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当年三大神童个个令人叹息
[打印本页]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5-8-29 08:31
标题:
当年三大神童个个令人叹息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class="title" align="center"></td></tr><tr /><tr><td align="center">2005年08月29日03:50深圳商报 </td></tr><tr><td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一个出家为僧一个“自我封闭”一个“有心理问题”当年三大神童个个令人叹息“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的讨论在中科大校内外激烈展开【新华社合肥8月28日电】(记者周剑虹)最近,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的讨论于是在校内外激烈展开。“问题学生”引发争论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但不久纷纷停办。中科大少年班办学之争源于它的“问题学生”:近几年,经常有指责少年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站,不时引发人们对少年班办学的争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很快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今年3月,19岁的少年班2001级学生马丽丽(化名)窃取同学的国外大学邀请信事件公布后,立即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久,有人以马丽丽事件为由头否定少年班教育模式。一位网友的话代表了这部分人的观点:“反对把小孩子送去读大学,他们身心还未成熟就去接受高深的大学教育,很容易犯错误。少年班该停办了。”“神童”远离大家期望7月份,有媒体发表文章,对宁铂、干政、谢彦波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27年前,这三人是红透大江南北的“神童”,是全国亿万家庭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国家和人民寄希望他们成为科学家,甚至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今,他们出家的出家,避世的避世,离大家的期望距离甚远。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场“少年班,办、还是不办”的争论。甚至连宁铂的同班同学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以自己的感受而言,中国不能没有少年班”,一派则认为“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绝不会去少年班。”各方观点校方:办少年班不受外界干扰从最初创办时受到社会和媒体的过度关注、追捧,到后来被一些认为少年班“拔苗助长、摧残孩子”的人士猛喊叫停,中科大少年班屡屡遭受外界“伤害”。校长朱清时说:“我们的态度是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少年班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少年班毕业的罗赛和张晔攻读博士期间,为了实验废寝忘食,很少计较个人报酬。他们表示,即使今后选择职业,也把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针对少年大学生存在的与社会接触机会少,生活相对单调,交际能力不强,对社会的理解简单片面等不足,学校鼓励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开设法律课,组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学生:少年班模式适合我们“上少年班是我的理想和目标,我从没有后悔过。”01级少年班学生陈天石说。陈天石告诉记者:“学校把我们和一些正常入学的优秀学生(00班)放在一起上课、生活,我非常喜欢这种模式,多好啊,有大哥哥大姐姐在身边开导,胜过老师的天天说教。我在与00班的相处中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因为很多00班学生表现比自己要优秀。我们融洽相处,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相互促进。”年仅37岁就已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工程师总统奖和美国能源部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奖两项殊荣的卢征天博士,谈起少年班来十分激动:“我15岁到17岁在少年班度过,3年的学习,生动、活泼、自由,让我终生受益。”至于少年班要不要办下去,陈天石认为,哪个年龄段都有例外的情况发生,不能问题出在少年班时期,就完全归罪于少年班的教育。专家:不能因少数否定全盘专家指出,评价教育应该注意用统计的办法,不能因少数失败而否定全盘,也不能因一人成才而沾沾自喜,只有一切从教育发展的规律出发,吸收和借鉴他人成功的办学经验,认真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建立起一条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新路。教育成功与否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少年班创办仅27年,应当鼓励它不断改革和创新,慢慢走向成熟和完善。 </td></tr><tr><td align="right">作者:记者周剑虹</td></tr></table>
作者:
bump
时间:
2005-8-29 13:48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40180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9...ht=%C4%FE%B2%AC
此帖由 bump 在 2005-08-29 13:49 进行编辑...
作者:
jxht
时间:
2005-8-29 15:49
在性格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我认识一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14岁进入少年班的男孩(现在美国深造),性格就很开朗,他有个很好的父亲,虽然只是个普通技术工人,但很重视早期教育,是个很执着但性格很温和很有耐心的人,男孩小时候贪玩淘气是出了名的,曾经逃课一天去玩游戏机,这位父亲在跑遍了全市的游戏机房费好大劲找到儿子后,却没有露出半点不快,而是请教儿子这游戏是怎么玩的?。。。就这一件事,碰上其他父亲,恐怕很难保持和颜悦色滴!有了这样的父亲,何愁孩子不敞开心灵?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5-8-29 16:09
我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到的,一是不要让孩子爆光在媒体前,成年人都会感到压力巨大何况孩子.二是超常的孩子还是应该有超常的教育.
作者:
winding
时间:
2005-8-30 10:41
天才儿童成年后会怎样?绘画神童艾坦,在很小的时候有着非凡的绘画才能,如今长到20 多岁,却丧失了对艺术的热情。在我写本书之时,他正打算从事电脑制图,一个仅仅与他的绘画天赋间接有关的职业。数学神童威廉·詹姆斯·西季斯长大成人后厌恶数学并从事着一种低水平的工作直至孤独地早逝。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旧金山的70 多名音乐神童中,仅有6 人(包括耶胡迪·梅纽因和里昂·弗莱舍)继续发展成为知名的独奏或独唱家。我们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大概有些人成为乐队成员或音乐教师,而另一些人则完全离开了音乐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些神童成年后继续在他们的天才领域中做出重大创造性贡献,例如,马友友、诺伯特·威纳、让·皮亚杰以及巴勃罗·毕加索。当今两位年轻的小提琴手米多里和萨拉·张,看来大有希望成长为有分量的成年演奏家。油画神童王亚妮,豆蔻年华将尽,还没有显露出对视觉艺术丧失兴趣的迹象,很可能发展成举足轻重的画家,尽管这种判断尚为时太早。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听到毕加索、米多里和马友友这样的例子,而不是艾坦和西季斯的故事。于是我们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不完善的结论,即天才儿童一般来说会坚持他们所选择的领域并继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历史上,许多名人杰士和创造者在童年就表现出非凡才能,这一事实强化了神童定有光明前程的神话。然而,我们忘记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相反的情况不能成立,即超常儿童不一定会变成成年的创造者。大部分天赋从未得到充分开发。许多天才儿童被中途毁掉了。在探究儿童时期的天赋与成人创造力之间的联系时,一个重要的困难就是,我们对许多停止能力发展的天才儿童的资料掌握得太少。更糟的是,“天才”和“创造力”这两种本应有明确区别的标签却往往被混为一谈。正如智力和创造力并非一回事一样,天才与创造力也不是一回事。我已经论证了,天才儿童是生来就具有掌握某个特定领域(或几个领域)的能力的儿童。神童是天才儿童中更超凡的儿童,他们在孩童时期的表现就已达到了成人的水平。这些儿童的创造性往往是一种“小创造性”——也就是说,他们在成人最小限度的帮助下,独立地发现自己领域中的规律和技巧,并且常常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尽管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可以具有创造性,但他们很少具有“大创造性”。这里我是指发展、变更甚至重造一个领域。如果是儿童变革了一些领域,那只可能是因为有一个与该领域相关的成人认识到了儿童工作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受到了启发。这就如同20世纪的艺术家受儿童艺术以及其他“外行”如原始艺术家和精神分裂艺术家的影响一样。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儿童时期的天赋或神童的天才与成年人的创造力之间的四种可能的关系。半途而废的天才儿童首先,有的天才儿童,如艾坦或威廉·詹姆斯·西季斯对自己颇具天赋的领域丧失了兴趣,要么悲惨地夭折(如西季斯),要么转向其他兴趣(如艾坦)。尽管有大量出版物报导了各个领域——数学、象棋、写作、艺术、音乐、体育等等——中的类似的“失败”,但肯定还有无数这样的儿童已逐渐被人遗忘。这些失败的例子表明,我们应该把保护神童们在当初使我们眼
作者:
winding
时间:
2005-8-30 10:43
<font color="#990033">还有一篇分清神话与现实关于天才及其神话,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我阐述了关于天才的9 种质疑,现在用下列结论来概括这9 个神话。神话之一:天才都是全才神话:天才儿童在学业上是全才,他们在各学科都有天赋。现实:在学业领域很少有全能的天才儿童,天才往往是界定清楚的专业特长。智力发展不平衡比发展平衡要普遍得多,而大多数高智商儿童更明显地擅长于数学或语言方面。语言能力强的儿童往往能运用语言技巧在数学方面做出成绩,但缺乏空间感的语言能力只能使一个人在数学方面发展平平。儿童也可能在某个学业领域颇具天赋,同时在另一个领域则确有缺陷。神话之二: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是天才神话:在学业领域具有很高能力的儿童是天才儿童。在音乐和艺术领域具有很高能力的儿童是有才能的人。现实:没有理由把学业能力强的儿童称做“天才”,而把艺术能力强的儿童称做“有才能的人”。尽管这些儿童表现非凡的领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同样表现出早熟、与众不同和具有很大动力。下述通则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高能儿童:他们的非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先天的;他们能力的发展受家庭成员的同样能力的影响;他们面临着同样的教育需求;由于他们性格内向而与众不同,他们有在社会上孤立的危险。把一些人归于天才,而把另一些人归于有才能的人,这种区分是错误的。神话之三:天才都具有超常的智商神话:任何领域的天才都有赖于拥有高智商。现实:儿童无需在全面智商测验中成绩超群就能在音乐或艺术方面极具天赋。不过,音乐天才儿童往往在学业领域比美术天才儿童表现得更好。为什么音乐儿童在学校表现不错并不为人所知,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学习音乐符号(它继而可以推广至语言和数学符号)的同时要进行每日练习和纪律修养。一些名人杰士的身世提供了关于天才与智商高低无关的最好证据,他们中有些人智商极低,却能在一些结构有序的正规领域,特别是计算、钢琴演奏、现实派绘画和象棋等方面,达到令人惊诧的水平。神话之四和之五:天生天才与环境造就天才人民大众的神话:天才完全是天生的。心理学家的神话:天才完全是勤奋努力的结果。现实:大多数儿童,无论他们起步多早,多么刻苦,也绝不会像天生具有超常能力的儿童一样,接受能力那么快,取得的进步那么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勤奋努力和训练与才能的发展无关。天才儿童(包括名人杰士)比大
作者:
winding
时间:
2005-8-30 10:46
接上多数儿童工作要努力得多,在他们的领域中获得的经验也广泛得多,而这种经验对于他们的才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仅仅有勤奋努力和严格的纪律修养并不能使天才儿童和专家达到天才水平的。这些儿童的高能力是天生的,正是它驱使他们如此勤奋努力。他们的动机和随后的广泛实践是他们天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有相当的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天才儿童和名人杰士天生具有不寻常的头脑,而这些天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和妊娠期内分泌影响的产物。少数能够自律、极为刻苦的普通儿童也能取得高水平的技能。但是,这些儿童离不开广泛的支持和成年人的指导,而且他们也不如那些天生头脑就特别适合某个领域的儿童所达到的程度高。在天才儿童的身上,掌握某个领域的特殊爱好与掌握这个领域的着魔似的动机恰当地结合起来了。天才儿童和名人杰士都只需要最低限度的指导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往往从非常规途径进入他们的领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别具一格的方法。神话之六:天才是父母逼出来的神话:天才儿童是那些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的热心父母创造出来的。然而望子成龙的父母若对孩子催逼得太紧,这些儿童就会被毁掉。现实:无论天赋多高,如果没有父母或代替父母的人在孩子们的背后鼓励、激励和督促,他们都不会发展自身的天才。但是父母并不创造天才。儿童常常是通过发出需要一种激励环境的明显信号来督促父母。于是父母便尽力去提供这种环境。但是,父母也能够毁掉一个天才。如果父母想代替孩子发展他们的天赋,关心孩子的成就甚于关心其精神生活,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痛苦结局。神话之七:心理健康则才华横溢神话:天才儿童比普通儿童适应力更强,更受人欢迎,更快乐。现实:超常天才儿童无兴趣与同伴打成一片,他们被同学们视为古怪。他们十分认真,内向,并且喜欢孤独。独处的好处是巨大的,独处的时间可以用来发展技能和获取知识。如果说适应力强意味着融入环境和与同伴打成一片,那么这些儿童的适应力肯定不强。他们与众不同,并且也知道这一点。除非他们能找到像他们一样具有很强的掌握欲和学习热情的同伴,否则他们就会变得孤独,离群独处,郁郁寡欢。他们也可能变成孤高自傲、目空一切的狂人,或者变成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心的平庸之辈。神话之八:所有儿童都是天才神话:所有儿童都是天才,因而在我们学校不存在需要进行提高教育或速成教育的特殊儿童群体。现实:所有的儿童都有相对的强点和弱点,但是有些儿童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强点很突出。超常的天赋产生了特殊的教育需求,正如智力迟钝和弱智要求特殊教育一样。
作者:
奕君妈
时间:
2005-8-31 08:46
这给希望自已的孩子是天才的家长敲敲警钟,别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压力过大,即使是天才也会变成庸才的.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8-31 23:45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43764
作者:
dyly
时间:
2005-9-2 17:10
winding:你贴得这篇文章是摘自哪本书吗?书名和作者是什么?很想看完全书。谢谢。:)
作者:
豆豆007
时间:
2005-10-13 02:41
当年“神童”为什么会远离大家期望? 在求学时, 当宁铂一次次要求离开中科大、不去学习自己并无兴趣的物理学时,要求转学转专业时, 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他的个性和选择?到工作后, 当宁铂一次次要求离开中科大、不去钻研自己并无兴趣的物理学时,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他的个性和选择?社会, 学校, 媒体从开始到现在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是保护还是苛求?只能说当年唯一的选择就是一条不归路.叹息! 深深的叹息!祝福他在今后的路上获得宁静.
作者:
张译
时间:
2005-10-14 16:09
对孩子的教育要按部就班,不要拔苗助长。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5-10-14 16:24
<div class="posttop" align="left"><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tyle_3/postic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2005-08-29 15:49</div><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在性格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我认识一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14岁进入少年班的男孩(现在美国深造),性格就很开朗,他有个很好的父亲,虽然只是个普通技术工人,但很重视早期教育,是个很执着但性格很温和很有耐心的人,男孩小时候贪玩淘气是出了名的,曾经逃课一天去玩游戏机,这位父亲在跑遍了全市的游戏机房费好大劲找到儿子后,却没有露出半点不快,而是请教儿子这游戏是怎么玩的?。。。就这一件事,碰上其他父亲,恐怕很难保持和颜悦色滴!有了这样的父亲,何愁孩子不敞开心灵?感动!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神童的夭折与家庭是不是有很大关系!</td></tr></table>
作者:
cissy666
时间:
2006-9-8 10:33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tomcome
时间:
2007-1-18 01:34
值得思考................................
作者:
可人妈妈
时间:
2007-1-18 10:49
神童不幸福,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家庭、社会因他们聪明而逼迫他们走一条扭曲的路,使得他们因为自己的聪明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话语权。比如,宁铂曾经多次提出不想学他不喜欢物理,但是,没人在乎他的喜好,只是一味地要求他按照大家的设想一路读下去。
我想坛子里很多妈妈培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神童,而真正的目的是让这份聪明给我们的孩子更多选择的空间和权利,从而让我们的孩子活得更幸福。记得坛子里以前有个妈妈说杜曼的效果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普通孩子很难通过美国航天局对宇航员平衡能力的测试(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平衡力问题不能成为宇航员的),但是杜曼中心的孩子因为进行过系统的平衡和运动训练全部通过了这个测试。做杜曼不是为了培养宇航员,而是当我们的孩子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平衡问题被拒之门外。我们为孩子多打开一扇门,孩子就多了一个选择,但具体走那条路,作为父母,只能引导,决定权还是在孩子手里的。
良好的早期教育、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这些永远都不会错;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教育我们自己呢。
最后赞一下这个坛子里的爸爸妈妈们哦,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勤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能以开放的心态互相探讨,这里真是个早教的福地呢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7-1-18 13:49
关键是家长的心态呀,摆正了心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作者:
ever_nan
时间:
2007-1-20 12:04
呵呵..这三个个案怎么就成永远的话题了....科大少年班出了那么多学生成功的多的事
作者:
mengdaihai
时间:
2007-4-22 01:49
啥事都有得和失!
作者:
老园儿
时间:
2008-5-13 11:45
当年“神童”为什么会远离大家期望?
作者:
sgk1999
时间:
2008-5-20 08:09
值得一看的帖子,頂起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