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大方的父母造就不自私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hqhcx    时间: 2005-7-17 09:58
标题: 大方的父母造就不自私的孩子
<table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height="21"><div class="title" align="center"></div></td></tr><tr><td>  几乎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抢夺和囤积行为后会感到担忧和害怕:&ldquo;我的孩子会不会一直这样?&rdquo;面对家长们的困惑,美国的儿童发展和行为问题专家Jan Faull解说个中缘由,并引介了一个成功的家庭。   2岁左右的孩子表现尤其突出,只要有人碰他们的玩具,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ldquo;别动,这是我的。&rdquo;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分享、轮流甚至偶尔的大方。   如果不只一个孩子,家里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资源的竞争,如财产、&ldquo;领土&rdquo;和关注,家长又会忧心忡忡:&ldquo;如果我的孩子们不能关心别人,将来他们怎么会有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rdquo;让我们来认识一下Smith夫妇,他们决心灌输给孩子们一种仁爱思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捐助无家可归者,还是照顾生孩子的邻居,他们都竭力让孩子见证人类给予的天性。Smith夫妇也努力让孩子将仁爱付诸行动,Jane和Bill带他们去做义工,并让孩子们参与讨论捐款给哪一个慈善机构。   Smith夫妇意识到他们向孩子们灌输的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利他行为。他们从不苛求或强制,而是通过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自豪感来感染孩子。既使孩子们抱怨他们也坚持不懈。   他们也会给孩子制定行为规则。Smith夫妇给孩子们零用钱,但要求他们必须1/3用于慈善行为、1/3投资,另外1/3自由支配。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定下这个规距,并希望孩子们终生实行。当Smith家的孩子们学会帮助别人以后,父母就不必强制了。   他们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无须说教,Smith夫妇巧妙地向孩子们指出慷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以及对社会的益处。Jane Smith也许会这样说,&ldquo;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rdquo;除了每周六都向教堂捐款并去做义工,慈善行为已渗透到Smith家的日常生活,成为餐桌上的话题之一。这奠定了孩子们认识世界尤其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   Smith夫妇的三个孩子各有自己的想法,对慈善行为的热心程度也不会完全一样,但在传递他们所珍视的价值观上,上述做法还是很有效的。 </td></tr></table>
作者: 千祥云集    时间: 2007-12-19 17:21
很棒,看来我需要日行一善来改变我有点“自私”的女儿。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