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冷智妈妈拙记》(转自博客-家长论坛) [打印本页]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7 08:32
标题: 《冷智妈妈拙记》(转自博客-家长论坛)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前       言

女儿长大了,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大学最理想的专业的一名新生。

家里空巢了,于是我有时间经常回味,不断地重复着以往和女儿一起的快乐。

一种朴实的冲动,不断地搅动着我的内心,我要把自己的快乐、自豪、幸福记录下来,为了更多的快

乐。

我不是教育家,这不妨碍我切实地帮助孩子成长。我不是理论家,这不妨碍我把别人的经历提炼为我自

己的认识。所以,我有自己的养、育思想,这就是:孩子或许不需要教育,只是需要帮助和养和育而

以。所以,我从不愿意用教育二字,我觉得它们带有一定的主、被动关系,总觉得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时,家长总是处于某种主动位置,而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对待。所以我不喜欢。

养,在我看来,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是孩子终生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储蓄,不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则是孩子终生无法偿清的债务。不是耸人听闻,不信仔细想一想自

己的一些失误、失败,多数均源于行为上或思维上的某种奇怪的惯性。

育,在我看来,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健康是孩子“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聪明、智慧何以足用。

就是这种养、育的理念,伴随着我和女儿的成长。

我,成为一个爱在深处的“冷智妈妈”。

女儿,成长为一个 “独立自主”的人。


1  准备做妈妈

我不记得自己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但有些事情却印象深刻,并且深深受益。


1.1 读书

我读了一些书,首先是孕、婴知识类,这些不大记得书名,但对我育儿的帮助很大,尤其是一些新生儿

保健知识,很有用的。记得孩子出生第二天,我们从医院回到我在附近租住的农舍里(那是一间有窗棂

子的老式小屋),七十岁的老母和我亲爱的先生陪伴着我,又加初为人母,那种幸福,是任何做过母亲

的人都能体会得到,却无法表达得出的幸福。

第三天,喂奶时我发现女儿的脖子里有一些泡泡,还有点多呢。还好我读了一些婴幼儿保健知识,知道

这是葡萄球菌感染(据说是那所医院的婴而室有些问题),才不会惊慌。于是,爸爸到村医务室要了酒

精棉球和紫药水,我们自己为孩子做了简单的处理就好了。不过,这件事要提到七十的姥姥,她因为年

轻时医疗条件不好,一连失去四个孩子(我排行老五,其实是老九),所以她吓得不得了,不肯听我指

挥。新爸爸什么都肯做,就不肯将火烧过的银针(消毒)刺向女儿的小泡泡。最后,还是我亲自处理

的。从那时起,我就表现得比亲爱的爸爸要理智些。

我还读了一些养育子女的书。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芭霍娃的《教育子女的艺术》(据我

所知,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馆仍有收藏)。作者似乎是卓娅和舒拉的妈妈的同代人,

我没有考证过。正是这本叫做《教育子女的艺术》的书,帮我树立了孩子的养、育观念,使我坚信孩子

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行为与心性习惯的养成,这能锤炼出好的品性。我现在仍然记得书中关于

孩子养育的一些细节。

我还读了一本日本的育儿书,因为那时候有一些人在做中、日儿童对比研究,似乎日本人很注意孩子的

意志的培养。比如,据说日本人让小孩子冬天里穿着短裤在雪地里玩耍,尽管我并不大相信那是真的,

但还是觉得“小儿要得安,三分饥和寒”是有一些道理的。不过,那本书对我培养孩子的意志有无帮助且

不说,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它教给我不要让孩子太早上学是很正确的。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差一岁,

其智力、理解、操作的能力差很多,太早上学,反而会让孩子因无法理解上学或因学业压力而不利于孩

子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大家知道,我国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其学业压力也是非常重的。如果孩子的

心理和生理情况没有准备好,我宁可她晚一点上学。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迷信,记得在女儿两岁多的时

候,我见其他小孩能分辨很多种颜色,而我的女儿对此则显得滞后。有一天,我通过抢玩具的游戏,反

复发出抢到红色积木为胜或抢到绿色积木为胜信息,企图让她学会分辨出红色和绿色。到了晚上,我变

相让她说出一个绿色玩具的颜色,她竟毫不犹豫地说“黑色”。但过了个月有余,我发现孩子很轻易地认

识了很多颜色,包括不太好分辨的桔红、粉色等等。所以,就像不到季节草木不发一样,时间对于孩子

来说也很重要,急是急不来的。

我还读了一些美国和西方的育儿书。因为,都说美国人很注意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所以我刻意地读

了一些,也确实很有帮助。遗憾的是,二十年过去了,有些书名竟不大记得了。


1.2 思考

无论如何,做妈妈之前,一定要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这对于养育孩子有益处,因为这能帮助你建立起自

己的养育理念。

我必须说明的是,我读书,我读了书之后,就建立起了我的养、育观念。所以,我不赞成把早早地教孩


子认字、计算称之为智力开发,智力的内涵要远远比这丰富得多。有时候我们很不客观,常常把利用孩

子的识读、计算练习与智力开发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智力的开发更多的应该是情感、态度、思维与

判断,是心智的开发,而非机械记忆的练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向来把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

心性习惯作为家庭的主要任务,而把学习科学知识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任务。所以,孩子的学习只是我

关注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一事到底、善始善终,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

积极努力,不怕困难的品性,她必定会以此对待学习。学也是一件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持续时间比较

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而已。我个人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思维是非常奏效的。


1.3 观察

我记得,为了做好妈妈,我做得最多的准备是观察周围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喜欢推敲孩子们身上所表

现出的特征的原因,这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我所阅读的那些养育儿女的著作的内涵,

使我能够把多种观点尽可能多地融合,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顾此失彼。我总是力求使自己看到事物本

身固然存在的两面性,努力为将来找到平衡点多做些准备。“我只可以拥有这一个孩子,我绝不可能,也

不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这里获得什么经验”。所以,间接观察与思考,成为我做妈妈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这个孩子总在哭,为什么。是家长忽视了他,他不得不用哭闹获得关爱,还是家长过于重视他的哭闹,

以至于孩子会以此为武器。

这个孩子好任性,不给买这个玩具就是哭着不走。她怎么会这样的?

同事们总在抱怨孩子学习精力不集中,为什么?她做别的事会集中吗?

“我的孩子能记住电视里的好多故事,是个电视迷。你说怎么就记不住数学公式?!”这两种记忆有什么

不同吗?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区别?

“我们家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能吃苦。”看来能吃苦对孩子很重要,将来我的孩子怎样才能不怕吃苦

呢?

“我家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不是忘带作业,就是拖着不走,非等你送才行。”拖拉可不是个好习惯,我

的孩子将来怎样才能不拖拉能?

隔壁的哥哥和他爸爸一样的爱着急,不管不顾的。是啊,我和亲爱的准爸爸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客观点

吧,可别影响孩子。

准备做妈妈可真不容易呀。但是,我仍然继续幸福的准备着。


1.4 收获

我读了一些书,进行了一些观察与思考,于是我获得了这样一些理念:

孩子的品性与心智的培养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质量,乃至决定他的人生之路。

孩子品性与心智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家庭,而且这种家庭的教( )和育开始的应该越早越好。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作为动物属性的孩子,要想养成好的习性,需要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在某种程度上

有点类似于马戏团。作为能够思考的动物的孩子,要想养成好的心智(我指思维、心理和智力),需要

引导、帮助、平等和尊重。

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或忽视都会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分辨。


1.5 形成理念

健康、品性、心智的发展,是我养、育孩子永久主题,凡是于此相左的事情,我必须付出坚定的努力,

以冷静的理智控制我对女儿深深地爱意。使我的爱意像涓涓的暖流,永远的、慢慢的温暖着女儿,我决

不可以让我炙烈的母爱灼伤她,更不要说给她留下灼伤的痕迹。

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时我是多么痛苦,多么愿意让可恶的理智滚落一边,让我能把自然的、炙烈

的母爱无限地倾注于女儿的心田!我太爱我的女儿。但是,我绝不能这么做,不论对任何人、任何事,

不论何时何地,不受控制的感情反而会伤害你所钟爱的,也许这种伤害不会立刻来到你面前。


1.6 对胎教的思考

我做过了妈妈,女儿也已大学一年级了。我更加确信,预测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总比纠正孩子已发生

的问题更有效。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事实上是他惯性所致,或者是行为的惯性,或者是思维

的惯性。今天出现的问题,肯定不是今天的问题。

所以,我为我当初为了作妈妈所做的哪些阅读的、观察的、思考的准备而高兴,这让我收获了一次成功

的养育体验。正如老卡尔·维特所说:“如果受到正确的教育,每一个普通健全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出

众的人。”其实,我并没指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出众的人,我只是希望她他更好、更好、更好。我不想因为

我的疏忽,让我的孩子承担后果。

还要谈一点,我对胎教的认识。不知为什么,我对育儿著作的某些观点会持怀疑态度,每当这时,我就

会陷入更为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不是机械地套用那些育儿百科。我不套用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也不是

因为我的个性的好恶而决定,是因为我经过思考后不大同意那些观点。以后我还会提到除胎教以外的其

他一些事。

关于胎教,首先我觉得一些实验不是很显性的,因为直接研究胎教的影响或许比较困难(别忘记我是在

二十年前做的妈妈)。另外,我不能确信孩子在母体里对外界物理刺激的承受能力。所以,我想,大自

然会选择最好的孕育方式,我最好在自然面前保持必要的敬意。于是,我把调剂好饮食、调剂好心境作

为最朴实的胎教献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在母体里还很脆弱,我必须给她足够的营养让她健康成长。我

的孩子在母体里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她一定能同我一起快乐着我的快乐,忧伤着我的忧伤。

“我是这样的幸福和快乐的,我的孩子,你也一样吧!”


1.7目标

我立志,要让我的孩子:


做人要正直、坦白、诚信、有原则;

做事要积极、快乐、爱劳动、勤努力。

修身要健康、活泼、向上;

养性要爱人、爱己、宽容自制
。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7 15:39 进行编辑...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7 08:44
关于“冷智妈妈拙记”的说明(转自博客-家长论坛)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我写拙记,是想实实在在的给与年轻妈妈们一点帮助,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不是“秀”。

  如果您在教育孩子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所以,如果您阅读,请耐下心来。

  我是一个粗人,并不擅长写东西,所以只敢称“拙记”。

  我是一个妈妈,非常称职,充满爱,但较为冷静、理智。
      您可以尝试理智的爱,时间长了,您就会悟出意义。

      还有,我一半是写给大家,一半是写给自己。

  不管有或没人需要,我力争坚持写下去。为了我多年的冲动,也为了记录时间的痕迹。

  
  再次申明,我不是教育家,对与不对已成为过去。我不对的,您不要继续。

  谢谢每一个阅读者,并敬请批评。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1 进行编辑...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7 15:10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p align="center"> 2、照顾新生命


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小心呵护。
新生命是顽强的,需要精心锻炼。

2.1 新鲜空气

为了照顾初到人间的女儿,我和七十岁的、曾经连续失去四个新生儿的老母亲发生了很多故事。据说,

她曾经一度对照顾新生儿完全失去信心,惧怕和痛苦到了几乎崩溃的程度。以前我只是听她给我讲以往

的故事,现在,我真正理解了我的母亲曾经承受的折磨与痛苦。我已经做了母亲,所以,我对母亲的爱

愈加的深厚,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时时荡漾在我的心头,“亲爱的娘呀,我永远爱你”。

先是女儿的葡萄球菌感染的处理,让母亲大大地受了惊吓。接着就是要给女儿呼吸新鲜空气的矛盾。老

娘坚持必须把门窗封得严严实实,不然孩子和我会受风作下病来。但是芭霍娃告诉我新生儿需要新鲜空

气,新鲜空气有利于孩子的睡眠。亲爱的爸爸不断地为老岳母讲解科学知识,但并不奏效。最后,在我

挨了老娘的一顿臭骂之后,我终于让我的女儿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女儿的睡态多么迷人,我爱你,孩子。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2 进行编辑...
作者: szrat    时间: 2005-7-27 17:16
很喜欢,请继续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5-7-27 17:39
谢谢<span class="normalname"><font color=\"#000000\">yiyanbufa,找到这么好的东西,等不及你贴,自己就跑到博客论坛下了,爬了300多层高楼才结束,准备明天打印出来,好好学习,再次感谢!</span>
作者: cy88    时间: 2005-7-27 19:52
谢谢,请继续.慢慢看,慢慢思考.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7 21:11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2.2 定时喂奶

勇敢的女儿,你已度过人生最初的两周,我知道,你表现得很好,很努力,我爱你。

女儿,我爱你,所以我要帮你养成好的进食习惯,这对于你、我来说都不容易,但我知道你勇敢,你定

能和妈妈承受这些。一定要挺住,习惯了就好了。

老娘最先站出来反对,亲爱的爸爸也不表示支持,她太喜爱他的女儿了。他们坚持随饿随吃。我告诉他

们,这与随饿随吃并不矛盾,关键是什么叫饿?如何很好的区别孩子的饿和吸吮依恋之间的区别?后者

更为困难,一方面婴儿总是会产生吸吮依恋,另一方面做妈妈的天生具有爱抚依恋。因为,喂奶对于母

子来说,都是最幸福的时刻。时间长了,就会不管饿不饿,只要孩子需要,只要她一哭一闹,我们就会

以为她饿了(因为已经完全找不到规律),我们就会满足她。那肯定不是随饿随吃的意义指向。所以,

不定时喂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的。亲爱的爸爸动摇了,但老娘却一直在

无能为力的骂着、喊着、斗争着。

看到了吧,女儿吃的时候多香,不吃的时候多安静。谢谢你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心肝儿。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2 进行编辑...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7 22:14
给阅读者的提示


谁管用
       事实上,没有哪本书刊,没有哪一种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或者说,套用任何人的经验都是危

险的。
      有一个故事说,给两个驯兽员阅读同样的驯兽技巧书,让他们穿一模一样的服装,他们使用同样的

手势和语言指挥雄狮。结果,一个人可以指挥雄狮跃起钻过火圈,另一个却未必做得到。

为什么?

      所以,我们不是要教会孩子什么,不是要教会孩子知道什么,而是要教会孩子懂得些什么。我们教

孩子,是为了要激发孩子自己的心性潜能,不是把他们培养成我们自己。

      不倚于人性,知识会变得苍白无力。偏偏人性这东西不可见,不可摸。这就为我们家长提出了挑

战,我们为人母,为人父,就没有理由不反省自己,没有理由不完善自己,没有理由不提高自己。
      
      我们所要的是:多听、多看、多想,关键是这多想。要想对孩子有帮助,我们做父母的通过多想,

形成自己的、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整体的、持续的(当然都是尽可能)一些想法。我常常看到这

样的父母,看很多东西,听很多建议,不断地更换方法,结果忙忙乱乱,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我觉得

帮孩子成长最怕的就是这个。
         
       断章取义,顾此失彼是常有的。但孩子的一岁、二岁......不常有。
   
      以为用所谓成功的经验,就成使自己的孩子一夜飞跃也多少算是误区。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营造适合自己和孩子成长的快乐氛围。
      
       所以,谁也不管用,除了你自己。

      我的拙记,是想向大家贡献一些想法。每位妈妈都有适合自己的技巧。

作者: zxzqjy    时间: 2005-7-27 23:25
谢谢!很实在的记录。
作者: hujyq    时间: 2005-7-28 11:23
谢谢,关注中、、、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8 11:35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保证休息

女儿一天比一天更可爱,她已能够听到皮皮小熊的叫声,看得到小塑塑鸟的飞翔(我必须及早证明我的

孩子的听力与视力的健康)。而且,她已能够体会换过尿布的舒爽,和被亲人抱在怀里的惬意。于是,

尿布湿了,她会用哭声要求我为她换换。躺在妈妈的怀里,换过了干爽的尿布,“妈妈,我要你抱着

我。”于是,她就不肯睡进睡袋,只要一睡进去,她就开始嚷嚷。爸爸、妈妈、姥姥,我们都有总想抱着

她的冲动,可是,我们不可以这样。因为,我的孩子,你和妈妈一体的时候,你不需要自己呼吸、自己

吸吮……你只需要静静地在自己的海洋里感受自由、感受快乐。突然有一天,你看到了广阔的世界,而为

了这,你也必须自己应对生命中的一切。这对你来说太不容易了,妈妈必须让你有一定的时间独立地休

息,否则,你的骨头也许会弯的,妈妈可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孩子,请你理解妈妈,妈妈不能总是抱着你,我必须保证你的休息。

作者: 阳阳妈妈爱阳阳    时间: 2005-7-29 09:34
期待继续!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9 19:30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2.4 亲女交流
  
     “天冷还要让孩子吹风、一点点大就定时喂奶、还不愿意抱着自己的孩子,真是个冷酷的妈妈。”您千

万不要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每一个妈妈都是天然的爱的海洋。我之所以先写这三项,正是因为要这样

做实在是不容易。你必须时时地和自己母爱的天性争斗,你要不断地挣扎,不断的反复激发自己理智的

一面。我说过,孩子就象个会思考的动物,需要引导和帮助,不是从几岁的时候才开始,而是从一出生

就需要这样的引导与关爱。所以,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你不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决不却少动物妈

妈的天性,但首先,你要是一个会思考的妈妈”。

    女儿已经满月了,她非常地可爱、非常地漂亮。我情不自禁地给我的同学写信夸口说:“我生了一个

最最漂亮的小东西,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婴儿”(其实我根本不理智,我长这么大一共才见过几个婴

儿?!)。想想吧,那时,我心里充斥了怎样多的爱意吧。
     
      满月的女儿,似乎非常配合我,她的吃、玩、睡似乎很有规律(这坚定了我的养、育理念)。其

实,除了吃的规律是在妈妈的努力下被动养成的,玩和睡都是随其自然的,从未刻意调整过。而且,她

从不象有些婴儿那样,随睡随玩,随玩随睡,玩和睡都持续的时间较短。我的女儿,看上去玩的时候非

常尽兴,东找找、西看看,舞舞手,弄弄脚,玩的时间也较长。睡的时候就很沉、很安静。我虽然只带

了一个孩子,并不敢随便称总结经验。但是我确信,女儿所显现出来的玩和睡的规律,肯定和她的“进

餐”规律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一定是喂奶的规律在她的机体循环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而且我也确实觉得女

儿的吃、玩、睡之间有一些规律可循,尽管这些规律并不是那么明显(要知道她才刚刚满月)。不管是

不是这样,那时,我和亲爱的爸爸竟固执地、自豪地认为就是这样。

   女儿玩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我总是不断的和她说着谈那,好像她真能听得懂似的。一会儿告诉

她今天爸爸又犯了什么错误;姥姥为什么又生了我的气;我自己又有多么地爱她。一会儿又告诉她,她

睡觉的时候,小熊很安静,小燕子也没有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我的手总是不自觉的抚抚她的脸、蹭蹭

她的小手。有时,她会顺便抓住我的手,于是,我就会拉着她的小胳膊舞动舞动,嘴里还喊着“一、二、

三、四;二、二、三、四”。我会打开她的襁褓,看看她有没有长湿疹,也给她的小屁股呼吸点新鲜空

气。每当这时,我总会拽着她的小脚丫,抖一抖,抻一抻。看着她胖胖的小腿儿弯曲的时候,拥起一道

道的沟褶,你就会忍不住地去抚弄她、亲吻她。当然,你还会不由自主地抱抱她、拍拍她、摇摇她。给

她抓抓小皮皮熊的手,让她看看塑塑鸟在飞,让她听听塑塑鸟的歌声……每当这时,爸爸、妈妈、姥姥总

会为谁抱着她发生些大大小小的争执。

     有时,我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让她享受一下沐浴的快乐。说起沐浴,姥姥当然少不了又要大闹大嚷:

“好好的孩子不好好待,你们就折腾吧!”但是,经历过第一次洗澡之后,看到女儿因沐浴而变得红扑扑

的小脸,看着沐浴后女儿香甜的睡着。后来,每次洗澡时,姥姥总会提前用热水袋将女儿的浴巾、睡袋  

捂好。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9 19:31 进行编辑...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29 19:33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2.5 爸爸的爱

       因为女儿的万国旗帜天天都要升起,天天都要飘扬。所以,开水的消耗量很大(那时家家都烧蜂窝

煤)。于是,“余公”一直坚持天天移山(蜂窝煤山),眼看一座大山就要搬走。姥姥最先着起急来:“眼

看就要没煤了,还不张罗着早点买去”。

        在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十六个昼夜的那天早辰,亲爱的爸爸从村民柳大叔家借了小拉车,向着四公里

外的红星煤店出发了。
  
        可怜的爸爸,必须将五百多块蜂窝煤(每块0.5公斤)从传送带上一块块地倒到板车上,然后,像

牛一样地将它们拉回家。

         不知为什么,老天爷总是喜欢开一些公平的玩笑。你若正承受着不幸 ,不要灰心,老天爷会时不

时地照顾于你,给你痛苦的心灵增添一缕温柔的阳光。而对那些实在幸福的人,他也会搞些恶作剧,让

你把幸福铭记的愈加深刻。幸福的爸爸正在享受老天爷的恩赐,因为天空突然下起了阵雨。

姥姥焦急得不知所措,不停的叨念着:“不开眼的老天爷呀,孩子他爸买煤去了,你就不能等他回来再

下。”老天爷没有听见老娘的祈祷,因为雨还在下着,尽管并不大。

        一个小时过去了,亲爱的爸爸还没回来,我不知道他将怎样应对那四公里泥泞的乡间土路,还要拖

着装满五百斤煤的板车。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我再也等不下去了,不顾老娘亲的阻拦与

责骂,披上雨衣,到大门口等待 。

        终于,我望见一辆板车拐进了胡同口。我看到,我亲爱的丈夫的肩上拖着一条皮套,两手拽着车

把,弯着腰,弓着背,将自己像一头真正的牛一样塞进车辕(他属牛)。他一步一拱地向前迈进,浑身

湿淋淋的,衣服紧贴在身子上(十月寒天,那有多凉);头上的汗水和着雨水不断地淌着,头发护得满

脸;脚下的鞋里塞满了泥浆,我都能听到噗呲、噗呲的声音。突然,煤车上一片白色的什么飘了一下,

天啊!是盖在煤车上的塑料布。我大声的哭了起来,以至于老娘高喊着“怎么啦?孩子。”并踉踉跄跄地

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怎么了,孩子?”我朝亲爱的丈夫望了一眼,只听老娘一声低低

的“可怜的孩子。”便也淌下泪来。

         到门口了,他却傻笑着说:“没事,一块没湿!”

         孩子呀,你要记住,这就是爸爸的爱。在你十六天的时候,爸爸曾经……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9 19:47 进行编辑...
作者: yesterday    时间: 2005-7-29 22:40
谢谢,关注!
作者: tuliplin    时间: 2005-7-30 21:51
真是篇有意义的文章!!
作者: yiyanbufa    时间: 2005-7-30 23:47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p align="center"> 3、养成在幼年


3.1养成与习惯的阐释

中国的文字很有些研究的意趣,就说养成和习惯二词吧,听得多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是细细一想,就有些味道了。

“养”(无论养什么,花、鸟、鱼、虫,更不要说人了),是要花些精力,用些心思,占些时间的。否

则,何以有“成”。所以,要为你的孩子养成些习惯, 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花大力气,下死功

夫,还要坚持不懈。

那么,什么叫习惯那?无非具有长期养成,不易改变的特质。正所谓 “习与性成”,即长期习惯就养成某

种性情。当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时,常常要求“学而时习之”,企不知,行为与性情习惯的养成,更需要

“时而习之” 呢。习,当然大家都明白就是一个反复地学与练,关键是“时”字要紧。不得时时习之,何以

不暇思索、自然而然地惯之。所以,要帮助我们的孩子习惯某种行为,习惯某种思维,必须帮助他们习

见、习问、习思、习想、习行。否则,就难免“习非成是”了。说句实在话,养成一个好习惯难,改掉一

个坏习惯更难。要么怎么有“本性难移” 的说法呢。

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有一些道理的。其本意并非指人七岁以后就不可教化,而是指人

在幼年时期养成的一些习惯会影响其一生。因为,对孩子的早期启蒙就像播种,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的

豆”。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与持久,不信想一下,你七岁以前的饮食习惯几乎跟随你一生,七岁

时你不爱吃羊肉,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喜欢吃,当然,经过努力你或许能够习惯一点点。所以,“三岁

看大,七岁看老”,无非希望父母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

幼年时期,是我们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性习惯的关键时期。我看到,由于养成较为良好的

行为与心性习惯,女儿心智与身体同步发展。而身体与心智同步发展的孩子表现出更为快乐、更为健康

的特质。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偏执,说到习惯,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关于生活和行为的,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一种

思维习惯。我想特别提醒的是:心性、思维的习惯更重要,养成也更加地不容易。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30 23:48 进行编辑...
作者: 飞扬妈    时间: 2005-8-4 12:56
还有吗?请继续,真不错
作者: sgk1999    时间: 2008-7-5 12:02
好文章,先收藏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