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香港中大心理学家Freedom Leung谈早期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3 10:00
标题: 香港中大心理学家Freedom Leung谈早期教育
昨晚吃饭时,我专门坐在了老师Freedom Leung梁耀坚教授旁边,几乎“霸占“了他一晚上的时间,主要是和他讨论早期教育,寻问他的主要观点。关于Freedom Leung梁耀坚教授,大家可以随意在google搜索一下了解他。说实话,刚开始在doman大家谈里看到doman的方法和doman的书籍,真得很兴奋。而且遏制不住地想去尝试那些系统的方法,想着女儿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和超强的右脑。后来关于这个地思考没有断过,也和梁老师及其他各专业的老师请教过他们的看法,各方面的观点和争论也都去推敲过。给孩子做了三个月的闪卡,我就完全停止了。就是因为我害怕这些给孩子造成的副作用或者说不可预测的不清楚得太多了。很多的疑惑在和梁老师沟通后好像清楚了一些。这里把梁老师的观念介绍给大家,主要是解释他反对的理由。也并不是就让大家完全认可他的观念,但是参考一下,了解一些我们不清楚的观点,毕竟我们对大脑对心理学这个专业知之太少。我个人感觉,现在不是我们都属于哪一派的问题,因个人的喜好和多方面原因我们一开始都会选择接收和喜欢某一种教育方法,但是在之后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谨慎运用,(其实开始我们就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这是我的教训),我们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多方面吸收和及时反省总结,最终可能是完全否定了自己。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不但我们是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所以不是我个人想和这些用doman和七田真方法的家长过不去或者为了争执个你对我错,我只是想把我了解的心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科学的观点告诉大家。当然我的解释沟通能力有限,大家不同的背景导致的理解能力也有限,肯定会有着不同甚至争议很大的看法。这都是正常能理解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尽可能理性科学地去看待去学习,这样是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大益处。所以禁止在这里有帮派和不友好的争执,希望大家理解!想让大家明白梁教授的观点,就必须要先普及一点大脑知识。大脑是个美丽的球体,裂沟把它分成左半球和右半球。 她的顶部像一项被一层厚而皱的毛毯所覆盖而行的波纹状「思考帽」.称为脑皮质(cerebral cortex)又称:理性脑,意识脑,新脑,或知性脑等.人类的脑皮质主要是执行智力工作,当我们提到左脑和右脑时,事实上是分别指左右脑皮质。脑皮质也成为白质。 大脑皮质下层是脑髓质,即灰质。脑髓质又称:本能脑,下意识脑,旧脑,低等脑,和情绪化脑.它控制所有非意识的日常活动.包括:体温的调节,血压,体内生化的均衡,藏特殊贮的数据,和消化功能等.脑髓质似乎亦控制人的情绪变化. 就进化而言脑髓质是较原始的,而低等动物脑髓质的容量及影响力都较脑皮质重要.括丘脑,上丘脑等等。这个大脑的知识和我们的右脑开发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左右脑的概念一直有误区。我们平日里指的左右脑都是脑皮质的左右部分。但是在“右脑开发““右脑革命“,七田真的“右脑“都是专指脑髓质和间脑,也许是因为间脑在大脑的右侧部分,就被称为右脑开发了吧!但这两个“右脑“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右脑开发是针对脑髓质和间脑的开发,这一部分大脑是“原始脑“,他们的功能如前所述,有许多很神气的地方,这也是动物为什么有时候比人神奇的原因,例如他们能预测地震灾难,嗅觉视觉超级发达等等。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动物脑“即右脑功能越来越弱了,因为人类的脑皮质的发达,所以人类有了高级的思维和计划控制能力,语言计算能力等等,人类因此“统治“了其他动物。这个过程经历了亿万年,是大自然的选择。现在的人类胎儿的大脑发育过程是这样的,都是从脑髓质开始逐渐到更高级功能的脑皮质。10个月以下的小孩子因为脑皮质还没有发育好,所以脑髓质功能特被强大,所以他们(包括胎儿)可以和母亲心灵相通,可以有图像摄像能力,能一眼区分出100个点和99个点卡。doman和七田真的很多训练如果针对动物来做,动物们可能会做的更好。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更高级的脑皮质就越来越成熟,那些脑髓质的功能就逐渐退化了。现在的这些系统的训练包括doman和七田真目的就是使孩子还保留了那部分脑髓质的强大功能,所以他们可以速度,有超强的记忆能力等。这些是我从逻辑上推理的为什么经过训练的孩子能有那些“神奇“的能力的科学解释。梁教授也感觉这些从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利弊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第一,人为干预安排的环境剥夺了孩子的大脑适应环境的能力。我想问你doman的训练有那几大部分呢?是不是运动和视觉的?百科,数学,阅读通过闪卡其实都是通过视觉通道的,对吗?想没想过过多的视觉刺激会给其他的感觉通道什么影响?而且这种快速的视觉刺激其实就是刺激孩子的脑髓质。我们成人做这些训练也是刺激脑髓质。为什么我们练习出效果那么难,是因为我们的脑皮质的功能太强大,或者说脑髓质功能被“遮盖“住了?但是小孩子因为脑皮质还没发育好容易很快就有神奇的能力。记住大脑里的任何一部分功能太强大了,就会相应的压抑另一部分的功能。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盲人的视觉能力弱,相应的触觉嗅觉就会超强。doman除了运动能力里面有很少的触觉锻炼外,家长做得还不都是闪卡呀闪卡!不要告诉我,读卡是听觉锻炼,这种被动的无交流的声音刺激,不是听觉。这些早期干预的方法都是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违背了大自然安排的人的大脑发育过程。人的大脑是适应环境,然后孩子会主动选择环境中适合自己信息的来吸收发展大脑相应的部分。这种交互作用是最重要的。这样人才能成为社会性的人。而且这个大脑发育的过程和时间都是在自然的安排下逐渐缓慢的形成。虽然心理学家的科学家一直想发现这个规律,但是太复杂了。而且这个规律是无法人为模仿的。就象人类驯养动物后,动物在返回自然中独立生存能力已经丧失了。而且人工养育的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差距是太大的,而且人工养育的副作用到现在也不敢说完全明白了。 可是我们人为现在改变了孩子的早期生长环境,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趋向于被动接受刺激。时间长了,引起的后果是复杂严重的。严谨的和有良知的科学家都不会把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的科学发现去应用的。况且孩子无法重头来过。这样长期单一系统的刺激的孩子都可能社会适应能力弱。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眼神有点呆,有点木,就请先暂停这样的教育而三思。小孩子是吸收刺激直接反应,复杂的大脑皮质思维还不太会,被动接受刺激的孩子的直接后果就是只等着“环境信号“,因而孩子对其他“环境信号“的反应会慢,因此会呆呆的。再举个例子:一个人每天吃抗抑郁药来让自己快乐,时间长了大脑就非常依赖这个药物,自己就不会分泌快乐激素了!抗生素和所有的“药物“---人类干预的手段都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大脑的应变性会很差。并不会因为药物而更健康。大自然的安排是非常神奇的,人只有通过丰富多样适量的食物才会不抑郁,也不会缺钙。小孩子的成长更是需要这样缓慢自然的过程,任何人为改变这个规律的做法都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话说的远点,我们人类就是太自做聪明,以为能改造自然,才造成当今的各种问题。我给阅阅做了三个月的平衡锻炼,后来就完全停止了。那三个月中孩子的平衡能力确实比其他同龄孩子强,但是停止后一个月,她就非常害怕以前特别喜欢的秋千,甚至抱着她快速的跑,孩子都吓得大哭。当然这里面有8个月后对高度的概念清晰了而恐高的原因。这之后,她的平衡能力就比同龄的孩子差了。这直接导致了她走路稍晚。她最早会爬,但是其他比她爬得晚的孩子走路都比她早。她走路晚明显是平衡能力弱的原因,现在还是手要举的高高的走路。当然我们并没有因此焦急过。但是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原因,按照doman所说,那三个月的系统运动能力锻炼应该至少使她的大动作发展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好呀?但事实却相反。和梁教授谈话后,我恍然大悟。孩子的大脑在被动的系统的接收刺激时,突然停顿后,大脑就会迷惑反应不过来于是就停下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这样孩子的平衡能力就变得还差了。就象我们跑步锻炼减肥,突然停顿后,身体反而会发胖,有个反弹。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它的规律,没有系统的锻炼,它发育的线条是均匀逐渐上升的;但是严格的系统的,一旦变化,就会让这个线条波动。这种波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坏的后果呢?大家可以自己预测!我所认识打听过的心理学家,没有人给孩子这样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开始对doman着迷时,我一直内心里对他们存有反对,但现在我真的庆幸,我只给孩子进行了三个月的“刺激“。 第二:是对孩子的情绪的不利影响。这些对孩子的大脑的认为的有意识的刺激,对孩子的最大的坏处还有可能是对孩子成人后的情绪方面的影响。说可能是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定论。但是对情绪和心理有坏的影响是肯定的,只是还不能确切知道具体怎样影响的或者影响多少。脑髓质也就是右脑强的人都会更情绪化,甚至具备象七田真描述的灵通能力,能预测,直觉强等等。因为原始脑的特点会使人更容易能感知别人的心理,会更敏感,更情绪化。这一点在艺术家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某些方面会很优秀甚至是天才,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具有这些特点。这些特点给孩子的生活会带来什么?他们将有可能是高危精神病患者.....或者最起码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受到影响,人际关系会很受困扰,他们会长时间莫名其妙变得不快乐,他们会困扰自己的情绪波动.....任何环境的细小变化或者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使他们的右脑产生低落的情绪,但是这些大脑皮质也就是左脑是不明白的,也就是下意识的情绪变化,这样他们对自我的了解会更难,忧愁恐惧会更多。精神病患者出现的幻觉也是视觉摄像的错位而已。我们对大脑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还知之太少,所以科学的研究真正运用的就特别谨慎。但是现在心理问题已经太普遍了,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使人们生活的不幸福的原因。我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危险,即使这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想所有的人养育孩子都应该把健康的身心作为第一个目标,其他再有什么好处,只要有这个危险,都要坚决否定掉!孩子身上不能采用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方式,只能是控制任何的风险。人的记忆是很有趣的。和情绪感受关系越大的记忆的越深刻。而遗忘甚至比记忆更重要,是保护人类的。右脑强的孩子因为恐惧焦虑抑郁的情绪感受,会对和此有关联的环境事物等记忆的特别强烈。也会常常因相似的环境事物引起同样的恐惧抑郁等情绪。换言之他们对坏的,不容易遗忘。这样就更容易陷入情绪和心理障碍。右脑能力和直觉表象形象总是相关的,这样的原因会让人减少动力去积极用左脑,也就是大脑皮质去思考。动物因为少了人的脑皮质,所以才被人类残害的。第三,过早的阅读进入书的世界,妨碍了孩子探索周围现实生活和世界的兴趣和时间。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而且阅读别人的见解和观念,小孩子还都是全盘吸收,自己思考的很少。这样下去也许他的关联能力丰富,但是自己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呢?小孩子是通过感受感知来接触了解世界自然和学习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看书的孩子,必然自己去感知感受的就少,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心理学家已经越来越发现了,一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以后的情商智力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感觉统合在西方这么流行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前,小孩子的养育方式没有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那时候的孩子们心理更健康。第四:机会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家长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太多的精力放在准备doman和七田真上面,必定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实施孩子的心理培养。而这个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关注投入的。但是看看我们这里哪些最热呢?心理论坛有多么冷清!3岁决定一生。3岁前的生活环境也基本决定了这个孩子长大后的心理和情绪。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大家感觉太沉重,或者这方面的知识太缺乏的缘故。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方面会很棒。如果大家把投入在闪卡和图书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去研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和观念,就不会这么想当然了。这也是我选择了这个专业的原因。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有同好,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健康快乐!但是,要不要培养孩子的右脑?怎样去做呢?我觉得也不是非要一刀切的反对。重要的是要做的适度,把握住平衡。孩子的能力提高是在周围现实实在的生活和环境中去实现的。我们所有的早教都因该是在生活中去实施。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也就是环境适应和发展能力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记住这个目标,我们实行的教育方法之前,先进行这个思考,顺其自然得让孩子成长,我们就会有收获的一天。此帖由 dyly 在 2005-12-29 15:22 进行编辑...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5-12-25 14:35
<font color="royalblue">  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期待下文&hellip;&hellip;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5 20:25
关注~~~期待下文~~~
作者: lucy_mommy    时间: 2005-12-26 09:28
2005年12月21日到23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将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资深临床心理学家梁耀坚(Freedom Y.K. Leung Ph.D.)教授到北京举办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评估与治疗工作坊。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以情绪敏感、冲动行为、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为临床特征,患者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功能损害,并存在10%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50倍)。BP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mdash;2%,在精神科病人中检出率较高:门诊病人为10%,住院病人为20%。由于较高的自杀死亡率以及在治疗上的困难,BPD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梁耀坚教授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钟杰博士合作,在国外有关研究BPD的脑神经科学、神经生化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BPD的病理机制&mdash;&mdash;&ldquo;代际&mdash;脑-经验模型&rdquo;(Intergenerational Brain-Experience Model),并将在我国大陆开展BPD的研究协作。  本次培训面向各级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也面向高校各级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教师和研究生。本次培训的内容将结合近年来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重点讲解BPD的病理机制及其诊断,也将介绍BPD的治疗方法,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日程附后。  中国心理网将协办此次工作坊,并资助&ldquo;中国大陆BPD研究协作组&rdquo;成员参加此次工作坊的培训费用。  培训时间:2005年12月21日至23日(12月20日12:00-16:00报到)。
作者: lucy_mommy    时间: 2005-12-26 09:37
dyly+2005-12-23 10:00-->引用:dyly @ 2005-12-23 10:00  说实话,刚开始在doman大家谈里看到doman的方法和doman的书籍,真得很兴奋。而且遏制不住地想去尝试那些系统的方法,想着女儿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和超强的右脑。
<em>说</em>抱这种心态来实施doman的家长肯定不少,也肯定坚持不下去,听到风吹草动,肯定就动摇。doman方法并不是让孩子具有神奇能力的灵丹妙药!抱这种心态的家长还应当去读读doman的原版书!此帖由 lucy_mommy 在 2005-12-26 09:37 进行编辑...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4:52
一直很忙,没时间来完成这篇东西,断断续续的得空就来补充一点吧!想让大家明白梁教授的观点,就必须要先普及一点大脑知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大脑是个美丽的球体,裂沟把它分成左半球和右半球。</span><span></span>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她的顶部像一项被一层厚而皱的毛毯所覆盖而行的波纹状「思考帽」</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称为脑皮质</span><span>(cerebral cortex)</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又称</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理性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意识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新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或知性脑等</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人类的脑皮质主要是执行智力工作</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当我们提到左脑和右脑时</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事实上是分别指左右脑皮质。脑皮质也成为白质。</span><span></span> <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大脑皮质下层是脑髓质,即灰质。脑髓质又称</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本能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下意识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旧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低等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和情绪化脑</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它控制所有非意识的日常活动</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包括</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体温的调节</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血压</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体内生化的均衡</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藏特殊贮的数据</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和消化功能等</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脑髓质似乎亦控制人的情绪变化</span><span>. </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就进化而言脑髓质是较原始的</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而低等动物脑髓质的容量及影响力都较脑皮质重要</span><span>.</span><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间脑位于右脑皮质和髓质之间,包括丘脑,上丘脑等等。</span><span></span> <span></span>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5:15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左右脑的概念一直有误区。我们平日里指的左右脑都是脑皮质的左右部分。但是在&ldquo;右脑开发&ldquo;&ldquo;右脑革命&ldquo;,七田真的&ldquo;右脑&ldquo;都是专指脑髓质和间脑,也许是因为间脑在大脑的右侧部分,就被称为右脑开发了吧!但这两个&ldquo;右脑&ldquo;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右脑开发是针对脑髓质和间脑的开发,这一部分大脑是&ldquo;原始脑&ldquo;,他们的功能如前所述,有许多很神气的地方,这也是动物为什么有时候比人神奇的原因,例如他们能预测地震灾难,嗅觉视觉超级发达等等。人类在进化过程中,&ldquo;动物脑&ldquo;即右脑功能越来越弱了,因为人类的脑皮质的发达,所以人类有了高级的思维和计划控制能力,语言计算能力等等,人类因此&ldquo;统治&ldquo;了其他动物。这个过程经历了亿万年,是大自然的选择。现在的人类胎儿的大脑发育过程是这样的,都是从脑髓质开始逐渐到更高级功能的脑皮质。10个月以下的小孩子因为脑皮质还没有发育好,所以脑髓质功能特被强大,所以他们(包括胎儿)可以和母亲心灵相通,可以有图像摄像能力,能一眼区分出100个点和99个点卡。doman和七田真的很多训练如果针对动物来做,动物们可能会做的更好。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更高级的脑皮质就越来越成熟,那些脑髓质的功能就逐渐退化了。现在的这些系统的训练包括doman和七田真目的就是使孩子还保留了那部分脑髓质的强大功能,所以他们可以速度,有超强的记忆能力等。这些是我从逻辑上推理的为什么经过训练的孩子能有那些&ldquo;神奇&ldquo;的能力的科学解释。梁教授也感觉这些从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利弊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
作者: lucy_mommy    时间: 2005-12-27 15:20
dyly+2005-12-27 15:15-->引用:dyly @ 2005-12-27 15:15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左右脑的概念一直有误区。我们平日里指的左右脑都是脑皮质的左右部分。但是在&ldquo;右脑开发&ldquo;&ldquo;右脑革命&ldquo;,七田真的&ldquo;右脑&ldquo;都是专指脑髓质和间脑,也许是因为间脑在大脑的右侧部分,就被称为右脑开发了吧!但这两个&ldquo;右脑&ldquo;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右脑开发是针对脑髓质和间脑的开发,这一部分大脑是&ldquo;原始脑&ldquo;,他们的功能如前所述,有许多很神气的地方,这也是动物为什么有时候比人神奇的原因,例如他们能预测地震灾难,嗅觉视觉超级发达等等。人类在进化过程中,&ldquo;动物脑&ldquo;即右脑功能越来越弱了,因为人类的脑皮质的发达,所以人类有了高级的思维和计划控制能力,语言计算能力等等,人类因此&ldquo;统治&ldquo;了其他动物。这个过程经历了亿万年,是大自然的选择。现在的人类胎儿的大脑发育过程是这样的,都是从脑髓质开始逐渐到更高级功能的脑皮质。10个月以下的小孩子因为脑皮质还没有发育好,所以脑髓质功能特被强大,所以他们(包括胎儿)可以和母亲心灵相通,可以有图像摄像能力,能一眼区分出100个点和99个点卡。doman和七田真的很多训练如果针对动物来做,动物们可能会做的更好。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更高级的脑皮质就越来越成熟,那些脑髓质的功能就逐渐退化了。现在的这些系统的训练包括doman和七田真目的就是使孩子还保留了那部分脑髓质的强大功能,所以他们可以速度,有超强的记忆能力等。这些是我从逻辑上推理的为什么经过训练的孩子能有那些&ldquo;神奇&ldquo;的能力的科学解释。梁教授也感觉这些从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利弊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
如果没有完整的了解doman,就肯定会认为doman只是对大脑的某一部分刺激!实际上doman正是强调全脑刺激,而不是一些人理解的右脑刺激。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7:54
先别急着反对,lucy妈。我想问你doman的训练有那几大部分呢?是不是运动和视觉的?百科,数学,阅读通过闪卡其实都是通过视觉通道的,对吗?想没想过过多的视觉刺激会给其他的感觉通道什么影响?而且这种快速的视觉刺激其实就是刺激孩子的脑髓质。我们成人做这些训练也是刺激脑髓质。为什么我们练习出效果那么难,是因为我们的脑皮质的功能太强大,或者说脑髓质功能被&ldquo;遮盖&ldquo;住了?但是小孩子因为脑皮质还没发育好容易很快就有神奇的能力。记住大脑里的任何一部分功能太强大了,就会相应的压抑另一部分的功能。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盲人的视觉能力弱,相应的触觉嗅觉就会超强。doman除了运动能力里面有很少的触觉锻炼外,家长做得还不都是闪卡呀闪卡!不要告诉我,读卡是听觉锻炼,这种被动的无交流的声音刺激,不是听觉。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8:33
这些早期干预的方法都是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违背了大自然安排的人的大脑发育过程。人的大脑是适应环境,然后孩子会主动选择环境中适合自己信息的来吸收发展大脑相应的部分。这种交互作用是最重要的。这样人才能成为社会性的人。而且这个大脑发育的过程和时间都是在自然的安排下逐渐缓慢的形成。虽然心理学家的科学家一直想发现这个规律,但是太复杂了。而且这个规律是无法人为模仿的。就象人类驯养动物后,动物在返回自然中独立生存能力已经丧失了。而且人工养育的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差距是太大的,而且人工养育的副作用到现在也不敢说完全明白了。 可是我们人为现在改变了孩子的早期生长环境,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趋向于被动接受刺激。时间长了,引起的后果是复杂严重的。严谨的和有良知的科学家都不会把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的科学发现去应用的。况且孩子无法重头来过。这样长期单一系统的刺激的孩子都可能社会适应能力弱。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眼神有点呆,有点木,就请先暂停这样的教育而三思。小孩子是吸收刺激直接反应,复杂的大脑皮质思维还不太会,被动接受刺激的孩子的直接后果就是只等着&ldquo;环境信号&ldquo;,因而孩子对其他&ldquo;环境信号&ldquo;的反应会慢,因此会呆呆的。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8:40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每天吃抗抑郁药来让自己快乐,时间长了大脑就非常依赖这个药物,自己就不会分泌快乐激素了!抗生素和所有的&ldquo;药物&ldquo;---人类干预的手段都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大脑的应变性会很差。并不会因为药物而更健康。大自然的安排是非常神奇的,人只有通过丰富多样适量的食物才会不抑郁,也不会缺钙。小孩子的成长更是需要这样缓慢自然的过程,任何人为改变这个规律的做法都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话说的远点,我们人类就是太自做聪明,以为能改造自然,才造成当今的各种问题。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8:51
我给阅阅做了三个月的平衡锻炼,后来就完全停止了。那三个月中孩子的平衡能力确实比其他同龄孩子强,但是停止后一个月,她就非常害怕以前特别喜欢的秋千,甚至抱着她快速的跑,孩子都吓得大哭。当然这里面有8个月后对高度的概念清晰了而恐高的原因。这之后,她的平衡能力就比同龄的孩子差了。这直接导致了她走路稍晚。她最早会爬,但是其他比她爬得晚的孩子走路都比她早。她走路晚明显是平衡能力弱的原因,现在还是手要举的高高的走路。当然我们并没有因此焦急过。但是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原因,按照doman所说,那三个月的系统运动能力锻炼应该至少使她的大动作发展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好呀?但事实却相反。和梁教授谈话后,我恍然大悟。孩子的大脑在被动的系统的接收刺激时,突然停顿后,大脑就会迷惑反应不过来于是就停下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这样孩子的平衡能力就变得还差了。就象我们跑步锻炼减肥,突然停顿后,身体反而会发胖,有个反弹。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它的规律,没有系统的锻炼,它发育的线条是均匀逐渐上升的;但是严格的系统的,一旦变化,就会让这个线条波动。这种波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坏的后果呢?大家可以自己预测!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7 18:54
我所认识打听过的心理学家,没有人给孩子这样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开始对doman着迷时,我一直内心里对他们存有反对,但现在我真的庆幸,我只给孩子进行了三个月的&ldquo;刺激&ldquo;。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8 00:21
dyly,我就我知道的说一下:1 doman不是仅仅只有运动和视觉,你考虑的几个方面他都包括,只不过市面上的书没有见到罢了,这个我理解是有商业上的原因。原来我在恩宇听课时,听王医生讲过一点,这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同时还包括营养。2 关于你说的早期干预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在孩子自主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用doman方法还是不错的,当孩子想主动选择环境时,就应该以孩子探索为主。我个人是以3岁左右为一个分界线 ,在3岁之前尽可能给孩子丰富的百科知识覆盖面,并尽可能的在生活中体验 ,这样孩子能有一个比较宽广的平台去选择。3 关于你说的阅阅的平衡锻炼问题,恐怕还只是一个个案,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小雨的平衡训练也没有坚持做,但是我感觉她的平衡能力还是很好,没有出现阅阅那样的问题。我对doman的基本观点是, 它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里家长和孩子都比较省心,尤其是孩子 ,很多人说,家长会很累,其实如果掌握好方法,形成习惯,又有很多家长共享资源,会觉得省心很多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观点,我是一沾理论就头疼的人,所以先闪了~~~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8 00:26
dyly+2005-12-27 18:33-->引用:dyly @ 2005-12-27 18:33 这些早期干预的方法都是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违背了大自然安排的人的大脑发育过程。人的大脑是适应环境,然后孩子会主动选择环境中适合自己信息的来吸收发展大脑相应的部分。这种交互作用是最重要的。这样人才能成为社会性的人。而且这个大脑发育的过程和时间都是在自然的安排下逐渐缓慢的形成。虽然心理学家的科学家一直想发现这个规律,但是太复杂了。而且这个规律是无法人为模仿的。就象人类驯养动物后,动物在返回自然中独立生存能力已经丧失了。而且人工养育的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差距是太大的,而且人工养育的副作用到现在也不敢说完全明白了。 可是我们人为现在改变了孩子的早期生长环境,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趋向于被动接受刺激。时间长了,引起的后果是复杂严重的。严谨的和有良知的科学家都不会把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的科学发现去应用的。况且孩子无法重头来过。这样长期单一系统的刺激的孩子都可能社会适应能力弱。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眼神有点呆,有点木,就请先暂停这样的教育而三思。小孩子是吸收刺激直接反应,复杂的大脑皮质思维还不太会,被动接受刺激的孩子的直接后果就是只等着&ldquo;环境信号&ldquo;,因而孩子对其他&ldquo;环境信号&ldquo;的反应会慢,因此会呆呆的。
关于这点我有疑问,毕竟在一天之中,用于闪卡的时间是很少的,一般我现在只是两次,每次10分钟,这点时间还不足以让孩子趋向于被动接受刺激吧. 如果这个也会,那孩子都不要看电视广告了,那个广告闪的也不慢啊,时间可比闪卡的时间长.
作者: jackxiao    时间: 2005-12-28 09:09
我对doman一直是持怀疑态度,当时,我问过rainbow有关doman的三个问题,她给我的答案更加重了我的怀疑。看到你曾经对doman比较热衷,开始有些不解,后来渐渐淡忘了,但总感觉不是个事。

现在,我真的很高兴你能更好地认识doman,并停止给阅阅做训练!!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8 09:42
haha Jack和砚儿:谢谢你们的关注和回复。我个人感觉,现在不是我们都属于哪一派的问题,因个人的喜好和多方面原因我们一开始都会选择接收和喜欢某一种教育方法,但是在之后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谨慎运用,(其实开始我们就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这是我的教训),我们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多方面吸收和及时反省总结,最终可能是完全否定了自己。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不但我们是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所以不是我个人想和这些用doman和七田真方法的家长过不去或者为了争执个你对我错,我只是想把我了解的心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科学的观点告诉大家。当然我的解释沟通能力有限,大家不同的背景导致的理解能力也有限,肯定会有着不同甚至争议很大的看法。这都是正常能理解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尽可能理性科学地去看待去学习,这样是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大益处。所以禁止在这里有帮派和不友好的争执,希望大家理解!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8 10:33
dyly+2005-12-27 15:15-->引用:dyly @ 2005-12-27 15:15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利弊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
dyly .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用于左脑,恐怕也挺适合的.因为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左脑教育. 那么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不好意思, 好象有点跑题 , 只是我一直这样想, 现存的,未必是最合理的,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改变 .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8 11:10
砚儿:你提的问题,等我先把我整理的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讲述完后,我一一回复你。谢谢,请继续关注。最后我会把完整的文章放在开头第一篇帖子里。我实在是上班的时间见缝插针在线写的。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5-12-28 13:10
谢谢dyly见缝插针地写了这么多供我们思考的有意义的观点!密切关注中----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8 13:32
dyly+2005-12-28 11:10-->引用:dyly @ 2005-12-28 11:10 砚儿:你提的问题,等我先把我整理的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讲述完后,我一一回复你。谢谢,请继续关注。最后我会把完整的文章放在开头第一篇帖子里。我实在是上班的时间见缝插针在线写的。
谢谢啊,辛苦辛苦. 其实多听听一些与自己不一样的见解真是有好处的,能让自己想的更深更远, 听你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挺好的,等你写完了,把它帖在doman那个坛子里,让更多的人看看.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5-12-28 13:58
欣赏并支持dyly的论述,各种方法、现象的流行都有其社会性根源,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些曾经的过眼烟云,气功、神医、疯狂英语、读经、传销。。。身陷其中的人都会认为:离此就不能成就自己!这个社会太崇尚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了,而欠缺强调个人权利、价值的制度,必然导致社会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缺失。。。此帖由 八根儿 在 2005-12-28 21:41 进行编辑...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8 20:58
谢谢鼓励和支持。写起来就更带劲了。这些对孩子的大脑的认为的有意识的刺激,对孩子的最大的坏处还有可能是对孩子成人后的情绪方面的影响。说可能是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定论。但是对情绪和心理有坏的影响是肯定的,只是还不能确切知道具体怎样影响的或者影响多少。脑髓质也就是右脑强的人都会更情绪化,甚至具备象七田真描述的灵通能力,能预测,直觉强等等。因为原始脑的特点会使人更容易能感知别人的心理,会更敏感,更情绪化。这一点在艺术家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某些方面会很优秀甚至是天才,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具有这些特点。这些特点给孩子的生活会带来什么?他们将有可能是高危精神病患者.....或者最起码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受到影响,人际关系会很受困扰,他们会长时间莫名其妙变得不快乐,他们会困扰自己的情绪波动.....任何环境的细小变化或者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使他们的右脑产生低落的情绪,但是这些大脑皮质也就是左脑是不明白的,也就是下意识的情绪变化,这样他们对自我的了解会更难,忧愁恐惧会更多。精神病患者出现的幻觉也是视觉摄像的错位而已。我们对大脑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还知之太少,所以科学的研究真正运用的就特别谨慎。但是现在心理问题已经太普遍了,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使人们生活的不幸福的原因。我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危险,即使这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想所有的人养育孩子都应该把健康的身心作为第一个目标,其他再有什么好处,只要有这个危险,都要坚决否定掉!孩子身上不能采用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方式,只能是控制任何的风险。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8 21:17
人的记忆是很有趣的。和情绪感受关系越大的记忆的越深刻。而遗忘甚至比记忆更重要,是保护人类的。右脑强的孩子因为恐惧焦虑抑郁的情绪感受,会对和此有关联的环境事物等记忆的特别强烈。也会常常因相似的环境事物引起同样的恐惧抑郁等情绪。换言之他们对坏的,不容易遗忘。这样就更容易陷入情绪和心理障碍。右脑能力和直觉表象形象总是相关的,这样的原因会让人减少动力去积极用左脑,也就是大脑皮质去思考。动物因为少了人的脑皮质,所以才被人类残害的。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而且阅读别人的见解和观念,小孩子还都是全盘吸收,自己思考的很少。这样下去也许他的关联能力丰富,但是自己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呢?小孩子是通过感受感知来接触了解世界自然和学习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看书的孩子,必然自己去感知感受的就少,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心理学家已经越来越发现了,一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以后的情商智力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感觉统合在西方这么流行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前,小孩子的养育方式没有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那时候的孩子们心理更健康。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8 21:28
家长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太多的精力放在准备doman和七田真上面,必定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实施孩子的心理培养。而这个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关注投入的。但是看看我们这里哪些最热呢?心理论坛有多么冷清!3岁决定一生。3岁前的生活环境也基本决定了这个孩子长大后的心理和情绪。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大家感觉太沉重,或者这方面的知识太缺乏的缘故。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方面会很棒。如果大家把投入在闪卡和图书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去研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和观念,就不会这么想当然了。这也是我选择了这个专业的原因。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有同好,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健康快乐!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5-12-28 22:39
太好了,能看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需要听到不同的观点。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5-12-29 10:43
谢谢dyly无私的分享。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正是我所欠缺的,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dyly总是非常有耐心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读来真是很有收获!再次感谢!
作者: feiniaoyuyu    时间: 2005-12-29 11:26
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而且阅读别人的见解和观念,小孩子还都是全盘吸收,自己思考的很少。这样下去也许他的关联能力丰富,但是自己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呢?小孩子是通过感受感知来接触了解世界自然和学习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看书的孩子,必然自己去感知感受的就少,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心理学家已经越来越发现了,一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以后的情商智力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感觉统合在西方这么流行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前,小孩子的养育方式没有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那时候的孩子们心理更健康。[/quote]同意,我们孩子现在就整天要&quot;讲故事&quot;&quot;讲故事&quot;.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书很重要啊.另外,我本人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我觉得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是:和自己有对立情趣的人说话的时候,关闭自己的情绪,一律笑脸相应.也就是自己人为的干预自己的情绪,用另外一种情绪代替,我现在觉得这很好做到,并且完后感觉到别人的感情变化,感觉也很好.我自己要能够分析自己的情绪,好好利用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是有保护作用的.谢谢你的透彻清晰的分析,一直很关注你的贴子
作者: feiniaoyuyu    时间: 2005-12-29 11:28
feiniaoyuyu+2005-12-29 11:26-->引用:feiniaoyuyu @ 2005-12-29 11:26 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而且阅读别人的见解和观念,小孩子还都是全盘吸收,自己思考的很少。这样下去也许他的关联能力丰富,但是自己动脑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呢?小孩子是通过感受感知来接触了解世界自然和学习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看书的孩子,必然自己去感知感受的就少,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心理学家已经越来越发现了,一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对以后的情商智力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感觉统合在西方这么流行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前,小孩子的养育方式没有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那时候的孩子们心理更健康。
同意,我们孩子现在就整天要&quot;讲故事&quot;&quot;讲故事&quot;.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书很重要啊.另外,我本人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我觉得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是:和自己有对立情趣的人说话的时候,关闭自己的情绪,一律笑脸相应.也就是自己人为的干预自己的情绪,用另外一种情绪代替,我现在觉得这很好做到,并且完后感觉到别人的感情变化,感觉也很好.我自己要能够分析自己的情绪,好好利用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是有保护作用的.但是这涉及到孩子处理事情的培养。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谢谢你的透彻清晰的分析,一直很关注你的贴子[/quote]
作者: feiniaoyuyu    时间: 2005-12-29 11:32
砚儿+2005-12-28 10:33-->引用:砚儿 @ 2005-12-28 10:33 dyly .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用于左脑,恐怕也挺适合的.因为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左脑教育. 那么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不好意思, 好象有点跑题 , 只是我一直这样想, 现存的,未必是最合理的,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改变 .
也非常同意,呵呵
作者: feiniaoyuyu    时间: 2005-12-29 11:44
dyly+2005-12-27 18:40-->引用:dyly @ 2005-12-27 18:40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每天吃抗抑郁药来让自己快乐,时间长了大脑就非常依赖这个药物,自己就不会分泌快乐激素了!抗生素和所有的&ldquo;药物&ldquo;---人类干预的手段都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大脑的应变性会很差。并不会因为药物而更健康。大自然的安排是非常神奇的,人只有通过丰富多样适量的食物才会不抑郁,也不会缺钙。小孩子的成长更是需要这样缓慢自然的过程,任何人为改变这个规律的做法都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话说的远点,我们人类就是太自做聪明,以为能改造自然,才造成当今的各种问题。
同意,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药补锌、钙不好,当时具体自己还没想明白,只是觉得我是不是反科学啊。现在想起来是我认为3岁前会影响孩子以后得吸收能力。记得看过一个discoverry上说过人怀孕得时候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映,这样胎盘会长得更大,对孩子以后吸收营养更有利。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看来人工干预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9 12:02
feiniaoyuyu+2005-12-29 11:28-->引用:feiniaoyuyu @ 2005-12-29 11:28 同意,我们孩子现在就整天要&quot;讲故事&quot;&quot;讲故事&quot;.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书很重要啊.另外,我本人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我觉得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是:和自己有对立情趣的人说话的时候,关闭自己的情绪,一律笑脸相应.也就是自己人为的干预自己的情绪,用另外一种情绪代替,我现在觉得这很好做到,并且完后感觉到别人的感情变化,感觉也很好.我自己要能够分析自己的情绪,好好利用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是有保护作用的.但是这涉及到孩子处理事情的培养。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谢谢你的透彻清晰的分析,一直很关注你的贴子
[/quote]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调控有很多都是从父母家庭那里习得。你的这样的做法很好。但是家庭内部应用时要注重适度和变化。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9 12:12
feiniaoyuyu+2005-12-29 11:44-->引用:feiniaoyuyu @ 2005-12-29 11:44 同意,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药补锌、钙不好,当时具体自己还没想明白,只是觉得我是不是反科学啊。现在想起来是我认为3岁前会影响孩子以后得吸收能力。记得看过一个discoverry上说过人怀孕得时候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映,这样胎盘会长得更大,对孩子以后吸收营养更有利。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看来人工干预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
是的,特别对。大自然安排的任何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一点,就有可能引起的是连锁反应,只是我们人类根本没有那么聪明,能全盘处理好。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女人在孩子吃奶时,吮吸奶头后,母亲大脑里会分泌出一种快乐激素,这种快乐的感受就会深深地印在海马里,海马主管人的记忆。因此母亲就会对孩子充满感情,吃奶的次数越多,就会越爱孩子。否则母亲只觉得喂养孩子是麻烦事,又怎么才会情绪很好的爱孩子呢?这也是母子感情依恋建立的最好方式。人工喂养对此造成的影响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孩子的安全依恋建立对她的心理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女人在性交中达到高潮时,同样会分泌这种激素,这也是女人为什么对男人这么痴情依恋,而男人因为大脑里没有这样分泌快乐激素,所以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原因。大自然为了物种的延续,当初就已经设计安排好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9 12:15
<em>dyly .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用于左脑,恐怕也挺适合的.因为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左脑教育. 那么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不好意思, 好象有点跑题 , 只是我一直这样想, 现存的,未必是最合理的,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改变 .</em> 学校教育已经做错了,我们不能因此还要在家庭教育上这样做错?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5-12-29 12:24
dyly+2005-12-29 12:12-->引用:dyly @ 2005-12-29 12:12 是的,特别对。大自然安排的任何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一点,就有可能引起的是连锁反应,只是我们人类根本没有那么聪明,能全盘处理好。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女人在孩子吃奶时,吮吸奶头后,母亲大脑里会分泌出一种快乐激素,这种快乐的感受就会深深地印在海马里,海马主管人的记忆。因此母亲就会对孩子充满感情,吃奶的次数越多,就会越爱孩子。否则母亲只觉得喂养孩子是麻烦事,又怎么才会情绪很好的爱孩子呢?这也是母子感情依恋建立的最好方式。人工喂养对此造成的影响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孩子的安全依恋建立对她的心理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女人在性交中达到高潮时,同样会分泌这种激素,这也是女人为什么对男人这么痴情依恋,而男人因为大脑里没有这样分泌快乐激素,所以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原因。大自然为了物种的延续,当初就已经设计安排好了。
难怪我念念不忘曾经往事,在此才找到答案耶<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哈哈。。。<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5-12-29 15:15
dyly+2005-12-29 12:12-->引用:dyly @ 2005-12-29 12:12 是的,特别对。大自然安排的任何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一点,就有可能引起的是连锁反应,只是我们人类根本没有那么聪明,能全盘处理好。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女人在孩子吃奶时,吮吸奶头后,母亲大脑里会分泌出一种快乐激素,这种快乐的感受就会深深地印在海马里,海马主管人的记忆。因此母亲就会对孩子充满感情,吃奶的次数越多,就会越爱孩子。否则母亲只觉得喂养孩子是麻烦事,又怎么才会情绪很好的爱孩子呢?这也是母子感情依恋建立的最好方式。人工喂养对此造成的影响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孩子的安全依恋建立对她的心理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女人在性交中达到高潮时,同样会分泌这种激素,这也是女人为什么对男人这么痴情依恋,而男人因为大脑里没有这样分泌快乐激素,所以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原因。大自然为了物种的延续,当初就已经设计安排好了。
<font color="royalblue">  可惜我没有给孩子喂奶的设备。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5-12-29 15:54
自己什么都不懂,看这些象看天书一样。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29 16:01
liuxing+2005-12-29 15:54-->引用:liuxing @ 2005-12-29 15:54 自己什么都不懂,看这些象看天书一样。
别这么暗示自己。告诉自己&ldquo;我看得懂!&ldquo;连说三遍,然后再看。你就能回复讨论了。你坚持做上半年,你就能自己写了,到时看不懂的是我了。
作者: jwang98    时间: 2005-12-29 16:52
用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教育,家庭成员的良好素质和平和的家庭氛围更能塑造孩子的健良心理! 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他们用自己的感觉认知这个世界! 总结的非常精辟!此帖由 dyly 在 2006-01-06 09:24 进行编辑...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29 17:59
dyly+2005-12-29 12:15-->引用:dyly @ 2005-12-29 12:15 <em>dyly .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用于左脑,恐怕也挺适合的.因为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左脑教育. 那么这样子长期系统的对孩子某一部分大脑的刺激会带来什么坏的后果?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不好意思, 好象有点跑题 , 只是我一直这样想, 现存的,未必是最合理的,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改变 .</em> 学校教育已经做错了,我们不能因此还要在家庭教育上这样做错?
既然学校是偏重左脑的,那么在家庭教育里偏重右脑多一些,是不是能左右脑平衡一些呢?
作者: 刘伶    时间: 2005-12-31 12:24
dyly什么时候也反思一下中医吧? 呵呵.我没有那么多理论, 就是咬住一条: 越是有神奇效果的东西越要谨慎从事.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12-31 13:19
DYLY:
你至少有两个前提是缺少根据的。
一、“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它的规律,没有系统的锻炼,它发育的线条是均匀逐渐上升的;但是严格的系统的,一旦变化,就会让这个线条波动。”
比如:
孩子从小和妈妈在一起,这是一个严格的系统——母亲上班与孩子分离,这是对先前系统的严重的破坏;
吃母乳,一个严格的系统——断奶,对先前系统的破坏。
。。。。。

你把杜曼看作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系统,这是你预设的条件。杜曼法虽然要求严格,我认为这是他的一个不足,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但他的严格并不意味着量的密集与系统的封闭。他最大的严格在于“stop”,这是严格还是宽松?
何况,杜曼只是一种方法,是安插于孩子的自然生长环境之中的,杜曼孩子与普通孩子,从量上比较,也就是一天多了几分钟的闪卡,这比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从量与质,从广度和深度都差远了。


二、“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
从前提到“必然”的结果,逻辑上有问题的。
早期阅读不是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增强了“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这是有可能的。毕竟一天几小时十几小时让孩子看书的极端不容易发生。

而从现实中来看,现在孩子能够有“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并不多,真正做到早期阅读的也不多,那孩子的时间都去干嘛了?两个最有可能:看电视、闲着。

运动固然重要,运动智能是第一智能,我绝对相信。但这没“早期阅读”的什么事。有事的是具体的个案,不是普遍原理。







作者: clio911    时间: 2005-12-31 14:10
真精彩,我怎么现在才来,我才为发现七田真欢呼呢,好在有迪西之家,让我可以更确切地指导孩子,也学到了很多,多谢楼上各位.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2-31 18:07
<em><span><font face="宋体">一、&ldquo;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它的规律,没有系统的锻炼,它发育的线条是均匀逐渐上升的;但是严格的系统的,一旦变化,就会让这个线条波动。&rdquo;</span></em><em><span> </span></em><em><span></span></em><font face="宋体"><em><span>比如:</span></em><span></span><em></em><em><span></span></em><span><font face="宋体">首先声明,这一个是我的一种推理或者说叫假设。</span><span> </span><em><span><font face="宋体">孩子从小和妈妈在一起,这是一个严格的系统&mdash;&mdash;母亲上班与孩子分离,这是对先前系统的严重的破坏;</span></em><em><span> </span></em><em><span></span></em><font face="宋体"><em><span>吃母乳,一个严格的系统&mdash;&mdash;断奶,对先前系统的破坏。</span></em><span></span><span><font face="宋体">这两个的&ldquo;系统&ldquo;不是我指的大脑的发展系统。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绝对不会是一天</span><span>12</span><font face="宋体"><span>个小时的分分秒秒,有安全感(安全依恋)的孩子的大脑里有一个&ldquo;系统&ldquo;,那就是相信妈妈无论何时不在身边,都是爱自己的。所以她依然可以继续快乐的生活。但是当开始面对妈妈上班分离时,她的大脑系统也不能接受这个变化,所以她会哭。但是很快大脑的安全系统会告诉她,妈妈还是爱自己。会回来的。连续几次,孩子发现了这个妈妈上班下班的规律,妈妈走时都不会哭了。吃母乳也是这样的规律。</span><span></span> <span><font face="宋体">可是给孩子的刺激是人为的帮孩子建立一个严格的&ldquo;系统&ldquo;。</span><span><font face="宋体">工作的事情绪特别不好。以后再回吧!</span>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12-31 18:32
你得晓得,孩子所处的环境,很少有不人为的。
外界环境就包括人为的作用,对人都会在大脑形成影响。

如果说“给孩子的刺激是人为的帮孩子建立一个严格的“系统“”,包括连续不断的亲子阅读,每天晚上在床上睡前带孩子看十几分钟的书,给孩子讲故事,这都会形成“系统”。


作者: yuan_li12    时间: 2006-1-1 11:45
dawnch+2005-12-31 18:32-->引用:dawnch @ 2005-12-31 18:32 你得晓得,孩子所处的环境,很少有不人为的。 外界环境就包括人为的作用,对人都会在大脑形成影响。 如果说&ldquo;给孩子的刺激是人为的帮孩子建立一个严格的&ldquo;系统&ldquo;&rdquo;,包括连续不断的亲子阅读,每天晚上在床上睡前带孩子看十几分钟的书,给孩子讲故事,这都会形成&ldquo;系统&rdquo;。
非常认同,爱传递也需要介质和事件的依托,特别是你以平等之心仔细观察孩子的心愿,以求新之心不断改变交流的方式和内容,有些活动她们那么喜欢,你为了保护她的视力或者叫她外出活动想停下来,她们那么强烈的表示反对,我觉得孩子可以清楚的知道那些是他们想要的。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6-1-1 12:40
<font color="royalblue">  好热闹啊。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不熟悉的ID要祝福,熟悉的ID更要祝福。  祝  八根儿、liuxing、砚儿、刘伶、clio911、yuan_li12新年快乐!  dyly工作顺利,事业丰收,迪西快乐成长,全家幸福安康。  老虫狗年好事多多,小虫新年学业猛进,虫公虫爸飞黄腾达。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 16:29
hq1966+2006-01-01 12:40-->引用:hq1966 @ 2006-01-01 12:40 <font color="#4169e1">  好热闹啊。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不熟悉的ID要祝福,熟悉的ID更要祝福。  祝  八根儿、liuxing、砚儿、刘伶、clio911、yuan_li12新年快乐!  dyly工作顺利,事业丰收,迪西快乐成长,全家幸福安康。  老虫狗年好事多多,小虫新年学业猛进,虫公虫爸飞黄腾达。
同样的真心的祝福这里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有着快乐平衡的生活!:)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6-1-3 10:25
我也曾经严格地按要求进行过四个月的闪卡,后来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蒙台梭利的一些书就慢慢停止了DOMAN。我的感觉是其他的什么理论我们都可以不争论,那是专家的事。但有一条我们必须承认多数家长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记得在在实施DOMAN的日子里,整天我满脑子是如何做教材,如何闪卡,孩子不配合怎么办,下一步要做些什么,孩子有什么反应等等,真的很少有时间去想孩子的营养,孩子的心理这些更重要的问题,自已的经常感到累,而且更多的不是体力上的累。看了一些有关教育的书以及坛子里的一些争论,我感到我必须承认现实,我是一个有限能力的母亲,我应该把我能做的事做好。心态放平了,育子的过程就变得轻轻快乐起来。所以我建议普通的父母最好不要进行DOMAN,但是合理因素可以选择的吸收。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6-1-5 14:00
greenbee+2006-01-03 10:25-->引用:greenbee @ 2006-01-03 10:25 我也曾经严格地按要求进行过四个月的闪卡,后来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蒙台梭利的一些书就慢慢停止了DOMAN。我的感觉是其他的什么理论我们都可以不争论,那是专家的事。但有一条我们必须承认多数家长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记得在在实施DOMAN的日子里,整天我满脑子是如何做教材,如何闪卡,孩子不配合怎么办,下一步要做些什么,孩子有什么反应等等,真的很少有时间去想孩子的营养,孩子的心理这些更重要的问题,自已的经常感到累,而且更多的不是体力上的累。看了一些有关教育的书以及坛子里的一些争论,我感到我必须承认现实,我是一个有限能力的母亲,我应该把我能做的事做好。心态放平了,育子的过程就变得轻轻快乐起来。所以我建议普通的父母最好不要进行DOMAN,但是合理因素可以选择的吸收。
有没有关于蒙台梭利方面的专题讨论?如果孩子接受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学习,能否跟传统小学很好地接轨?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6-1-6 08:57
这里就有http://www.etjy.com/forumdisplay.php?f=6能上蒙氏幼儿园当然好,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幼儿园打着蒙氏的招牌,可并未真正的用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来培育孩子,充其量不过是蒙台梭利教具幼儿园.如果家长能学习一些蒙氏的思想,给孩子以&quot;爱和自由&quot;的生活空,可能比上蒙氏幼儿园给孩子的益处更大.此帖由 greenbee 在 2006-01-06 08:57 进行编辑...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6 10:11
dawnch+2005-12-31 13:19-->引用:dawnch @ 2005-12-31 13:19 DYLY: 你至少有两个前提是缺少根据的。 一、“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它的规律,没有系统的锻炼,它发育的线条是均匀逐渐上升的;但是严格的系统的,一旦变化,就会让这个线条波动。” 比如: 孩子从小和妈妈在一起,这是一个严格的系统——母亲上班与孩子分离,这是对先前系统的严重的破坏; 吃母乳,一个严格的系统——断奶,对先前系统的破坏。 。。。。。 你把杜曼看作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系统,这是你预设的条件。杜曼法虽然要求严格,我认为这是他的一个不足,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但他的严格并不意味着量的密集与系统的封闭。他最大的严格在于“stop”,这是严格还是宽松? 何况,杜曼只是一种方法,是安插于孩子的自然生长环境之中的,杜曼孩子与普通孩子,从量上比较,也就是一天多了几分钟的闪卡,这比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从量与质,从广度和深度都差远了。 二、“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 从前提到“必然”的结果,逻辑上有问题的。 早期阅读不是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增强了“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这是有可能的。毕竟一天几小时十几小时让孩子看书的极端不容易发生。 而从现实中来看,现在孩子能够有“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并不多,真正做到早期阅读的也不多,那孩子的时间都去干嘛了?两个最有可能:看电视、闲着。 运动固然重要,运动智能是第一智能,我绝对相信。但这没“早期阅读”的什么事。有事的是具体的个案,不是普遍原理。
dawnch的反问总能让我思考的更多,也明白有些还没想清楚,所以特别喜欢。我想这里指的人为的系统的安排主要是为了针对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人为的是人们为了某种目标有意识的安排和计划,父母上班的分离和断乳都是生活中的常事,而每天多次系统的定点的闪卡是人为有意识的。孩子自然生长环境中发生的事让孩子接受适应发展出相应的能力。而闪卡当然也让孩子学习接受发展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这个人为的安排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应有哪些,是科学家还没有定论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家长在看到doman这样的科学家所介绍的好处时,也有必要看看相反的科学家的观念,任何一个教育方法我们都要想想它可能存在的坏的影响有哪些。我也说过,我也反对一刀切,也不是完全不能给孩子认字闪卡了。但是具体方法和适度的量,是我们家长应该再三仔细考虑的。当孩子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时,满足他。我们可以关于这些讨论交流,但是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对图书如痴如醉,我觉得家长就应该引起警戒了。<em>、“另外小孩子过早的进入到文字世界,对阅读太感兴趣,必然就会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 从前提到“必然”的结果,逻辑上有问题的。 早期阅读不是减少“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增强了“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这是有可能的。毕竟一天几小时十几小时让孩子看书的极端不容易发生。</em> 这点我也赞同,但是3岁以下的孩子是以感知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文字的世界需要的是想象,他们对所看到的书里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孩子必须在大脑里先大量的存储这个世界万物的直观形象,通过感知摸,闻,看听来认识每一个事物成为一个“数据库“,然后当看到书里的故事:大象迈着步子,孩子才能明白和真正的感受,否则这个“数据库“的基础就没有,看到文字时他的大脑调动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可能激发他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因为这个数据库小的孩子的大脑的脑细胞链接是少的没有那么复杂的。而众所周知,孩子的脑细胞越复杂链接越多孩子越有潜力。<em>而从现实中来看,现在孩子能够有“探索周围世界的乐趣和时间”的并不多,真正做到早期阅读的也不多,那孩子的时间都去干嘛了?两个最有可能:看电视、闲着。</em>3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可能在看电视和闲着,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触摸敲打任何一样东西,不停的搞破坏,爬上爬下体会高度,左右跑动体会空间感,一个人玩要学会自己快乐的玩什么,有小朋友他们要学会怎么和小朋友玩,竞争,博得大人的喜爱......他们即使生病了躺在那里不能起来,眼睛也不停的在观察。这些对成人来说好像是无聊,可是那是孩子们最必须满足的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象学校里一样让孩子们定时闪卡看书,定时做游戏,定时跳舞...这个大家觉得好像孩子有事做,实际这才是人为的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6 10:13
greenbee+2006-01-03 10:25-->引用:greenbee @ 2006-01-03 10:25 我也曾经严格地按要求进行过四个月的闪卡,后来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蒙台梭利的一些书就慢慢停止了DOMAN。我的感觉是其他的什么理论我们都可以不争论,那是专家的事。但有一条我们必须承认多数家长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记得在在实施DOMAN的日子里,整天我满脑子是如何做教材,如何闪卡,孩子不配合怎么办,下一步要做些什么,孩子有什么反应等等,真的很少有时间去想孩子的营养,孩子的心理这些更重要的问题,自已的经常感到累,而且更多的不是体力上的累。看了一些有关教育的书以及坛子里的一些争论,我感到我必须承认现实,我是一个有限能力的母亲,我应该把我能做的事做好。心态放平了,育子的过程就变得轻轻快乐起来。所以我建议普通的父母最好不要进行DOMAN,但是合理因素可以选择的吸收。
您的建议“有选择吸收合理因素“真的很好,这其实应该是对所有的教育方法的一种理性态度。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6-1-6 11:07
我和大家的忧虑恰恰相反,我只是在担心在幼年的时候过多的]开发了右脑,抑制了左脑的发育会不会使孩子在上学以后不能适应学校的左脑教育,这样在学校的成绩不好,由此会引起诸如自信等一系列的问题。
作者: 闲情偶寄    时间: 2006-1-6 11:49
全部认真学完!
作者: bessieyun    时间: 2006-1-6 14:30
我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诸多的教育理念迷惑我们的眼,但我们任不放弃尝试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6-1-8 23:46
3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可能在看电视和闲着,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触摸敲打任何一样东西,不停的搞破坏,爬上爬下体会高度,左右跑动体会空间感,一个人玩要学会自己快乐的玩什么,有小朋友他们要学会怎么和小朋友玩,竞争,博得大人的喜爱......他们即使生病了躺在那里不能起来,眼睛也不停的在观察。这些对成人来说好像是无聊,可是那是孩子们最必须满足的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象学校里一样让孩子们定时闪卡看书,定时做游戏,定时跳舞...这个大家觉得好像孩子有事做,实际这才是人为的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quote]让孩子们定时闪卡看书,定时做游戏,定时跳舞, 和让孩子以感知感觉来认识世界并不矛盾.要知道.闪卡和跳舞是占不了多少时间的,至于看书,因孩子而异. 不妨就把它们看成亲子活动的一种.其实说是定时,也仅仅是一个大概的范畴,孩子会掌握规律,哦,我吃完早饭便会看我喜欢看的卡片,睡觉前妈妈会给我讲故事,如此而已,让孩子逐步掌握生活中的规律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只是要避免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这些活动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了,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去发展自我,但是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几率较小,毕竟24小时全陪,谁受得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9 13:30
dyly+2006-01-06 10:11-->引用:dyly @ 2006-01-06 10:11 我想这里指的人为的系统的安排主要是为了针对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人为的是人们为了某种目标有意识的安排和计划,父母上班的分离和断乳都是生活中的常事,而每天多次系统的定点的闪卡是人为有意识的。
所有的认为是教育的教育都是人为的。而这种人为的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寓教于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生活中的事情,连老天爷的事情都有人为的成份在内,我们身边的环境就更难去分清孰是人为,孰是自然的了。如果真是追求自然,那就又要回去咱们开的那一楼所谓的有为的教育与无为的教育的讨论了。那楼里有了个结论,无论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连把一出生的婴儿就放在一个白色的盒子里,连那盒子都还是人为的呢!因此,您从人为与自然的分别角度去证明杜曼的缺点,说不通的。
dyly+2006-01-06 10:11-->引用:dyly @ 2006-01-06 10:11 但是3岁以下的孩子是以感知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文字的世界需要的是想象,他们对所看到的书里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孩子必须在大脑里先大量的存储这个世界万物的直观形象,通过感知摸,闻,看听来认识每一个事物成为一个“数据库“,然后当看到书里的故事:大象迈着步子,孩子才能明白和真正的感受,否则这个“数据库“的基础就没有,看到文字时他的大脑调动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可能激发他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因为这个数据库小的孩子的大脑的脑细胞链接是少的没有那么复杂的。而众所周知,孩子的脑细胞越复杂链接越多孩子越有潜力。
其实您这一段与您下面的那一段是矛盾的,不知您发现了没有。您下面说,“他们即使生病了躺在那里不能起来,眼睛也不停的在观察。”也就是说明了孩子的信息来源是丰富的,即使是无所事事也是在进行信息的积累。既然如此,这些积累的信息就可以参成为孩子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因此就用不着为孩子如何去理解书本去担心,也不用担心看书会挡住孩子获取信息的机会和通道。孩子是怎样思维的,这仍然是个迷,但种种发现已令我们知道孩子的大脑运作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文字在我们的理解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对孩子是否是这样呢?孩子是怎样理解了文字,或者是理解了周围的事物,对这些我们其实都没有十成的定论。
dyly+2006-01-06 10:11-->引用:dyly @ 2006-01-06 10:11 3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可能在看电视和闲着,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触摸敲打任何一样东西,不停的搞破坏,爬上爬下体会高度,左右跑动体会空间感,一个人玩要学会自己快乐的玩什么,有小朋友他们要学会怎么和小朋友玩,竞争,博得大人的喜爱......他们即使生病了躺在那里不能起来,眼睛也不停的在观察。这些对成人来说好像是无聊,可是那是孩子们最必须满足的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象学校里一样让孩子们定时闪卡看书,定时做游戏,定时跳舞...这个大家觉得好像孩子有事做,实际这才是人为的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这个您讲的就比较离谱了。三岁以下看电视的情况您可以在论坛作个调查。“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触摸敲打任何一样东西,不停的搞破坏,爬上爬下体会高度,左右跑动体会空间感。。。。。。”按您这个逻辑,处于任何一个环境中的孩子都能获得长足的学习、发展能力的机会,因为他们似乎总能“闲不住”地去寻找这些机会。但是,到底是否在任何环境中,孩子都能找到足够的、合适的发展机会呢?其实,种种问题,根源只在于一个,您还没有清楚地认识杜曼。在这里的文字里,你把杜曼想象成定时定点的,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的一个严密苛刻的体系。也许你之前就是这样操作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肯定不是杜曼。其实,如果抛开家长准备材料的辛苦,抛开家长对杜曼若有若无间构造的神话的一种期待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不是把孩子强按在位子上来闪卡,如果家长不是象完成销售指标一样惦记着一天闪了几次卡。。。。。。杜曼其实是很朴实的一个东西。其动作力度、幅度远远没有其它一些教育方法大!杜曼只是利用孩子回眸的那一瞬间的学习,杜曼只是利用孩子有兴趣盎然的那几十秒内的学习。除此外,孩子仍然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时间去玩、去睡、去吃。如果没有这个,就宁可不杜曼。如果不看家长背后的努力,我根本找不到从方法上还能比杜曼更轻描淡写的方法。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9 18:04
对一天十来秒,或者几十秒、几分钟的教育法,似乎用不着这么费力地去论证其好坏。因为这么轻松的方法能否有效果才是值得怀疑的。杜曼的问题讨论关键点还是在于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但您的前提已经定下了,您认为杜曼这种方法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您是担心这种效果的负作用。
作者: iwp2004    时间: 2006-1-10 11:29
我怎么听着象蒙杜之争?关于闪卡这一个现象,我是这么看的:如果大人主动要让小小孩被动记住某些东西,合理闪卡肯定是有效果的,我一点都不怀疑;倘若,让小小孩自由翻阅卡片,孩子自己有更大的自主和兴趣,就看家长的取舍了。重申一下:这种取舍只发生在闪卡这一瞬间。可我是典型的自由派,主观上一秒钟也不愿意牺牲孩子的自主权力,只好由她自己翻去了,现在,我孩子和我一起看书,都是她翻,我翻着念她不干,总要捣乱,而我也很享受这一点。
作者: lucy_mommy    时间: 2006-1-10 16:35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同意</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awnch</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对</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yly</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说法,建议的</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yly</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去读一下</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原著。</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另外,觉得你这个楼的标题好像又要坑了那个香港教授,只是你和他聊天说说</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就变成了他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了,如果一个教授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几句吧!我怀疑那个香港教授对</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了解可能就是你介绍给他的,而不是他自己阅读了</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原著。</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每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从事脑伤研究的人认为好多人都有脑损伤,一个从事心理障碍研究的人认为好多人都有心理障碍……</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1 12:25
lucy_mommy+2006-01-10 16:35-->引用:lucy_mommy @ 2006-01-10 16:35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同意</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awnch</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对</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yly</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说法,建议的</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yly</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去读一下</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原著。</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另外,觉得你这个楼的标题好像又要坑了那个香港教授,只是你和他聊天说说</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就变成了他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了,如果一个教授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几句吧!我怀疑那个香港教授对</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的了解可能就是你介绍给他的,而不是他自己阅读了</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dom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原著。</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每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从事脑伤研究的人认为好多人都有脑损伤,一个从事心理障碍研究的人认为好多人都有心理障碍……</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你对我的见解哪点有疑问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完全针对的说出你自己的观点,非常喜欢这种讨论,但是请最好不要用这样的语气。这样我感觉是怀疑我写此文的用意,非常不舒服。我只是读过doman的中文版原著,梁教授肯定没有读过。但是对搞肉食检验的人,你告诉他肉的症状,他就可以判断这个肉是不是可能有问题,出于对孩子负责,告诉大家这个肉的问题可能在哪里。结果你吃不吃这个肉,他不会反对的。这也是这篇文章不愿意贴到doman大家谈里的原因,不愿意引起许多无谓的争执和伤感情的讨论。我也不会和我认识的朋友去面对面讨论,只会告诉他也许可以看看这些不同的心理学家的意见做做参考。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1 12:29
dawnch+2006-01-09 18:04-->引用:dawnch @ 2006-01-09 18:04 对一天十来秒,或者几十秒、几分钟的教育法,似乎用不着这么费力地去论证其好坏。因为这么轻松的方法能否有效果才是值得怀疑的。杜曼的问题讨论关键点还是在于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但您的前提已经定下了,您认为杜曼这种方法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您是担心这种效果的负作用。
用这种方法因为有其好的方面,所以家长才会很容易就喜欢,包括我自己。但是doman和其他人没有人告诉我们坏的方面,我只是把我找到的关于坏的方面的可能的信息告诉大家。至于说哪些是科学的,只能大家自己判断了。
作者: 牛小乖的妈妈    时间: 2006-1-11 14:42
Dyly你好我好久没有上来啦,今天进来看到了你的这个帖子.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从牛牛9个多月的时候开始给他闪点卡,刚开始他也挺感兴趣,但是过了十来天,他就厌烦了,讨厌看见我拿着这些卡来缠着他.而我不断地检讨自己的操作技巧是不是有问题.在不断改进技巧之后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于是就停下来了,因为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孩子根本不喜欢.牛牛现在刚刚1岁,我买来很大块的积木,我好希望他开始玩积木,因为以前有一位搞教育的朋友告诉过我,积木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非常有效,远胜过其他的玩具.可是我发现牛牛就是不爱玩积木.他老是象发脾气一样地把积木块扔得远远的.我反省自己,发现是我的急切心情迫到孩子了.我每次和他一起坐到游戏毯上,我总是会把积木拿出来,哄他来搭积木.他不喜欢我每次都这样安排他,所以会不高兴.孩子虽然小,但是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天生爱自由,不喜欢被限制,被控制.牛牛6个月才翻身,算很晚的了.当时我非常着急,不仅我急了,6个月儿保的时候,连医生都担心他是不是发育迟缓,半岁不翻身的宝宝太少了.我现在回忆起来是不是当时我的那种着急的心情迫到他了,所以他不愿翻身,他觉得妈妈太想他翻了,不信任他的能力,所以他就是不翻.半岁过后他终于翻身了,我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同时在冥冥中,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被我迫到的心情, 在牛牛的爬行训练中,我虽然非常尽心地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但是我的心情真的是放松的,我这次发自内心地相信牛牛一定可以学会爬,只是早晚而已,我丝毫都不担心.即使当我们上课的亲子班上其他所有的孩子都学会爬了,我都没有着急过,我深信我的牛牛是聪明的,早一点或者晚一点这说明不了什么.牛牛在他8个多月的一天终于爬出了第一步.牛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看书,而希望培养他从小阅读的好习惯也是我一直在苦心经营的事情.所以啊,不是我们当父母的觉得什么好,就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常常是适得其反,孩子偏要和你对着干,除非是他自己感兴趣.当然,如果父母要来硬的,小孩子也就只有表面上屈服了.当然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坛子里恐怕是没有的,所以也就不要说了.我说了半天,反正从现在我的孩子看来,他知道他要什么,闪卡这个事情,零零星星地闪,他还有点兴趣,成天地追着他闪,他才不干呢.而且我这个当妈的,始终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自然,还是自然一点为妙.所以现在我也不DOMAN了,我更加惊异于孩子神奇的心理世界,超强的感知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所知太少了.造物神奇!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1 16:14
呵呵,真的高兴你有了这么多的领悟。小孩子的情绪是完全吸收妈妈的情绪再反射出来的。你体会的是完全对的。当你过于焦虑怀疑孩子的能力时,孩子也会怀疑自己,更不会去自发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家庭成员的性格好,不良情绪少,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也稳定,调节能力强。家长如果总是急迫的要求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压力,长期有这种压力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11 16:17
我们培养孩子不仅是认知能力,还有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可是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对认知注重的太多,而对另外两项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 黄金地主    时间: 2006-1-12 02:42
来这个论坛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说句实话,我也对杜曼怀疑过,因为我本人小时候就是那种时常从梦中遇见未来的人(受了客观原因刺激后20岁以后丧失了这个能力),我也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不再每天被梦所困扰。如果能利用好反而是不错的,可是需要心态上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不知道杜曼是否会对孩子有这种影响。我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从孩子10个月开始闪点,可是辛辛苦苦弄的点卡反而根本没有用上,只能用论坛上提供的软件闪,结果也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再也没有进行下去),顺其自然了。书是做了不少,基本上是指着给孩子看的。大道理也不太会说,感觉上只要孩子喜欢接受这种就进行下去,别太苛求。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6-1-20 09:10
谢谢楼主介绍这个贴子给我读,我正在矛盾与思考中,所以不做任何评价。我想问一下,你是不是那位曾经在摇篮网早教论坛上发过贴子说给女儿进行杜曼,5个月会做算术的那位心理学妈妈。
作者: jiahui    时间: 2006-1-20 11:30
似乎DOMAN的人都把DOMAN的书,原著奉为“圣旨“,我在别的地方经常看到”建议你看DOMAN原著“之类的,也自己也被质疑过。我看过一些DOMAN原著,看过一些英文的商业做DOMAN的网站,碰巧看了一个DOMAN的电视节目以后还看了很多对DOMAN的负面评价。我觉得,照理我们都应该以原著为研究的出发点,但由于商业的原因,我们接触原著之前和过程当中,常常会受到一种暗示,所以,看一些反面的东西是很能激发起我们的自主思考。DYLY做的事情很好,不要辩论,而把反面的观点亮出来,让后来的家长有个思考。我要说的是,西方研究讲究同等条件,也就是对研究对象有个CONTROL的问题,目前,你在网上的资料,(除了DOMAN和相关的有王婆嫌疑的)找不到在同等条件下,DOMAN孩子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强于没有DOMAN的孩子的结论;(在美国,DOMAN是非主流的,)反而你可以看到主流的研究团体对DOMAN的评价是一致的:没有证据表明。。。而且似乎也找不到上档次的研究团体去做这个跟踪研究,不屑?我是个很感性的妈妈,没有很多系统的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讲,一个药,被权威,负责任的机构认定在某方面有疗效,但有些副作用,可以用在孩子身上,我一般会谨慎使用;一个教学方法,只有在被较多权威机构认定对提高孩子的某方面能力有用,副作用已知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我选择。
作者: dyly    时间: 2006-1-20 13:37
君涵妈妈+2006-01-20 09:10-->引用:君涵妈妈 @ 2006-01-20 09:10 谢谢楼主介绍这个贴子给我读,我正在矛盾与思考中,所以不做任何评价。我想问一下,你是不是那位曾经在摇篮网早教论坛上发过贴子说给女儿进行杜曼,5个月会做算术的那位心理学妈妈。
我在摇篮网注册名好像是阅阅妈,发过一些阅阅日记,那一段时间刚好给阅阅用doman的方法,为此小巫也建议我最好不要建议其他家长也用这种方法。我的用意当然不是这个。那段时间回答过一些妈妈的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后来太忙就没有再上去了。
作者: smilefo    时间: 2006-12-29 17:16
杜曼和七田真有很多神奇的例子,譬如同同妈、rainbow、田田妈等等,她们的孩子似乎都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甚至可能比未杜曼的孩子更健全,暂时未发现有什么副作用,也因为有这样的例子,才吸引这里的妈妈们很想多了解杜曼并实施杜曼,我自己也不能幸免。但是dyly版主的文章使我们想得更深入、更全面,所以非常感谢dyly版主理性的分析,也喜欢版主冷静、平和、宽容的态度。来论坛这么久才看到迪西之家,以后会继续关注。
作者: dyly    时间: 2007-1-4 02:06
时间真是神奇呀,竟然已经一年过去了。现在再看看这贴,很有意思。我的女儿也已经2岁了,俨然一个小大人了......
作者: chrisbt    时间: 2007-1-8 11:35
too many 心理学家
too many opinion
I don't believe them now.
作者: 可爱虫    时间: 2007-1-11 12:07
蒙氏和杜曼都读过,爱和自由、七田真也有一些了解,每一次刚接触时,都逛热过,又有过短时的迷茫,但我坚信,早教的是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一种能力(分析、判断、思维、想象等)。只要孩子有了生活的能力、语言表达、生活常识就可以了,关于读书、识字、学数学、及常识,这些是学校的任务和将来孩子的一个长时期的积累,家长不要过于功利,非要孩子什么都要比别人“早”。爱因坦还不其他有大成就的人慎至什么都比人晚,我还是比较信奉蒙氏,儿童是自我教育的,顺其自然。
作者: swanhu    时间: 2007-2-8 13:14
看到这么多的家长期待着一份好的方法或者是灵丹妙药使孩子能迅速的变成神童,我觉得很难过,其实任何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学校的教育怎么会让大家说得如此不堪。你们想过没有我们都是从大环境中走出来的。我觉得孩子的品质和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7-5-15 13:46
又读了一遍,从各位的讨论中受教受教了。
作者: 休闲雨    时间: 2007-5-18 15:53
我家宝宝5个半月,正准备开始domain的学数学点卡呢,看到这篇文章,困惑中。。。
作者: 易天妈妈    时间: 2007-5-19 04:18
其实dyly和doman不应该是矛盾的。
我感觉dyly本意旨在强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正在努力学习。

关于杜曼,老虫的观点我很赞同。

“这点我也赞同,但是3岁以下的孩子是以感知感觉来认识世界的,文字的世界需要的是想象,他们对所看到的书里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孩子必须在大脑里先大量的存储这个世界万物的直观形象,通过感知摸,闻,看听来认识每一个事物成为一个“数据库“,然后当看到书里的故事:大象迈着步子,孩子才能明白和真正的感受,否则这个“数据库“的基础就没有,看到文字时他的大脑调动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可能激发他更大范围的求知欲。因为这个数据库小的孩子的大脑的脑细胞链接是少的没有那么复杂的。而众所周知,孩子的脑细胞越复杂链接越多孩子越有潜力。"          引用dyly的话。

其实闪卡是把语言和文字对上号,dyly说文字的世界需要的是想象,其实语言比文字更抽象。蒙氏强调当孩子正在对什么感兴趣或很有感受的时候应该告诉他这是什么,给他清晰正确的概念。杜曼其实加了一项,把文字也让孩子知道。 当然闪卡的很多内容孩子没有机会或暂时没有机会亲临其境接触到感受到,但不代表他没有能力感受这些东西,我想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为人吧。比如孩子只看到过他所处城市的交通工具,再给他看他没见过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名称。他是理解的。假如以后他有机会看到了,呵呵,他的感受会比其他孩子更深。

总之,我感觉dyly和杜曼不矛盾,蒙和杜曼不矛盾。各有侧重,都重要。应该说心理健康、心智成熟更重要,再辅以杜曼更好。
作者: namc    时间: 2007-5-21 07:45
蒙氏和杜曼不矛盾,相反,我认为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展。我个人觉得,杜曼只是可行的教育手段之一,它的局限性在于儿童是被动接收,且主要通过视觉这个感觉器官。这对儿童发展而言,只能作为一个方面,他们同时需要主动地探知,需要动手,身体的全面参与,这是蒙氏地可贵之处之一。
作者: 蜗牛羊    时间: 2007-7-15 17:08
感谢各位学习中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23 13:39
原帖由 dyly 于 2005-12-29 12:12 发表
这也是女人为什么对男人这么痴情依恋,而男人因为大脑里没有这样分泌快乐激素,所以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原因。大自然为了物种的延续,当初就已经设计安排好了。.


呵呵。。。这个“男人”如果泛指,我没有意见。。。男人对女人也一样痴情依恋。。
如果特指,保留意见。。我们这儿刚刚有一对离了,难道没有分泌快乐激素?
作者: 饭团妈    时间: 2008-1-26 15:56
学习了,我可这样理解吗,其实要全面发展,杜曼只是着重一个或几个方面了,
但是作为我们家长应该考虑到孩子全面的素质!
作者: yanjiang    时间: 2008-1-29 03:13
可以说说是哪三个问题吗?我是刚接触doman,正迷茫呢。邮箱:zhihua_jiang@hotmail.com. 多谢了。
作者: 王陪王陪    时间: 2008-2-5 03:52

作者: 喜笑颜开    时间: 2008-2-6 22:01
:o :o
作者: lareina0000    时间: 2008-3-11 16:39
最近刚刚来到这个论坛,今天才进入迪西之家。进入迪西之家前我都被一种恐惧感笼罩着,因为大家都在大谈特谈杜曼七田真,而没有关于孩子的情绪和各项身体能力等的关注分析。那些超级的右脑开发和孩子情绪体能之间的关系是我特别想知道想搞清楚的。佩服dyly!!
作者: 飞花点翠    时间: 2008-4-1 15:52
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希望孩子能心理健康,勇于交往,自信。
作者: papepopo99    时间: 2008-5-16 13:24
撇开复杂的脑研究专业术语,我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第一,  人为干预安排的环境剥夺了孩子的大脑适应环境的能力。”
文章提到的人为干预安排没道理,原本孩子就是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大脑才会发育,如果任其不管,不多和他说话,不多给看东西,才会变呆呆傻傻的。大脑的细胞和突触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刺激才会生长。大家都知道,小孩如果一生下来有白内障的话是需要马上手术治疗的,如果晚了,即使治疗好也永远看不到了,这是因为一开始的神经细胞没有接受到刺激,无法做到突出直接的联系造成的。科学家做过实验,把刚生下的小猫一直眼睛蒙住不给看东西,三个月后放开布条,那只眼睛永远无法看到了。其实也就是说刺激带来大脑的发育,刺激越多,脑袋越聪明。人为给孩子安排更多的活动,孩子更聪明。
楼主提到他的孩子阅阅,我觉得个体现象。而更多在doman实验中心的孩子都做的相当棒,而且社会上也并没有长大后的负面消息。我觉得这件事是可以被认作为有临床实例的。
“被动刺激” 的问题。何为”被动刺激“,如果是闪卡是被动刺激的话,孩子一生下来,看到的所有事物,和爸爸妈妈给宝贝看的图画,玩具都成了被动刺激了。包括前几楼的同学说到的孩子看广告都是大量的被动自己.这个概念太模糊,不能说明问题。
还有,闪卡不光是视觉刺激,还有父母大声念出的数字等等声音信息呢.

”第二:是对孩子的情绪的不利影响。“
我相信,情商肯定比智商要来的更重要。文章说的就是情商将被影响,这点我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只是我觉得文章提到智商方面特别优秀的孩子,其行为方面就会古怪,社交能力会受到影响,这点实在太直观,而且也没有说出原因,这判断似乎太主观臆测,不科学。

”第三,  过早的阅读进入书的世界,妨碍了孩子探索周围现实生活和世界的兴趣和时间。“
这一点我觉得是楼住所有观点中最错误的一点了。纵观从过去到现代的早教成功实例,包括著名的《卡尔威特》和《斯托夫人》,都频繁和肯定的提到和证明了,孩子早阅读有多么的重要,这点都不需要多说的,可以被举证的例子无数无数多。楼主提到身边的心理学家也不赞同过早给孩子这样的刺激.我也与身边的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者交流过早教的问题,正是她们再三关照我,早早阅读早早认字的重要性.这点我觉得冯德全的<阅读点燃智慧>中就阐述的不错.我觉得即使闪卡教学有其玄乎性而被否定掉,也决不能否定掉早早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也包括幼儿时期的无字阅读。)

第四:机会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风险大不大,看个人理解了:)

前面没仔细看,大家提到的帮派啊是指不同的早教系统?自怀孕起,各派早教胎教都去努力了解了一点点。蒙台梭利,七田真,doman,区幕洁,冯德全。胎教实例斯瑟蒂克,耳熟能详的早教典范卡尔威特,斯托夫人,这些全都认真看过了解过,非常孜孜不倦的说:p相对于现在流行的早教中心所做的和区幕洁的万婴跟踪来比较,七田和doman所提出的EPS综合训练和闪卡等确实听上去玄乎.我的方式是,除了较为被大家认识和实施的普通早教方式我也比较乐于尝试这些。
在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速记能力的训练,就是等同于“照相式记忆”的训练,也很早就了解“人类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以下”,也听说过右脑的能力,所以我不但比较相信这些,也曾自发性的想象过,然后才接触到那些书籍的。我不愿意放弃这些尝试,觉得有意思而有意义,我觉得放弃才是冒风险呢。最多我怀疑一下自己的教学效果,不过会伤害孩子的大脑不太能苟同。除了七田和doman的,其实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于孩子的玩耍,亲子,念念儿歌,帮助他发展该有的婴儿技能与照料他的起居上呀
其实蒙台梭利著名的胎教方法里也有闪卡一项。而doman的闪卡教育提出也不下十多年了,似乎是没有听说过孩子被教坏脑袋的。我觉得即某一个进行doman式训练的孩子反应不是很良好,原因可能有很多,不该单纯怪在doman的教育方法上,因为就如有个同学所说,她的孩子就没有出现那样的问题呀.
其实大家不用把闪卡和那些方法看的过于严重,我们既不急功近利的将希望寄托于孩子成为天才上,每天又只进行几分钟,而大量的时间要花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怎可能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我现在闪卡和仍旧天天坚持花个几分钟轻松的做一下,(识字更加认真一些,因为我非常相信早期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大家可看一下<朗读手册>这本书)

不一样的声音和看法是好的现象和代表,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避免孩子受伤害,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给孩子做早教,我的方法就是综合所有了解过的早教派系(暂且就冠个派系吧:))有机的将之结合,力所能及的去做,另外牢记将情商教育放在智商培养之上,和孩子一起长大!
作者: 丸子妈妈    时间: 2008-6-11 13:42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63071
发个链接,是个家长对多曼的理解,有些认同
我觉得养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顺其自然,有空多陪陪孩子玩玩.多曼的方法我也用过,可孩子就是不感兴趣,也就不要一根筋到底了,多和孩子在一起享受美好甜蜜的亲子时光,三岁前孩子有好的情绪是我更重视的.
作者: 戈戈    时间: 2008-8-25 15:25
大家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热忱之心。出发点都差不多,就是方法不同而已。只要适合自己宝宝的就是好方法。
作者: byc-sap    时间: 2008-12-25 13:01
 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作者: fionking    时间: 2009-4-6 22:10
我已经 停止DOMAN 了,因为那个闪卡的频率把我吓坏了,我不愿意拿宝宝做实验品。
作者: richm    时间: 2009-8-7 08:46
教育的理论太多了,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
作者: selinamama    时间: 2009-9-1 11:10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作者: 宏观分析    时间: 2009-9-7 12:56
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啊?
作者: 春天的声音    时间: 2009-10-8 12:32
长见识,分享中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09-11-1 00:23
说的好啊。支持,楼主在走另外一个极端,连早期阅读都否定掉了。哈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