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打印本页]

作者: xinshiye718    时间: 2005-12-12 09:17
标题: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B><green>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 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

  [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许会是如“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观念,而这些观念对不对则需要我们去反思。

  我们都知道,要想驾驶车辆,尚需要到驾校学习三个月并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人父母,“驾驶”着家庭之舟远航恐怕不是三个月能学会的。何况连婚检都懒得做的现代人,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三个月的专业培训,便糊里糊涂地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

  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这可是《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 父母不进步,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

  张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

  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3 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的失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一个谦和的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不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 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5 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

  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残疾人舟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6 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

  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能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7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8 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此帖由 xinshiye718 在 2005-12-12 09:23 进行编辑...
作者: yaijn    时间: 2005-12-12 16:31
说的好.现在的家长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不努力.反倒越让孩子努力.而且越是这样的家长.月无聊,月没水平.苦的是孩子
作者: jywxsh    时间: 2005-12-16 13:38
好!认真学习一下。
作者: jllwils2005    时间: 2006-1-12 11:33
谢谢好帖子,希望做父母能坚持.已经保存了
作者: 逗逗12345    时间: 2006-1-12 12:09
呵呵,道理谁都懂,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各有千秋了!
作者: oldk765    时间: 2006-1-14 11:55
逗逗12345+2006-01-12 12:09-->引用:逗逗12345 @ 2006-01-12 12:09 呵呵,道理谁都懂,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各有千秋了!
确实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带情绪的做
作者: 小巧玲珑    时间: 2006-1-14 12:12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要努力
作者: 小巧玲珑    时间: 2006-1-14 12:12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要努力
作者: 双双妈    时间: 2006-1-14 13:53
的确,做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作者: 明天穿袈裟    时间: 2006-1-14 19:35
楼主这么强的帖子,肯定有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我一定不能让它沉下去,虽然我似乎都知道.
作者: double双    时间: 2006-1-16 13:00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cd">最有感触的是楼主这句话<font color="#ffa500"><u>:“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u> <font color="#c71585">做父母的应该有意识的远离这种误区<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laug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作者: harry    时间: 2006-1-20 13:07
说得好!顶!!
作者: xinshiye718    时间: 2006-1-26 01:28
自己顶一下
作者: doudoumm    时间: 2006-1-26 12:22
很值得顶!
作者: hsl100    时间: 2006-1-26 12:58
呵呵,听起来8错,就是行不通,我最讨厌的就是宁静致远
作者: ocean1119    时间: 2006-1-26 13:44
值得一顶。经常到网上来充实一下,也是不错的学习方法。感谢楼主!
作者: 阿惠    时间: 2006-1-27 11:13
应该常常来看看这个帖子,写得好,其实道理都懂,只是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轨道,看看楼主的文章又把自己拉回来了!
作者: 盈之妈妈    时间: 2006-1-29 15:04
说的有道理。顶!
作者: sdzc2008    时间: 2006-1-30 08: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风被沙吹    时间: 2006-1-30 12:45
说得很好呀,道理也明白,可怎么做起来就难呢.
作者: zwz8888    时间: 2006-2-2 10:28
好文章,学习中...
作者: 愉悦妈妈    时间: 2006-2-2 10:32
谢谢楼主,已经带回家了.
作者: zwz8888    时间: 2006-2-5 19:34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happyzxia    时间: 2006-2-9 16:59
多学习,监督自己和lg一起做得更好。
作者: wpopw    时间: 2006-2-9 19:59
引用:<<!--quote1-->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新颖而准确 此帖由 wpopw 在 2006-02-09 20:01 进行编辑...
作者: @pic    时间: 2006-2-10 11:46
我觉得最关键是父母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
作者: 小灰熊    时间: 2006-2-10 23:29
写得真好!
作者: fyzyjr    时间: 2006-2-11 16:33
与孩子一起学吧!!!既提高了自己又陪伴了孩子,何乐而不为??
作者: yflx2008    时间: 2006-2-11 21:41
逗逗12345+2006-01-12 12:09-->引用:逗逗12345 @ 2006-01-12 12:09 呵呵,道理谁都懂,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各有千秋了!

作者: hjq55555    时间: 2006-2-14 09:43
和孩子一起成长,加油!
作者: 笑妈妈    时间: 2006-2-14 09:48
不知有几个人能做到
作者: s4877    时间: 2006-2-15 13:56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zhaojia1011    时间: 2006-2-16 09:35
好!顶!
作者: a青青草    时间: 2006-2-16 22:36
说得真好,努力让自己做一个与孩子共同进步的家长。
作者: 周图    时间: 2006-2-16 22:44
说得真不错,学习中
作者: ccc9966    时间: 2006-2-17 20:53
好文章值得珍藏啊
作者: scjdxj    时间: 2006-2-18 13:28
常常来看看这个帖子,写得好.
作者: 明月照无眠    时间: 2006-2-18 16:59
父母与孩子讲平等,很难。。。。。。。。。。。。。。。
作者: sylsjw    时间: 2006-2-18 19:39
好贴子
作者: 星辰妈妈    时间: 2006-2-18 20:31
感受多多,有些道理,自己也明白,但是做起来不容易。不是不容易,最主要是不能坚持。经常看看,对照着,作父母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啊。
作者: longhw70    时间: 2006-2-18 21:40
写得不错,做来真难.
xinshiye718+2005-12-12 09:17-->引用:xinshiye718 @ 2005-12-12 09:17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 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   [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许会是如“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观念,而这些观念对不对则需要我们去反思。   我们都知道,要想驾驶车辆,尚需要到驾校学习三个月并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人父母,“驾驶”着家庭之舟远航恐怕不是三个月能学会的。何况连婚检都懒得做的现代人,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三个月的专业培训,便糊里糊涂地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   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这可是《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 父母不进步,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   张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   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3 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的失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一个谦和的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不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 把童年还给孩子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5 无限地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   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残疾人舟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6 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   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能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7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8 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作者: pywjx    时间: 2006-2-19 07:51
写的真好,说到心坎上了。
作者: superadam    时间: 2006-2-19 15:48
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谢谢楼主的好贴
作者: floodflood    时间: 2006-2-19 16:26
楼主你写的很棒<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agre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们也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人,其实从古到今父母教育孩子都是一个模式,好好读书,要求孩子一天都在书里面没有休息的时间觉得这样才是个好学生,所以现在孩子普遍都不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经常在想我的孩子以后应该怎么教育,是应该顺其发展还是该传统的教育,今天看了你的文章我大受启发,希望你以后能继续写出好的帖子
作者: 五彩晶莹    时间: 2006-2-20 09:35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写得好,很多自己不成功的父母把希望过高的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作者: 8899081    时间: 2006-2-20 11:29
道理虽然都懂,但经常看看会有更多的感想。
作者: jin123    时间: 2006-2-20 20:41
<font face="宋体">父母除了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外,应更多地从精神上关心、鼓励、引导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健康成长。<span lang="EN-US"></span>
作者: lyj25294    时间: 2006-2-21 07:51
好文章,应该和LG一起来看,他总是认为农村的小孩不强调教育,比城市的小孩更优秀,殊不知是一个环境的不同。
作者: zlyok    时间: 2006-2-21 14:13
没想到做家长有大文章
作者: gls998    时间: 2006-2-24 19:55
这贴子真是非常好!要经常读读,经常想想。。。。。。。。
作者: y999    时间: 2006-2-24 19:58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71649">和孩子一起成长,加油!</div>
作者: 柳叶紫苑    时间: 2006-2-26 12:50
育人先育己
作者: 晴与蓝    时间: 2006-2-27 23:42
我得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好孩子.
作者: wqiusun    时间: 2006-3-2 10:55
后悔没早点到这个网站来啊!
作者: aqswr_0001    时间: 2006-3-2 12:05
同意11楼,要做到真的难呀!
作者: rzqjmh    时间: 2006-3-2 14:1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朱朱妈    时间: 2006-3-3 20:32
好文章,值得好好学学。
作者: xcahu226    时间: 2006-3-3 20:38
认真学习
作者: hnlyzqf    时间: 2006-3-4 17:22
fyzyjr+2006-02-11 16:33-->引用:fyzyjr @ 2006-02-11 16:33 与孩子一起学吧!!!既提高了自己又陪伴了孩子,何乐而不为??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68833">与孩子一起学吧!!!既提高了自己又陪伴了孩子,何乐而不为??</div></td></tr></table>
作者: 李燕娥    时间: 2006-3-5 13:42
会说和会做是两码事.教育孩子的道理,我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可是实际操作起来真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现在都是一个孩子,都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小学校里上课.自己孩子该怎么样子来学习,不只是父母的一点认识就能解决的.学校的老师看中的还是分数.靠不好分数.你自己孩子就是班上的拖累,就是老师心中的坏孩子.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把你的孩子当作反面教材来给大家说.你自己还能坚持那种你认为很好的教育方法吗?在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你又坚持多长的时间?
作者: 羽仙    时间: 2006-3-5 13:47
在不断地学习.更正中进步,谢谢楼主的帖子。
作者: yzzglrm    时间: 2006-3-6 09:39
有道理!!!
作者: 梦雪    时间: 2006-3-6 22: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菲儿妈妈    时间: 2006-3-7 13:38
谢谢分享。每个家长都要好好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作者: 小笨熊    时间: 2006-3-7 16:31
学习中
作者: dwj    时间: 2006-3-7 16:45
教育孩子实际是考验家长的毅力和耐心
作者: 无名士    时间: 2006-3-14 10:32
内容值得学习,实际运用就要靠家长了,可家长也不是个神啊,不能保证所做所说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的.因为有一种可以认定是好学生的标准,所以家长就要求孩子朝那个标准努力,也成为好学生.现在有许多文章也在探讨如何成为好家长,所以家长就要朝着好家长的方向努力,一个样.学生累,家长也累.回头想想,当初家长们没生孩子前,是不是就打算生个被某个标准衡量出的好孩子呢,是不是自己也打算成为被人肯定地某种好家长呢.没有吧.可现在家长们是绞尽脑汁地要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把自己培养成好家长.累就是很正常的事了.我们可以有一颗平常心吗?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种完美的标准来追求,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也和应试教育有些象吗?有此功利了吗?家长真的能心平气和的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吗?想想吧!
作者: wjx871    时间: 2006-3-15 12:58
看了楼主的帖子,想法和感慨很多,就自己身边的事说说,我孩子最近考试得分是不及格,才二年级,考试第二天,有些同学的家长就私下在议论这事,其中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你孩子成绩挺好,不会弄错吧。我说,没错,是58分,旁边很多家长的目光直视过来,我没有觉得丢人,因为孩子不是不会,是老师的方法有问题,没有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背课文从来就一遍通过,听写也没错,课堂作业也经常是优,都是自己做的,试卷我看了看,大多数空着,做的都对。我也没骂也没打,就问,为什么空这么多,孩子回答,我不知该咋填,孩子的想法很天真,比如昨天同学们在干(****)。孩子认为我没有看见或不知道就不填,这难道错了吗?这是一种求实的精神。还有宁静致远我家就是典型,没事三人在家肯定看书最多,所以孩子从小到大就自己看书,只有我们叫他别看了,出去多运动。习惯是家长的榜样作用。
作者: 月光    时间: 2006-3-15 13:31
谢谢楼主,收藏了
作者: 翱翔之龙    时间: 2006-3-19 21:33
@pic+2006-02-10 11:46-->引用pic @ 2006-02-10 11:46 我觉得最关键是父母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
同意,顶一下楼主。
作者: bluesea    时间: 2006-3-20 12:36
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努力!!1
作者: 漫天飞雪    时间: 2006-3-20 14:18
好文章,和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 carlalci    时间: 2006-3-20 16:44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作者: lazarus    时间: 2006-3-20 21:34
都是大道理,急要方法,具体的方法
作者: baoyinghao    时间: 2006-3-23 12:51
对啊,做父母的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你做父母的那一天起,你就与以前不同了。
作者: 杨柳    时间: 2006-3-23 16:26
讲得很好,学习中。
作者: 5斤6两    时间: 2006-3-24 08:49
痛定思痛,感受多多。
作者: 皮皮的妈妈    时间: 2006-3-24 09:19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leep.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好方法,好理念,带回家给孩子他爸好好看看。我也认为,与孩子一同成长,才是育儿的真正乐趣!
作者: denxiy    时间: 2006-3-24 09:34
oldk765+2006-01-14 11:55-->引用ldk765 @ 2006-01-14 11:55 确实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带情绪的做

作者: teachershen    时间: 2006-3-29 23:16
说的不错.的确是不容易做好的地方.顶一下!
作者: double双    时间: 2006-3-31 18:55
好贴
作者: doctor2222    时间: 2006-3-31 20:24
很好的帖子,支持一下,!
作者: zhujielsw    时间: 2006-4-2 00:26
<font color="#ff0000" size="5">说得到是很有道理,可是实际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很难不带情绪的。
作者: wilwilson    时间: 2006-4-3 13:19
深受启发
作者: 凡儿    时间: 2006-4-7 09:22
好帖子,我也来顶一下,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王淑兰    时间: 2006-4-11 11:13
版主说得有道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作者: fengying_cq    时间: 2006-4-12 18:04
说的太好了!
作者: flowersun    时间: 2006-4-13 09:40
看来,现在的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耶。不错,很有感触。
作者: meihe0308    时间: 2006-4-13 11:00
写的太好了!谢谢楼主!其实我和LG一直有意识地象楼主所写的那样做的,只是孩子还小,2岁8个月,象写日记之类的还不能实施,但在她长大以后,我就会这样做,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和提醒!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你一样能做到的!或者循序渐进地去改进自己,开始了就不晚。与孩子一起成长!顶!
作者: wmywll    时间: 2006-4-13 15:27
说得很好,顶顶
作者: hnjn6688    时间: 2006-4-14 07:43
谢谢,还要努力学习
作者: lumcason    时间: 2006-4-14 09:28
顶就一个字!
作者: dqq    时间: 2006-4-14 10:36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62116">谢谢楼主<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62116"></div></div>
作者: cyl725    时间: 2006-4-14 13:32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要努力不断地学习如何做好父母
作者: cwbb    时间: 2006-4-16 21:12
贵在坚持不懈,努力吧!
作者: 牵牵妈妈    时间: 2006-4-19 15:31
说的是有道理,但是同现在的教育政策相抵触,好象行不太通!做家长的也很苦恼呀!
作者: 嘟嘟他爸    时间: 2006-4-19 21:10
真受启发,谢谢。
作者: 关爱到极致    时间: 2006-4-19 21:56
道理是不错,就是具体实施起来太难.把握不好!
作者: yaojunyi    时间: 2006-4-20 10:41
好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啊,以后每年拿出一笔费用给宝宝买书,呵呵,现在是我给她买,以后就让她自己买
作者: fong_qj    时间: 2006-4-20 14:22
别人的孩子会这个那个的,你的孩子不会,你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家长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