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小楼+2005-12-30 15:20-->引用:月下小楼 @ 2005-12-30 15:20 一直追看此贴,忍不住插句嘴,1988年,是不是应为1978年?
huge57+2005-12-27 22:02-->引用:huge57 @ 2005-12-27 22:02 2 我与儿子的一些往事 网友自在的一个帖子《和儿子讨论他的前途》,使我一边读一边激动。因为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儿子和一些往事。读完帖子,忍不住给自在留言说: “仔细地读完了这个帖子,还有再想读一遍的欲望。 我记得对你说过,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我也有过两次婚姻,也有一个儿子(83年生),去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在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当记者。看你们父子的沟通,我很欣赏,自然,也有深度,应该也会很有效。顺便谈点感觉。现在的工科,读研一般意义确实不大,除非导师很有实力,手中又有很好的研究项目,这样才有较好的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如想通过读研,找个好学校,再作留洋的打算,也是一条捷径。否则,最后也就只剩下拿个一纸文凭了。如果不做纯理论研究,先获得实际经验,显然是十分必要的。支持自然的观点。我儿子读的是英语专业,又爱上摄影,想做媒体,又想出国读研,我只是听之任之。孩子大了,我一概不管,连是否有女朋友也不问一声。与自在比,自觉自己是有点不负责任了。(2005-11-30 )” “不负责任”云云,实在表达了我内心的一种歉疚。作为父亲,在儿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对他的关心,远远是不够的。记得他小时候,他妈妈一定要安排他学钢琴,我看着儿子不愿意练琴的无奈神态,就很反对,还常常讽刺他妈妈。当时自己年轻,对教孩子绝无现在的耐心,况且对于早教也无任何了解。 前年,我问儿子对小时候练琴的看法。他却认为小孩子学一种乐器,确实很有好处。通过学习,可以对音乐留下特殊的感觉,大了以后,会对音乐比较爱好,而且音乐也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素养,有利于与人交往。儿子进入大学后,就听他说起常与朋友一起搞演出,弄什么摇滚乐。现在我就比较注重给小女儿学习音乐,她学的是小提琴。我就想,以后她想拉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把小提琴拿出来玩一下,说不准还可以以琴会友呢。 实际上在我教女儿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类似念头。也就是把对儿子的歉疚,尽量补偿给女儿了。因为我不可能再把儿子变回幼儿,从头再来一遍。 当然,对待儿子与对待女儿,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对儿子可以多放手一点。只是我放的恐怕太多了。 以下是我与自在接着在网上的对话—— 以下是引用自在在2005-12-1 14:10:15的发言: 袁博士的儿子和我儿子是同一年生的哈,你儿子都在当记者了,我儿子还在彷徨呢 我儿子早读一年,因为不是那种静心读书的,社会阅历要多一些,也显得成熟些。记得大三放暑假,独自跑到新疆,进沙漠后差点出不来,在那拍了一两千张照片,回来后自觉对人生有所悟,倒是比较有独立性。照片有一部分发在Yahoo上,我看了觉得还不错。好像自在也喜爱摄影,也许你们会有共同语言。我在网上找到一份他的谈话,也转在这里: 袁烽:背着我的相机上路——与西行使者面对面 编者按:11月6日晚,得益于机械工程学院“石化时说”工作组的精心组织和策划,我们才有幸在教100分享到袁烽的照片和他的新疆之旅。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位西行游者,记者在他忙碌的日程中挤出时间对他做了专访。 记者:你好袁烽,能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么? 袁烽: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现在大三,在英语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学习。喜欢摄影和旅游,其实也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很杂,音乐啊、文学啊、电影啊、各种各样都有点爱好。 记: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很浮躁,很务实,打工的打工,考研的考研,你的这一举动挺理想化的,你是怎样酝酿出这样一次旅行的呢? 袁:首先呢说大学生很浮躁,我不同意,可能有很多人这么说,我认为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想法。酝酿这次旅行呢,这里头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很多了:一个是“非典”期间在学校里关得很不舒服,挺憋得慌,像我这种人肯定要到处走走,坐不住。还有,我上大学之后,一直很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一方面是增长自己的见识啊阅历啊,一方面也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教育。 记:你去新疆的初衷是什么? 袁:玩、拍照片。 记:你的旅费是多少?怎么攒到的? 袁:不算摄影器材、胶片什么的在4300至4500元。其实旅费挺重要的,你有多少钱决定着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旅行。三分之二是自己打工攒到的,三分之一是亲属赞助的吧,给表弟补习英语,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舅舅“奖励”了我一千。 记:你一个人去旅行,有没有感到过孤独无助? 袁: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就是我坐车到一个小镇,拉肚子,有点脱水,比较严重,发高烧,一个人就找个旅店吃了很多药睡下了,睡醒后烧退了,在镇子里走时确实有种很孤独的感觉。但大多数在路上还是挺有意思的,孤独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回过头看还是很享受的,不过当时感觉还是挺复杂的。 记:你非常喜欢摄影,就这个爱好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袁:其实拍照片最重要的不是相机,而是你的眼睛。我很喜欢拍火车,体验一种在路上的感觉。拍景色也很好,很多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不过我更喜欢拍人,摄影是一种记录与创造,人本身的一些东西更能打动人。 记:你在北大做交流活动也很成功,你有没有想过会因为这样一次举动而出名呢? 袁:我的目标不是为了出名,我是想自己获取这样一种经历,更多的是为了拍出好的照片。这些所谓宣传我的活动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记:你认为这次经历对你个人的意义或影响有多大? 袁:很难说。现在我往回看,还说不出来它对我有多大影响,但我觉得它对我的经历,人生的一些想法上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后会在生活中慢慢显现出来。 记:这次回来你有没有再出去的打算? 袁:有。我现在计划明年暑假7月份去西藏。 记:你想过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么?以后在事业规划中会以你的兴趣特长做参考么? 袁:我想过去做个摄影记者,这也是志向之一吧。但也说不好有多大影响,不一定以后就干这个。 记:你大三的暑假还要出去旅行,有没有想过会影响以后读研、找工作或自己的发展?袁:肯定会有影响。不过有得必有失,看你想得什么,失什么。我个人认为对我来说还是旅行,到处走走看看更重要。 http://www.bipt.edu.cn/jgsz/yuanbao/Art...4&ArticlePage=5 2005-12-1 15:24:37 以下是引用自在在2005-12-1 23:35:34的发言: 你儿子看来比我儿子成熟,我总觉得我儿子22岁了,还有几分奶气。我总在想,是不是他小时候我管的太严厉了,所以现在我尽可能的给他自由和决定权,我一直告诉他,从18岁以后,他对自己的事情就有最终决定权了,我要说,要劝告,要过问,但最终决定权给他 可是他好像还是觉得决定权在我手里,像考研这种事情,他肯定是一定要取得我同意才做决定的 父亲在儿子面前应该有权威,这个观点我现在仍然坚持,但是,不能过度,有权威和使用权威不是一回事,我早期在儿子身上过度的使用了权威,很有几分后悔 孩子何时成熟和成熟的实际程度,肯定是因人而异,难以强求。但这一点可能与教养方法或生活环境直接有关。记得在儿子中学时代,我很少管,他妈妈实际上又管不住。因此对独立性的发展似乎有好处,但却要付出大小不等的代价。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容易出格,他确实也惹出不少麻烦。比如一度非常迷恋网络游戏,把时间都搞到了网上,还想自编程序,结果学校的功课拉下了一大截。面临高考,咋办?我认真地与他谈了一次。我的态度很明确,可以不参加高考,但应认真做事,要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学习仍要进行,可以参加自考,也可以以后再高考。因为读不读大学,在我眼中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认真做事的精神。后来他经过思考,还是决定认真补习、参加高考。必要的时候父子间的交流是重要的。 在孩子面前,我从不认为有什么权威,只是在人生经验上、或者在知识面上有点暂时的优势而已。我还是更多地鼓励“孩子否定老子”。就是在幼女面前,我都在有意培养她敢于挑战老爸,毕竟我们还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 2005-12-4 17:17:31
jerryhao+2006-01-25 23:31-->引用:jerryhao @ 2006-01-25 23:31 哈哈,何新、朱成虎,名人一个个登场了,怎么就没回想起点小人物呀。今天一个老同事来电话,他因为参加了天地人才组织,签名写反对方舟子的而出名,今天说对该组织和今后前景有些失望了,你看看我认识的怎么都是些反面人物呢。
huge57+2006-01-28 19:25-->引用:huge57 @ 2006-01-28 19:25 新年贺联<font color="#7d7d7d">文章提交者:huge57 加帖在 <font color="#3399ff">网络批评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莫奈何怎能当真网络批评谈何易狗年岂容猫眼看人横批:猫坛变鼠窝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7&ID=964025&page=1...D=9640......D=964025&page=1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