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300px; WORD-WRAP: break-word" onsubmit="this.style.overflowX='auto';"><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div></td></tr></table></div>
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300px; WORD-WRAP: break-word" onsubmit="this.style.overflowX='auto';"><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bt_cont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用连接号还是用破折号</div><div class="bt_content">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请看下面三个句子:<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①评价的程序一般是按着“设计评价方案——公布指标体系——组织现场评价——交换评价结论”这样几个环节进行的。 <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②范式——危机——新的范式这样一种循环,表征着科学的演进历程。③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整体教育的有效网络。<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这三个句子都在应该用连接号“—”的地方,错用破折号 “——”。 <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标点符号用法>解说》明确指出:连接号的用途之一就是“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原文如下:<p 0cm= -4.05pt=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 22.65pt;=>(四)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例如:<p 0cm= -4.05pt=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 96.35pt;= -28.3pt;=> (10)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p 0cm= -4.05pt=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 96.35pt;= -28.3pt;=> (11)据调查, 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发展经历了单项协作—综合协作—建立联合体这样三个阶段, 联合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联合科研攻关、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占有联合生产、联合经营、联合办学, 有各种咨询、社会服务、委托代培各类专业人才等。<p 0cm= -4.05pt=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 22.65pt;=>例(10)用连接号表示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它们之间存在连续性, 每个 阶段都发生了部分质变, 最终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例(11)用连接号表 示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三个阶段, 它们之间也存在连续性, 后一阶段都比 前一阶段有所发展和进步, 都发生了部分的质变。(《标点符号用法》修订 组:《<标点符号用法>解说(据 1900 年版)》,语文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 1版,第 80 页)<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据此,前面三个句子中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均应使用连接号。常见在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使用“→”的情况。例如:<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① 教育改革一般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 即科学的决策→小面积的试<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验→大面积的推广,这样才能使改革稳妥而有效地向前发展。<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②它引导学生走一条高分→一流高中→一流大学→一流企业的崎岖小路。<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连接号“—”本身就表示几个相关项目的递进关系,因此,这两个句子中的“→”完全可以用连接号“—”替代,而不必特意用“→”。<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再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段话:<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在一九四二年, 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 具体化为一个公式, 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 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 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 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其中的“团结——批评——团结”,与前面的那些句子中的情况一样,也是连接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但为什么用的是二字线“——”而不是一字线“—”?这涉及连接号的演变过程。<p 0cm= -4.05pt= 0pt= 0cm;=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4.35pt;= line-height:= 20.1pt;= mso-pagination:= none?=>汉文的连接号源于西文的音节连写符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新式标点逐渐普及,连接号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书刊, 使用过的名称有连字符、连(词)号、连读号等。但使用者对连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往往没有严格地加以区别,一般都写为双字线“——”。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 1951 年) 中指出:“连读号是一个短划(注:现在写作“画”,下同)。……连读号在一般书刊里都印成一长划, 跟破折号没有区别。……这两种符号的基本作用不同, 破折号是‘断’, 连读号是‘连', 假如技术上没有特殊困难, 还是有分别好些。”连读号作为与破折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收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65 年修订本《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时定名为“连接号”。直至 1990 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才列入连接号,将其正式作为标点符号之一种,确定其基本形式为一字线“—”,并规定其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把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连为整体。因此,现在“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应使用连接号的基本形式即一字线“—”,而不应再使用与破折号同形式的二字线 “——”。</div></td></tr></table></td></tr></table></div>|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