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新生儿呕吐(别处看到,供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牵手的你我    时间: 2004-2-19 15:38
标题: 新生儿呕吐(别处看到,供参考)
呕吐是小儿常见现象,有时为主要症状,应予重视。急性呕吐可使体内水和电解质丢失,超过一定数量会导致脱水及酸中毒。长期呕吐影响营养吸收,可引起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呕吐时如护理不得当,还能由于呕吐物被吸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一)溢奶

      人进食时免不了要吞入少量空气,但成人和儿童胃的上部不是平的,有一个膨隆,进入胃的空气,由于小于食物的密度,存在于食物的上面,即恰在这一膨隆部位。当人打嗝时,空气通过责门、食道和口腔而被排出,而食物不会被带出来,新生儿胃发育不完善,胃底平直,缺乏这一膨隆结构,空气随食物进入胃后,便会与食物混合存在。婴儿贪门又较松弛,很容易由于胃中空气上溢将食物带出而发生呕吐,这种呕吐称为溢奶。溢奶常为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流出,并不伴其他症状,也不影响婴儿营养。

      家庭护理要点

婴儿溢奶属正常生理现象,不需特殊处理。为了减少溢奶应注意不要在婴儿哭闹后立即喂奶,因为哭闹能吞人空气,是溢奶的直接原因。也不要让婴儿吮空奶瓶,更不要用吮奶头的办法哄孩子。喂奶后可将孩子轻轻抱起,让他伏在大人肩头,轻拍背部,如能打出饱嗝,就能防止溢奶。喂奶后应根据摸索的规律放置一个合适的体位,开始可从右侧卧位试起,观察是否吐奶调如不吐则以后就采取这个体位。   

(二)喂养不当

    新生儿和婴儿因喂养不当引起呕吐很常见,量多时可呈喷射状,如吐奶大多,可使体重增加减慢。主要发生原因是喂奶喂水或辅食吃得大多,或者吞入空气大多,可引起呕吐,母亲乳头内缩或用牛奶喂养时奶头穿孔大小,小儿因吸不出奶而咽下大多空气,或者用奶瓶喂奶时奶液未充满奶嘴,而咽入空气过多,均可引起呕吐。

    家庭护理要点

    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首先需除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确是由喂养原因造成,处理办法是调整喂养,不使一次入量过多,调整喂奶方法,除去引起呕吐的原因。喂奶后处理方法同溢乳。

    (三)吞入羊水及颅内出血

    初生24小时内新生儿吐粘液,有时带血丝,一般不严重,这是生产时吞下羊水所致,有时持续呕吐。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有生产时窒息、青紫或产伤历史,除可有呕吐外,还有嗜睡,昏迷及呼吸不规则,苍白,尖叫和抽风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家庭护理要点

    用生理盐水洗胃常能奏效,但应由医护人员操作。如系颅内出血则应住院治疗。

    (四)消化道畸形

    消化道从上到下的多种畸形均可引起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责门松弛症,幽门痉孪,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胃扭转,食道裂孔疵。

    先天性食道闭锁者,生后口内不断有粘液流出,每次喂奶或喂水均即刻发生呕吐或呛咳,插胃管时不能进到胃内。

    先天性肠闭锁一般均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生后即发生呕吐,以后逐渐频繁并加重,吐物为液体,奶,胆汁,如闭锁位置低,还可吐粪汁,生后只排少量灰绿色胶冻样大便,而一直无正常胎便及粪便排出,晚期腹部膨胀。

      胎便性腹膜炎出生后即呕吐,吐物中可有少量胎便,并有明显腹胀,甚至腹壁红肿。先天性肠闭锁和胎便性腹膜炎确诊靠腹部调光片,有时需配合钡灌肠检查。

      新生儿长时间呕吐,应想到胃责门松弛症,胃扭转,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食道裂孔疵等先天畸形。

      责门松弛症于生后即吐奶,以后逐渐加重,平卧时更易呕吐。病儿食欲一般较好,呕吐也不费力。胃扭转生后即有吐奶史,也可在以后数周内开始呕吐,大多在喂奶后发生,移动病儿时更为明显,呕吐严重时可影响患儿营养。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于生后2~3周才开始呕吐,逐渐加重,几乎每次奶后均吐,但食欲不减,严重病例可影响营养并发生脱水及酸中毒,大多数病儿可于上腹中偏右部位摸到枣核佯肿物。幽门痉挛,除呕吐时间较早及腹部无肿块外,其余症状同肥大性幽门狭窄。食道裂孔疵于生后:周至1个月出现呕吐,呕吐持续发生或间断出现,呕吐物除奶外,可有粘液及棕红色的血,坐起时呕吐可减轻,体重不增,并出现贫血。当然,上述疾病的确诊都需放射科检查。

      家庭护理要点

      以上畸形均要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就应住院治疗。

      (五)消化系统感染

      消化系统各种感染均可引起呕吐,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痢疾,急性阑尾炎等。另外消化道外的感染也可引起呕吐,如急性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胆囊炎,猩红热等。小儿急性胃炎常伴肠炎,也叫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和痢疾一般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及发热,吐泻严重时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大肠杆菌肠炎不大引起呕吐,即使吐也不严重,而病毒引起的腹泻则呕吐严重。消化道以外的感染引起的呕吐,因各种疾病的特点为主要表现,一般不难分辨。

      家庭护理要点

      1.调整饮食由于小肠功能受影响,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需要适当调整饮食,轻症患儿经过调整饮食即可痊愈。过去对婴儿腹泻常采取短时间禁食的饥饿疗法,以达肠道暂时休息的目的。近年来,主张在治疗过程中不禁食,为的是使营养少受损失,但应适当减少饮食,吃母乳的可照吃不误,除非腹泻严重,可先饮少量水,再吃母乳,实际上等于减少母乳量。人工喂养者可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中多加些水,而总量不变。如病前每次吃150毫升,病后可改为牛奶100毫升加水50毫升。有的还可吃酸奶,便于消化。

      2.抗生素及中药大肠杆菌肠炎必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黄连素等,一般采用口服,因为这样药物可直接到达肠道起治疗作用。除非呕吐严重,通常不用打针或输液,输液治疗不是为了给药,而是为了纠正脱水。对于迁延性及慢性的大肠杆菌肠炎以及病毒性腹泻,最好使用中药,中医治疗小儿泄泻有独到之处,有时甚至疗效更好。要找有经验的中医辨证施治,最好吃汤药,不可滥用中成药。

      注意事项

      1.应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但好消化,而且富含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袭。人工喂养的婴儿在加奶量时要循序渐进,不可突然猛增或改换其他乳品。

      2.喂母乳前妈妈要洗手,并清洁奶头。

      3.牛奶一定要煮沸消毒,不吃变质或可疑变质的乳品。所加食糖应先用开水溶化,加热后备用。

      4.一切喂奶用具都要定时消毒,每次煮开20分钟。

      (六)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其他病毒脑炎、脑肿瘤、脑脓肿及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这是脑膜受刺激的结果。常常伴疾病本身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头疼,精神不好,昏迷,惊厥,头部外伤史等。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以发热及喷射性呕吐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误诊会影响治疗效果。

      家庭护理要点

      遇有发热呕吐特别是喷射性呕吐者,应予以重视,如同时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就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兆,要及时送医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