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原创】0-6岁十步成长方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12 10:05
标题: 【原创】0-6岁十步成长方略
             0-6岁十步成长方略专题讲座                  --- 1 ---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在英国的南部有三对年青人,他们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求赐给他们一个孩子。第二年,三个家庭都有了自己可爱的宝宝。他们开始了充满快乐、幸福的生活。  二十年后,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但问题来了。各位家长,那三个孩子成长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三对夫妇又在同一天来到了教堂,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第二对说:上帝啊,求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最后一对夫妇说:上帝啊,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热情、聪明,又有爱心的孩子,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候,上帝的声音传了出来: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把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了。你们都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又有谁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他们都一样的聪明可爱,只是每个人的特点不同而已。可后来,你们中有的人全力以赴地去培养、教育孩子;有的失去了耐心,采用粗暴简单的方法去对待孩子,在教育上早早地抛弃了孩子。这个故事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引起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很多思考。孩子的教育失败,将困扰父母的一生。我们每一个父母从怀上宝宝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以后能成才或者起码希望他幸福。但希望毕竟只是一个美好想法,如果只有愿望而没有具体的方法,我们可能最终要失望。比如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孩子的生活、学习。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特别是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将是家庭教育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但我们从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是两位家长的抱怨,他们把孩子的问题转给了上帝。没有认识到自身。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今年4岁,小名叫天天。有一次,我这朋友两口子有件重要的事急着要出去,又不能带孩子一同去,考虑到天天平时很懂事,他们决定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呆20分钟。走的时候他们对孩子说:天天,爸爸、妈妈有事要出去20分钟,你在家看看童话书,玩玩积木,我们一会就回来。天天一口回答--“好”。倒真的很懂事。20分钟后,这两口子从外面回来,打开门,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就看到客厅里满地是水,孩子的衣服湿了,装金鱼的玻璃缸碎了,金鱼也死了。当时的场面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大家想想看,天天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如果是你又会怎样?我们还是来看看天天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他们第一眼看到这种情景时,夫妻两个的确也愣住了。天天也感到了事情不好,手里抓着一条金鱼看着爸爸、妈妈,坐在那里不敢动。眼看着妈妈气得不行,就要上去责怪孩子。天天的爸爸赶紧阻止了。他走到孩子跟前,坐下来对天天微笑着说:“儿子,是不是金鱼被你杀死了?”孩子对爸爸突如其来的友好态度有些吃惊,本来准备反抗,听爸爸这么一说,一下子失去了抵抗力,非常内疚地看着爸爸,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要哭了。爸爸赶紧接着说:“爸爸跟你一样,也很想知道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呢?儿子,你现在知道了吗?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呀?”听到爸爸这么一问,天天两眼放光,顿时来了精神,开始怯怯说:“金鱼有尾巴,所以会游泳。”“那爸爸没有尾巴,为什么也会游泳呢?”妈妈这时也鼓励天天,“儿子,想想看,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呢?”天天说:“妈妈,我不知道。”爸爸接着说:“儿子,想不想知道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儿子高兴了。说:“想知道。爸爸,金鱼为什么会游泳?”“秘密呀,在金鱼的肚子里。你去拿把刀来,我们把金鱼肚子剖开来就知道了。”“你看,这是鱼鳔、鱼肠。金鱼会游泳是因为鱼鳔里有空气。”非常重要的是,天天的爸爸不仅巧妙解决了一场危机,还巧妙的把一场危机转化成了一次难得的解剖学教育,让天天明白了动物的生理结构。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是一次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家庭教育典范。天天后来再也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天天亲自打扫了地板上的水。  待续
作者: 清清飘散    时间: 2006-1-12 14:15
的确是这样,一个孩子的成长,其实家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孩子都希望在一个有爱赞扬有理解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家长在给予孩子各种物质的同时,还应给予孩子更多精神方面的东西.孩子需要常识,我们为什么不给他多些常识,让孩子在充份自信的环境中成长呢.也许多给予孩子一些理解,多站在孩子在立场想一想,那么也许就因为这一点点.孩子会变的更自信,自立.更勇敢可爱呢.
作者: whx1010309    时间: 2006-1-12 18:38
的确学习了很多,但有时现场会没有做到那样理智.有待学习.呵呵~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13 14:10
whx1010309+2006-01-12 18:38-->引用:whx1010309 @ 2006-01-12 18:38 的确学习了很多,但有时现场会没有做到那样理智.有待学习.呵呵~
多努力一点,就会多一份收获!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15 13:40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justify"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 class="z3" align="left" width="100%">续 --- 2 ---     各位,你们想到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种类似的情景随时都可能出现。比如:孩子把水倒洒了,很多家长马上批评:“怎么水也不会倒,有的家长干脆说,你不行,我给你倒。”这种现象,我把它称为:一滴水现象。还有“一粒米现象”,“一张纸现象”,“一只碗现象”等等......一粒米现象:人类学专家研究表明,我们的孩子一岁半就可以自己学作吃饭了,大多数孩子在吃饭时也向大人要筷子,一开始孩子肯定会把饭粒洒到桌子上,于是家长说:哎哟,看看,搞得饭到处都是。......一只碗现象:社会学家研究结果告诉家长,一个两岁的孩子就可以帮助父母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吃完饭后,两岁的孩子可以帮助收拾碗。但我们有多少家长会这样做了呢?......一张纸现象:教育家一致认为,孩子平时的乱画是他尝试自己创造能力的最初表现。可我们家长经常阻止孩子的这种尝试。我们可能不知道这是对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大的打击。浪费一张纸和创造力比起来哪个更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来想一想,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在不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的情况下对孩子批评、训斥,或者说些大道理,孩子能不能理解?不仅不能理解,而且对他心灵的成长也是一次很大的打击。我们来想想爱迪生的母亲,如果对儿子喜欢拆东西进行阻止,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再来想想天天的爸爸,如果只是采用说说道理的方法,这事情是不是就这样平平常常地过去了。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益处?没有。我们刚才讲的都是家长的一些平常但很重要的教育心态和观念。父母的一切思想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心态同样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是一个书香门弟,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家族有着良好的学习传统,到了第八代,这个传统一直保持着。老爱德华即他们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也就是说,他能严谨地做学问,非常勤奋积极向上。他的这些良好的学问品行对他的子子孙孙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这些数字让人惊叹不已。在英国也有一个珠克家族,老珠克即他们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他是当地有名的酒鬼和赌徒,一生没有正业,无所事事。也就是说,他的情绪消沉,没有积极向上的品行,看到什么都是埋怨。结果他的子子孙孙中,有300多位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位因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位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出人头地。这些数字也同样让人吃惊。有句话叫“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因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人生的重要的头几年,他对人生、对学习、对社会的经验,大多数是从父母那学到的。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的孩子。我想这不难理解。我们成人只要想一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就会知道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你有多高的文化,孩子就会有多高的文化,而是父亲和母亲对人生、对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在上海,有一个家庭,宝宝出生不久,夫妻双方都下了岗。刚开始,他们都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经常吵架。有一次吵架的时候,不到4个月的宝宝看着爸爸、妈妈大声哭起来。宝宝的情绪变化,让父母的心为之一震。为了宝宝健康成长,夫妻两人商量好不再为生活一时的困难失去信心,不再为各自的心情责怪对方,更不会在家中继续营造这种不良的气氛。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他们从卖盒饭开始,改变自己。同时,为了让孩子不再走他们的老路,决定从小开始教育。大家想想看,这个决定是多么困难,多么伟大啊!那么,现在他们生活得怎样呢?现在,他们已是千万资产的饭店主人,更让人惊喜的是,那个宝宝现在已是三年级的尖子生,他现在才6岁。待续</td></tr></table>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18 13:48
续          ----3---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心态是育子成功的重要秘诀。这个心态说大点就是教育观念要改变,说小点就是对待眼前的小事的方法要改变。我们把这种教育心态和观念称之为“存取机制”。就是说,要想得到什么必须先存入什么。比如:你想到银行取回10万元钱用,可你的存折只有一万元那怎么行呢?同样,要想家庭和睦,夫妻双方都要给家庭这张支票中存入和睦,双方都应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支取到和睦。如果总是抱怨对方,“你饭没做,衣服也没洗,你整天在忙些什么?”“你看看你这人,怎么这么懒?地不拖,瓶子倒了也不扶一下。”整天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双方还可能和睦吗?你要想得到对方的爱和关怀,那么你首先要在爱的支票中存入爱和关怀。就像刚才讲的,你没有存入一百万,却想取得一百万,怎么可能呢!再比如:要想生活快乐,就得存入快乐的心情。如果每天心事重重,秋眉不展,你能得到快乐吗?同样,要想有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父母必须先掌握更优秀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比如前面讲的一粒米现象等。你不给他锻炼,他哪来独立性?我们做父母的除了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要慢慢的改变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粗话。我们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说妈的、去你的等等,当你们说这样的话时,有没有想一想,你说的,你孩子不久也就会了。这也是存取机制的后果。在南京,男女老少好像都会打牌,有一次,我就亲眼看到这样一幕:四个大人正在打麻将,孩子一进家门就站在桌子旁边看,这时母亲看到了,说:“儿子,放学了。来,替一下,妈妈先去上个厕所。”孩子书包一放,像个大人一样往麻将桌边一坐,动作很熟练“三条、发财、糊了”。还有一次,我就看到四个七八岁的孩子凑成了一桌,那架势简直和大人一模一样。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你们的孩子是不是有很多和你们相似的习惯?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以身做则,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既使你要求他这个、那个,孩子会不会心甘情愿的听你的话?有时我们说孩子时,孩子一口回到:你也这样。待续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20 12:34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justify"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 class="z3" align="left" width="100%">续 ---4---这里,我想插些和人们生活有关的话题。比如年轻夫妻之间的感情话题。我们每对夫妻从结婚到现在,都经历过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恋爱期---或者叫花前月下期。这个时候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内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第二个时期是甜蜜期。就是结婚后的两年内,这个时期不论是丈夫或者妻子,下了班都早早地回家,很多事情不需要对方提醒,都会自动去做。第三个时期为磨合期,这个时期的夫妻所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看什么都开始不顺眼。生气时,可能都会说“你对我一点也不关心。”有时是“你对我有过关心吗?”“那就叫关心吗?”。我经常感到困惑:“我给你买过那么多衣服,首饰”。“我天天回来作饭,洗衣服,怎么能说我不关心呢?”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其实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关心。在夫妻的生活中。关心是指“关注对方的心理需求”,没有内心交流的日常夫妻生活,是乏味的,更是危险的和不快乐的。年轻夫妻要及早建立“家庭谈话机制”,一句关心的话,抵得上一件贵重礼物。“说内心话,做知心夫妻”是家庭经营之道的良方。当然,关心也需要平时的实际行动。我们好像有点离题了,不是的,它是家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父母的感情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家长是快乐的,孩子就是快乐的。0-6岁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你在他大脑中存入的不论是好,还是坏,他全部吸收,因为他还没有分辩好坏的能力,没有自控能力。所以家长的观念和心态太重要了。这里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3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家门口经过。孟子就模仿送葬队伍哭啼的样子,孟母对儿子这样的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就把家迁到了城里。到了城里,他家处于闹市中,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孟子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也很难集中心思读书,再次搬迁到学宫对面居住。夏历每月初一,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这个故事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如果孟母不去细心的观察,不去改变,孟子就不会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孔子一起被称之为“孔孟”。父母的心态是一切结果的根本。正如前面讲的,人生教育的成与败,好与坏,都来自于孩子父母的那个心态,因为你怎么想的就会怎么做,你怎么做,就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有一句话叫“世界是个回音壁”,到过北京地坛的人都知道,在墙的这边喊叫,在很远的另一边就能听到你的回音,你如果说“你好”,回音就是“你好”,如果说他妈的,回音就是“他妈的”。[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待续</td></tr></table>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1-27 10:44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justify"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 class="z3" align="left" width="100%">续                ---- 5 ----  今天的教育或者具体到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很多家长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道到底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解决了。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共有45个同学,有5个同学成绩特别好,一直排在前五名,他们学习特别认真,每天早上4、5点就起床背书,老师对他们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他们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比较差。比如:衣服是每星期打包带回家。他们只是一味地学好书本知识。另外还有5个同学成绩都一般排在中下等,但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很有创造性。我们同学在碰到困难时,他们经常有好的点子出现。到了暑假,他们都出去打工。高中毕业后,成绩好的5个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另外5个同学都走向了社会。十几年后的今天,先走向社会的5个同学现在都有了各自的事业。一位成了作家,一位成了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三位成了百万富翁,生活都过得自在而充实。而那5位学业好的同学,只有一人当了区领导,其他四位有两位现在已下岗,两位还是普通员工。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学习好的同学反而不如不好的呢?他们缺少什么呢?聪明?不缺。因为学习很好。他们缺少的是可贵的创造性和活跃的思维。被古板的教育教成了古板的人。 留美博士黄全俞通过对中国、美国两国的教育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基础比美国学生强很多,成绩一般的中国小学、中学的学生,到美国那里都算得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中国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性质)特点、创造能力与美国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学生参加奥数比赛,肯定比美国学生成绩优秀,但美国却是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个。那么,中国成绩优异的人才都怎么了?怎么到后来没有冲劲了?为什么冲不上去?因为缺少综合素质教育,比如活跃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美国不强调死学,而中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以成绩分数来判断教育的好与坏。  我认为,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知识的奴隶。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考100分,而是要把孩子大脑中的潜能百分之百激发出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用之人,是有用之才。但我们还要十分认真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得生活,懂得成败,有理智、有感情的人。人是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才。人是生活知识、个人魅力。才是专业知识、本领。这就是人才的全部。   WWW.SZ500.CN待续</td></tr></table>
作者: sleeper    时间: 2006-1-27 17:54
很有教育意义!
作者: xpjiang    时间: 2006-1-30 21:41
教孩子真是一件大事,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3 13:21
续           --- 6 ---  前面我们对家长的心态重要性做了一个交待,为什么0-6岁早期教育这么重要呢?  要从儿童的潜在能力谈起。比如,这里有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30米高,但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5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9米,环境好,再加上好好管理,则可能长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长到24米或27米。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下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时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  有资料显示:人一生,大脑的神经细胞就有1千亿。大脑如何发展,发展程度,全受生活经验影响。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能力往往很快消失。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如果缺少相关的经验,那些脑神经就不能激活,过后再来培养,收获就很少,甚至永不再来。  比如:印度狼孩。讲的是这个人类的孩子从小被狼收养,过着狼的生活。养成了与狼相似的各种习性,他被发现后带回人类,一些科学家开始教他说话、穿衣等,但最终只能学会几十个词。当他情绪游动时,仍不时“嗥嗥”狼叫。  为什么他多年只学会了几十个词呢?因为他脑细胞中的语言能力已经消失。  大脑越用越灵,双手越用越活,有句童谣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人的一切潜力是在使用后被激发出来的。你不用大脑,就会失去大脑。  比如:小鸡在出生的4天内是确认妈妈能力的发达期,如果4天内见不到自己的妈妈,就再也认不出来。小鸡“辨识声音能力”的发达期是在出生后的8天之内,如果这种能力在8天内没有得到,就会永远辨不出母亲的声音了。前面讲的印度狼孩学不会人类语言的事实,就是这个原因。  孩子口语能力的发达期是出生后的2年内,书面语言能力是3--6年内消失。数学能力是在3年内,其它各种能力的发达期都会在孩子出生后的6--8年内消失。错过了发达期教育,或者说脑神经在快速发展期没有被有效激活,充其量孩子只能发挥出潜力的60%。  德国著名的天才少年卡尔,出生时被认为是个痴呆,外人都认为他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但卡尔的父亲并没有灰心,而是从他出生后即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教育。由于方法正确,卡尔8、9岁时就会用6国语言,11岁上大学,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授。[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待续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7 11:00
续                ---- 7 ----   我们刚才了解了重要的教育心态和观点,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具体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对一个0-6岁孩子的保证。 第一步:情绪管理:    其实,出生后15天的孩子就有了学习的需要。   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哭?会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时常莫名其妙。其实,孩子的哭有两个方面的        原因:一是生理。包括饿,不舒服。二是心理:主要是要求得到重视,需要更多更好玩的教育上的新刺激。   有一位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除了喂奶,就是赶紧抱起孩子。抱着孩子在屋里转,有时抱到外面走动。更坏的是,这位妈妈还不停地抖动怀里的宝宝,好让他不哭,赶快睡去。一开始,孩子还好说话,抱一抱,抖一抖就不哭了,有时也很快睡着了。这位妈妈当然松了一口气。可接下来,这位妈妈慢慢尝到了孩子的厉害,宝宝每次哭起来,妈妈就要抱起他来,到后来每次要抱到外面走动才停止哭,再到要不停地抖动才睡着。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只有下很大决心,而且还要辅以相关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关键的是,这完全怪不着孩子,是母亲一手养成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其实,当初这位宝宝哭的时候,并不只是要求被抱起来。那他为什么要哭呢?当然是需要别人的关爱,但是关爱却不是一个“抱”字,还可以用有趣的学习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探索阶段,经过探索,孩子会发现或者掌握了某种规律后,就会得到相关的经验来如法炮制,所以这位宝宝知道:他只要一哭,就能被妈妈抱起来,再一哭妈妈就会抱到外面去。他抓住了妈妈的特点,总能如愿。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后,还会制造更多相同的要求。从而养成了刁钻的性格。长大后没有独立意识,依赖性强,情绪脆弱。所以当孩子无理哭闹时,一定不要轻易提起,也许孩子会哭闹几天甚至一周。父母无须担心,几天后,孩子就知道,再闹也没有用,还不如安静地呆着,自己玩自己的。   另外,有些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可能会给一些好吃的哄孩子不哭等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样会养成不良习惯,且对孩子身体不利。     www.sz500.cn待续
作者: pedant28    时间: 2006-2-7 11:35
应该还有吧 真好啊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9 11:46
pedant28+2006-02-07 11:35-->引用:pedant28 @ 2006-02-07 11:35 应该还有吧 真好啊
有的。请您继续关注!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11 13:24
续                 ---- 8 ----  2-6岁的孩子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加,试图一切都自己作主,更像大人一样。而且有强烈的反叛性。如何看待3-6岁左右孩子成长的特点,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 有一次,3岁半的同同跟父母到儿童玩具商店玩。丰富的儿童世界深深吸引了同同。和其他孩子一样,小家伙几乎想把整个商场搬回家。所以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但我们的家长知道,玩具不能多,要少而精,那么此时孩子的要求不可能都能满足。可是,3岁或更大一点的孩子是不会像大人那样想的,他肯定坚持自己的要求。怎么办呢?在公众场合,许多父母都考虑到自己的面子,要是不买,可能怕别人说这位妈妈不爱孩子。而我们的商场当然希望孩子一要父母就得掏腰包。他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再说,孩子正闹着情绪呢。   我们还是要问我们的年轻父母,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而且这个难题一定要加以正确解决,也许有人心理会想,可以不带孩子到那种地方去,或者干脆买几个好一些的玩具,反正孩子也用得。如果仅仅这样想,问题似乎变得简单起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您不带孩子到玩具商场,但在更多的场合,孩子都会出现这种状况。比如到书店、超市、大街上以及平时生活中,吸引孩子的东西很多。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种难题,可以说随时随地。其次,玩具也不不能买的太多,也许你会认为孩子有了更多的玩具就会自己玩,而更少吵大人。可是,玩具毕竟是玩具,在玩具中,孩子学不到重要的知识。玩具开发智力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智力的开发,对早期孩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大脑语言、数学、故事、艺术等教育。没有这些大脑的开发,教育将失去原来的意义。     怎么办呢?怎样面对孩子的日常要求呢?     同同妈妈并没有感到生气,更没有训斥孩子,她先是蹲下来面对面地对同同说:“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我们出来玩,是为了打开眼界,知道世界上有丰富的发明创造。我们出来看,以后还要看许多更有意义的事物,但只看不能买。”     因为这是同同第一次(或者是第五次)面对外界的诱惑,妈妈的话不可能让他马上明白这些道理。其他绝大部分孩子都会这样。妈妈的一番话,同同虽然可能心理多少明白一些道理,但还是在强大的欲求面前控制不了自己,情绪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妈妈知道此时说再多也不再管用,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强行执行原则性的规定,抱起小家伙离开,同同当然有反抗。第三步,哪也不去了,直接回家,规定孩子哪也不能去,将他一个人留在室内10-20分钟,让孩子自己思考,体验不遵守规则带来的结果。     被关的孩子会有三种反应。1、和同同一样会哭而且感到伤心。可能在20分钟之内的头几分钟情绪很突出。但渐渐地他就会体验到自己的错误,而收到良好效果(内向型)。2、第二类孩子可能会说:“我要出去”。此时父母应对孩子说:“我们出去之前,我是怎么说的?”孩子则会说:“只看不准买”。父母应接着问“那你做到了吗?你必须一个人呆20分钟”。如此,则能受到良好的效果。3、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可能特别伤心。但父母一定要坚持让他一个人呆在室内。     评价:1、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使孩子在人生的行为中极其重要,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自己的情绪时能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有重大意义,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品格的人会找很多理由去做原本不应做的事。3、这样教育的根据是“百说不如一试”。你说一百句道理,也抵不上一次孩子的亲身体验。     如果采用训斥、打骂的方法,孩子能不能得到反省。     [/url]    [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a /> 待续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14 16:37
续                  ---- 9 ---- 第二步:独立能力:  中国的孩子被称为“小皇帝”。很多父母对孩子逆来顺受,不敢得罪,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至高无上。一切包办。真是让人寒心的溺爱。孩子虽然小时侯让人看着疼爱,但疼爱是不健康的爱。“疼”字是“疒”头下一“冬”字。事实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很快就要长大,许多人又说:“这孩子小时侯多好玩,现在变得有些讨人厌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才又没有品,看了才让人不喜欢。有能力的孩子让人爱,有品格(懂事)的孩子让人爱。  比如我们前面讲的一粒米现象,你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哪来的独立性?   “天天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2岁大的孩子。他父母的许多朋友都惊叹天天的出色表现。他除了懂得的知识比别的同龄孩子多,还非常有礼貌。他还能做他能做的一切事。有一次,妈妈的一个朋友来做客,吃完饭后,天天开始收筷子、饭碗。朋友吃了一惊,“这么小就开始帮大人做事啦!”有些不相信。天天的妈妈赶紧说“那是他应该做的,他做的很好,没有什么。”朋友担心地说“要是摔了不是容易受伤吗?筷子可能会戳到眼睛。”妈妈说:“他知道要小心的,也不是所有的碗都收。他经常收自己的就可以了,我看着他。”朋友还是一脸的惊讶,不能理解。因为他的孩子也差不多大,吃饭还要喂呢。  天天自己要尝试的事还有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用卫生间,帮妈妈剥豆子,捶锤背。处理许多他能完成的简单任务。  我不知道诸位听了这个例子心里会怎样想,但像天天妈妈朋友那样的担心可能也会有。那样的担心是完全可以放弃。孩子的独立能力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认为重要,但更要明白,如果不让孩子有依赖性,请不要处处,事事都不给他锻炼。这么小就开始独自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不是极重要的独立能力的开始吗?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在小时侯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恐怕很少有依赖性强,什么都不会做的现象。如果有,那也只能是偏才,在某一方面不健全。不少人长大后连自己都不能很好照顾,不可能带给别人幸福。 待续    [/url][url=http://www.sz500.cn/][url=http://www.sz500.cn][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url]</a />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17 09:51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续                  ---- 10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我姐姐有一个7岁的女儿,叫燕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要她把电视关掉,那可真叫难。她的父母就商量要治她的坏习惯。有一天,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叫她下来吃饭,结果她看《蓝猫》正看得起劲,理都不理。他们就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完了。等到燕子看完电视从楼上下来吃饭,发现桌上没有饭菜。就问:“还没吃饭?”她爸爸说:“吃过了。”“我还没吃呢!”她不信,就去打开冰箱找,结果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头一天两口子就计划好了。燕子拉着妈妈的手,要妈妈做给她吃。这时,爸爸朝妈妈使使眼色,意思是一定要坚持原则。燕子一看不行,就哭着跑到楼上去了。到了半夜,燕子下了楼,来到她爸妈的房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饿死了,你做一点吃的给我吧!”妈妈有点心软了,意志开始动摇,想去做。爸爸赶紧从被子里拉着妈妈的手。意思是说: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了。燕子看到没用,又哭着跑到楼上去了。第二天早上5点,妈妈终于忍不住了,爬起床冲下楼去做饭,一到客厅,吓了一跳,远远的就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坐在那里,只见燕子手里拿着碗筷坐在了餐桌旁。心里想着这一餐再不能错过了!从此,一到吃饭的时间,只要喊一声吃饭了,就自动的来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你需要给她一定的规则让她去遵守,面对诱惑,逐渐培养她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了,你想改变她的不良习惯都很难了,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其中就涉及惩罚要有科学方法----  惩罚的方法不是训斥、打骂和说教。惩罚的“惩”字是指通过对心理的征服达到罚的目的。对成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问题的源头在心里而不在皮肉。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关心”其实指的也是“关注、重视对方的内心”。如果孩子只受到皮肉之苦,内心却没有得到改变,就不能说是在教育孩子。对心灵的关注才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心灵的征服才是惩罚的原意。 <"postcontent">www.sz500.cn</a /> <"postcontent">待续   <"postcontent"><"postcontent"></div></td></tr><tr><td><div></div></td></tr></table>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21 11:36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19115">续               --- 11 --- 第三步:创造能力: 玉玉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但再乖巧的孩子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有一回,玉玉从幼儿园刚刚学会了剪纸,回到家里孩子还想着剪纸的事。经过一番寻觅,她觉得爸爸的一张彩色绘图纸是理想的材料,于是动手在那张纸上剪起来。于是问题出现了。一、爸爸的绘图纸是单位急要的重要施工图纸。二、不小心孩子还剪破了手,幸好伤口很小。玉玉的爸爸看到后,自然心理十分惊讶,请问这事该怎么处理呢? 剪坏了爸爸的图纸自然要受到教育。剪伤了手,父母很心疼。怎么办?我们的父母能做什么?上去批评,可能是于事无补,弄不好,孩子剪纸的兴趣从此丧失。关心伤口?可能弄巧成拙。因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格,不要因一点不伤大体的事,百般呵护。看起来,问题确有些棘手。经过快速的思考,爸爸决定在维护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教育。爸爸走过来,对玉玉说“嗯,剪的很美,很有创造力。简直就是艺术家嘛。来,咱们贴起来欣赏欣赏。” 激赏的力量是很大的,小玉玉忘记了伤口,高兴地跟爸爸一起张贴自己的作品。接着,爸爸对玉玉轻声地说:“玉玉,有一问题爸爸想知道,你能回答我吗。”“能”。“嗯,你知道这张纸是爸爸很重要的东西吗?”“不知道。”“是啊,你不知道爸爸不怪你,但爸爸今天晚上不能睡觉了。”“爸爸,你为什么不能睡觉?”“因为这张图是明天就要用的,没有这张图爸爸要挨批评了,所以爸爸必须不睡觉做一张新的。”“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好了,你知道自己的错误我很高兴,以后你如果还要用爸爸的东西,或者妈妈的东西应该怎么办?”“爸爸,我知道了,我先问爸爸、妈妈,然后再用。”“很好,爸爸奖你一朵红花。你的手痛不痛。”“有一些。”“你很坚强。以后要小心,怎么样?”“好”。 至此,问题是不是很好的解决了。当然。 我们可以举一反三,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不是孩子存心制造的,都不要无视孩子的创造力,应给予恰当的关注。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不是孩子存心制造的,都不要无视孩子的创造力,应给以恰当的关注。对孩子故意制造的困难,比如,你反对的,他越做。家长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哪些行为是蓄意的,发现这样的行为,最佳解决方法就是不解决。也就是置之不理。在家长看来就好象没有发生的一样,两三次后,孩子感到没有作用。便无味地收起那套把戏。相反,如果你越阻止,他一定会越有劲地再次做给你看。因为他认为能引你关注,是一种满足。 待续           [/url][url=http://www.sz500.cn/][url=http://www.sz500.cn][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url]</a /> </div></td></tr><tr><td><div></div></td></tr></table>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2-24 11:23
sleeper+2006-01-27 17:54-->引用:sleeper @ 2006-01-27 17:54 很有教育意义!
互相学习吧!
作者: huranzhe    时间: 2006-2-27 14:42
我对于我女儿的教育,也真是觉得左右为难了.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3-4 16:53
huranzhe+2006-02-27 14:42-->引用:huranzhe @ 2006-02-27 14:42 我对于我女儿的教育,也真是觉得左右为难了.
你女儿的教育有什么难题吗?
作者: donghg888    时间: 2006-3-6 19:26
我得时常来充充电,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3-14 12:47
<table style="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border="0"><tr><td class="forumRowHighlight"><a name="365209">[/url]</td></tr><tr><td colspan="2"><span class="normalTextSmall">续                 ---- 12 ---- 3岁多的张则方是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有一次父母带他出去郊游。回来的路上看到许多被人采摘的花丢在了路边,张则方把花捡起来带回了家,找了一个瓶子,装好水,把花插了进去,但是怎么看都不好看,花插在瓶子里东倒西歪。张则方也感到了这一点,当时父母让他自己想想办法,怎样能放得更好。小家伙还很小,一时没有找到办法。父母提醒:怎样才能不散开来呢?经家长一提,孩子开始满屋子找绳子。但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怎么办呢?我们的父母这时候能为孩子做什么? 同孩子一起弄清找绳子的目的。绳子是用来捆扎那束花的,没有绳子,可不可创新一下?有什么东西还能起到捆的功能?这时是父母能为孩子打开创新思维的一个绝佳时机。用纸能不能做一个纸绳?用布能不能做个布绳?用废塑料袋能不能做成绳子的功能?能啊!还可以由此想出很多很多,不是吗?这不是无穷无尽的创新吗?让孩子由一个原理生发出更多的想法,小张则方就再不用满屋子找绳子了。 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发现不都是这样形成的吗?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打开大脑去海阔天空地思和想,由一个道理举出更多的,孔子《论语》中谈到他的学生子贡和颜回的学习能力时,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好呢?”子贡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知道一件事后可以由此推知十件,而我只能推知二件。”孔子说:“不如啊!再也没有比他更好学的了。”能有像孔子的学生颜回那样举一反三,知一推十的能力,才是运用大脑的最佳效果。 [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 待续 </span></td></tr></table>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3-24 10:27
续                ---- 13 ----第四步:激赏教育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总有着许多困难摆在面前。孩子需要的不是责任,训斥,而是理解和鼓励。所以,我们家长对孩子平常的每一个方面的生活,学习都要看到好的一面,而不要只看到消极的一面。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超常人才专家叫罗森塔尔。有一次,他到一所小学去考察,刚走到学校门口,就被一位班主任老师看到了,这位班主任老师看到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来了,赶快跑了过去,对他说“专家先生,听说您对超常人才有独到的研究,能不能请您到我们班中挑出那些智力超常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神童。”罗森塔尔说“OK”。罗森塔尔跟着老师来到教室,学生们听说专家是来挑神童的,个个都非常的兴奋。罗森塔尔在同学中走了几圈,用手指点起来,“你、你、你”这些凡是被指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放学后之后像风一样的跑回家,一进家门就冲妈妈喊,“妈妈、我是神童”,这些妈妈感到非常的奇怪,就问“谁说你是神童?”孩子就说“专家说我是神童”。这些妈妈本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听孩子这么一说,半信半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情跑到学校去问老师。老师对她们说“不错,专家罗森塔尔确实说过你的孩子就是神童”这些妈妈一听,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兴奋,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像神童。孩子既然是神童了,教育方法就要与众不同,再也不能逼他,再也不能骂他,再也不能打他。这些孩子在学校也受到老师的加倍重视,此乃国家栋梁之才,要好好教导他,这些孩子在同学中也倍受羡慕,很多同学主动为他们服务。 这些孩子重新被关注,被认可,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努力,成绩速提升。 一年之后,罗森塔尔再一次来到这所学校,找到当初那位班主任就问他“去年我挑出来的那几个学生现在怎么样了?”老师说“太好了,进步之快,不可思议!不过,专家先生,有一个问题我到现在仍然不明白,在你来之前,这几个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当初被你这么一指点,现在个个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请问您到底有什么决窍能判断得这么准确?”罗森塔尔一听,笑着说“我什么决窍都没有,这几个孩子当初是被我随便指点的。”老师一听,更加吃惊,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接着罗森塔尔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为现实。” 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观念来对待孩子。我们中国有副对联和罗森塔尔效应同着异曲同工之妙。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一句激赏的话,抵得上一千句训斥。关键在于打开孩子内在的发动机,让他主动、自觉去学习。   www.sz500.cn
作者: dywfeilang    时间: 2006-3-30 14:26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赞同!非常感谢楼主的好贴。
作者: sophy.0621    时间: 2006-3-30 14:47
感谢斑竹的分享!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4-1 11:19
dywfeilang+2006-03-30 14:26-->引用:dywfeilang @ 2006-03-30 14:26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赞同!非常感谢楼主的好贴。
也感谢你的关注!能做点事很开心!
作者: 王子    时间: 2006-4-3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那年夏天    时间: 2006-4-4 05:43
好贴,受益匪浅
作者: 宝宝的文字    时间: 2006-4-18 12:31
续                   --- 14 ---第五步:游戏式教育  兴趣比聪明更重要。 我有一同学,她的女儿4岁多一点。她经常对我说:“我一定要把我女儿培养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通情达理的人,将来考北大、清华。”但是,她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强烈反抗。她对我说:“什么方法都用了,女儿就是不愿意学。怎么办呀!”我就问她:“你都用了些什么方法。”她对我说:“什么方法都用了,哄她,逼她,讲道理,说故事,有时也用奖励的办法,我挖空心思,她就是不理。效果不大!”我知道她很着急,但教育孩子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我对她说:“你所说的方法根本不是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强制性压迫教育,是枯燥无味的学习。即使孩子学到了一些知识,孩子也没有一点快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这样的学习你能接受吗?不仅不能,更是对孩子心灵成长的一种打击。” 她听了我的话目瞪口呆,就问:“难道都是我错了?”我认真地对她说:“是你错了,孩子并没有错。你需要马上改变心态,改用其它方法。首先,你要改掉一些口头语。比如不能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别人孩子都能怎么怎么样了,你怎么就不能?你要这样,不要那样。听到没有,等等带有家长责怪情绪的语言。你把你的消极心态传给了孩子,孩子就真的会变成你说的那样。其次、不要死板地教孩子学习知识,要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旦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你不让她学也不行了。” 让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从讨厌学习到喜欢学习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让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和我们成人是一样的,比如你对看书没有兴趣,你就会对别人强迫你看什么什么书不以为然。强迫必然引来反抗。那么哄你学行吗?不是发自内心,也不行。奖励行吗?也不行。学会了一首诗,就给一块糖的办法只能给孩子养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如何才能让不爱学习的孩子学好语言、学好数学、学好艺术呢?把学习变成快乐就行了。 比如:“来来往往”这个词,你机械地教一百遍可能还不行,你可以把“来来往往”分别写在两张小卡片上,把“来来”贴在妈妈身上,把“往往”贴在孩子身上,直接演示生活中的“来来往往”的景像。妈妈和孩子面对面走过,此时说这是“来来往往”。孩子都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孩子对这样的学习方法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来来往往”这个词。还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有了这样有趣的经验后,还会主动要和爸爸妈妈再次做这样的扮演学习。行了,这么简单有效的方法上千百次说教的效果也抵不上一次生活演示。 我的这位同学回家后,开始用我讲的方法教4岁多不爱学习的孩子,奇迹出现了,这个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觉得学习非常有意思,常吵着妈妈教她学习新的字和词。她现在已经出口成章了,被公认为小天才。  www.sz500.cn 待续
作者: zhuyyrr    时间: 2006-4-19 10:19
没有了吗?感觉还没完呢楼主,加油呀!
作者: gzlxf    时间: 2006-6-5 16:57
下完了,学习ing。请问楼主还有吗?
作者: 钦钦    时间: 2006-7-18 14: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aobaobeiw    时间: 2007-1-4 15:40
好贴,受益了,谢谢了!以后请多发一些。这其中有很多的观点我都举双手赞同。这其有我也有一半的实践,真的是如你所说,感谢了!
作者: 家有小猪    时间: 2007-1-22 11:46
好像在0岁方案里见到过类似的文字吧,不过,温故知新,很感谢楼主把这些精华的贴上来,让我们用很短的时间里能看到极有用的知识,谢谢了!
作者: 成长的快乐    时间: 2007-1-30 22:17
看完了,受益非浅

作者: yueyuebaby1    时间: 2007-2-9 17:46
需要不断的反省与坚持!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sz3cn    时间: 2007-2-11 13:42
楼主没有贴完,我来继续
第六步:语言教育 数学教育

语言是由字词,到句子,到完整的文章。我们先从识字开始,比如:“飞”。我们自己想想上学的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是不是“飞、飞、飞”这样来教,你有没有兴趣去学?很难对文字产生兴趣,是吧!那么,怎样才能生动有趣呢?我们来看:这个“飞”字,字和图像不像?一只小鸟在展翅飞翔,从字形上看,相似。从字义上看,表露无疑。是不是很有意思。再看“云”这个图和字像不像?天上的云彩很多,古时候的人们就常常画出几朵来表示云。再来看“拉”,一个大人用手拉着站立不动的孩子。我们来举一反三,看和“扌”有关的字“扒、扔、扛、扣、扫、扶、批、招”等等,都和手或者是人的动作行为有关。学起来是不是更容易?这是一套现代象形字,由我们研究室的张神农主任所创,已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不仅认识了这个字,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锻炼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真的是“形象生动不用教,孩子一看就知道。”孩子对识字产生了兴趣,这是最重要的,兴趣比聪明更重要。

我们把刚才讲的几个字造句再连成一段话。“天空蓝蓝的,云儿白白的,风儿轻轻地吹着。一只小黄鸟拍着翅膀飞了过来,落在了路边的小树上,高兴地唱起了歌儿。我和妈妈手拉着手,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

这样来教是不是很有意思,孩子不仅认识了字,还把学过的字运用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她的造句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还可以把孩子讲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

数学方面:

数学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来教。比如玩掷卡纸游戏。把从0到9的数字分别写在10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的卡纸上(如果有颜色更好)。玩法:把卡片扔出,如果落到地上的是写有数字“3”的一面就算赢,是反面就是输。然后把每个最后赢得卡片的数字相加,谁的数字最大,谁胜。每人扔一次(共10张),根据孩子的情况有选择地做。如果目前还不会复杂的加法,可先用写有1的10张卡片从简单的开始。

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数字。难度渐渐加大,比如从数字到加、减法,到乘除法,到文字题到几何……

不要急于求成,时间不要太长,每次在5--20分钟,自己掌握。

第八步:兴趣延伸教育

有一次讲座结束之后,一位父亲对我说:“我儿子现在已经6岁了,现在认的字还真不少,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童话书籍。但他就是对汽车特别的痴迷,走在马路上不论看到什么样的汽车都能说出是牌子。我现在有两点担心:第一点就是他认识了这么多的字,上小学不能同步,会造成孩子的骄傲性格。第二点是他对汽车的爱好,使他对其它方面不感兴趣。”这位父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来想想这位爱子心切的父亲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面对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引导他进一步发展,二是切断他的这种兴趣爱好。如果切断孩子的这种兴趣,会怎么样?以后可能就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能引导他的这种兴趣进行延伸?孩子认识不少的字是好事,这位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可以引导孩子阅读更多的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去帮助其他的同学。孩子喜欢车怎么办?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了解每款车的构造、性能、历史等等,这不就教给了他很多方面的知识了吗!如果我们的家长不去进一步深入引导,那么孩子的这种兴趣不就被扼杀掉了。当然,父母在教孩子学一门知识之前,自己也不一定十分清楚,怎么办?去学习。比如查资料,看书。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人生的成长有没有帮助?当然有。他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作者: sony48    时间: 2007-2-22 01:13
很好,学习中,谢谢了。
作者: erica2007    时间: 2007-2-22 01:53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roer    时间: 2007-2-22 03:31
新年快快乐乐!!!!!!!!!谢谢分享!!!!!!!!
作者: 123aaaaaa123    时间: 2007-2-24 15:39
的确学习了很多,但有时现场会没有做到那样理智.有待学习.呵呵~
作者: sunny56    时间: 2007-2-25 13:25
很受启发,谢谢分享
作者: guzhenhua    时间: 2007-2-25 16:55
好好看看,好好成长!
作者: zilingjin    时间: 2007-3-26 08:59
好文章,真的是好文章,看了蛮长时间,终于看完了,真的非常感谢,好好学习ing.
作者: jjqq2307    时间: 2007-3-27 12:06
我喜欢这个论坛,谢谢各位提供这么好的东西
作者: colily    时间: 2007-3-29 14:11
真不错!赞一个!
作者: zj0989    时间: 2007-3-30 12:24
谢谢分享!!!
作者: 4水5痕    时间: 2007-4-1 04:01

作者: xpjiang    时间: 2007-4-1 12:26
偶也来看看吧,对照一下偶家的小宝宝
作者: 逸清    时间: 2007-4-6 12:59
孩子九月份就满六周岁了,错过了很多的好时光
作者: mya2007    时间: 2007-4-21 01:17
真是好文章,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keke1220    时间: 2007-4-28 12:20
不错,谢谢分享,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件大事呀,所以这个问题我一直非常的关注.
作者: 无为2007    时间: 2007-4-30 06:52
多谢楼主的归纳,辛苦了!!
支持哦~~
作者: liujy1558    时间: 2007-4-30 10:39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lebaishi    时间: 2007-6-20 11:09
孩子的教育的确是一件很大的事,我非常想了解这方面的事情
作者: yhzavtc    时间: 2007-6-21 10:50
谢谢分享
作者: 小Q飞氘    时间: 2007-6-22 16:50
文章非常好,我要打印出来,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错过了0-3岁的教育,这次4-7岁的一定不能再错过了。
作者: 一会就好    时间: 2007-6-22 22:04

作者: 竹竹妈    时间: 2007-6-25 12:43
支持,游戏式教育!
作者: 蝶    时间: 2007-6-27 08:55
谢谢分享!已下载,打出来认真学习。
作者: 小狗钱钱    时间: 2007-7-11 17:26
谢谢分享,学习了     。
作者: aj5126    时间: 2007-7-11 21:27
谢谢分享!

作者: nliaolchen46    时间: 2007-7-12 22:09
谢谢,受益菲浅
作者: liang_885    时间: 2007-7-14 14:53
谢谢,受益菲浅
作者: forex_bj    时间: 2007-7-19 23:35
谢谢楼主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 WXMZ305    时间: 2007-7-20 13:16
谢谢分享!
作者: 二月樱草    时间: 2007-7-27 10:14
这六步教育,需要父母的智慧.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列举更多的例子给我们这些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以便学习
作者: hnjn6688    时间: 2007-7-28 23:56
谢谢,我等还要加倍努力
作者: enbble    时间: 2007-7-30 21:48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今年4岁,小名叫天天。有一次,我这朋友两口子有件重要的事急着要出去,又不能带孩子一同去,考虑到天天平时很懂事,他们决定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呆20分钟。走的时候他们对孩子说:天天,爸爸、妈妈有事要出去20分钟,你在家看看童话书,玩玩积木,我们一会就回来。天天一口回答--“好”。倒真的很懂事。
20分钟后,这两口子从外面回来,打开门,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就看到客厅里满地是水,孩子的衣服湿了,装金鱼的玻璃缸碎了,金鱼也死了。当时的场面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大家想想看,天天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如果是你又会怎样?
我们还是来看看天天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他们第一眼看到这种情景时,夫妻两个的确也愣住了。天天也感到了事情不好,手里抓着一条金鱼看着爸爸、妈妈,坐在那里不敢动。眼看着妈妈气得不行,就要上去责怪孩子。天天的爸爸赶紧阻止了。他走到孩子跟前,坐下来对天天微笑着说:“儿子,是不是金鱼被你杀死了?”孩子对爸爸突如其来的友好态度有些吃惊,本来准备反抗,听爸爸这么一说,一下子失去了抵抗力,非常内疚地看着爸爸,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要哭了。爸爸赶紧接着说:“爸爸跟你一样,也很想知道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呢?儿子,你现在知道了吗?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呀?”听到爸爸这么一问,天天两眼放光,顿时来了精神,开始怯怯说:“金鱼有尾巴,所以会游泳。”“那爸爸没有尾巴,为什么也会游泳呢?”妈妈这时也鼓励天天,“儿子,想想看,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呢?”天天说:“妈妈,我不知道。”爸爸接着说:“儿子,想不想知道金鱼为什么会游泳?”儿子高兴了。说:“想知道。爸爸,金鱼为什么会游泳?”“秘密呀,在金鱼的肚子里。你去拿把刀来,我们把金鱼肚子剖开来就知道了。”“你看,这是鱼鳔、鱼肠。金鱼会游泳是因为鱼鳔里有空气。”非常重要的是,天天的爸爸不仅巧妙解决了一场危机,还巧妙的把一场危机转化成了一次难得的解剖学教育,让天天明白了动物的生理结构。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是一次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家庭教育典范。天天后来再也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天天亲自打扫了地板上的水。
__记住备用
作者: enbble    时间: 2007-7-31 10:46
这里,我想插些和人们生活有关的话题。比如年轻夫妻之间的感情话题。我们每对夫妻从结婚到现在,都经历过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恋爱期---或者叫花前月下期。这个时候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内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第二个时期是甜蜜期。就是结婚后的两年内,这个时期不论是丈夫或者妻子,下了班都早早地回家,很多事情不需要对方提醒,都会自动去做。第三个时期为磨合期,这个时期的夫妻所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看什么都开始不顺眼。生气时,可能都会说“你对我一点也不关心。”有时是“你对我有过关心吗?”“那就叫关心吗?”。我经常感到困惑:“我给你买过那么多衣服,首饰”。“我天天回来作饭,洗衣服,怎么能说我不关心呢?”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其实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关心。在夫妻的生活中。关心是指“关注对方的心理需求”,没有内心交流的日常夫妻生活,是乏味的,更是危险的和不快乐的。年轻夫妻要及早建立“家庭谈话机制”,一句关心的话,抵得上一件贵重礼物。“说内心话,做知心夫妻”是家庭经营之道的良方。当然,关心也需要平时的实际行动。
我们好像有点离题了,不是的,它是家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父母的感情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家长是快乐的,孩子就是快乐的。
0-6岁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你在他大脑中存入的不论是好,还是坏,他全部吸收,因为他还没有分辩好坏的能力,没有自控能力。
所以家长的观念和心态太重要了。
——
真叫我热泪莹眶啊!
一点不多余,非常必要的!
作者: 王点星    时间: 2007-8-2 12:55
好东东
作者: zcblhoXbb    时间: 2007-8-6 10:52
谢谢分享
作者: ZQLGUYU    时间: 2007-8-6 22:39
说的真是有道理  学习了
作者: ly168    时间: 2007-8-7 11:14
感谢!
值得学习一下!
作者: qingqingle    时间: 2007-8-7 11:27
好文章,受益匪浅!!!!
作者: skycn    时间: 2007-8-7 16:17
let me see
作者: 绿绿    时间: 2007-11-26 11:58
写得太好了,读后很有启发,楼主辛苦了,谢谢
作者: qiaoqiao2002    时间: 2007-12-7 16:04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iyutou512    时间: 2007-12-7 17:05
太感谢你了,很有教育意义!
作者: iyutou512    时间: 2007-12-7 17:06
为什么我的金钱成0了 郁闷
作者: 朋朋佳    时间: 2007-12-18 16:12
学习了
作者: 绿绿    时间: 2007-12-20 13:34
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全下了,以后好好学习,谢谢太辛苦了.
作者: 55850328    时间: 2007-12-20 16:34
学习学习,呵呵
作者: ling2911    时间: 2007-12-20 22:22
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不能生般硬套.下点耐心总有好方法
作者: hbdwuyaya    时间: 2007-12-21 11:26
很受启发,很不错,谢谢!
作者: xiaoyun69    时间: 2007-12-21 14:20
谢谢分享!!

作者: zmh_cwb    时间: 2008-2-17 17:52
好帖,我是一个新手准妈妈,很受启发
作者: dghasd    时间: 2008-2-19 14:24
表示赞同,,,,,,,
作者: ayshe    时间: 2008-3-1 01:07
真是一个好贴,总结的太好了.强烈支持,希望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看看.准备打印下来,给老公看,学习其中的理念.
作者: gjlxx    时间: 2008-3-7 15:22
一口气看完了,真是好文章,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zyh0711    时间: 2008-4-11 21:46
真是好!我打下来好好研究研究!
作者: zyh0711    时间: 2008-4-11 21:47
是不是应该还有呀?还想看点!希望楼主继续!
作者: jp08    时间: 2008-4-11 22:43
学习学习
作者: yehailian    时间: 2008-7-8 14:20
说的真是有道理  学习了
作者: 羊羊妈咪    时间: 2008-7-9 15:16
教育孩子的方法看了都懂,最重要的是家长在实际中能否做到。
作者: sqshe    时间: 2008-7-14 14:46
90楼,我们是本家啊!
作者: 柏当当    时间: 2008-7-18 16:26
好帖顶起来!前几天看过,再看一下!
作者: wenyanzhang    时间: 2008-7-24 13:43
真是好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yijiang    时间: 2008-8-3 22:36
看来远远不止十步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