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ch+2005-12-30 12:24-->引用:dawnch @ 2005-12-30 12:24 鄙人认为文学修养重在文言文. 语感的形成在于早期的熏陶和积累. 但学校文言文学习在中学才开始,太晚了! 虽然孩子早期已进行过一定量的古文积累,但需要持续与提升。 故想利用寒假为孩子开设古文课。 做法打算不死扣语法现象,只讲典故、故事、文字大意,阅读+理解+背诵,培养对古汉语的兴趣,积累语感,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有兴趣尝试自己去阅读文言作品。 曾做过一丁点儿的尝试,那日拿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哈哈笑,但后继的东西就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了。 还是请个家庭教师来吧。 在此更羡慕袁博士、田妈,家学渊博,福地乎?福地也!没办法的事! 田妈,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您能否给俺列个书单,一些好玩故事的文言名篇?
引用:<<!--quote1--> 自己都糊涂的经就别再叫孩子读了
天堑变通途+2006-01-27 06:56-->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1-27 06:56 <font color="#0000cd" size="3">胡侃了这么多无非告诉盲目读经的朋友,读经可不是光读四书五经的王派读经法就叫正规读经的,自己都糊涂的经就别再叫孩子读了.俺也学学鲁迅先生大喊一声:<font color="#ff0000" size="5">救救孩子!!!
jerryhao+2006-01-27 11:12-->引用:jerryhao @ 2006-01-27 11:12 转张远山先生的一段话来送给痴迷读经的人:<font color="#ff0000" size="3"> 由于真正的智慧在中国文化中的缺席,于是智力水平连普通几何题也解不出的江湖骗子,就敢于自封智者。徐光启服膺西方文化,是从翻译欧几立德的《几何原本》开始的;康熙皇帝敬畏西方文化,也是从解几何题开始的。我敢断言,凡是贬低西方文化的人,都是读初中时解不出几何题的人。反过来也一样,凡是拜倒在西方文明现有成就脚下,却对产生这些成就的原因一无所知的人,也是读初中时解不出几何题的人。柏拉图学院门口之所以大书“不懂几何者免进”,就是为了预防弱智者成为以“超级智者”唬人的江湖骗子。众所周知,中国自古至今都盛产这样的江湖骗子。我认为,凡是会解几何题的人,就不会被禅宗式的江湖骗术蒙得晕头转向。我敢说,惠能以及所有的禅宗大师,他们的智力都不足以解几何题。不会解几何题并不可羞,因为他或许是个能够打破唯理主义的逻辑思维定势的艺术奇才(比如庄子),但艺术家不该冒充哲学家──正如不懂诗的哲学家不该冒充艺术家。
tiantian03+2006-01-27 22:56-->引用:tiantian03 @ 2006-01-27 22:56 我想楼主大概不太了解这个栏目开初的来龙去脉,如果了解您大概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栏目里争论这样少,尽管在网上关于读经历来就是永远论辩的火种。这个栏目里,虽然有很多激烈言辞,你看那时间,大概都是久远的事情了。而且这些争论当初大多集中在早教论坛,这个栏目成立既晚,也没有版主,所以以前的一些和这题目相关的东西,就由目师或谁谁顺势移了过来,而也很少有人接茬再辩。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了解这栏目的起因,知道虽则常来这里的家长可能学疏才浅、懵懂盲目,但是大多冥顽难化,故好些志士虽则扼腕叹息,也只好由他们去。你说的对台戏,论坛里从来不缺乏,你若肯花些工夫,大概就会对在我们的论坛里,读经到了哪个阶段有更清楚的认识。相关的主题大概有:读经害处大 经典是毒还是药(老鼠请进) 听妈妈讲论语 听爸爸讲论语 讲个读经的故事 我也讲一个读经的故事 看这些题目大概就可窥到当时的情形吧。读经栏目的起因,在这里,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47384&extra=%26pp%3D50你看从不缺争论的,真正缺少的是争论的时间。
dawnch+2006-01-27 20:35-->引用:dawnch @ 2006-01-27 20:35 根据JERRY曾经的定义,“儿童教育论坛”批判读经的对象是有特指的,“读经”的经,就是指四书五经。唐宋词不在其内,洋经不在其内,神经也不在其内。
dawnch+2006-01-27 20:35-->引用:dawnch @ 2006-01-27 20:35 经典的选择范围很多,可诗可史,可经可论,可儒可道。。。。。。但为何有人推崇四书五经,除了其文学价值外,还有另一层更深沉的东西。
dawnch+2006-01-27 20:35-->引用:dawnch @ 2006-01-27 20:35 读经,首先在佛家弟子处得到共鸣,读经运动的兴起,与居士们所做的工作是不可分的。按理,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为何亦得到佛弟子的认同呢?因为其中有一些东西是基础与根本的。
jerryhao+2006-01-27 11:12-->引用:jerryhao @ 2006-01-27 11:12 拿砖头砸天堑,本人是责无旁贷的。首先,楼主把此文送给各位MM,就好像MM都是鼓吹读经的罪魁祸首,这实在是非常不公平的,实际上,大肆鼓吹的几乎都是男人。
jerryhao+2006-01-27 11:12-->引用:jerryhao @ 2006-01-27 11:12 <font color="#ff0000"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3">那老虫说是要给孩子们读古文,提高孩子们的修养,这个出发点就比较准确了。因为读古书绝对不要拿古人的思辨方式和道德标准去灌输和规范孩子,否则只能让孩子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让孩子难以接受现代知识。从文学角度上讲,四书五经其文学之价值极低。几乎全为道德说教。天堑虽发现了这一问题,却开出了一个不合格的药方,看来天堑也是个中医大夫。天堑开的药方是什么呢,那就是读寓言。他以为寓言和童话故事差不多呢,岂不止无论是。《韩非子》、《吕氏春秋》、《庄子》、《列子》、《战国策》…,那里面的寓言故事,都是诸子百家为了思辨自己的理论编造出来的,其中不符合常理和逻辑的颇多,真正符合现在思维的,也仅有名、墨两家,真正能读的,可能只有《公孙子》了。大家想想,在小孩子正确的思维模式形成之时,用那些古人低级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孩子,其怡害可能更深于四书五经对道德的教化。读这些,还不如读些《山海经》或《XX志异》之类的神话,尽管我也不赞成给孩子读这些。那读些什么呢,没有可以选择的了么?非也,还是回到老虫想要的东西上来,读就要读些优美的东西,古文里这些东西是不缺乏的,就象给孩子读儿歌一样,以优美的韵律、朗朗上口的短句,让孩子领略意境之美,岂不快哉!很多父母给孩子背“唐诗宋词”了,其实呢不要拘泥于唐宋的作品,其他年代照样有很多优美之作,大家可以找找《千家诗》呀。以前就是做童蒙教材的,所选的分门别类很齐全的,不错的教材呢。还可以让孩子学对对子,古文里有《声律启蒙》呀。除了诗词,魏晋时代有优美的骈文,宋明清都有优美的散文。以前启蒙教材里,还有《蒙求》,每句都有一典故。《龙文鞭影》,韵律又好,介绍自然知识和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内容生动有趣。这些都是不错的教材呀,不过呢后两部对家长要求高一些,因为很多做父母的都不了解那些典故呀。总的说,读诗不读经,读典不读寓,才是目前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天堑变通途+2006-01-27 06:56-->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1-27 06:56 <font color="#0000cd" size="3">胡侃了这么多无非告诉盲目读经的朋友,读经可不是光读四书五经的王派读经法就叫正规读经的,自己都糊涂的经就别再叫孩子读了.俺也学学鲁迅先生大喊一声:<font color="#ff0000" size="5">救救孩子!!!
天堑变通途+2006-01-28 05:37-->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1-28 05:37 其实对这读经栏目俺很少光顾,自然是有点孤陋寡闻,俺开本楼并不是想辩一辩读经的利和弊的,不知道怎么被几位认为俺有这个意图.
天堑变通途+2006-01-28 05:37-->引用:天堑变通途 @ 2006-01-28 05:37 读经如果到心动的时候,这经不读的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