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讲的一些小事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2-22 00:16
标题: 【转帖】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讲的一些小事
看到了这个帖子,转一些过来,这位家长号称是很重视孩子教育的,但他描述的事情真让我寒心。想到坛子里的父母也都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和大家一起共享,想如此的重视教育,真的还不如不教呢。  寒心----女儿上大学二三事      2005年高考,我女儿考上省内一所一类大学,比我们父母和她自己预期的差很远。但是,女儿对我们父母的要求并不低,首先要求买一个手机,想到便于联系,花1400.00元给她买了一个带摄像和MP3的滑盖手机;接着要求打8000.00元到学校发给她的银联卡上,我们问:学费不到7000.00元,为什么要8000.00元?她说多余的钱是九月份的生活费,到校还要换一副眼镜,觉得有理,打了8000.00元到她的卡上;可第二天她又软磨硬泡,要在我们本市换眼镜,又给她花了300.00元;最后,要求每月生活费不少于600.00元。我们工作生活在一个县级市,属工薪阶层,年家庭收入约24000.00元,还要扣除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承担集资建房,还要赡养一个没有退休金的老妈。我们陈述了上述理由,觉得每月400.00元尚很吃力,她仍坚持600.00元,最后商定每月600.00元吃穿用包干,学费另外给。  临近开学,借了一辆车,把她和行李送到学校,并给她买齐了一切生活用具。临分别,她的卡上有生活费1065.00元。分手时,她叮嘱每月到武汉看她一次,准备好第二学年给她买电脑。  临近中秋节,我专程去武汉看她,到学校时刚好中午,我打算和她一起在学校食堂吃午饭,考察一下她平时的伙食。她反对,说:“天天都在学校吃,既然你来了,当然要出去享受享受。”她换下军训装,着上时装,拉着我出了校门。午餐吃麦当劳,花去几十元,肚子没吃饱。接着逛商场,到中山公园坐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又到武汉广场顶层吃异域小吃。途中遇到一亲戚,给她200.00元,以表祝贺。我又教她回家和返校的乘车路线,才在车站分手,她返校,我回家。至此她九月份可支配生活费达1265.00元。  此后,她以种种理由每月向我们要钱600.00-1000.00元不等。  春节期间,她要求返校时买电脑。她要买笔记本电脑,说既可上图书馆用,又可在公寓用,夏天还可在蚊帐里头用。我主张买台式机,理由:1,支付能力有限;2,容易被盗;3,性价比低;4,维护成本高。好说歹说,她才同意买台式机,但要求品牌机,而且必需是液晶显示器。各让一步,达成妥协,预算为6000.00元。过完春节,正月十六(2月13号)7时,带着两旅行箱加一袋她喜欢的吃的喝的用的和我准备的网线排插工具,我送她返校。9时30分到达武汉吃早点,10时30分到达她学校寝室,放下东西就出发,展转去武昌电脑城附近,通过我市宏基电脑代理商,以5800.00元买得一款标价5999.00元T160AMD,17英寸液晶显示器电脑。剩下200.00元,由她买附件用。乘销售员安装操作系统的时间,我们去南极电脑城买附件。她看上一款耳机,砍价,别人不卖。我说买两副,卖主让了10.00元,花了50.00元。来到街市,她问:“你买耳机,为什么要我付钱?”我的心咯噔一下,不是滋味。我接着问:“剩下200.00元是你的吗?”她说:“是我的。”我说:“你即使说送给我,我还是会付钱你。今后说话得讲究方法!”我掏出25.00元给了她。  返回那店,系统已装好。我搬上主机,她提着显示器,展转回到她的寝室,时间是13时30分,肚子饿得咕咕叫,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想着当日要赶回家,就忍着,拿出材料和工具,开始走网线,连接电脑。约14时30分,胃开始疼(我有胃病),我开口说:“你拿出带来的饼干,喂给我吃,我边吃边做。”她这才拿出带来的饼干喂给我吃,她自己也吃起来。走好网线,连接好电脑,我又开始安装工具软件。口干得实在受不了,我要女儿开一瓶酸奶给我喝,她犹豫了一下,说:“我找一下,看有开水吗。”她找了一圈,没找着,却找来一罐汽水,我心情复杂地和她共饮了那罐汽水。  17时10分,我弄好了我力所能及的,准备回家,她提醒我,还没有给生活费。我给她二月份17天生活费400.00元,生日礼金200.00元,然后走出她的寝室,钱包里只剩下212.00元。回家的路费是40.00元,余下的162.00元是我们二月份17天的生活费。而与此同时,女儿至少有770.00元生活费。  我没有时间吃晚饭,汉口到我市的最后一趟班车是18时30分,只得空腹赶路。当我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已是20点45分。  我的心很冷!    边缘人立方  2006-2-15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2-22 00:17
他的另外一段话:  首先,衷心感谢众网友对这件事的关注!  我昨天一口气写完帖子发了后,就去一门店守夜赚外快,今早回家发现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很感动,觉得有必要回复一下。  1.其实,我们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她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上的我市最好的学校,即使她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们花钱让她上。从初中开始,她在学校比在家里时间长,在家也是吃饭睡觉,和我和她妈沟通的时间少。也就是从那时发现她开始讲究吃好的用好的穿品牌,怕影响她情绪,继而影响学习和升学,尽量满足她。我是搞教育的,她妈学医药,比较讲究教育方法。但是,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超过我们的影响。  2.一位网友说得对,十四岁,她的人格特征就已形成,我对她的说教,说出血来,她说是旱菜水。加之中考和高考对我们父母和孩子的压力,只得无奈地迁就。现在又是就业压力逼我们迁就孩子。她是学信息管理的,早一天买电脑是希望她把学业学好,将来好就业。  3.我们也注意言传身教。我妈是家庭妇女,没有任何收入,大约五十多岁起,我不让她老人家做家务,端到手里吃,端到手里喝。这一切我女儿都亲眼所见。  4.我写《寒心》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大家议论一下,我将意见邮给她,对她和我们父母都是一次教育;二是说出来,发泄一下,心里舒服一些,BBS嘛,有这个功用吧。  5.是家丑,但我没外扬。谁知道我女儿姓甚名谁?就读于哪所一类大学?谁又知道我姓甚名谁?工作生活在哪个城市?《寒心》的发表对我们家庭没有不利影响吧?  6.我和女儿的矛盾主要是钱的问题。她的要求超过我的赚钱能力。所以《寒心》里头常提到钱。  7.人大都追求享受,她的要求未可厚非;但是,超过我的赚钱能力(当然,我常自责)就转移为道德问题。所以我寒心。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2-22 00:19
另外一段:  发帖两三天,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很激动,再次衷心感谢真诚关心和指教我的网友!谢谢!  两三天来,我一边看跟帖,一边回顾和总结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女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父亲和母亲教育的不一致;二是负面教育影响超过正面教育影响。  记得孩子中考没考好,我市城区有三所高中,她居然连二中都没考上!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花钱(大约八千多元)上一中,要么不花或少花钱(二中校长是我同学)上二中重点班。她妈和她主张花钱上一中。我反对,陈述理由:孩子是学习的主要方面,学校和老师只是条件;现行制度下,一中的老师不一定全比二中老师强,二中的老师不一定全比一中的老师差。关键是孩子自己是否勤奋努力。恰巧那年我亲戚大女儿在二中考取武汉大学,就把女儿领到我亲戚家现场观摩,接受教育,以图她改变主意。我那远房亲戚,夫妻双双下岗,生育有二女一子,住着50平方米的房子,属特困户吧,女儿却如此有出息!这次现场观摩应该是一场生动的励志教育课吧,可她妈强调条件环境,二比一做出决定:花钱上一中。我是多么孤立和无奈啊!可上了一学年,她们又提出转学到位于地区的省重点高中读。我坚决不答应。可她妈乘我不在家把孩子送去了,又花了一万多块。后来嫌学生宿舍吵,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层房子给她。她妈还一周有两三天搭巴士几十里去那里照顾她的起居生活,洗衣做饭。一次,我去接班,按照她妈叮嘱,早晨,我先起床准备好早餐和一杯豆奶,女儿起床吃了喝了上学;上午,我收拾餐具,洗衣,买菜,做午餐,空隙帮她抄做错的英语作业以便她重做(我很反感,她妈说可帮孩子抢时间);下午,同上午;晚上,还要做夜宵让她下晚自习后吃。我气愤地对女儿说:“像你妈这样,培养出来的绝对是社会的害虫,顶多是受过高度教育的害虫,比没受过高度教育的危害更大!”一天吃晚餐,她妈打电话查岗:“你爸做的饭菜丰富不?可口不?按时不?”餐桌上有肉有鱼,有荤有素,有煨有炒。女儿说:“都好,就是说我是害虫。”她妈愤怒了:“平时都是我做,他做一次就发牢骚!”我无言!  父母不在她身旁,她就自由了,斗地主,泡网吧,唱卡拉OK.结果事与愿违,2004年高考只考个三本(一)。她妈肺差点给气炸了,发狠,不管了,随她上烂学校去。她自己也不想复读,想谁录读谁。我坚决不同意,要她回我市一中复读。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她顺从了我。  开始我们面对面沟通,但总是争吵,有时吵得我老泪纵横!想一想,真委屈!出生不久,遇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上学逢十年文革,毕业又下放农村,恢复高考好不容易上了个破学校,工作了些年又时常担心下岗,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打两份工。这都是为了什么!但是,养儿不教,父之过,转而用书信方式与她交流,有时写得泪流。这一方式可能起了一些作用,2005年高考考了个一类。  我和女儿的争吵一直没有人能主持公道。她妈总是向着她。我可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决定用这种方式征集意见,然后打包,原原本本发送给她,刺激她,教育她,当然包括教育我和她妈。不日是我女儿十九周岁二十虚岁生日,我将把这个包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她。各位与她无利害冲突,您们的话是客观中肯的。她应该听得进吧?  再次感谢真诚关心和指教我的网友!谢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2-22 00:31
其实对这位做父亲的,我个人也很同情,可是不喜欢他给自己开脱之词:负面教育影响超过正面教育影响。尤其那一段励志教育课,根本就说明他无法和孩子交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诸君还须多努力。
作者: Qmom    时间: 2006-2-22 02:06
看这类的文章总让人想很多很多。。。大家都觉得他们家的问题出在了什么上面?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6-2-22 10:32
[quote=jerryhao,2006-02-22 00:17]怕影响她情绪,继而影响学习和升学,尽量满足她。很多家长都这样的想法,很要不得。昨天还在163上看到有关北大杀死同学的学生的报道,据邻居的证词说他从小为一点小事就能和他妈妈大吵大闹,又哭又闹,弄的四邻不安,觉得他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家长惯的。因为小孩成绩好,怕影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就什么都迁就,什么都满足,不毁了孩子才怪。我家乡也有这样一个学生,不是上的北大就是清华吧,学习非常的好,但基本是一语不合就翻脸,他父母估计也是怕影响他学习和升学吧,任何事都迁就他,真不知道这孩子将来弄出点啥事来。此帖由 wlj181 在 2006-02-22 10:49 进行编辑...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6-2-22 12:28
不以让孩子独立为目的,而以升学为目标,咋能称之为重视教育哦?!出此结果是必然的!呵呵。。。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6-2-22 12:33
给我们敲了警钟!但愿我们的孩子届时不是这样的!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注意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事事都想替他们做,事事都满足他们,结果是害了他们,自己也寒心。提醒的好!!谢谢分享!此帖由 fchn608 在 2006-02-22 12:33 进行编辑...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6-2-22 13:39
溺爱实在不是爱,是害啊!害人也害已!
作者: changshan    时间: 2006-2-22 15:03
很受教育,孩子娇生惯养责任在父母!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6-2-23 08:18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助长孩子依赖心理,攀比心理当家长在择校问题中“只选最好的”,已经注定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物质的奖励机制注定了孩子重物质享受,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作者: dyly    时间: 2006-2-23 09:36
从心理学上来讲:父母从小没给孩子控制自己欲望的机会,都是自己节俭让孩子享受。父母没有给孩子关心长辈体贴他人的空间,所以孩子现在就缺少体谅父母的能力和习惯。父母还没有给孩子财务计划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将来工作了不管挣多少会自己养不活自己。不会计划花钱的人,又怎么有能力经商来赚钱?父母总是一味的自责自己赚太少,孩子就没有反省的能力,一个人不反省怎么能成长?我们是有点本末倒置,如此重要的培养人格的一些问题却是小事,而考大学才是大事!可现在你即使北大毕业了,这些做人的道理和能力素质不具备,真的就能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吗?这个父亲准备把这个做礼物送给孩子倒是挺好的方法。最起码得让她心灵上有个震动!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6-2-23 13:36
<p style=>也有个故事给大家说说。<p style=>曾经有这么一对朋友夫妻,男的也许是以前生活的家境比较好,也许是他父母娇惯,,花钱从来是大手大脚的,特别是和朋友相处,以吝啬为耻。其实我们私下里也并不认同他的这种作法,朋友之交谈如水,大可不必这样,他这样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给了朋友一些思想压力。而他LP却恰恰相反,买菜是要算计到分毫的。两人的价值观相差太过悬殊,而矛盾也越演越烈,最终分了手。<p style=>其实两种极端都是不好,如何看待钱,如何去花钱,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心里有杆秤,但谁又能说自己的秤心儿就是准的。<p style=>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我倒觉得这楼转而讨论大家对钱的认识,如何引导孩子去花钱上,会更有意义。<p style=>这又得谈到老鼠对压岁钱的那楼的讨论了,我觉得那压岁钱计不计到孩子名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孩子花钱的愿望萌动时,父母就要给孩子这个机会,让他们手头有钱,能够自主地去花钱,因为对价值的认识一定是在对钱的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此帖由 ealain 在 2006-02-23 16:32 进行编辑...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6-2-23 14:22
哈哈,又说到压岁钱的事情了,那个事我给了诸位妈妈以严重的打击。其实绝对不像你说的不重要,实际上太重要了。很多做父母的其实在孩子问题上最缺乏的就是平等精神。这么说很多做父母的都觉得冤枉,他们说我们家可是很平等的呀,什么事情都是很孩子商量的。但实际上他们仅做了个平等的假象,在压岁钱问题上,就充分暴露了独裁的本质。压岁钱就是给孩子的,你剥夺了,就是破坏了平等民主的原则,你可以这么做,别的人就有权利剥夺你平等和民主的权利,以后孩子也就有权利不经你的同意,破坏你和他之间建立的规则,其实挺可怕的。这楼我转载文章的父母,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失败的可能就是他们觉得只要目标是为了孩子学习,什么样的做法都是正确的方法,所以他会说他们很重视孩子教育,至今他们还认为他们一贯采取是正确措施呢。另外就是对各种他们自己也认为不正确的东西不坚持,而是迁就,等孩子形成习惯了,又改为抱怨。值得赞赏的,是他们开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了
作者: wjx871    时间: 2006-2-23 16:47
我觉得这位父亲应该自己反思,都是社会得责任吗?不全是,子不教,父之过。深思一下。
作者: Qmom    时间: 2006-2-24 00:49
不论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多强调平等精神,孩子在思想完全独立成熟之前,一定是应该家长拉着、牵着、暗地里推着走过来的。孩子的行为思想一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说,父母的育人观,父母的生活姿态以及思维方式对孩子都有很深远的影响。看到很多帖子讨论如何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干脆就是抱怨、悔过。。。看多了,我发现其实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父母的观念(或者说是父母的思维方式),单纯地告诉他们该如何“应对”某一件事情已经远远不够。对于这样的父母,他们没有一个好的common sense,教育孩子永远是盲目和被动的。我们无论多么热衷于教育这门学问,讨论各种个样的教育方法,分享各种个样的教育资源。其实教育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与孩子与家人朝夕相处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家长的common sense最最重要。小巫在她的&lt;&lt;和孩子划清界限&gt;&gt;一书里有一段关于心灵地图的阐述写得很好:“真相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派克医生对真相的定义是:我们对现实的视野(观察或者看法),就好象是一张地图,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方向。如果地图真实而准确,我们一般就会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一旦决定要去哪里,我们也会知道怎么走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地图虚假而失真,我们就会迷路了。这么一说,大家都会同意,每个人都应该尽量贴近现实地制作这么一张地图,好让我们人生的道路走得通畅,不至於迷失方向。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根本对此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制作地图需要努力,不仅仅是从零开始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活着,就必须更新我们的人生地图,接受新的知识、信息、经验,不怕挑战,敢於推翻固有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半途而废。派克医生估计,一部分人青春期结束后就不再继续制作这张地图了,大多数人中年后期就干脆全盘放弃。结果是,这些人守着残缺不全,过时作废的地图,浑浑噩噩地走过一生。”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断地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成熟自我!“父母站得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得有多远” ---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6-2-24 01:03
谢谢Qmom,你的这帖,让我想起前两天看的另一帖,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57034&extra=%26pp%3D50对人生座标的定位,对未来的规划,对前面道路的寻寻觅觅和不断地调整,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而在孩童时代,孩子行进的方向往往取决于做父母的理念,正所谓“父母站得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得有多远”,这话我也相信。然而怎样才是好的COMMEN SENSE,又如何去获得,却是我更想知道的。
作者: Qmom    时间: 2006-2-24 05:04
EALAIN:从来没进去“小学教育”,原来那里也蛮好玩的。以后也去那儿转转。谢谢你的转贴。COMMEN SENSE这可是个大话题了。有些象人生态度或是对成功的认识等等,什么是好的COMMEN SENSE?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至於如何去 获得?我觉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和阅历会使人走向成熟。其实教育孩子的能力是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方方面面能力的一种体现。有些人是自己在社会上、家庭中处处不如意,然后就一门心思放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样的人往往会误入歧途。把教育孩子和自我的完善,自我的生活区别开来是很不明智的。
作者: 木木三    时间: 2006-8-14 20:59
她问:“你买耳机,为什么要我付钱?”真的这样说吗,是不是你在小的时候或是生活中一些东西不许她动,分妈妈的爸爸的,所以孩子才这样啊孩子这样,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自己教育的结果
作者: 木木三    时间: 2006-8-14 21:04
哈哈,或许是从小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把自己不以为意,父母自己都最经常在孩子面前自己这样了,平时也是这样熏陶的,哈哈,孩子自然也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也许,我们要爱孩子,但也要爱自己,更要让孩子爱自己,不然,养个孩子,还不如养只狗
作者: chenshengyong    时间: 2006-8-21 10:35
少儿教育真的很难,也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学习,由于家庭的原因,老人们都比教溺爱孩子,我家宝贝才上2年级,现在脾气比较大,有时还说一句瞎话,真的拿她没有办法,老人又不让训她,难啊,真怕下一代会毁在自己手里头。
作者: cashbox    时间: 2006-9-4 13:59
种瓜种豆, 平生自知.
作者: wanghuihao    时间: 2006-9-5 01:01
好父亲.
作者: I can    时间: 2006-9-12 15:51
很好的楼,直接刺激我的心灵,孩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能直接或间接的照出自己的模样\思维\和行动,我们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影响他们,而在这个时候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所以我现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我没有成功,我不想把这些一些潜意识再灌输给孩子,让他也不成功.我的父母在教育我时的缺陷,我不想再给我 的孩子
作者: sdlyfcd    时间: 2006-9-20 17:14
再富不能富孩子。不过在县级,你们的收入还是很高的
作者: 丫丫M    时间: 2006-11-23 20:38
这篇文章,给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文中的妈妈好象是有点过了,可能 我也有点哦。
作者: Coffeebreak    时间: 2006-11-24 00:00
我们所谓的教育确实有很多缺失的方面。就拿这位家长孩子每月的生活费来说,月月超预算,我看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明知家庭的财务状况,还透支甚至严重透支,难道就不知道这样做只能导致父母生活水平的下降?这属于孝敬的问题;二、如果确实是有超过预算的需要,你已经19岁了,应该自己想办法去挣钱,现在大学生有很多的打工机会。父母供你上大学的学费,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其它额外的东西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在国外,很多孩子16岁就开始到咖啡店、游泳池等地打工了。有一个朋友去她女儿的朋友家去接女儿,发现人家很富裕的家庭(是个老外家庭)里孩子做项目用的文具都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而且是去一元店买。我那个朋友临走时,帮助女儿收拾了一下东西(因为孩子们在做一个项目),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女主人却非常惊讶,问她你怎么能替孩子做这种事情。
      
       理财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有多少父母会重视?
作者: taolin    时间: 2006-11-28 11:48
当我们讨论一个结果时,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无论我们讨论多少次,这个结果始终不会改变,它是实事。我们只能在其中讨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1-28 23:54
其实有些原因是看不到的。
孩子就是讨债鬼,报恩的孩子极难得。
这个孩子只不过表现得典型罢了。

从孩子方面来看,一个小县城里的孩子考上了一类名校,她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父母是否觉察到?在这种学校环境里,显富的显富,摆谱的摆谱,不是人人有能力去处之泰然的!
当年我上大学时,同宿舍里有几个小县城、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南方大城市的孩子,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我不知道她们内心是怎样平衡的,直到有一次寒假。那年放假后我回到广东,有一些孩子好象因为实习的问题而留在学校。开学回来之后,我发现我放在床下皮箱里的一件在我眼里不算太漂亮但还算时尚的毛衣被人穿得象鱼网,还有一双原来是干净的旅游鞋沾满了泥巴!


其实,孩子所要求的东西,在现今大学的那个环境里几乎都是必备的硬件。你可以从另外一种价值观里去批评那些虚荣、攀比,但在大学那个特定环境里,孩子的要求并不显得过份。孩子向父母伸手解决这种问题而不是自己想法子“捞快钱”已算是万幸了!!!
问题的暴露只缘于父母的支付能力有限——也幸亏这二位父母不是富翁,要不这父母还不知道会有这样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1-29 09:00 编辑 ]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1-29 09:06
关于孩子每月六百元钱的生活费,不知这对父母除了讨价还价之外有没有给孩子作过成本核算?
——孩子在学校生活一个月,会产生哪些开支,这些开支的数额是多少?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数据,怎么能够确定孩子的生活费标准?
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沦为象买菜一样与孩子讨价还价,这么做一来当父母的掉价,二来孩子反而觉得父母只在乎钱不体贴。总之是两头不讨好。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家里每月只给我五十元钱,其中三十元就是伙食费,那时候还是没有什么花花肠子的朴素时代,但每月的开销还是紧紧的。有阵子为了省钱,天天吃青菜和腊八豆(这样每顿伙食费是几毛钱,能省一半)。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不知多少次“语重心长”地和我谈钱的问题,帮我算家里的帐,我听着心里直翻白眼(只敢在心里翻啊!):
一、我的开销占家庭收入与支出的百分之几?
二、你们总是算你们的帐,有没有考虑过我自己的需求(注意,是需求,而不是欲望)?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1-29 09:31 编辑 ]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29 12:29
dawnch所说及对。这个父亲应让孩子来计算每月花销和家庭收入,然后她自己来主动选择应该每月要多少生活费。她不做主人操心经济,她就不能抑制自己的欲望。几乎每个女孩子在没结婚前都很时尚,月光族,结婚后就变了,家庭主妇掌家了,老公孩子各方面都要先满足,最后当然就是自己的奢侈品都省掉了。父亲也别批评孩子不懂事,不孝敬。我当年也一样,想着法子的给家人要钱,现在也没人觉得我自私不懂事。要想让孩子改变,就先别埋怨孩子给孩子贴上一大堆坏的标签。否则孩子只会逆反,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在武汉的大学里,一个月六百元生活费肯定不低了,满足基本需求是没问题的。我表姐的孩子属于懂事体贴的,在西安上大学,每月300元。她还给自己节省出来来北京的旅费了。
作者: GYD2005    时间: 2006-11-30 10:57
不要让孩子认为家长是银行?
作者: 小月亮    时间: 2006-12-5 14:50
原帖由 dyly 于 2006-11-29 12:29 发表
dawnch所说及对。这个父亲应让孩子来计算每月花销和家庭收入,然后她自己来主动选择应该每月要多少生活费。她不做主人操心经济,她就不能抑制自己的欲望。几乎每个女孩子在没结婚前都很时尚,月光族,结婚后就变 ...

非常同意dyly的话,也许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6-12-7 12:26
呵呵,还是父母的教育问题呀
作者: lavendel    时间: 2006-12-11 21:23

爱要多少才足够, 典型的溺爱例子.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