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一瓶牛奶的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hu    时间: 2005-7-17 23:20
标题: 一瓶牛奶的哲学
一瓶牛奶的哲学  




曾经有一段时间当过单亲爸爸,不懂什么教育理论,对女儿的教训常常是“三部曲”:先好言劝诱;不听就板脸训斥;火气按捺不住了,“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时她手上腿上青一条紫一道,长年留有我的狂草手迹。尽管心中有时不忍,“严父”角色却无人替代,只能我演到底。久而久之,女儿怕我,在我面前极服帖。然而凡帮我带过她的亲友同事,看我的眼神就一律含有同情──很久我才醒悟:女儿凭她的本能觉察,在父亲面前不能乱说乱动,跟着别人却尽可敢想敢干。亲友同事惊骇于她的胆大妄为,便也同情我:带这么个女儿真得脱一层皮。识破了女儿这种“两面派”行径,每次将她交给别人,就总要例行公事地警告她:你可得听话,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心里明白“说了也白说”,可“白说也得说”──多少有点威慑力吧?

但有一次,女儿放泼大闹,就连见了我也不管不顾了。

那是她四岁那年夏天,她姥姥从武汉来北京,想外孙女,我便向幼儿园为她请了几天假,让她跟着姥姥住在亲戚家。有天下班,我买了个西瓜从城南骑着自行车去城北看她们。拐进了那亲戚住的胡同,就听见有个孩子震天动地的哭闹声,可不就是姥姥拖着的她?好家伙,见了我一点不收敛,照样哭闹。我心里一紧,在众目睽睽之下赶快帮着姥姥把她拖进门,她姥姥已经筋疲力尽,见了我如同见到救星,连说“快管管你这孩子”!

打听原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每天下午四点来钟,她都拉着姥姥的手去胡同口的牛奶站取预订的牛奶,但是这天姥姥要带她去取牛奶,她却不知怎么闹别扭,说不去。姥姥就自个儿去取回来了那瓶奶,正往外倒呢,没想到她改了主意,说要跟姥姥去取牛奶。姥姥说:好,今天取回来了,明天我再带你去,啊?
──不行!就得今天去!

姥姥又好气又好笑:北京牛奶不容易买,要预订,今天我们预订的奶已经取回来了,怎么还能去呢?我们多取一瓶,别家不就有人取不到了吗?再说,牛奶站的老奶奶也不会再给我们了呀!

女儿却大闹起来:我就要今天去取!

姥姥怎么说,她都不听,就要今天去取牛奶。姥姥磨不过她,便想了个自以为能安抚她的主意:好吧好吧,依你,我们去!把这瓶奶交给牛奶站,然后你再取了拿回来,好吧?

姥姥将牛奶倒回瓶内,拉着她的手去牛奶站。没想到,她被拉出门更不依不饶:这瓶开过盖了,倒出来过了!我要没有开盖没有倒出来的!我就要原来那一瓶!……

正是下班时分,胡同里人多,她这么哭声震天地招摇过市,又这么明摆着是无理取闹,常对左邻右舍炫耀这个外孙女的姥姥,脸上也挂不住了。

我听罢也七窍生烟。这还得了!不压服还不反了天!姥姥唱红脸无效,该我唱黑脸出马。此刻要“先兵后礼”,三下两下让她冷静下来才能让她听进道理,多年上演的先文斗后武斗的“三部曲”的前两部,此刻不得不统统省略。顾不得老人在侧会心疼,我结结实实地狠揍了女儿几下,硬是把她的哭闹声重重地打上了休止符。

事后姥姥和我对她如何循循善诱,我都已记忆模糊了。说实话,这整件事我都没有太往心里去,偶尔拿出来取笑她一番。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纵容她的老人面前越了分寸,撒娇耍赖,胡搅蛮缠──这不是常有的事吗?

不料,这件事女儿却没有淡忘。15年后,到耶鲁念书的女儿通过电子邮件把她的一篇作业发来给我们看,其中提到了当年“牛奶风波”。
……再取牛奶,不可能是原来那一瓶了;即使姥姥带我去走个过场,把那瓶牛奶再“领取”一遍,也不可能是封得好好的原样了;即使就算牛奶没有开盖倒出来,也不可能是原来那个特定时空的行动了──对于喝牛奶来讲,这确实无关紧要;但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之所以大哭,是因为那一瞬间朦朦胧胧地窥见了一个严峻的事实:许多事情,不,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做错了事,或许可以纠正、可以补救,但纠正和补救的,只是这件错事的后果,对这件事本身,是不可能改变了──因为无法把时间像倒录影带、录音带那样,重新倒回到那个点。正是在那一瞬间,这个女孩被这个事实吓坏了:那天下午的“那一瓶”牛奶,自己是永远无法跟姥姥一起取回来了……

她这一段回忆,真是震撼了我:对于别人,姥姥也罢,父亲也罢,是如此不足挂齿的小事,对于当事人自己来讲,却如此事关重大,竟逼近了哲学的边缘,尽管以她当时的语言能力当然无法表达清楚:人生之所以会有遗憾,不正是因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么──时间是一维的,只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不能倒回,不能重复,不能从那一个点改变轨迹……

可我,在女儿陷于精神危机找不着出口时,不仅没有倾听她、理解她,却狠狠地骂她、揍她,说她无理取闹……真是悔恨莫及啊!

唉,假如再来一次……不,不可能了。我不可能回到女儿四岁那个下午那一个点了。对于我,这也就成了永远的遗憾。


作者: 柠檬迷迭香    时间: 2005-7-22 23:37
这个帖子有点意思。
作者: 真水无香    时间: 2005-7-23 15:56
谁说孩子小就没有思想,有时候小时候的思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只是大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套在孩子的身上了~~不理解往往是这样产生的……学习了!!!!!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5-7-27 23:06
好帖子啊,加分鼓励!
作者: whylgq    时间: 2005-8-26 11:34
谢谢分享。

作者: snowyl    时间: 2005-8-26 14:35
小孩原来这么有思想
作者: 小猪笨笨    时间: 2005-8-26 16:59
一篇好文,谢谢!
作者: jianer    时间: 2005-8-30 00:47
谢谢!我也要开始理解孩子的“无理取闹”
作者: lll12lll    时间: 2005-8-30 15:31
高人!你女儿高!才4岁呀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5-9-1 12:25
幸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作者: 刘宝宝妈    时间: 2005-9-8 14:57
看了这个贴子,真是震惊。原来只知道这是孩子的一个敏感期,是秩序的敏感期。但是,并不知道在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心里,原来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她不说,我们做父母的,谁知道?谁懂得?我们,到底了解孩子多少?
作者: amy_wei    时间: 2005-9-8 16:25
俗话说,小孩到了快上学的年龄,属于狗都嫌弃的。看了楼主的这篇文章我好象有点醒悟却有觉得迷茫。当今的孩子很聪明,但做家长的该如何走入他们是世界呢。这几天在我身边发生了一件很震惊的事情,我家隔壁一个19岁的男孩从12楼跳了下去,具体是什么原因我还不知道,因为父母处在很悲痛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劝解,也不好去打听什么,可留给我们做父母的是一个大“题目”呀。
该如何管教?该如何引导?该如何沟通?希望大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我们做父母不要等出了事情了才后悔,才想到“假如”二个字。
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快上学的人了,到现在还是一身的“毛病”,我发火了她太平一会,可过了又忘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管教了。
希望这里有高手能指点指点
作者: 真水无香    时间: 2005-9-11 12:29
别给孩子发那么多的火,——做给孩子看!!
作者: 不是非常可乐    时间: 2005-9-17 21:25
四到六岁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各位老大要好好的把握了
作者: leayeah    时间: 2005-11-15 15:08
阅。深刻。
作者: wpopw    时间: 2005-11-23 15:19
好文,谢谢分享!!!
作者: jjhs    时间: 2005-11-23 19:32
这样的事情多了,细想一下,谁家的孩子不闹啊,是不是哲学,是不是记起来却大不相同.
作者: jojo lu    时间: 2005-12-29 19:23
我明白,我有过这个经历。
虽然父亲不留情的打在我身上,
但他打进去的是永久的回忆里。
的确是不好,我自己为人父母了,所以我会以身作则。
作者: 852369    时间: 2006-1-18 22:36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527166"><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527166">好帖</div></td></tr></table></div></td></tr></table>
作者: sissel    时间: 2006-2-2 15:36
深有感触!孩子的心理,不,任何人的心理我们都没法揣测到真实的感受。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想法都不能完全明了。
作者: sophy.0621    时间: 2006-2-22 12:59
好文,谢谢分享!孩子内心的世界,我们究竟了解多少?需要深刻思索。
作者: 安然随风    时间: 2006-2-22 14:12
有味道.深思茫然.
作者: 佳芮    时间: 2006-2-22 14:43
看过是很震撼的!可是当孩子还没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确实无法猜测.即使猜测到了孩子的心理,假如就象1楼的帖子所描写的当时大哭大闹的情景,做父母的该如何解释呢?如果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绝对不会想到孩子会是为这样的遗憾而大哭不止.虽然我不会打孩子,充其量只是慢慢转移她的注意力罢了.看来,在这样的事情今后还得多动脑筋.
作者: bessieyun    时间: 2006-3-15 16:59
做家长的都需要有耐心对待有思想的孩子却一时无法表达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