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关于Angella当前的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1-29 20:02
标题: 关于Angella当前的学习
关于Angella当前的学习《现代私塾中的女儿》记录了女儿Angella的实际生活,此贴集中讲她的学习以及我辅导她的一些想法。请大家多批评。1 先讲她的中文学习。认真教她中文是在英文学习之后(开始于四岁),而且一直处于比英文用时较少的状态。先是诵读一阵《三字经》,认了一些方块字,接着是诵读《论语》,并附之以鲁迅的短文和一些古诗词。这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比较难的东西,孩子会不会因为觉得那难而失去兴趣呢?我想肯定有很多人会这样问。但女儿,也包括一些差不多同龄的其他孩子,都学得非常有乐趣,进展也很快。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我国传统私塾长期采用的方法,我称之为让孩子直接感受语言。既然是感受,“子曰诗云”和“青菜萝卜”,对孩子来说,差不多是一码事:至少都得从头来认读方块字,感受方块文字符号蕴含着的意思。但当孩子有了对文言的最初感受,达到的效果却远高于使用现在的小学生所学的课本。至少从结果来看,孩子可以在不用教的情况下,自己非常轻松地阅读白话文。在女儿独立阅读中文前,有一个过渡,即她很有意思地自学了汉语拼音。我给她买的一些少儿读物,经常会带有拼音。由于已先认读了一些中文字,尤其是通过英文的学习,感受到了西文的拼音规律,突然有一天自己对汉语的拼音感兴趣了,并借助这些拼音,能把不认识的字也读出来,搞懂了句子的意思。这一发现对于她不亚于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连续有好一阵,天天在捉摸汉语拼音,并很快全部学会。而且还带着Mandy一起学,很快,Mandy也学会了。接下来几个月,她天天要读带拼音的小人书,真正开始了独立的阅读。读到她觉得很精彩的故事,还忍不住要讲给我们听。这些大概是今年暑假前的情况。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1-29 20:51
接着,或许是因为认得的字越来越多,也或许是因为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没有拼音的书籍她也要看了。最近,她经常捧着的书是大本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她一个人可以静静的读上一两个小时。她还学者某个大姐姐的样子,时不时地把她认为是生疏的字、词,用特意买来的橘黄色彩笔画一下,以便查检字典。她看书的速度并不算快,而且她还要经常反复地看同一篇东西。学会了拼音后,她就饶有兴趣地开始翻检《新华字典》。我还给她买了一本有英文释义的《新华字典》,有时也见她在看英文对某个汉字的解释。最近,还一个劲的夸奖我给她新买的《现代汉语词典》非常好,能帮助她找到想要的词。我一再讲,我不主张教孩子那种大白话的东西,唯一的例外是鲁迅的文章。对此,有很多人质疑。有一位可爱的小朋友也在我的楼贴上,对此表示反对:‘我是语儿妈的女儿,我叫翩翩。我妈妈让我看了袁叔叔的文章,我觉得他的女儿太强了,我都忍不住叫她姐姐了。可是,袁叔叔的文章也有片面性。他好像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用他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的女儿也许比较聪明,可以这样教,但是别的孩子不一定觉得快乐。虽然他的女儿对问她是否快乐报以童稚的嘲笑。比如袁叔叔认为儿歌没有用,小孩子不用去学。我就不同意。很多儿歌的韵味和节奏很美,比如“天下黄河几道弯,几道窄来几道宽……”那一首就是。再说,为什么一定要有用啊,让孩子快乐不是也很好吗?’我回答:‘翩翩小朋友:你好!很高兴看到你提出的不同意见。在英语角,我就常常鼓励小朋友批评老师,只要是讲道理的就行。我主张教小朋友学中文应当把精力放在古汉语上,包括古诗词。古文有了基础,现代汉语就容易看懂,能看懂的东西,就自己看,不用老师教。至于儿歌,“韵味和节奏很美”,一看就明白,拿来把玩就成,更没必要刻意来学。小朋友的学习时间很宝贵,一定要学有用的东西,甚至最有用的东西。一些不一定有用、但好玩的东西,我不反对小朋友拿来玩一玩,但随意玩和认真学还是不同的。祝你玩得开心、学得认真!’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1-29 21:38
“玩得开心,学得认真。”这也是我对女儿的要求。我开始时主张用《古文观止》作中文的教材,不过要将原书的编次打乱,重新安排,以便教学。而且,时不时还要从唐诗宋词中另选些东西来读。因此,有点不便。后来看到原建平编著的《文言文全解》初高中各一本,觉得选得很不错,还附有练习,译、注、讲解,用起来颇为方便,于是就改用了她的书。这套书实际上就是把初、高中课本中的文言部分抽出来单独汇编成书。这倒无形中成了我与学校教育“接轨”了。想到此,自己也想笑。不过这的确是女儿要认真学的教材。此外,我偶尔也会拿个什么东西,让女儿读一读,那多半是属于“玩”之类的。比如有一套邓捷主编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共六本,每年级一本。现在女儿就那它来自己玩,而且玩得很开心。时有不会做的练习,她也会来问我一下,我便帮她一下。因为是让她玩的书,所以就充分让她自己发挥,也不规定她进度。此帖由 huge57 在 2005-12-02 15:58 进行编辑...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1-29 21:54
我理解袁先生的一些选择教材的方法是这样:自己心中有个主见,然后看到符合这个主见的东西就拿来用,而且可以自己裁剪。这常常会使一些不了解这个主见的人产生误解。因为看到书是“高中。。。。”或“小学。。。”就以为是故意要让孩子在5岁的时候就拔苗助长到初中或高中。这真的是一种误解。真的,不是一个拿着菜谱的人一定是要学烹饪,可能他看中的是那书上鲜艳的色彩(举例子),所以如果要了解这个小女孩的教育的全貌,真的是应该把这位爸爸的一系列文章、特别是详细说明自己理念的文章好好看看。
作者: dyly    时间: 2005-11-30 14:16
同意同意!!!我们有时候其实不是真的在意别人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我们在意的是要表达(或者说这样的表达才能有自信)自己新鲜的观点,渊博的知识 或者说不管怎样都认为不同于别人才能显现我们多么强。而这点很少有人能清醒地认识到和勇敢的承认。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1 01:19
教小孩子读文言,先是让其跟着指读,然后讲解大意,再就选些字来重点讲。无论讲大意还是讲解文字,都追求小孩子有趣和爱听为主,当然也找机会引伸出去,尽量让小孩子多了解一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也让女儿动动手,抄抄文章或生字。不要指望小孩子一步到位,只要每次学习都有收获就成。我不主张拿背诵作为一种考核的目标,当然读多了,小孩子有时会自然成诵,这也很好。我就发现,她喜欢的篇章,很多能背出来,尽管我没这个要求。多次反复,对小孩子是很有效的方法,越熟,小孩子就越喜爱,理解也就会逐步深化。熟悉、理解、喜爱,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爱好。比如我女儿对曹操的诗、苏东坡的词,就情有独钟。诵读《宋定伯捉鬼》,她声情并茂,自觉非常有趣。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1 21:37
我领着女儿感受文言,大概注意三个步骤,首先是朦胧性的,再次是整体大意性的,最后是具体细节性的。这一感受过程结束后,就要启发孩子自己去联想,甚或举一反三地思悟了。联想和思悟,就是将文字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用文言来训练思维有其妙处,就是要把握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让孩子自己去思悟。把什么都讲清了,坐实了,孩子也就没得可想了。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2 22:23
教授小孩子学习文言,当然有相当的难度。但惟其如此,才具有价值,引领孩子越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既培养了孩子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又锻炼出孩子自学白话文的能力,更熏陶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情趣,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2-5 22:56
小孩子学文言,契机很重要。田田的文言就起始于黔之驴。对于特别小的小孩,我发现她根本无所谓白话和文言,一定的语境下,我第一次给她这个故事就用了文言,她就把这个结合在一起了,如今我说,虎见之,她立刻说:庞然大物也。而且手舞足蹈给你展示。真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就是相信人的领悟力。所以我相信Angella.此帖由 tiantian03 在 2005-12-06 00:20 进行编辑...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5 23:39
tiantian03+2005-12-05 22:56-->引用:tiantian03 @ 2005-12-05 22:56 小孩子学文言,契机很重要。田田的文言就起始于黔之驴。对于特别的小孩,我发现她根本无所谓白话和文言,一定的语境下,我第一次给她这个故事就用了文言,她就把这个结合在一起了,如今我说,虎见之,她立刻说:庞然大物也。而且手舞足蹈给你展示。真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就是相信人的领悟力。所以我相信Angella.
你说的锲机,确实非常重要。Angella喜爱各种动物,在读文言时,如涉及动物的篇章,她就特有兴趣。《黔之驴》她也很喜欢,此外,对韩愈的《马说》、《淮南子*塞翁失马》、《战国策*画蛇添足》等也爱读。她非常喜欢读《木兰诗》,也是因为最后两句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一回她还考人家如何来辨别兔子的雌雄。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2-6 00:25
孩子真是有共同的特点,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方面,所以前几天正好把成语故事里的一些田田感兴趣的摘出来,刚好也有上面的几个。有Angella在前面真是好,这样心里更加有底了。谢谢分享啊。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6 21:35
2 接着谈谈女儿数学的学习

我不主张太早地教孩子数学。

首先我认定早教应当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中心,而且这种思维训练对孩子来说,应具有较广自由度而不受严格约束的那种,需要启迪孩子联想和灵性感悟的那种。因此,不主张用逻辑性极强的数学来作早教的训练。当然,我不会排斥生活中孩子也能感觉到的与数学相关的常识。比如自然数的认识,日期、钟点等。也在女儿有兴趣的时候,讲点简单的四则运算。也让她感觉一下简易的几何图形,使她有形状的意识。到今年暑假前,女儿的数学感受也就大概如此。我想,我这样做的考虑,是有脑科学的研究作基础的:当孩子大脑发育大部分尚未完成时,过多的严格的逻辑思维,一般孩子是不具备的。

其次,从不少数学家的成才情况来看,大器晚成的不在少数。华罗庚就是著名的一例。华直到初中阶段才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数学的学习未必一定要赶早,在我看来,只有真正开始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时,孩子学习数学才能进入状态。

今年暑假后,我开始考虑应认真教孩子的数学了,因为她已满了六岁。

我仍不想采用学校的数学教科书,因为我觉得学校教科书有一个通病,经常割裂思维,而不是完整地顺着孩子的自然思维来处理教学内容。所以,我先用一根数轴,把正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一次性统一做一个介绍和对比,重点搞清楚正反方向、以及不同形式之间的互相转换,实则上就是给女儿输入了一幅数学语言的初步而又比较完整的图画。而在这幅比较完整的图画里,再用放大镜放大每一个局部,加以细化。这样她可学会用整体观来看待事物,而且用互相转化的思维来对待各个细节。这样的教法,一开始似乎比较累,但一旦形成概念,就一次性完成,而不用不断地让孩子去转换概念。教学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等孩子有了一些概念,就让她进入做题,遇到不明白的,再重点讲解,加深理解。在实际操作中,Angella直接从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练习题入手,目前已经一口气做到了三年级下的练习题。实际使用时间约四个月。这是第一个阶段。

明年起实施第二阶段,直接切入平面几何,想一口气教完中学的内容。第三阶段就是代数了。预计大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让女儿在数学上与初中生接轨。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7 21:10
教孩子学数学,主要的应是学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对概念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而不是只盯着知识点,用强化记忆的方式记住解题过程。我们现今的学校在应试指导下,讲究的是拿100分,来回重复地低档次训练做题,直到把孩子训练至麻木(十分熟练地拿100分),毫无思维的进取和乐趣。我曾测试过若干好学生,他们能做题,却不能从逻辑思维上真正理解。 将逻辑与数学紧密结合,作为思维训练就是很好的方式,我更希望能将辩证逻辑也融入进去,这样来学习数学,才是较高的境界。

作者: 砚儿    时间: 2005-12-8 22:40
huge57+2005-12-06 21:35-->引用:huge57 @ 2005-12-06 21:35 实则上就是给女儿输入了一幅数学语言的初步而又比较完整的图画。而在这幅比较完整的图画里,再用放大镜放大每一个局部,加以细化。这样她可学会用整体观来看待事物,而且用互相转化的思维来对待各个细节。
能具体把这个图你是怎么给女儿讲的描述一下吗?有时候真的是感觉自己在育儿的路上只见树,不见林啊!以后还要向您多请教.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9 12:48
在中国思维网上关于本贴的讨论——

依水佳人:

敬佩袁老师的教育创新.教育观念的革新这是对当前教育的一个挑战.

真不愧为博士,对孩子数学概念的形成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好。其实我觉得博士还可以融入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但不是机械的集合知识,而是比较趣味和生动的一些操作。目前的数学教育使许多的孩子不感兴趣,原因是让孩子做过多的训练习题和考试以100分来衡量有很大的关系。

刘阳:

同为博士,我支持袁兄革故鼎新,走出一条个性化路子来。大焕先生有何意见?

青铜骑士:

对学校教育体系也许是一种深刻的震撼和强大的冲击!

内蒙大草原:

可学会用整体观来看待事物,而且用互相转化的思维来对待各个细节。






是的。大局观很重要,也只有在对整体的合理把握下,才能发挥局部的优势。

很有创意,感觉应该能有所突破.

仁者:

楼主的"语文教学法"十分得法,您抓住了最关键的两点:

一,汉语教学的"字本位"原则.

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希望先生坚持十年,廿年------必有成果.

huge57:

谢诸位的捧场,在我看来,现在学校的教法,多半处于这样的状态:

语文——乱教

数学——死教

英文——傻教

政治——瞎教

。。。。。。

所以,应该认真地冲击一下,至于如何改善,我更希望于体制外的实验。
http://www.chinathink.org/forum/dispbbs...ID=83175&page=1

http://www.chinathink.org/forum/dispbbs...ID=83949&page=1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10 16:12
3 女儿的英语将继续推进

谈女儿学英语的,我写过好几个帖子,这里只报告一下近况。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她在协助我当老师;第二册现在跟着两个班学,一个到了二十多课,另一个到了六十多课。同时我要求她开始做第一册《练习册》的笔头练习。顺便说一下,我觉得这套书的练习册,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往往被一般学习者疏忽,但这却是一个不可原谅的疏忽。我会让她一册一册地做完这套练习。当第二册学完后,我也会为她开第三册。这套书会让她一直学下去,来回搞它几年。

同时,女儿也在学《PETS》一,也跟了两个班,一个到了第十八单元,另一个已初步过了一遍,正在开始复习,准备明年秋的考试。我也准备让她去考一下。另外,从本周起,女儿将跟《PETS》二的班听课。这个班本是针对高中生开的,可能对她较难,难点倒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很多知识她不具备。所以打算要给她开点小灶,有些东西只好单独给她做点辅导,让她先感受起来。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12-12 14:54
昨日星期天,我的第二个PETS二级的班开始上第一课,女儿也开始跟着这个班听课。为了让她能跟得上,事先给她先个别辅导了一下。因为这是个针对高二学生开的班,学习的进度不能太慢。从对话部分看,除了个别生词,她并不觉得难,但一进入课文(passage),她就感到了难度:一大堆的生词,而且又都较抽象。好在她有兴趣和耐心,能持续上完两小时的课。

今天一早,又让她复习一下昨日教的。看来,只要每天辅导一下,她应当能跟上高中生的节拍。想当初,她开始学《新感念英语》第二册的时候,也类似现在这样的情形。只要孩子不觉得勉强,我很乐意引领她去感受一个又一个的难度。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2-14 01:16
袁博士: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孩子语言能力的问题,就是认知的问题。不过孩子同时接触几种语言,特别是很小的时候,真的是能丰富她认知的经验。比方她不光知道地地道道的中国节日,而且圣诞节对于她来说也决不仅是一个词语,而是一系列感性的经验。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多给孩子画面的东西帮助她认知,在实际生活中不失时机的利用情境让她把课本上的一些内容联系起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现在看似有点难的东西,都会迎刃而解。关注!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2-14 01:21
对了,忘了问,目前Angella的日文进展怎样?
作者: imsistercat    时间: 2005-12-16 10:59
tiantian03+2005-12-14 01:21-->引用:tiantian03 @ 2005-12-14 01:21 对了,忘了问,目前Angella的日文进展怎样?

最近,读日语少了。因为很忙,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还有小朋友被Daddy赶走了,没有人陪我读了。另外,我觉得英语比日语更有兴趣。 :p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12-19 10:50
imsistercat+2005-12-16 10:59-->引用:imsistercat @ 2005-12-16 10:59 最近,读日语少了。因为很忙,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还有小朋友被Daddy赶走了,没有人陪我读了。另外,我觉得英语比日语更有兴趣。 <img src="http://www.etjy.com/editor/images/smiles/tongu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这个可能还是先入为主的问题。没关系吧,有时间听听日文歌什么的,反正悄悄和你讲啊:日文一半是汉字,17%的外来语主要是从英文来,所以学起来要容易一些。另外你爸爸平时和你用哪种语言最多?用日文吗?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6-1-19 15:13
今天一直在认真的看袁先生的帖。我儿子小您女儿弱三岁,有许多地方可以学习,借鉴。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您对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的看法,我也非常欣赏!真的是非常感谢袁先生能够把这些经验和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有您在前面走着,我们大家是有福了!您可千万不要“关起门来”教自己的孩子,那样,对我们大家才真的是损失呢!再次真诚的向您这位伟大而无私的父亲道谢!和您比起来,不合格的父亲真的是太多了!
作者: caren1112    时间: 2007-8-17 10:32
学习中,谢谢版主,我非常欣赏您的教学方案,您有QQ号吗?我的QQ号是:65581595,期待您的回复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