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不需要安慰
[打印本页]
作者:
不是非常可乐
时间:
2005-9-17 20:26
标题:
我不需要安慰
还有一个月就是我的宝贝女儿欣欣的生日了,然而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在她满四岁的那天该怎样告诉她她的妈妈已经不在了?
我的爱人因为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3周前住院接受化疗,2个星期后肺部感染了不知名的病毒,引起急性的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一周前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在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面前我强忍巨大的悲痛,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坚强的安慰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不幸的家庭继续勉强维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
经过几天的紧张的忙碌之后,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绪,觉得有必要做一些事情来尽可能的冲淡家中的这种悲伤的情绪,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去,活着的人不能整天都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那样对所有的人都不好,包括我们的后代。我还很年轻,可以比较清醒的面对这样大的变故,但是家中的父母们是不能再遭受这样的打击了。欣欣还不知道妈妈已经去了,每天都在家里嚷着要找妈妈,要妈妈回来,要妈妈说话(因为我带着她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对于快四岁的欣欣来讲她还不能理解)。我的父母听在耳朵里,难过在心上,而更难过的是我,不但要忍受着悲痛的煎熬,还要为老人们的伤心而难受。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想了好久,决定把欣欣放到一家条件尚可的幼儿园去全托,这样做一来减少了我父母的日常琐事,二来又可以让我父母不受到来自欣欣的言语方面的刺激,三来我可以比较放心的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可是我的这个想法刚向家人提出来,立刻遭到了父母们的反对——道理很简单,他们已经很孤单了,有个小孩在家里玩玩闹闹的看着心里也舒服些,再说放在幼儿园全托他们根本就不放心。
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了老人,我好象的确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把欣欣送到幼儿园全托,但是为了让欣欣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生活环境,我又不得不这么做。在生活中我一直是个很坚强也很乐观的人,我不需要安慰,但是我该怎样来安慰家里的老人?我又该怎样在欣欣四岁的生日那天来安慰她?此帖由 不是非常可乐 在 2005-09-17 20:41 进行编辑...
作者:
不是非常可乐
时间:
2005-9-17 22:33
请各位朋友提点宝贵的建议,我给大家鞠躬了!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5-9-18 09:04
看到了,不到说什么朋友,加油~~~
作者:
知心碗
时间:
2005-9-18 10:36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朋友,打起精神吧,儿童教育论坛 » 幸福之家 » 单亲乐园将成为另一个新家!
作者:
lshz00007
时间:
2005-9-18 13:25
一切顺其自然吧!不要想得太多。此帖由 lshz00007 在 2005-09-18 13:26 进行编辑...
作者:
lshz00007
时间:
2005-9-18 13:26
想得太多,反而是一种负担。
作者:
慰慰妈妈
时间:
2005-9-18 18:27
月圆人不圆,是很无奈。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坚强。来到这里,楼主以后就有了另一个家园,网上家园,精神家园。。。欢迎你,愿你从此不再孤单!关于是否把女儿送全托,我的建议是不要:1、孩子还小,需要经常见到亲人,这样会使她感到温暖和安全。没有了妈妈,已经很可怜,再强制她和爷爷奶奶分离,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三思啊。2、老人上了年纪,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伤可想而知,有孙女在身边,还可以有点慰藉。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大多数老人的心愿,送走了孩子,老人整日无事可做,伤心往事,想得更多。3、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理解什么是生离死别,确实难为了她,亲人远去,肯定需要时间来抚平心中的创伤,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楼主,都没必要强迫自己或别人把离去的亲人忘怀,勉强孩子不提不念,不是办法,孩子要妈妈,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妈妈最喜欢看宝宝跳舞,听宝宝唱歌,宝宝学一首新歌,等妈妈回来,唱给妈妈听,好吗?——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想办法在孩子哭闹时让她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减少对老人的影响,楼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时间长了,孩子长大了,自然明白妈妈永远不会回来了,相信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的经验也不是很多,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珍惜身边的亲人,保重自己的身体,楼主,珍重!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9-18 22:17
人和人的因缘,到底谁能够看清楚?有一次我和先生说,其实夫妻之间最后的结局不外乎两种,要么生离要么死别,他想想,说,真冷。可是细细想想,还有第三种结局吗?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想想聊斋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的因缘是几年几年,之后我就要怎样怎样”其实,未必都是妄语。)但是有个孩子在里边的时候,让一切都会成倍放大。因为疼孩子,能不疼不想那个最疼孩子的人吗?于是,越是看别人的妈妈,越想自己的孩子多么委屈,孩子越想妈妈,越是揪心的痛。看到这一点,就知道,孩子的快乐,是治愈这家庭伤痛的良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就像一趟车,有的人下车早一些,有的人下车晚一些,他们去换乘别的车。妈妈就是坐另外一趟车了,不过,她总归能看见你,如果你快快乐乐,妈妈就特别开心,妈妈不在身边,还有爸爸和爷爷、奶奶,大家爱你,你要特别坚强、特别快乐。(真的,死亡不是一个结束,这是我的看法,而且我并不觉得虚妄,不过在此不多谈。)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母亲过世会有影响,但是只要您以后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得很好,不会有太多问题。(这一点和离婚不同,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有时候要深很多,因为孩子看到至亲的两个人的反目。)给她保留妈妈的照片,给她讲妈妈以前多么爱她,都可以让她感受到母爱的存在。(当然要等您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做这些。)对于老人,像我前面说到的,痛,肯定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孩子快快乐乐,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他们的伤痛就会慢慢平复。一个小建议,就是让孩子开始一种乐器或是一种什么技能(比方英语啊什么的)的学习,这样家庭的注意力就会发生一些转移,孩子离开妈妈以后仍然出色的成长,会给老人极大的抚慰。老人不愿意孩子入全托,原因就是本来就觉得孩子挺委屈了,还要再给她全托,委屈死了,觉得。所以还是让孩子上天天接送的幼儿园,这样父母又不会太累,又可以看到孩子每天从外面学的新东西,会感到安慰。另外,恐怕要治愈这个家庭,真的要全靠您了。真是无处可逃啊。好在看得出您足够坚强、理性。只是我恐怕你要在孩子身上要付出更多了。因为那一半的重任你也要暂时担起来,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孩子的确觉得,没有了妈妈,天,的确没有塌下来。人,都有特别难的时候,希望能对您有些许帮助。
作者:
目师
时间:
2005-9-18 22:31
来日方长,重担一个人扛,积极面对,顽强走下去。
祝愿你和你的家人早日走出困境,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你的一个精神家园,别忘了这里有很多人在在牵挂你们,祝福你们……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5-9-18 23:28
支持楼主一起其努力坚强
作者:
xcgz
时间:
2005-9-19 09:23
是啊,这么多朋友真心地帮助你,这里就是你的精神家园;是的,人都有特别难的时候,真诚地祝愿你能早日度过难关。
作者:
leayeah
时间:
2005-11-15 09:18
祝福楼主。
作者:
dingdm
时间:
2005-11-24 14:51
我看到太晚了,估计没多少用了,可我看到过一篇文章,当孩子的妈妈去了美国之后,几天后爸爸对女儿这么解释了:(只记住了大概)父母是照顾孩子的天使,当他们感到对这个孩子可以放心之后,其中一个就离开去照顾别的需要照顾的孩子了。祝你们全家一切都好!
作者:
真水无香
时间:
2005-11-27 20:08
站立在自己的脚上!!坚强!!没有安慰,谨此共勉!!
作者:
桑榆妈
时间:
2005-12-1 21:32
告诉孩子,妈妈离开了,孩子越小,接受的痛苦越小.
不要让孩子读住读!
作者:
菩提树
时间:
2005-12-27 17:39
有老人给你带孩子就不要全托了。我儿子2岁多点就全托,可怜啊,最大的恶果就是觉得学校是集中营、收容所。
作者:
恬宝宝
时间:
2005-12-28 09:51
时间是疗伤的最好工具!
作者:
豆豆的爱妈妈
时间:
2005-12-28 10:12
才看到楼主的贴,主题是“我不需要安慰”
其实从你这个主题来说,你是发自内心的抵制旁人的关心和精神慰藉。
不管是什么样的状况有发生,悲或喜,首先应该是精神上或者心灵的分享,我能理解你发贴时的痛苦和矛盾心理。
你应该先平静自己,然后再平静你周围能影响到的人或者事。你说对不对?
女儿是你的掌中明珠,是你失去爱人的印模,你将全身心寄托在她身上也是理所当然,现在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了,你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将来。
所以,培养她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儿童的自立,接受应有的教育,是你现在要做的。
作者:
Liangl
时间:
2005-12-28 10:41
看到这个帖子也太晚,但还是想写点什么:
从怀孕开始,当妈妈的我就逐渐知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完全属于我了,生了孩子之后,我就知道,为了孩子,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活着,好好地活着!因为,从孩子的眼神,动作和语言中,我了解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所以,理解楼上爸爸的心情,不是安慰。
所以,我的意见:
1. 4岁的孩子既然还不懂生与死,换个方式让她和妈妈交流,如,给妈妈写信,妈妈给她写信。努力让孩子和妈妈有精神上的交流。
2. 给孩子找一个妈妈的替代人,如,最疼她的人做她的干妈,给她肌肤的爱,可能能缓解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另,给孩子和自己再找一个好女人,重新组织家庭。不过,这可能需要时间啊!
作者:
没头脑妈妈
时间:
2006-1-9 12:42
坚强面对人生,一切都会过去,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原因同上
作者:
没头脑妈妈
时间:
2006-1-9 12:42
坚强面对人生,一切都会过去,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原因同上
作者:
雪谷人
时间:
2006-1-11 20:03
坚强些,为了孩子!别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真得不行,孩子正是需要大家关爱的时候,离开亲人太早,会很冷漠的.
作者:
日月谈主
时间:
2006-2-28 09:36
中国没有哪个机构会教人如何面对死亡,我们也不知道去哪里学习面对死亡。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伤痛。我鼓励你和你的家人释放这种伤痛,如果假装不伤痛,压抑这样的伤痛会在身体和心灵上永远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还会在家庭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氛围,非常的不舒服,每个人只有完全的释放悲伤的能量,才可以从过去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唯一穿越悲痛的法门。 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孩子想妈妈了,请试着不要陷入自己焦虑的情绪,请试着告诉孩子真相,同时和孩子一起缅怀她的妈妈,如果孩子有悲伤的话,不要抓住它,鼓励孩子释放它,让它流动。有的时候,眼泪是洗刷悲伤,疗愈伤口的良药。 你可以试着告诉孩子她妈妈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去了,那个地方叫天堂。妈妈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最后的使命就是给了孩子生命,把年幼的孩子养到三岁,妈妈的时间到了,所以她完成了使命离开了,每个人(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自己的使命。而孩子从妈妈那里接过来的生命也同样有一个使命,鼓励孩子去找这个使命。而妈妈在天堂里希望孩子珍惜自己生命,以她的名义好好活着,如果可以的话将来以妈妈的名义为这个世界做些好事。告诉孩子她的妈妈很爱很爱她,同时你要告诉孩子她的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妈妈会为她做些什么,曾经为她做了些什么!统统告诉她。你甚至可以以妻子的名义继续为孩子做些事情,让孩子的心灵永远留下“我是有一个爱我的妈妈”的印记,比如说孩子生日的时候,告诉她,你梦到她妈妈,在梦里她妈妈要你以她的名义给她的孩子买一个蛋糕,还要写上“欣欣生日快乐——爱你的妈妈”字样!。也许孩子还小不一定能听的懂,但她的潜意识能明白这些,随着她年龄长大,她就会越来越明白。
作者:
may011011
时间:
2006-3-6 13:41
刚看到你的贴子,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相信你应该和孩子都适应了现实的情况了吧,虽然是一个不幸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处理好,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不幸的。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大,不同的是,我的孩子是一男孩子,还有我的孩子只有妈妈。我们已经这样生活了快三年了。我感到欣慰的就是一点,我和我的孩子都生活的很开心。我很喜欢你说的那句话。我不需要安慰。是的,我也一直都是这么想的。我还有一个可爱的宝宝。我没有放弃过做母亲的全部的权利和义务。所以不要把孩子送去全托,失去一个亲人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更多或者说双份的爱和关心。而且我认为陪伴孩子成长享受的快乐是治疗伤痛最好的药。无论多好的学校也不如家温暖,多好的老师也不及血缘的亲近。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你可以给孩子很多的,也会得到很多。孩子的成长看似很长,其实我们能陪他走过的时间真正的能有多少。每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应该珍惜的。就好象我的男孩子现在总会说,妈妈我长大,我确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孩子长大了,有时我象从前一样把他抱在怀中,他会挣脱会,我情不自禁的亲吻时他会有点不情愿害羞。我才明白,在这一生中,是我对孩子的依赖多过孩子对我的需要。我才明白,抱他在怀中的时候,我的安慰我的满足我的快乐都很真实,有孩子,我是幸福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