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推荐一套能让孩子哈哈大笑的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0 23:57
标题: 推荐一套能让孩子哈哈大笑的书
晴天有时下猪系列

豆豆现在正在迷这套书,是一套能让孩子哈哈大笑的书。

下面是转贴的专家评论:


漫画本《晴天有时下猪》中文本发行
  
2003年03月21日 11:29 解放日报

  天上会下雨,天上也会下雪,可天上会下猪吗?有个人说会的,这个人就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矢玉四郎。在他的笔下,“晴天下猪”的怪事偏偏发生了。小学生则安为了报复妈妈偷看他的日记,就在日记里写上一句怪话:“晴天,有时下猪。”天上竟果真下起猪来!还有,则安和同学一起创作了一个连环画剧,没想到在班上为同学们表演的时候,连环画剧里的魔王跑了出来,把老师、同学、校长和全城的人几乎都变成了猪,就连动物、汽车、飞机和太阳都长着猪的头。元井老师带着则安和其他人勇敢地打败了魔王,全城的人和物才恢复了原样……所有这些有趣的怪事,都由矢玉四郎写在而且画在《晴天有时下猪》这套书中。

  这套书是日本幻想儿童文学“荒诞故事”的经典,在日本印行超过一百次,曾刮起过一阵又一阵“晴天下猪”的旋风。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先已翻译出版过《晴天有时下猪》的中文本,近时又出了此书的系列漫画本(6本),这套充满奇异幻想和童稚谐趣的读物,更适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0 23:59
晴天,有时下猪

转自:红泥巴村 时间:03-9-5 14:17:48
文/阿甲

    听说过吗,天气预报员报道:今天晴天,有时会下猪!?真的,有本书上就这么写着呢。

    见过下雨,真没见过天上下猪,那本书上说下猪的时候满天都是猪,大大小小的,密密麻麻的,把太阳都快遮住了。真想看看啊!不过当时可把一个日本的三年纪小同学吓坏了,他赶紧用橡皮把自己的日记擦掉,于是满天的猪就逐渐消失了。
    这位日本小同学的日记特别有意思。因为老师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要写真话,于是他就老老实实这么做,有时也记下自己做过的“不太光彩”的事情。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特别可气的是,妈妈一边看还一边偷乐。这怎么行?他非常愤怒,于是想办法报复,他开始记“明天的日记”,因为明天还没有来到,所以怎么瞎编乱造都不能说“没有写真话”,对吧。他的“明天日记”写得非常荒诞,比如说明天厕所里会有条蛇、明天妈妈把铅笔油炸了给爸爸吃、还有明天晴天,有时会下猪,等等。有趣的是,这一切居然都发生了……

    这位小同学可真是个神人,他后来不满足只写日记了,开始在镇上废弃的告示板上贴自己写和画的报纸,先是办《真话报》,结果发现说真话会得罪人的。于是他改办《吹牛报》,结果发现胡吹的东西大家特别爱看,而且相信的人多了,吹牛反而变成真事了。最后他决心发一则绝对不可能的荒诞新闻:明天全国庆祝猪日!结果你肯定猜到了,第二天全国放假一起过猪日,一到猪时间,从天上、地上、家里、学校跑出来数不清的大猪小猪,大家忙着上街赶,小朋友们人手一个捕蝴蝶的网,到处去捉猪……

    还有更好玩的呢,后来一个猪魔鬼把学校的同学、老师、校长都变成了猪脑袋,甚至整个城市的东西都着了魔,汽车、飞机、轮船也都变得猪头猪脑的。最好玩的是,当魔法被解除的时候,学校的校长怎么也不愿变回人了,他觉得做猪可以天天放假,开心极了!

   《晴天,有时下猪》,是一本让我笑得肚子疼的小说,很久没读过这样的书了。满篇猪言、猪语、猪画,尤其可爱的是一幅幅小猪,特别精神,而且好像还挺生气的样子呢!谁得罪它们了?我想对它们说,我可没得罪你们的意思呀,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其实我就是属猪的!

    阅读建议:这部日本大幻想儿童小说实际上是借一位小男孩的眼睛观察成年人的世界,在他的眼里,现实世界真有些怪诞、荒谬呀!这是部能让孩子也能让大人捧腹大笑的小说,让我们在笑声里细心品味吧。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00:00
晴天下猪:日本超级畅销书










    彭懿

    矢玉四郎的“晴天下猪”系列,是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轰动的“荒诞故事”,可以说,已经成了日本儿童文学中的“荒诞故事”的经典之经典。

    这个系列一共有六本(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分别是《晴天有时下猪》(1980)《明天是猪日》(1985)《我有时是猪》(1987)《我连肚脐眼儿都是漫画》(1990)《梦里来的梦孩子》(1993)《搬家机器人》(1995)。它的开本很大,在日本是属于介于图画书与文字书之间的一种书。而且每一本书的文字都不多,译成中文也不过就是两万多字,但因为作者本人曾经是一位漫画家,所以几乎每一页上都配有作者自画的夸张而又稚拙的插图,这就使得它不单是在形式上,在内容上也成为了一种介于图画书与文字书之间的书。

    自从1980年第一本《晴天有时下猪》出版以来,可以说,整个日本顿时就刮起了一股“晴天下猪”的旋风。它得到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支持,发行量迅速突破百万,成为了一本怪物一样的超级畅销书,不仅被改编成了同名动画片,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晴天下猪”这个流行语甚至被收入了1987年版的厚厚的一本《现代用语基础知识》里。

    这实在是日本童书史上的一个奇迹。

    “晴天下猪”为什么会让孩子们着魔疯狂呢?

    说到底,至少是这个系列的头三本——《晴天有时下猪》、《明天是猪日》以及《我有时是猪》讲的都是一个与猪有关的故事。可有关猪的童书孩子们读得还算少吗?古典的有《三头小猪》,现代的德国童话《飞翔的小猪》……但问题是它们都太拘谨了,想像力太文质彬彬了,还与孩子们所看惯了的儿童文学没有什么两样,一句话,还不够疯狂,还不够信口开河。

    可我们的矢玉四郎就不管那一套了。

    这个从十三岁起就开着摩托车在大马路上横冲直撞的男人,野惯了,哪受得了儿童文学的那么些清规戒律的束缚啊!我见过他一次,小个子,一脸的桀骜不驯,脚上穿着一双摩托车手的长筒皮靴,手上还捧着一个巨大的头盔,他是日本儿童文学的“暴走族”。你看他把一个好端端的故事写的,一个名叫山则安的小男孩,因为妈妈偷看了他的日记,就写妈妈吃丸子噎住了,脖子变得像蛇一样长。可第二天,妈妈的脖子真的变长了。这下全乱套了,不,还有更乱套的事呢!就因为他随便在日记上写一句“晴天,有时下雨”,第二天就险些下起了一场猪雨……

    第二本《明天是猪日》。这下可真是糟透了,不但上一本书里那场没有下下来的猪雨下来了,而且水龙头里、抽屉里、冰箱里,甚至消防队员的救火水管里喷出来的,全是猪!这么说吧,这个世界简直就被大大小小的猪给淹没了。

    1996年,也就是在“晴天下猪”系列的最后一本出版一年后,日本年轻的儿童文学评论家宫川健郎率先在他的那本《日本现代儿童文学》中,给予了“晴天下猪”系列较高的评价。他写道:也许是培养荒诞故事的土壤已经成熟,所以矢玉四郎的“晴天下猪”系列在孩子们之间广为阅读。这类“荒诞故事”的出现,还加剧了日本儿童文学沿袭多年的“成长故事”架构的动摇。因为在“成长故事”里的每一项遭遇,都会有意义地内化为主角的经验,使主人公成长。但在“荒诞故事”里,无论文字语汇如何堆叠,都不构成意义。1998年,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辑出版了一本名叫《儿童文学的魅力——现在阅读的一百册(日本篇)》的书,这实际上是一本日本现代儿童文学的一百篇佳作选,《晴天有时下猪》有幸入选。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00:02
《晴天,有时下猪》(绘本6册)
[日]矢玉四郎 /著·画 彭懿 /译 21世纪出版社 2002年出版
适合年龄:5-99岁
家长提示:这套书曾经有一个单本的小说版,是《晴天有时下猪》、《明天是猪日》、《我有时是猪》文字部分的合编,所选插图不到原版的三分之一。另外三本书是相对独立的。
这是一套想像力极为丰富的漫画故事,它的荒诞味道即使在以荒诞著称的作品中也属少见。如果缺乏游戏精神,很难接受这套书。
作者: ladybugnice    时间: 2004-1-31 03:19
一看这题目,便兴冲冲的跑进来,真的很喜欢这类型的贴子。
可惜的是一日本作家的,本人对日本文化比较有戒心。目前中国引进日本的东西还真不少,从奥特曼到卡通,漫画,还有游戏卡,大多都带有点愚民和侵略的意味,所以在选择孩子读物的时候,特别小心,甚至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多疑了。
我觉得楼主在幼儿教育方面涉及的面比较广,还请另外再推荐一些,小孩子爱看,字体也比较大,出版风格也比较严谨的读物给我们,有关中国文化的,但不要读经的,简易的三国演义之类,我找不到,只好弄了本内蒙古一出版社的给孩子读,错别字好多,搞得我都没法子给孩子解释,拜托!感谢!期待!
作者: babyhead    时间: 2004-1-31 21:23
严重同意楼上邻居所讲,我们现在对日本的东西引进的太多了,我们应将我们民族的东西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对我们的将来是有好处的。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21:34
最开始我也是对专家推荐的日本的这套书心存疑虑,隐隐的心理有些不安,说实在的,日本的动画我比较喜欢其中温情的一些,一休等等。
后来经朋友推荐喜欢上了宫绮俊的动画,才觉得自己的狭隘。楼上的朋友有时间可以看看老宫的龙猫等等。
再说到书,后来我买是因为一个很好的朋友给我推荐的,我就选了这套的三本买了。
一看之下,真是爱不释手。给豆豆讲,豆豆也很着迷。
文化的东西,深层次来讲,东西方有些地方也是一致的。世界大同吧。

如果推荐书,我不是专家,不过有一个专家的书一定要好好看的。
看了阿甲、萝卜探长的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心理就有谱了。
作者: cacaca    时间: 2004-1-31 21:38
日本动画大部分都是shit!!!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21:39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boo...1&module=search


http://www.hongniba.com.cn/101book/


另外新浪亲子中心的阿甲先生的个人专辑一定要好好看

http://bbs6.sina.com.cn/myarticle/html/...452/index.shtml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21:41
出的书太滥了,手头有一本内蒙古少儿的西游记改编本,改编的很差。

买书还是要好好挑出版社。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1-31 21:43
引用:cacaca发表于2004-1-31 09:38 PM:
日本动画大部分都是shit!!!


大部分是垃圾,不过还是有一些不错的东西。
作者: 05776954    时间: 2004-1-31 23:01
很一般啊,希望有更好的
作者: ladybugnice    时间: 2004-2-1 00:53
梅边吹笛儿,感谢你!
作者: spapaya    时间: 2004-2-1 22:29
支持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2-1 22:43
引用:05776954发表于2004-1-31 11:01 PM:
很一般啊,希望有更好的

淘气包埃米尔我在网上找到,打印下来读给豆豆听,豆豆很喜欢,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给豆豆讲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我只是在少儿图书馆看到了,还没有借到。

还有一些:(以下为转贴)



《淘气包埃米尔》
[瑞典] 林格伦 /著 李之义 /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年出版
适合年龄:5-99岁,适合为孩子大声读
家长提示:在前面的“童话故事”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卡尔松》,在“侦探故事”中还介绍了《大侦探小卡莱》。除此之外,中少社还出版了林格伦的、《疯丫头马迪根》、《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吵闹村的孩子》。这八本儿童小说都非常精彩,相对来说,《淘气包埃米尔》比较适合年龄偏低一点的孩子。
这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儿童心理手册。已经是家长的大人读起来,不但会非常开心,没准儿还能从中琢磨出如何对付孩子的招数呢。

《小淘气尼古拉》
[法] 葛西尼 /文 桑贝 /画 高宪如 /译 外文出版社 1998年出版
适合年龄:5-99岁,适合为孩子大声读
家长提示:这套书由5册组成——《小淘气尼古拉的烦恼》、《小淘气尼古拉和他的死党们》、《小淘气尼古拉的下课时间》、《小淘气尼古拉的梦想》、《小淘气尼古拉的假期》。每一册又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文字和图画大体上各占一半,有时它也会被归入漫画书。
葛西尼本来也是漫画高手,后来专门从事漫画脚本的编撰。桑贝作为漫画大师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两位绝顶高手的合作,令这本书妙不可言。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2-1 22:49
尼古拉尼古拉尼古拉

我现在要说的是一套书共5本,叫《小淘气尼古拉》,外文出版社出版。


我已经不知道究竟在多少地方、多少次地对人说,“我现在来对你们说说《小淘气尼古拉》……” 这样的话了。许多人因为听了我的话,跑去把这书买来读,也非常喜欢。他们说:“啊,太有趣了,我好喜欢!”可是他们一个也没想起来说:“啊,太有趣了,我好喜欢,谢谢梅子涵。”他们全部忘记了说。因为他们被喜欢冲昏了头脑,就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一样。


这是一个叫葛西尼的法国人写的故事,一个叫桑贝的法国人为他画画。


你读着这些故事,眼睛一斜,看见了那些画,心里想,怎么会画得这么酷似故事里的调皮鬼?酷似到了那些小淘气们的的骨头里去了。


看着那些画,想起了文字写出来的故事,又想到,写这些故事的大人,是怎么写得出来的?一个人已经长大了,怎么这么知道小孩子,知道他们的乐趣,知道他们的说话和喊叫,打打闹闹、奔奔跑跑,什么都知道,简直没有不知道的了。


故事是由尼古拉讲出来的,他对你讲他的那些活宝哥们儿。可是整整一群的哥们儿,乔辛、杰夫、鲁夫、奥得、亚斯特、克劳岱、阿南、马尚、格雷潘、贝当、乔纳斯……我也没顾上数,一共是几个?你如果有空,可以仔细数一数。


阿南是戴眼镜的,学习成绩班级第一。可是没人喜欢他,因为老师总叫他管大家,所以如果碰到考试的时候,杰夫作弊了,他就会报告老师:“这里有一个人在作弊!”


乔辛这人呢自相矛盾。他妈妈生了一个弟弟,他不高兴极了,因为他说现在他们家里没有人再喜欢他,把他当一回事了。所以他说将来如果他的弟弟想和他睡一个房间,他根本不可能答应。不可能,因为房间是他的!可是当他的同学克劳岱说,他的弟弟的名字一点儿也不好听的时候,他立即就狠狠地给了克劳岱几拳,他说这就是侮辱他的家人的好处。


马尚这个人有的时候会变魔术。他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去,他要变魔术给大家看。大家先喝奶茶吃小饼干,喝完了奶茶吃光小饼干以后,他开始变魔术了。结果还没有变呢,杰夫已经说,这个魔术他也会变的,马尚只好气得大叫:“杰夫是天底下最大的骗子!”


亚斯特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喜欢吃东西。吃饼干,吃面包,吃蛋糕,吃三明治,吃他总是带在身边的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不论你做什么事,千万记住,别耽误了他吃东西。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踢的一场足球赛。


这场足球赛是亚特斯邀请的,因为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新的足球。


下午3点,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总共18个人。


先是选裁判。当然就选了阿南,因为阿南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可是问题来了,阿南没有口哨,口哨只有鲁夫有,因为鲁夫的爸爸是警察。但是鲁夫不肯把口哨借给阿南,他说口哨是他家的传家之宝。最后大家决定,阿南要吹口哨的时候,就先告诉鲁夫一声,让鲁夫来吹。


现在开始选队长。除了亚斯特,每个人都想当队长。亚斯特要当守门员,因为他不喜欢跑来跑去,再说,他长得胖,可以把球门挡住。


奥得说,他要当,因为他最强,如果哪一个反对他当,他就给他一拳。可是杰夫说队长应该是他,因为他穿得最好,结果,没有办法,奥得就给了他一拳。


鲁夫明明已经负责吹口哨了,可是他又要说,如果他当不成队长,就要叫他的当警察的爸爸把大家统统抓起来。


尼古拉想出了一个办法,丢硬币决定。硬币是乔辛的,丢的时候,硬币找不见了。乔辛就趴在地上到处找。杰夫说没有关系,回家以后他可以叫他爸爸开一张支票补偿乔辛的损失。


亚斯特在大叫:“到底还玩不玩了?再这样下去,会耽误了吃点心的时间!”


总算阿南让鲁夫吹了开球哨,可是这时杰夫叫起来:“作弊!我们这边阳光好刺眼,眼睛都睁不开,让我们这队在面对太阳的这一边玩球,不公平。”


尼古拉告诉他,如果不喜欢阳光,那么可以把眼睛闭起来,这样一来,也许他就会踢得更好了。说完,杰夫就和尼古拉打起来,鲁夫赶紧吹哨子制止他们。


阿南不服气地大叫:“我没有叫你吹哨,裁判是我!”


鲁夫说,哨子是他的,他吹哨子为什么要阿南同意?于是他就发了疯似地拼命吹。


亚斯特大叫:“大家静一静好不好!”但是没有一个人理睬他。他准是又要说,再这样下去,会耽误了吃点心的时间。


这时,所有的人都在大叫、乱跑,你给我一拳,我给他一下,玩得快乐得不得了。


亚斯特还是大叫:“大家静一静好不好?”


奥得不高兴地说:“刚刚是你一直说要开始的,我们现在玩得很好啊!有什么话,等中场休息再说。”


“中场个头啊!”亚斯特说:“我刚刚才发现我把球忘在家里啦!”


你说搞笑吗?


一场连球也没有带来的足球赛,踢得比人家带来了球的足球赛热闹好几倍也不止。


就这样,尼古拉和他的哥们儿的这些故事,在法国、欧洲,几十年地畅销着。儿童喜欢,大人同样爱不释手。


这就是最优秀的儿童文学的荣誉,最优秀的儿童文学都是这样被喜爱、被爱不释手的。


你难道不想也爱不释手一次?


(梅子涵 《中国少年报·都市版》 2003年寒假合刊)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2-1 22:51
[笔记十六] 睡前给孩子读苏斯博士?要当心!

—本文是图书商报书评周刊的约稿。作为一个给孩子大声读的案例供参考。本文提到的苏斯博士的童话大概适合1-3年级小学生自己阅读。

通常认为,孩子临睡前是最佳的读书时机。孩子这时相对比较安静,他们多少有些疲倦了,希望从大人平和的声音中寻找安全感,也准备进入甜蜜的梦乡。有精美的图画,讲小动物、小精灵、小孩子、公主和王子等等的故事的书,是他们的至爱。清晰、和缓、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能给孩子一个梦幻般的想象世界。他们得到愉悦和慰藉,然后甜甜地入睡。多么美好!

可是并不是所有讲小动物、小精灵和小孩子的图画书都适合在孩子临睡前朗读,这个道理是我在遭遇了苏斯博士之后深刻体会到的。

第一眼见到苏斯博士经典童话感觉很好。曾经听从美国回来的朋友提到过“苏斯博士”的名字,据说美国的孩子没有不读苏斯的。翻开一看,图画多少有点古怪,特别的夸张;读上几段文字,是韵文却不是诗歌。一看译者,任溶溶——信心的保证!这位老翻译家也是位儿童诗人,这部译作的文字与他的诗集《我是个可大可小的人》多少有些相似。好的,再不犹豫,五本书全部拿下,送给三岁的女儿做生日礼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在女儿午睡前给她读苏斯博士。我们选中了《戴高帽的猫》,因为这个故事里有小动物、小孩子,还有小精灵。不过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太阳不出来,/ 下雨出不去。/ 只好待在家,/ 天又冷,又下雨。/ 我和妹妹两个,/ 只好这样闷坐。/ 我对妹妹说:/ 真要有点事情做做!”

坦白说,虽然是韵文,但读起来很有点费力,韵律和节奏有些生硬。于是我选择了相对夸张的读法,不再去寻找韵脚,只是用跳跃感较强的语调读故事本身,不知不觉带上了一点顽皮的味道。

这也的确是个非常顽皮的故事:在一个阴冷的下雨天,妈妈把一对小兄妹留在了家里,他们百无聊赖,真想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一只戴高帽的猫出现了。他给小兄妹变戏法,把书、蛋糕、金鱼缸、雨伞等等,反正是家里能找到的东西都用上,叠放在十个手指头上,再踩着皮球,跳上跳下。当然这些东西最后都摔了一地。这还没完,他从一个红色大木箱里放出一对小精灵,这对小精灵在家里放起了风筝,风筝上挂着妈妈新买的连衣裙……

故事有61页,但文字不多,很快就读完了。照惯例女儿应该进入睡眠程序,可她却说:“我还要讲一个”。我很温和也很坚决地拒绝了。于是她开始大嚷,一声比一声高,那阵势让我想起了《淘气包埃米尔》里睡觉要戴帽子的埃米尔。这种情形以前从未有过。

为了整个小区的安宁,我只好拿起另一本《1+26只戴高帽的猫》,继续讲这疯狂的猫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戴高帽的猫更是“无法无天”了:他在一个下雪天又跑到小兄妹的家,从帽子里变出25只戴高帽的猫来,一伙猫先后弄脏了浴缸、妈妈的白裙、墙壁、爸爸的皮鞋、床单、电视机,接着把整个院子的雪都染成了红色。就在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他又变出最后一只看不见的猫,“轰”的一声,一切回归原样!

这个故事可让女儿开心了。她从被窝里爬出来,床上床下,蹦蹦跳跳。我终于明白:午觉是泡汤了!

这个“可怕”的苏斯博士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到处搜寻,试图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苏斯博士是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几位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在白宫发布的美国文化“梦之队”中,他的名字与《夏洛的网》的作者E.B.怀特并列,但他同时还是一位画家。他的图画书美国人自己也评论为“疯疯癫癫的韵文和古里古怪的画”,大家对他的喜爱也同样疯狂,有人甚至模仿他的风格编撰怪异的电脑使用说明书!

在给孩子写写画画的大家里,苏斯博士肯定该归入一种另类。他很彻底地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对待,最大限度地“放纵”他们:让他们痛痛快快地“胡说八道”,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大闹天宫”。他甚至敢于激发他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自我,不惜以躁动和不安作为代价。

作为成年人,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们从苏斯博士那里品味到的淋漓的痛快?

这不是这里能解决的话题。我只想说,别让孩子错过苏斯博士!但如果你想在临睡前给他们读,千万要当心!

顺便说一句,苏斯博士的作品最适合的阅读年龄是3~8岁。
作者: 梅边吹笛儿    时间: 2004-2-1 22:52
苏斯博士来了


孟丽


  苏斯博士(Dr. Seuss 1904-1991)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他的本名叫西奥多尔·苏斯·盖泽尔(Theodor Seuss Geisel)。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过博士学位,开始写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用个笔名,就好玩地用上了“苏斯博士”。后来,他说:“我爸爸一直希望看到我的名字前能冠上‘博士’,我就加上去了。我这样做,我想至少省了他上万块钱。”

  这位儿童文学领域中的“博士”1904年3月2日生于美国麻省。他的父亲是动物园园长。1925年自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毕业,苏斯博士又去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念书。1927年从欧洲返回美国后,一直从事广告漫画工作。

  1936年,苏斯博士去欧洲度假,听到船上引擎的运转声而引发灵感,写出他的第一本童书《我看见了什么》。可当他把书送给出版商时,出版商却说《我看见了什么》不会有任何读者。面对打击,苏斯博士并不灰心,他认为他的书一定能取得成功。他又去见另一位出版商,一位接着一位,人家都说不行。他一共遭到27位出版商的拒绝。但是他的第28次成功了。1937年,他的一位朋友出版了此书,结果一举成功。苏斯博士也由此而书写了儿童读物历史上的新篇章。

  二次大战爆发后,苏斯博士加入陆军并派驻在好莱坞,期间因制作动画片《Gerald McBoing-Boing》而获得奥斯卡奖。

  1954年5月,《生活》杂志报导美国小学生的语文程度低,可能是因为教科书太无趣,无法引起阅读的兴趣。于是,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的邀请下,苏斯博士与他的妻子一起策划了“小孩学读书”(Beginner Books)系列,用最少、最简单的字汇写成十分有趣的故事。他在1957年出版的《戴高帽的猫》一书中只用了223个字汇,并得到极大的回响,也因此对儿童教材读本造成革命性的影响,直到现在仍受到美国学生的欢迎。迄今,发行量已达722万册。美国邮务署为庆祝百年邮票和教育计划,曾经选用了“戴高帽的猫”图案作为纪念邮票。

  1960年,苏斯博士和友人打赌50块美金,必须用50个字汇写成一本书,结果他赢得了赌注,这本因打赌而创作的杰作《绿鸡蛋和火腿》可能是苏斯博士所有作品中最畅销的。迄今为止已经销售814万册。

  在苏斯博士逾半个世纪超过50本的童书创作中,他创造了好几位与米老鼠同样有名的明星。它们的造型特异,不是身躯比例夸张,就是行为举止前所未闻,但苏斯博士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图像方面,饱和、明亮的色块,外加以黑线勾边,则是苏斯博士式画面的典型呈现。此外,苏斯风格也表现在故事构架上。许多故事情节均包含次第累加的夸张、狂想,形成一种典型的苏斯式情节模式。有人曾经以“吹气球”来形容苏斯博士说故事的方式:他不断替故事吹进空气,使得情节不断鼓胀,张力增加,几至爆破,等到读者快受不了,期待气球“砰”的应声而破时,苏斯博士却又出乎众人预期——只将气球放了气!另外,节拍明确规律、易记易诵的韵文,更是苏斯式故事的正文标记。

  苏斯博士的作品蕴涵着先进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不但能够极大地丰富儿童的想像,启迪儿童的智慧,提高儿童的阅读和作文品位,而且也能给教师和家长找到一把特别能理解儿童的钥匙。由此,苏斯博士的作品不但和米老鼠一样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还成为全美国儿童提高语文和作品水平的教辅读物。

  苏斯博士一共创作了48本图画书,被翻译成20几种文字,全世界的销售量高达两亿本。现在,上海译文出版社高价买进了其中最著名的5部作品的版权,它们是:《戴高帽的猫》和《1+26只戴高帽的猫》——戴高帽的猫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作品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闹剧故事推向高潮,不但有趣,而且刺激;《鬼灵精》——它告诉小读者要有爱心,电影译名叫《绿毛妖怪》;《我看见了什么》——这是作家的成名作,它希望家长勿忘自己的童年,要重视孩子丰富的想像力;《绒毛树》——它劝告大家爱护生态环境,不要让树林变成荒漠。这5本书本本有趣。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任溶溶先生来翻译苏斯博士的作品,更是相得益彰。  (“苏斯博士经典童话”,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