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分享】小李整理的"给孩子讲一讲"系列(不断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0
标题: 【分享】小李整理的"给孩子讲一讲"系列(不断更新中)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工蜂的五个星期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工蜂的寿命只有五个星期左右。在这五个星期中,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辛勤地工作。  在它们出世后的第一天至第三天,就当上了“清洁工”,负责把蜂巢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四天和第五天则成为“保姆”,负责用花粉与花蜜喂养幼蜂。  从第六天到第十二天,它们又改当“佣人”,负责分泌蜂王乳来伺候后蜂。  第十三天到第十七天,它们充当“建筑工”的角色,负责分泌蜂蜡建造蜂巢,另外还要把花蜜加浓及把花粉捣碎,以便酿造蜂蜜。  第十八天到第二十天,它们又成为“卫士”,负责保卫蜂巢的安全。  从第二十一天到第三十五天,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工作最为繁重的日子,除了做各种工作外,还要出外采蜜。  工蜂采集花蜜的工作极为繁重,因为每0.5千克的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的花蜜才能酿造出来,而为了采集到10千克花蜜,需要一只工蜂出动8万次,每次飞行2000多米才能完成。也就是说,为了酿造0.5千克的蜂蜜,一只工蜂必须飞行16万公里,这个距离恰好相当于绕地球4圈的路程!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起走出户外,在花丛中感受工蜂弱小生命所带来的震撼。 </span></td></tr></table>此帖由 芜湖小李 在 2006-02-23 15:41 进行编辑...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台湾”名称的由来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台湾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流球”。直到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岩大袋鼠为什么不喝水?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8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岩大袋鼠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西部和北部 多岩石的干旱的丘陵山区。结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善于跳跃。以树叶、草类等为食,还经常吃一些较硬的多刺植物。它的体毛呈赤褐色。体长90—120厘米,尾长70—90厘米,体重60—70千克。头小,颜面部较长。眼大。耳长。前肢短小,后肢较粗。尾粗长而有力。  岩大袋鼠可以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喝水也能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在炎热的季节,气温升到31.5℃以上时,如同狗和绵羊一样,岩大袋鼠开始不断地张嘴喘气,竭力降低自己的体温。另外,它们还用舌头舔自己的“手”和胸部,有时还舔后腿,这是因为唾液蒸发时吸热,可降低体温。  有的袋鼠会掘井,深可达一米。这样,不仅它们可以靠井水活命,而且其他一些不会挖井的动物,如野鸽、玫瑰鹦鹉、袋貂以及鸸鹋等,也常常来井边解渴。  然而岩大袋鼠并不想利用这种方便。它们不掘井,也从不去那里喝水。甚至气温高达46℃时,岩大袋鼠也不去饮水。  在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岩大袋鼠便躲藏到凉爽的山洞里或花岗岩的岩棚下,以此来保存体内的水分。因为在这些地方,气温从不会高于32℃。  可是,这些古怪的岩大袋鼠为什么不去喝那么好的清水昵?有时,掘好的水井就在距离它们很近的地方。原来,喝水会使它们的身体失去很多氮,大大地降低它们吞吃的食物的营养。因为作为蛋白质主要成分的氮,是半荒漠地区最缺乏的东西。</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尤氏大袋鼠为什么能在干旱的不毛之地生存?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尤氏大袋鼠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南部的灌丛地带。它的体毛呈赤褐色。体长52—68厘米,尾长33—45厘米,体重4—10千克。头小,颜面部较长。颊部、喉部白色。眼大。耳长。前肢小,后肢长。尾粗长。  如同其他食草类动物一样,尤氏大袋鼠的食道、胃和肠里面都有特殊的微生物,能帮助消化粗糙的植物纤维。因此,尤氏大袋鼠喜欢在牧场上吃一种难以消化的很硬的禾本科植物——刺草,而绵羊很少吃这种植物。成群的绵羊在牧场上挑拣那些可口的植物,把很难吃的刺草剩在一旁。由于没有竞争者抢吃这种刺草,它便迅速地蔓延起来。澳大利亚的畜牧业者,却违愿地为尤氏大袋鼠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扩大了它们的栖息地域。有些牧场主对这些违反心愿的被赡养者——尤氏大袋鼠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如果仔细地想一想,为了使自己的绵羊总只数增加一倍,那么尤氏大袋鼠的总只数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增加三倍了。</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路途遥远而“晚点”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元宵节夜晚,月亮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准点”到达圆月的位置,最圆月要到明天才出现。  据佘山天文台介绍,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一个椭圆,最近时相距地球约36万公里,最远时约40万公里。由于万有引力影响,月亮距地球较近时走得快些,较远时则慢一些。如果上半月月球运行较快,就能在“十五”时准点到达圆月点。而今年上半月慢了点,故在农历十六中午后才能“赶”到圆月位置。专家解释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十七圆”,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用望远镜观察月面环形山脉等,最佳时日还并非在月亮最圆时。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植物园凿冰保护堤岸给鱼供氧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6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昨天,北京植物园的几十名职工开始对园中的南湖、北湖进行破冰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职工们十几个人排成一队,用特制的凿子和铲子将湖边的厚冰全部凿破,然后再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残冰推到更远的冰面上。在破冰作业之后,两个湖的边缘形成了一个宽足有一米的“隔离带”。一位老园林工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集中破冰后,每天植物园还将派人巡视,将晚间又结起的薄冰捣碎。  据植物园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之所以选择此时破冰,首先是要为湖中的鱼儿透气,增加水中的氧气。经过一个冬季的冰封,水中的氧气大量减少,要保证鱼儿过冬就要及时破冰供氧。除破冰救鱼外,此时凿冰更重要的是为保护堤岸。通常情况下,公园堤岸都采用水泥和砖石护坡,但冬春过渡之时也是冰面冻融交替之际,特别是在立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白天京城最高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上,而晚间的最低气温要在零摄氏度以下,晚上结冰、白天融化,一冻一融,修整整齐的堤岸很容易在热胀冷缩中被破坏。  据有关园林专家介绍,几乎每年本市都有公园或河道的堤岸因为冻融交替而遭到破坏,这不但影响了公园环境,还增加了维护成本,所以,北京植物园今年提早就将湖边的厚冰凿破,防止堤岸被“冻坏”。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丙戌说狗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金鸡留余庆,玉犬迎新福”。一副春联,道出了人们将要辞别农历乙酉年,即鸡年,迎来丙戌年,即狗年。狗年来临之际,照例是要从古及今谈谈狗的。    现今俗称犬即为狗,但是古代却有所区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犬字说:“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辞源》释狗字为:“犬之小者也”。在古籍里,狗的异名也不少,大狗叫“ ”,小狗叫“犹”,爱吠的狗叫“  ”,善斗的狗叫“猁”,勇猛力大的称“龙”,身高4尺则称“獒”等等。    狗的起源,科学界的说法不一。但是在由狼或野狗驯化演变而成这一点上,还是很少有异议的。科学家们还认为狗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畜。这是德国一批动物学家经过反复鉴定一个在19世纪20年代出土的猎狗残骸而得出的结论。据介绍,这些残骸是在莱茵河地区一座冰川纪晚期的墓穴中发现的,动物学家对残骸的牙齿进行研究,确认它是距今约1.4万年前的猎狗。而羊和马等其他动物是在此后才为人们驯养的。    狗的一个最重要的习性,就是一个“忠”字。它忠于职守,忠于饲养它的人。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大马戏团访华时,驯兽师鲁班一次驯虎失败,猛虎朝他直扑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那条忠实的狗,向着扑向鲁班的猛虎冲去,用生命给主人争取了时间,保全了主人的性命。    狗的聪明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尤其是狗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远远超过了人。人的耳朵只能听到3万赫以下的声音,而狗却可以听到10万赫以上的声音。人的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0万个,而狗竟有2.2亿个,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人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和机智勇敢、忠实可靠的特征,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侦破案件等方面,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更加扩大了使狗发挥其特长的范围。人们驯养出救生犬、雪撬犬等。    狗可以说全身是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药用角度有不少记述,如讲狗肉可以“按五脏、轻身、益气、宜肾、壮气力、补五痨七伤、补血脉”。“狗蹄下乳汁,狗肾治痈疽、疮疡……诸症”等等。除此,狗的皮、毛、骨、肉以及内脏,都能够充分利用。    古代阴阳学家说狗在二十八宿里属金,叫娄金狗,喻示吉祥富贵。愿朋友们在狗年举事顺利。</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元宵节的习俗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吃 元 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宋代,元宵灯会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元宵节的由来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美丽的贝类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在贝类中,像宝贝那样比较美丽的,有鸡心螺、榧螺、蜀江螺、凤螺、水字螺等很多种。  鸡心螺又叫芋螺,是在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生活的一类美丽的螺类。它的贝壳前方尖瘦而后端粗大,形状有些像鸡的心脏或是我们吃的芋头。鸡心螺的种类非常多,贝壳随着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如果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其是五光十色,漂亮极了。  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可以采到不少种类的鸡心螺。不过拿它的时候要很小心,因为它的口里有像箭头一样的毒齿,并且有毒囊,如果被它刺破了手是很痛的,但是也不要怕,因为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当我们捉它的时候,它一定很快的把头、足缩进贝壳里去不敢出来。所以只要我们不是长时间的把它放在手上,被刺破的机会是很少的。  榧螺和蜀江螺也都是非常好看的螺类。它们都是在海底沙上爬行的种类,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此较深,所以我们在海边只能采到由风浪打上来的贝壳,不容易朵到活的个体。在用拖网捕鱼的时候,常常可以采到它们。榧螺贝壳约形状很像我们吃的榧子,蜀江螺贝壳上的花纹据说很像四川出产的蜀锦的花纹,所以得名。  凤螺的种类很多,贝壳的形状和色彩,复杂多样,是人们喜欢搜集的贝类之一。凤螺是热带的产物,在我国仅在南海沿岸发现。它的头部很小,向前端伸出三个肌肉质的棒状物,中央的一个较粗,上面生有许多环纹,这是它的吻,和田螺的吻相当,不过特别长罢了。两侧的两个是眼柄,仔细看就可以看到在它们的顶端有闪闪发亮的眼睛,在这两个眼柄的上半部内侧伸出细小的触角来。凤螺的足也呈棒状,分前后两部分,这两部分大约互成直角,后部末端有臀,臀很狭小,不能像田螺或其他单壳类一样将毛壳完全堵住。凤螺可以利用它的特殊的足部爬行和跳跃,有的甚至能跃过10厘米高的障碍物。  水字螺其实也是凤螺的一种,因为它的贝壳壳口向前后左右伸展出6条长棘,使整个贝壳形成“水”字形,所以称为水字螺。同水字螺很相近的还有一种蜘蛛螺,它的壳口的棘只伸向身体的前后和右侧。</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在淡水里生活着很多种螺类,其中一些是人类或牲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有一个阶段必须要生活在这些螺类的身体里,才能够再传染到人体或牲畜的身体里去,如果缺少了这个阶段,寄生虫就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因而就不能继续生活,当然也就不能传染到人体或牲畜的身体里去了。所以,这些螺类就成了传染某些疾病的媒介了。  在这些能传染寄生虫病的淡水螺类中最有名的是钉螺(通称钉螺蛳),因为它是一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而这种寄生虫又是引起危害我国人民非常严重的慢性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南方的10多个省、市。1905年在湖南确诊第一个病人,但它在我国发病和流行的历史则已很久。最近我国科学研究人员在解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中,在直肠和肝脏内发现了血吸虫卵。这一发现说明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严重时很多地区形成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后来,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血防工作,治好了大量的病人,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已基本上可以控制,感染率大大降低。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门脉系统的小血管里,它的代谢物有毒,能破坏人体的组织,使人失去生理上的正常功能。  因为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病,所以早期的病人并没有什么痛苦的戚觉。不过以后就逐渐加重起来,病人就会食欲不振、发烧、咳嗽、下痢、肝脏和脾脏肿大等等,这样病人就渐渐消瘦下去,严重的会长成大肚子。如果得病的正是发育中的少年,常常会因为贫血而使发育受到阻碍,一个二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严重的还能使人死亡。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以后,大约经过三、四个星期,就长成成虫。雌雄虫交尾后,雌虫由血管进到小肠或大肠壁产卵,卵就随着人的粪便排出来。如果这些虫卵落到水里,就会发育成一种小的幼虫,叫做毛蚴。毛蚴在水里活动,如果遇到钉螺,就钻到它的身体内继续发育。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产生很多的尾部分叉的幼虫,叫做尾蚴。尾蚴可以穿过钉螺的身体组织,离开钉螺到水里浮游。这时如果人在水里工作或行走,尾蚴就可以从皮肤钻进人的身体里去,变成成虫。成虫的寿命很长,最长的可活25年之久。成虫交尾产卵,卵再发育成毛蚴钻入钉螺。再发育成尾蚴进入人体,这样循环不已。如果不设法防治,被感染的人就会一天此一天增加。</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如何保护花卉过冬?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6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冬季,大多数花卉喜暖怕寒,也有一部分花卉要进行冬眠。那么如何保护花卉安全过冬呢?其主要措施有四:      其一控制水温,防冻避寒。寒冷天气,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浇水较好,土壤与水的温差一般以不超过5℃为宜。耐寒的花卉可摆到阳台背风处,不耐寒的盆花搬进室内防寒保温,天气回暖是搬到室外沐浴阳光。      其二是因花制宜,顺其自然。喜高温的花卉如米兰、太阳花等,要求白天温度在20-22℃,夜间不低于10℃;稍耐寒的花卉如茉莉、秋海棠、白兰等,要求不低于7-10℃;南方的月季、菊花、桂花、杜鹃、柑橘、山茶花等都属较为耐寒的花卉,短时低温(0-5℃)对其影响不大;有些花卉如君子兰、常青藤,则需经过冬眠后才有利于生长茂盛和来年开花。      其三是及时修剪整枝。对于茉莉、米兰、桂花等花卉,需要剪枝整理,即除去干枝、徒长枝和病虫害枝,这样可使盆土中的有限养分集中供给壮枝,有利于春季发新枝。      其四是自制有机肥。用有机废弃物发酵,使土壤松软,土质透气好,肥效较长,来年必能花开叶茂。</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赤道雪的由来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在夏季温度很低,雪不能完全融化的地方,地面终年积雪。在赤道地区的平原和谷地,热得象蒸笼,人们挥汗如雨。可是,在高山峰顶,却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例如,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和厄瓜多尔境内安第斯山脉的一些高峰。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火山,高耸在横跨肯尼和坦桑尼亚边界的东非平原上。其最高海拔5894米,被称为“非洲之巅”。公元二世纪时,在托勒玫绘制的地图上,就出现过这座非洲第一高峰。可是,到了十七世纪时,欧洲人突然怀疑它的存在了,认为赤道之雪是神话,1848年,德国传教士雷布曼来到乞力马扎罗山,看到这座雄伟大山“赤道雪”的真实景象。从此,引起许多欧洲探险家的兴趣。        终年积雪开始的地方称为雪线。雪线的高度取决于气温及降雪量。极地附近,雪线在地面。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干燥程度,雪线在2500—5000米之间。在赤道附近,雪线略高于5000米。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冬季人体如何防寒与保暖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冬季,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我们如何做好人体的防寒保暖呢?      一、要穿着适当厚度的保暖御寒衣服。怎样科学地衡量衣服的保温能力呢?科学上设计了一种衣着指数叫克洛,1克洛是衣服表里温差为0.18℃每一平方米面积上1小时内通过1千卡热量。这样的隔热水平,相当于在室内气温为2℃,风速在3米/秒以下,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静坐的人所需要的衣服厚度。如果按1克洛需要穿0.64厘米厚某种织物的衣服来计算,根据我国各地不同气候特点,华南冬季御寒衣服的厚度可小于1.9厘米,长江至南岭为2.3厘米,长江以北为2.9厘米,东北南部和中部分别为3.5和4.2厘米,黑龙江和内蒙古呼盟的冬衣厚度则需超过4.5厘米。在厚度一定时,则要讲究保暖层的密度。试验表明,各保暖层衣服间的空气厚度以0.5?1.5厘米为最好。不同质地衣物而有些差别。      二、做好人体直接接触空气部位的保暖。据研究表明:在气温为15℃时,周身保暖的人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头部散出去的热量占全身的34%;在气温为4℃时,占50%;气温降到?15℃时,则占75%。由此不难看出,在冬季戴上帽子,可以减少头部的散热量,同样能达到周身保暖的目的。在更加严寒的时候,还应戴上口罩和手套。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在严冬,人们还必须穿上棉鞋,注意脚部保暖。      三、在冬季宜穿深色衣服。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为88%,军绿色为57%,白色为20%。因此,深色衣服可以使人体多获得一些热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四、要勤晒被褥。大家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其散热系数仅为0.027。因此,增加被褥内的空气量就等于提高了保暖能力。被褥经过日晒,变得蓬松,不仅增加了空气量,而且还增加了厚度。因此,盖着晒过的被子,总觉得很暖和。      五、在生活、工作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如在室内生炉子和设置暖气或空调设备等,使室内温度经常处于18℃?20C,相对湿度50一60%为最好。人们不应该长时间地处于10℃以下的环境中。</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何为寒潮警报?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未来将遭受强烈冷空气侵袭地区的气象台站发布的警告性天气预报。警报内容包括冷空气源地和前锋位置,预计影响的时间、范围以及大风、降温情况。每年秋季到翌年早春,我国大部地区都可能受到寒潮的侵袭。寒潮前锋经过的地方,短期内气温急降,风速骤增增,并常伴有雨或雪;前锋过后,若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则可出现冰冻和霜。   中国气象局曾规定:一次冷空气侵入,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者称为寒潮。</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昆虫生活在哪些地方?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5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昆虫种类这么多,因此,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现很有研究价值。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过,要按主要虫态的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1)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飞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有些善飞的昆虫,其幼虫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虫和专以腐败动植物为食的昆虫(包括与人类共同在室内生活的昆虫),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动。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这类昆虫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由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对植物根的啃食而成为农业、果树和苗木的一大害。这些昆虫最害怕光线,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钻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是它们最适宜的活动时间。这类昆虫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有些昆虫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位于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依*吸血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则寄生在动物体内,如马胃蝇。另一些昆虫寄生在其它昆虫体内,对人类有益,可利用它们来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这些昆虫主要有小蜂、姬蜂、茧蜂、寄蝇等。在寄生性昆虫中,还有一种叫做重寄生的现象。就是当一种寄生蜂或寄生蝇寄生在植食性昆虫身上后,又有另一种寄生性昆虫再寄生于前一种寄生昆虫身上。有些种类还可以进行二重,或三重寄生。这些现象对昆虫来说,只是为了生存竞争的一种本能。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2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为什么南方多红土?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中国长江以南,特别是湖南、江西、浙江中部、福建、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等地,分布着一片红土。   红土的形成是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逐渐破碎变成了风化壳,加上微生物的进一步参与发育成为土壤。分布在长江、湘江、沅江、赣江、钱塘江等几条大河谷地里的风化壳,是以红色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及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岩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距今1.95亿-1.4亿年前的“火山岩系”,它们都含有较多分量的铁质矿物。   由于南方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气候环境高温多雨,风化壳中的钾、钠、钙、镁等活泼的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溶入而带走,而那些铁、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随水流的渗透,会沉淀在土壤中。再进一步氧化时,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铝就会在土壤中渲染。又由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大于氧化铝,所以红的色彩占了上风,但因受氧化铝的影响,红中略带灰色,成为砖红色,土壤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土了。   有关专家称,红土是一种酸性土壤,板结,贫瘠,一般不宜种植农作物,必须经过改造—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元素和有机物质,才可以使红土转变为耕作土。另一种方法,就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宜在酸性土中生长的植物进行栽培,如茶叶等。</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狗年为何闰七月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问:狗年为何闰七月  答: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将有13个月,共计385天,重复的那个月——七月称为闰七月。为什么是闰七月?  农历为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解决。  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公历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今年,闰月在七月后面,就是闰七月。  为什么没有闰正月?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一年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公历12月左右,地球运动快,中气间隔短,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比农历一个月还短,所以正月、十一月、腊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小。相对,闰月出现机会就少。 </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今年为啥没有大年三十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为什么今年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了农历狗年的大年初一,并没有大年三十这一天呢?原来,这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间相对运动变化造成的正常现象。  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新年,其编排是一种阴阳合历,所以它既要考虑太阳,又要考虑月亮。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的。“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十六,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今年农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大年三十就被省略了。  上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春节出现在2003年,而下次则要等到2012年再现了。</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为什么说腊雪是宝 春雪是草?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腊雪之所以是宝,是因为它在农业和医疗上有独特的作用。      “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腊雪好比是小麦等越冬作物盖的“寒衣”和“棉被”,能保护它们安全过冬。经观测发现,积雪6.6厘米的5厘米深处的最低土温比谓积雪的高3.3℃,积雪10.5厘米的5厘米深处的最低土温比未积雪的高6.6℃。同时,融雪要吸收大量的热,树叶和杂草中的害虫及病菌就会多冻死一些。还有,雪水比普通水中含的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氮化物高5倍,含的有害于生命的重水烧1/4。     而春雪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下在正是万物复苏、天气开始转暖之时。既会对开始返青生长的作物造成冻害,雪花中也容易夹裹有害的微生物和虫卵。所以群众中也有“春雪吊百虫”的说法。</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南极:地球上最重要的陨石“仓库”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人类对地球深处的秘密知之甚少,而坠落地球表面的原始陨石,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寻地球深处奥秘的“窗口”。通过研究与地球同样古老的陨石,就可获得地球初始物质的知识及演化过程。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堪称地球上最重要的陨石“仓库”。   考察和研究显示,南极大陆陨石类型最丰富。除地球上已知的陨石类型外,南极还有许多异常的陨石。到目前为止,人类至少已经在南极陨石中发现了8块能说明月球成因的月球陨石,以及2块能说明火星发展历史的火星陨石,这是非南极地区所没有的。   与地球上其他地区发现的陨石相比,南极陨石有许多优点。首先,南极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最长。所谓陨石的地球年龄,是指陨石碎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在非南极地区,由于风化作用,陨石落地后保存的年龄仅为几千年。而南极大陆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冰雪的覆盖,能够抑制陨石样品被风化。南极铁陨石和石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95万年,比地球上非南极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100多倍。考察人员曾在南极发现地球年龄长达500万年的陨石。   由于到达南极的陨石长期保存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因此和其他非南极地区的陨石相比,其原始状态也最为完好,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员目前所在的格罗夫山有着南极陨石“富矿”的美誉。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考察人员已经在南极采集到上万块陨石,其中大多数陨石发现于南极的蓝色冰区内,格罗夫山地区同样也是蓝冰覆盖。据科学家分析,陨石集中于这些地区是由于冰川搬运的结果。在这些蓝冰区,古老的冰被挤到表面,而向前运动的冰盖,因为受到冰内压缩作用和表面障碍物的阻拦,运动速度减弱,形成类似台阶式的地形,埋藏在冰中的陨石在此搁浅,再加上南极大陆斜面下降风的作用,极易使冰消融。于是,搁浅下来的陨石便暴露出来。   截至北京时间17日凌晨,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格罗夫山队已收集了1388块陨石。据估计,这次考察收集的陨石总数有望超过3000块。</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冬季最冷的时候——大寒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此时太阳已逐渐北移,每天的太阳照射时间也比冬至长,即地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已开始增多,但这时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却达到最大值,因此,大寒前后是亚欧大陆内温度最低的时候,急寒冷至极,此时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在零下4、5℃。过了大寒,气温开始回暖,天气就渐渐变得不太冷了。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尤其是处于大寒的隆冬更要倍加注意。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忧伤、焦虑、紧张、发怒等不利因素的刺激,保持乐观、豁达、愉悦的情绪。  古人有“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之说,用热水洗泡双脚是冬季良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它能刺激足部的众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补肾健脑,调整阴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脚掌与内脏诸腑均有密切的关系。用热水泡脚可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同时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脑部血量相对减少。暖足还有利于夜间睡眠,对改善失眠及神经衰弱有一定的好处。如在用热水洗泡后,再用手搓脚心,左手搓右脚,右手搓左脚,则效果更佳。</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什么叫“逆温”、“逆温层”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不知你听说过“逆温”或“逆温层”吗?。很多人对于它可能还比较陌生。  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无风的天气里,在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便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当我们站在城郊的高处,向城区眺望,便会发现有一层薄雾,像个大锅盖似的,盖在城市的上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就是“逆温”在作怪。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二是空气平流冷却;三是空气下沉增温;四是空气的乱流混合;五是锋面上形成的逆温。按形成的原因不同,将逆温层可分为辐射逆温层,平流逆温层,下沉逆温层,锋面逆温层和乱流逆温层。但不论哪一种逆温层,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汽车尾气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无法向外向上扩散,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阴历的“大雪”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1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55度,便开始大雪节气。大雪与小雪同是降雪,只是这时冷空气活动更强,降雪的次数和雪量都更大些。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瑞雪兆丰年”是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条谚语。说的是前冬(指阴历腊月及之前)降雪,预兆来年将是一个丰收年。这条谚语是颇含科学道理的。如山西就有“入冬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馍馍睡”的谚语。即冬小麦进入休眠状态后,有两三场大雪,就像给越冬的小麦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时雪上的气温再低,在雪被下面却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小麦不致受冻死亡。另外,待春季雪化后又等于给小麦浇了一次水,有利于小麦的返青和生长。同时下雪还会冻死害虫和虫卵,使来年虫害程度减轻。  对人们的健康来说,下雪可以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和各种病菌的数量,同时可以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这对冬季干燥的北方地区来说更显得重要。</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96" border="0"><tr valign="top"><td width="55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怎样使钢条磁化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571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如果你玩过磁铁,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用磁铁在小刀、改锥或者钢针、钉子上来回摩擦几次,甚至只要吸引一两次,就可以使它们带上一定的磁性。但是,要让一根体积较大的钢条磁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里教你一个磁化较大钢条的办法,可以试试。准备两块强力磁铁,把它们的N极和s极遥遥相对摆放在桌上,将需要磁化的钢条A架在这两个磁极上。再找两根条形磁铁P和Q,使P的极与Q的s极分别接触A的中部(P和Q两者并不接触,如图示)。然后把p和Q分别向A的两端缓缓移动,应注意让P的N极移向A被N极吸住的一端,Q的s极移向A被P极吸住的一端,不能搞错。两根磁铁移到A的两端后,轻轻重复向两边移动。这样操作多次后,将钢条A横向翻个身,在它的背面也重复前面的操作。 最后,拿起钢条A,在硬物上敲击一下,这时它就带有一定强度的磁性了。这项操作的原理,是使钢条的铁原子按照同样的磁性指向排列,最终获得磁性。</span></td></tr></table></td><td align="right"><img src="http://www.student.gov.cn/images/x_topr.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吃点杂粮有利健康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大米白面之余,又开始怀念起那些过去被称为杂粮的其他粮食品种来了。这当中除了调节口味外,也有人体营养方面的需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对于营养的需求当然也就会多种多样,其中尤以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最为重要,任何一方面的缺乏,长期累积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大米白面除了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外,其他营养元素则供给不足,甚至是无货可供。杂粮则正好可在这些方面发挥比较理想的完善和补充作用。  玉米脂肪含量较高,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心血管和细胞发育有利。玉米中又含有较多的钙、磷等矿物质,对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好处。玉米中还含有米、面中缺少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转化而成的维生素A有利于保护视力和皮肤。  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铁质,它的蛋白质中还含有其他粮食品种中所缺少的某些氨基酸。小米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是较丰富的。高粱脂肪和铁的含量也高于大米。红薯B族维生素和钙含量超过大米,还含有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也与大米相仿。  豆类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是米、面的2~5倍,而且蛋白质的质量好,可与动物蛋白质媲美。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高居杂粮之首。  如果我们在平日的膳食当中,根据上述杂粮的相关特点,与米、面合理搭配食用。就能保证平常摄入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从而满足身体发育和保健的需要。</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千奇百怪的纳米武器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纳米” 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l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战场“精灵”。  “麻雀”卫星 这种卫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100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质量好,可靠性强。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纳米卫星。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各不相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视。  “蚊子”导弹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形如蚊子的微型导弹,可以起到神奇的战斗效能。纳米导弹直接受电波遥控,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以炸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  “苍蝇”飞机 这是一种如同苍蝇般大小的袖珍飞行器,可携带各种探测设备,具有信息处理、导航和通信能力。其主要功能是秘密部署到敌方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内部或附近,监视敌方情况,直接引导导弹攻击目标。  “蚂蚁”士兵 这是一种通过声波控制的微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比蚂蚁还要小,但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钻进敌方武器装备中,长期潜伏下来。一旦启用,这些。纳米士兵”就会各显神通:可以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其短路、毁坏;可以充当爆破手,用特种炸药引爆目标;可以施放各种化学制剂,使敌方金属变脆、油料凝结或使敌方人员神经麻痹、失去战斗力。  纳米武器的相继出现和使用,将会大大改变人们对战争力量对比的看法,人们更多看到的将是“蚂蚁啃大象”“小鬼擒巨魔”“以小制大”的战争奇观。</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1 08:3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未来的智能材料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如果无生命的材料有了“感觉”和“知觉”,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吧,但是,在未来的世界中,这种智能材料将可能成为现实。  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新材料和新方法,使飞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具有自己的“神经系统”、“肌肉”和“大脑”。办法是: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中嵌入细小的光纤,由于光纤纵横交错,这些光纤就会像“神经”那样感受到机翼和机体各处的受力情况,并随时把情况向“大脑”——计算机汇报。一旦某一处的受力情况发生异常,如出现细小的裂纹等,“大脑”——计算机就会发出警报,通知驾驶员注意飞机某处可能出现某种故障。如果真的实现了这种情况,飞机驾驶员和乘客在乘坐飞机时将会感到何等的安全啊!  科学家们还考虑利用类似的智能材料,使火箭、卫星及桥梁的局部自行加固呢。  意大利的工程技术专家也在为未来机器人研制有“感觉”功能的“智能皮肤”。到那时,机器人与真人可是真假难辨了。  在未来的世界,说不定你用的全是智能材料呢。</span></td></tr></table>
作者: superadam    时间: 2006-2-23 14:49
真有趣,不错噢!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7
小知识:大蒜捣碎才杀菌   在蒜头的鳞茎中含有两种叫蒜氨酸和蒜酶的成分,只有把蒜头捣碎,这两种物质才能相互接触,生成有挥发性的大蒜辣素。蒜辣素是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杀菌力。   小知识:老年人应多吃含铜食物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 <table align="left"><tr><td><span id="adv_div_default" style="DISPLAY: none"></span></td></tr></table>功能下降、牙齿脱落,影响了铜的吸收,因而容易发生铜缺乏症。饮食上多摄入一些富含铜的食物,如虾、牡蛎、海蜇、鱼、蛋黄、肝、西红柿、豆类及果仁等。在饭后不要立即服用维生素C,因维生素C会妨碍铜的吸收。   小知识:奶片吃多了会危及健康   专家提出告诫,奶片不同于牛奶,不能过多食用,否则会造成人体脱水现象,从而危及健康。奶片作为新鲜牛奶的补充,在消化过程中,还要融化在体内的水分中,如果过量食用,体内的水分被融化过多,就会造成脱水现象。   小知识:老人宜吃“液态肉”   猪血素有“液态肉”之称,营养生理学家认为,老年人在营养方面的特殊要求是: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猪血中脂肪含量很少,而蛋白质含量较高,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铀、钾、钙、磷、铁.锌、锰、铜及钻等微量元素,其中含铁尤为丰富。猪血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对防治老年性痴呆颇有裨益。   小知识:补品不要睡前吃   人至中老年,血液粘度增加,中老年人并不适宜服含大量葡萄糖之类的补品,更不可在入睡前服用,睡眠本身已经使人的心率减慢,而有些补品中的糖浆类物质会使血液的粘度进一步增强,导致局部血液动力异常,引发脑血栓。  如何辨别红提   原产美国、智利,类似葡萄。同葡萄的褐红不同,红提呈深红色。果形一致,大小均匀,整挂无散粒。拿在手里较硬。口感脆甜,有一种纤维质的感觉。葡萄用手一捏,皮和肉易分离。而红提皮比较薄,皮和肉很难分开。存放时间较长,通常条件下(不采取任何措施),能保存15天左右。   如何辨别美国杂橙   原产美国、澳大利亚,通称美国杂橙,类似重庆奉节的脐橙。个头较大,表皮粗糙,不及脐橙光滑。吃起来感觉水分充足、脆甜,但纤维较粗,不及脐橙细腻。通常条件下,能保存30天。   如何辨别蛇果   原产美国,类似陕西、甘肃产的新红星苹果。蛇果呈红色,口味同新红星相似。区别新红星的地方在于,蛇果呈长形。通常条件下,能保存40天左右。   如何辨别奇异果   即我国的猕猴桃,原产新西兰。大小均匀,表皮黄中泛青,口感略带酸甜。同猕猴桃最大区别在于,奇异果需硬时吃味道才好,而猕猴桃则必须熟透了才好吃。   如何辨别水晶梨   原产日本,跟河北的水晶鸭梨虽仅一字之差,但外形、口感却迥异。水晶梨个头较大,拿在手里有一种下坠的感觉,深黄色。水晶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外形不像梨倒像苹果的圆形,吃起来特别脆。通常条件下,能保存30天左右。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鸟怎样睡觉的 </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zs/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385"></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鱼也会溺死吗 </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274"></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贪吃孩子变笨  </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zs/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360"></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width="563">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若一次进食过量或一刻不停地进食,会把人体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调集到胃肠道来。而充足的血供应是发育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其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而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即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就必然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这些区域如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智力会越来越差。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吃了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食物而于饭后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恐龙灭绝之谜</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zs/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360"></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width="563"> 距今约2亿年前,为海陆交替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羽杉、苏铁、银杏等生长十分繁茂,成为森林中的主要成员。同时,爬行动物也发展起来。到侏罗纪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种类繁多,发展到顶峰,成为动物界的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空中有飞龙,海洋中蛇颈龙,陆地上有梁龙、富龙等,如体长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因此,称侏罗纪是恐龙的世纪。经过1亿年的盛世,到徐罗纪末期,恐龙类终于灭绝了。  恐龙灭绝之谜,一直是人类关心的话题。据说在恐龙生活的年代,天外有颗小行星碰撞了地球。一时间空中布满灰尘,阳光惨淡.大气污染,植物大量死亡,食物的金字塔倒塌了。恐龙巨大的身躯,因找不到大量的食物,只有活活饿死。  另一方面,由于地壳运动及火山爆发强烈,气候的变化很大,强烈的季节性气侯占据优势。持续变冷或持续极热,对恐龙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恐龙是温血动物。不能像恒温动物那样来调节体温,维持生命。在恐龙体内温度调节失灵后,大批恐龙被冻回或者热死。  又因恐龙躯体庞大,与小巧的蛇、龟和晰蜴等不同,无法钻孔或爬进洞穴,躲避恶劣的气候突击,而遭灭顶之灾。由于恐龙躯体大头小脑,指挥不灵,笨重落后,适应能力不强,也是造成自身灭亡的原因。到后来,由于食物之争,恐龙互相残杀,也加剧了它们的灭亡。 </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微波炉怎样煮食物</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zs/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221"></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width="563"> 许多同学的家里都用上了微波炉,如果你平时留意观察父母用微波炉烧煮食物,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小小的箱子里看不到燃烧的火焰,怎么会把食物煮熟了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微波炉的&quot;奇异功能&quot;。 微波炉实际上是一台产生微波的振荡器。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人们的肉眼看不见。微波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习性,即它能穿透绝缘物体,但遇到像肉类、禽蛋、蔬菜等含很多水分的食物,就会&quot;停留&quot;下来,并且&quot;拖住&quot;食物中的水分子跟它一起振荡,引起分子和分子互相摩擦生热。食物分子在微波中每秒钟振荡24.5亿次,这种振荡是在食物里外各个部分同时发生的,能使被加热的食物在几分钟内里外各个部分的温度上升到足够把食物煮熟的程度。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了微波炉靠什么烧煮食物了吧?如果你的父母还不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你回家就可以当一次他们的小老师喽。</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3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太空人吃什么</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zs/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221"></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182"></td><td valign="top" width="563"> 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有长期滞留外太空的生活经验,连美国主导的国际太空站都请俄罗斯帮忙处理太空站的饮食供应。所以,俄国的太空食品在全世界一直独占鳌头。  现在太空人在太空站吃些什么呢?俄罗斯太空食品专家阿吉列耶夫说,几乎同地面上完全一样:黑面包、蜜饼、火腿、酸甜汁的猪肉、鹌鹑、波兰棱鱼、俄罗斯奶酪、鲟鱼、蔬菜汤和红菜汤、巧克力、茶和咖啡。  太空人再也不用从软管中吸食了。它们用特制的器皿包装,可以直接放在有加热设备的工作台上,有的用聚合物包装,可以用勺或叉子取食。  核桃仁奶渣是宇航员都酷爱的食品,他们还可以喝到帮助体内废物排泄用的沙棘汁、蜂蜜和抗氧化剂制成的饮料。太空站是不供应酒类的。不过,遇到重大节日能喝到装在软管里的白兰地。</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2-23 15:4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v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content03.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9"><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别把垃圾浪费</div></div></td></tr></table></td><td width="79"><img src="http://www.szcledu.com/peizhi/www/html/xlw/image/content04.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ackground="image/contentbk.gif" border="0"><tr><td width="100" height="364"></td><td valign="top" colspan="2"><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5" height="234"></td><td valign="top" width="563">  你知道吗?我国每年都有价值250亿元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这些资源既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更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我们每个家庭每天都在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于我们没有将垃圾进行适当的分类,不仅使那些可利用而没有得到利用的废弃物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而且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生活垃圾全部混在一起都会带来哪些后果吧!首先,会增加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仅在我们北京,垃圾占地就已达1万亩啦,焚烧垃圾越多,释放的有毒气体也就越多,同时还会产生有害炉渣和灰尘呢,这些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我们再来算算垃圾不分类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没得到利用。而我们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每年就有60多亿只,里面总共含有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呢。这些资源如果都能被重新利用,将会成为多大的社会财富啊。  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总是做不好呢?我们调查后发现,很多人怕麻烦、环保意识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街上和社区里方便分类垃圾箱特别少,让人们很难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哎,难道说,就继续让这些垃圾混在一起,又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吗?那可不行,必须想办法解决。如果政府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行力度,当然最好还能制定奖惩制度,效果可能就明显得多。除此之外,最好能够设计出更为方便分类,同时外观又醒目的垃圾箱,让它的标识就像交通红绿灯一样深入人心,时刻提醒大家要做到垃圾分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且还能给国家节约不少能源呢。</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thanku2006    时间: 2006-3-9 19:21
谢谢,最好有音频的比如MP3

作者: 暄宝宝    时间: 2006-3-24 15:27
谢谢小李斑竹,会不断关注,等小妞大点讲给她听.
作者: hbqjcq    时间: 2006-3-27 22:12
您懂得真多啊!要多向你学习!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3-29 16:2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调查“购物返券”的玄机 <span class="c14"></span></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节假日,许多商场都会有“购物返券”的优惠促销活动,这种优惠会吸引相当一部分顾客群。  经过在几个商场的悄悄调查,我们发现商家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这种消费设计许多条件限制:  1.满一定数额获得返券的优惠。经常是限制了商品再限制单价,在价格上的设定也是“煞费苦心”。  消费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购某品牌商品满1000元返100元代金券,而商品的价格却设定为1999元,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原本看似九折的优惠却变成了九五折。  2.返券对象会指定某些商品。这些商品往往低值高价,其相对较高的利润不仅会弥补返券的成本还会有较多的剩余利润,而这种商品往往不是消费者所需的商品。  3.返券不找零。某个消费者有100元的返券,当他面对一件120元的商品和一件80元的商品时,通常选择后者,因为这100元的返券好像是“白得的”,即使损失20元也无所谓。商家就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将80元的商品利润设得较高,再加上不给顾客找回的20元,自然就成了大赢家。  4.以点带面。有些商家在单品价和利润较高的商品上返券的额度很大,甚至过千元以上,这些商品的大幅优惠往往给人以错觉,好像其它商品的优惠幅度也不会小。事实正好相反,那些大幅优惠的商品恰恰是商家用来迷惑消费者的。  因此,当面对商家“购物返券”的诱惑时,要想一想是否真正能得到实惠。</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3-29 16:30
学生论文________<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span class="c14">王路路</span>王路路</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在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自然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3-29 16:31
学生论文________<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刺猬吞蛇 <span class="c14">陈佳兵</span>陈佳兵</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暑假里,我到奶奶家去玩,乡下的夜景可真美呀!皎洁的月亮把白练洒向大地上,田里的青蛙不知疲倦地“呱呱呱”唱着歌;不知名的美丽野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荷叶像撑着绿伞的小舞蹈家一样婀娜多姿,立在池塘中。  晚饭后,爷爷带我去西瓜地。田野里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我坐在瓜棚上,嘴里啃着西瓜,悠荡着脚丫,感到非常惬意。  突然,“咝咝”声传入我耳内,我循声望去,只见一条肥大的棋盘花蛇在田埂边悄然滑过,嘴里不停地吐着舌头,样子好可怕。不巧,一只刺猬外出觅食,与毒蛇碰个正着,这真是冤家路窄。它们一个有毒,一个有刺,不知会出现什么结果。  刺猬先下手为强,它张嘴狠狠地咬了蛇一口。剧痛之下,毒蛇迅速反应过来,闪电般地扑向刺猬,可为时已晚,刺猬早就把身体蜷缩起来了,竖起像利剑、像钢针、像尖锥一样的刺,成了个刺球儿。这时,毒蛇直楞楞地撞在刺上,马上像触电似地缩了回去。但毒蛇不甘心,还想咬刺猬,可是它的牙根本挨不上刺猬的皮肤,只能碰到硬刺。一连几个回合,毒蛇威风扫地,就想打退堂鼓,甩甩尾巴想溜。  这时刺猬可不答应,它迈开小腿,快步追上毒蛇,瞅个空,一跃而起,凌空窜下,一口咬住了蛇的七寸,毒蛇痛得扭成麻花样,左拼右甩,想挣脱。可刺猬一口咬碎了蛇的脊椎骨,然后像吞面条一样,一吸一吸地把毒蛇吞入腹中。  我坐在高高的凉棚上,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月亮还是那么明亮,花草还是那么清香,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看似安静的夜晚,大自然里不知发生着多少为生存而战的事呢。</span></td></tr></table>
作者: 芜湖小李    时间: 2006-3-29 16:34
学生论文____<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50" border="0"><tr><td class="c18" align="center">焰火为什么五颜六色 <span class="c14">黄大欢</span>黄大欢</td></tr><tr><td></td></tr><tr><td>   <span class="c14">  节日的夜晚,一束束焰火凌空而起,有的仿佛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那么焰火的色彩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拆开了几个没燃放的焰火和查阅了资料。原来焰火的原料主要是黑色火药,黑色火药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和光;另外,原料里还掺入了各种发光剂,这些物质燃烧时,会呈现五颜六色。硝酸钠会发出黄光,硫酸铜会发出蓝光,铝粉、铝镁合金会发出白光,硝酸锶会发出红光……为了使焰火色彩更加艳丽,火药燃烧得更彻底,工人师傅在火药中还要掺入硝酸钾、镁粉等。它们受热后分解,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来助燃。   焰火点燃后,会立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骤然间火药的体积猛胀1000多倍,并突然炸开,构成多种多样的形状,千姿百态,绚烂多彩。</span></td></tr></table>
作者: yyyyy    时间: 2006-4-23 12:39
真是值得讲一讲啊

作者: LB8791    时间: 2006-4-24 11:53
今天才发现这个贴,真是好东西,家制书又多了些素材。
作者: 晨曦宝贝    时间: 2006-5-11 10:05
真好,孩子正需要,收藏,谢谢
作者: wdmtx    时间: 2006-5-21 15:42
谢谢回去给儿子看看,期待下文。
作者: ztrandzxcmm    时间: 2006-5-22 15:27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48479">真好,孩子正需要</div></td></tr></table>
作者: 风一样自由    时间: 2006-6-28 18:02
辛苦了楼主!
作者: 快乐bb99    时间: 2006-6-29 10:41
感谢~
作者: 探索中    时间: 2006-7-1 22:55
多谢版主
作者: meizi2121    时间: 2006-7-3 17:26
长了不少知道,谢谢分享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6-7-3 18:07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48479">真好,孩子正需要,收藏,谢谢<img src="images/smiles/laug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div>
作者: xiaoa9999    时间: 2006-9-7 06:16
这些故事说给孩子听,他一定很感兴趣。其实我也很感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作者: lovealan    时间: 2006-11-12 15:11
谢谢,孩子正需要,正在找这一类的
作者: 雁雪幽兰    时间: 2006-11-17 09:36
好文章,谢谢了!!!!!!!!!!!!!!!!!!
作者: GYD2005    时间: 2006-12-28 09:39
谢谢楼主,我会慢慢看你发的贴子.
作者: koko2000    时间: 2007-6-11 23:16
很好的故事集,打印给孩子看。
作者: songsongbaobei    时间: 2008-3-27 11:06
辛苦楼住了!
作者: janejinz    时间: 2008-3-28 13:28
辛苦楼住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