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21岁外企美女副总吴莹莹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12-12 19:01
标题: 21岁外企美女副总吴莹莹
??2006年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四女生吴莹莹接受媒体的采访。
  
  吴莹莹,21岁,日前被美国知名软件开发公司——Topcoder聘为亚洲副总裁。这种看似奇迹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在她身上发生了。她创造了100项发明,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她曾获得过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并作为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当选ACM亚洲助理主席,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的成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生,获得了2006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奖,并在2005年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京华时报范继文)
  
  
  绪论:执着创造乐助人,一生竞赛舞长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2003级学生吴莹莹同学,用她二十年的青春生命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旋律。十五年的发明历程,她创造了一百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十二年的竞赛道路,她为师大实现了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十八年的舞蹈生涯,她的身姿在舞台熠熠生辉。热爱生命,对生活满怀感恩之心,使得吴莹莹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不断获得让人惊叹的成绩,也不断贡献出无限的社会价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心社会是吴莹莹的血管里流淌的青春热血,让她心怀更广阔的天地。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她,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为社会大集体贡献力量。然而她的成功不只是那些抽象的得奖数字与名词来衡量,她生命的动人之处,在于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为教育提供另外一种成材路径。在人生的偶然与必然中,在个人奋斗的坚持与艰难中,信念的支撑和精神的力量,才是贯穿她生命本色的动人音符。
  
  发明:百项发明创新始,十年精进开拓勤
  
  用十年的时间,吴莹莹同学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不停地向前迈步,然后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硕果是:100项发明。
  
  在吴莹莹同学的100项发明中,“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速查字典及其检索方法”以及“动态计数印章”三项发明已经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同时还有更多的作品在不断完善和申请国家专利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已经开始申请国际专利。
  
  其中,“OPEN书系”,获得了成都市市政府发明奖金。该书系是由“OPEN 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和“速查字典”两项国家专利为核心的检索装帧技术。这项技术于2004年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并获得该项赛事的最高奖——最佳创意奖。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发起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创造大赛,“速查字典”曾于2000年在四川夺冠。同时,“OPEN书系”具有极大的社会实用价值,OPEN书系中的三代八类产品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具书、教材等一切按章节编排的书籍。据统计,仅OPEN书系中的中文拼音检索工具书一个产品,就能为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节省325个小时。安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发明的估价超过100万元。目前,OPEN书系正在和新加坡鸿国国际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将从该公司获得的海外风险投资高达300万元。美国Victina西湖咨询公司对此发明前景十分看好,并有明确意向表明希望注入风险资金。然而,物质的收益,并不是抉择的唯一指标,吴莹莹同学期望自己的发明,能造福社会,方便大众,让自己的创意更具有广阔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自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对于一切非盈利性的学术、科研、教育机构,吴莹莹同学自愿提供 OPEN技术的无偿使用。
  
  OPEN书系从灵感的产生到不断完善,是一个历时九年的漫长过程。在这九年中,吴莹莹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在研发过程中,她对数百本各式各样的书籍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却从未向困难低过头;OPEN书系也曾经获得过成功,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成功,执着的致力于自己的研究,超越自己,做出更好的作品。
  
  吴莹莹用这样勤勉敬业的态度对待她的每一项发明,她的另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动态计数印章”,获得了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现已经应用于超维职业潜能测评公司,为经济贸易中知识产权的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与“我的千百度”制鞋技术和美丽华(南京)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了生产制作阶段。
  
  除了发明专利的实际应用,吴莹莹的发明创新思想也转化为教育资源,供给社会。吴莹莹同学的发明论文《手推式播种器》、《透明胶贴身助手》和《金字塔,牵动未来》入选了四川省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发明论文《 OPEN字典》、《简易节能笔》由学术刊物《劳技实践与发明创造》收录。与教育部的创新教育结合,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意识树立典范。
  
  科研:探索知识的源泉,挥洒汗水的乐园
  
  在学术科研方面,吴莹莹同学有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原创力以及敏锐的学术眼光。就读于心理系的吴莹莹同学潜心于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独立开创、主持科研课题数项,并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在做创造力研究的过程中讲究方法,狠下苦功。为了选取被试,获取实验数据,在国内,她走访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多所学校,并远涉大洋彼岸,足迹遍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采访高创造力人才,并与海外专家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获得进一步研究的资料,得到了高含金量的科学的研究成果。
  
  吴莹莹同学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并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她主持了两项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科技创造性人才成因分析》、《彩色信息验证》,并主持了“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A类项目《动态计数印章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其中,本科生科研基金优秀课题《科技创造性人才成因分析》已经由国际发展心理学最高会议ISSBD 会议接受,该会议将于2006年7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另一课题《彩色信息验证》在信息学院以高分跨学科结题,其中专利技术“同时呈色多元验证笔”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动态计数印章的设计及实现方法》中的技术“动态计数印章” 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作为骨干成员,吴莹莹同学还参加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课题编号为03JZD0034),对于创造性人才环境方面的调查分析,进行了标准的结构化访谈,并协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施测进行实验,针对于创造性人才的测量与评价撰写了两百余页的研究报告,为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论文《大学生自主性动机发展特点与跨文化研究》入选我国心理学的最高学术会议全国心理学大会,她本人于2006年4月,参加了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SWPA会议。
  
  在学术出版方面,吴莹莹同学编写了《数据结构——角色划分》一书,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算法艺术与程序设计竞赛》,在程序设计爱好者中广泛受到欢迎。她还担任了四川省实验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编委,并在中国心理导向网生命线栏目担任主编,在社会中建立了群众和心理学专业人士交流的平台。
  
  



  竞赛:追寻毕生的梦想,成就生命的辉煌
  
    竞赛之路,需要九分不屈不挠的拼搏换来一分星光闪耀的辉煌。吴莹莹同学经历了十二年艰苦而无止境的程序设计的竞赛之路。伴随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断努力的信念,她经过近乎魔鬼训练的岁月,最终获得傲人的成绩:夺得第二十九届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大学时代的竞赛中,还获得了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师范大学金奖,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师范大学最佳女队奖和北京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
  
    吴莹莹同学,作为一个参赛多年的选手,她深感这项赛事对我国高等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技能的培养的促进作用。为了让ACM能在中国大陆地区得以推广,更多中国学生有机会参与竞赛,在参加比赛之外,她主动担当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志愿者中,负责ACM在亚洲竞赛开展、宣传组织等方面的一些基础活动。由于她的热忱和执着,一年以后,被任命为 ACM亚洲区协调人,承担了大量ACM美国和中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联络工作,并使 ACM亚洲参赛人数达到了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增长。吴莹莹同学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组织比赛的同时,始终注重开展提高学术能力的活动,使亚洲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中国于 2005年夺得世界总冠军的骄人成绩贡献了力量。当年11 月15 日,她当选ACM 亚洲助理主席,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继而应邀出席第三十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及其最高首脑会议RCDS.
  
    在程序设计竞赛之外,她还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在今年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又一举夺得全球总决赛二等奖。
  
    除此之外,她对人文竞赛也充满了兴趣,她于2005年2 月,代表中国,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演讲协会会长的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了“模拟联合国”会议,并在会上就人道主义工作者的法律援助问题发表意见。针锋相对的辩论,让她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展示了卓越的思想和理念,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艺术:轻舞飞扬十八载
  
    立志报国五十年
  
    在学习工作之外,吴莹莹同学也有她丰富多彩的生活。尤其是艺术上的特长,让她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收获。三岁步入艺术的殿堂,学习舞蹈。舞蹈不仅给予了她艺术的熏陶,更赋予了她良好的体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这样的意志又在随后的学术竞赛活动中得到了强化。她六岁时进入了四川省业余舞校,完成了芭蕾基训和民间舞的课程,开始学习芭蕾舞。学习芭蕾舞四年以后,达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分级考试四级。之后开始学习民间舞,并于2003年达到了中国民间舞九级。随后开始主修傣族舞,并以傣族舞《春之印象》为代表作。她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如中央电视台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北京师范大学一百零一周年校庆演出、“我心飞翔”首钢工人慰问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在体育运动方面她也表现出广泛的兴趣,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全校第二名,并积极参加长跑、攀岩、骑马等多项活动。她始终坚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将来发展的基础条件。
  
    尾声:卓然自立勇拼搏,生命之歌为报国
  
    风华正茂的大学时代,就这样如清澈纯净的歌声一般,悠然飘荡而过。其间,恰同学少年间的几多欢乐,领奖台上的一抹淡淡微笑,其中多少努力的汗水和伤心的泪水,多少忘我奋斗挑灯夜战的日夜,各种辛苦磨难,只有自己知道。吴莹莹同学,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个师大人,她平凡但不普通,她用小小身体里积聚的每一丝力量,无限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多年来,她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作为ACM志愿者,她为国人的比赛和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加入了中国红十字会,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她致力于为宁夏西海固受苦的孩子们筹集捐款,以改善他们生存和受教育的环境。为了中华大地上勤劳的父亲母亲,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腾飞,她继续着追寻生命终极意义之旅,继续着生命之歌的华美乐章。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12-12 19:02
呕像,各位父母培养孩子的楷魔!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12-12 20:45
  最近几天常看到类似新闻标题,以为又是什么炒作。
  对21岁感兴趣,对外企感兴趣,对女副总感兴趣,唯独没有注意吴莹莹。

  谢谢老鼠,让我了解了吴莹莹。
  生女当如吴莹莹。

  

作者: 一袋子宁静    时间: 2006-12-12 21:39
呵呵,生女都如吴莹莹,还给不给别人留条活路。

她应该是一个天才,上帝的宠儿。在网上也看到了炒做这样的词,但愿不是一个捧杀事件。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6-12-12 22:11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6-12-12 19:02 发表
呕像,各位父母培养孩子的楷魔!

楼主的虫子别有深意呀~
俺也百度了下,似乎。。。呵呵
作者: 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 2006-12-12 22:24
我倒是担心她嫁不出去
作者: 乐乐的妈    时间: 2006-12-13 09:25
我想要我选自已的孩子是如她般出色的话,我想我儿子还是普通一点好,不为别的,被注视的太多啦,有些方面失去的也会多。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6-12-13 10:10
虽然也很羡慕,但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心里很清楚所以期望值不大,希望女儿一生健康快乐就行.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13 10:37
确实是很优秀。羡慕!
呕像了、楷魔了又能怎样?学不来的。

文章里多少有些吹水的成分。
芭蕾四级,实在普通啊,虫子今年不出国的话,现在就在考四级。
中国民间舞九级,这也没什么,十级中国舞大概相当于芭蕾六、七级(记不精确了,但落差确实是很大的。)虫子团里的十岁小姑娘就正在考六级啊。

不提这个这姑娘也够优秀的啊!
作者: kouaihei    时间: 2006-12-13 16:11
看来小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呀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12-13 16:35
标题: 学术腐败要从娃娃抓起——21岁外企美女副总吴莹莹真相
   21岁的北师大“才女”吴莹莹,不久前成为美国企业Topcoder的“亚洲区副总裁”。一轮新的造神运动又兴起了,这个还在上大三的女生,成了北师大和教育部力捧的新一代张海迪似的人物。
  
  真相如何呢?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大约可以知道,这个女生有“一百多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在人民网的“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是这样介绍的:
  
  http://stu.people.com.cn/GB/65534/4736353.html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2003级学生吴莹莹同学,用她二十年的青春生命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旋律。十五年的发明历程,她创造了一百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十二年的竞赛道路,她为师大实现了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
  
  “用十年的时间,吴莹莹同学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不停地向前迈步,然后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硕果是:100项发明。在吴莹莹同学的100项发明中,“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速查字典及其检索方法”以及“动态计数印章”三项发明已经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同时还有更多的作品在不断完善和申请国家专利的过程中,一些作品已经开始申请国际专利。”
  
  可以说,这“100多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就是吴莹莹造神运动的核心材料,这100多项发明都是什么呢?什么可以称作发明呢?我们小时候就试着尝试一些小手工艺品,风车,小桔灯,是否也可以称为发明呢?至于到底有多少“发明”我们无从考证,只能凭着吴莹莹一张嘴,说是啥就是啥了,不过在最近的一次搜狐访谈中,吴莹莹这样谈自己的“发明”:
  http://news.sohu.com/20061209/n246922261.shtml
  
  ““我所有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
    主持人:那么在你做的这些多发明里面,你还记得你当时做第一个发明的时候,你是基于什么样的一种想法做了这样的发明?
  吴莹莹:其实我觉得我所有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对于生活所得出的,像我的第一个发明,自吸水花盆非常的简单,小的时候跟我爷爷住在一起,爷爷就经常一早一晚拿着一个小水壶浇花。那个时候我问爷爷,为什么需要每天都这样浇花呢?爷爷告诉我,必须要一早一晚的浇,才会让它的土壤随时的保持湿润,然后我牢牢的记住了爷爷对我说的,要湿润,而且要随时湿润,然后我就想,可不可以用一种办法,能够自动的达到这样的效果,我爷爷就不用那么累去每天一早一晚的浇花了,然后那个时候正好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十万个为什么》就说,你拿一个脸盆,装满满的一盆水,在脸盆壁上搭一块毛巾,那个小小的毛巾就会把整整的一脸盆水引到外面去,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爷爷花盆的灌溉,然后就想可不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达到一个同样的效果。当时做了很多的实验,开始在旁边放了一杯水,之后经过多次改进,做成了这样的形式,里面一个小花盆,外面一个大花盆,两个花盆之间填满了水,通过一根线连结其他,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随时的湿润。’’
  哦,我们明白了,原来这就算是“发明”了,接下来吴莹莹开始大谈她的舞蹈事业,她的读书事业,再也不提所谓“一百项发明”了。
  从“100项发明”难下结论,不过“国家专利”总有案可查吧?诸位不了解专利的可能不知道,什么人什么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只要没有跟以前的专利重复,一个创意,一个想法,一个外观,都可以申请国家专利,只要交几百块钱申请费,我就是把我本科的毕业论文申请个专利也无不可。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吴莹莹”作为专利人,我们得到如下结果,真是大开眼界:
  http://211.157.104.66/sipo/zljs/default.htm
  序号 申请号 专利名称
  1 00113090.0
   字典检索方法及其速查字典
  
  2 99233230.3
   带钩的勺子
  
  3 00223593.5
   速查字典
  
  4 01275751.9
   洗衣、洗澡、洗碗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中“带钩的勺子”是湖北省的一个吴莹莹的专利,“带钩的勺子系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由勺柄(1)、勺瓢(2)、勺钩(3)组成。勺柄(1)与勺瓢(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勺钩(3)连接在勺柄(1)上。其优点突出,能方便地挂在碗口上,防止勺子滑落碗中,没入汤里,有利于清洁卫生。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 洗衣、洗澡、洗碗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是北京海淀的一个吴莹莹的专利,我们可以认为并非我们所关注的吴莹莹。
  所以,吴莹莹同学有案可查的专利,仅有两项“字典检索方法及其速查字典”,和“速查字典”,都是四川省成都市文庙西街106号的吴莹莹的专利。实际上仅能看作是一种专利,描述如下“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字典的速查方法及其速查字典,特别是适合汉语字典和英语字典的应用,也适用于词典和带章节的教材、文献等。通过设置在字典侧面的更换码、字母标识和音节标识查找单字或词的第一和第二个字母确定单字或词在字典中的具体页码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字典检索方法及其速查字典不但能提高字典和文献的检索速度,而且字典不容易损坏,便于携带。“
  大家看明白了吧,其实就是一个小检索字符,用来查单词的第二个字母的页数的!所谓“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以及“动态计数印章”无案可查,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个字典检索专利申请时间是2000年,即吴莹莹在15岁的时候,而据称,这个OPEN书系专利曾“2004年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2000年的专利有记载,而2004年的却无记载?是不是很奇怪?
  “夺得第二十九届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更是奇哉怪也了,请看:
  http://www.sjtu.edu.cn/newsnet/newsdisplay.php?id=2971
  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是上海交大一举夺冠, 上海交大主页总不会很无耻地窜改事实吧?“上海交通大学是唯一获得此项大赛冠军的来自亚洲的大学,而且今年是他们第二次夺冠。”参加比赛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分列第6、11、12位,何来北师大?
  
  “当年11 月15 日,她当选ACM 亚洲助理主席,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继而应邀出席第三十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及其最高首脑会议RCDS.”,哈哈,这就更荒唐了,ACM是跟IEEE齐名的学术机构,还没有中国籍教授能够进入主席团(美籍华人有),一个大三的小毛丫头,就可以进入ACM主席团,何况她的专业并非是计算机。事实真相在Topcoder主页说的很清楚了:
  http://www.topcoder.com/tc?modul ... om&d2=pr_102506
  
  “ is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member 的意思就不用说了吧,每个人交一年的年费几十美元就可以享有会员权利,收到会刊,看这帖的人说不定很多都是ACM会员或者IEEE会员。
  
  
  总之,透过吹得天花乱坠的新闻稿,包括这个重头吹嘘的“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没有几句话是真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吴莹莹,一个有点小聪明,从小喜欢鼓捣个小发明的,长大后有些活动能力的女孩,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螺丝壳公司聘用的仅有一个人的“亚洲区副总裁”,经过包装之后,成了一个100多发明的女科学家,ACM主席,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副总裁,ACM编程大赛的银牌得主,简直就是神童在世。
  
  朱涵大家还记得吗?在学术上,我不相信神童的存在,更不相信在中国会出现,吹得越高,将来打破真相的时候,跌得就越惨,我相信,吴莹莹的神话,持续不了多久了。
  
  最后祝吴莹莹好自为之。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12-13 16:36
标题: 不易理解的学历和教育背景
    根据新华美通10月26日消息,吴莹莹在加入TopCoder之前,曾在大连 Edo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任职,还曾担任美国计算机协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协调员。她现在是加州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心理学系一名在读研究生。
  
    这是吴莹莹加入TopCoder最早的消息。在12月8日北师大新闻发布会上,吴莹莹被称为是03年入学的大四在校生。一个大四的在校生,在新华美通的新闻稿中,被说成是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在国内的宣传中,又说成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学士。
  
    既然,吴莹莹是2003年入学,现在应该是一个没毕业的在校生,在校生没有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哪来的学士学位呢?斯坦福在读的研究生,又哪来的硕士学位?
  
  
  记者在网上查询北师大“十佳大学生”称号时,在网上发现一张2005年12月10日的校报,一分PDF格式的报纸上面,吴莹莹竟然是02级学生。北师大2005年“第六届十佳大学生”, 10人都是2002年入学。
  
    一个02年入学的学生,现在应该早已经毕业,为什么吴莹莹在十人当中,只有她自己还留在学校?
  
    而在北师大学生处网页上,光荣榜的“第六届十佳大学生”新闻又被提了上来,排在第一的就是吴莹莹,入学时间又变成了2003年,成为唯一的一个03级学生。
  
    吴莹莹这样一个满天飞的在校生,成为一个整天参加比赛的专业户,我们无法想象他专业课将会怎样?大量的社会活动,会占据她大量的学习时间。
  
    在媒体对她的采访中,她把“游学”说成是“留学”,既然是“访问学生”,就不是注册留学。这是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吴莹莹在接待媒体采访时,故意混淆两个概念,向外界传递出错误的信息。
  
    关于“游学”的时间,网上的新闻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四川新闻网《本科女生获聘美名企高管续:获百项发明3项专利》吴莹莹的母亲说,今年6月,吴莹莹赢得了到斯坦福大学访问学习的机会。
  
    另一个版本是《新京报》:2005年3月,吴莹莹赢得了到斯坦福大学访问学习的机会。关于“游学”的时间,家长和学生本人有不同的说法。3月份,女儿跑国外去了,当家长竟然到6月份才知道?
  
    吴莹莹在新浪网的一篇博客中,提到了几年20几次乘坐飞机,是2月份由北京到到东京,然后由东京到纽约;3月份再由纽约到到东京,然后从东京到北京。在时间上,和《新京报》报道有些出入,但是我们无法判定的是:吴莹莹是否去过哈佛,或者是斯坦福大学?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6-12-13 17:15
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别人的事,不如多花点时间在自己孩子身上。总感觉这些转来转去、说来说去的东西很无聊,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事,比如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孩子。

难道真是说别人容易,做自己事难?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6-12-13 17:30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6-12-13 17:15 发表
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别人的事,不如多花点时间在自己孩子身上。总感觉这些转来转去、说来说去的东西很无聊,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事,比如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孩子。

难道真是说别人容易,做自己 ...


这个观点不大赞同呢~以人为镜,可以正己。大家从一些事件,一些人的遭遇中,可以想想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一些观点,不是什么坏事吧。客观的评说,认真的讨论,绝对不会是多余的事情的。
当然,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也是很好的。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就更必要了。越扯越远了。。。呵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2-15 02:40
能够得到Topcoder的“亚洲区副总裁”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

问题是总有些人总觉得这样的光环不够,还要添油加醋来点什么,这是国人宣传上的习惯,仿佛不是神就身价不够,结果是越说错就越多。
而当打扮作神了之后,又要想法子把他拉下来,之前吹过头的露了马脚的东西都变成了把柄。

我觉得吴小姐是可以称为优秀的,即使去掉了宣传上的光晕。

其实我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参加了世界小小姐的比赛,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都是事实。
但在宣传上确实有吹水的成份在里面。但在眼下有世界,不吹白不吹,何况,换了别人还没有吹的资本呢!
这个例子不多说了,毕竟是身边的孩子,不大厚道,嘿嘿~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2-15 02:44 编辑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