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孩子的小气(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26 12:55
标题: 孩子的小气(转贴)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1.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树立正确的教子观。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2)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1-26 13:05
谁能告诉我:
小气对自己有什么坏处?大方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扫了一眼贴子,脑子里蹦出这对问题,竟然不知怎何回答,祈请高人!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28 12:35
标题: 回复 #2 dawnch 的帖子
hehe 俺不是高人,可是俺想谁也不愿意被人评价为“小气和抠门“吧?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只要自己内心里没有因为这个苦恼,那就无所谓了。我的邻居,一位北大物理系的副教授,月薪4,5千元,却大方的支持自己的外甥女去法国留学,结婚后工资就没给过老婆,在他们家人面前,他是大方,可是对老婆孩子呢?



周围有太多人老是说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小气“,我的阅阅也在其中,现在太懒,也写不出来怎样和他们解释,就搜出来这个文章。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1-28 12:51
我总觉得,大方的好处在于美化门面。
小气的好处是自己的实惠。
作者: 丫丫M    时间: 2006-11-28 19:12
我的体会是,很多表面上大方的人从长远来说实际比小气露骨的人得到的更多,在人际交往上,有舍就会有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1-29 11:16
原帖由 丫丫M 于 2006-11-28 19:12 发表
我的体会是,很多表面上大方的人从长远来说实际比小气露骨的人得到的更多,在人际交往上,有舍就会有得。



看来得要“假大方,真小气”。

最划不来的是“假小气,真大方”,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29 11:21
呵呵,说到这儿,刚好和想要转的一篇文章有关系呢?怎样教给孩子拒绝?

交往篇:拒绝,迈开自我保护第一步作者:林怡  来源:宝宝情商促进方案   时间:2006-10-25 9:09:46【
    圣诞节长假,小乔纳森的姨妈远道而来,看望小乔纳森一家。在对乔纳森进行了两次“不要开门”的训练之后,爸爸妈妈正好找到一个检验他们训练效果的极佳机会。从机场接回乔纳森姨妈的路上,妈妈心里就已经酝酿了一个奇特的计划。在自家的小楼下,妈妈给保姆打了个电话,让她下楼,将乔纳森独自留在家里。然后陌生的姨妈上楼,上演一场他们预演过多次的“不要开门”剧目,只是剧目的某个角色由爸爸妈妈换成了姨妈。这只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完全在父母的掌控之下。在姨妈温和的笑脸外加奶油巧克力的诱惑下,对姨妈已经没有任何印象的小乔纳森原本十分脆弱的心理防线全线崩溃,放心地大开房门,将这个陌生人迎进了客厅。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教育部门曾经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节目录制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让很多父母目瞪口呆: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宝宝独自留守的家庭造访。结果显示,半数宝宝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宝宝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越小的宝宝和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宝宝犯这种错误的几率越高,这样的事情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对于那些只有一个宝宝的家庭来说,他们基本上会始终处在父母或其他家人的保护之下,但是,尽早给宝宝灌输一些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让宝宝学会拒绝仍然十分必要。况且,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他学会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学习采取更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成为一个人云亦云,没有自己主张的人。

    宝宝不敢拒绝他人的4个原因

    1.害怕小朋友不跟自己玩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孩子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也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有的宝宝就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比如跟小朋友说话陪着小心,人家看上自己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赶紧拱手相送。孩子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单独活动的时候,也能感觉很充实地玩耍,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2.怕人家说自己小气

    孩子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不得不做的事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遇事总是因为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心理严重失衡的人。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

3.胆小,怕别人欺负自己
有些孩子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尤其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常常被小朋友欺负的孩子。因为害怕被欺负,因此,别人提出任何要求,他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这样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父母可以让这些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地过度到拒绝一些比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为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4.没养成拒绝的习惯,不懂拒绝的技巧

    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缺乏拒绝经验的孩子,往往无法开口拒绝他人,与他有没有拒绝别人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因为他不习惯说“不”,觉得直接说“不”有些别扭,又不会别的说法,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不说了。婉言谢绝的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父母可以利用宝宝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教宝宝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画笔,丹丹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我用完了再借给你吧。”

    5.宝宝习惯了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宝宝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大多数的妈妈总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父母生怕宝宝着凉了,即便宝宝额头上渗着细细密密的汗珠,还在一再地劝说宝宝:“来,宝宝乖,我们把衣服穿上,要不会感冒的。”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呢,妈妈过来了,大惊小怪地囔囔:“天啦,宝宝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妈妈要打你屁股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妈妈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是宝宝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因此,父母不要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控制宝贝,给他多一点自由来主宰自己,让他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宝宝就不会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了。

    6.父母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者做别的什么事情,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正热衷于同样的事情的时候,父母通常会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虽然这样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可厚非,并且它确实可能让宝宝变得很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样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7.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甚至当宝宝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过来玩,父母也会想方设法去说服别的小朋友,或者找对方父母把玩具借来给宝宝玩,满足宝宝的需求。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很轻易地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可能给宝宝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作者: helenwang    时间: 2007-2-1 11:56
标题: 回复 #5 丫丫M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大方的人会有等多的朋友,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而又有谁愿意和小气的人相处呢。
作者: 冉妈    时间: 2007-4-19 16:12
这个是很正常的行为,为什么要纠正,自我意识的萌芽应该好好保护
否则会导致孩子的混乱,以后再教他分享吧
作者: dyly    时间: 2007-5-9 09:19
孩子自我萌芽的是要保护的。 但是家长也要做好其他的几点有个好的意识阿。
作者: 蜗牛羊    时间: 2007-7-15 17:16
标题: 回复 #7 dyly 的帖子
感谢 分享
作者: A_mier    时间: 2007-8-17 01:23
是啊,小气与否,似乎是个很难界定的东西。我的孩子就在一次被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莫名其妙打了一拳,却委屈地对我说:妈妈,我真的不喜欢被人欺负,可我又不能打回来,好痛哦.....
作者: ly168    时间: 2007-8-17 09:11
宝宝习惯了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
作者: songcall    时间: 2007-9-15 14:36
教育好难。人际关系处的好也好难。奶奶跟宝宝要东西,要不过来就说小姐姐要来抢了,不给小姐姐,宝宝快给奶奶藏起来。我和奶奶讲不能这样教育孩子,他会很小气的。奶奶就说小孩子大了就知道了。看来小孩的成长和他的生长环境,和妈妈的处事能力有很大关系。在小孩的教育上,基本是以奶奶的胜利告终的,孩子的爸爸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担不了桥梁的角色,很郁闷那。
作者: yanjiang    时间: 2008-1-29 15:09
感谢分享!我觉得小孩子的有些舍不得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guoro    时间: 2008-2-2 20:03
谢谢您的分享!!!谢谢您的分享!!!
作者: cyndafu    时间: 2008-2-20 13:33
呵呵.我是觉得 是互相的.
我家宝宝还小的,一起玩的小气宝宝,我们也没有必要大方.
我不让他吃这个宝宝的东西,不玩他的东西,他们一直不邀请宝宝去他们家(每次回家总是经过他们家,小的时候宝宝总是想去),我就跟外婆讲,以后就是邀请去,咱也不去.(这种有东西吃就离我们远远的,大家都不喜欢.)分享才重要,不要一味付出或索取.
作者: hygyyjcw    时间: 2008-2-20 14:0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