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菩提会长包乐登氏牛津大学法学士(Mr. Beqnard L. Broughton)曰:“余十六岁时,获见一书,说及佛教,一读即甚欣喜。觉世间苦乐种种不同,必有其因。佛教所说业因果报,理最圆满,由此起信。后入社会,遇一困难之事,忽逢一华人,教以称念‘观音菩萨’四字,即受其语,而其事竟解。后又读佛所行赞经及净土三经。时寓处不远,有一小山,每日即就其处学作落日观。后欧战事起,余年方三十六岁,犹在服役年龄,因不愿加入战争,仍称念观音菩萨名。至调查名籍时,调查员竟误书余年龄,因免于役。自是更深信佛法之可以令人现前得益矣。”又曰:“现在世界情形如此不安,必有剧大变化。中国今当国步艰危之时,第一不要彷徨歧路。但直心信佛所说,依教奉行,不受一切异说惑乱,必能自己找著出路。亦即为全世界找著出路。中国人须以佛法自救救他,不要退怯。现在只有佛法可以救世界,只有大乘佛法是佛本怀。请向妙法莲华经,潜心研求。”
英国瑙曼裴乃斯教授(Prof. Norman Baynes)曰:“佛教是医治摩登病的圣药。在我们这个苦痛疲惫的欧洲,我们断然需要佛教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中道之教’。它开豁我们的眼光,给我们以觉悟,引我们到和平光明及大智慧。”
美国比丘老白脱克立夫顿氏(Robert S. Clifton)曰:“在美国佛教宣传之重要,日甚一日。故我决计出家为僧,以宏扬佛法作我今后毕生之任务。我美国佛教团体负有两种使命,其一当然为弘扬佛教本身。其二为宣传佛教的众生平等观。藉以促进较良的国际谅解及善谊。”
法国佛友会会长龙思蓓蕾女士(Miss G. Constant Lounsbery)曰:“在法国,意识纯正而好道的人,不满于宗教信条的人,和真正的自由思想者,是很多很多。佛教意义的高尚,道理的纯正,对于这些人是具有一种很大的吸引力的。我们既看到现在全世界的混乱和痛苦,又感觉到适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决我们当面的种种问题,那么,我们便可以明白唤起人类,使注意于佛教的这件工作是怎样的急切了。”
美国女佛徒会创立者萨拉乃夫人(Mrs. Miriam M. Salanave)曰:“佛教在其长历史中,无时不向前迈进。他不但保持了他的近代科学之并进,并且超出而立在科学的前面。佛教在今日,正与科学同样地崭新而适用。何以故,因为佛法是以颠扑不破的真如之理为基础故。”
纽约市美国佛徒会会长乔治万雷氏(George S. Varey)曰:“现在世界是亟需救济,但只有从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法,人们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救济,便是真的解放和自由,我十分乐愿尽力传播佛教,因此我也很爱东方人,希望我们能够团结起来,组织一个国际的佛教大团体。”
英国荣赫司鹏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曰:“我于一八八九年,在喜马拉雅山间从事探险时,偶然见到一本佛教的书。我那时感到如何热烈的兴味,至今犹能记忆,我是被书中所说予以很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在佛教国旅行,和佛教徒接触,所最感动的,是在他们的四周,有一种庄严而安和的空气存在著,到处看见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种高尚至极的姿态坐著,单是这些佛像,已将佛教的基本特质深深的印入人们的脑海中了。”
纽西兰汤木森居士(A. N. Thompson)曰:生活比戏剧更为有味,我曾在老兰心戏院看过欧文和雷德的名剧,据我想,这些戏是从没有比较更好的。然而在人生的舞台上,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扮出种种的角色,演出种种的情态,抑是更加高妙。不过这是必须以幽默的冷淡处之方妙,此即印度哲学之妙处也。”(按印度哲学即指佛教而言)
英国罗摩尼爵士(Sir Leo Money)曰:“基督教之劝人改恶迁善,以饶赦为究竟,此乃导其信徒入于迷途。世间自好之士,决不肯欠债不还,安肯造罪而又求赦。凡作一事,造一业,必有其后果。既作罪恶,岂能由饶赦而消除。甲开罪于乙,乙虽恕之,而甲所作罪恶本身,依然存在也。其因此引起之后果,且牵连而无穷尽焉。盖既造业因,必受其果报。业力高于一切,岂上帝所能转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