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ly+2005-07-16 07:23-->引用:dyly @ 2005-07-16 07:23 tiantian妈妈:为你感动!我一直想做家庭咨询,专门为在家庭婚姻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提供一点帮助。结果怕自己没这个力量。因为匆匆撇过单亲教育中的一些谈话就赶快躲了。真为你的善良勇敢而感动,为自己羞愧。
tiantian03+2005-07-16 01:13-->引用:tiantian03 @ 2005-07-16 01:13 不经过长夜的痛哭,人,大约是不能成长的。 离婚,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些真相,原来,我们拼命追逐过的一切真的是不坚固的。也许离婚不是什么坏事,但,也决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轻松。特别是当你的臂弯中还抱着一个孩子的时候。 你不光要复原你的心,你,还要呵护他的心。而这,是需要智慧的,或者只有智慧都不够,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你瞧,你走路时轻轻摆起的臂会无意中碰到他的眼睛。他,比你矮的多,你蹲下来,才接近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和你的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伤不到你的东西,会很轻易地伤到他,这一点,你要牢牢地记住啊! 无论是哪种情形下离婚的,如果说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那不过是骗自己而已,悲痛也好,沮丧也好,甚至兴高采烈也好,那,都是一种应急的心理状态,如果只是一个人,就让时间去沉淀好了。但是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时,特别是那孩子还非常小的时候,你要作的却是要马上审视这婚姻的结束而带来的孩子成长环境的变化。虽然,目下,我们说对于单亲家庭不会有什么歧视,可是如果你真的以为,离婚在当今的中国变成了一桩好事,当你的孩子懂事以后,他不感到父母的离异对他有任何不快的影响,那,你也太过天真,太过乐观了。 可是,好在,女人一旦成了母亲,她天性中很多优秀的潜质就会被激活,你会坚强得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果你更理性、更冷静、更智慧,那,你的孩子就有福了。 你一定要记得,你,是孩子的第一层保护伞,你的一言一行将来都会在你孩子的身上找到注脚。所以,你一定得谨慎哪。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别的朋友谈论他父亲的事情(更不要随口对孩子责骂他的父亲),如果你不想从小给他仇恨、消极的种子,父母的事情那只是父母的事情,到此打住了。培养孩子对父亲的爱是作母亲的责任,而且这种父子间的爱有一天也必将深深打动作爸爸的心,这时的回馈是,孩子得到了父亲更多的爱,这难道不是母亲对孩子更高的爱吗? 不要以为好小的孩子听不懂,没错,你看他在那里玩着Teddy 熊,推着他的小汽车,好像根本没有听你们谈话,可是,他每一句都听见了,他听到了妈妈的抱怨,听到别人在指责他的父亲,他,尴尬极了,他,就假装没有听见。可是,这些都到了他将来的性格当中!这决不是在危言耸听。 亲情的撕裂,是人生的至痛,不要让孩子在爸爸和妈妈之间作选择啊!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可是为了孩子,把那些伤害、痛苦埋在自己的心里,不是也很值得吗? 告诉自己的家人,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批评他的父亲“什么,你爸爸那个人啊。。。”云云,原因如上。 就算这样,你就保护好你的孩子了吗?你觉得离婚对你没有伤害,你的孩子也同意吗?孩子仍然会受伤,情形是这样。他稍大一点,会和小朋友玩,那时候,你不是每次都在旁边的,可能他会听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比方说,或是邻居什么的)在旁边议论:你看他爸爸。。。。,唉,这孩子真可怜,听说他爸爸半年都不来看他一次。(听谁说的?不是你或你的家人,还能是谁?)孩子,还在那里埋头玩着,跑着、笑着。可是这些话都到了他的心里。他是可怜的,他,是和大家不同的,这些东西将来会怎样影响他的性格,却是日后才看得出来,而且,当妈妈的居然根本不知道那其中的原因啊。 所以,我们作所有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从孩子的立场来考虑一下,那就是将来我的孩子会不会为此而尴尬。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孩子上述的心里在3岁以前就完全有意识了。影响,却是一辈子,真的是一辈子,有时候,孩子长大了,意识到那种影响,都无法摆脱啊。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作的更多,就是让他可以保护他自己的心不受伤害。好好和孩子谈一次,不管他多大。你对他说,他就明白,你是他的妈妈啊。告诉他,离婚不是谁的错误,就是爸爸、妈妈不合适了,觉得分开住更好一些。这不是爸爸妈妈的错,更不是宝宝的错。可是爸爸、妈妈都很爱他。再说,人生好比是一条长河上航行的船,沿途自然会遇到很多风景,但那舵,就握在宝宝自己的手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宝宝看到的风景啊,终究都会过去啊。所以我们分开,不是你的缺陷。如果万一有人问你,爸爸来看你吗?你会回答,不常来,他很忙,有时间就会来。宝宝,这很正常。人都得为自己负责,不要要求别人太多。让孩子尽快成熟,这,是保护他的根本盔甲。 只是偶尔经过这里,看了几位妈妈的发言,觉得应该把我想到的写给大家。上面的文章是我写在别的单亲教育的坛子里的,其实,对孩子性格和品德的教育,远比其他更重要,而这些教育却往往是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悄然完成的,在你没有留意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被雕刻成了这个样子。那我对这些有一些想法,试着敲出来和大家分享,可能也是有益的吧。
xuanxuqj+2005-07-18 00:43-->引用:xuanxuqj @ 2005-07-18 00:4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母亲,因为父亲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在孩子的身边的时间很少,母亲在他身边的时间特别多,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说的每一句话,说话的方式、表情、语气都会在他心里留下印象,甚至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有这个体会因为我离开我儿子的时候他才两岁,当他两岁半我回到家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说话简直和我一模一样,我有时候都在怀疑,是我在学他说话,还是他在学我说话呢?
99jean+2005-07-18 01:08-->引用:99jean @ 2005-07-18 01:08 我常为我的涵养差自责,生活中的压力太大,家务繁忙之类总让我难以自控,次数多了就怨恨家里其他人来,现在我与LG的关系已经差了很多,很少有话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压制自己的情绪,会进入恶性循环;向LG发火,会导致家庭破裂,对孩子造成伤害.我应该怎么办?不管我怎么努力,家里人总是有报怨,LG指责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派头让我难以忍受!在他眼里我们不是平等的.
hq1966+2005-07-19 10:46-->引用:hq1966 @ 2005-07-19 10:46 振聋发聩! 搔到痒处,点中要害。 tiantian03,民族脊梁的第8节骨椎。
hq1966+2005-07-19 10:46-->引用:hq1966 @ 2005-07-19 10:46 振聋发聩!
搔到痒处,点中要害。
tiantian03,民族脊梁的第8节骨椎。
tiantian03+2005-07-17 10:54-->引用:tiantian03 @ 2005-07-17 10:54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可以理清你心里的很多脉络.你才发现纵纵横横的路上,原来有好些自己的迷惑,所以每次人家问我,你到底要教你孩子什么?你觉得你这样教她将来就可以幸福吗?我都会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实话,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五音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的名言,这些名言只有当你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之后才能体味。所以,其实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情,智慧不是百科知识的总和。真正的智慧是知道怎么生活,就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达到了自由、快乐而又完全合乎万事的规律,这,是很不容易的。但确实是人生真正的目的,了解人生的真相,了解人生真正的目的。和这些相比,今天我教给孩子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雕虫小技,甚至只是日后增加她的世智辩聪,这,其实是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但是,她将来必定要面对现实社会,而我是知道这社会是如何出牌的,我想在她最容易学习的时候,给她一些将来社会要求的知识和所谓的能力,这样将来她就可以少上很多辅导班,就可以轻松地进一步发展自我。这就好比我知道语言不是生活本身,但是我们却一定要在孩子三岁前给孩子提供可以学会语言的环境,因为过了3岁,花几倍的力气,也没有效果了。狼孩的例子就是如此。可是,我时刻提醒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孩子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真谛。所以我对教给孩子的东西非常小心。比如我在网上下载了“Go Fish”的自制书,但是我自己反对钓鱼这种娱乐方式,所以我就在最后加了“He sets the fish free”"May our lord bless you ,little fish""see you again ,so long!“这些画面和说明。因为品德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一个小小的种子播下去,将来就会开花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3岁看大是没错的。所以我坚决不让电视干扰孩子。英文教育选择的加拿大的小乌龟学美语,同时也是道德和性格教育。让孩子接触纯良的东西非常重要,孩子的书,插图、说明都要一一注意到。如果我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我让孔子来教育孩子。虽然社会上反对读经的声音并不比提倡的弱,但是,我从自己的身上体会到,孔子的东西真是好东西。你有一句话真正按他的去做了,你就受益了。比方,"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每次和lg有争执的时候,孔子的这句话就会冒出来,我就不言语了。如果我是一个君子,我为什么总在找人家的错?还有孔子说“仁者无忧”所以你有一个忧愁,你就要明白你不是“仁者”,为什么?你的心里有太多“自己”。“经”不是背的,是用的!可是若是要让孩子好好的做人,就要先让她了解,所以读经就是道德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论语中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解惑问答。就是学好了孔子,也只是作一个好人,其实人生真正的目的还需要孩子在她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去感悟,这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因为纵然作为母女,其实也是各有因缘。
jackxiao+2005-07-19 10:13-->引用:jackxiao @ 2005-07-19 10:13 我觉得tiantian妈和卓娅、舒拉的母亲悟到的东西很相似。
转这段话给大家看看:
卓娅和舒拉的母亲也同我们一样,常常听见人们这样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们,我整天在工作上。”她为此也曾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莫非需要特别地让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教育孩子吗?但是最后她明白了,教育孩子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事上,在你的每一个举动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如果你忘掉孩子,忘掉了他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的细心观察的眼睛,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的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正确地教育他:贵重的玩具,在一起娱乐的散步,严肃的合理的训诲全都没有用。你应该经常地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他应该在一切事情上都感觉有你在他的身边,在这一点上永远不怀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摘自《发现母亲》
tiantian03+2005-07-25 23:54-->引用:tiantian03 @ 2005-07-25 23:54 <font color="#cc0033" size="4">还是细节--怎么离开喷泉? 夏天,院子里的喷泉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是一个建在地面上的圆形大型喷泉,中间是冲天的水柱,然后分三圈向外扩展,喷泉有若干变化模式,夜晚映着彩灯,的确迷人。然而,迷孩子之处却只有一个,就是那清凉的水。每天傍晚,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围在喷泉周围,开始的阶段大约像黔之驴中的小老虎,只是稍稍试探,之后就其意渐狎,试着在外圈停止喷水时,在那里站几秒中,最后随着酷暑的来临,有些大点的孩子就更加胆大妄为,干脆冲进了喷泉里,我偶尔从阳台看到,笑一笑,联想到那只小老虎。然而,终于不知从那一天起,这喷泉成了一个问题。原因是,在榜样的作用下,田田很快完成了小老虎成长的几个阶段,有一天,居然松开我的手,冲进喷泉里! 说冲进去是不准确的,她毕竟还只有20多个月,不可能像那些大孩子,有的干脆就坐在最里端,凭着那些水柱冲泻下来,可是那气概也很是大无畏,她常常等到第二圈开始喷水时,开始摩拳擦掌,兴奋得手舞足蹈,然后,就跨上矮矮的台阶,等在那里,外圈一开始喷,她立刻冲过去,站在那里把手穿进水柱,立刻全身湿透,脸上也喷满水,外圈停止,她就兴奋地抹着脸尖叫地扑向我,然后,再等待,再冲锋,乐此不疲。 我每天都抱着落汤鸡回家来,渐渐,家人开始反对,水是循环水,很脏的,孩子会感冒云云。我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只要喷泉一响,田田就会叫着fountain扑过去,看她兴奋的样子,真的是不忍拂她的意(妇人之仁),于是又湿淋淋地回来。 终于有一天引来一场风波,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先带田田到公园散步,碰到了小区里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孩子的腿上打了绷带,一问才知道就是在小区的喷泉里冲锋的时候失陷的,缝了五针,当时问田田还迓穑考岫ǖ厮?amp;ldquo;冲”。之后,孩子妈妈向我们叙述孩子吃的苦,再问小姐,就摇头了,可是回到小区,又去弄水,兴奋得不得了。每次问她要不要回家,都斩钉截铁地No!我趁她场间休息的工夫,和她说you could catch a cold this way,见她犹疑,就说这是last time.她点头。外圈喷水,她冲了过去,然后脸上水太多,她扑着脸上的水,笑着撤离下来,我说,是最后一次,要充分利用啊,因为外圈还在喷水,可是这时作父亲的走过来说,好了走了!然后就抱起孩子往大厅走,孩子徒劳地蹬着腿,锐利地哭起来,我什么都不能说,一语不响跟在身后。就这样孩子越哭越响,“哭什么?不是说好最后一次吗?不听话,你看小哥哥的腿都摔坏了。。。”做父亲的还在责备孩子。我一语不发!大厅里,电梯里,走廊里一路哭回去,门一开,大哭的孩子直接被抱进洗澡间。“妈妈、妈妈。。。”我跟过去,“不用你,你去休息。”孩子更加大声地哭起来,我坐在卧室里一语不发。“爸爸、妈妈是为了你好,你看小哥哥不是已经受伤了吗?” “为了我好,就该让我哭吗?就该不由分说抱我走吗?不就因为你们比我力气大吗?小哥哥伤了,我一定会伤吗。他是跑的时候,脚陷到缺了一个齿的喷泉里的,那是第2圈,我站在第三圈,不动不跑,怎么会受伤?”我的心里就替女儿辩解。 孩子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哭的,后来,我走了进去。“田田,妈妈和你说,刚才的事情真是抱歉,你玩得正高兴呢,而且那外面的水没有停下来,不能算你已经没有机会呢。爸爸是没有看清楚。我们知道,你肯定一下子被抱起来,又扫兴,又觉得无力抵抗,好像不能自己掌握似的,对吧?那感觉真糟糕。让你回来是对的,可是我们再等几秒钟就好了。”孩子,就不再哭了。作爸爸的,也没有再说什么?我得承认,我的内心绝不像表面这么平静,可是,我早已经学过了克制。因为指责绝对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怎样,不该让孩子看到父母争吵。要错,我们都错吧。可是我们是可以体谅到小小的心眼里的每一个心思的。 孩子睡着以后,我花了一点时间和LG沟通一下。我对他讲,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应该尊重她,在你看来无关紧要的一切,对她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我们是为你好啊”这种我们不爱听的陈词滥调不要讲给孩子。还有就是不把自己受教育过程中,一些消极的反复有意无意又用在孩子身上。我对他讲“就多花几秒钟,我们就会更好。”我们那么爱孩子,难道花不起这几秒钟吗?这实在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相信类似的情景作父母的早已司空见惯,我之所以花时间打出来,是为了提醒自己注意类似的情况,也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真的,其实孩子都是讲道理的,不过就是和我们的逻辑不同就是了,在我们就要采取强制行动之前,我们实在应该多花一点时间来想想当时孩子的心思。他们不是种在我们园子里的最珍贵的花吗?
引用:<<!--quote1-->任何情况下,不让孩子看到妈妈烦躁的脸。无论何时都是温和而平静的
tiantian03+2005-09-16 12:14-->引用:tiantian03 @ 2005-09-16 12:14 鹦鹉面前不敢言有了孩子以后,我能明显感到没有以前那么自由任性了。我不敢大声地和lg争吵,我对一些无礼的行为绝对不做恶性的互动,我不再把书堆得可以埋住自己,我坚决杜绝了电视。我以为我做得够好,可是。。。田田已经开始说话了,前些天在公园里,我看到一些人用很细的网捕鱼,我自言自语“这些人恨不得斩尽杀绝,真坏!”田田说“真坏蛋一个!”看《音乐之声》,看到上校进来打断玛利亚和孩子们热闹的场面,田田说“captain讨--厌!”那“讨厌”的口气就和我一模一样,让我心惊。现在有时候想抱怨什么,看看身边的孩子就忍住了,别看她不经心的样子,耳朵尖着呢。所以那天lg和我说爷爷的一些问题,我就连忙摆手。他不在意,过一会儿,田田找个茬大哭起来,我后来和他说,“看到了吧,你批评她爷爷,她心里不受用。”lg还不信,后来屡试不爽。真是鹦鹉面前不敢言啊!
xiazai+2006-02-09 15:27-->引用:xiazai @ 2006-02-09 15:27 母亲是孩子的榜样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