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让幼儿在探索中成长——恐龙主题活动的实施及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duq
时间:
2004-1-31 15:08
标题:
让幼儿在探索中成长——恐龙主题活动的实施及反思
【内容提要】
◆主题活动的生成是时代和孩子的需要
◆鼓励幼儿园自主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形成问题链
◆主题活动开展有利于孩子多方搜集资料,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应给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给予幼儿适时适度的指导。
◆主题活动增强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自信心和求知欲。
◆主题活动提高了教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并提出新的挑战。
◆主题活动是和幼儿园其它教育形式并存的。
【关键词】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 适时指导
【正文】
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活动形式,他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主题的生成
1、纲要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2、时代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导致“知识爆炸”,必然的使教育的中心主题从传统的“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自信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个性品质和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幼儿自主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开展探索型的主题活动势在必行。
3、孩子的需要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特别喜欢恐龙,总是围在一起谈论电视、图书中有关恐龙的故事,争看恐龙图片,玩恐龙玩具,互相讲述恐龙习性,活动区里画恐龙,游戏时模仿各种恐龙。有时老师弹琴准备第二个活动了,小朋友们还在看个没完没了,说个不停,为什么霸王龙吃肉而剑龙吃草?剑龙是怎么抵御霸王龙的?慈母龙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幼儿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题成为幼儿探究的焦点。教师由此产生了开展恐龙主题活动的计划,并预设了活动框架,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 (图一)
二、主题活动的实施
1、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探索型主体活动中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味的由教师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就会觉得无趣,会遏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应充分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索,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图片、图书、照片、vcd等资料,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有的小朋友喜欢玩电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恐龙和化石的图片,把大图片送给老师,粘贴在主题墙上,小图片送给小朋友,在同伴中玩起了恐龙卡的游戏; 有的小朋友喜欢手工,从旧图书上剪了各种恐龙的图片并给小朋友讲解; 有的小朋友画了恐龙并请妈妈写上了介绍;还有的带来了vcd和恐龙化石的图片。我把小朋友带来的图片及介绍贴在了主题墙上并请小朋友看了vcd。一时间,孩子们争先收集起资料来。几天的时间,主题墙上贴满了恐龙的图片和各种幼儿绘画的恐龙及介绍。
2、问题的提出和解答
收集完资料后,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幼儿的发现能激励他们更执著的探索,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的点滴发现,给予幼儿足够自主探索的时间,促进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形成问题链。
在探索恐龙的生活年代时,大家都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幼儿说:“骗人,骗人,现在哪有恐龙?那是骗我们小朋友的。”另一个小朋友说:“到了白垩纪晚期,没有素食恐龙,只有肉食恐龙了。”接着引来了小朋友的一片抗议声。我请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看一看到底是不是骗人,各种恐龙都生活在什么年代,过几天再告诉我你的探索结果。当这个问题在探索的时候 ,新的问题又来了。“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呢?”“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恐龙都差不多?”有的说是“火山爆发引起的。”有的说是“环境污染引起的。” 有的说是“星球碰撞的缘故”接下来又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是:”火山为什么会爆发?”“陆地怎么会走,能变大变小?”“地壳变动是怎么回事?”“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便为他们在活动区里准备了许多橡皮泥和沙土,开始了探索型的建构火山爆发时岩浆喷流恐龙大逃往和恐龙死亡的情景,在主题墙上粘贴“恐龙世界”的地图,以利于幼儿的探索。
3、适当的指导
在幼儿进行探索的同时,教师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和干预,应给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幼儿的各种问题,教师都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 ,不急于作答,不加强幼儿的观点,而是引导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与方案。因为幼儿被自己的问题推动和激发时,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教师不要说“不对”或给予纠正“是这样做”、“应该这样”,而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当幼儿出现极度焦虑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幼儿作进一步探索。
两个小朋友在探索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区别时,一个说:“肉食恐龙的牙齿是大大的尖尖的,很厉害。素食恐龙的牙齿是小小的,不厉害,只能吃草和树叶。”另一个反驳道:“ 素食恐龙也很厉害,剑龙的尾巴上有长长的刺,可以把肉食恐龙打倒,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了。”这个小朋友无话可说了,低头想了一会儿,想扭头走开。教师便不失时机的设问:“你们还发现其它恐龙有什么保护自己的本领呢?”小朋友们又立即去查资料:“包头龙和甲龙可以用尾巴上的大锤子来保护自己,阿尔伯脱龙可以用尖尖的爪子把别的恐龙的身体撕破。”在讲解恐龙重量时又遇到了新问题“什么是吨?”“吨到底有多重?”孩子们通过各种探索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剑龙相当于四头大牛的重量”“和大汽车差不多”等等。
4、恰当的展示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答和新问题的生成,恐龙在孩子的心目中越来越明朗,纷纷讲起了自己熟悉的恐龙。然后孩子们又画起了各种恐龙,当一个小朋友把各种恐龙的图画订起来变成了恐龙书时,其他的孩子纷纷效仿,几天的时间,孩子们纷纷做出了恐龙书、恐龙卡;还有用纸壳做恐龙模型的;自由墙上画满了形态各异的恐龙;有尝试用剪刀剪恐龙、用纸折恐龙的;游戏区里每人一个恐龙名字成了“侏罗纪公园”;班内各种恐龙图书应有尽有,简直成了一个恐龙的世界,任孩子们驰骋、探索。
三、活动后的反思:
1、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在探索型活动中, 幼儿变得更自信,教师的倾听无疑传递着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和尊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结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更关心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会引起他们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刨根问底成了他们的普遍特点。
2、增强了幼儿的迁移能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的过程中,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了幼儿主动性探索,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各种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的事不再犯愁,能主动查资料、找答案,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并能举一反三,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我班在进行语言活动《会想办法的乌龟》时,我请幼儿想乌龟会怎样保护自己,小朋友们有的边想边表演,有的拿着乌龟的玩具去操作,通过不断的探索,幼儿想出了十八种乌龟自救的办法。
3、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捕捉教育契机、随机教育的能力随之提高,能从生活中准确地选择幼儿感兴趣而又欲罢不能的话题,从而巧妙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探索活动的深化。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弄清幼儿的目的和原因,能够更适时适度指导。
4、对教师能力的挑战
探索型主题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向具体教学实践的转换。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激动,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战,有些领域教师也未曾深入研究过,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这种开放性的活动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实施的相关理论和组织实施的技能,并能不断接受新事物和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时代和幼儿的需要。
5、和其他形式并存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在于补充和增强幼儿从集体教学中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从集体教学中所获得的技能,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发挥;而幼儿在各种游戏中偶发的、零散的发现和经验,也能在有探索目的的主题活动中得到自由整合。它拓展了课程领域,使课程目标更趋于科学、合理,让幼儿在探索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探索型主题活动并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各种教学活动,而是和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并存的。
附图(图二):
【参考文献】
《早期教育》 2002.6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实施与方案》——科技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教育》 2002.4 浙江教育出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