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再谈儿童识字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06:36
标题: 再谈儿童识字问题。
1、早前写了“也谈儿童识字”的帖子,没想到引起很大的争议。我不清楚有些人为什么这样难以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以致于达到恶语相向的地步。即使是本人认识上确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可以说出你的理由,心胸开阔些的话,你可以向别人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但犯不着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吧。
2、我依然坚持我的基本观点,即不赞成使用卡片法作为一种长期的学习手段让儿童识字,主要原因是卡片制作麻烦,管理不便,学习计划制订和实施不易(反对我的人:我的观点不对吗?)。如同我们不赞成使用VCD作为教学手段一样,但我们并不反对购买VCD,也不反对有时间有精力(试问多少人真的是这么有时间有精力还有这么有恒心有耐心的?如果这么有时间有精力,采用更好的方法不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吗?)的家长制作卡片。这些东西可以作为一种补充,但不能成为主流。抛开三岁前让儿童识字(或说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好不好不说,三岁以后呢,六岁以后呢?我没有见过上小学、中学的人还用卡片识字的。
3、教育是一件整体考虑的事情,既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也要考虑家长的自身条件。一种方法好不好,一定要看这种方法的普遍性,便利性和持久性。
4、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培养品德纯良的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其次是能力的培养,再次是技能的掌握。可是现在许多人将这种关系弄颠倒了,首先是培养孩子的技能,甚至不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直接导致社会风气的转变,世风日下,道德沦落,与之不无关系。读经教育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学习三百千弟,可以自然达到培养品德的目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直接导致儿童综合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掌握成为相对容易达到的目的。
5、从认字本身出发,读经教育是整篇学习,卡片法是离散学习(除非你把整本书都做成卡片),我们认为,一本书,一篇完整的文章是有生命力的,离散的一个个字是相对缺少活力的。很难设想认识一个人,不是从整体进行认识,而是认识一个个器官后再认识一个人的。整篇整本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行为,在培养阅读习惯上,怎么会反不如用卡片法呢?
6、现在家长多数是要工作的,时间精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对家长的要求非常低,一天只要半小时或一小时,学习手段非常简单,只要播放机器,让孩子听,读就行了。这种方法不仅对儿童适用,对成人同样是适用的,因此培养成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用的。
7、在获取素材上,我们提供完整的素材,不需要家长自己去制作。这种制作对家长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也不是多数家长可以胜任的。
8、对于孩子对古文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可以看这里的讨论:
http://kidmp3.vicp.net/bbs/dispbbs.asp?...1&skin=0&page=1
9、我的女儿识字的问题,我女儿绝对不是一种特例,我女儿非常普通,任何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适龄时候(3-12岁)采用“累积法”,均可达到半年认识几千字的目的。一个月学完千字文,再一个月学完三字经,用半年学完三百千弟,是非常容易的。
10、“累积法”与读经教育的区别问题,“累积法”是读经教育的发展,在学习手段上进行了完善,正是这种完善,使读经教育变得十分简单和方便。你可以对此不以为然,但是在我之前,我真的是没有看到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你提出来,我一定做你最好的听众。
11、关于儿童识字(或叫提高阅读能力)的讨论起码说明,大家都是重视儿童教育的,这是非常好的一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藉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但切勿对人恶语相向,这不是我们进行讨论的目的,是一种无聊的行为。[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5 at 09:54 AM ]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4-2-15 16:12
肯定要在不同时期根据其生理发展特点选择适用的方法。
卡片法和读经法并不是矛盾的。是可以互相结合取长补短的。
上了中学当然可以不用卡片拉,因为差不多的字孩子都认识了呀,阅读中碰到的生字查个字典也就记住了。
我觉得大家都是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应该友好,应该互相鼓励,心平气和的讨论和切磋各种方法,找出最适合中国宝宝的。如果我们这些在讨论怎么教育宝宝的人都在这里吵个不停,怎么给宝宝做榜样啊?
楼主也消消气。我虽然没有看到恶语相加,但是字里行间的不开心还是体会得出。大家肯为宝宝的早教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已经是志同道合了,对不对?方法么,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16:52
同意书凡妈妈的意见。[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5 at 04:56 PM ]
作者: shshm    时间: 2004-2-15 17:32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2-15 20:30
“我没有见过上小学、中学的人还用卡片识字的。”

楼主扯远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0-6岁的早期教育,杜曼的方法也只适合0-6岁的孩子。
而三岁前的孩子识字阅读同样可以促进他的口语、思维和视觉神经发展。正因为三岁以前的孩子视觉神经还处于发展阶段,才以特大的字写在卡片上以适应、刺激这一阶段孩子的视觉发展,而不能以一般商业出版书上的小字为教学媒介。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有力工具,早点掌握,对于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我同意您说读经对孩子成长的长远意义以及对记忆力和口语训练的作用。

楼主的“积累法”是否就是在每天读经时指读书上的字呢?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书上的字了。 但我有个疑问:很小的孩子(比如刚三岁)是否能象大人所要求的那样每天愿意花30-60分钟在读经书上?特别是需要他一字字地看。小孩多数好动。这么长的时间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我想女孩子又比男孩子坐得住一些。这样的方法适合更较大的孩子。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21:13
我们主张的累积法,并不排斥其他方法。0-3岁的孩子,我们主张进行熏陶,不主张指读,也不要求认字。指读是在3岁以上的孩子。0-3岁的孩子,可以采用一些卡片法,但我认为卡片法过于麻烦,偶尔为之是可以的,天天去弄,怕没有精力。对于全职妈妈,你有时间和精力,采用任何一种正确的方法应该都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另外,我不认为孩子一定要在三岁、二岁以前认识很多字(费力费劲),我女儿到五岁时用累积法,很快就解决了认字问题,这只是一种能力的掌握。我主要关心的还是品德的养成,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和读经法相比的。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正。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2-15 21:29
>我主要关心的还是品德的养成,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和读经法相比的。
呵呵,好像支持读经的人都习惯认为读经对孩子的品德有好处。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21:40
引用:jianl发表于2004-2-15 09:29 PM:
>我主要关心的还是品德的养成,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和读经法相比的。
呵呵,好像支持读经的人都习惯认为读经对孩子的品德有好处。
难道你认为读经典文章对孩子的品德没有好处吗?这里说一下我的女儿(不好意思,老是拿我女儿来说明问题),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上周开学,班里选班干部,她被当选为班长。现在学校也兴民主选举,我女儿因为品质比较好吧,得到了全班大多数同学的拥护。她的品质不是什么天生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好的方法,就是让她接触经典,养成的。不过许多人见了我女儿,老是说,你女儿是天生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好。[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5 at 09:46 PM ]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2-15 21:45
如果单就识字、阅读训练来讲,父母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准备卡片。只要一次买足够的白卡片,用红色马克笔写就可以了。试问有谁会觉得写几千字的文章是一件难事?何况父母写字、读书对孩子也起到感染、楷模作用。如果父母自己视读书、写字为烦事,成天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勤奋、热爱学习,恐怕孩子心里不服。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21:50
只要用心在孩子身上,愿意为孩子多做些事,愿意为培养孩子不辞辛苦的父母,都是好的父母。[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5 at 09:52 PM ]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2-15 22:00
是啊,我真的认为读文章并不能对品德有什么好处,其他好处是有的,而且很多,应该让孩子阅读。我从来认为阅读是给孩子一个和未曾见面的作者的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面对面的交流必尽有限。网络同样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并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作者的见解都会有所不同,能让孩子去思考、去辨别,自己应该同意什么观点,反对什么观点。

我认为孩子的品德是在父母和社会的一言一行中形成的,有很多目不识丁而善良、高尚的人,很多饱学之士却卑鄙无耻,当然反过来也有很多。所以学识和品德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读经运动的提倡者总是把有助于孩子的品德作为读经的第一个好处,实在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2-15 22:08
您的女儿是个优秀的孩子,我恭喜您。
您说您“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好的方法,就是让她接触经典”,这一点我相信,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你们的优秀品格影响了您的孩子,您平时让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影响者您孩子的品格。虽然您觉得您没有用什么方法,可是品德的培养也确实没有什么方法可言,是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积累起来的,这些事情是如此的小,以至于我们会忘记它。您觉得只是让她接触经典,实际上您已经做了很多。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5 22:19
呵呵,见仁见智。应该都有吧。虽然不完全赞成您的观点,但欣赏您的坦率。[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5 at 10:21 PM ]
作者: wuzg吴    时间: 2004-2-15 22:28
同意书凡妈妈的意见。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2-15 22:35
>虽然不完全赞成您的观点
您不必赞同我的意见,如果大家意见都一样,好像也比较危险。呵呵。愿意倾听不同意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2-15 23:23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各有千秋。为了孩子,我想父母都会取其精华来教孩子。让孩子在精神方面汲取全面的营养。
作为中英文阅读训练,杜曼方法仍是捷径;作为对中国文化、历史、道德的教育以及中文口语和记忆的训练,读经、背诵经典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之一。因为正如jianl所说,父母的言行、处事方式,是孩子的第一德育榜样,其次,才是书上学到的。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作为父母,首先要从改造自己开始。
作者: chloris    时间: 2004-2-16 08:58
虽然我也是刚刚才接触doman,但是我赞同它的很多观点,所以我愿意试试看。比如不要强制,要选心情好的时候,比如要鼓励,比如,不要考试。每次时间很短,一天也用不了几分钟。

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坚持才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你要认同,我相信一种方法,如果你已经打心眼里排斥,那么肯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你可以推荐你觉得好的方法,我们也有权选用我们觉得好的方法。再说,谁也没有说只用单一的方法啊,呵呵。

我会用doman,但是我也会用其他方法啊,呵呵。
作者: maxi    时间: 2004-2-16 23:45
楼主也太张狂了,竟然在这里恶人先告状,你倒说说,是谁哪句话对你恶语相向了? 这不是你家的地盘,你可以三番几次地推销你的mp3,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难道就不允许别人的一点反对意见吗? 这就是你所说的百家争鸣? 象你这种行为,在别的论坛早就被扫地出门了,这里的版主和父母们已经够忍耐你了。你连起码的论坛礼节都不懂,心胸狭窄,容不得半点意见,还想为人师表,我看就算了吧。版主请别删贴,我只是跟据事实说话,这种人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作者: kidmp3    时间: 2004-2-17 08:16
引用:maxi发表于2004-2-16 11:45 PM:
1、半年认5000个字? 楼主也太夸张了,要那样,小学老师都该下岗了。那种方法无非是背几篇古文,古人天天背,也没见好到那去。
2、不了解就不要妄加评论。我相信你女儿半年能认5000个字,但这仅仅是一个个别案例,并不能代表什么。人家杜曼法是经过20多年总结出来的,你还是耐心点吧。不要光是听好话,一有不同意见就删贴。没看出你的方法跟王财贵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叫"累积。。。", 让人以为是什么新东东,进去以后才知道上当了。
3、楼主也太张狂了,竟然在这里恶人先告状,你倒说说,是谁哪句话对你恶语相向了? 这不是你家的地盘,你可以三番几次地推销你的mp3,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难道就不允许别人的一点反对意见吗? 这就是你所说的百家争鸣 ...
如果我的言论使您产生不快,我向您道歉,对不起。如果版主觉得我的帖子有问题,请版主将之删除,谢谢。[ Last edited by kidmp3 on 2004-2-17 at 08:17 AM ]
作者: yingying2005    时间: 2008-2-22 21:04
我 的宝宝最近为什么不爱认字,看书,以前很喜欢的,是不是到了一定阶段
作者: redrain921178    时间: 2008-2-23 19:2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对于一个人或一件衣服每个人看过可能观点都不一样,所以谁也不要勉强谁接受谁。用在别人家孩子身上的好方法用在你家孩子身上不一定有效。最关键的还是大人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性格,找到适当的方法,当然了解的多也不一定是坏事,取其精华吗。
作者: 朦胧月亮    时间: 2008-3-3 16:18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
职责在身,努力学好如何当好父母!
作者: alianqin    时间: 2008-3-24 16:41
卡片法和读经法并不是矛盾的。是可以互相结合取长补短的。
------------rentong
作者: fp5572000    时间: 2008-3-26 22:17
看晕了
作者: haiyan_liu800    时间: 2008-3-27 09:47
每一种教育方法和方式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家长可根据自已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采取适合他的方法就可以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