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2006-04-11 19:17-->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1 19:17 班里有一个孩子总是喜欢打人,经常把比他大的孩子按在地上,今儿又是这样,他把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孩子摁在卫生间的地上,还坚持不让人家起来,于是老师召集所有小朋友认真地评判这件事,老师首先就让大些的孩子***把这个喜欢惹事的孩子摁到地上,***轻松做到了,等孩子们站起来,老师问***:“为什么你轻易就能打过他,但是却不想打他?”***说,“打架不是好孩子!”老师让全班小朋友鼓掌表示认同,然后看着那个喜欢打小朋友的孩子,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你以后要注意,不是别人打不过你,是觉得打架不是好事情才不打人的,你明白吗?!如果下次你还要这样做,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团结起来不在跟你做朋友,不再和你做游戏!是不是这样的老师有些厉害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
susan_1201+2006-04-12 08:55-->引用:susan_1201 @ 2006-04-12 08:55 教育方法合情合理.但我有些不相信,一个本可以轻松打倒对方的人,愿意被摁在卫生间里.
susan_1201+2006-04-12 08:55-->引用:susan_1201 @ 2006-04-12 08:55 但我有些不相信,一个本可以轻松打倒对方的人,愿意被摁在卫生间里.
susan_1201+2006-04-12 08:55-->引用:susan_1201 @ 2006-04-12 08:55 教育方法合情合理.但我有些不相信,一个本可以轻松打倒对方的人,愿意被摁在卫生间里.
天堑变通途+2006-04-12 07:02-->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12 07:02 不知道被教育的孩子回去告诉家长后,老师又怎么继续进行她的"群众斗争"的.
jjhs+2006-04-12 08:31-->引用:jjhs @ 2006-04-12 08:31 这样的处理有文革时期的味道,也有很多孩子气不赞同
天堑变通途+2006-04-12 07:02-->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12 07:02 不知道被教育的孩子回去告诉家长后,老师又怎么继续进行她的"群众斗争"的.
jjhs+2006-04-12 08:31-->引用:jjhs @ 2006-04-12 08:31 这样的处理有文革时期的味道,也有很多孩子气 不赞同
前车之鉴+2006-04-12 12:55-->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2 12:55 说实话,这个***是个温和的孩子,长期良好的家教造就了有些规矩的行为,如果不是这种懦弱,老师不会让孩子用实际行为去感受他所拥有的能量,他打倒对方真的是轻松的,但是他也真的不敢,这里老师有支持他的胆量的想法。susan一眼看出来了,佩服!
前车之鉴+2006-04-12 13:03-->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2 13:03 文革我就没有经历过,但是考虑到幼儿园里面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是有责任的,而且,大多数孩子长时间的受到一个坏行为的侵害,为什么不可以联合起来反抗?请问还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呢,作为一个老师,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是不能随便侵犯的,有压迫就要有反抗?也许这个孩子的行为还没有构成这样的恶性行为,但是如果连老师都要因为怕家长的反对而不坚持真理,那么对这个孩子本身又有什么帮助呢,只能是纵容孩子的侵害行为,更让周围的孩子认识到什么是恃强凌弱!
前车之鉴+2006-04-12 12:55-->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2 12:55 说实话,这个***是个温和的孩子,长期良好的家教造就了有些规矩的行为,如果不是这种懦弱,老师不会让孩子用实际行为去感受他所拥有的能量,他打倒对方真的是轻松的,但是他也真的不敢,这里老师有支持他的胆量的想法。susan一眼看出来了,佩服!
jjhs+2006-04-12 15:06-->引用:jjhs @ 2006-04-12 15:06 如果谁被鼓励一次两次就会改变,世界就太简单了。
jerryhao+2006-04-12 15:11-->引用:jerryhao @ 2006-04-12 15:11 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要靠着神迹了
jjhs+2006-04-12 15:06-->引用:jjhs @ 2006-04-12 15:06 如果谁被鼓励一次两次就会改变,世界就太简单了。
jjhs+2006-04-12 15:03-->引用:jjhs @ 2006-04-12 15:03 处理事情要分级别,如果从暂时的效果来看,这个事情的平息达到了目的。——我不会让这件事情成为暂时。谢谢提醒!如果从我理解的角度看,这样类似于批斗会似的举动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当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孩子一个强烈的感受,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真正的教育目的有的时候根本不用涵盖太深,需要的就是一个切身的感受!看看周围,或听说过的几进宫的人,谁怕过牢狱了?你今天的处理方式比较新颖,遇到一个刺头后,他会再犯的。这个刺就不能碰了?犯罪的人也是怕牢狱的,只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不够,而无法控制自己的犯罪欲望!说的深一些,可能就不是老师而是父母的责任了,如何激发孩子的勇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自我保护,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是主要的问题;而打人的孩子呢,有些孩子生性好斗,或者是好动吧,但实际上年龄和身材上的一些差距无法构成打斗的障碍,小孩子欺负大一些的孩子很正常。不但要让他知道这个行为的错误,还有必要让他认识到打人也会让自己受伤害,其伤害关键表现在失手的时候难免造成终生遗憾。说的有道理!接受!谢谢!老师保护好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我就谢天谢地了,更多的责任在于谁,对于孩子心灵深处的思考只有父母才会做。父母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也算是他的教育责任吧。
diedie33+2006-04-11 22:37-->引用:diedie33 @ 2006-04-11 22:37 好棒的老师.实例教育.
前车之鉴+2006-04-12 23:49-->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2 23:49 ——我不会让这件事情成为暂时。谢谢提醒!不会成为暂时,不代表就能够实现你的愿望,新鲜感过后,一切还是老样子——当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孩子一个强烈的感受,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真正的教育目的有的时候根本不用涵盖太深,需要的就是一个切身的感受!单单是强烈的感受吗?这样和打倒***的口号有什么区别这个刺就不能碰了?犯罪的人也是怕牢狱的,只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不够,而无法控制自己的犯罪欲望!<font color="#ff0000" size="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犯罪?(主要说犯罪心理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挑话的错)父母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也算是他的教育责任吧。<font color="#ff0000" size="2">老师和家长之间,,,老师帮助家长?家长帮助老师?教育责任里有这一条?
前车之鉴+2006-04-12 23:41-->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2 23:41 <font color="#4169e1" size="3">不过还要让那个爱打人的小朋友注意,即使打得过人家的时候,也不能打人。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也告知孩子家长,并指导其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孩子的缺点。这两件事情我正在做,看来做每一件教育工作都要用心!
jjhs+2006-04-13 13:20-->引用:jjhs @ 2006-04-13 13:20 呜呼!
mm咋这样嘞?
孩子打架是缺点?你没有见过后来和好的事情么?
一句俗话叫不打不相识,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就要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处理?
最可怕的是,偏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同志啊,这样做很危险啊!
前车之鉴+2006-04-13 13:59-->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3 13:59 不会成为暂时,不代表就能够实现你的愿望,新鲜感过后,一切还是老样子--<font color="#ff0000" size="5">最起码我是在努力,更不是图一时的新鲜!另外,事实说明一切不是老样子了!<font color="#ff0000" size="3">单单是强烈的感受吗?这样和打倒***的口号有什么区别<font color="#ff0000" size="5">错,这打倒别人的感觉是来源于你多年前的感受,区别就是,文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font color="#ff0000" size="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犯罪?(主要说犯罪心理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挑话的错)<font color="#ff0000" size="5">还是要跳你的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未必是受过正确教育的人。<font color="#ff0000" size="2">老师和家长之间,,,老师帮助家长?家长帮助老师?教育责任里有这一条?<font color="#ff0000" size="5">告诉你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有些语言不需要引经据典,照本宣科,教育原则里也确实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需要我给你引用一下?
jjhs+2006-04-13 13:20-->引用:jjhs @ 2006-04-13 13:20 呜呼!mm咋这样嘞?孩子打架是缺点?你没有见过后来和好的事情么?一句俗话叫不打不相识,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就要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处理?最可怕的是,偏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同志啊,这样做很危险啊!
前车之鉴+2006-04-13 14:23-->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3 14:23 请教您什么样的方法不危险,合情合理?最适合?
jerryhao+2006-04-13 16:12-->引用:jerryhao @ 2006-04-13 16:12 就针对前车的这个实例,如果大家想到更好的办法,请介绍一下。要是没有,就投票通过前车采用的是现今最好的办法。
jjhs+2006-04-14 08:00-->引用:jjhs @ 2006-04-14 08:00 老鼠大大滴坏<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准备搞群众运动批斗俺<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mummy.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jerryhao+2006-04-14 09:14-->引用:jerryhao @ 2006-04-14 09:14 造谣,我哪个帖子里面要搞运动了,哪个说要批斗你了?看起来你有点心虚了<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lol.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jjhs+2006-04-14 12:18-->引用:jjhs @ 2006-04-14 12:18 满楼里只有俺一个敢站出来反对楼主,不是吗<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nicker.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你老人家搞什么投票,还用吗?<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ury.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俺帮你说出来,就认了吧,招了,俺发糖给你哦<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heart(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Nikki and Felix+2006-04-14 14:21-->引用:Nikki and Felix @ 2006-04-14 14:21 拙见是先教育乙再提升甲, 主要是教育乙(甲这样就没种倒不见得, 要看家庭环境的)
天堑变通途+2006-04-14 14:34-->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14 14:34 院长,甲已经够有种的了,干掉了比他力量大的家伙
Nikki and Felix+2006-04-14 14:49-->引用:Nikki and Felix @ 2006-04-14 14:49 天大, 甲是力量大的那个家伙
前车之鉴+2006-04-15 00:35-->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15 00:35 让甲动手,首先我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甲的动作不会造成什么伤害,目的是让甲知道自己是有力量的,接着,又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动手,并鼓励甲的回答——打架不是好孩子,就是要告诉甲乙双方不能打假的道理;最后提出的警告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对错误的行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责任去面对!大家可以说孩子之间的矛盾不算是错误,但是,如果总是对他人动手动脚,就不能说是什么好的行为习惯了,面对这样的孩子,以往的老师会单独批评,或通知家长解决;前者,孩子会觉得老师只会训两句,不关痛痒;后者,我以为,在幼儿园里面发生的事情,就要老师来亲自解决,当时发生的事情要当时解决,这是一种随机和即时教育,可以告知家长事情的经过和解决的方式,我也确实这么做了,好在家长通情达理,对孩子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孩子这两天真的稳定了很多,在第二天我就对他进行了鼓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进步了,一天都没有动手,说明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我更愿意由很多更好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些恃强凌弱的孩子,也是一些不善于交往,喜欢得到大家关注的孩子,或许应该让他知道一些解决矛盾的方法,这也是我今后要做的事情。
微雨燕双飞+2006-04-14 16:11-->引用:微雨燕双飞 @ 2006-04-14 16:11 我觉得这样的方式私下里进行比较好,只有老师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让他们比方说扳手腕好了,大庭广众之下,就怕伤孩子的心啊,感觉也有以强凌弱的味道(老师最强啊,呵呵)
Nikki and Felix+2006-04-14 16:46-->引用:Nikki and Felix @ 2006-04-14 16:46 <p style="MARGIN: 0in 0in 0pt"><em><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style: italic">4<span lang="ZH-CN">岁的女儿被男同学(高她半个头)欺负几次后,回家告诉我,我只教她“被人欺负时一定要还手,就是打不过哭着也要还手”,女儿回答说“老师讲:不可以动手打人的”。我跟她讲现在的情况是你被人打,被人欺负,不是主动去打人,如果你认为老师的话对,听话不还手,你觉得可以接受那么你就不要跟我投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爸爸不会去学校跟老师投诉的。 </span></span></em><i><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i><em><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style: italic">女儿的表现和后来的反映让我吃惊,我相信我的理念是对的,小孩的世界跟大人一样,自己的利益要自己保护。 </span></em><i><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i><em><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style: italic">几天后,老师跟我讲,我女儿在那男同学又打她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那男同学一耳光,很重的,可能以前她心中的冤气化为了勇气,反倒是那男同学惊呆了,吓傻了,不知道怎么办。那男同学再也没有欺负过她了,反而和她成了朋友,每一次我去托儿所都恭恭敬敬地叫我一声:</span></em><em><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style: italic">XXX<span lang="ZH-CN">(我女儿的名字〕的爸爸。 </span></span></em><i><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i><em><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style: italic">这个世界不分大人小孩,要自我保护,恶人也怕狠人的。</span></em><i style="mso-bidi-font-style: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1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SimSun;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i>
天堑变通途+2006-04-14 14:51-->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14 14:51 一门心思站在帮助乙方的角度的人看问题是否有失偏颇,假如你是甲方的家长你怎么看待这场群众斗争,孩子不是阶级敌人.教育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对于这样理解问题的家长俺已经笑不出来了
susan_1201+2006-04-12 16:14-->引用:susan_1201 @ 2006-04-12 16:14 世界有时候就这么神奇.家里每一年都会养一些鸡,而平时喂鸡的事由我管,有一年有一只特别小特别受欺负,它想去吃东西,总被别的鸡赶,后来我于心不忍,晚上,特别从鸡窝把它捉出来开灯撒一些谷子给它吃,结果,它最后长成了所有鸡里最大的一只.
jerryhao+2006-04-14 15:50-->引用:jerryhao @ 2006-04-14 15:50 呵呵,还是要鼓吹以暴制暴么。前车已经用实际行动让孩子理解了,并不是自己力气大就该欺负别人的,别人不做,是因为欺负人是不正确的。这和足球比赛根本不挨边,相提并论没有任何意义,足球比赛,一个强大的队伍能进球而不进,大部分原因是被赌球集团收买了。孩子不一样,学过跆拳道的孩子都知道第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拿技艺去欺负人。不能说你会武了,你就可以随便去欺负人了。受教育的小孩子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居然一些成年人都还不明白,我还是要笑一次。事实上前车用一个具体行动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真的比讲多少大道理都做的好,再次赞扬。对于那个孩子的父母,那就不必我们担心了,也许他们早就为孩子在幼儿园打人的事情而发愁不已呢,现在如果前车帮他们解决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我想他们会很高兴的。毕竟不通事理的父母是极少数滴。
天堑变通途+2006-04-18 07:39-->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4-18 07:39 请仔细想想你支持的"实际行动",是不是通过"以暴制暴"的行动来说明"并不是自己力气大就该欺负别人的,别人不做,是因为欺负人是不正确的。"这个大道理的.为什么不用你推崇的瞪眼责问的方法啊,莫非也害怕用这个办法后被人打得满地找牙你第一笑可以说是经验主义者的笑这第二笑完全属于傻笑了但愿没有第三笑,那可是......
ldf1882+2006-04-15 22:37-->引用:ldf1882 @ 2006-04-15 22:37 如果閣下有養過魚就會知道,當你去買一群同一胎魚的時後,總會有幾條持別大,但給別人買走以後,又會有幾條大得特別快,人生就是這樣!沒奈何!!
jerryhao+2006-04-18 09:45-->引用:jerryhao @ 2006-04-18 09:45 哈哈,前车的做法并不是以暴制暴,她仅是用一个实际的,孩子感受到的做法,让小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而已。她并没有像你们一样,鼓励孩子们用暴力去反击那个爱打人的孩子,她也没有采用向家长告状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里挨打,让暴力去解决问题。她主动者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令我肃然起敬。
jerryhao+2006-04-18 09:45-->引用:jerryhao @ 2006-04-18 09:45 反倒是你们,一边给自己的孩子贩卖着以暴制暴的观念,一边又去指责前车很实际的做法。其实无非就是说你们孩子自己打的,别人不可以动一个手指头么,这种无原则感情用事的做法,怎么回是男人做出来的呢。
jerryhao+2006-04-18 09:45-->引用:jerryhao @ 2006-04-18 09:45 想到这里,还是不由得要大笑三声,哈哈哈!
吴小菲+2006-04-19 11:07-->引用:吴小菲 @ 2006-04-19 11:07 老师能通过这个例子教育小朋友,你不是最厉害的,别人只不过不和你斗.
jerryhao+2006-04-18 17:08-->引用:jerryhao @ 2006-04-18 17:08 之所以说前车采用的不是暴力,是因为她并没有天天让孩子去那样做,她只是假设了一个场景,目的是教育孩子们。你以为瞪眼责问、罚站、训斥这些非肢体的行为就不是暴力了?那种精神暴力,比肉体暴力危害更甚。我就不相信只有你哪一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我前面说了,我自己就在实施着其他的办法,效果一样显著。暴力并不是勇敢,某种意义上,它实质是懦弱的一种。再笑三声,哈哈哈!
jerryhao+2006-04-18 09:45-->引用:jerryhao @ 2006-04-18 09:45 哈哈,前车的做法并不是以暴制暴,她仅是用一个实际的,孩子感受到的做法,让小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而已。她并没有像你们一样,鼓励孩子们用暴力去反击那个爱打人的孩子,她也没有采用向家长告状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里挨打,让暴力去解决问题。她主动者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令我肃然起敬。反倒是你们,一边给自己的孩子贩卖着以暴制暴的观念,一边又去指责前车很实际的做法。其实无非就是说你们孩子自己打的,别人不可以动一个手指头么,这种无原则感情用事的做法,怎么回是男人做出来的呢。想到这里,还是不由得要大笑三声,哈哈哈!
diuer+2006-04-20 08:38-->引用:diuer @ 2006-04-20 08:38 我儿子也属于力量较强但容易比较被人欺负的人,恰恰我们隔壁的孩子比他弱小还经常欺负他,有时候还挂点彩。我对儿子的教育是:如果某某(再)打你,那你就抓住他的胳膊,瞪大眼睛对他吼一声:你再打我,我就对你不客气了。打人不是好孩子。我还偶尔和他搞实战演习,我扮成隔壁的孩子,假装要打他,锻炼他的反应能力。另外,我个人认为朋友多的孩子比较不容易被人欺负,所以我比较刻意地帮助孩子结交同班同学作朋友。
jerryhao+2006-04-20 09:04-->引用:jerryhao @ 2006-04-20 09:04 做的非常好,很多做父母的经常觉得奇怪,自己有很多好主意,怎么到孩子那里就不灵了呢。其实,父母不可以把好的主意仅仅放在嘴头上,必要的时候就要和孩子一起演练。
jjhs+2006-04-20 10:37-->引用:jjhs @ 2006-04-20 10:37 老大,那叫家教,和本主题关系不密切<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lol.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jjhs+2006-04-20 10:37-->引用:jjhs @ 2006-04-20 10:37 老大,那叫家教,和本主题关系不密切<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lol.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前车之鉴+2006-04-20 11:29-->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20 11:29 本主题想要阐明一个观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一定要在幼儿园解决,这个叫随机教育,也是适时教育,错过了这个机会,家教无法弥补!家园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怎能说关系不密切?
jerryhao+2006-04-20 11:39-->引用:jerryhao @ 2006-04-20 11:39 哈哈,这个主题讨论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爱打别人的孩子怎么处理的问题。前车站在幼儿园老师的角度上,有了好的解决办法,可你们不认可。上面那位家长Dieur也讲了身为父母的很好的教育方法,你们又说跑题,看来除了你们那套让孩子互相对打以外,你们不愿意接受任何做法喽。
jjhs+2006-04-20 11:44-->引用:jjhs @ 2006-04-20 11:44 mm啊,重要环节只是个别现象偶儿子的学校你也知道,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我哄的晕忽忽的走人,剩下一些可怜的家长咬住不关痛痒的问题在瞎聊,呵呵,相信超过我儿子学校层次的幼儿园在国内不多,你说呢?既然反复强调家园合作,可不可以将你们具体的东东贴出来,或者给俺短消息,交流交流哦
前车之鉴+2006-04-20 12:24-->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20 12:24 哈哈,你看到的可能都是负面的东东了,所以你来我都不相信了呢,再说,我不一定是mm哟,我可是有16年教龄的,不一定比你小呀!
前车之鉴+2006-04-20 12:26-->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20 12:26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这是我中班时候的教育总结,希望您能有精力研究----</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四、家园合作,拓展教育资源,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1 </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同时拓展新型的家园关系。为了加强家园合作,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全班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会上我们不仅向家长介绍了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计划安排,还结合新《纲要》将我班的课题研究向家长进行具体的介绍,我们提供了一些已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资料,如:幼儿口述日记、观察记录、幼儿自制小手工等,家长在翻阅的孩子的作品、记录本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也了解到班级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们心中引起了共鸣,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我们把每周一次由教师承担的家长园地创设改变为家长制作,实现了家园合作中的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同时也是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坚实桥梁,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推荐了几种家长园地的方法,对家长很有启发,有些家长在园地上认真详细地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摘录了孩子的童言稚语和自编的儿歌,有的向我们反馈孩子通过各个主题活动在家的良好表现与习惯等,也有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向我们请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问,我们都尽可能地答复,并在家长园地里战士,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2 </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教育活动。学期初,我们选举了中班家委会成员,把以往的合作作得更具体细化,家委会成员丰富到多人,职务责任也分配的更具体、明确,正副主任,宣传、后勤、文体委员责任到人,家长们也因此更加感受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配合更加积极。他们配合教师在每个教育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时候,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让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在生成主题活动《运动身体》初,我们设计《家长问卷调查表》,请家长针对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家长纷纷出谋划策,其中我们采用了李运泽妈妈的建议,成功开展了“小小运动会”活动,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的运动特长。班里开展了多次家长论坛,针对如“父亲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中班幼儿教育目标”等问题展开讨论,家长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接受了其他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好方法、新理念就这样在我们中间传递,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帮助。</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3</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充分利用网络,与年轻的父母交流沟通。我们班的幼儿几乎都是跟着老人长大的,老人接送孩子,有些幼儿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几乎不能跟孩子的父母交流,即使是去家访也碰不到他们,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与年轻的父母交流沟通,我们在儿童教育论坛里设立阳光贝贝楼,及时整理发送幼儿活动内容和图片,家长们可以随时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反馈教学意见和建议。</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9.0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4</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我们每月都进行一次结合主题活动的亲子活动,在主题活动《快快慢慢》中,我们开展了“欢乐自行车大赛”亲子活动,孩子们比赛骑快车,爸爸妈妈比赛看谁骑得慢,比赛激烈进行,孩子们的情绪激昂,爸爸妈妈态度认真,孩子们为爸爸妈妈取得的成绩自豪,爸爸妈妈为孩子们的进步骄傲。圣诞平安夜,通过我们家委会的认真组织筹办,阳光贝贝实验中班“开心一家人圣诞联欢会”开始了,全体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联欢会上,老师、家长小朋友们互送礼物,分享快乐,又一起随着热烈欢快的乐曲跳韵律操、玩踩气球的游戏,每个幼儿的脸上绽放着笑容,每个家长的脸上荡漾着欢乐,家长都说,这半天的时间实在是过的太快了,和孩子一起活动做游戏真开心,愉悦了身心,还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们的家长、老师亲如一家人!</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br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br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4</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我们每月都进行一次结合主题活动的亲子活动,在主题活动《快快慢慢》中,我们开展了“欢乐自行车大赛”亲子活动,孩子们比赛骑快车,爸爸妈妈比赛看谁骑得慢,比赛激烈进行,孩子们的情绪激昂,爸爸妈妈态度认真,孩子们为爸爸妈妈取得的成绩自豪,爸爸妈妈为孩子们的进步骄傲。圣诞平安夜,通过我们家委会的认真组织筹办,阳光贝贝实验中班“开心一家人圣诞联欢会”开始了,全体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联欢会上,老师、家长小朋友们互送礼物,分享快乐,又一起随着热烈欢快的乐曲跳韵律操、玩踩气球的游戏,每个幼儿的脸上绽放着笑容,每个家长的脸上荡漾着欢乐,家长都说,这半天的时间实在是过的太快了,和孩子一起活动做游戏真开心,愉悦了身心,还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们的家长、老师亲如一家人!</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Verdana;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bidi-language: AR-SA"><br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br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span>
小灰熊+2006-04-20 20:58-->引用:小灰熊 @ 2006-04-20 20:58 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在山上放羊,山下有条路,经常有人路过,孩子偶尔捡些石头往下扔,有一次正好扔在了一个大人头上,孩子有些害怕,但这人不但不怪他,反而笑嘻嘻地说做得好,还给孩子糖吃,以后孩子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后来砸破了别人的脑袋,被人揍了个半死。
轻盈微风+2006-04-22 11:45-->引用:轻盈微风 @ 2006-04-22 11:45 是的,,每个人都与老师聊一会,那可麻烦大了,但是老师要对有点反常的孩子家长说说呀.现在有老师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家长不问呢,所以弄的很为难的,其实老师应当开学就与家长说,如果孩子在家有反常的要告诉老师,在校有反常的老师回 主动告诉家长,可能回少不少无聊的交流. 有个幼儿圆就在开学对家长说,这学期我将对部分在幼儿园交流或有某方面很不足的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家长在假期结束旧将得到老师的通知,平时对孩子不足的,先给孩子六字条,叫家长即使与老师联系,这样多好,家长们就放心多了 还有的班有qq群,家长老师可以即使交流呢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是老师太辛苦了,在此多谢所有的老师了.
前车之鉴+2006-04-24 13:38-->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24 13:38 我的总结不是先进报告,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你如果不信,只能说明你没有遇到我这样的老师,不是说我做得好不好,而是我做没做,整篇下来充斥你帖子的都是抱怨,怀疑,你根本不相信有好老师的存在,这也能理解,总有索取之心,怎么看到眼前的明媚?!
愉悦妈妈+2006-04-24 23:17-->引用:愉悦妈妈 @ 2006-04-24 23:17 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前车做得已经相当优秀了,非常的敬业也非常的专业,很爱自己的学生。如果我的孩子能遇上象前车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幸福了。
jjhs+2006-04-12 15:03-->引用:jjhs @ 2006-04-12 15:03 处理事情要分级别,如果从暂时的效果来看,这个事情的平息达到了目的。如果从我理解的角度看,这样类似于批斗会似的举动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看看周围,或听说过的几进宫的人,谁怕过牢狱了?你今天的处理方式比较新颖,遇到一个刺头后,他会再犯的。说的深一些,可能就不是老师而是父母的责任了,如何激发孩子的勇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自我保护,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是主要的问题;而打人的孩子呢,有些孩子生性好斗,或者是好动吧,但实际上年龄和身材上的一些差距无法构成打斗的障碍,小孩子欺负大一些的孩子很正常。不但要让他知道这个行为的错误,还有必要让他认识到打人也会让自己受伤害,其伤害关键表现在失手的时候难免造成终生遗憾。老师保护好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我就谢天谢地了,更多的责任在于谁,对于孩子心灵深处的思考只有父母才会做。
xcqydr+2006-04-25 10:04-->引用:xcqydr @ 2006-04-25 10:04 徒有理论而无行动指南。<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ool(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前车之鉴+2006-04-25 11:55-->引用:前车之鉴 @ 2006-04-25 11:55 忠言逆耳啊<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unsatisfi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u>说的很对!</u>俺通篇都是在就事论事,mm怎看出俺总有索取之心<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impossib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u>没有索取之心怎会只看到社会上不好的一面?</u><font color="#006400">mm虽然表面上很谦虚,但对自己的感觉还是非常良好,嘿嘿 哈哈,我表面上也不会谦虚呢,我一直自认自己是个好老师,只是好老师也不见得不出错!感觉良好,也证明有激情,当老师的如果没有激情,很快就会对工作懈怠了!
原帖由 前车之鉴 于 2006-4-12 12:55 发表
引用susan_1201 @ 2006-04-12 08:55)教育方法合情合理.但我有些不相信,一个本可以轻松打倒对方的人,愿意被摁在卫生间里.说实话,这个***是个温和的孩子,长期良好的家教造就了有些规矩的行为,如果不是这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