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成年人和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家长和老师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等,对孩子的行为甚至将来的心理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会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话大致有4种类型:
一、唠叨型[/B]:某个道理,孩子明明知道了,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这种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因此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你。
二、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的迁移到他身上,想当然的千叮咛万嘱咐,这把他过于看“坏”了,造成孩子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
三、讽刺型:“这个都干不了,还能干什么?”“你真不害臊”“你能考好,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类似的语言,把他看“低”了,这种话因为刻薄会使孩子长期不会忘记,接受教育的抗拒性也会长期不消失。
四、威胁型:“别插嘴,真不懂礼貌”“你要再不听话,非打你不可”这些语言把他看的过于“厌”了,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反感,久而久之,会在心灵上留下抵触的印痕。
五、揭丑型: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没完没了的数落。这就把他过于看“扁”了。这样做会是挫伤孩子希望谅解、宽恕的心情,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很可能走向家长愿望的反面。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请注意您的语言,千万别伤害了那小小的心灵[ Last edited by tiancairing on 2004-1-30 at 05:22 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