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说的话(ZT)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色青青    时间: 2006-11-2 15:57
标题: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说的话(ZT)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雅斯贝尔斯
孩子上学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而又期待的事啊!在我们眼中很平常的一件事,对孩子而言,却是平生的第一次。看着父母领着孩子走进新学校,内心或兴奋、或紧张、或新奇、或恐惧……为什么?因为孩子有太多的未知与不解,陌生与茫然。此时的父母最需要扮演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陪伴孩子开始一段新的成长历程。怎么去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呢?
一、父母对自身角色认识
每一个父母,当孩子一生下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许。然而,通常父母会希望有一个既乖巧懂事、又聪明能干的孩子,却疏于反问自己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和“母亲”。怎样认识自身的角色呢?
1、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同样重要。
2、即使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拨出时间陪孩子,教导孩子。
3、父母应关注孩子身心两方面的成长,共同找出适合孩子的管教方式并保持一致性。
4、重视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样做,孩子就会怎么学。
二、认识自己的孩子
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一定很关心他是不是该长牙了、走路了、说话了。现在,孩子入学,家长又开始关心他的发展是不是能跟上别人?其实,每个孩子并不完全是一样的,好比有些人十个月就会走路,有些人却要慢到一岁半。只要孩子总体看起来健康正常,就不必因一、二项的差异而过分忧心。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呢?提供以下供家长参考:
1、生长缓慢而稳定。
2、女孩比男孩早熟。
3、易感染疾病。
4、因过剩的精力,很少有静止的时候。
5、爱赛跑、跳高、跳绳、做模型、玩游戏。
6、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要求父母或老师回答。
7、注意力短暂,对于长时间要求注意力的活动易显出坐立不安。
8、爱画画及色彩,可以独自游戏或工作。
9、由与邻座小朋友游玩,发展到小团体游玩。
10、因富于想象力,而易产生恐惧。
11、需要争取成人的注意与爱护,表示嫉妒。
12、从成人的态度、语言或表情来辨别事物的是非,认为受到赞许的事就是对的,受到责备的事就是错的。
作为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了解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正确解读自己孩子行为、表现很有必要。
三、爱孩子需要的几种基本能力
结束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几年来,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了许多心血,而孩子的发展可能仍不能令家长满意,孩子仍觉得家长不够爱他。许多家长犹豫于如何慈爱,如何管教?不知道应该怎样爱孩子。
家长应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需要哪些能力呢?以下供家长参考:
1、沟通能力:亲子沟通的过程,要有温馨、祥和的感觉,若引起彼此之间的僵持或不愉快,则是无效沟通,是没有能力的爱。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无效。
2、指导能力:指导孩子,要能引发孩子的心智成长,若只是一味的要求与责备,孩子要么抵触反抗,要么消极应付,这是低效的,甚至是反效果的,是没有能力的爱。促进孩子心智发展才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而简单的要求和责备却不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
3、正确评价孩子:认清孩子的能力,帮助他走出自己的路,若凡事要求他跟别人比,只会增加他的挫败感和盲目攀比心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发挥优势,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与自己比,天天有进步,足矣!
4、有效的管教与赏罚:管教方式要依据孩子的发展和需要而适时调整,不可一成不变。赏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与一致性。具体做法如下:
⑴ 以爱为出发点:让孩子了解,即使惩罚他们,也是爱他们的。
⑵ 明确的规范:要制定行为标准,并切实执行,态度温和。
⑶ 有建设性: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引导他思考,鼓励尝试,以探寻正确的做法。
⑷ 有效的赏罚:多鼓励、少责罚,每次赏罚前,一定让孩子明白原委,强化正确行为。
⑸ 立即纠正:孩子做错事,立即说明指正,时过境迁再来翻旧帐,效果则差。此外,应避免公开场合羞辱、抨击,以保护孩子的自尊。
⑹ 避免情绪化:就事论事,切勿借题发挥,大发脾气,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⑺ 管教态度前后一致:让孩子有所遵循,可帮助孩子及早建立自我的行为标准。
⑻ 精神物质并重:切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应渐以精神鼓励替代。
⑼ 以身作则:孩子由父母的身教所习得的一切,是最自然且不费力的。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需要能力的,只有有能力的爱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并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四、管教孩子易犯的几种错误
1、用刻薄羞辱的话责骂孩子。例:“你总是如此”、“你简直没救了!”
2、忽略行为背后的原因,而强迫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3、对孩子唠叨不休,只管说教,不听孩子的心声。
4、要求超出孩子能力的规范。
5、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
6、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及说别人的坏话。
7、缺乏耐心,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8、答应孩子的事不能实现。
9、教孩子不能做,自己却带头做。举例:抽烟、喝酒、吸毒、生活懒散、家居杂乱、沉迷电视电子游戏等。
10、要求孩子做,自己却不做。举例:看书、运动、早睡早起等。
以上是父母教养孩子时易犯的几种错误,为人父母,应多留意,避免触犯。
五、帮助孩子了解、适应学校生活
1、让孩子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作息是不同的。
2、帮孩子准备一个适宜的读书环境:属于自己的书桌,远离电视,让他专心学习。
3、刚入学头几天,父母可以陪孩子上学、放学,了解学校环境,协助指导整理书包、服装仪容,但要逐渐放手,让他独立。
4、为孩子准备早点及午餐,让孩子吃了早餐再出门。
5、为了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建议您先以身作则。
6、孩子做功课时,父母在旁边看书,既能随时指导,又可作良好的示范。
7、多抽空和孩子谈谈学校生活的乐趣,如:“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8、不要太在意考试或太重视学业成绩,那会造成孩子巨大的压力,毕竟分数不代表一切,该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快乐的学习。
9、适度的压力及小挫折,将会帮助孩子更顺利地成长,受过挫折而成长的孩子会更坚强。
10、让孩子分担家务事,养成勤劳的习惯以及学习承担责任。
11、留下家中、工作地点的电话(或手机号码)及地址,以便学校遇紧急情况时联络使用。
12、知道孩子就读班级和班主任老师的姓名。
六、协助孩子有效地学习
子女能否学习得好,是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技巧很重要:
1、帮助孩子喜欢新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接纳本班同学、对小学生生活充满向往。
2、对一年级小学生重点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遵守学校的作息、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作业、积极动脑筋、大胆提问等等。
3、保护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而不是挫败与乏味,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增无减。
4、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度的期望。期望过高,孩子难于达到,易产生挫败和无力感,而不喜欢学习;期望过低,不能满足孩子的求胜心和表现欲,不能调动孩子参与学习的热情。
5、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对考试的分数要客观评价,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能得到这些分数?为什么丢了那些分数?”,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出调整。
6、孩子是否能进步好学,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动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反之,则不然。
七、协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步入新学校,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新伙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让孩子感受到愉快的学校生活。怎样协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鼓励孩子经常面带微笑。
2、仪容、服装整齐清洁。
3、鼓励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多帮助别人。
4、多和同学打招呼、问好、赞美别人的优点。
5、待人真心诚意有信用,不欺骗、不捉弄同学。
6、鼓励孩子邀请邻居小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
7、不替代孩子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孩子感受对方的体验和想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办法。
八、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配合
1、在衣、食、住、行几方面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比如,要吃早餐;根据天气和当天课程内容,指导孩子穿着合适的服装;务必约定好送接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放心;教导孩子记住自己家中或父母手机号码、上班的电话,以备紧急联络之需;教导孩子整理书包等等。
2、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特殊需要,如气踹、过敏、心脏疾病、视力不良等情况要主动告知老师。
3、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技巧要则如下:
⑴ 与老师谈话,先约定时间和地点,不宜于上课时间进教室打扰班级活动的正常进行。
⑵ 就事论事,理性应对。
⑶ 把事情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宜多方求证。
⑷ 用描述的语句,而不是评价式的批评。
⑸ 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不当的情绪反应。
⑹ 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⑺ 师生有了冲突,不要光听孩子一面之词,应同时向老师求证。
⑻ 不要在孩子面前责备、批评老师。
⑼ 充分信任老师,对老师的教学或管理不满意,不宜直接对老师无礼或攻击,而用委婉的态度向老师建议,或通过校长、主任,请老师改进。
4、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要求。特别是学习以外,诸如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绪的掌控、兴趣爱好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树立等等更有赖于家长和家庭环境。
九、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人类的发展跟家庭息息相关,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人格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气氛应该是温馨的、尊重的、接纳的、彼此支持的、相对自由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采用民主的管教方式:不以权威来压制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的互动规则,以鼓励与尊重教导孩子。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形成互动关系,彼此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多与孩子相处:您的事业固然重要,但孩子更需要您多花时间与他相处,多听他的心声,并和他互相讨论学习及生活的点滴。
4、给孩子快乐的体验:莫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气筒,可利用纪念日、生日等重要的日子,使他感受到家庭和乐融洽的气氛。
5、让权,给孩子关怀或照顾亲人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尊长的照顾。
6、提供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身心健康、发展出色的孩子背后总有称职的父母在陪伴、支撑着他们。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
亲爱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路上,请你们把握好这个度,不断学习总结,认清自己的角色,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称职的父母。
作者: 悠悠优游    时间: 2006-11-2 16:04
"亲爱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路上,请你们把握好这个度,不断学习总结,认清自己的角色,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称职的父母。"
努力中,楼主的帖子是一剂清心败火药,不那么焦虑了,照着做吧,谢谢!
作者: 织雨蝶儿    时间: 2006-11-3 11:16
什么也不要说了,准备钱吧,浪费时间吧!可怜的小孩!辛苦的家长!
作者: 玫瑰加青菜    时间: 2006-11-3 11:38
看过了  讲得比较细   不错
作者: hdlsh    时间: 2006-11-12 19:48
不错,说得有道理
作者: sheng6666    时间: 2006-11-13 10:12
不错,说得很有道理!
作者: bonbon    时间: 2006-11-13 16:07
原帖由 织雨蝶儿 于 2006-11-3 11:16 发表
什么也不要说了,准备钱吧,浪费时间吧!可怜的小孩!辛苦的家长!


赞同你的书法:) 国人的教育家这样了,毁了一代又一代  更有趣的是,会的不彻底,家长还是很不满意的!:)真搞不懂何时才是尽头。 我的观点:小孩就该玩,在玩中学该学的,能学的。  不要再填了,回填死的!

只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家长引导阅读的方向就足够了。 现在折腾死的人的东西长大一点点就全会了。不知道各位家长现在还记得多少哪怕是中学的东西?恐怕就只有拼音和算术里的加减法最常用吧?
作者: 园子园    时间: 2006-11-13 16:31
我们这一代的人在上一代人的教育中,早知道会出现问题,而我们还在沿着父辈们的脚印,继续着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让孩子也沿着我们的路重走一遍吗?好好学习做家长吧
作者: gzby303    时间: 2006-11-15 11:17
好贴!!!!!!!!!!!!!!!
作者: qzwxq    时间: 2006-11-15 23:18
不错,说得有道理
作者: jacky30    时间: 2007-6-19 16:47
好贴!收藏了!!!!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9 17:01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雅斯贝尔斯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9 17:03
人行道 寻求人的行动规律;培养依规律行动的人;以人为本,行成于思,道法自然。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9 17:03
人行道(Rational)理念:以人为本,行成于思,道法自然
2、蒙台梭利(Montessori)理念:
A、混龄教育:形成一个自然社会环境,年龄段较宽,可养成自我学习的动力;
B、教育环境: 为孩子准备的是一个自由、现实、自然和有着各种各样学习材料的有准备的环境;
C、教师角色: 教师的工作不是刻意地“教给”孩子他们所没有的知识,而是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能给学习者反馈的材料和以指导的形式指出方向,不断地建构知识,并且要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除此外,教师还要负责有时要组织的较大型的群体活动,并且要负责坚持做每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在这里,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孩子发现、帮助孩子发展潜在能力的引导者。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学校适龄儿童发出的宣言: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作者: renxingdao    时间: 2007-6-19 17:04
用有益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
  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一旦这样,各种阻碍他们心智发展的不快乐的阴影就会消除。
作者: yjy213426    时间: 2007-6-19 21:42
标题: 做个称职的家长
"亲爱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路上,请你们把握好这个度,不断学习总结,认清自己的角色,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称职的父母。"
作者: tgzeng    时间: 2007-6-20 03:47
好贴!!!
作者: huranzhe    时间: 2007-6-20 09:45
是啊,其实教育并不是让他们得高分,而是要培养他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勇于面对困难的生活理念,这是最重要的。这样,无论他们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不必担心他们的成长。
作者: spring321    时间: 2007-6-21 16:08
当教育回归人的本性,一切问题都会有办法解决。
作者: hpp87654321    时间: 2007-6-30 12:47
不错,说得有道理不错,说得有道理不错,说得有道理
作者: yunhaozheng    时间: 2007-7-14 14:39
学习中,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
作者: zxrwjh    时间: 2007-7-27 17:08
要想教育好孩子,做家长的就必须自己先学习.
谢谢楼主
作者: usjerry    时间: 2007-7-30 15:29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我要以此为标准而努力!
作者: annieqyp    时间: 2007-7-31 02:24
感动!佩服!学习!加油!
作者: 啦啦猫_1974    时间: 2007-7-31 09:39
唉!有时也会告诉自已要耐心,但当生起气来就会忘掉,下次要记住!
作者: liumimi    时间: 2007-8-8 15:57
标题: 回复 #1 草色青青 的帖子
谢谢分享                  
作者: catjane    时间: 2007-9-6 16:32
标题: 回复 #1 草色青青 的帖子
谢谢分享!学习中。
作者: meiyu    时间: 2007-10-12 12:04
国人的教育家这样了,毁了一代又一代  更有趣的是,会的不彻底,家长还是很不满意的!

真是可悲,我们/国家的希望在哪?
作者: amimi    时间: 2008-6-30 09:43
说得很有道理,与楼主相比,我还差一大截,我得好好反省和学习一下.
作者: dbsxl    时间: 2008-6-30 10:50
很有道理。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啊。
作者: 绿绿    时间: 2008-10-12 22:45
看完更坚定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作者: kunbaobao    时间: 2008-10-13 10:27
有道理,谢谢了
作者: dangdang-2001    时间: 2008-10-13 12: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学校适龄儿童发出的宣言: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 ctbb2005    时间: 2008-10-16 11:45
好好学习,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当一个合格的家长不是这么容易的
作者: abc2434    时间: 2008-10-16 14:49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有道理,谢谢
作者: annelu    时间: 2008-10-16 16:05
认真对照学习
作者: wenzhuo    时间: 2008-10-17 09:35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
说的太好了,学习再学习!
作者: agathayiwen    时间: 2008-10-22 18:59
原帖由 renxingdao 于 2007-6-19 17:03 发表
人行道 寻求人的行动规律;培养依规律行动的人;以人为本,行成于思,道法自然。

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路上,请你们把握好这个度,不断学习总结,认清自己的角色,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称职的父母
作者: wdl123    时间: 2008-10-22 19:26
好文啊,要对此改进自己 的教育方法。小孩才上学,我都不会去要求他争什么什么的,要让他保持愉快和兴趣。
作者: maratan    时间: 2008-10-23 10:41
有道理,值得细细体味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