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小巫的译文
[打印本页]
作者:
虎子妈
时间:
2006-1-17 10:40
标题:
【转帖】小巫的译文
幼儿怎样交朋友: 朋友,在许多成年人心中,这个字眼会唤起不少有关童年的美好回忆:上课时课桌下偷偷递条子、课间操跳皮筋儿拍烟盒、放暑假去小河里游泳摸鱼等等。家长们总是急于让孩子结交朋友、体验友情的欢乐。然而当自己的孩子“不合群”、不愿分享玩具,或者和小朋友在公园里的游耍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战时,家长们往往感到焦虑。 别着急,你的宝宝未来的生活中不会缺少朋友。但是你心目中所向往的那种友情并不是在幼儿期形成的。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开发出成年人的社交能力。他们还处在自我中心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同情心去替他人着想或与他人和平共处。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唯一重要的人是“我”。在给予和获取的平衡关系中,他们能够理解的是“获取”。唯一重要的需求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他们对于正确和错误的理解尚未完全形成,缺乏任何社交风度,并且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对小朋友扔玩具、把别人的积木踢倒、烦躁时掐伸手可及的胳膊,等等)。 然而,在今后两年中,这些小独行侠们将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攻击性行为解决冲突,总之,学会交朋友。你可以这样帮助他: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只有在对自己感到满意之后才会关注他人。 与孩子建立社交关系:孩子最早的社交对象就是自己的家长,所以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培养恰当的社交行为。不要时时处处让孩子优先,鼓励他分享,并且注意礼貌用语(“情”、“谢谢”、“对不起”等等)。 从一对一开始:多数幼儿适合于一次只交一个朋友,所以家长应该挑选自己的孩子最合得来的小朋友,安排他们短时间的聚会,并且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活动。千万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不要期望孩子马上成为伙伴:除非你的孩子已经习惯众多小朋友的场合,大多数幼儿之间的交往还是“平行”的,就是他们各玩各自的,互相不搭理。但这就是社交生活的开始。尽管他们表面上自成一体,其实还是在默默地关注对方。他们会偷偷地看对方一眼、模仿对方的行为、甚至抢对方的玩具。 鼓励他们进行需要合作的活动和游戏:比如搭积木、踢球、捉迷藏,等等。 接受孩子独特的社交方式:如果你自己热情好客,孩子却比较腼腆,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或者行为而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外向喜欢热闹,有些孩子却更愿意先在一边看看,等到熟悉环境后再参与。更有些孩子,我们称其为“观察家”,根本不会主动参与任何活动,这也是正常的。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越早让孩子接触其他孩子,孩子的社交生活会越顺利。
作者:
虎子妈
时间:
2006-1-17 10:40
理解温和的孩子: 温顺者也许会兴旺发达,但在一屋子的儿童中间,他们永远手中缺少玩具。 虽然抢玩具是典型的幼儿行为,但是对于某些幼儿来说,这种行为并非天生而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尽管进攻性行为非常普遍,但是对于正常幼儿发展来说并非必不可少,也不影响孩子开发强大的自我意识。爱抢玩具的儿童不一定成长为爱抢东西的成年人,同样,性格温和的儿童也并不意味着长大后变成人尽可踩的门垫。 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自己拥有权益,不过无需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张牙舞爪。如果你的孩子不对别人抢玩具的行为感到烦恼、如果他在别人抢走他正在玩的玩具后心满意足地挑选另外一个玩具、如果他自得其乐并且喜欢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就没有必要改变他的行为。过一段时间,有了更多的社交经验,通过你对他的鼓励和引导,也许他会变得更加坚定。当然也许不会。很多成功人士语音轻柔态度和蔼,如果你的孩子命中注定是这样的人,就接受他的温和处世方式,尽管你自己的性子可能比他急。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对于别人抢他的玩具表现出焦虑,但是又无力抵御前来抓抢的小手,你就需要介入了。如果别的小朋友抢他手中的玩具,鼓励他说:“我正在玩这个玩具呢。”一开始你可能需要向他示范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替他说话:“丁丁正在玩这个玩具呢。”如果对方仍然抢走,不要抢回来(两个错误不会产生正确,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侵犯别人的权益),而是和蔼并坚定地、甚至重复地,向对方要回来:“丁丁没有玩完那个玩具,请你还给他。”如果对方还回来,一定要热情地道谢。你的孩子玩完之后,鼓励他把玩具主动送给刚才抢他的小朋友。如果对方不还回来,不要和他拼体力,而是带你的孩子找到另外一个玩具,并且在一边保护这个玩具不遭到抢劫。 这个方法适用于很多其他社交场合出现的问题。但是需要牢记,在你看护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在你替他说话之前给他机会替自己说话,你的目的是教会他如何独立处理这样的问题。也许你的孩子习惯在家里,处在尊重他的权益和物品的人之中,不知如何应对幼儿森林中的险情。在他学习的同时,放手让他做自己,并且心存感激:至少别的家长没有向你抱怨,你的孩子总是在欺负她们的孩子。
作者:
虎子妈
时间:
2006-1-17 10:41
怎样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首先,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如果两个人争夺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议“轮流玩”。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再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其次,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级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且安慰受伤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击者,先把被攻击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平静地、毫无怒气地、简单地解释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击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这样,我们就回家了。”发出这样的警告后,一定要说话算数。 最后,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长会在冲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则为对方小朋友说话、还有一些家长要追究到底是谁先动的手。虽然可能出于好心,这些举动却不恰当。袒护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没有必要追究谁先动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时,家长应该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审团。谁先动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这场冲突。 小巫编译自《What to Expect the Toddler Years》
作者:
小汤圆王子
时间:
2006-1-19 13:16
很好,顶一下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6-1-20 21:55
发现儿子在交往中,喜欢使用交换这一手段。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都喜欢跟小朋友交换。看到别人吃东西,别人不给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自己的零食,递给对方,然后要求吃对方的零食。
作者:
sunnypp
时间:
2006-2-5 15:54
这篇文章不错啊,还有没有,谢谢了!我家儿子的社交真是让我担心啊,也有可能是我瞎操心。他两岁多一个月了,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容易拉朗配给他找了个伙伴,结果没几次就不要理他了,我觉得他喜欢与性情温和的小朋友玩(断断续续有过这样的经验,其实也是各玩各的,偶而地会观察对方一下,或模仿一下或小争执一下,和文中说的几乎一样),如果碰上一个老抢他手中玩具的人,他会哇哇叫抗议(但一般不会再从对方手中抢回来,除非那是他非常喜欢的东西),然后气哄哄地走掉不理对方了,而且他会记下这样的经验:这个小朋友不好玩,下次不和他玩。
作者:
yangyangya
时间:
2006-3-8 09:09
值得学一学!
作者:
愉悦妈妈
时间:
2006-3-16 15:30
非常喜欢这样的文章,希望能多看到一些.
作者:
donghg888
时间:
2006-4-12 18:30
非常好的文章,可惜我们已经走过了很多弯路。
作者:
yaokai.yang
时间:
2006-4-20 23:31
非常好仔细观察,小孩子真是这样,但是家长要做到恰如其分不容易呀
作者:
ak1000
时间:
2006-11-23 22:04
very very good!!!
作者:
hbshi_2001
时间:
2007-2-28 14:42
谢谢,讲的很细,非常谢谢
作者:
forgetmenot
时间:
2007-5-23 12:50
真是好文章,我正需要呢,谢谢!
作者:
spring321
时间:
2007-6-3 18:27
孩子之间的冲突如果能由孩子自己解决时最好的。
作者:
jszy2002
时间:
2007-6-7 09:20
在中央电视台节目看到小巫了
作者:
6015186
时间:
2007-6-16 12:31
谢 谢 ,我很渴望这方面的文章,希望能多发一些。
我也看到小巫,娃 娃头,说话语气很温和。
作者:
怀念一棵树
时间:
2008-4-25 15:27
作者:
龙妮
时间:
2008-4-27 23:09
作者:
pureh2o+
时间:
2008-5-31 11:21
原来从“what to expect the toddler year”,看样子我可以去买一本了。
作者:
林林七
时间:
2008-7-5 22:26
写得很好哦,学习了。
作者:
亦青
时间:
2008-7-18 17:00
我把这篇文章转到我的博客了,可以吗?因为我有个朋友正好需要学习这些,先谢谢了.
作者:
yy_cai
时间:
2009-8-18 14:09
经常有些婆婆阿姨的攻击我们宝宝不合群,其实看来合群并不是宝宝这个阶段的特征,毕竟才1岁多点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