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谓差生,我们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又有人人皆明白的标准:学生成绩差,行为规范纪律差。那么所谓的天才呢?既然是美国老师称他为天才,我们倒是可以看看美国对天才的定义:“在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文化学习及艺术上有非凡的表现或显示出非凡的潜能的儿童”。在学校里这些天才学生都是经过专门测试,有资格参加天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在美国这类学生称为“Gifted and Talented”简称GT学生,王楠子到美国后是否被老师认为天资卓越,推荐测试为GT学生在报道中未有提及,我也不宜妄加猜测。
报道还举了个例子是:一次他象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老师夸他是天才。报道没有描述具体场景:是在小组讨论较宽松的环境中,还是在老师讲授时,但就当堂纠正老师的一个错误的说法,我当天看了报道后在每节课上都问我的学生:“Would you/Do you dare to correct your teacher right in her/his face in the class, if the teacher made a mistake?”结果是什么,知道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笑了,“No, I won’t do that.” ”That’s silly.”对这段报道我只能理解为是在讨论纯学术的问题,老师认为他见解独特胜过自己而大加赞赏,但是老师在讲课,你插嘴说老师讲错了? 等着吧,美国老师是最容不得学生在言语行动上对其挑战,不尊重的。
老师夸他为“天才”,老师这里的意思显然是他很聪明,是个genius。美国老师嘴巴很甜,总以正面表扬为主,夸张是常用技巧之一:回答问题对了,学习进步了,表现出色了,老师不会吝啬用很“高级”的形容词或名词:( Awesome, fabulous, incredible, super, the best/smartest kid in the world,….等等,我们许多老师备有“表扬学生常用101个形容词”来鼓励表扬学生,王楠子作为孩子,因为老师称他为“天才”而自信心大增,学习倍加努力很自然,但如果成人将此作为一个定论评语就未免“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