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ch+2005-12-30 12:24-->引用:dawnch @ 2005-12-30 12:24 鄙人认为文学修养重在文言文.
语感的形成在于早期的熏陶和积累.
但学校文言文学习在中学才开始,太晚了!
虽然孩子早期已进行过一定量的古文积累,但需要持续与提升。
故想利用寒假为孩子开设古文课。
做法打算不死扣语法现象,只讲典故、故事、文字大意,阅读+理解+背诵,培养对古汉语的兴趣,积累语感,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有兴趣尝试自己去阅读文言作品。
曾做过一丁点儿的尝试,那日拿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哈哈笑,但后继的东西就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了。
还是请个家庭教师来吧。
在此更羡慕袁博士、田妈,家学渊博,福地乎?福地也!没办法的事!
田妈,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您能否给俺列个书单,一些好玩故事的文言名篇?
tiantian03+2006-01-03 22:43-->引用:tiantian03 @ 2006-01-03 22:43 老虫给小虫的还可以用诗经:起码下面三首先:关鴡、蒹葭、桃夭。你说,这就是古人唱的歌,你看好几段反复吟唱。就是人有心事的时候,一遍遍表达的。像蒹葭,你再给她下个在水一方的flash看一下。马上就进入。
一袋子宁静+2006-01-03 23:01-->引用:一袋子宁静 @ 2006-01-03 23:01 很关注老虫的构想。《木兰辞》,岳飞的《满江红》这些也不错的。好象已经学过是吧?
ealain+2006-01-03 23:56-->引用:ealain @ 2006-01-03 23:56 我并不认为教孩子古文采用类似学英文的语感和习得的方法,是一个学习古文的好方法。原因有二:一、古文除了一些名句,很少能够用于日常用语,应用的少,对语言所应用的语境就很难在平时语言的应用中习得。二、古文语言很多都较为凝练,并有许多典故,如果不熟悉那段历史背景,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则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些也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得到的,要靠看书慢慢积累。我教儿子学古文的办法有二:一、背四书五经,不求甚解,只要求背下来。但随着孩子理解力的加强,对他不懂的,他就会问,这时再讲给他听,比强逼他灌给他一些背景知识效果好得多。二、看历史书。现在有许多图画版的历史书籍,包括《史记》、《资治通鉴》、《三国》等等,也有一些演义版本的书,如《封神演义》和其他一些神话故事、传说故事,这些书籍非常的寓教于乐,有白话的,也有掺杂着一些文言的,在让孩子看故事的同时,也学习了许我历史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这对今后的古文学习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三、经过一两年的背景知识的积累,再引入一些短小,趣味性强、语言又不太生涩的古文的学习。四、慢慢再引入正规的古文学习。通过这个过程,我想会使古文的学习更富有后劲。此外,古文并不是有一句是一句的都必须理解,会背,孩子应掌握的,往往应该是古文中经古不朽的东西,这就是名言名句。在学习的中间,家长或老师应该把这些从古文的海洋中提取出来,给孩子重点讲解。给老虫的建议:虽然小虫也背诵了一些古文,但学习古文也是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目前,我认为,有时间背诵一些东东还可继续,但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背景知识的涉取上。直接去进入正规的古文学习,似乎太早了些。
ealain+2006-01-04 00:37-->引用:ealain @ 2006-01-04 00:37 所以我更偏向于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上轨道。
dawnch+2006-01-04 17:54-->引用:dawnch @ 2006-01-04 17:54 收到了《中华故事》,好书啊好书!原文,译文,评论,原版插图,都有。每个故事都是短短的,很好。谢谢耳朵妈妈的推荐!大家要想买这套书就到这里买吧: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0/item_detail-0db1-4c513f9e68fd1c230ffc415......d29a15da3.jhtml原价一套要84元,这里买一套才37.8元!
tiantian03+2006-01-18 16:14-->引用:tiantian03 @ 2006-01-18 16:14 老虫,寒假课堂怎么样了?听下文呢。我可是开始了啊,悄悄说,不然人家又说在戕害孩子了。
tiantian03+2006-01-03 22:43-->引用:tiantian03 @ 2006-01-03 22:43 老虫给小虫的还可以用诗经:起码下面三首先:关鴡、蒹葭、桃夭。你说,这就是古人唱的歌,你看好几段反复吟唱。就是人有心事的时候,一遍遍表达的。像蒹葭,你再给她下个在水一方的flash看一下。马上就进入。
月下小楼+2006-01-19 11:51-->引用:月下小楼 @ 2006-01-19 11:51 田老师,这几首我也常给宝宝念的,但我从未解释过,您觉得一岁的宝宝要不要解释?我看净空大师的演讲认为不要解释。您是怎样给田田讲的?盼指教!谢谢!
月下小楼+2006-01-19 11:51-->引用:月下小楼 @ 2006-01-19 11:51 田老师,这几首我也常给宝宝念的,但我从未解释过,您觉得一岁的宝宝要不要解释?我看净空大师的演讲认为不要解释。您是怎样给田田讲的?盼指教!谢谢!
tiantian03+2006-01-22 01:16-->引用:tiantian03 @ 2006-01-22 01:16 老虫,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摘抄的东西对日后影响很大。在你说的教育的担心那边我没有讲,我只说了,早教之后可能将来上学会有点无聊。另外其实我心里有一个别的隐忧。这倒不一定和早教有关。女孩子看文学多了,自然艺术气质浓,而且对其他艺术的提高都有益,可是也容易情感上更加敏感。我现在对田田这个方面,真的有很厉害的担心。用佛教的观点就是,这个孩子情执很重。现在已经看出来,对外界的情感反应特别敏感。看小虫抄的词句,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又想到了这个事情。你怎么想这个问题呢?
dawnch+2006-01-22 16:08-->引用:dawnch @ 2006-01-22 16:08 刚才在外面,打不惯拼音。没多讲。田田那个情执问题,有可能是与年龄有关的。记得虫子小时候(一岁还是两岁?)看《雪人出来了》,当看到最后雪人融化的时候,竟放声大哭。现在长大了,也就好多了。小孩子有时候对情感的把握倒是很让人佩服的。虫子很喜欢娃娃,哪怕是掉光了头发的也老拿出来玩。家里的娃娃之多,虫子的不舍,令我很是烦恼。后来遇到沃尔玛募捐小孩子用品的机会,我不知怎样就说服了虫子把她的娃娃捐赠出去。后来我忘了这件事,忽然提起了一个娃娃的名字,虫子很坦然地说:“娜娜已经走了。”可我听了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长大点,也许会好一点。但有些前世带来的东西,真是很难改的。虫子喜欢的风花雪月,在我家是没这个传承的;还有她的审美的品味,处事的态度,说话的方式,都不是我们给她的。就象前面那辛弃疾的《太常引》,我喜欢的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而她摘抄的却是“把酒问恒娥”“斫去桂婆娑”。只能说是她自己带来的。
tiantian03+2006-01-23 14:19-->引用:tiantian03 @ 2006-01-23 14:19 另外给小虫推荐《世说新语》,里面故事也很简短,应该也符合小虫的胃口。再说,当年傅雷万里迢迢给傅聪寄这本书过去,应该有很深的用意。
月下小楼+2006-01-23 15:02-->引用:月下小楼 @ 2006-01-23 15:02 因为外出,几天没上网,今天一来见到老虫和田老师关于我提的问题的答复,真的非常感谢!最近我又买了一本泰戈尔的新月集(中英对照的),虽然读初中时已读过中文版的新月集了,但上次跟一印度人谈起泰的诗,他问我读过哪些,我一点也说不上来,因为我不知道英文的是怎样的,所以下决心读读英文版的。女孩子文学作品读多了感情丰富,我也有点体会,记得学生时代,上课老走神,脑子里在编小说,写出来的东西还特别喜欢引用一些旧词。所以理科学得一塌胡涂。自己养过的猫狗丢了,好多天不能从伤心中回过神了,天天上课坐在那里写纪念文章。。。
dawnch+2006-01-24 01:02-->引用:dawnch @ 2006-01-24 01:02 晚上讲《郝隆晒腹》,顺便讲讲自称读书最多的李熬。其中“以腹曝日”,玩笑着说:“以头曝日”、“以衣曝日”。。。。。。《倒拖牛尾》,虫子问,两军不打仗,争牛做什么?吾对曰:“作吹牛之用。”再说:“以后你说谁谁力气很大,就象许褚一样。”没学问的人可听不懂了,因为你这话里面藏了一个故事,读过故事的人才明白你的意思。这个方法就是“用典”,在话里使用了经典故事。用典骂人是最厉害的,被骂的人不明白,还以为你是说什么好话呢!林黛玉就喜欢这样。《黄犬传书》,虫子由此知道了有一个既不是公鸡也不是母鸡的陆机。适当时候引进一下《文赋》。虫子说:“陆机其实一点都不心疼他的狗,总是让他跑那么远的路去送信!还说什么‘甚爱之’!”《两马相骂》,这篇和上面黄犬那篇都是让虫子自己读的。不看译文,基本能看懂。说是文言,其实文字还是很浅白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