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从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4 23:12
标题: 【转帖】从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想到的
从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想到的2006-08-12 01:03 博客主人:姜勤(国际商务师)   博客地址:http://blog.daqi.com/jiangqin   在北京、广州等地的星级饭店里,经常能够见到三五成群的外国人,或怀里抱着,或小车里推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儿童。与一般的旅游者不同,他们来华主要是为了领养中国弃婴。   中国1991年颁布了《收养法》,从1992年开始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子女。在外国收养者中,80%以上为美国人。据统计,2005年,美国人共收养了7900个中国儿童,使近15年来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总数超过了55000人。   许多收养中国儿童的外国家庭,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中国文化,并通过家庭聚会、夏令营等形式加强收养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中国子女的成长营造其母文化的氛围。有的收养父母,还带着孩子回到中国“寻根”,拜访他们的出生地和被收养前所在的福利院。应该说,绝大多数中国弃婴被外国父母领养后,得到了家庭的温暖,享受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父爱,实属不幸之中万幸。   其中,几年前美国琳达夫妇挽救中国养女小凯丽生命的事迹,至今令人感动不已。琳达夫妇于1998年在湖南省常德市收养了出生10天就遭遗弃的小凯丽。2002年,凯丽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必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寻找与凯丽相匹配的骨髓,琳达女士数次专程来到中国,奔波于北京和常德等地。他们还通过网站等媒体,刊登寻找凯丽亲生父母的启事,并愿以10万元人民币作为酬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琳达夫妇及许多热心人3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救命的骨髓。   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确切地说,是琳达夫妇的义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西方人尤其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的固有看法。也许,这些外国人起初只是因为不能生育才收养中国儿童,以此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就是说,他们主观上是为自己,但客观上帮助了不幸被遗弃的中国儿童,并视若己出,付出了他们真挚的爱。1990年代以来仅被国外领养的中国婴儿每年就有6000人以上,其中有4000多是女婴。在“9.11”之前,平均每个月都有数百中国女婴来到美国,他们领养女婴时向中国政府付了3万美元。美国总统候选人克里家族就有一个中国女婴。加拿大移民部门的数据显示,2001年和2002年,加拿大人收养的中国儿童人数分别为618名和771名。法国外交部数据显示,2002年法国人共收养了210名中国儿童。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6-8-14 23:25
不论是谁收养孩子,不管这些孩子是中国的,还是非洲的还是美国的,都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少的弃儿,中国少重男轻女,人们多一些博爱,某些保育机构少些对中国人领养自己中国孩子的限制,不把弃儿们作为谋利的手段,也祝福那些被遗弃的孩子有幸福的归宿。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6-8-15 08:31
领导孩子还需付钱?真是不可理喻!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5 16:34
子云+2006-08-15 08:31+pid940495-->引用: 子云 @ 2006-08-15 08:31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0495">查看原帖[/url]  领导孩子还需付钱?真是不可理喻!
这样可以鼓励福利院的积极性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8-15 19:15
jerryhao+2006-08-15 16:34+pid941072-->引用: jerryhao @ 2006-08-15 16:34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1072">查看原帖[/url]  这样可以鼓励福利院的积极性
<font color="royalblue">  给孩子父母付一笔钱,可以鼓励生产积极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5 22:08
hq1966+2006-08-15 19:15+pid941221-->引用: hq1966 @ 2006-08-15 19:15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1221">查看原帖[/url]  <font color="#4169e1">  给孩子父母付一笔钱,可以鼓励生产积极性。
以后无论双胞胎还是二胎,今后必须送一个区福利院,为国家创汇做贡献<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ury.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6-8-16 11:40
既然是福利机构,难道还考虑盈利问题?这不是变相的卖孩子吗?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6-8-17 13:33
不要以为外国人收养婴儿都是好心(当然有好心),6000个中谁知道有多少进了实验室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7 13:45
jiangying+2006-08-17 13:33+pid942926-->引用: jiangying @ 2006-08-17 13:33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2926">查看原帖[/url]  不要以为外国人收养婴儿都是好心(当然有好心),6000个中谁知道有多少进了实验室
呵呵,义和团来了。你以为所有的人都像你?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6-8-17 13:50
义和团,暴徒而已,我可是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不要以为所有笑咪咪的都是好人,比如很多骗子.也不要以为总是骂你的就是坏人,比如我们这位总是喜欢挑刺的,可爱的,不给人六情面的jerryhao此帖由 jiangying 在 2006-08-17 13:54 进行编辑...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7 14:18
不可以乱说话吧,什么进了实验室,都是义和团的鬼话,你相信么?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6-8-17 14:36
也许是我没说清楚,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外国一个医学研究机构,收养小孩(包括中国)做一些本国人不愿意做的对照实验.也不是很确信.所以说&quot;不知道&quot; .当时我就想到电影龙兄鼠弟,所以相信的成分多一些.我的意思是凡事留个心眼.以前那个把捐赠的尸体拿到国外做标本赚钱的事可是铁板钉钉的.再说,我可是不排外的,在外企工作这么多年,老外即不象有些人说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是你就确认他们都是好心.那篇报道我想也不是空穴来风.此帖由 jiangying 在 2006-08-17 14:47 进行编辑...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6-8-17 14:36
zzzz此帖由 jiangying 在 2006-08-17 14:39 进行编辑...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8-17 18:20
jiangying+2006-08-17 14:36+pid943030-->引用: jiangying @ 2006-08-17 14:36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3030">查看原帖[/url]  也许是我没说清楚,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外国一个医学研究机构,收养小孩(包括中国)做一些本国人不愿意做的对照实验.也不是很确信.所以说&quot;不知道&quot; .当时我就想到电影龙兄鼠弟,所以相信的成分多一些.我的意思是凡事留个心眼.以前那个把捐赠的尸体拿到国外做标本赚钱的事可是铁板钉钉的.再说,我可是不排外的,在外企工作这么多年,老外即不象有些人说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是你就确认他们都是好心.那篇报道我想也不是空穴来风.
<font color="royalblue">  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况我不敢说,但愿孩子们都到了良善之家。  孩子们出国以后,国内有没有跟踪制度,我猜没有,拿了钱,了啦帐。  这些孩子只有被选的份而不能选择自己的道路,被父母遗弃,又被民政部门推出去。  国内无人牵挂,只有上帝记挂他(她)们啦。  他(她)们生身父母的良心(如果还有良心)将被千万只虫子啃噬。  自己的孩子不知所踪,难道真没感觉啊。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6-8-18 02:40
一声叹息。。。我们能做的太少。。。所以也不要要求别人太多吧。。。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6-8-18 03:14
hq1966+2006-08-17 18:20+pid943336-->引用: hq1966 @ 2006-08-17 18:2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3336">查看原帖[/url]  <font color="#4169e1">  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况我不敢说,但愿孩子们都到了良善之家。  孩子们出国以后,国内有没有跟踪制度,我猜没有,拿了钱,了啦帐。  这些孩子只有被选的份而不能选择自己的道路,被父母遗弃,又被民政部门推出去。  国内无人牵挂,只有上帝记挂他(她)们啦。  他(她)们生身父母的良心(如果还有良心)将被千万只虫子啃噬。  自己的孩子不知所踪,难道真没感觉啊。
据我所知,美国的领养程序比较严格,特别是对美国内领养双方父母的要求必须符合法律手段。女儿班上一个黑人女孩子在出生后一周被白人爸爸领出医院。据那位爸爸说,如果领养一个白人小孩,需要3年时间,而黑人孩子只要三个月。美国国内领养的繁文缛节和昂贵的费用,迫使越来越多的夫妇转向海外领养。特别是亚洲。加之中国近二十年来对海外领养的政策的放宽(或者说为了减少负担,或创收),中国成了美国人领养孩子的热土。绝大多数领养孩子的父母是爱孩子的,我就亲眼见过甚至和那些从中国领养孩子的家长们聊过。有的夫妇自己有一两个孩子,还去领养。一次在回国探亲的飞机上,一个白人爸爸抱着一个领养来的女孩子,那孩子很是受娇惯的样子。他们是去中国领养第二个孩子的。看着那些不辞辛劳去中国领养孩子的父母们,和小孩子们既新奇又迷惑的样子,我从心底里祝福他们全家。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些坏人。前些天报导的把几个领养的孩子圈在笼子里的一对变态夫妇终于被送上了法庭。美国对领养孩子的家庭的监督还是会继续,如果有任何不利于孩子的事情发生,任何人--邻居,路人,甚至孩子自己都有权力举报。此帖由 柔光宝宝 在 2006-08-18 03:15 进行编辑...
作者: zgl    时间: 2006-8-18 08:21
都领养走了吧,终归孩子是有个家了,怎么也比呆在福利院好,福利院的孩子改变命运最好如此。。。我们这好像是领养费是5万RMB,18个月以上才准出去,前个月还有专门带孩子寻根的老外,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故乡是哪里。。。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8-18 14:47
当年,莫言在写《檀香刑》的时候,就说过类似的事情。当时,德国人在山东建教堂,收养了很多被遗弃的孩子。老百姓们就说,洋人是把孩子抓去吃了。后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铁路,这些孩子们因为受过教育,就成为了管理者。他的那些乡亲们,看到这些以前被他们鄙视的孩子,现在居然扬眉吐气,还购置了大宅子。无不怒火中烧。这些也都是后来义和团的一个起因。其实现在还是一样,本来应该是最苦命的孩子,居然一举登天,拥有了爱、教育和生活。活的反倒比很多人的孩子还滋润。所以,网上有些人造谣,怕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6-8-28 12:24
我的一个顾客,北京大学的韩国教授,和太太都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吧!收养了5个福利院的有残疾的儿童。从3岁到7岁不等。真的很心酸,他们都比正常的孩子矮好多!最小的3岁男孩,身高也就80多公分。有的鼻子有问题,有的腿是跛的,有的带着助听器...每次他们来买衣服,都要几十件的买。他们只和孩子们说中文。出行的时候,车上下来这么多孩子,很壮观。家里有好多个各国的老师,当然有很多是志愿的。有次,我问了句,孩子的国籍跟你们是韩国吗?过几年是不是要回去阿?他们就哑然了。老先生后来说,我们永远呆在中国。最近孩子们长高了很多,不再买2,3岁孩子的衣服了。无力做什么,无法说什么。这些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残疾就抛弃了他们。可能真的就当他们不存在了。以后如果这些养父母也不能再收养他们了呢?以前去福利院陪孩子们玩,他们就经常有被收养家庭退回来的。每一个去看望他们的人,他们都小心的讨好你,都渴望着被你领回家,然后又担心着被人再抛弃....就这点来说,大多数的外国人的爱心和素质和经济基础都要比中国人强很多,这些被领养的孩子真的是最幸运的!韩国和日本当年在二战后,很多孤儿,就被美国人领养。和我聊过他的故事的一个美国男孩子,就是在他的美国父母的支持下,每年到韩国学习韩语,寻找自己的亲人,就是这样,我还是记得那个人的忧郁的眼神阿!这些都将还是一个络印,一生都不知能不能被抚平?当然中国老百姓更善良,当年也是日本的多少孤儿,在中国家庭中成长。也看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纪录片。可是现在社会更追求功名利禄了,这样善良能承担的中国家庭少了.......
作者: 爱的翅膀    时间: 2006-8-28 16:35
确实有很多好心的老外,上次接待过一个老外,她是华裔但其实是美国人,她就想领养中国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和中国领养孩子的父母有些不同,我觉得中国领养孩子的父母大部分不愿意孩子长大了寻找或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好象白养了什么的,老外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总会有一些不太好的人,老外也一样.但我不太相信拿人做实验的说法.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8-28 17:13
dyly+2006-08-28 12:24+pid953455-->引用: dyly @ 2006-08-28 12:24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53455">查看原帖[/url]  ……可是现在社会更追求功名利禄了,这样善良能承担的中国家庭少了.......
<span class="MsoHyperlink"><span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color: windowtext;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font color="royalblue">  中国善良的家庭不少,善良而能承担的家庭不多。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6-8-28 17:22
想起一篇小说,戈登医生http://book.ayinfo.ha.cn/mjwj/ww/wangruiyun/zzz/001.htm我随戈登医生到了二楼上,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看到一个肤色黝黑的小女孩,正坐在床上搬弄着一个布娃娃。这个叫爱米的中国孩子生了一张团团的扁脸,小眼睛,葱头小鼻,头发很黑,把蒙古人种的特点表达得很全面。她显然属于长相土气的中国孩子,是从农家出生的,很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娃娃的脸相,倒也不失可爱。戈登医生一见孩子,眉开眼笑,我注意到他眼角铺开的皱纹因为满溢了爱意,竟有一种动人的美丽。孩子快乐地大叫一声:爹第,立刻弃了那娃娃,张开手臂,迎着他在床上直起身体,戈登医生上去就把她揽在怀里。看到这样一个清俊的白人男子和一个黝黑的中国孩子如此亲密,在一边的我心里立刻热热的,软软的,只觉得,谁要是不爱这个孩子,真是罪过。这个孩子就是戈登医生收养的中国小孩。这篇小说,最感动的就是这里了。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6-8-29 01:4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bgcolor="#e6e6dd"><img src="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bgcolor="#e6e6d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td><td class="main"></td><td></td></tr><tr><td width="20"><img src="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class="main" valign="top"><img src="http://pub.creaders.net/upload_files/2006082716210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pub.creaders.net/upload_files/2006082716211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百般呵护视同己出 受美国爸妈宠爱的中国孩子 --------------------------------------------------------------------------------美国妈妈和她的中国孩子 8月20日,两个小美雅见面了。 一对扬州孪生小姐妹的美国重聚 8月20日,一对被分别领养的扬州小姐妹第一次团聚了。和她们一起团聚的,还有照顾了她们两年的美国爸爸妈妈。据环球时报报道,2004年7月,家住芝加哥的哈莉和丈夫道格拉斯来到中国扬州儿童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大眼睛的漂亮女婴,并给她取名美雅。工作人员说,这个女婴2003年6月出生仅几小时后,便被遗弃在了扬州一家纺织厂前的人行道上。半年后,住在迈阿密的戴安娜和卡洛斯·拉米雷兹夫妇,也从扬州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一名女婴,也取名美雅。巧的是,这个女婴也是在那家纺织厂前的同一地点被人发现的,只不过两名女婴被发现的时间相隔一周。 今年5月,戴安娜在一个专供收养海外婴儿的美国父母联络网站上发帖,称养女美雅快3岁了。哈莉从网站上看到戴安娜的描述后,发电子邮件给戴安娜,说自己的中国养女也叫美雅,并发去了孩子的照片。令两家人吃惊的是,两名女婴出生月份一样,被遗弃的地点一样,就连相貌也相同。孩子的DNA测试结果表明:她们是一对双胞胎。 8月20号,在芝加哥的欧哈尔国际机场,小姐妹“团聚”了,她们的衣服上写着“祝福双生子”,羞答答地拉起了小手。两对激动的养父母说,只要她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相聚。 据报道,2005年,美国移民局为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孤儿总计发放了7906份签证。目前被美国人收养的中国孩子约有5万人,仅大纽约地区就有约2万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要邀请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与中国外交官的孩子一起聚会联欢。 和美雅小姐妹一样,这些中国孩子来美国时往往还不记事,十几年过去,如今他们中最大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他们在美国生活得如何?与养父母不同的肤色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了吗?他们对中国还有感情吗?《环球时报》的记者走进了这些中国孩子的美国家。 美国养父母成了半个华人 美国最大的外国儿童收养中介机构——戈拉德尼收养中心纽约分中心的主任吴巩展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吴巩展创立和主持纽约分中心已经有十几年了,他对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 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家庭还是以收养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外国孩子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制定了《收养法》后,有组织地收养中国孩子在美国才逐渐兴盛起来。由于中国民政部门和美国收养中介机构都认真按照法律办理收养程序,从1994年开始,收养中国孩子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出现过收养丑闻和收养被迫中断等问题。在美国家庭每年收养的外国孩子中,中国孩子数量最多,而美国家庭也占了收养中国孩子的外国家庭的2/3。 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以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中产阶层为主,98%是白人。因此,被收养的中国孩子都能在比较好的家庭环境里生活,而养父母对中国孩子往往也视同己出,十分呵护。许多美国父母为了不让中国孩子忘掉自己的根,不仅告诉孩子中国的家乡在哪里,还鼓励孩子与抚养过他们的中国保育院的阿姨们保持联系。等孩子们长大一些,就让他们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带他们回中国“寻根”。 为了加强自己与中国的联系,一些收养家庭自发组织起来,举办春节聚会等有关中国文化的联谊活动,有的甚至加入当地华人团体。记者去年访问衣阿华州时,受到当地华人组织的宴请招待,其中就有好几个收养中国孩子的白人家庭,原来他们早就把自己当作半个华人了。 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成为促进中美关系的一股社会力量,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和网站。一个叫“中国孩子之家”的团体最初发起时只有3个家庭,现在已经发展到美国全国,有好几百个家庭会员。他们不仅游说国会,维护收养孩子的权益,还宣扬中国文化,关心中国时事,支持中美关系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些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不幸得了重病,但养父母对他们不离不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纽约一位金融界人士收养了一个3个月大的中国孩子,孩子长大以后才发现有小儿麻痹的残疾。他们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尽心尽力地治疗和抚养自己的中国养子,养母甚至辞掉工作,专门照顾残疾孩子。 成长顺利没受歧视 由于被收养的中国孩子来美国时年纪还很小,收养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好,他们的成长过程普遍比较顺利,也感觉不到外界对他们的歧视。 大多数孩子来美国时根本不记事,对中国的记忆完全空白,几乎全盘接受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没有太多的文化冲突。但是长大后,知道自己出生在中国,发现自己是黄皮肤、黑头发,他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和周围的美国孩子有点不一样。养父母通常都给他们讲一些中国的事情,使他们对中国有好的印象。有的还会纠正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歪曲和负面报道。有的孩子并不理解养父母为什么要他们学那么难的中文,但他们还是很喜欢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记者上周在缅因州采访,就遇到几个被收养的中国孩子,她们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有的能说几句中文,有的还不会。记者问她们有没有回过中国,喜欢不喜欢中国,她们马上七嘴八舌地回答喜欢。一位小姑娘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明年她的养父母就要带她回中国了。家人也没有因为种族的不同而歧视她们。一般收养家庭自己都没有孩子,因此也没有亲疏之分,养父母一般都有很好的教育和经济收入,因此把收养的孩子也当成掌上明珠,不让他们在这方面受任何委屈。这些孩子中,有的因为去过中国,喜欢中国,认为自己是中国孩子,而且为此而自豪;有的则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被美国父母抚养,而认为自己是美国孩子。她们对中国没有认同是因为不了解,没有建立起感情。等到他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时,大多都会喜欢上中国。 贝斯家的中国宝宝 不久前,《环球时报》的记者拜访了在曼哈顿的一个领养家庭。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男主人在一家大律师事务所工作,女主人贝斯原是幼儿园教师,领养了中国女儿韦特尼后就辞职在家专心抚养孩子。贝斯女士告诉记者,他们都40多岁,自己没有生育,通过查询他们知道戈拉德尼收养中心可以帮忙领养中国孩子,便决定去填表要求领养。 贝斯说,“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他们提出了性别和年龄等要求,戈拉德尼收养中心就代他们与中国联系,并挑选符合条件的孩子,将照片发给他们。今年3月,贝斯和丈夫开始了中国领养之旅。他们的女儿来自重庆,见面时还不到一岁,健康活泼,贝斯一见面就喜欢上她了。他们在重庆住了5天,在广州住了5天,办好一切手续,还在北京玩了两天。这是他们第一次到中国,又领回了一个女儿,新鲜兴奋之情不用说了,中国方面的陪同人员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至今还保持联系。 记者到贝斯家时,小韦特尼也一起出来迎接。韦特尼已经可以到处走动了,她一点都不认生,对记者的相机、提包都十分好奇,要自己看个究竟,还用刚学会的一点英语,咿咿呀呀地与人说话,很讨人喜欢。记者看了韦特尼自己的房间,小床、玩具、儿童画,布置得非常漂亮,窗台上是韦特尼在孤儿院时的照片。为了让韦特尼记住自己来自中国,贝斯把她的中国名字美露作为全名的中间部分保留了下来。 谈起对韦特尼的培养,贝斯女士滔滔不绝,“别看这么小的年纪,韦特尼已经上音乐课了。等她大一点我们准备让她学芭蕾,至于将来就要看她自己的兴趣了。”记者吃惊地发现,刚领养回一个中国女儿后,贝斯女士已经准备到中国去领养第二个女儿了。她说,这可以让韦特尼有个姐妹做伴。一般从申请到真正领回孩子要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等第二个女儿领回来时,韦特尼就两岁多了,所以需要提前准备。 贝斯女士这样做除了上述考虑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这次领养中国女儿的经历太顺利,给她的印象太好了。如今,贝斯女士已经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她参加了“中国孩子之家”这个领养家庭自己的组织,还要参加中国孤儿院的筹款活动,并再次到中国旅游,看看上海等没有去过的地方……等她领回第二个中国女儿时,她也许已经成为中国通了</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06-8-29 11:46
梅边吹笛儿+2006-08-28 17:22+pid954009-->引用: 梅边吹笛儿 @ 2006-08-28 17:22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54009">查看原帖[/url]  想起一篇小说,戈登医生http://book.ayinfo.ha.cn/mjwj/ww/wangruiyun/zzz/001.htm我随戈登医生到了二楼上,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看到一个肤色黝黑的小女孩,正坐在床上搬弄着一个布娃娃。这个叫爱米的中国孩子生了一张团团的扁脸,小眼睛,葱头小鼻,头发很黑,把蒙古人种的特点表达得很全面。她显然属于长相土气的中国孩子,是从农家出生的,很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娃娃的脸相,倒也不失可爱。戈登医生一见孩子,眉开眼笑,我注意到他眼角铺开的皱纹因为满溢了爱意,竟有一种动人的美丽。孩子快乐地大叫一声:爹第,立刻弃了那娃娃,张开手臂,迎着他在床上直起身体,戈登医生上去就把她揽在怀里。看到这样一个清俊的白人男子和一个黝黑的中国孩子如此亲密,在一边的我心里立刻热热的,软软的,只觉得,谁要是不爱这个孩子,真是罪过。这个孩子就是戈登医生收养的中国小孩。这篇小说,最感动的就是这里了。
这个小说我多年前看过,写得很好的一篇小说。可是我看了有点怕,在三更那个片子之前看的,不知三更有否受这个小说的启发。感动戈登医生对妻子的爱,可是这种方式让人有点。。。
作者: dyly    时间: 2006-8-29 20:27
人生下来真的是有命运之分吗?否则怎么会双生子都被遗弃?而且都被美国家庭收养?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