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
[打印本页]
作者:
寒风独立
时间:
2005-9-19 21:37
标题:
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
<p align="center">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
作者:孙娜 转贴自: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
问题的提出
自我赏识是幼儿对自己怀有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其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而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不仅是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新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一
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不仅要有赏识他的老师、赏识他的家长,赏识他的小伙伴,还要学会自我赏识。心
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赏识的强度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培
养、环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中班的孩子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常离不开他人的肯定
与赞扬,缺乏自我赏识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本身身心发展水
平较低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幼儿缺乏自信和勇气的情感的表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认真学习《新纲要》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让幼儿学会自我赏识”的教育
研究活动,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 研究对象:中(5)班30名幼儿
(二) 研究内容:1、在调查研究幼儿原有的水平基础上,研究制定培养幼儿自我赏识的目标,以确
定明确的方向和评价标准。
2、发掘影响幼儿自我赏识的相关因素,并从这几方面着手,设计和选择一些相应的教育活动,通过
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发展其体力、智力,促进心理和社会
化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培养幼儿学会自我赏识的目标
A等30% 乐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并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在各类活动中积极而自信,能主动与人
交往,能解决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备注:三个层次的目标确定,更有利于幼儿想最近发展区转化,
最终促进自我赏识水平的整体提高。(数据为原有水平)
B等31% 愿意在别人的面前表达自己的建议,参加活动大都较为积极,能主动参与并交往。
C等22% 喜欢合作,敢于在同伴面前表达建议,能独立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敢于与人交往。
实践与探索过程
幼儿自我赏识更多是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来进行的,因为在这一时期,随着幼儿大、小肌肉
群和骨骼逐渐发育完善及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我们能通
过一系列的谈话活动、文学欣赏、操作和游戏活动等来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长智慧技
能、获得成功的经验,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就着重从这几方面开展教育。
(一) 谈话的方式
给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用行动研究法,设计一些自信心培养的系列活动,让幼儿通过定期的谈
话活动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或反馈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积极、客观地认识
和评价自我与他人。
例如:全班围绕“今天我值日”的主题进行谈话,一方面让自信心较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优点和
成绩,使其能因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更加赏识自己,另一方面,让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也充分认识
到别人的长处,防止对自己过分赏识而造成自负。
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及各项活动中随时注意和孩子们进行亲切的个别交谈,特别是对于能力较偌,
家庭特殊性情孤僻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其感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自己的存在确确实实受到
了关注,并以此确定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和位置。
(二) 文学的方式
首先,采用故事的形式,使幼儿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
也让幼儿理解到只有懂得自我赏识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广,中外名著、科
学家的故事、动物故事……如:《乌龟和狐狸》、《聪明的小猴》、《牛顿的发明》等。其次,采用
幼儿感兴趣的创编诗歌及故事结尾的方法,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劳动,看到自己的才能而建立起自
信,从而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如:《会爆炸的苹果》、《萤火虫交朋友》等。
(三)、操作的方式
目的是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操作实践中增长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的经验,体验
操作的快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赏识。
首先,教师给幼儿准备教宽阔的场地和充足的材料,保证活动时间,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
由选择操作的内容,这是操作使活动有良好成绩的物质前提,如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区中自由地
剪、贴、画、捏搬、插、玩……在活动中引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
高。
其次,要注意提供活动的可参与性,避免幼儿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丧失自信;再次,当幼儿有困
难时,教师要适时地出现,有时可以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声夸张的赞叹,在幼儿
最需要赏识的时候出现,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四)、游戏的方式
游戏是较为普遍的方法,目的也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多种角色意识,增长合作、交往等方面的
社会经验与技能,并通过游戏来锻炼幼儿的体力、耐力、意志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个案的方式
教师在专门的活动中,有计划地记录个别幼儿的行为表现,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并对其前
后的行为表现进行纵向的观察和比较分析,找出哪怕是及其微小的一点变化,让其对自己的努力作出
肯定的评价,增强自我赏识的意识。
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那些能力教弱的孩子,让孩子在认识自己
“优势”的基础上,在温暖而亲切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赏识自己。
(六)、家园联系
目的是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
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
实践效果
我们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培养,中(5)半幼儿自我赏识的整体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从观察和测
试的情况来看,有6名能力较弱的幼儿情况大有改善。
实验效果对照表
A等 B C
原有水平 30% 48% 22%
现有水平 65% 31% 4%
A、B、C等具体标准见表一
表二
体会与思考
1、 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即“自我赏识”不仅适合幼儿教育,而且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上效果也
相当显著。
2、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坚持开展赏识教育,这不仅是教育方法问题,也是关系到教育者
儿童观和教育观的问题,应让家长也多方面地了解。
3、 “自我赏识”并不排除“挫折教育”,但要掌握好孩子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难度,要让孩子们
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解决问题的行为才是“最值得赏识”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