式,那每六天才吃一次的悉尼不变成了每次都得延一天吗?如果是这么一回事,那答案就只有星期一了。那,每六天这一说又不能成立了!

要不然,答案就是 5 x 6 = 30 / 7 剩 2,星期一 ...



FNW回贴很快呢,跟我的想法一样
作者: FnW    时间: 2006-12-21 22:49
5 x 6 = 30 / 7 剩 2,星期一加两天就是星期三了


这个算法其实还有个问题。悉尼的第一个六天就刚巧碰上星期日了!跳过,再等六天才吃吗?还是延一天?然后继续从星期日加六天?

是不是我把问题复杂化了?
作者: qqmei    时间: 2006-12-21 23:04
看了三四年级的家长,就把我拒之门外了

看了楼上的几位的算法,还是敲敲门,进来说二句

第一题,儿子应该没问题,都能做,主要是一个语言表达自己解题思路的问题,等明天孩子全托回来,让他们做一下,够时间,扫描上来。

第二题,我孩子有点难度,因为我知道他们对余数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解题中还不行,余数在上海的课程里,应该是2年级下的教学,孩子只能做些概念性的题目,这类复杂的综合运用的题型接触不多,一定会愣住的。我提示提示他们看看,行不?

另二句,体外话,这类题型在国内也有,属于附加题,综合类的,解题思路比较宽,需要绕几个弯(对已学的知识点),老虫如果需要,可以提供一些

顺便也给小虫出一道我孩子的一年级数学测试题,我儿子都没做出,是我后来提示他们用......

翻了下儿子的测试卷没找到,待会我把原始的试卷放上来....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6-12-21 23:31
来看FnW和skyye做题来了。

觉得美国三--四年级的数学题,绝对没有国内的习题难,很多题都会难倒我这个笨家长。

鼠版中的老鼠可是数学厉害,估计这小题他是不会做的,等着老虫讲解如何通过此题目探索孩子思维吧。
作者: zmj0048    时间: 2006-12-22 00:02
四年级了,碰巧买过两本math skills,最近也在陪孩子做类似的训练。

1、 乔纳森有十五张垒球卡。劳伦和辛迪各有六张垒球卡。这三位朋友决定要平均分享这些卡。他们每个人得到多少?

孩子的解题思路(训练过的):
1.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每个人得到多少?
2.已知条件:乔纳森有十五张垒球卡。劳伦和辛迪各有六张垒球卡
                                                 三个人平均分
3.寻找解题方法:求平均数
4.解题 :  (15+6+6)/3=9(张)
5.答:每个人得到9张
6.验算答案是否合理:9x3=27        27-15-6-6=0       说明答案是对的

2、史蒂活和悉尼都吃麦当劳。 他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麦当劳是在星期一。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麦当劳,悉尼每六天吃一次麦当劳。下一次他们在麦当劳相遇是在哪一天?麦当劳在周日关门。

1.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次他们在麦当劳相遇是在哪一天?
2. 已知条件: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麦当劳,悉尼每六天吃一次麦当劳
                     他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麦当劳是在星期一
                     麦当劳在周日关门
3.解题方法:列表法
4.表略(表格共3行,第一行是星期几(1-7循环),第二行史蒂活,第三行悉尼,吃麦当劳的那天打勾, 相遇的那天是星期一)
5.答: 下一次他们在麦当劳相遇的那天是星期一
6.验算答案是否合理?悉尼每6天吃一次,麦当劳周日关门,悉尼每次吃麦当劳的时间都是星期一,所以跟史蒂活相遇的时间肯定在星期一。
或者用计算的方法:5x7=35  (悉尼每6天吃一次, 麦当劳在周日关门,视同每7天吃一次)  35/7=5 说明刚好过5周后,他们再相遇,相遇的那天仍是星期一(这个是经过提示后修改的)

[ 本帖最后由 zmj0048 于 2006-12-22 01:08 编辑 ]
作者: zmj0048    时间: 2006-12-22 00:15
美国老师偏重的是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国内偏重的是解题技巧。比如下面这题:
Thomas Jefferson was the sixth youngest person to sig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1776. Benjamin Franklin was 37 years older than Jefferson. The sum of their ages was 103. How old was Jefferson when he sign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国内的孩子做法一般是:
(103-37)/2=33(岁)      答:....                完了

[ 本帖最后由 zmj0048 于 2006-12-22 00:37 编辑 ]
作者: 缘源圆    时间: 2006-12-22 01:39
标题: 回复 #14 zmj0048 的帖子
谢谢 zmj0048 的解答。

这种解法,以前只有读书时因为必须靠它来及格才用的,毕业后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所以15楼的算法如果不用分析解法,我也是会用你提供的那个算法的,最多是加多几个字而已。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6-12-22 02:10
小孩还不会,我的想法:
第一题想到的是加起来平分;
第二题想到的是,5*6=30,30/7=4…2。四周后的星期三。如果中间的遇到周未后延,通通都后延了的话,就不符合题目的五天一次六天一次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22 03:26
到目前为止,“谈天说地”儿子的答案是比较符合题目标准的。他能够去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他的家长基本跑题了。
看来两地的学习方法确是有差异。

请注意一楼的这行字:“用书面语言(对你的解题工作)作一个详细彻底的解释。”

不够明白?

比如,第一题:
学过乘法孩子都能马上列出这样的算式:(15+6+6)/3
然后,请他回答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解题?为什么列出这样的算式?
解释是要详细彻底的。
什么叫详细彻底?
就是说,别人看了你的解释,所有问题都明白了,再也不能就这道题目提出一个问号来了。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2 05:56
第2题根据俺的判断儿子应该不会做,但老虫MM说了是美国货,心理感觉应该让儿子见识一下洋货,免得长大后如他老爸一样被人认为没有素质.

睡觉前把题目象绕口令一般告诉给儿子,儿子的回答如下
爸爸,你今天出题没有水平,这样的题目拿个日历来就做出来了
儿子跑去拿日历,俺一边狂 ,一边给自己圆场子:儿子,如果现在爸爸不让看日历,你怎么办?
儿子满不在乎地说:自己画一张不就可以做吗?
俺听了继续

楼上各位老大,俺谈天说地平日泡坛子扯淡惯了,也一直认为俺是很了解自己孩子的,但这两个美国货一拿来看,我对孩子的思维方式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关于第一题儿子教育老爸的话都不好意思贴出来
作者: jingling81    时间: 2006-12-22 09:13
这些题孩子做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个解释实在是很头痛的事情,我家孩子可以做,但是分析过程我持怀疑态度,孩子好多时候是在走套路,也许就是中国做法的一种体现吧.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2 13:28
原帖由 zmj0048 于 2006-12-22 00:02 发表
6.验算答案是否合理?悉尼每6天吃一次,麦当劳周日关门,悉尼每次吃麦当劳的时间都是星期一,所以跟史蒂活相遇的时间肯定在星期一。
或者用计算的方法:5x7=35  (悉尼每6天吃一次, 麦当劳在周日关门,视同每7天吃一次)  35/7=5 说明刚好过5周后,他们再相遇,相遇的那天仍是星期一(这个是经过提示后修改的)



很赞同这种解题思路

偶的疑问在于:每6天者因关门顺延视为7天,则与6天的题意相悖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2 13:31
原帖由 谈天说地 于 2006-12-22 05:56 发表
第2题根据俺的判断儿子应该不会做,但老虫MM说了是美国货,心理感觉应该让儿子见识一下洋货,免得长大后如他老爸一样被人认为没有素质.

睡觉前把题目象绕口令一般告诉给儿子,儿子的回答如下
爸爸,你今天出题没 ...


贵公子强啊,关于第二题偶目前还在晕……

晚上先问儿子再说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6-12-22 15:09
我刚问我女儿,三个小朋友,宝宝有一张小卡片,妞妞有一张小卡片,月月有4张,怎么分成一样多。女儿告诉我月先拿出一张,剩下的三张再分,每人有2张。然后她问我宝宝有2张,妞有5张,月有20张,我说不会,妞告诉我可以让月先拿出5张,也可以先拿出2张,剩下的再分。然后女儿又出一题是宝有3张,妞有3张,月有5张,自己算算分不开,又给月加了一张。第二题还没问呢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2 17:52
儿子做题如下:

第一题:

儿子说:15+12=27   27/3=9

问为什么,说:先算总共多少张,再分给每个人

第二题:

让孩子自己看的题目,解题过程如下:

首先提一个问题:每五天是五天呢还是隔了五天,我说是五天

A(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B(悉尼)每六天吃一次。麦当劳在周日关门,遇见是星期一,然后A就是1+5星期六,B就是1+6星期天,第二次A是星期四,B是……(他没考虑顺延,就这么继续星期下去)算着算着自己算乱了,跟我说:“妈妈,你干吗让我做,这么复杂,我不做了”,赶紧提示可以列表啊,a一列、b一列,然后星期,于是又来了兴致,自己说:“打勾的是吃,打×的没去,星期天关门画圈,圈底下带个勾的,就表示去了没吃上:”过了会报出答案:“妈妈,他们在第五个星期的星期三都去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23 00:24
标题: 回复 #24 skyye 的帖子
第一题:
为什么要先算总共多少张?


第二题:
回忆自己解题过程,把这个过程写出来——自己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6-12-23 12:20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6-12-22 03:26 发表
到目前为止,“谈天说地”儿子的答案是比较符合题目标准的。他能够去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他的家长基本跑题了。
看来两地的学习方法确是有差异。

请注意一楼的这行字:“用书面语言(对你的解题工 ...


那……交换着看,每个人都有权看全部的卡片;或者……找个复印机,每张卡片再复印两份……

第二题嘛,就在这个星期六,因为星期天关门呀,为什么只可以后延不可以前提呢……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6-12-23 20:51
三年级的儿子算每一题是说把总数加起来除3就行了。第二题也是说算5*6=30,30天后星期几。四年级的儿子表示同意弟弟第一题的算法,第二题干脆不算了。我自己也迷糊,还是比较同意小儿子的算法。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6-12-23 22:26
我儿子上三年级,他在学校里做类似的"文字题",就是我们国内说的应用题吧,所以熟悉这类题目.

第一题,他想到没想就说是30天以后,用的是6X5 和5X6,这么算的.他没考虑麦当劳关门.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结果对不对,我数学不好.

第二题,他说每人九张.把三个人的卡放在一起,除以三,这么来的.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6-12-23 22:28
对不起,我把第一题和第二题还标反了.看我这糊涂得~~
作者: 考拉考拉    时间: 2006-12-23 22:33
我还遵照指示想请儿子用"书面语言"给我这数学能力不好的人解释一下,可是人家忙着吃冰淇淋,心里还惦着要看本好看的书,不耐烦解释给我听,所以我也不好勉强.
作者: skyye    时间: 2006-12-24 13:23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6-12-23 00:24 发表
第一题:
为什么要先算总共多少张?


第二题:
回忆自己解题过程,把这个过程写出来——自己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第一题:
为什么要先算总共多少张?

答:不先算总数不就乱了吗,不好分

第二题回忆如下:

数不过来,画了那张表看的呀,一个5天吃,一个6天吃,他俩不就是在星期三碰到的吗


问了一下:有没有想过验证?
回答:验证什么?
说:就像第一题,不是一人九张吗,你算下3×9是否是27,再看27是否可以分成6、6、15
回答:27/3等于9,不就是3*9=27吗
……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2-26 18:37
呵呵,咱们的国内的应试教育把大人孩子都培养成一样的算题机器,一看这个题型就在想是用除法还是乘方? dawnch用美国解题的方法是想让大家体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而不是套用题型和公式,我也觉得这样的思维训练对孩子的解决能力是远比会解题型有意义的。看谈天说地的孩子,就是没上学才会用本来的思维方式解决的。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12-26 20:00
  宝宝仔仔还只会20以内加减,我来代劳。
  
  第一题:
  5+2+2=9 每人把自己的平分三份再分给其他2人。
  老虫一再提醒大家,可能是想看到这种算法
  米国人采用这种解法的比例应该会比中国人高,这种解法体现了分享又突出了自我。

  谈天说地家小子是杀富济贫的解法,比较独特,但又有点中国味,米国人会怕怕。谈天说地拿“分享”精神耳提面命,无奈小子有主见  从解第二题的过程看,小子很有气势,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多数人选择经典的解法,加起来除以3,吃大锅饭,有中国特色啊,但是,相信多数米国人也喜欢这样吃大锅饭

  小意的交换着看很具启发性,给我们开了天灵盖


  第二题
  zmj0048的解法比较独特,有启发性,但我还是愿意死扣题目,比较赞同skyye的小子用√和×找出的结果和解释(逢星期天去了没吃)。
  

作者: dasada0    时间: 2006-12-26 22:44
d第二题标准答案是:出题的人脑子进水了--言语混乱。
作者: 健乐宝    时间: 2006-12-27 16:39
标题: 回复 #32 dyly 的帖子
我觉得也是,不知道自已的孩子在没有学会乘除之前的思维方式和学会以后的思维方式会不会改变.就像我们很简单的题目都会去用方程式去套一样.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8 03:38
原帖由 dyly 于 2006-12-26 18:37 发表
看谈天说地的孩子,就是没上学才会用本来的思维方式解决的。


说俺孩子没有上学他第一个跟你急,俺LP那是吃过苦头滴,MM如果到俺家来玩那可要小心.

周末,儿子邀请一帮同学到家玩,家里玩具那是总动员了滴,家里楼上楼下那是大闹天宫了滴.儿子及同学是非常愉快滴,各位猴哥猴姐告别是没有收拾玩具滴,可LP是有极度整洁癖好滴,回家碰见儿子送同学那一场口舌之战是不可避免滴

LP亲切招呼顺带谆谆教诲:"各位小朋友,大家一起帮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猴哥猴姐们快乐地帮玩具找家去了,只有儿子站着不动.
LP 问:"你为什么不去啊?"
儿子嬉皮笑脸 :"我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我可以不收拾"
LP诚恳地向儿子及一帮同学道歉,儿子才投入到给玩具找家的游戏中去.

俺回来LP告诉俺她当时的尴尬,俺 后被LP疼扁

讲个家庭发生的小事情(属于技术性顶帖),然后看老虫MM给俺们演点洋把戏。把势如果耍得好,俺也不怕丢中国儿童的脸,把儿子解决这两题后教育他老爸的话贴出来搏大家一笑
作者: 谈天说地    时间: 2006-12-28 05:50
谈天说地  2006-12-28 03:43  威望  +2  66大大地厉害,大大地厉害
谈天说地  2006-12-28 03:43  金钱  +2  66大大地厉害,大大地厉害
评分评语写错了,应该改为“66第一题连消带打大大地厉害,66第二题连滚带爬大大地呆板”
作者: qqmei    时间: 2006-12-28 06:33
谈天说地  2006-12-28 04:31  威望  +1  等你的卷子


哦,谢谢,自己抓紧!~
作者: qqmei    时间: 2006-12-29 13:33
六、选作(每道小题 10分 共 20分 )
1. 小刚送给弟弟4个练习本后,还比弟弟多2个练习本,原来弟弟比小刚少(   )个练习本.



自己孩子做完了第一题,基本和小意的思路大同,第二题孩子没完成,故不放上来了,意义不大

放上一题自己孩子做过的题,也请楼主说说,用米国的思路怎么去解决?




[ 本帖最后由 qqmei 于 2006-12-29 14:32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31 03:03
用什么办法解题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能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字!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6-12-31 08:55
不想动脑子。
第一题 数15张,6张,6张纸,然后合在一分成三堆。
第二题 拿个日历在上面画,直至他们的日子是一起的,而且不是星期天的,那是星期几就星期几了。或者做再组星期一至星期天,然后来排,一个数5个一个数6个,不停轮流,直到两个是相同星期日的,答案就出来了。
对每五天吃一次和每六天吃一次怎么理解,如果按五天吃一次,这五天可以随便是哪天的话,那下个星期一就可以一起吃了,只要他们自己约好。如果非要最后一天才可以去的话,我写了十来组1.2.3.4.5.6.7,然后安着顺序把每五天的吃麦当劳的日子作标记,然后做每六天的,结果发现他每一次重合的时候是星期天,第二次重合的日子是星期二。
如果吃的日子刚好碰到星期天是自动取消还是需要灵活一下呢?比如提前或推后一天?题目没有说清楚。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6-12-31 14:20 编辑 ]
作者: 健乐宝    时间: 2007-1-11 16:23
标题: 回复 #39 qqmei 的帖子
说到这道题,以前让俺做,俺是怎么也做不来,侄女做出来后,告诉我意思,俺还是没理解.没办法已经定势思维了.
作者: 健乐宝    时间: 2007-1-11 16:46
标题: 回复 #35 健乐宝 的帖子
我说一下我回去给儿子做的,出了道简单的:我有3张粘纸,他有3张,姐姐有6张,如何分.他先说:一共12张,两个人就是每人6张.我问如果3人呢,答:如果外婆来的话,就每人3张,我问如果3人分呢,答:姐姐给我一张,给你一张,自己一张,为了问清到底会不会,问:每人有几张,他开始不耐烦了,说每人就是4张.

[ 本帖最后由 健乐宝 于 2007-1-11 16:56 编辑 ]
作者: coolbaby    时间: 2007-1-11 17:18
1.(1)把3个数加起来,除以3就是了.
1.(2)用15减去6在除以3,再加上6就行了.
2.从此可以推算出有一各人每周一去,这样推算一下就可以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7-5-4 14:05
标准答案:

这种题,解决方案是有很多的。但无论是怎么样的解题方法,都要用文字写出来。形成象一个说明书一样的东西,让看的人能明白你为什么做,以及做什么,然后照你的说明,可以再现出你的解决步骤。

这种题目的重点不在于等于几,而在于写出怎么做

因此,不要问我对不对。这种作业的评判标准只能是好不好,或者,是否说清楚了

下面的图片,是老师对这种题目提供思考过程的步骤、,以及语言文字、句式的指导。

1、把题目弄明白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题目吗?
(在这个问题中)你想要做或者想要发现的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中)什么是未知的?
(在这个问题中)有什么信息是缺失的,或者是不必要的?

2、设计解题方案
要解决问题,你能做什么?
一些建议:寻找规律、做个表、画个图、列个算式、或者使用猜想、验证。

3、实施方案
执行任何必要的行动。
完成计算
展示你所有的工作

4、解释你的方案
这个题目告诉了我。。。。。。
我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我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
我最终的回答是。。。。。。(记住圈出你的最终答案)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5-4 14:16 编辑 ]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5-4 23:44
第二题好像无解。
“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麦当劳,悉尼每六天吃一次麦当劳。”
也没说是5天或6天里面具体哪天会去吃。
没有更多的限制条件。所以。。。
也许永远碰不上。
也许星期二就碰上了。
还是我脑子进水了
作者: 小猪的铺子    时间: 2007-5-4 23:54
关于第2题的附加说明。

举个例子。你规定儿子:a.每5天吃一次麦当劳,b.每隔5天吃一次麦当劳,ab两条家规下儿子的表现应该是不一样的结果吧,a情况下他可以自由选择在5天里面的任何一天去吃。
所以我认为此题题意不够严谨,严格的讲无解,同楼上所说。

但如果可以确认以下两点:

1.“史蒂活每五天吃一次麦当劳”是指“史蒂活在每五天的最后一天吃一次麦当劳”
2.如果第5天或第6天恰逢周日,吃麦当劳的时间应顺延而非提前。

那么题解如下:

等于是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他们下次相遇在第5x6=30天。
那天星期几呢?
一星期的有效期是6天,因为周日休息。
30/6可以整除,说明跟上次相遇那天的星期几数是一致的。
上此相遇是星期一,所以下次相遇也是星期一啦。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的铺子 于 2007-5-9 23:44 编辑 ]
作者: 风笑笑    时间: 2007-5-7 17:32
有点意思!!!!!!!!
作者: 我是懒猫    时间: 2007-5-9 21:54
第一题的解答认同是一致的,第二题出现2个答案了,zmj0048 地答案:相遇的那天仍是星期一
江山如画地答案:他们在第五个星期的星期三都去了”  我女儿说是周六
作者: qqoo    时间: 2008-11-22 09:46
孩子三年级,也做过相似的题。
1】求和:15+6+6=27
     均分:27/3=9
2】5*6=30
30/7=4余2
1+2=3
星期三相遇
作者: wendyl    时间: 2008-11-24 23:06
女儿一年级,不会除法。只算第一题,思考过程是:
先加起来得27。平均分配,嗯,思考一分钟。先每个人5个,5,5,5就是15。再把6平分,2,2,2。再分一次6,2,2,2。所以每人5+2+2=9。再验算,9+9+9=27。
我刚刚猜到她是把每个人手里的东西都三人平分。至于求和是第一反应,但不会分了。于是换成原始的想法,即每人的东西都分别分分。知道验算应该是一年级的经验。
看来美国出题人不是随便出的数,怎样都能算出来,关键看孩子怎么描述出自己的想法,这可见语文功力。
作者: nelsonhoodo    时间: 2008-12-2 01:25
这种解题的思路倒是很值得借鉴哦
作者: shelley2    时间: 2008-12-3 08:12
其实第二题就说麦当劳周日不关门就行了吗,要不然什么答案都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