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注意】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生谜情    时间: 2006-3-24 12:56
标题: 【注意】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000099">199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国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真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然而,比赛结果却令人寒心,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子连边也没沾上,最后只获得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纪念奖。在人家闪耀着想象大胆、构思独特的作品面前,中国孩子的作品显得那样苍白,缺乏独创性,这怎能不令中国的家长们感到震惊!<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000099"><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url]</td></tr></table>[url=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3.jpg]</td></tr></table><font color="#000099">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font color="#000099">“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u><font color="#cc0000">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u>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font color="#000099">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url]</td></tr></table>[url=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4.jpg]</td></tr></table>  <font color="#000099">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url]</td></tr></table>[url=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5.jpg]</td></tr></table>  <font color="#000099">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url]</td></tr></table>[url=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23/Img242437356.jpg]</td></tr></table>  下面是一则成功的家教案例:  <font color="#990066">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font color="#993399">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老师让人捎口信要我们去,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儿子别出心裁地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font color="#993399">  我们回家盘问时,儿子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对听这么一说,我们意识到,儿子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 valign="top"></td></tr><tr><td><table><tr><td></td></tr></table></td></tr></table>于是我们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我们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爱”了。<font color="#993399">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是包办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记得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儿子对其中一道文字题有异议,我们马上会面数学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叙说,据理力争。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
作者: wjx871    时间: 2006-3-24 13:01
好帖,支持一下,顶!
作者: 晨曦宝贝    时间: 2006-3-24 13:08
好东西
作者: 张译    时间: 2006-3-24 14:55
现行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孩子!
作者: z01    时间: 2006-3-24 15:30
好贴,谢谢!
作者: wdmtx    时间: 2006-3-26 16:05
好贴应学习。
作者: ocean1119    时间: 2006-3-27 08:38
好东西,但是比较难做.
作者: 常青山    时间: 2006-3-27 09:16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常青山    时间: 2006-3-27 09:21
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兴趣很重要。。。。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虽然看起来也长得不错,却都成了呆头鹅
作者: 过眼云烟    时间: 2006-3-27 14:22
好东西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6-3-27 16:46
很好!除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外: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fain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哈哈。。。
作者: lishui74    时间: 2006-3-27 17:07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10253">好帖,支持一下,顶!</div>
作者: wpopw    时间: 2006-3-27 21:38
对家长的要求更高。
作者: LB8791    时间: 2006-3-28 09:42
受益。
作者: tiantianMOTHER    时间: 2006-3-28 10:53
谢谢提醒! 尽量做到两全其美,怎样做好学校的任务,还有适应以后升学考试。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不过往往是顾此失彼,做为家长也是很无奈的。。。。。)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6-3-28 11:03
很有启发。
作者: 恩恩    时间: 2006-3-28 14:17
好帖,谢谢楼主。
作者: gjgx01    时间: 2006-3-28 15:50
道理是对的,当孩子面临升学的时候似乎什么道理都没用了
作者: hwzxzxq    时间: 2006-3-28 16:27
现代的学校教育应该大胆改革了,不要再填鸭式教学了,不然我们的民族的创造性都集中在个别人身上,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3-28 16:33
<font color="royalblue">  思维要有东西作原料。

  没有知识支撑的思维,是车空转,或者车反转,停留在想的阶段。

  教孩子,思维和知识都重要。
作者: lnanndy    时间: 2006-3-28 19:27
[quote=hq1966,2006-03-28 16:33]<font color="#4169e1">  思维要有东西作原料。   没有知识支撑的思维,是车空转,或者车反转,停留在想的阶段。   教孩子,思维和知识都重要 <font color="#4169e1" size="3"><font color="#4169e1" size="3">很有道理。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6-3-28 19:44
<font color="#0909f7" size="4">觉得这篇文章和主题很配:<font color="#0909f7" size="4">[作者: 杨海伦]美国广播公司头号新闻主持彼得·詹宁斯7日辞世,通过看新闻,笔者才了解这位广播业“名嘴”,居然高中都没毕业。这在美国并非罕见,比如比尔·盖茨。像詹宁斯和盖茨这样能在没有高学历的情况下成就事业的人,在美国很常见。他们之所以能这样,美国的教育方式功不可没。 <font color="#0909f7" size="4">笔者认为,美国教育方式最可取的地方在于它的学习方法。在国内求学,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每上一个大台阶,比如刚上初中、高中、大学,老师就会谆谆教导:现在的学习方法与以前不同了,你们要注意。而每一个台阶,都不乏因学习方法转不过弯来而退步的同学。这虽然已经是20多年前的旧事,但同样的情景今天依然在重复。而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掌握的学习方法,却可以贯彻始终。 <font color="#0909f7" size="4">从幼儿园开始,美国学生就要做“研究项目”,这个名称是“从一而终”的,方法也是“从一而终”的,定题目,查资料,做总结,成文。“项目”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比如小学生是做一棵黄瓜的生长,到了高中生,可能就要研究国际关系了。 <font color="#0909f7" size="4">朋友曾向我借过两粒花籽,给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做研究。半年之后,孩子的研究报告出来了:鸢尾花的生长评估。小姑娘在封面上放了一幅剪贴画,第一页是她查到的有关介绍和培植方法,接着是她每天的工作和花的生长情况记录,结果是花没有开,结论是鸢尾花大概不适合种在花盆里。每一页都只有几句话,非常简单,却很清楚。据朋友介绍,为了这个项目,他女儿不但寻求了父母的帮助,而且通过网络和学校图书馆寻找资料。 <font color="#0909f7" size="4"><a class="newsbit" href="http://bbs.zol.com.cn/index20050817/javascript%20:void%200" target="_blank" top="68)&quot;" onsubmit="window.open(a href=" http:= 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www.popyard.com=/a/a"/a/a&quot;&quot;" a= cgi-bin= imgview.cgi?imglink="http://www.fairportlibrary.org/kids/images/kids.jpg&quot;" help,= scrollbars="yes," toolbar="no," location="yes" resizable,= left="10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font color="#0909f7" size="4"><img src="http://www.fairportlibrary.org/kids/images/kids.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bgcolor="#808080"><font color="#0909f7" size="4"></td></tr></table>[/url]<font color="#0909f7" size="4">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到了中学,好学上进的孩子已具备相当的学习和研究水平了。另一个朋友上初中的女儿,做的研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恰巧奶奶来美探亲,小姑娘就认认真真地将“采访”奶奶的记录加入到研究成果中,做成了一个小册子。另一位高中男孩更是借了一台微型录音机,事先拟好问题,采访父母的一个同事,他的题目是中国人对中东问题的看法。 <font color="#0909f7" size="4"><a class="newsbit" href="http://bbs.zol.com.cn/index20050817/javascript%20:void%200" target="_blank" top="68)&quot;" onsubmit="window.open(a href=" http:= 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www.popyard.com=/a/a"/a/a&quot;&quot;" a= cgi-bin= imgview.cgi?imglink="http://www.grayacademy.ca/library-kids.jpg&quot;" help,= scrollbars="yes," toolbar="no," location="yes" resizable,= left="10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font color="#0909f7" size="4"><img src="http://www.grayacademy.ca/library-kids.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bgcolor="#808080"><font color="#0909f7" size="4"></td></tr></table>[/url]<font color="#0909f7" size="4">美国的图书馆都有儿童专区。很多走路都不利索的小毛头,趴在地上翻阅自己喜爱的图书;刚跟电脑台一样高时,就会点鼠标找资料,令人心生感慨。 <font color="#0909f7" size="4"><a class="newsbit" href="http://bbs.zol.com.cn/index20050817/javascript%20:void%200" target="_blank" top="68)&quot;" onsubmit="window.open(a href=" http:= 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popyard.com=" target="_blank"www.popyard.com=/a/a"/a/a&quot;&quot;" a= cgi-bin= imgview.cgi?imglink="http://www.starofthesea.org/images/Library_kids.jpg&quot;" help,= scrollbars="yes," toolbar="no," location="yes" resizable,= left="10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font color="#0909f7" size="4"><img src="http://www.starofthesea.org/images/Library_kids.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bgcolor="#808080"><font color="#0909f7" size="4"></td></tr></table>[/url]<font color="#0909f7" size="4">回到詹宁斯。从小熏陶的结果,詹宁斯到17岁辍学时,已经完全具备了继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否则,他日后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中国的古训,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得到彻底贯彻。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别人先进,只不过我们自己忘了根本,绕了个大弯子。这弯子绕得太不值。
作者: jjhs    时间: 2006-3-29 08:28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58951想知道答案是要花钱滴<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tong.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晴与蓝    时间: 2006-3-29 10:15
老师和家长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作者: 笑妈妈    时间: 2006-3-30 17:33
谢谢楼主
作者: yilan16    时间: 2006-3-30 19:41
好贴,支持
作者: 月亮王子    时间: 2006-3-31 09:35
可以向这方面努力
作者: xhzyf    时间: 2006-3-31 09:56
我觉得这挺好,可以借鉴.
作者: lzy-2000320    时间: 2006-3-31 15:57
好贴呀,准备让老公也来学习学习,要是老师和家长都能这样就好了!中国的应试教育弊端太多了。
作者: double双    时间: 2006-3-31 18:34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mbarras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这对家长的要求很高,你先得有足够的知识,还要理出思维方法能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都是应试教育结的果,现在想开思维教育的花,真不容易啊此帖由 double双 在 2006-03-31 18:37 进行编辑...
作者: 星星    时间: 2006-4-1 21:31
d.good tips
作者: helenz    时间: 2006-4-1 22:23
好贴,支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女儿出生我就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可是真的很累,太费心思了.不过,还是颇有成效的,女儿快4岁了,各方面发展得都挺好,尤其肯动脑筋.
作者: 周图    时间: 2006-4-3 23:12
<font color="#0909f7" size="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中国的古训,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得到彻底贯彻。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别人先进,只不过我们自己忘了根本,绕了个大弯子。这弯子绕得太不值。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6-4-7 09:24
而学校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疲于应付作业和考试,连思考问题的时间都没了。此帖由 小灰熊 在 2006-04-21 16:27 进行编辑...
作者: zheliz    时间: 2006-4-7 13:32
double双+2006-03-31 18:34-->引用:double双 @ 2006-03-31 18:34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mbarras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这对家长的要求很高,你先得有足够的知识,还要理出思维方法能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都是应试教育结的果,现在想开思维教育的花,真不容易啊
总结的太精辟了.
作者: 云清海平    时间: 2006-4-7 15:47
不能指望中国的学校教育,还得靠自己,家庭教育做好了,应该能弥补。大家要有信心。关键是美国的教育既然这么好,那大家能不能找到其教材,大家研究、探讨一下。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6-4-7 22:59
云清海平+2006-04-07 15:47-->引用:云清海平 @ 2006-04-07 15:47 不能指望中国的学校教育,还得靠自己,家庭教育做好了,应该能弥补。大家要有信心。关键是美国的教育既然这么好,那大家能不能找到其教材,大家研究、探讨一下。
很不幸,不是教材的问题!而是观念和教育模式决定的:其一,老外从骨子里把孩子当人在看,尊重其个性、思想,尊重其隐私、权利,这一点上就保证了孩子们精神上的自由,而非压力; 其二,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教材!也就没有了维分数论的基础;其三,他们较好的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而不像我们的孩子,学些艰深可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所谓“知识”,唯一的目的是用于考试,以便把孩子们分成3/6/9等;其四,整个社会都认同 务实 的价值观,重生存能力、领导才能、责任感等实干能力;正是这种思想多元、保护个性的环境,才会造就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建设出这个强大的国家。。。我的签名档中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看看哈
作者: sjfswcl    时间: 2006-4-8 07:36
不错,学习了很多
作者: 云清海平    时间: 2006-4-8 11:17
八根儿大哥,你说:“其三,他们较好的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而不像我们的孩子,学些艰深可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所谓“知识”,唯一的目的是用于考试,以便把孩子们分成3/6/9等;”<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laug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学习是方方面面的,我只是就其一点而展开,美国教育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搞得不错,我们就借鉴,还没有全盘“美”化的社会环境,只能“美”化一个小环境——家庭。此帖由 云清海平 在 2006-04-08 11:18 进行编辑...
作者: angle    时间: 2006-4-10 14:21
如果仅仅美化家庭环境是不够的,一到学校就会被破坏掉,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受学校的影响很大,要学校保留孩子的幼小的心里特点很难,基本被扼杀掉了!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angry.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帖由 angle 在 2006-04-10 14:23 进行编辑...
作者: 淡茶    时间: 2006-4-11 11:19
谢谢!为祖国的花朵而努力!
作者: benben_2003    时间: 2006-4-12 15:20
好贴子,先学习一下
作者: cyl725    时间: 2006-4-14 13:58
xie xie
作者: camel8765    时间: 2006-4-14 20:25
太受用了,觉得还是能感到里边的精妙啊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总让人感觉不一样,一个字“活”。
作者: 路人甲    时间: 2006-4-16 10:45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无■■■■■■■■■■■■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 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无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作者: 共和国小兵    时间: 2006-4-18 19:34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10347">现行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孩子!</div></td></tr></table>
作者: lilyfish    时间: 2006-4-18 20:21
<font face="黑体" color="#daa520" size="4">值得为人父母的思考,学习.
作者: 蛮蛮妈妈    时间: 2006-4-19 14: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乐乐的妈    时间: 2006-4-19 15:19
学校的教育可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那只能是家长在这方面多注意,但这对家长的要求就很高,以前没小孩时不觉得,现在真正面对小孩那种无穷的好奇心的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对他的每一个好奇心都正确引导。真是有点头痛。
作者: 嘟嘟他爸    时间: 2006-4-19 20:58
我们家长可对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去发牢骚,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只发牢骚,而不去教育自已唯一的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抛给学校,因为我们输不起——我们只有一个不可再生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全心地投入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来,如:教孩子如何去思维、如何去爱父母、如何用宽广的胸怀去待人……就像上面谈到的“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化费家长很多心血的。
作者: jerryzl    时间: 2006-4-19 23:14
好贴子,顶.
作者: xu_jeney    时间: 2006-4-20 09:11
其实不要说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有矛盾。现在我女儿二岁多一点,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平时这个不准那个不许的,看着都让人心疼孩子,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在一点点消失。平时二老老是说我任着孩子,不管孩子。嗨~~~~<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ea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LIHONG    时间: 2006-4-21 00:44
thanks.
作者: 一尘不染    时间: 2006-4-21 13:21
在现实的环境中,我们做家长的希望能够两全其美,既要保持思维的活跃,也要能够应付考试,当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不会强调考试成绩,但一定要注重学习和楼上各位一样,这些需化费家长很多心血的<img src='images/smiles/smile.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title='' />
作者: 196608384    时间: 2006-4-21 15:35
谢谢!打印出来让另一人看看!
作者: 嘉年华    时间: 2006-4-21 16:23
谢谢,思考中!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6-4-21 16:28
xu_jeney+2006-04-20 09:11-->引用:xu_jeney @ 2006-04-20 09:11 其实不要说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有矛盾。现在我女儿二岁多一点,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平时这个不准那个不许的,看着都让人心疼孩子,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在一点点消失。平时二老老是说我任着孩子,不管孩子。嗨~~~~<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ea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6-4-21 17:22
xu_jeney+2006-04-20 09:11-->引用:xu_jeney @ 2006-04-20 09:11 其实不要说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有矛盾。现在我女儿二岁多一点,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平时这个不准那个不许的,看着都让人心疼孩子,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在一点点消失。平时二老老是说我任着孩子,不管孩子。嗨~~~~<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ea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没事的,好奇心一辈都有,合适的环境它就会根发芽,如果你想改就现在开始吧,你的小孩一定非常有好奇心的.
作者: 董永    时间: 2006-4-21 19:58
这这这不是&quot;又红又专&quot;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新说法。
作者: 巍然    时间: 2006-4-21 20:22
谢谢
作者: jxxywzy    时间: 2006-4-23 09:50
不错,有收益,谢谢分享
作者: 由由妈    时间: 2006-4-26 14:19
非常赞成发散思维,使孩子不在循规蹈矩
作者: ttwgy    时间: 2006-4-28 16:50
好,支持
作者: tracysu0126    时间: 2006-4-28 16:51
有道理!
作者: 扬扬@^_^    时间: 2006-4-30 16:38
double双+2006-03-31 18:34-->引用:double双 @ 2006-03-31 18:34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mbarras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这对家长的要求很高,你先得有足够的知识,还要理出思维方法能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都是应试教育结的果,现在想开思维教育的花,真不容易啊
是啊,说的是在理,可是真正实施起来与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冲突的。真是很难平衡。
作者: 江海洋    时间: 2006-5-6 18:05
真是好帖哦!就是难得做到,还得努力学呀!
作者: kuweile    时间: 2006-5-6 21:36
好文章
作者: zlm2002    时间: 2006-5-7 22:58
思维是人类的灵魂
作者: zlm2002    时间: 2006-5-7 23:15
说的很好!就像现在的很多家长,要孩子去学钢琴一样,不是要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而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加分,活生生的把孩子给糟蹋了!真是可悲
作者: zlm2002    时间: 2006-5-7 23:16
唉,中国的未来真是令人堪忧啊
作者: pudding95    时间: 2006-5-9 17:22
想作一个合格的家长还真难!不过我会努力的,希望大家也一起努力!
作者: hsbaba    时间: 2006-5-9 21:11
很受教育,谢谢
作者: 雨蒙    时间: 2006-5-12 15:30
难呢!每天大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填鸭式的教育,一点都没改变.孩子小小年纪背着沉重的书包,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哪有自己思考的时间.
作者: macbus    时间: 2006-5-14 04:09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10394">好贴,谢谢!</div>
作者: 松松妈    时间: 2006-5-16 22:00
学习中,谢谢分享!
作者: lacoola    时间: 2006-5-17 20:53
中国的教育改来改去还是没有跳出应试的圈子
作者: heihei007    时间: 2006-5-17 20:58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25442">好贴子,先学习一下</div>
作者: scjdxj    时间: 2006-5-20 22:00
中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要反思
作者: 小马林    时间: 2006-5-22 09:20
好贴,但实施起来不容易。有时我们大人不知从何引导。
作者: 美乐美    时间: 2006-5-22 14:28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hold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有道理啊! 知识是死的,思维是活的。
作者: my2296    时间: 2006-5-29 15:59
好贴,支持一下。
作者: 天睿    时间: 2006-5-30 10:43
支持!
作者: Janifer8268    时间: 2006-11-14 13:19
说的太好了,可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 quzhang    时间: 2006-11-25 07:38
素质教育是很重要的,但现实的学校教育往往变味
作者: 妈妈爱宝宝    时间: 2006-12-8 15:35
教育孩子是一辈子都无法学好的学问!
作者: 大猫咬小猫    时间: 2006-12-10 21:41
要学习学了,说得不错。
作者: lingzj    时间: 2007-4-12 12:43
真是好贴,值得学习!谢了.
作者: 拈花一笑    时间: 2007-4-13 11:28
很有道理,要好好学学
作者: wenzhuo    时间: 2007-4-22 20:11
学习再学习,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反思。
作者: jinxinzoe    时间: 2007-4-22 23:05
支持,学习了一下也、
作者: ssheep    时间: 2007-4-23 16:08
好贴   学习。
作者: 乐乐姐姐    时间: 2007-4-23 16:42
  笔者认为全世界的孩子天生都是创造者,中国孩子缺乏创新能力是由于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创新能力给扼杀了,刚学会说话的几乎所有讶讶学语的孩子都会冒出从来没人教过的话,这就是最早的创新灵感。但我们的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不是保护和开发孩子这种创新灵感,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训斥孩子“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久而久之,孩子懂事了,便不再胡思胡说了。笔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批评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性。
  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更进一步,还可运用笔者所发现的世界上最简单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写灵感日记:
  帮助孩子从记录简单的灵感开始写灵感日记,灵感会由小变大,灵感会越来越多,当灵感积累到一定规模时,进行归纳分类,此时将有奇迹产生——灵感集中的领域便是一个人具有天赋和潜能的领域,人类几千年都未曾解决好的认识自我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欢迎给我来信:blife@126.com

[ 本帖最后由 乐乐姐姐 于 2007-4-23 16:45 编辑 ]
作者: mousl    时间: 2007-4-24 17:02
支持,中国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很多孩子的创造力
中国家长都乐于交给孩子知识,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许多小孩很聪明,一教就会,但不教不会
作者: wangwjk    时间: 2007-4-24 17:54
我觉得这挺好,可以借鉴.
作者: cw8888    时间: 2007-4-25 13:22
支持楼主的观点 ~~
多谢
作者: wjn_1970    时间: 2007-4-25 17:12
说的很好,收藏了,22#也说 的很好
作者: newme    时间: 2007-5-2 21:13
强烈支持, 所说极是,非常好~
作者: dongfanghong    时间: 2007-5-2 23:17
好,我支持,真是好
作者: dongfanghong    时间: 2007-5-2 23:19
我热烈支持
作者: HAPPYFLYJ    时间: 2007-5-3 13:29
很不错,可以借鉴......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